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瀨」之地上本沒有路
郭正佩 (20081021)
離開尾瀨之後,我常常想起這張照片。想起在尾瀨濕原濃霧之中,看不清未來將交會於何處,甚至也不知未來是否有機會交會的這兩條路。
「離開日本前,找個有空的週末,一起去尾瀨吧?」多年前到日本工作,一年約滿之際,同事提議。
「尾瀨,什麼樣的地方?」
「是我心目中,日本最神祕,也最美麗的一塊淨地喔。」同事這麼說。
那是位於群馬、新瀉、福島三縣交界處,日本最大的高層濕原。隨著季節變化,不同的高山植物將濕原染上繽紛顏色,吸引來自日本各地觀光客。
雖然如此,這裡也是日本自然環境保護最嚴格的幾個地區之一。在尾瀨濕原裡,除了木板鋪的簡單步道之外,沒有任何一條道路,也沒有任何車輛能進入。龐大濕原佔地遼闊,步行其中至少需要兩天一夜。其中有幾處提供登山旅客休憩住宿用的山中小屋,小屋裡所有的物資,食物,甚至圾垃,都靠著人力一步一步沿著步道搬運進入,對外通訊則依賴衛星。
「妳知道嗎?在尾瀨濕原這麼大的土地中,一座行動電話基地台也沒有。大概是全日本最後一塊沒有被行動通訊佔領的土地。」
「意思是說,兩天一夜行程裡,完全無法用手機嗎?」在日本這個無線通訊網路極度發達的國度裡,竟然有如此化外之處,果真令人吃驚。
「是啊。所以在日本如果想真正遠離紛擾,清靜清靜,大概也只能在尾瀨走路了。」
初夏之際,我和同事來到尾瀨。當時我的日本工作即將告一段落,面前有幾條路可以選擇,卻不知踏上那一條路是好。濕原裡濃霧迷漫,眼前木板步道交錯,往後看不清來處,往前也看不清去處。我們依著指南針半隨機地選擇眼前的步道,一步一步行走了將近兩個整天。
秋天來臨,一如此時,仍是混沌不明十月時分。等待未知空檔,我到上海短暫停留,在蘇州河畔巧識朋友小周。
一起沿著蘇州河畔散步時,小周突然唸出引用自魯迅「故鄉」裡的文字:
「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可以再唸一次嗎?」我問。隨著句子,心中浮現是尾瀨濃霧裡的步道。
於是,我們沿著蘇州河畔,反覆唸著這幾句話:
「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想把句子背下……。」我說。請小周在筆記本上把這段話逐字寫下。
結果後來選擇繼續留在日本,轉眼之間居然來來去去又待了六年。
我不時會再度想起這張在尾瀨濕原裡拍下的照片,也總憶起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未經之路(The Road Not Taken)」詩裡的句子: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我將會一邊嘆息一邊敘說,)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在經過許多年後:)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樹林裡曾有兩條分岔的路,而我──)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我選擇了人跡稀少的那一條,)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而這也讓後來的一切截然不同。)
離開尾瀨之後,我常常想起這張照片。想起在尾瀨濕原濃霧之中,看不清未來將交會於何處,甚至也不知未來是否有機會交會的這兩條路。
「離開日本前,找個有空的週末,一起去尾瀨吧?」多年前到日本工作,一年約滿之際,同事提議。
「尾瀨,什麼樣的地方?」
「是我心目中,日本最神祕,也最美麗的一塊淨地喔。」同事這麼說。
那是位於群馬、新瀉、福島三縣交界處,日本最大的高層濕原。隨著季節變化,不同的高山植物將濕原染上繽紛顏色,吸引來自日本各地觀光客。
雖然如此,這裡也是日本自然環境保護最嚴格的幾個地區之一。在尾瀨濕原裡,除了木板鋪的簡單步道之外,沒有任何一條道路,也沒有任何車輛能進入。龐大濕原佔地遼闊,步行其中至少需要兩天一夜。其中有幾處提供登山旅客休憩住宿用的山中小屋,小屋裡所有的物資,食物,甚至圾垃,都靠著人力一步一步沿著步道搬運進入,對外通訊則依賴衛星。
「妳知道嗎?在尾瀨濕原這麼大的土地中,一座行動電話基地台也沒有。大概是全日本最後一塊沒有被行動通訊佔領的土地。」
「意思是說,兩天一夜行程裡,完全無法用手機嗎?」在日本這個無線通訊網路極度發達的國度裡,竟然有如此化外之處,果真令人吃驚。
「是啊。所以在日本如果想真正遠離紛擾,清靜清靜,大概也只能在尾瀨走路了。」
初夏之際,我和同事來到尾瀨。當時我的日本工作即將告一段落,面前有幾條路可以選擇,卻不知踏上那一條路是好。濕原裡濃霧迷漫,眼前木板步道交錯,往後看不清來處,往前也看不清去處。我們依著指南針半隨機地選擇眼前的步道,一步一步行走了將近兩個整天。
秋天來臨,一如此時,仍是混沌不明十月時分。等待未知空檔,我到上海短暫停留,在蘇州河畔巧識朋友小周。
一起沿著蘇州河畔散步時,小周突然唸出引用自魯迅「故鄉」裡的文字:
「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可以再唸一次嗎?」我問。隨著句子,心中浮現是尾瀨濃霧裡的步道。
於是,我們沿著蘇州河畔,反覆唸著這幾句話:
「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想把句子背下……。」我說。請小周在筆記本上把這段話逐字寫下。
結果後來選擇繼續留在日本,轉眼之間居然來來去去又待了六年。
我不時會再度想起這張在尾瀨濕原裡拍下的照片,也總憶起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未經之路(The Road Not Taken)」詩裡的句子: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我將會一邊嘆息一邊敘說,)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在經過許多年後:)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樹林裡曾有兩條分岔的路,而我──)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我選擇了人跡稀少的那一條,)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而這也讓後來的一切截然不同。)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