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07, 2009

肥前屋 鰻魚飯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1段121巷13-2號1樓,
電話:(02)2562-8701,2561-7859,每星期一休假日。

林西莉給台灣讀者的話  

 
十年前,我初動筆寫這本書,聽到的人都揚起眉毛:整整一本書,就只為寫一種樂器?而且是種不再時興的古老樂器?他們覺得我是在浪費時間。
  但是對我來說,古琴本身,以及專為古琴編寫的樂曲,卻有著如此充沛的生命力與詩意的精髓。幾千年來,無數優秀的男男女女珍惜它、寶愛它,他們的流風餘韻,也成為這份記憶寶藏的一部分。我要說出這個珍貴樂器的故事,我要讓世人認識並喜愛古琴樂。
  我初次接觸古琴是在北京。一九六一至六二年期間,我有幸進入當時新成立的古琴研究會學習古琴。我是他們不分中外破天荒唯一一位學生。兩年時光,我不僅有機會沉潛於古琴的歷史,同時也能研究古琴曲目。研究會裡那些親切飽學的古琴大師,有幾位還成為我相交甚深的至友,他們帶我進入傳統上流讀書人的文雅世界,在這些詩書禮樂的文化生活裡,古琴占有如此中心至要的地位。
  物換星移,今天的大眾傳媒,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時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然而在所有這一切表象的底層,中國文化的巨河依然伏流,還是那麼壯闊、宏偉。現代社會的騷動混亂聲中,或許很容易忽略這股流水之音,但是它的確在那兒,川流不息,它的影響衝擊無與倫比。你若不認識自己的根源,你又怎能了解自己的現在。
  許多年間,我常常對古琴的前途感到憂心。西方文化的海嘯巨浪,不論其結果或好或壞,過去幾十年間的確席捲了整個東亞地區,我擔憂古琴也會在其中失去蹤影。可是我不再如此掛慮了。中國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中年人開始回頭尋找、珍惜固有的古老文化,並使之歷久彌新,改造它並納入他們自身所過的現代生活。辦公室一天忙碌緊張之後,他們可以透過古琴的樂聲,找到通往安詳、寧靜之道。他們的心靈,因此可以更妥切地應付現代世界那一切沸騰的高壓,同時也可以更接近他們自己固有的文化。新一代的古琴工匠也每天都在出現,他們精心製作的成品,有些極為出色。所以,古琴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我衷心希望,這本書也能進一步推展台灣讀者對古琴的認識與喜愛!

作者的話

  一九六一年隆冬,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中國古琴。它出現在我面前,是在北京大學一間冷颼颼的教室裡的一張木桌上。七根絲絃緊緊地繃在一個黑色的漆木音盒上。頗費一番周折之後,才找到一個中國學生答應教我一些基礎古琴。開始上第一堂課那天,他帶著琴來了。這是一把明代的琴,是他家族自那時起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的。

  我輕輕地撥動其中一根絃,琴身便應手發出一種使整個房間都顫動的聲音。那音色清澈亮麗,奇怪的是它竟也有種深邃低沉之感,彷彿這樂器是銅做的而不是木製的一般。正是這音色讓我入迷,多年沉醉不已。從最輕弱細膩的泛音--如寺廟屋簷下的風鈴,到渾厚低音顫動的深沉。

  後來,我所學習的曲子都是些古曲,音色簡單,不像歐洲鋼琴曲有豐富音符,而且大都是單一調子,有時最多在兩根絃上同時彈奏八度,音調旋律交錯共鳴。

  古琴在兩千多年的歲月裡一直做為中國上流文人的重要樂器。許多優秀琴師不是高僧就是哲人,彈奏古琴之於他們乃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正如打禪,是解脫自我、尋求智慧的一種途徑。而對於勞心勞形的官宦、貶謫流放的政客或者貧寒的詩人們來說,彈琴還能幫助他們逃避冷酷的現實,回歸平靜祥和,接近中華文化的精神實質。

  此一樂器所受的崇尚之深,無可比擬,在無數的詩歌裡不斷地被傳唱。許多有關琴師命運的動人故事自古家喻戶曉、膾炙人口。而這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樂器至今仍被彈奏不已,不曾銷聲匿跡,這是一段奇長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傳統。

  但是,古琴的彈奏後來卻日漸被加添上許多規矩和要求,諸如何時可彈、何時不可彈,應當如何彈、如何衣著、如何坐態,以及琴房的相關布置等等。並非你可興之所至,邊燒飯邊抓起一張琴譜跑進屋裡,想彈就彈的。彈奏古琴之前需要準備功夫,除了具體的細節準備,還外加精神上的準備,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件相當神聖的事情。近幾十年來古琴的神聖感確實有所減低,不過仍被視為獨一無二的東西,當成傳家寶為人們所珍藏著,即便家中無人能彈亦然。然而,我相信後繼有人,終會再有人彈它的。

  這樂器之所以不好彈,在於它總是一個接一個單調的樂音。如何把握這些單調的音,好好表達和傳遞其中之美即其關鍵。它一共有二十六種顫音和五十四種明確區分的指法--含糊不得。

  對初學者來說存在著一個難題,那就是,它沒有我們所習慣的那種樂譜。古琴「譜」只是一些漢字符號的組合,標明該在哪根琴絃上的哪個地方彈,該用哪個指頭和哪種彈法。另外一個麻煩則是關於音樂節奏和樂句的畫分,譜上並未詳細注明,而且不知道該如何從一個調轉換到另一個調。因此,如果沒有一個富耐心的良師,一步步地指點,真是無以得道。

  古琴和其他高水準的樂器一樣,都需要一生的錘煉和投入才能演奏得至善至美,不過,能如此錘煉和投入的卻是少之又少。然而,透過粗淺地接觸古琴音樂,讓我們不但有機會見識到這樣一種極其獨特而曼妙動聽的音樂,且有機會與整個中國古典文化親近起來。

  古琴彈奏貫穿了儒家和道家之傳統,也包含不少人生和修養的基本原則。每段音樂都充滿了讓人對大自然的聯想--蘭草、梅花、高山、流水、仙鶴和在夜空中展翅的大雁,這些都是在悠長的中國歷史上一再出現於詩歌繪畫當中的題材。

樂器的名稱

  「琴」這個詞在中文裡簡而言之就是「絃樂器」的意思,往往做為許多中外樂器名的詞尾。為了與其他琴類區分開來,它也被叫做七絃琴或古琴,因為它是中國最古老的絃樂器。

  在西方的樂器中沒有能與古琴類比的,這意味著很難為它找到貼切的譯名。一般西方翻譯的中國小說和古詩常將之與魯特琴、豎琴、浪琴、齊特拉琴和吉他相混淆。這真是天大的錯誤,後者這些樂器從前都同屬一個家族,但古琴卻另當別論。

  在第一本向西方讀者詳細描述這一樂器及其文化意義的書裡--一九四○出版的《琴道》,作者高羅佩為他自己將古琴稱為魯特琴做了一番辯護。「正式地講古琴現今被歸為齊特拉琴,」他寫道,「但要為一個東方樂器找到一個西方的名字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麼單純從它的外形和結構出發,要麼找到一個與其音色特徵最相稱的詞,引起我們對其文化環境的聯想。

