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感時篇》How dare you與「豈敢」

【聯合報╱張作錦】 2007.09.20 03:47 am


清季末葉,朝廷迫於形勢,派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準備「君主立憲」。

派到美國的欽差為采風問俗,捨專列而坐三等火車。對座是一位鶴髮童顏的婦人,欽差大人為示親民,輕聲問道:「老人家今年貴庚?」青年翻譯是一位「海歸」,知道這犯西方文明之忌,囁嚅不敢張口。欽差瞪目以向,他只好硬著頭皮說道:「我們大人問您,How old are you?」老太太果然翻臉:「How dare you?」意思是「你好大膽!怎敢問這麼粗魯的問題?」舌人好生為難。大人紆尊降貴,老婦不知重輕,這能翻譯嗎?可是欽差等著他,他急中生智,「老太太說:豈敢,豈敢。」

故事是假的,但是它描述中國人的行事作風,避重就輕,含混籠統,取巧邀榮,倒是入木三分。

在華布道二十二年的美國傳教士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94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中國人的素質》(Chinese Charac-teristics),就直指中國人「拐彎抹角、柔順麻木、因循守舊、缺乏誠信」。

一世紀後,中研院院士李亦園和楊國樞主編一本《中國人的性格》,「負面表列」的則是「明哲保身、好面子、功利性」,比明恩溥所言「精準」得多了。而「功利性」,在今天的台灣似尤為彰顯。

陳水扁總統讚揚青年志工們的貢獻「罄竹難書」,教育部長杜正勝主動解釋,「罄竹難書」意指事項很多,是中性語彙。

對上諂者對下必驕。杜正勝出席「全國高中校長會議」,下達命令「中華民國已不存在了」,而全體校長皆噤若寒蟬。社會浩嘆斯文已喪。

學而優則仕,大官總應是讀書人,看看他們職權被奪、人格被辱卻能唾面自乾的樣子,看看金改、稅改、憲改諸秕政卻無一大臣置一詞的情景,真教人嘆為「官」止。

甘言諂媚者能得寵幸,正色立朝者能得尊重。汲黯在漢武帝時位列九卿,他對皇帝實話實說,經常頂撞。大將軍衛青進宮,武帝在馬桶上見他;丞相公孫弘來,武帝衣著隨便;汲黯來了,武帝一定整裝肅容,戴好帽子,才敢出見。

不僅文臣應有格,武將亦然。漢文帝時,為防匈奴入侵,在霸上、棘門和細柳三處屯軍。一次文帝下部隊勞軍,先到霸上和棘門,兩營張燈結綵,軍官列隊迎送,大概還唱了「你是我的巧克力」之類的歌。

到了細柳,營門緊閉。侍衛長傳令:皇上來勞軍,快開門。城上守軍回答:軍中只知將軍命令,不知皇上詔令。文帝只好派人去見守軍司令官周亞夫,這才開了城門。當御林軍簇擁著皇上的車子直馳而入時,被城門衛兵攔住:將軍有令,營中不能開快車。等到進了城,見軍官和士兵各守崗位,只有周亞夫一人騎在馬上歡迎皇上:「甲冑在身,只能給您行軍禮了。」文帝肅然還禮,離營後喟然而嘆:「周亞夫才算個將軍!像霸上和棘門兩將,準會被敵人俘虜。」

這裡有兩點思考:一、如果文帝是個酷嗜馬屁文化的昏君,周亞夫不是「吾從眾」就是被撤職。二、如果只有霸上和棘門,而沒有細柳的「對照組」,文帝就無從辨別真偽優劣。

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台灣不缺敵國外患,但不知法家拂士在哪兒?

又有人罵「唱衰台灣」?一介平民耳,豈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