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8, 2006

摘錄》宮前町九十番地‧ 細數台灣老時光





帥!!

目 錄



1台灣首富「一碗麵」的故事
2祖父開煤礦致富
3像托洛斯基的抗日學生
4開蔣介石座車去海邊玩
5母親坐月子私動手術早逝
6祖母跪求上帝讓我康復
7我是阿公阿媽的鑽石孫
8去鐵道旅館喝咖啡吃布丁
9日本同學叫我蝴蝶
10用手把馬糞按進土裡
11戰火上海初嚐可樂
12門前死了人蓋著草蓆
13騎紅色速克達兜風
14美聯社記者太太教我英文
15和未來的日本皇后跳舞
16新聞局只有四個台灣人
17絕不勉強說台灣是民主國家
18艾森豪訪台行程分秒不差
19拍記錄片在法國得獎
20蔣孝文肩上揹的三個字
21被誣從越南帶嗎啡回台灣
22柳暗花明改派紐約
23美國名主播告知台美將斷交
24紐約大街上有我專用車位
25目睹蔣經國遇刺
26尼克森朝我走來跟我握手
27買回安東尼奧尼的「中國」
28新聞處開灌水證明好租房子
29登報賣二手冷氣
30選妻條件「一定要兇」
31搭計程車密訪台獨人士
32王昇問我兩次「府上哪裡」
33拒絕當國民黨眼線
34幫反對運動出點子
35太太說贊成中國美國建交
36殺到威廉波特給金龍隊加油
37拯救病危的謝聰敏
38紐約新聞處樹倒猢猻散
39初到東京當「流氓頭」
40和文部大臣的四代交情
41日本人一起闖紅燈就不怕
42很高興來了五個記者
43日本簽證兩週到兩天的內幕
44讀賣小林社長密會嚴家淦
45跟中國打新聞戰
46蔣經國要宋楚瑜多來日本
47旅館裡有藏姨太太的密室
48安排巧遇日本首相
49如櫻花灑落瞬間飄離
50回紐約當錄影公司老闆
51特殊職員陳文茜
52賭城贏BMW百萬跑車
53五十九歲學開小飛機
54公視籌創問題多多
55和總統府有秘密熱線
56劉黎兒說我能呼風喚雨
57台灣總統首度登上日本報紙頭版
58日本外務省裡的中國幫
59強拉辜振甫見日本記者
60李登輝在日本名氣全面打開
61不分黨派幫助陳水扁
62建議李登輝爭取諾貝爾和平獎
63找到松下幸之助自傳執筆人
64「綁架」李登輝三天
65李登輝的側面
66《台灣的主張》出版幕後

張超英自序


「宮前町九十番地」是我老家舊址,即現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台灣水泥公司的對面,佔地一千多坪。這個地址在台灣近代史上有兩個特殊意義。

日據時代,我父親張月澄〈又名張秀哲〉以象徵性的一圓日幣租給中華民國駐臺領事館,他的本意是「能讓自家屋頂上飄著中華民國國旗」,不亦樂乎。當時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下是二等國民,滿腹的壓抑,能看到「祖國」的國旗在自家飄揚,不免也是一種紓解。

祖父當時是台灣煤礦界的資產家,雖然表面親日,但私底下也不反對父親的決定。為了提供這棟自宅,祖父特地在同址後院加蓋一棟一模一樣的洋樓,我們一家人就從前院搬到後院。

家父學生時代〈一九二0年代〉靠著在台灣的祖父無限制的經濟支援,致力於反日運動,在廣州組織「廣東台灣革命青年團」,並出版「台灣先鋒」,鼓吹中國革命「勿忘台灣」。這一群台灣學生夢想著藉由中國革命成功來解救台灣人民脫離日本統治,現在看來真是「頭殼壞掉了」。更諷刺的是,二二八事件後不久,家父也與一般台灣知識份子一樣遭受國民黨逮捕,在死刑前獲救,夢碎也心碎。

二次大戰後,國共鬥爭,蔣介石節節敗退,他手下的情報首腦毛人鳳奉命先來台灣佈署,毛人鳳的落腳地也是我家。這次,屋頂上不是飄著國旗,而是架設各式各樣的無線電天線,院子裡更擺著準備隨時給蔣介石使用的三部美國產的豪華大轎車,一字排開,頗為壯觀,。

我的母親甘寶釵是彰化名紳甘得中的長女,彰化女中第一屆畢業,也是當時女孩子到日本留學的先鋒之一,就讀於至今仍享有盛名的日本女子大學。在一九二0年代,她因深受日本西化的影響,自由、平等、人權的理念深植心中,主張女子剪髮,投入社會服務。剛好父親也在報上呼籲提高婦女人權,兩人有相同的革命理念,相互傾慕,而結成連理。

