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鳥巢與水煮蛋





【聯合報╱漢寶德】 2008.12.17 10:34 am



事隔二十幾年,想不到中共領導階層的頭腦竟如此進步!我們是在一個基本上民間環境中建造宮殿,他們卻在基本上為宮殿環境中建造超現代的建築……



運用玻璃面與鈦面的分界形成太極曲線的「水煮蛋」外觀。
漢寶德/攝影

十月初,與幾位信義基金會的朋友去北京走了一趟。北京,大家都去過多次了,但自從籌備北京奧運以來,中共在建設方面投入很多的資源,使一座數百年的老城徹底的脫胎換骨。大家一直想看看這些二十一世紀的建設究竟把北京帶到哪裡去了。不用說,親自見證那些為全世界注目的前衛建築一直是大家的心願。因此在匆忙中,我們就束裝就道了。

這時恰恰是大陸國慶放假的一周,北京的交通處處壅塞,到處是旅行的人群,而我們預定的時程又非常緊湊。要認真的參觀奧運建築,短短的幾天是萬萬不夠的。由於遊客多,假日的管理方式是旅遊景點一律不准車輛進入。能買到票,排隊入場已經很不錯了,參觀幾乎全靠步行。老實說,對於我這樣年紀的老先生,體力負擔嫌重了些,何況我還背了一部很重的相機呢!好在看建築我總是興致勃勃的,把它視為鍛鍊身體的機會。

「鳥巢」搶了「水立方」的鋒頭



造型像「鳥巢」的國家體育館。
漢寶德/攝影
在奧運手冊上,為此特殊活動所建的場所共三十幾處,遍布在北京各處,要全看幾乎是不可能的,似乎也沒有必要。觀光客的興趣受媒體報導的影響,必然集中在幾棟特別出名的建築上。這少數建築已經閒置,卻需要購票進場,成為世上少有的以建築本身為展示品的例子。建築能受到民眾如此重視,不遠千里來買票參觀,作為建築界的一分子,不能不感到與有榮焉。

若以名氣論,當然以奧運主場地上的「鳥巢」與「水立方」最大。這兩座建築是遊客參觀的主要目標。「鳥巢」就是國家體育館,可以容納九萬人,開幕典禮時全世界有四十億電視觀眾看著這個壯大新中國的象徵。這是一個圓形建築,它的名氣卻是因為造型很像一只大鳥巢而全球聞名。「水立方」則是國家游泳中心,其名稱來自建築結構的系統採用水分子的構成,而建築則取正方形。圓形與方形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兩者的結構都是不規則的線條所組成,讓人生新奇之感。這當然都是高科技來臨之後的產物。據說這兩座相鄰不遠的建築,是有意的採方與圓的造型,代表水火相容,剛柔並濟。這當然是沒有什麼根據的說辭,姑妄聽之可也。說它們象徵陰陽也許還說得過去。

由於「水立方」內部在施工,我們沒有機會進到裡面,是很大的遺憾。據報導,「水立方」在白天呈淡藍色,近水,到晚上則有紅、綠、黃色等變化。可惜我們時間短促,沒有機會在晚上參觀。我們到達奧運會場,就在「水立方」外邊走了一下,很可惜,這個造型非常爽俐、結構又富於創意的大型建築,卻被一些廣場上為觀光服務的商業設施破壞了。如果這座建築坐落在一個水池或草坪上,就可以成為建築景觀的一絕。如今這一個薄膜材料呈不規則多邊形突出的外觀,粗看起來倒像一個碩大的席夢思床墊,引不起觀眾注意。我在它前面站立片刻,沒看到觀眾以它為背景攝影留念。可知建築之創意想造成轟動還要環境配合。因此這座建築幾乎完全被「鳥巢」搶了鋒頭。

