飯店的年度約會
2008/11/2
吳安琪 劉文彬
好多年以來,賴裕升家每逢中秋節前一個月,就開始香噴噴。賴裕升:「我們來炸蔥,弄一些油。」
賴裕升家的平西餅,香傳半世紀的秘密,從這裡開始,鍋子裡,漸漸溶化成,金黃色液體的,是一早,賴裕升媽媽,準備好的豬油,另一邊,剛買回來的青蔥,也要趕快洗洗切切,小指粗細的宜蘭蔥,質地細緻。
蔥白切成了小丁,油溫也夠了,兩樣香氣,現在要合而為一,一般餅店為求效率,會用現成的油蔥,這裡卻不嫌麻煩,一定要從青蔥開始做。餅店第三代賴裕升:「青蔥的部分,它吃起來的話比較清香,所以它,你的口感的接觸上,是比較不會那麼油膩,有生命力的青蔥。」
原本青嫩的蔥,一眨眼,金黃色度深了一層,這時候動作,要是稍微慢一點,蔥焦掉,就得重新來,這個工作賴裕升,其實很熟練,媽媽在旁邊看著,還是不免提醒一下。賴裕升媽媽蔡秀玫:「快拿起來,快拿起來,把它撈起來。」
賴裕升的媽媽蔡秀玫,是餅店第二代傳人,這是一家只有,宜蘭市在地人,知道的老餅店,蔡秀玫也是極度,不愛上鏡頭的人,可是幾十年做餅訣竅,要隨時跟兒子點撥,只好躲著鏡頭說話,有撇步,也要能實實在在下功夫,這裡居然連綠豆沙餡,也是自己炒,不只香得不一樣,甜度也是自己調,別讓綠豆的清甜被蓋掉。餅店第三代賴裕升:「也有工廠來找我們說,欸老闆,你需要多少糖,多少油,你要怎麼加,我可以幫你做很多,就是為你量身製作,這樣一個方式,我是覺得說,這樣子炒起來,我是覺得說,口感上還是不太一樣。」
綠豆沙從乾粉,一路變成綿密的一大團,這是一份要體力、耐力,還有看火候眼力的任務,最早的掌杓人,是賴裕升的爺爺。賴裕升:「這個就以前我爺爺的時候他們留下來,日據的時候就在用這個,蠻特別的。」
花色別致的餅模,不少看來很有年份了,賴裕升說,要是把阿公正式掛招牌之前,擺攤的時間算進來,他們這家店,可不只50年。
一些五、六年級宜蘭人,童年的香甜麵包回憶,原來就來自賴裕升家,不過也曾經有十多年,賴裕升家的餅店,每年只開中秋節這一個月。賴裕升:「長大之後我們兄弟姊妹,每一個都在上班,爸爸在公家機關服務,店裡就只有媽媽一個人,我們會去做,一個月就是說,因為在宜蘭這邊,平常坦白講,買餡餅、平西餅,平常不像南部,那麼地熱絡。
宜蘭人的儉樸習慣,讓小店無法大發,不過因為餅夠好吃,熟客們在接近中秋節時,約定好似的,也都會回頭來尋找,這款古早味。
我是長子,如果說我沒有接的話,媽媽現在也70多歲,怎麼辦?可能家裡就沒有人去做這樣子,爺爺所留下來那種古早味的平西餅。賴裕升:「萬一那些老朋友、好朋友,中秋節回到我們這邊來,尤其有些都到台北去工作,他都專程回到宜蘭,開車來買個餅,又帶回去請他朋友,就買不到啊。」
說還好,請投資人們別覺得刺耳,可就「還好」是股市,景氣反轉向下,讓原本在證券公司,當主管的賴裕升決定,回家全力經營餅店,也讓大家的口福,沒有斷絕的危機,這家老店終於再次地,全年開張,全年飄香。
剛剛拌好香蔥的綠豆沙,稍微放涼、分團,可以開始包餅了,賴裕升媽媽準備油酥皮,熟練到不必任何磅秤。
過2天還有更多親戚,會請假回來呢,因為純手工的餅,要多產出,就要多人手,「厚工」的古早餅,不只讓顧客年年回頭,也讓這一家人,月圓人團員的約會,多年不變。賴裕升:「大概就是那一種,有一種團結的心理,大家回來,一方面可以聚一聚,然後大家邊做餅邊聊,一邊把爺爺所,留下來的東西,大家能夠專心地把它做好。」
相對的遵古法,用豬油跟水調和的麵皮,分開後要再聚攏,就蠻難的了,因為它幾乎沒有,任何延展性,要均勻地把餡包裹住,全靠手的一股巧勁,賴裕升的妹妹是,家族裡包餅第一名,平均一個餅,十秒上下,而本來以為,送餅進烤箱以後,就可以等著吃了吧,結果也並不是,還有一道手續。
原來餅要分兩面烤,烤到一半要翻面一次。賴裕升:「烤兩面呢,它烤起來的餅,我覺得它是比較酥脆。」
這邊黃澄澄的餅出爐了,從外皮到內餡,整個的細軟綿密,進嘴裡一下子化了開來,而不甜不膩的綠豆沙裡,還有一陣濃過一陣的香蔥味。純正古早餅,也有股神奇力量,它凝聚了一個家族,與老客人將近半世紀,固定的年度約會。
吳安琪 劉文彬