  基於古琴在文人生活中獨一無二的地位,高羅佩選擇了魯特琴這個詞做為譯名。魯特琴在自中世紀以來的歐洲始終與高雅的音樂和詩歌緊密相連,與古琴在中國的情形完全相同。單就音色而論,兩者間亦有不少相似之處。至於齊特拉琴這個詞則被他用來翻譯中國的「箏」,箏在音色上也讓人想到西方各類齊特拉琴,比如奧地利和德國南部的山地齊特拉,因卡拉斯的電影《黑獄亡魂》的主題曲而風靡一時。

  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確信自己也會把古琴叫做魯特琴,高羅佩的觀點與我對這種樂器的感覺--它所帶來的中國氣息,它的那種音韻--十分符合。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我卻愈來愈遲疑。它本來是叫古琴的呀。難道我們一定要給所有非西方的東西重新命名嗎?現今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日趨頻繁緊密,許多上一代瑞典人聞所未聞的樂器和音樂形式已成為今天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僅以幾個通常被歸為絃樂樂器的音樂為例,奧替、博佐基和西塔琴,在唱片商店和網上都買得到。繼續說希臘的魯特琴、阿拉伯的魯特琴、印度的魯特琴等等當然很省事,不過我想也該讓各種樂器保留它們在本土文化中的名稱了。

  所以我在此書裡把中國的魯特琴還原為它本來的名字--古琴。

北京一九六一

  在我一九六一年一月初次拜訪時,北京仍是一個灰暗沉悶得無法形容的城市,比我在歐洲見過的最貧窮的城市還要封閉、衰老。從十五世紀就留下來的高高的城牆仍在,牆內是低矮的灰色平房,按照兩千多年前的樣式修建,四周是圍牆,從外面什麼都看不見。院牆之間是窄巷,給過路人和手推車通行。夜裡在社區的街道上,你得在黑暗中摸索,小心翼翼地就著從油漆斑剝的紅門裡或高高的屋頂下小小的窗口中漏出的昏暗的燈光行走。你可以聽見有人說話卻見不到人。

  然而中國那時何止是黑暗,它簡直是處於徹底的癱瘓狀態。一九五八的「大躍進」--企圖發動一切力量一次性地喚醒國家工業並解決生存問題的運動--剛剛失敗以終。不切實際的規畫,誇張失實的收成報告,錯誤俯拾即是,遍布各個領域、各個範圍。國家一蹶不振,一切物資都按定額分配,商店裡空空如也,人民飢腸轆轆,饑饉所覆蓋的範圍之廣,當時外部很難得知。根據中國官方今天的統計,一九六○年的人口減少了一千萬。國外學者專家則聲稱,實際數字恐怕比官方報告的要高出好幾倍。

  想弄明白我當時所處的狀況有多艱難,至今回想起來仍讓我驚訝不已。我自然是看見了我大學和音樂學院(我在那兒學中國古典音樂史)的同窗浮腫的關節。可他們正常時又是什麼樣子的?初來乍到的我卻一無所知。我自然也疑惑過為什麼大家都圍著食堂外的熱水管,餓狠狠地喝著洗碗水。但是,這些只不過是一個陌生國度裡的生活瑣事,對此我尚未形成判斷力。直到我自己也開始脫髮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一撮一撮的頭髮掉下來,僅剩下光光的頭皮。難道我也會禿頂嗎,像那些拖著雙裹腳走來走去的老太太那樣?「蛋白質嚴重不足。」一位醫生說。他讓我每周兩次到協和醫院注射蛋白質,這是使蛋白質嚴重不足者在短時間內迅速補充大量蛋白質的辦法。這時我才意識到中國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階級社會,儘管它有那麼多的共產主義的原則。在那些貴賓接待處舒適的沙發上,在那開滿杜鵑和山茶的花壇之間坐著新中國的領導,等候接受他們的蛋白質注射。很顯然他們跟我一樣對於蛋白質的突然缺乏很不適應。

  六○年代與它之前的年代的一大差別就是在分配上更加平均,但對於那些優越的行政階層來說是有後門可通的,尤其是黨內的高級幹部。他們有額外分配的肉和食用油,可以在有特權的人才能出入的商店裡購物。不過對於大學裡的學生來說卻別無選擇。他們到指定的地點用餐,要麼一日三餐都在操場的露天食堂,要麼就在空蕩蕩、桌椅全無的大廳裡吃。飯從大勺子裡直接按量舀到學生自備的搪瓷碗中。飯裡到底有些什麼,我開始的時候也不甚了了,因為我們外國遊學生通常會被人趕到另一個餐廳吃飯,一直到後來我才理解,那原來是對外籍生的優惠。

  當時的大學外面四周都是鄉村,到處看得到村舍︰菜園、乾草堆、臭氣熏天的糞坑。從市內乘坐那搖搖晃晃冒著濃濃煤煙的公車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到。如今,那裡卻已興起了中國的矽谷,上百家擁有國際市場上最先進電子產品的商店擠滿了兩邊街道,在熱鬧繁華的餐館和書局裡全都是密密麻麻衣著入時、打著手機的學生。但在六○年代初,景象可大大不同。學生宿舍裡則是未經油漆的水泥地和牆壁,還有吱吱呀呀的鋼絲麻墊床。每天早晚各有一小時的暖氣。我們外國人兩人一房,中國學生則八人一房分住上下鋪。儘管如此,他們說他們自己已經算是得天獨厚的了。「有自己的床而且不用和家裡的其他成員睡在一起!」「我們可以關上門!」「我們得到的是免費教育!」

  我不斷地給家裡寫信講述我的經歷,也為了讓自己更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因此我經常去郵電亭。有一次我拿著所有要寄的信和需要的郵票站在那兒,那時中國的郵票都是不帶膠水的,因為夏日的酷暑使它們很容易就黏在一起了。發信之前在每張郵票邊上塗點漿糊黏上去,每個郵電亭都在特設的地方放著幾個裝著漿糊的碗。於是,我走到一個角落裡站在一張破舊的桌前,開始把漿糊從碗裡塗到郵票上。過了一會兒,我意識到有一個年輕的學生眼睛直直地瞪著我,不過我早已習慣被人盯著看了。很多中國人從未親眼見過一個外國人。我的金髮、碧眼、高鼻子,是呀,這一切都相當自然地使得他要仔細打量我呀。所以,我繼續貼我的郵票。直到我恍然大悟地發現他把他的飯碗從桌前拿走--我可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我的全無知覺的西方人手指放進他的碗裡,撈一點我要用來貼郵票的漿糊的呀。我這一生從不曾像這樣感到無地自容過。

  更奇異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居然能找到一個有一把明代古琴的年輕學生,願意教我彈古琴,竟然還是免費的,雖然我一再堅持要付報酬。那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都是為了友誼。一開始,由於我當時的中文極差,而他的英文也不管用,我們很難用語言交流。但我們堅持下來,一起彈奏,也很開心。

北京古琴研究會

  我搬到了市區,住在一條小巷的一幢小房子裡,正好在那曾經是紫禁城的紅牆內。清晨我從南河沿街的南端搭汽車一直到北海西面,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我將那把從北京古琴研究會借來的琴緊緊地抱在身邊。那時我每天帶著一把千年的古琴在擁擠的人潮中來回穿梭--唯一保護它的就是一副雙面的絲綢琴套罷了,而無論是我,還是我的老師都以為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才覺得多麼不可思議,但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子的。

