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04, 2006

推薦》雲門精華系列之「白蛇傳」





一九七五年雲門取材民間傳說,錘鍊出第一部傲視海內外的經典之作《白蛇傳》。

林懷民在民間流傳千年的白蛇傳說中,看到了一個力挽乾坤爭取愛情、不願受傳統束縛的白娘子,和一個介於佛家與蛇精之間,無法逃避命運嘲弄的凡人許仙。比諸固有的戲曲,林懷民更具新意地將青蛇突出,與白蛇分庭亢體;也將法海突出,成為凌駕、操控一切的人。因為他認為,白蛇與青蛇其實是「一個人的雙重性格」:一者內隱、含蓄,一者外向、俏皮。因此當白蛇在台上舞動時,青蛇常是靜止不動的;當青蛇竄升舞動時,白蛇又趨於低沉。如同一個人的一種個性顯現時,另一種個性往往壓抑或隱藏體內。同樣的,許仙與法海也是「人之兩面」,一面有情有欲,一面理智、趨附道統。

一九七四年,當林懷民醞釀創作「白蛇傳」的構想,同時找來作曲家賴德和討論、激盪。賴德和為此作了一首「眾妙」。最初嘗試以木管樂器和鋼琴五重奏來表達,但遭到林懷民否決。重新發展後,賴德和將他隨史惟亮參加中廣的周末聚會,研習國劇鑼鼓點的心得融會貫通,大膽地用簫、胡琴、琵琶、古箏四種樂器來詮釋《白蛇傳》。「眾妙」曲成,換成是賴德和給林懷民出了難題,因為樂曲的起落和林懷民原先的構想幾乎完全相反,但也因此,給了他新的刺激,順勢編了許多新舞步。作曲家和編舞家也如同那互相抗衡又互相激勵的樂章,終於交融成一闕極美的《白蛇傳》。

自一九七五年四月起,林懷民就不時往雕塑大師楊英風家中跑,林懷民發揮磨功,讓當時正忙著為林絲緞舞展等其他演出設計舞台的楊英風大師不得不抽空跨刀。「我要它在舞台上是個『活的』道具,就像舞者活的肢體,並且它也得是個雕塑,一個真正的雕塑。」正因為這個訴求,林懷民找上楊英風,同時也是楊大師接受挑戰的主因。

楊英風運用了達成竹子效果的籐條,做為《白蛇傳》的布景道具主軸。位在舞台右邊的「籐窩」,扭曲纏結的伸展佇立,恰似蛇類肢體的盤旋姿態,豐富了白蛇肢體扭動時的張力。而在白蛇、青蛇離窩後,它又以獨立之姿成為舞台上線條優美的雕塑。「竹簾」則懸垂在舞台中央,舞劇前半段它是遮掩白蛇與許仙恩愛纏綿的簾幕,到了後半段被驚駭的許仙扯斷,又墜落成為「蓆捲」白蛇、禁錮白蛇的雷峰塔。而白娘子手持的「竹扇」,伴隨著白蛇的舞動,卻不造成任何遮隱,又具有多重象徵意義,白蛇用它在許仙面前搧起風情,當白娘子合起扇子交給許仙時,編舞者用以象徵白蛇交出了貞操。另一件道具「竹傘」,亦有同樣之奧妙情趣,只有竹棍的傘骨而沒有糊紙,白蛇與許仙用以傳遞情意,當許仙持傘旋轉舞動時,織成一面透明波動的網,也籠罩著這個凡人走向無奈的命運。

《白蛇傳》不僅是雲門結合中國戲曲與西方藝術極為成功的代表作,也是雲門首度出國公演的作品。一九七五年九月二日,雲門舞集應邀在新加坡國家劇院登台,首演《白蛇傳》。

當時主跳白蛇的吳素君還記得,那個舞台是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兩倍半大,從後排的觀眾席上望下來,台上的舞者就縮成像布袋戲偶一般大小。正式演出前的彩排時,「我覺得完全的無能為力,隨著林老師的吼叫聲,我一寸寸地縮小、溶化。到了後台,除了放聲大哭,實在是無法解除心中的無望。」林懷民進來了,無視於她滿臉的淚痕,只輕描淡寫地說:「你晚上可以跳得很好的。」

那果然是一個很特別的晚上。吳素君事後寫下:「那天晚上,我第一次知道征服空間的滋味,我的身軀彷彿暴長了十倍。」她讓現場每一位觀眾都看到了這個來自台灣團體的精采演出。