瘂弦以亂針繡來比喻「鳥巢」的外觀



建築外觀有如「亂針繡」的鳥巢。
漢寶德/攝影
國家體育館要從空照圖上看才像鳥巢。設計者兩位建築師是瑞士人,在近十年內快速竄起,成為國際建築界的紅人。他們原是極簡主義的建築師,幾年前我去歐洲時,曾到他們的故鄉巴塞爾一遊,看到他們的作品,外觀清一色的玻璃面。在當地一個建築作品展中,他們陳列出北京奧運國家運動場的模型。我在當時很訝異他們風格的突變,沒法了解兩位嚴格遵守理性秩序的建築師,何以忽然瘋狂起來,竟以毫無規則的斜線做出一個「鳥巢」?在當時我並不知北京運動場有「鳥巢」這個名稱!

對於歐洲,我們是隔膜的。兩年前我去舊金山,看到這兩位建築師設計而新建的迪揚美術館,就有些吃驚了。為什麼這兩位喜歡輕快、透明的建築師設計了一座鐵銹表面,厚重體型而外觀又不規則的建築呢?這說明他們要趕上前衛的風潮,不讓那幾位「解構」建築師專美於前。話說回來了,如果他們不做這個「鳥巢」,中共政府會如此堅持要選他們的設計,即使超過預算幾倍仍不退縮嗎?

不久前我與瘂弦兄談起這座鳥巢,他用亂針繡來比喻其外觀,非常傳神。中國的刺繡,不論是蘇繡還是湘繡,都要講究絲線的平順,繡工的技巧也在於平整的把多變的色調,用彩色的絲線有秩序的排列出來。在建築上,材料的使用,要利用合理的結構呈現有秩序的造型。不知何時,台灣出現了亂針繡的技巧,居然可以隨意下針,長長短短,毫無法度可尋,卻可以呈現出同樣精采的畫面!在過去,刺繡可以這樣做,但建築關係於安全,不能這樣做。如今有了高科技的計算技術,有了花不完的經費,一切都可行了。

真正的鳥巢是用乾草、枯枝編出來的。北京的鳥巢卻是用四萬噸鋼做成略呈方形的、彎曲的鋼管,編織而成。老實說,把它說成提籃比較切合實際些,所以我在私下稱它為竹籃。竹籃固然大多編成整齊的花樣,但同樣可以用竹片亂編而成。有這樣的期待,因此我站到它的前面時多少有些失望。如果這鳥巢不是用管子,而是用竹片編成的,就更傳神了。

進到鳥巢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處,不過是一個特大的標準運動場而已。它的特點不是空間而是外皮,所以懂得欣賞的人要在外皮上多下些心。從正面走近,不可平視,這樣你看不到什麼,要東張西望,才看到編成鳥巢的管子在天際自由飛奔。鳥巢的表皮看上去是一層,其實是兩層的,相互交錯,形成堅實的結構,有樓梯可穿越其間。你抬頭仰望龐大的亂針織線中,好像進到大人國,感到自己非常渺小,或乾脆把自己想像成一隻螞蟻,在鳥巢的乾燥枯枝中穿過。只有通過這樣的想像,來到這裡對你才有一點味道。

「水煮蛋」應該蓋在台灣才對!


奧運其他建築,只是有些時髦風味,乏善可陳,倒是前些年他們在天安門廣場附近所建的國家大劇院,頗能引人入勝,我們就裡裡外外看了一遍。

我拖著疲乏的老腿,步行了幾小時,在參觀了那座俄式的人民大會堂之後,繞到它後面,看到這個曾惹起大陸建築界反彈的「水煮蛋」,不勝感慨。這座建築應該蓋在台灣才對!北京人喜歡為古怪的建築起渾名。因為這位法國建築師把三座劇院併在一起,做成一個蛋形殼,四周以水池環繞,遠遠看去,是一只鴨蛋放在水中。用「水煮蛋」稱之,形象活潑,令人莞爾。