  北京古琴研究會為一系列簡樸的白鍛石房子,一律面向院子,彷彿屋與屋之間有著某種關聯似的。沿牆掛著、擺著的是黑色和紅色的古琴。除此之外,還放了些書櫃和黑木高背椅。在雕木花架上擺著的是裝有細長蘭草的磁花盆。北京古琴研究會是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後的一、兩年內成立的,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怪事兒,因為這種樂器及其理念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看正代表了一種與革命背道而馳的精神。研究人員立刻開始了他們的工作,對全國所有收藏的古琴進行統計和調查。他們也開始了另一個龐大的工程,就是出版和批注所有古琴名曲,將之寫成五線譜,並發行了一些古琴的唱片。一九六一年我成為該學會第一名也是它歷史上唯一的一名學員。

  在北京古琴研究會工作的音樂家和研究員大都來自舊時代上流文人階層,他們的一生卻波折動盪而非一帆風順。管平湖(一八九七-一九六七)長期靠修理家具和其他漆器為生,包括全國最著名、現被保存在故宮博物院內的古琴「九霄環佩」在內。其父祖籍蘇州,為宮廷畫家。管平湖本人在他把興趣完全轉向古琴之前也是學繪畫的。查阜西(一八九五-一九七六)來自江西修水的一戶官宦世家,自三○年代以來一邊任職於民用飛機業,一邊積極地參加各種古琴演奏家的組織。吳景略(一九○七-一九八七),另一位古琴大師,就學於蘇州,之後又在各地學習工作,後來才在音樂學院當了古琴老師。溥雪齋(一八九三-一九六六),末代皇帝的堂兄,在一九四九年政局終於安定之後,組織了一群音樂愛好和研究者,規畫成立一個北京古琴研究會。對文化向來關心重視的周恩來總理不時邀請他們到中南海演奏,有幾次毛澤東和陳毅、朱德幾位對文化頗感興趣的國家元首也參加了。一九五二年北京古琴研究會終於正式成立,完全符合「古為今用」的思想--那個時代很重要的一句口號。

  一九五四年,北京古琴研究會開始一個重大的蒐集工作。查阜西在王迪和許健(也曾短期做過我的老師)協助下,用三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全國各地,錄製和記錄古琴彈奏者的金曲演奏。他們走訪了十七個城市,邀請當地所有的古琴彈奏者到地方電台錄製他們所能彈奏的經典曲目。繼而他們再蒐集有關琴師的個人生活現況、教育程度及老師的資料,以便掌握全國各個地區的琴藝傳承情況。他們還對寺廟、修道院、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的樂器和樂譜做了統計和調查,發現了許多人認為已經不復存在的琴譜和一些著名的老琴,如蘇東坡曾使用過的古琴,長期收藏在蘇州的怡園,但後來又輾轉到了重慶,被遺忘在重慶博物館裡。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他們錄製了八十二位古琴彈奏者演奏的二百六十二首曲目。錄音工作使我們對全國各省的不同風格流派及其所長有了基本的了解。

  然後他們再接再厲,在巡迴調查中找到了兩百多篇有關古琴的散文和筆記,成為《琴曲繼承集成》這個中國音樂史上最巨大的項目的依據。自八世紀以來所有與古琴相關的名作的影印本都輯錄在這個全集裡面,至今已出版了十六集。在北京古琴研究會被允許存在的短短的幾年裡,它為整個現代古琴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接著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學會被關閉、小組被拆散、樂器和工作材料被存庫或藏匿起來。王迪和許健等從業人員被發配到天津外面的一個村子去種了五年的菜蔬。老一輩的琴師一一過世︰一九六六年溥雪齋,一九六七年管平湖,一九七六年查阜西。當文革終於結束以後,研究人員才在三環外新建的住宅區分配到幾間小屋以做為工作室。

  我們那時在南邊的主樓上課。沿牆是漂亮的雕花窗櫺,牆邊放著一張夠擱兩把琴寬的桌子。我們就是在那兒練琴,老師王迪彈的是一把唐代的琴。那琴自唐代以來陸續有人彈它,寬寬的,紅得花裡胡哨的,是它在幾百年裡歷經修繕的見證。這把琴音調又高又深,當她彈奏像「高山流水」這樣比較激烈的曲子時整個房間都在顫動。我從北京古琴研究會借來的那把琴也是紅色的,但更纖細優雅些,甚至包括音調都跟宋代的那種風格完全吻合。而這把琴只須輕碰一下琴弦,就能發出讓整個房間共鳴的奇妙聲音。

第一個星期我們僅學了四個小節。我們開始彈〈春曉吟〉,描寫的是冬天如何漸漸地離去,春天將近,溪水開始流淌,萬物包括聲音都在轉換,愈來愈柔和,愈來愈開闊。古琴樂曲往往開始時有一段帶泛音的前奏,直接進入一種意境,也對樂曲中後來將出現的音調做一交代說明。這些音調往往用來描述縹緲遙遠的東西--一段記憶、一個機遇、一座海市蜃樓,就像春曉那樣。開始的時候很沉重,正如冬天。但遠遠地就能聽見春天輕快的旋律,漸漸打破了那黑暗沉重之感,轉換成明快的情緒。這樂曲很短,只需要用幾分鐘的時間來彈奏。

  小事一樁,我想,事實卻不然。古琴每個音都必須彈到聽上去完美無缺為止。很多是泛音,右食指的指甲必須急促地撥弦使其顫動,左手則要同時微撫琴弦阻斷顫音使泛音滑出來。我回家自己練習,再回到北京古琴研究會的時候兩人又重新開始。如此這般地持續著。當我們後來終於開始彈些古琴曲片段的時候,我大感如釋重負。不過,學習進度卻是難以描述的緩慢。我們摸索著前進。

  若用古琴來練音階當然是對它的褻瀆。這樂器的品性可謂獨一無二,它的音打開了人們與大自然的溝通,觸及到靈魂深處。如果能夠把它在恰當的時候恰如其分地彈出來,其實一個音也就夠了。但完美地彈出一個音絕不是目的本身,關鍵在於彈琴者透過音樂表達對人生的領悟。古琴不是個鍵盤音樂產品而是一面心靈的鏡子。又是很長時間以後我才真正體會到這種態度如何貫穿了整個中國文化,就像書法一樣。這是一種再創的文化,追求強烈的投入感,輕鬆的和諧與祥和,透過模仿、迎合和放棄自我從而達到得心應手、駕馭自如的境界。   北京古琴研究會裡的氣氛非常融洽。儘管樓裡所有的門都是敞開的,而學會裡事務眾多,來來往往的人絡繹不絕,我卻從未有過被干擾的感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習慣並學會了在狹小的空間裡與人相安無事地共處。緊挨著我們的那間屋子裡坐的是溫文儒雅的溥雪齋。他穿著那件帶絲綢裡子的藍布長衫,有時會輕手輕腳有點好奇地走過來評點一下我手的姿勢。琴的各個流派彈法各異,對音調的影響超出我們的想像。據說有經驗的琴師僅從手的姿勢便可判斷出彈奏者所屬的流派。

