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08, 2007

獨眼龍與海鞘

伊達政宗因幼時患上天花導致右眼失明,所以通稱「獨眼龍」。這條獨眼龍大概是戰國武將中最孤獨的一位,明明具有奪取天下的力量,卻生得太晚,比信長小三十三歲、比秀吉小三十歲、比家康小二十五歲,加上出生地理位置(山形縣米澤市)離京都太遙遠,要不然他應該可以成為「天下人」。

或許正因為如此,他的行動經常出人意表,也很喜歡奇裝異服,所以「伊達」(DATE)也成為「標新立異」的日語。而且他還是位親自下廚的美食家,七十歲時因食道癌而病逝,不知道跟美食有沒有關係。不過,肯定跟菸草無關,他雖然每天抽菸,卻似乎把菸草當藥材看,只在早上起床時、中午、晚上就寢前抽,一天抽三次。晚年留下一首漢詩〈醉餘口號〉:「馬上少年過,世平白髮多,殘驅天所赦,不樂是如何。」最後一句的「不樂是如何」可以解釋成積極的「應該及時行樂」和無可奈何的「不行樂又能怎樣?」,只是後人猜不出他的真心。

獨眼龍打仗時也把味噌當做主要軍糧之一,甚至在慶長六年(一六○一)遷移到仙台的青葉城時,建造了大規模的味噌釀造倉庫,實施量產制度。此外,岩出山名產的「凍豆腐」(另一稱呼是「高野豆腐」,就是乾燥豆腐)和「納豆」,據說都是伊達政宗獎勵生產的軍糧之一。「岩出山納豆」有數百年歷史,現在仍維持往昔的製法,用稻草包納豆。

「仙台味噌」是赤褐色、有光澤的三年味噌,鹹味較重,俗稱「赤味噌」;而武田信玄的「信州味噌」鹹味比較淡,有甜味,顏色接近黃色,所以俗稱「白味噌」。相異之處是麴的用量,前者是麴的份量比大豆少,後者是麴的份量比大豆多。

豐臣秀吉於文祿二年(一五九二)命淺野長政、伊達政宗等人侵略朝鮮那時,由於是夏天,其他藩國帶到朝鮮的味噌幾乎全部爛掉,只有政宗帶過去的「仙台味噌」不但毫無變化,味道也很好,於是令「仙台味噌」受到注目,成為當時「軍用味噌」的代表。

江戶時代伊達藩駐江戶的藩士多達三千人,為了發味噌給這些藩士及其家族,本來用船自仙台運載「仙台味噌」到江戶,後來乾脆在大井別宅製造故鄉的味噌,在江戶庶民之間也很有名,因而大井的別宅又通稱「味噌宅邸」。

如果味噌算是健康食品之一,海鞘則是伊達政宗的個人喜好了。他甚至嚴令家臣「吃海鞘時也必須喝裡面的液體」。據說海鞘中心有類似水的液體,料理海鞘時喝了這液體再去喝水,水會變成甘露。如果喝了液體再去喝酒,二級酒會變成特級酒。而據說以海鞘沙西米當下酒菜時,所有酒都會變成特級酒。

為什麼連連用「據說」呢?因為我沒實際吃過或喝過。這是東北地方的名產之一,而且鮮度問題極為重要,必須到當地才吃(或喝)得到。關東地區是近幾年才流通,又都是加工品,根本吃不到生鮮的海鞘沙西米或喝那個「甘露」,有機會時我再於夏天到仙台去試試看好了。


回歸正題,再來聊聊獨眼龍的另一則小軼事。話說慶長十八年(一六一三)十二月十九日,政宗的五男宗綱舉行戴冠式,場所是茂庭綱元的仙台宅邸。茂庭綱元在宗綱兩歲起就負責養育宗綱,是「伊達三傑」之一,算是伊達家的內閣秘書長,大政宗兩歲。

當天,父親的政宗也出席了。儀式平安無事結束,能樂謠曲也舞畢,接下來是酒宴。最後送出來的食案上是「豆飯」(不知道是什麼豆類)、鹽烤沙丁魚、芋頭湯。

回到城內後,政宗向「伊達三傑」之一的伊達成實(政宗的左右手,小政宗一歲,兩人從小一起長大)表示很失望,抱怨說:菜餚太簡陋,完全缺乏喜筵的氣氛。成實聽後,自城內回家時繞到茂庭宅邸,轉告藩主對今天喜筵的感想。

綱元一聽,第二天馬上腰佩長刀,入城責問獨眼龍:「殿下,往昔我們在人取橋合戰那時(伊達家的存亡之戰,綱元的父親在此時戰死),我和殿下在後方司令部,那時殿下說,希望可以早日天下太平,到時候很想吃豆腐、鹽烤沙丁魚和芋頭湯,難道殿下忘了?昨晚正是我為了讓殿下如願,精心設計出的美食!」

政宗聽後啞口無言,垂頭喪氣地自我反省。

算算年代,「人取橋合戰」那時,政宗十八歲,綱元二十歲;而戴冠式喜筵那時是距離「人取橋合戰」已有二十八年的歲月……。這的確是「精心設計出的美食」,只是政宗當時已是位著名的美食家,難怪會偷偷抱怨。順便提一下,「伊達三傑」另一位是片倉景綱,算是伊達家的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