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06, 2008

劉國松

1932年生於安徽,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定居台灣。十四歲開始學習傳統國畫,二十歲改習西畫。1956年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後,隨即創立「五月畫會」,發起現代藝術運動。
1961年有感於一味追隨模仿西洋現代藝術思潮與畫風之不當,更對我民族文化傳統的發展與宣揚ㄔ秅F強烈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故而作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回歸本土,重拾東方畫系的水墨媒材,從事水墨的革新,倡導中國畫的現代化。

大詩人余光中教授當時撰文即稱劉國松為浪子回頭,劉氏本人亦在傳承與創新的關係中寫過許多文章,後收入文星書店出版的「中國現代畫的路」(1965)與「臨摹、寫生、創造」(1966)兩本文集中。為了開拓畫家的胸襟與視野,他給予傳統文人畫所標榜的「筆墨」以嶄新的詮釋:「筆就是點和線;墨就是色和面;皴就是肌理。」同時更提出「革中鋒的命」、「革筆的命」與「建立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的新傳統」的口號,當時引起文化界軒然大波。

時至今日,他的理論已廣為海內外水墨畫家甚至史論家所接受,並行成一股潮流,看看目前水墨畫界所呈現的多元化風格與形式,就可知劉氏對中國畫的開拓與發揚所作出的貢獻。現在在美術系的課程已開始從事現代水墨畫的教學了。 劉氏再過去四十多年當中,始終一面創作,一面教學,自己不斷地實驗與發明了許多新的技法,也創造出多種不同形式的個人獨特畫風。

因為他一直認為,畫家與科學家沒什麼兩樣,畫家也要像科學家一樣,在畫室裡不停地實驗創造。他也以這種觀念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培養出一批不少的藝術人才,有的已在世界上嶄露頭角。故而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於1996年七月邀請劉氏舉辦「劉國松藝術研究展」時,不但展出劉氏歷年來創作的回顧,同時亦展出其教學的方法即成果,受到普遍的讚賞與推崇,該館更推出了兩大本「劉國松研究」的專書一套。

自1965年起,劉氏已在世界各地舉行個人畫展八十餘次,其中半數適應美術館或是博物館所邀請者;參加國際性團體展百餘次,並獲得多種獎項。全球收藏其作品的美術或博物館,已有近五十間。英國出版的「中西藝術的會合」、法國出版的「抽象藝術」、瑞士的「現代中國畫」、美國的「中國與日本文化簡史」、「中國藝術簡史」和「現代中國與日本」等學術專著,都有圖文介紹劉氏,更有兩本書引用劉氏的理論文字。

另外,國內、大陸與德國已出版劉氏的傳記、評論和研究的專書十餘種,再加上畫集、畫輯、畫冊與畫展目錄以及僅有文字介紹他的史籍,也有近百種之多。去年紐約市古根漢美術館舉辦的重要展覽「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中,台灣唯一被收入的藝術家,就是劉國松,也由此可見劉氏早已被國際藝壇公認為是具代表性的畫家,這不但因為他的創作有劃時代的意義,更因為他思想與理論的影響所及,將停滯五六百年的中國繪畫,推向現代而進入一個多元的世紀,呈現了文藝復興的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