  管平湖自然也因此有理由關注我的進步,時不時過來看看我的手指和彈法,並鼓勵地點點頭。他一臂之高,不過一米五的樣子,瘦弱矮小,滿頭灰白的頭髮。他把那雙又大又黑像樹根一樣凹凸不平的巨手在琴弦上攤開時反差極大,他的彈奏如此有力,彷彿整幢樓都要倒塌一般。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這些老先生們是何許人也。含蓄、友善、溫和,有著那種只有智慧的長者和有經驗的僧人才有的明朗臉孔。一開始我只是兀自看著他們安安靜靜地從我的屋前走過,但時間久了王迪慢慢地將他們都介紹給我。

  北京的夏天炎熱難耐,不管你是瑞典人還是中國人。六月份的日溫就已高過體溫,到了晚上房子就站在那兒抖散著整個白天聚集在灰色石頭和泥土裡的熱量。

  夏日的炎熱和潮濕使校對過的琴音變調,琴軫難擰而手指黏在弦上。這個季節不僅讓人和動物煩躁也讓樂器受損,所以在夏天最好不要把琴掛在牆上而是要把它平放在桌上。冬天絕對更教人偏愛--除了那些有沙塵暴的日子,而這種時間比較少。陽光燦爛,天空高遠,刺骨的西北風颳個不停。空氣之清潔總能看見二十里以外的西山山頂,這是在空氣嚴重污染的今天,北京人一年到頭只偶爾才能有幸欣賞到的風景。

冬天我和王迪經常站在屋裡的火爐前暖手,那爐子其實只是個四角的鐵管,用家製的煤磚取暖,燃燒迅速、火苗微弱,是那種稍縱即逝的溫暖。要不然房間裡就像傳統的中國房子一樣完全沒有暖氣,除了那張大大的磚砌的床--炕以外。農村的家庭往往一家人都睡在一個炕上。火爐上燒著一壺水,我們時不時去那兒給茶續水。有時我們會留在那兒很久,不但談論古琴音樂也講講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家庭,像一般女孩和女人們通常會做的那樣。王迪告訴我,她和她的五個兄弟姐妹在她十三歲的時候如何成了孤兒,講她又如何在同一時間從收音機裡聽到了古琴音樂並為之打動,開始拜管平湖為師,講她如何榮幸現今能與他在北京古琴研究會共事。

  我給她講我的成長、學業、旅行、瑞典的概況,講那架我五歲時得到的古鋼琴和後來古門宋為我做的中世紀的魯特琴,講我跟從魯特琴琴師哥爾未的學習,講我上錫耶納的奇吉亞納音樂協會,和我哥哥約翰一起彈改編後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魯特琴圖式樂譜。

  隨著我漢語水準的提升,我們的關係日益親密,我們也就能夠談論更多的話題,對我來說,那些時刻是無價之寶。六○年代初有一段短暫寧靜的時期:五○年代的許多政治運動都平息下去了(儘管其後果仍然左右著人們的生活),文化大革命則尚未開始。不過,大躍進使國家處於麻痺狀態,我對於周遭的許多事情不甚了解,無論是社會上的重大現象還是生活中的旁枝末節。但就在那個火爐旁邊,王迪交給了我許多把打開這個難以理喻的世界的鑰匙。 古琴課、動物以及人的命運

  「妳想,」王迪說,「妳把一顆珍珠擲入一個玉盤中,然後再一顆接一顆地擲下去,然後它們如流星落下但每一個音都聽得清清楚楚,清澈明亮,最後一切又恢復了寧靜。試試看﹗」我試著彈,一次又一次地。開始的那些音還不錯,但接下來要給每一個音空間,耐心地等待,讓噴薄而出的音一一流出,並完全把握住其準確自然的節奏,然後在那最精確的一瞬間結束。這談何容易。王迪非常仔細地觀察我手的姿勢,稍有偏差--一個指頭往裡了或往外了,手腕稍微下滑或抬高了,她就會立刻糾正我。「看這兒﹗不是像妳剛才做的那樣,而是這樣的。別讓人聽著像吃麵條似的唏唏呼呼的。再試試﹗」我們當時正在彈「鷗鷺忘機」,一個關於漁夫和一群海鷗的故事。我彈出的音應當讓人感覺到寬闊的大海和波濤。一次又一次地,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

  我們那間朝南的大屋,光線從院子裡透過窗戶照進來。我們可以隱約聽到管平湖的琴聲和查阜西的簫聲(一種豎吹的長長的竹笛,聲音低沉而豐滿)。他們正為一些古曲打譜,包括那傷感的「平沙落雁」,據說是從唐代一直流傳下來的。有時他們會中斷,你就能聽到他們激烈討論的聲音,然後又繼續彈下去。在那裡我感覺到一種極度的安全感,讓我想起小時候睡覺以後父母在客廳談話的聲音。

  指法和那些我要試著彈出來的音全都被賦予了相當的意義。不僅僅彈出某個音罷了,它還必須以一種感情和內涵做度量,喚起自己和聽眾內心的一幅畫面。有些音像一隻仙鶴舞蹈時的尖叫,或一條巨龍在宇宙間盤旋追逐雲彩,像掛在一根細線上的小鈴,像一條快樂的魚尾拍打著水面水花四濺,或者一隻啄木鳥在冬日裡執著地敲打著樹樁覓食的聲音。另外一些聲音則要聽上去像敲著大銅鐘,像狹窄的水流的嘩嘩聲或被鳥兒含在嘴邊的無助的蟬的尖叫。還有,最主要的是,我的雙手要一直協調地像兩隻鳳凰那樣在明朗的宇宙間飛來飛去,不管牠看上去如何。沒有人見過一隻鳳凰,其實想怎樣表現都可以。不過一定要和諧,這點是肯定的。

  有時,當我覺得畫面造作或難以捕捉時,王迪就拿出古老的刻本琴譜來給我看,書中用圖畫描寫了音和手的動作。效果可說是難以置信的好--那畫面立即讓我既聽到又看了音調,一下子讓我豁然開朗。這種譜子不只帶有廣板(寬而慢)、慢板(慢)和甚快板(活潑)等等的說明,而且也將音調置於一個帶有情感的環境中,講述關於人與自然的生命中基本的東西。不是說這樣一來我就彈得盡如人意了,但我卻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彈奏的大方向。

  每次要開始彈一段新曲,王迪都要給我講一段故事,以便我對曲子的氛圍有所了解。即便只是一段比較無足輕重的小調,例如描寫春天來臨的「春曉吟」,她也要給我講那潺潺流水,講大自然在一個冬天的沉寂之後重新復甦時的那些明亮的聲音。在彈輕快的、描寫纖柔的梅花不畏嚴冬在風中舞蹈的「梅花三弄」時亦然。當我們要開始彈「欸乃」時,王迪就給我講那些在長江邊上的船夫和縴夫的艱辛。他們拖著沉重的船逆流而上,走過迷霧籠罩的竹林險灘。她給我示範要如何使用有力的和弦才能讓人感受到和聽到槳櫓的吱呀聲。