生為他們的獨子,體內或許也流著相同的熱血,一心所想,就是本於自由、民主、人權,要提高台灣人的尊嚴與地位。在我人生歷程中,經過了日治時代、威權時代、李登輝時代以及現在的本土時代。在各階段中,為了反對不自由、不民主、不公義而迸發出不同的火花,也為了執著於這個理念,在我人生各階段,有人說我是「漢奸」,也有人說我是「台奸」,有人把我歸為「宋派」,更有人指我是「只會花大錢的公子哥兒」,對這些指稱,我總是一笑置之,從不放在心上。

記得二000年那次選舉前,我公開發表「同時支持李登輝與宋楚瑜,對我來說並不矛盾」,引起很大議論。其實,我的信念只有一個,凡是為自由、民主、公義理念而奮鬥的人,我都會無條件支持。可惜二000年以後,兩人都偏離了這個理念,使我無法接受。

回顧參與國內國外大大小小事件,不計其數,引以為傲的是我始終沒有參加國民黨。在公務員三十一年生涯中,始終以超然的態度,努力做自己認為「對」的事,追求符合自由、民主和公義的事。一九五八年進入新聞局,一九六二年升任國際處第三科科長,到一九九八年退休時任駐日代表處顧問兼新聞組組長,三十年從科長到組長,職階相差無幾。也許我的名字使我太超然,從來不計較地位和金錢。生命中只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爭取台灣人的民主、自由和人權,而這個職場正提供了我這個舞台,讓我很是感念上天的恩寵。也許在一般人眼中,我太「天真荒唐」,就如我父親早年參加中國革命的「天真荒唐」。

如果能藉著我對往事的回憶而激發讀者少一點功利主義,多一點超然客觀,少一點藍綠色彩,多一點回饋社會的熱忱,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這本書得以完成面世,我要感謝柔縉,她不但文筆流暢,記憶力更是驚人。她在考證與整理上,花了好大精力與時間,彌補了我的粗枝大葉,當初能請得到她執筆,實在幸運,在此特別致上萬分的感謝。同時也感謝蕭秀琴、鄭宇斌及時報出版公司的李濰美小姐,費心討論書該如何呈現,並在大堆照片中費功夫篩選、編排。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內人千鶴,由於她一路參與、犧牲與支持,我們才能共創本書的片片段段。我們既是夫妻,更是同志。這本書也將是我夫婦留給家瑜、得瑜、致瑜三個孩子的禮物,希望他們能體會我們對台灣的愛,瞭解我們曾經走過的路。

陳柔縉後記


一九九0年初,蔣經國的兒子蔣孝武出任駐日代表,針對此事,我任職的政論周刊老闆給我一個電話號碼,「打去找張超英,做一個專訪」,那是第一次聽見這個名字,老闆說,他是已卸任的駐日新聞處處長。

這位子說大不大,整個政府同階的何止千百。張超英既卸了任,又不是部會首長,做專訪實在不符常例。那時剛好又和一位日本讀賣新聞的記者聊起,他告訴我,如果他要寫台日關係史,有一章一定要寫「張超英時代」。張超英這個人三頭六臂嗎?我心裡長了一朵好大的問號。

慢慢,我知道張超英之名確實在新聞界和外交界如雷貫耳。名氣響亮,不是因為他當過甚麼部長、總司令,相反的,他的官位頗小,就只是個處長。對新聞界來說,他有點像電影裡布魯斯威利所飾不受節制的警探,以不按理出牌和神勇無比出名,單槍匹馬,做了跟他的職位不相當的大事來。

一九八0年代,他就能憑個人之力,讓新聞局長宋楚瑜密見了日本首相;原本不看台灣一眼的日本主流大報,紛紛被他打開;九0年代,李登輝成為日本家喻戶曉人物,背後的大推手正是張超英。

一九九三年,張超英從紐約回來擔任公視顧問,經老闆引介,我終於見到張超英的廬山真面目。這次,承蒙不棄,他委託我幫他寫口述回憶錄,我因而有更多機會來探究清楚「台灣政府的布魯斯威利」何以神勇的面貌與秘密。

這本書的寫作時間,前後拖延十二、三年,一來是中途張超英回任東京新聞處五年,完全中斷,再者,我們從沒有設定截稿時間,也沒有一張採訪綱目。每年他從紐約回台灣幾個月,我們有空就聊,東南西北,毫無次序。

我從三十歲寫到年過四十,斷斷續續,聽他講故事,永遠充滿驚奇與趣味,如看花火。直到今年最後收網階段,好像終於可以靜靜回顧他的人生,我開始常常邊寫邊流淚。有時,一個人在咖啡店敲著電腦,那裡的喧鬧絲毫無法稀釋我的情緒。