好多年以來,賴裕升家每逢中秋節前一個月,就開始香噴噴。賴裕升:「我們來炸蔥,弄一些油。」
賴裕升家的平西餅,香傳半世紀的秘密,從這裡開始,鍋子裡,漸漸溶化成,金黃色液體的,是一早,賴裕升媽媽,準備好的豬油,另一邊,剛買回來的青蔥,也要趕快洗洗切切,小指粗細的宜蘭蔥,質地細緻。
蔥白切成了小丁,油溫也夠了,兩樣香氣,現在要合而為一,一般餅店為求效率,會用現成的油蔥,這裡卻不嫌麻煩,一定要從青蔥開始做。餅店第三代賴裕升:「青蔥的部分,它吃起來的話比較清香,所以它,你的口感的接觸上,是比較不會那麼油膩,有生命力的青蔥。」
原本青嫩的蔥,一眨眼,金黃色度深了一層,這時候動作,要是稍微慢一點,蔥焦掉,就得重新來,這個工作賴裕升,其實很熟練,媽媽在旁邊看著,還是不免提醒一下。賴裕升媽媽蔡秀玫:「快拿起來,快拿起來,把它撈起來。」
賴裕升的媽媽蔡秀玫,是餅店第二代傳人,這是一家只有,宜蘭市在地人,知道的老餅店,蔡秀玫也是極度,不愛上鏡頭的人,可是幾十年做餅訣竅,要隨時跟兒子點撥,只好躲著鏡頭說話,有撇步,也要能實實在在下功夫,這裡居然連綠豆沙餡,也是自己炒,不只香得不一樣,甜度也是自己調,別讓綠豆的清甜被蓋掉。餅店第三代賴裕升:「也有工廠來找我們說,欸老闆,你需要多少糖,多少油,你要怎麼加,我可以幫你做很多,就是為你量身製作,這樣一個方式,我是覺得說,這樣子炒起來,我是覺得說,口感上還是不太一樣。」
綠豆沙從乾粉,一路變成綿密的一大團,這是一份要體力、耐力,還有看火候眼力的任務,最早的掌杓人,是賴裕升的爺爺。賴裕升:「這個就以前我爺爺的時候他們留下來,日據的時候就在用這個,蠻特別的。」
花色別致的餅模,不少看來很有年份了,賴裕升說,要是把阿公正式掛招牌之前,擺攤的時間算進來,他們這家店,可不只50年。
一些五、六年級宜蘭人,童年的香甜麵包回憶,原來就來自賴裕升家,不過也曾經有十多年,賴裕升家的餅店,每年只開中秋節這一個月。賴裕升:「長大之後我們兄弟姊妹,每一個都在上班,爸爸在公家機關服務,店裡就只有媽媽一個人,我們會去做,一個月就是說,因為在宜蘭這邊,平常坦白講,買餡餅、平西餅,平常不像南部,那麼地熱絡。
宜蘭人的儉樸習慣,讓小店無法大發,不過因為餅夠好吃,熟客們在接近中秋節時,約定好似的,也都會回頭來尋找,這款古早味。
我是長子,如果說我沒有接的話,媽媽現在也70多歲,怎麼辦?可能家裡就沒有人去做這樣子,爺爺所留下來那種古早味的平西餅。賴裕升:「萬一那些老朋友、好朋友,中秋節回到我們這邊來,尤其有些都到台北去工作,他都專程回到宜蘭,開車來買個餅,又帶回去請他朋友,就買不到啊。」
說還好,請投資人們別覺得刺耳,可就「還好」是股市,景氣反轉向下,讓原本在證券公司,當主管的賴裕升決定,回家全力經營餅店,也讓大家的口福,沒有斷絕的危機,這家老店終於再次地,全年開張,全年飄香。
剛剛拌好香蔥的綠豆沙,稍微放涼、分團,可以開始包餅了,賴裕升媽媽準備油酥皮,熟練到不必任何磅秤。
過2天還有更多親戚,會請假回來呢,因為純手工的餅,要多產出,就要多人手,「厚工」的古早餅,不只讓顧客年年回頭,也讓這一家人,月圓人團員的約會,多年不變。賴裕升:「大概就是那一種,有一種團結的心理,大家回來,一方面可以聚一聚,然後大家邊做餅邊聊,一邊把爺爺所,留下來的東西,大家能夠專心地把它做好。」
相對的遵古法,用豬油跟水調和的麵皮,分開後要再聚攏,就蠻難的了,因為它幾乎沒有,任何延展性,要均勻地把餡包裹住,全靠手的一股巧勁,賴裕升的妹妹是,家族裡包餅第一名,平均一個餅,十秒上下,而本來以為,送餅進烤箱以後,就可以等著吃了吧,結果也並不是,還有一道手續。
原來餅要分兩面烤,烤到一半要翻面一次。賴裕升:「烤兩面呢,它烤起來的餅,我覺得它是比較酥脆。」
這邊黃澄澄的餅出爐了,從外皮到內餡,整個的細軟綿密,進嘴裡一下子化了開來,而不甜不膩的綠豆沙裡,還有一陣濃過一陣的香蔥味。純正古早餅,也有股神奇力量,它凝聚了一個家族,與老客人將近半世紀,固定的年度約會。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