有許多曲子也和歷史上流傳的戲劇性的動人故事有關,那時候我們就能長時間地坐在琴桌旁,被帶入另一個時代。長篇套曲「胡笳十八拍」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品,這是關於蔡邕的女兒蔡文姬真實而悲慘的故事。她大約西元一九五年前後被匈奴(在如今中國內蒙古的沙丘和草原上的首領)所擄,納為妃。文姬終日思念南方平原上文明的家園,時常彈琴以寄哀思。她望著天空展翅的大雁,像長期為匈奴所囚的蘇武那樣夢想著讓鴻雁傳遞家書。直到具有傳奇色彩的大將軍曹操派漢軍去找到她,才得以重返家園。但她的孩子,一個八歲的男孩和幾歲的小女兒卻被迫留在了北方。在長時間的思鄉之後,她為自己的處境深感困惑。

  在各個曲段中專注於表達深情,那些故事以及對大自然和生靈的涉及--我對所有的這些都非常的不習慣。在我二十年西方的鋼琴生涯中,我的老師從未鼓勵過我如此這般地醞釀音和樂句。一切都在於技巧︰加快、斷奏、減慢,但絕不說為什麼,因為我們的音樂極少是描述性的--包括後來我彈的中世紀的魯特琴也不例外,但中國的音樂卻幾乎離不開這些。

  身為書法家的王迪,也常常以書法為例來給我講解。有些筆畫,如地平線一般的「橫」或做為漢字脊梁的「豎」,有時必須寫得慢一些、寫得實在些,要多點「骨頭」,她強調說,而其他的筆畫則可以寫得自由些以便有個生動的節奏。音亦然。「妳要始終保持輕與重之間的平衡。就像一幅畫,墨的濃淡要搭配,有時甚至還需要一片完全的空白。就音樂而言,對於表達和突出音調靜也很重要。」有一次我們彈「欸乃」時,王迪認為我彈的節奏太平整太彳亍,她阻止了我。「不要只是像一些交叉的線條,」她說,「而是要像一橫幅畫,山巒、浮雲、水面起伏交錯。重與輕,重量與開闊。」我曾學過的中國國畫和詩歌對我幫助極大,因為那裡也有古琴音樂中經常出現的主題。讓我更容易使各種聲音和彈奏畫面化。比如這首我在去中國之前就學會背誦的李白的詩,完全可以用來描寫一首琴曲的氛圍。 白鷺鷥 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 心閒且未去,獨立沙洲傍。

  王迪讓我彈的曲子都來自她跟管平湖所學的曲目。她有一大堆自己或管平湖抄寫的筆記本,從中挑選曲子。我在北京古琴研究會時還買不到琴譜,運氣好則可以在舊書局找到些雕版印刷的冊子,我因此完全倚賴她的選擇。於是每次要學習一段新曲,王迪首先要坐車去音樂學院,從裡屋的書櫃裡的一些漂亮的雕版印刷書上複印一個古曲譜,然後我們才仔細地過一遍,一節一節地,很費時間。

開始的時候,王迪分別用五線譜和中國減字譜抄寫幾段譜子,用她那雙乾硬的小手在琴上示範每一個音的彈法,然後才讓我試。慢慢地她把各段譜子加在了一起,這樣我最後就有了整個曲譜。漸漸地我也可以在她的指點下抄譜子了。同時使用兩種譜子幫了我不少忙。尤其是能輕易讀到我自小就習慣的五線譜,看到曲子的基調躍然紙上,雖然相當部分的古琴音樂之靈魂所在很難靠五線譜來傳達。不過,要找到紙張卻是個問題。大躍進的失敗使全國陷入危機,一切物資都嚴重短缺。唯一能找到的紙往往粗糙易碎,上面還有不少棕色斑點。我哥哥約翰給我寄來一疊疊普通的瑞典的五線譜紙,我把它們帶到北京古琴研究會,引來好多注目。

  有一些簡單的曲目一般來說更適合入門,另外一些卻向來被視為初學人難以把握和欣賞的曲目--大部分人十一、二歲就開始學習了。能夠欣賞和彈奏某些曲目不在於技巧,而在於學員的音樂與人格的成熟程度。於是,王迪與我很快就有了些說不上激烈的衝突和摩擦。古琴曲中一些最迷人的曲子,像我們最初開始就彈過的〈梅花三弄〉,我以為輕快膚淺,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去彈它。但除此之外,我其實聽王迪和管平湖彈過更為我所欣賞的曲子,如「平沙落雁」、「欸乃」、「伯牙弔子期」和「胡笳十八拍」,王迪則認為於我難度太大。「這種曲子我們平時要等到第三、第四年才會讓學生們彈的,」她說,「妳為什麼那麼喜歡它們?」我試圖解釋我對歐洲老派音樂的理解和體會︰格里高利聖歌、帕勒斯特里那、蒙泰韋爾迪、以道蘭的「眼淚」為頂峰的中世紀魯特琴的經典曲目--更別提說巴哈無伴奏中提琴組了,那些和古琴音樂有一定區別但也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作品。我說我並非新手,又講了那些美麗的音樂,託了瑞典的朋友弄來卡帶好讓她明白我的意思。我還從香港進口了一大台根德牌的錄音機好讓她也聽聽我們的音樂。

  她被我說服了。有一天帶來了一六三四年的「平沙落雁」,描寫的是一大群雁子,在一個寒冷的秋日飛來沙岸邊安家以及後來又再飛走的事。故事並非一鳴驚人,卻是相當優美的一段曲子。「這是我最喜歡的曲子之一。」她微笑著說。以後接下來我們就只彈她自己最喜歡的曲子了,一五一一年的古曲「伯牙弔子期」也是其中一個。在我抄寫的曲譜下她又加上了歌詞。一個傷心的故事,她說,但絕不要彈得太感傷。音樂本身起伏有限,但它們必須傳遞一種很深邃的感情。別忘了他是在哀悼他失去的朋友。「試著小聲哼一下。不要真正地唱,但妳的聲音得在那兒,營造一種氣氛。動作要小而具說服力。在第二節的時候妳可以高聲一點,當提到子期的時候得聽上去像發出喊叫聲。」

  在古琴教學中絕不鼓勵我行我素。沒有新的指法、新的反思,從頭到尾都得聽從和仿效老師,至今如此。直到完全掌握,融會貫通,自身與之渾然一體。如果你有朝一日也有幸達到如此境界的話,方可談及自由創造。一位傳統的中國老師在學生學成前,不會給他自由發揮的建議。不過,有一點卻是肯定的,中國的文化遺產,無論音樂、詩歌還是藝術,都原封不動地得以傳承保留,令人嘆為觀止。人們從未放棄過傳統,那些發展變化都發生在一定的範疇內,因而保留了古老的東西。沒有嚴格的規範,中國的許多最奇妙的藝術形式很可能早就失傳了。

  我在北京古琴研究會做學生的時間裡借的是一把宋代的古琴,可是我早就意識到我必須買一把自己的琴帶回瑞典去。我問了所有的人,在音樂學院裡張貼求購啟事,還去蘇州的一家樂器工廠,希望找到一把可以接受的琴,可惜空手而歸。質地如許低劣,我不知如何是好。一天,我剛剛考完試,王迪來跟我說她知道我努力在找琴。但是,她說,是不好找。沒有人願意賣琴。即便家中已無人彈琴,一般的家庭為了下一代還是寧願把它留在家中。因此北京古琴研究會決定送我一把琴,製作於明代,樣式叫做「鶴鳴秋月」。這把琴,和那些我在北京古琴研究會有幸遇見的人們,便是促成我寫這本書的重要原因。