我的感嘆是想到我們的中正文化中心的兩大國家表演廳。記得七○年代,政府決定把「營邊段」開發為新市區時,原是請一家美國建築師做了個計畫,準備在那裡建造商業中心,近似今天的信義計畫區。沒想到計畫尚未展開,老蔣總統逝世了,政府決定把它改為中正紀念堂用地,並在其中設立國家表演藝術機構,多少有些用文化建設紀念老總統的意思。長話短說,在建築設計上幾經波折,才產生了紀念堂獨立、兩廳分居左右的想法,並且拋棄了現代建築,回到最傳統的清式宮殿。

事隔二十幾年,想不到中共領導階層的頭腦竟如此進步!我們是在一個基本上民間環境中建造宮殿,他們卻在基本上為宮殿環境中建造超現代的建築。在當時我聽過很多大陸的資深建築師批評中央的決策,我相信現在他們會很高興中央有這樣的堅持。因為建築師很聰明的放低自己的身段。為了不搶清式宮殿與俄式紀念建築的丰采,他很謙卑的把幾座本可以大出鋒頭的戲院建築,包裹在一個蛋殼裡。不但如此,他為了使這個大蛋殼不會太過顯眼,還用近乎玻璃的材質做成,使它與天色幾乎一致。當天在我自後側方向它走近的時候,幾乎有看不到它的感覺。

「水煮蛋」比「水立方」聰明處,在把大蛋殼放在水池裡。水池為這顆蛋維護了完整的造型,給它一個優雅的倒影。為這座國家劇院增加了光彩。並在進口大廳的通道頂上,多了個光影流動的天花板!

由於這個水池,「水煮蛋」的正式進口必須走下一層,所以自天安門廣場的方向看正面不夠精采。這是很可惜的。如果正面也能呈現出「水煮蛋」的安詳與優雅就太美妙了。這只蛋最美的視角在前側方,由於前廳部分是玻璃面,在這裡可以看到建築師有意使用玻璃面與鈦面的分界造成的太極曲線。這可能是僅有的「中國的」形式象徵吧!

我們能後來居上嗎?


「水煮蛋」使用玻璃面構成的前廳內部。
漢寶德/攝影
其實這顆蛋是由兩個鈦曲面拼成的,前廳留了一塊玻璃面,中央留了一條玻璃縫,使外形看起來有些變化,但在基本上是一個蛋殼形成的百寶囊。試想有三個大表演廳,又有展演空間擠在一起,空間的處理會很爽俐嗎?

進到裡面,除了一個上面是水池的很長的廣廊,兩側設有展廳之外,乏善可陳。可惜的是劇場組的前面竟沒有像樣的廳堂,予人沉悶封閉之感。這裡對觀光客卻是不開放的,我恨不能揮刀一斬,把這蛋殼上面的一條光縫切開,顯現出內部的造型與空間。建築師卻為了蛋殼的完整,把一切都包裹起來,又在蛋殼的頂端設立了一個開放式的表演場所,用輕便的椅子排列,近似一般的露天劇場,只是多了個頂而已。

這裡是為觀光客設置的。不必等待正式的演出,經常有些輕鬆的表演,觀光客可以購票觀賞,作為劇場參觀的一部分。我們所遇到的,是國際民俗歌舞表演,看了一場韓國的古裝歌舞。這是韓國的標準演出,我去韓國多次,幾乎每次都看到,但觀眾還是熱情的鼓掌。

看了北京這兩座最有代表性的二十一世紀的建築,並沒有使我真正感動,但卻覺得對台灣應該有些啟發。過去若干年,台灣建了不少的文化與體育類建築,台北市仍在籌畫巨蛋建築中,我們能後來居上,不讓北京專美於前嗎?同時,大陸挾其無比的財力,請世界著名建築師操刀,如果我們有這個機會,應該怎麼做呢?我們的價值觀在哪裡?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也要把機會讓給國際大師,完全放棄本土的觀點嗎?是否應該更有自信的為我們的下一代建立完美的、值得驕傲的紀念物呢?

【2008/12/17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