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苦海女神龍(一)

?徐璐/文  (20081217)




 八○年代,朋友們給我起了一個外號──「苦海女神龍」。

 那是在衝撞戒嚴的年代裡,一個年輕長髮,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女生,竟然辦了雜誌,參加社會運動,搞到破產、負債、三餐不濟的同情之嘆。

 八○年代,我們一些從沒出過國,就窩在台灣,做著各種大夢的人,常戲稱自己是「土台派」。
 那是一個在西方文化,特別是美國文化席捲全世界,從海外留學回來的人,開始用著正點的英文,談Andy Warhol 、Allan Ginsberg、Jack Kerouac、 Jim Morrison,或是夾雜著「拉、嗄松、嗯啊、拉豐、嗯、拉……」之類的法文、義大利文談電影、談藝術的年代。我卻對一個擔任檢察官的美國人說「Oh,You are a prostitutor!」,cutor發音成了tutor。問題是字典上並沒有prostitutor這個字,prostitute是妓女名詞兼動詞,我把「te」變成「tor」──「妓女的老師」?!趕快給我一個地洞吧,我狂叫!

 讓苦海女神龍終於脫離苦海的,是九○年代中成立的台北之音,是九○年代所出版的一本書「暗夜倖存者」。

 一心想要雪那「prostitutor」之恥的「土台派」,則是在九○年代,才讓青蛙長了翅膀,飛出了井口之外。

 台北之音

 九○年代一跨過門,中華商場拆除了,台北市首度引進雙層公車,辣妹在松山外貿館車展,躺在跑車上的照片佔據那天相當大的新聞版面。台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過世,「滾滾紅塵」在金馬獎成為最大贏家。林強的「向前走」紅遍台灣街頭巷尾。天下雜誌出版了「發現台灣」,要在現代化的急流中,找回台灣的歷史感。

 「參與過社會運動的人,當社會問題已經解決,就應該再度去尋回自己失落的平衡」。

 八○年代曾參與政治改革社會運動,卻不參政的人,開始尋找各種可能的出口,找回平衡的價值。

 八○年代以為媒體和報紙是劃上等號的人,開始在風起雲湧的新媒體浪潮中,再次衝浪。

 如果八○年代是個因禁忌而只能「做大夢」的年代,九○年代就像一個冬眠十年後春臨的大地,一切的夢想都開始變得可能。

 「台北之音」就是在那樣的一種社會氛圍下的產物。創辦的過程雖歷經波折,但它仍在各種厚愛、期待下誕生。林懷民(後因有國立大學教職身分而作罷)、吳念真、黃春明、張弘毅、許博允、謝春德、劉振祥、何穎怡、陳怡真、劉榮凱等人,聽到說:「新電台?喔!太好了!」,就把印章、身分證影本交出來,擔任了發起人,之後許多人也以10萬、20萬不等的金額做了「台北之音」的第一批股東。

 初期的籌備因為有政治人物的參與,出現了醜陋的糾葛、爭權,我們決定在源頭切斷所有和「政治」有關的臍帶。第二波向企業籌募資金的過程,則是出乎意料的順利,在一次「台北之音籌備及營運」簡報會議中,一邊是我、王偉忠、陳浩、王健壯,另一邊是聯電曹興誠、大陸工程殷琪、聲寶陳盛沺代表,威京沈慶京、何飛鵬等人。

 殷琪說:「這事好玩,我in」。曹興誠翻著內頁的財務規劃表,對著裡面在收入、預估虧損的「200,000元」,最多到「3,000,000元」的數字,滿臉都是困惑的說:「這個單位是仟元吧?你們是不是打錯了?」

 威京小沈因為講了一大段「媒體本來就應該為投資者所用」之類的話,被我們從企業投資人名單中剔除。富邦的蔡明忠、NET的黃文貞、太電的孫道存陸續加入,我們有了6個企業界股東,每人投資600萬。

 文化界的大老張繼高也在我們「一顧」、「二顧」、「三顧」……「五顧」茅廬的拜託兼糾纏下擔任了董事長。因為「顧」的次數太多,女主人翟瑞瀝還一度下條子,「宣布戒嚴」:「台北之音的人通通不准進家門」。戒嚴時間長達近2個月,直到有一天,我接到張先生的電話:「戒嚴雖然還沒完全解除,不過,妳們已可以有單次落地簽證,今天可以來我家吃晚飯了」。

 影視界的重量級製作人像王鈞、黃義雄、夏春湧,也在偉忠的邀約下入股。在偉忠家開節目動腦會議時,他喃喃地說:「這次,我們一定要主持人在講英文的時候,不要再用那彆扭的音譯,什麼席維斯史特龍,我們就要他媽的很正點的說Sylvester Stallone。」意思就是不要把Sony講成索尼,把Bush講成布什,把電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講成「後天」。

 台北之音的財務報表在第一個月的營運中就改成以「仟元」為單位。由於董事會的支持,我和偉忠每年都能分紅,「苦海女神龍」在財務上,第一次有了存款。

 在張繼高先生發現我竟然不知道「Tiffany」是一家名牌店後,面帶嚴肅地要我一定去為自己買一套「名牌」。「MaxMara」的一件套裝成了我人生的第一件名牌。

 不過,由於「名牌們」實在都貴的嚇死人了,我曾在義大利的「Hermes」店,把一只後來才知道它叫「柏金包」的包包,把「7000歐元」,少看了一個「0」,差點拿出信用卡。自此之後,對於「名牌」這件事,我就始終採取著「敬而遠之」,如果有清倉大拍賣,則「偶爾為之」的態度。

 而物質上的小小收穫,也只不過是讓自己從長年的金錢「匱乏」中,稍稍喘了一口氣。女神龍仍在內心苦海翻騰著。

 「土台派」的洋墨水

 九○年代,葛麗泰嘉寶、瑪莎.葛蘭姆相繼去世,芝加哥公牛隊贏得第一個NBA冠軍。第十一世的班禪額爾德尼出生。The KLF電音樂團的成員,在媒體公開的報導下,用67分鐘燒掉他們從銀行領出來的100萬英鎊現金。LV在1901年推出一個平面廣告,是一張戴著帽子、衣著正式優雅的女人坐在旅行皮箱上的畫像,下面打著「Travelling Requisites」。

 「土台派」在九○年代開門不久,第一次喝了「洋墨水」,結束了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9個月「發憤圖強」的遊學生涯,回到台北。

 在一次和龍應台的聊天中,我提到「野火集」,我說,還好妳是從美國讀了博士又嫁到德國,比一般留學生多待了十幾年才回到台灣,否則你可能寫不出「野火集」。

 她問我為什麼?

 因為當你身在其中,你就會對周遭一切覺得理所當然,根本不會想到去問別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那個年代,生氣了,大家就到土雞城、台大火鍋店、「阿才的店」……喝啤酒或台製的玫瑰紅,臉紅耳赤地辯論。憤怒的人乾脆到街頭上去,就算發張傳單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