林西莉古琴的故事

作者:林西莉
原文作者:Cecilia Lindqvist
譯者:熊彪、許嵐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51502
裝訂:平裝

◎蟬聯瑞典排行暢銷書
◎NASA播送給外星生物聽的人類曲子就有一首古琴曲《流水》
◎二○○三年古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二○○六年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
◎二○○六年書籍設計獎
◎二○○六年瑞典克萊默書獎
◎多張古琴照片

熱銷書《漢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又一經典著作!
一件在現實生活中你幾乎不認識的樂器,
一段在日常生活中你幾乎沒聽過的樂音,
一頁幾乎快被人遺忘的文化史,
卻是刻印在我們三千年文化基因上的古老傳統。

  在催毀一切傳統的文革前夕,一位隻身從瑞典遠赴北京學習漢語的年輕女生,一個踉蹌就這樣闖進了古琴如謎般潛伏在歷史的時光隧道,古琴,成為她詮釋中華文化的另一把鑰匙……

  一九六○年代,中國大躍進失敗,文化革命正醞釀,為了學習中文,林西莉在這變動時期遠從瑞典赴北京大學學習中文。為了更深入中華文化核心,她一個踉蹌就這樣闖進了三千年歷史之久的古琴文化,並成為北京古琴研究會史上唯一的一位學員,跟隨王迪習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師指點。林西莉這段人生經歷,不只使她結識了許多當時的知識菁英、認識中國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讓她更能體會漢字書法、水墨畫等藝術之美。

  就像我們今日聽到古琴時的聲音一樣,林西莉當時也震撼於那「讓整個房間共鳴的奇妙聲音」。古琴雖然音量小,但其構造卻能發出持久深沉的樂音,聲聲撼動心弦。自古以來,古琴都被視為面對自我的「一面心靈鏡子」,是一種自我抒發而非娛樂大眾的樂器,是自我和大自然溝通的媒介。

  古琴修身養性的特徵,已深深滲入我們的各種文化當中。雖然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見古琴的身影,也不聞古琴的樂聲,對它似乎很陌生,然而它的影響卻是深遠乃至於習以為常了。在我們的成語和文學中,處處都有著古琴的影子。《史記》即記載「琴音調而天下治」,當權者的個性即能完全從琴聲中洞察。我們也會用「對牛彈琴」來形容跟一個不講道理的說話。由於古琴所奏出的是個人的內在世界,也才有「伯牙摔琴」感謝知音相知相惜的典故。原來在我們記憶的深層,古琴的影子真是處處可見。

  古琴音樂音緩而沉,沒有特定的演奏速度,端看彈琴者的心境,這是和西方音樂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古琴因其蘊含的古老文化智慧,在二○○三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九七七年,NASA透過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向外太空生物播送各民族音樂,其中一首即管平湖所彈奏的古琴曲「流水」。

  以一位傳承古琴文化的西方人觀點出發,和一般研究古琴的取向不同,林西莉以淺顯易懂的筆調敘說古琴的方方面面。從古琴的鑑賞、製做,到古琴在古代文獻以及中華藝術中的地位,乃至當今古琴音樂的新趨勢,林西莉林都做了生動且全面的介紹。本書原瑞典文版已長時闡聯暢銷榜,並榮獲重要的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林西莉本人更積極推廣古琴的演出,讓更多人欣賞到古琴的魅力。

作者簡介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

  一個比你更懂中華文化的外國人,瑞典著名的漢學家,同時也是教授、作家和攝影家。林西莉女士自一九五○年代末起學習漢語,師事瑞典知名的漢學巨擘高本漢;六○年代初曾留學北京大學,並開始追隨王迪學習古琴,也多次受到管平湖先生親自指點。之後並多次造訪中國。旅居亞洲和拉丁美洲多年之後,林西莉回到瑞典擔任專職漢語教師,課餘除了寫作專書介紹漢語及中華文化,也為瑞典電視台製作多部相關的專題節目。

譯者簡介

熊彪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並專研漢文化。此外他也有其他著作,比如《中國知識》。

許嵐

  出生於四川省,擁有文學學位,也是一位詩人。


名人推薦top
◎音樂家 林谷芳
台大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沈冬
專文推薦

◎全台文化菁英真誠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方文山 音樂人
朱天文 小說家
朱歧祥 東海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李孔元 琴人
李家同 教育家
李振亞 中央大學英文系主任
周 渝 紫藤廬創辦人
林慶勳 中山大學國文系教授
南方朔 文化評論家
袁中平 中華古琴學會理事長
陳裕剛 台藝大中國音樂系教授
陳鳳馨 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鹿憶鹿 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黃明川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趙元成 古琴製作名家
盧建榮 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隱 地 詩人
羅位育 北一女國文科教師
羅智成 詩人
聯名推薦

詳細資料top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top
第一部:另一個世界

莫斯科的一個晚上

  古琴和歐洲文藝復興時的魯特琴一樣,都是用來反思和感受心靈的樂器。在穿越西伯利亞的鐵路線上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這一路旅行用了一星期多,抵達北京時,我已經知道自己要學的是古琴了

樂器的名稱

  「琴」這個詞在中文裡簡而言之就是「弦樂器」的意思,往往做為許多中外樂器名的詞尾。為了與其他琴類區分開來,它也被叫做七弦琴或古琴,因為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弦樂器

北京一九六一

  在我一九六一年一月初次拜訪時,北京仍是一個灰暗沉悶得無法形容的城市,比我在歐洲見過的最貧窮的城市還要封閉、衰老。從十五世紀就留下來的高高的城牆仍在,牆內是低矮的灰色平房,按照兩千多年前的樣式修建,四周是圍牆,從外面什麼都看不見

北京古琴研究會

  管平湖自然也因此有理由關注我的進步,時不時過來看看我的手指和彈法並鼓勵地點點頭。他一臂之高,不過一米五的樣子,瘦弱矮小,滿頭灰白的頭髮。他把那雙又大又黑像樹根一樣凹凸不平的巨手在琴弦上攤開時反差極大,他的彈奏如此有力,彷彿整幢樓都要倒塌一般

古琴課、動物以及人的命運

  指法和那些我要試著彈出來的音全都被賦予了相當的意義。不僅僅彈出某個音罷了,它還必須以一種感情和內涵做度量,喚起自己和聽眾內心的一幅畫面

第二部:古琴

琴身

  乍一看古琴的結構格外原始,其實不然。每一細節從材料的選擇到各個部分的樣式,甚至到每一道上漆的工序都得精細考究。你愈是仔細觀察,愈會為古琴工匠們的技藝嘖嘖稱奇

龍、鳳、雁

  古琴各個部分的主要名稱都與龍鳳有關。龍與鳳均為古老傳說中神祕的動物,千百年來人們對之浮想聯翩,其形象不斷出現在早期藝術、文學、音樂和民間信仰中

漆與斷紋

  「一定要細心地保護琴上的漆,」有一次管平湖提醒我,「定期用塊稍稍潮濕的毛巾擦擦。琴面只要有一點灰塵,手指就會變得遲緩,大大影響彈奏。經常撫摸琴面,這樣漆會更光滑,妳的琴會更好彈,切記!」