以我對張超英個性的瞭解,他八成難解我的心情;他自尊自重,知道自己無愧於工作,無愧於台灣,很欣慰自己所達到的成就,有甚麼好落淚的。十幾年來,無數輕鬆或嚴肅的談話裡,我從來沒聽過他一聲怨,怨權力者沒回報他更高的位子。我採訪過不少大小官員,十個有九個自認懷才不遇,攻訐與輕蔑同僚就像吃三餐一樣頻繁。轉頭過來看張超英,他老像個政治競技場的新生,沒浸染半點官僚味,頗有權力名位於我何有哉的天真。他會抱怨、生氣、惋惜的都是事情沒做好,台灣沒辦法更有尊嚴、更進步、更民主。十幾年來,我有更長時間檢視張先生的人格和成就,因而更容易流淚;他那麼淡然,那麼快意,反讓我幫他懷著委屈。

有一次和出版界前輩聊起張先生,對方在長長的談話裡,輕輕說了一句「像他這種小人物」,突然,我有種很深很深被刺傷的痛感。在那以前,那樣的形容,我可能不以為忤、不覺有異,張超英不過就是個處長而已,連常務次長都不是,更不是特任官,形容為小人物,何不當之有!?但當時,我確實非常難過,也很慚愧。

幾十年來,我們的眼裡只有位子高的大的政治人物,我們受惑於位子,誤以為位子高的,才是功勞大的,他們說的話才值一聽,歷史是他們創造的,他們的身影才值得留在歷史。那一刻,我恍悟自己錯亂了甚麼是大、甚麼是小。

雖然,我無意把張先生捧成大人物,但他絕非小人物;他那種要盡一己之力,不媚當道,讓台灣更好的純粹念頭和不謀權位的純情行動,特別在此台灣政壇權慾薰心、道德毀棄的時代,民心一片沉悶與低迷中,更值得大家體味與學習。

書評推薦:漂亮台灣人 ◎文/陳 浩


章詒和能說一個比她筆下的一代名伶言慧珠更纏綿更讓人神馳心亂的故事,我總想那該是一個史詩般電影的好題材;不料,轉過身來,就又看到一個時代風華流轉不盡的故事,封面的黑白照片是一個淺色華服刁著雪茄一對大眼睛佻達含笑的青年,一九四○年代黑膠唱片的音樂彷彿就從書中湧出,抵擋不了的漂亮。

張超英口述,陳柔縉執筆的「宮前町九十番地」講了六十六個故事,你如果不是從頭一個故事開始讀,信手翻開任何一個篇章都會使人驚奇。例如,傳主張超英說到在日本讀大學時,同學拉他參加一場舞會,邂逅一日本女生美智子,玩遊戲跳舞正興起,同學趕來拉他離開,說「她不是你的啦!」滿頭霧水的張超英很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場為明仁皇太子選妃子的舞會,後來成為皇后的正是那位當日不及有任何發展的女子。

例如,在美台斷交的前夕,張超英突然接到CBS當家主播華特克朗凱的電話,說「something is cooking」,幾年後,錢復對他說:「超英,你這個電話不知道對我們幫助多大!這七、八個小時非常寶貴。」還有,兩度駐日的張超英安排宋楚瑜在高爾夫球場「巧遇」日本首相中曾根,找來日本主流名筆「綁架」李登輝總統三日,訪問出版「台灣的主張」;突破封鎖與日本主流大報建立關係,讀賣新聞的資深記者戶張東夫說,日後他若要寫台日關係發展史,一定要專門一章寫「張超英時代」。

直到從政府公職退休,張超英只不過是駐日代表處新聞組組長,比芝麻官大不多少的中級公務員。不論看他熟年以後在美日外交前線認真執著殺進殺出的幕後無名演出,或者他自述從幼年到青年期nothing can complain的富家少爺看盡繁花的流金歲月,書中每則故事裡都有執筆者想要說得更精采,但傳主卻要浮雲流水般瀟灑無煙火氣的拔河,在這個什麼都誇張得人心難辨的時代,讀來正恰到好處。

書名「宮前町九十番地」是張超英美慧的妻子顏千鶴的主意,他們二人的家族歷史交織出引人入勝的日治到戰後的台灣歷史篇章,從梁啟超到魯迅,從林獻堂到杜聰明、蔣渭水,西川滿到葉石濤;張超英的父親張月澄從抗日的民族革命志士到二二八事件後的身陷囹圄,宮前町九十番地從家族老宅到近乎無償租作「中華民國駐台灣領事館」,「使我的住宅屋頂可以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祖國國旗,翻揚於台灣唯一的空中」(張月澄語),再到白色恐怖陰影下,出獄的父親孤獨自閉於書房,軍統局局長毛人鳳進駐,愛玩的中學生張超英開著蔣介石的座車滿街亂跑,陳柔縉筆下少年張超英的「私記憶」,篇篇都是無比珍貴的歷史鏡頭,翩翩飛成花開花謝台灣記憶中斑爛的蛺蝶。