雲門的《白蛇傳》,不只征服了新加坡,隨後也征服了位處於東西方要衝,眼界極高、胃口極刁的香港觀眾。當時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也是評論家胡菊人,觀後特別撰寫了長文表示:「觀看林懷民『雲門舞集』的演出,對於困擾筆者多年的一個問題,獲得了相當滿意的解答。」他指的是自五四以來,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彼此之間衝突矛盾如何融對貫通的難題,而雲門讓他看到了解答。不僅對廣義的中國,雲門對台灣亦顯意義非凡。胡菊人在文中指出:「二十多年來的台灣文化輸出,有建設、有成就的是文學。新詩、小說、散文,是現代中國人社會中最有原創力的地區。除了文學之外,二十多年來要算是『雲門舞集』,給台灣的文化輸出,展現了新面貌。」

一九七五年,雲門挾《白蛇傳》等在海外的聲譽回國,九月下旬起在台灣巡演,由於廣受觀眾歡迎,三十幾年來《白蛇傳》成為雲門的固定舞碼,屢次重演。

雲門創團舞者吳素君與鄭淑姬跳其中的白蛇與青蛇,已不下數百場;稍後幾年加入雲門的羅曼菲,也接替吳素君跳過多場白蛇。近年則由周章佞與邱怡文承繼前人,舞活了白蛇與青蛇。而對於雲門創團第二年才加入的林秀偉來說,《白蛇傳》更是一個難忘的激勵過程。曾是雲門「逃兵」的林秀偉,最早也是文化學院舞蹈科中被林懷民「點名」去雲門上課的學生之一,但幾番折騰後,她卻步了。因此,一九七三年,當雲門在台北中山堂第一次公演時,林秀偉不是台上的舞者,而是台下的觀眾。看完演出後不久,林秀偉鼓足勇氣重新去撳雲門的門鈴。那一天,開門的舞者告訴她:「今晚團員排舞,學生不上課。」她從不甚明亮的燈光中,看到著緊身衣的雲門舞者在汗水洗滌後明亮玲瓏的素淨臉龐,那是她所嚮往的。關上門後,在淚眼模糊中一步步走下階梯的林秀偉,立下第一個宏願:「有一天我也要留在門內。」

進入「門內」的林秀偉跳的第一個角色,是《奇冤報》中屬於龍套角色的天道官。一九七五年隨著雲門出國到新加坡、香港時,她卸下天道官服裝,坐在翼幕邊,看著舞台中間的《白蛇傳》。她眼睛始終盯著那腰肢款擺的青蛇,覺得自己就是舞台上的青蛇。突然一陣如雷掌聲,無情地喚醒她的夢。「眼淚這才像斷了線的珍珠,滴滴答答地滾落,我立下第二個宏願,一年內我要跳青蛇。」之後,她開始加強練「私功」,除了每天例行的苦練,別人都休息時,她仍一個人爬上雲門練舞室。當時住在雲門練舞室閣樓上的舞者吳興國,假日正好眠,卻聽到一陣人體與地板撞擊、跳舞後大口喘氣的聲音。被吵醒的吳興國,不禁去張望了一下,「喔,是個努力的小女孩!」再倒頭補眠去。日後這兩人結為雲門的夫妻檔,一起手牽去練私功。這段「插曲」成了辛勤練舞後的「娛興」話題。

最初的那一年孤獨伴著淚水和宏願「練私功」的日子終於得到回報,自助人助,林秀偉的勤練不輟加上學姐何惠楨等的指導,一九七七年的公演時,林懷民把「青蛇」派給了林秀偉擔綱。自此,她也逐步在雲門擔下重任,磨練出大將之風。

幕前幕後,這齣《白蛇傳》,不但是台灣的文化輸出、雲門的傳世經典、觀眾的共同記憶,對雲門多位舞者來說,更是點滴在心頭的關鍵之作。

2006年雲門舞集將於秋季公演同時推出「前瞻與回顧」雙鉅獻,其中回顧篇「白蛇傳與雲門精華」,除了《白蛇傳》,還有《星宿》、《雲中君》、《輓歌》、《渡海》、《水月》、《行草貳》,一次囊括林懷民多齣重要舞作精華。精選的歷年經典舞作不但是見證雲門成長的里程碑,同時也紀錄台灣社會文化發展的脈動,值得新舊世代共同細細品味。為了回饋支持雲門搶先卡位的觀眾朋友,即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止,只要預購雲門秋季公演票券,除了享有購票超低折扣外,再加贈《風.影》專屬紀念T-shirt或節目單。節目場次及預購方案詳情請按此。

資料來源:楊孟瑜《飆舞-林懷民與雲門傳奇》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