張建華的古琴作坊

  上漆應第一層極薄,第二層厚,第三、第四層儘量薄,這樣一來琴面才會光滑。其間打磨的時候,手上儘管蘸點油,芝麻油最佳,靠著手的溫熱使之浸入已上的漆中,然後再繼續髹下一層

琴弦和調音

  古琴的七根弦在很大程度上彷彿活物,需要被精心護理,否則那纖細的絲線會脫落,難以在指間撥動。最好每十天擦洗一次。將一團桃樹脂打濕,看上去像冰糖,在弦上輕輕地往琴橋的方向過幾次。第一次多蘸水,然後漸少,最後擦乾

銘文

  後來人們愈來愈習慣將琴上刻以印章銘文,就像我們今天在自己的書上簽字的意思一樣,尤其是一些質地上乘的琴更是如此。有時候琴主會刻上一整首詩,讚美其琴的美妙豐盈之音質,或者其他什麼出色的地方。在許多珍貴的老琴背面,往往刻滿了溢美之詞

春雷和秋笛

  琴匠在一把琴做好之後一般會為其選個名字,刻在琴底──把名字刻在琴面上被視為極無文化和品位。題文則僅限於琴主及其朋友所刻,相當私人化,近乎是祕密的暗號,並非為任何偶然看到琴的人而刻。琴名具有個人色彩,表明它曾做為愛物和朋友被珍惜過

九霄環佩

  在中國現今收藏的所有古琴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唐代的「九霄環佩」了。「九霄」,是中國佛教、道教中的天國。環佩指的是古代男子配在腰間之腰帶上的玉貝裝飾

各種琴式

  一把琴可以有各種樣式。儘管所有的古琴大約長一百二十公分,寬十五到二十公分,其外形卻各異其趣。直到今天琴匠們還在做改革和修正,有時出於審美的原因,有時則是為了提升琴的音質

第三部:遠古及傳說

古琴和遠古時代傳說中的皇帝

  一些漢代初期編輯的哲學著作讚美了那些智慧之帝們在遠古時代創造了古琴,幫助人們控制慾望,與天地自然溝通。「它們以桐木為體,絲為弦。」

古琴神奇的起源和力量

  古琴最初很可能是女巫們直接向上蒼求助的工具。她們用古琴在那些宗教儀式中傳達神靈的意願,因而決定人們應當在何種情形下做何決策,以得到圓滿結果

仙鶴、鷗鷺及事物的轉變

  仙鶴是除了鳳凰之外最被人崇尚的鳥,特別是玄鶴,據說可以活到六百甚至上千年。「鶴千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自古以來正是玄鶴讓人聯想到古琴

空城記

  威風十足的司馬懿將軍率軍進攻一座城池,一場血戰即將爆發。敵方占有絕對優勢,五千人馬在城外待命。勝敗立見,千鈞一髮。守城元帥孔明此時卻下令敞開城門,並叫兩個琴童立刻攜著古琴隨他登上城牆,在那城門大開的城樓上他從容不迫地彈起琴來

發現中國古老的樂器

  曾侯乙的陪葬品至少有一百二十四件樂器──最令人驚嘆的是那由六十五個銅鐘組合的編鐘,每個銅鐘在你敲打它不同的部位時可以發出兩種不同的聲音。編鐘的音色之準確,人們毫不費力地可以用它演奏貝多芬的「歡樂頌」

儀式和郊遊

  古時即便是宮廷音樂也並非總是高尚而風雅的。人們在那兒尋歡作樂,自然想以輕鬆的音樂助興。〈小雅?鹿鳴〉中則記載一群人帶著滿滿的野餐籃子去野外郊遊。就像現今人們帶著吉它那樣,古時的中國人帶上的是古琴和瑟

墓中的嬉戲

  墓中浮雕上刻有三排彈琴的樂手,坐在長長的地毯上。最前排的五人在打鼓,中排的四人在吹排簫,一人吹壎。後排第一人彈一種五弦琴,或許是瑟。第二人吹壎,第三人唱歌,最前面見一個樂手在吹竽

聶政、嵇康和「廣陵散」

  嵇康是位古琴好手又是個文筆犀利的作家,也是個傲慢而嚴厲的批評家。他嚴厲批評晉國的君王,甚至鼓動人們起來反抗,終於被捕,行刑前的最後一刻,還拿出古琴彈了一曲「廣陵散」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均為著名知識份子,屬於宮內的圈子,大都在皇家高就。風和日麗時他們去洛陽城(魏國首都)以北的郊外某處散心,在那兒,他們可以安靜享受,彈琴高歌吟詩飲酒

琴道

  關於琴的理念,其中有孔子、老子和佛陀的思想,是一種遠離矛盾鬥爭的官宦世界,但接近自然那種充滿音樂和詩意的生活

「幽蘭」和正倉院

  收入正倉院、現存於東京國家博物館的古琴,從各個角度來講都是獨一無二的。一般來說,隋唐時的琴甚少裝飾雕琢。但正倉院的古琴卻是金鑲銀嵌,琴面被兩幅吉祥的畫面占滿

第四部:桃源夢

汴梁御園

  宋徽宗常在自己的花園裡舉行一些文化活動,偶爾他還邀客人們攜古琴,互相彈奏切磋,討論古琴的質地──音調的深度、漆的光澤、鳳額上美麗的玉飾、琴底的題文和印章

靜心堂

  很多人選擇的文房名與寧靜而與世無爭的生活相關,藉此逃避日常瑣事,如「靜心堂」、「安學屋」。另外一些人選擇的名字則包含了儒家傳統待人處世的品德與理想,正直、尊嚴、敬重

室內室外的桌子

  在徽宗皇帝的花園裡,樹下桌上有一把古琴。這一類桌子,要麼用整塊石頭砌成,要麼用磚鑲在一塊木頭中,一般來說是家境優越的人家,按照不同季節輪流擺設在自家花園裡的

四藝四寶

  在古代中國社會,人們希望所有的文人都會「琴、棋、書、畫」。而在他們的文房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那書畫的工具即「文房四寶」了

印章

  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隨便就能找到一個刻章師,熱心周到地與顧客商討石頭的選擇,特別是字體風格,以便刻出的印章能充分反映個人風格

九日行庵文宴

  在中國的古詩詞中,菊花與秋天緊密相關,代表著一種隱居靜謐的生活,不斷出現在藝術作品中,乃繪畫、瓷器和漆器中常見的主題

孤獨和友情

  「知音朋友」於彈古琴的人來說至今仍是個寓意深刻的詞,尤指那些真正懂得自己的最親密的朋友。有趣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既有以「知音」為名的雜誌,也有以「知音」為名的信用狀

象牙塔

  雖然古琴漸漸地變成了一種為人所崇尚的古董和身分的象徵,與此同時致力於古琴音樂的人卻反而愈來愈少,關於古琴彈奏的規矩愈來愈繁瑣,諸如可與何人彈奏、可為何人彈奏之類,甚至琴譜中還附有一個清單,說明何時何地適於彈琴

蘇州的一個星期天

  如今每個月第一個禮拜天,大批古琴彈奏者全聚集到這裡來。他們在一個叫「石聽琴室」的亭內彈奏,交流琴譜和新的曲目,古琴協會的成員們一個接一個地在琴桌邊坐下,彈一段,聊一段