母親早逝,一生總是笑得淺淺的張超英,不斷讓我想到夏目漱石的小說「少爺」,雖然是性格背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但以內在的正直反襯虛偽世界的,對人生與時代起落的無所畏,漂亮!難忘。

(本文原載於 2006.08.31 中國時報 )

世家子弟──阿舍‧黑狗兄    ◎文/李昂

認識張超英先生多年,他如此精彩的家世與生平,讓我都想用筆記錄下他的生平,可惜彼此忙碌,未能如願。
現看到陳柔縉女士花了十二年的時間完成此書,張超英先生種種有趣、特殊的事蹟躍然紙上,我一面看一面想:
真比小說還精彩。
很少人有像張超英先生這樣的家世,在此先簡單做個陳述。第一代張聰明先生白手起家,靠礦業成為鉅富,時值日據時代早年。第二代張月澄先生,研究台灣近代歷史、文化的人,都會知道這位抗日人士,為追求台灣的自立自治被抓被關。
好不容易二戰日本敗戰,張月澄先生像當年企望祖國的台灣精英份子,等到的是二二八殘酷的鎮壓與屠殺,雖未失去生命,家族花了極大的代價將他救出鬼門關,但從此幻滅鬱鬱以終。
第三代便來到了張超英先生,他就是本書的主人翁。當然是含著金湯匙長大,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是看著他娓娓道來如何十三歲與台灣當時首富吃飯,富貴如這位台灣商界鉅子,吃的也不過是一碗切仔麵,而且隔天中午即因病驟逝。
這給了當時年僅十三歲的張超英先生很大的啟示:
「我開始隱約感覺擁有很多錢的虛無,覺得知道怎樣賺錢並不重要,知道怎樣花錢才是人生更重要的事。」
這幾句話無疑道出了一位「阿舍」的真正心聲。張超英出生時家族已富到第三代,生在日本、在香港求學、到過上海,在東京受完大學教育。小時候便見過最繁華的大都市裡的大排場,以及,都市邊緣人饑餓、凍死路邊的慘狀。這些,都像「大觀園」裡的「賈寶玉」,很容易參透人生的無常吧!
童小到青少年的回憶,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本書部分。我們看到一位富過三代的「阿舍」,而且是位十分善良、有點柔弱易感的年輕人,更重要的是,長得文秀而好看。我常和張先生開玩笑,如果他生在今日,不知會引來多少女性的主動追求呢!
這位既是「阿舍」又是「黑狗兄」的世家子弟的生活,兩代獨子當然倍受寵愛,尤其母親早逝,沒被寵壞多半來自他本性純真善良吧!我們看他坐上卡車踩油門就往前開;有第一部台灣的速克達,在二戰物資匱乏時,從上海帶來值四、五佰塊美金呢!
當然也讀到他怎樣在上海喝到第一口可樂,感嘆「怎麼有這樣好喝的東西」,而後,一輩子最愛的飲料便是可樂。
我認識張超英先生時,看到他年紀不小但還像孩子一樣的嗜喝可樂,真覺得這位可愛的「黑狗兄」,一輩子真的是個「阿舍」。
「阿舍」形容的是張超英先生的氣質,他絕非我們刻板印象一事無成的「了尾仔」。隨著二二八之後家道不如以前,張超英先生靠著自己的能力在新聞局工作,拍記錄片獲獎,開工作室,而且最重要的,在時代的洪流中,見證到了幾個重大的歷史片刻:
比如蔣經國在美國遭刺殺未成那次,他在現場,中國進聯合國後台灣成外交孤兒,張超英先生藉著家中累積的日本關係、人脈,讓宋楚瑜能在高爾夫球場「偶遇」日本首相,都充份展現他的能力。
而且,張超英與賢慧能幹、同樣家世良好的太太顏千鶴女士結婚後,生育出色的孩子,有的還在科技界頗有成就,打破「富不過三代」這樣的說法。
從祖父靠礦業成鉅富,父親是日據時代聞人張月澄先生一代,在日本讀書時坐自家黑頭車,請有秘書,學生有此排場,到花了大把的錢抗日。到張超英這一代,年輕時代享盡榮華富貴的生活,這本書記載的,當然不只是張家的家族史,毋寧也是台灣的一頁近代史吧!
但我個人最喜歡的,仍然是這個有點害羞、十分可愛的「阿舍 黑狗兄」。畢竟,像張超英先生這樣的世家子弟,隨著過去的台灣,不會再以這樣的方式重現了。
那麼,讀者不妨從書中,體會一下那個過去的時代台灣人的風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