第五部:琴譜和彈奏技巧

音調、指法和圖畫音樂

  在舊式琴譜中包括了以不同動物的動作來表現不同彈奏指法的雕版圖,配以簡短的詩句來講解它所引發的感情和聯想。十八世紀初期,人們不再使用那些詩意的圖案,取而代之的是琴譜中長篇大論的音樂理論

識譜

  在傳統的古琴中文減字譜中,對於一段或一節曲子的快慢節奏沒有準確的說明。只不過讓人想到曲中所包含的音調罷了,如何彈奏則完全由個人的流派而定。同一曲目,彈奏的時間可能長短不一,每個人對快與慢的理解多少有些差異

音與調

  中國有不同的音調存在,這並不奇怪。中國幅員遼闊,擁有不同音樂傳統的諸多民族,曾經並且依然生活在那裡。在與西北沙漠地帶來往密切的時期,引進了許多新樂器、旋律和音調,其他時期還參雜了來自南方或北方的影響

欧美剧 | Heroes 英雄 (完结)

http://www.xiaoli.cc/video/detail/12

替代能源 向台電說不 發電夫妻追夢

* 2009-03-07
* 【高有智/專題報導】

是一個自己實驗發電的故事,也是一段追求夢想的過程,雖然還沒有實現,卻已經感動許多人。

阿美族女婿朱士杰和太太曾秀美在台東重安部落的村子裡,買了三分地,打造一個「能源農村」,外表看似普通農場,卻是一個大型實驗室,裡頭正在嘗試各種替代能源發電的可能性,想要挑戰「不用台電供應電力」的不可能任務。

部落女婿 綠色創業能源農村

五十七年次的朱士杰是道地台北都會長大的孩子,娶了阿美族的姑娘,變成了重安部落的女婿,並對保存當地部落文史有著高度熱情。他是文化工作者,也是從事有機耕種的農夫,如今又鑽研替代能源領域,對他而言,生活就是一連串的實驗,只要有心,沒有不可能。

能源農場是大亞電線電纜公司贊助的「綠集合」計畫,鼓勵綠色創業機會,朱士杰稱不上環保人士,也不是能源專家,只想讓自己生活多一些改變,於是為自家農場提出了嘗試使用替代能源的企畫書,爭取了一筆六十萬元贊助經費。

「我們要反對核能發電就應該採取替代方式,不然,豈不是只有口號?」朱士杰說,他反對台東放置核廢料,但不要核電就要有替代能源,於是就把自家農場當成實驗室,希望能找到替代能源的出路。

廣電科班出身的朱士杰,只有國中理化基礎,對於發電學問是十足的門外漢。但是,他靠著優勢的外文能力,上網找遍各種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也訪問接洽國內廠商,甚至跑到中國四川的沼氣研究所取經,一步一步打造能源農場的藍圖。

政府空談 訂設備廠商留一手

從二○○七年中旬,朱士杰開始規畫農場的能源工程,透過風力、水力、太陽能和沼氣發電交叉使用,希望達到能源永續的目標。目前從國外陸續訂購了風力與水力發電設備,也添購了一百八十瓦的太陽能板,至於沼氣發電則打算從國內的農具設備改裝。

朱士杰說,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或偏遠農村社會其實都在使用替代能源,因為當地化石燃料發電並不普及,聯合國或國際性NGO也都有輔助計畫,但這些設備未必適合台灣環境,真正要發電還要經過一番研究。

在尋找和測試發電設備的過程,朱士杰吃盡苦頭,也發現原來政府鼓吹「替代能源普及化」都還只是空談。就算自己添購設備,卻常發現說明書標示不清、過度簡化甚至誤導消費者,背後往往都是因為廠商還要索取安裝費用。

他當初買到的風力發電機,說明書寫的明明是供應「直流電」,卻老是發現電壓不穩,後來經過台東大學教授測試才發現根本就是「交流電」。至於水力發電或太陽能板等設備,廠商也都會故意留一手,刻意拉高替代能源普及化的門檻。

朱士杰曾經拜訪過國內廠商,對方最後擺明直說:「如果沒有一百萬,這不是你們一般人玩得起!」遇到香港廠商甚至表態只想做大宗生意,不想賣零售設備。

收集沼氣 發奇想養牛衝糞量

懷抱滿腔的熱忱,朱士杰和太太曾秀美一股腦兒投入鑽研發電工作,不斷嘗試失敗經驗。在構思收集沼氣過程,擔心「糞量」不夠,一度還想養兩隻「便牛」負責拉大便,還有親友打趣說,乾脆把全村居民拉來輪流大便就好。各種天方夜譚、謬思狂想滿天飛,在原本平靜的阿美族部落到處流傳。

這對「發電夫妻」如同研究室的工作伙伴,四處找尋材料和方法發電,他們更樂於分享,經常舉辦相關講座並開放農場,號召族人參與推廣替代能源實驗。

朱士杰三年前開始在當地推動「鴨耕法」實驗,讓水鴨幫農民除雜草與福壽螺,鴨的排泄物也可以當肥料,最近則積極宣傳替代能源發電,這些突破傳統的思維,儘管常被笑作傻子,他卻毫不在意。

接受採訪這天,朱士杰又突發奇想,拿著兩片保麗龍板加在拖鞋上,希望因此增加浮力,方便到水田插秧。他在族人面前進行「水田鞋」試驗,沒想到一下田就陷入泥土中,一旁親友見狀笑到不支倒地,還不斷模仿他的矬樣。朱士杰則故作鎮靜,仿效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緩緩發表宣言:「我的一小步,將會是水田一大步。」

瘋傻絕配 執著實驗幸福洋溢

「他是瘋子,我是傻子,我也搞不清楚他的實驗,就是傻傻地跟著他做。」曾秀美一邊喃喃說著老公的執著與傻勁,不時轉頭注意不遠處,弄得一身泥巴的老公,臉頰浮現無比幸福笑容。

一個瘋子,一個傻子,兩人碰撞出不可思議的生命方程式。這場發電實驗還在繼續,不管未來成功與否,眼前已經打造出一個幸福的農場。

Friday, March 06, 2009

不短視 換一輩子客戶

轉寄本文 加入書籤 訂閱雜誌 電子雜誌 加入我的最愛 del.icio.us Yahoo MyWeb HemiDemi MyShare Google商業周刊 第1090期 2008-10-13 撰文者:鄭呈皇

快、狠、準是一般業務員必備的行為特質;但對於林雅盈與鄭玉雲這兩位超級業務員而言,犧牲小我、第一次見面不做生意,才是成為王者的秘訣。

鄭玉雲認為,關心客戶不能只是用嘴巴講(打電話),更要用雙腳拜訪。(攝影者.楊文財)
鄭玉雲實戰秘訣:客戶當家人 業績自然上門

把雞殺了,還是等牠每天下一顆蛋?這永遠是業務員內心掙扎的兩個選擇。即使她們都是本屆超級業務員金獎得主,在名利場上,她們也曾對業績數字迷惘。

說一個字,可以換一百二十萬元獎金,有多少人會拒絕這個誘惑?

二○○六年年底,一位年近八十歲的退休企業主坐在國泰人壽推展襄理鄭玉雲對面說:「我要做(買)投資型保單。」「你是要做(買)多少?」已經認識這位老客戶十年以上的鄭玉雲問。

「六千萬元!」這句話一說完,鄭玉雲立刻往後坐,眉頭一動,面無表情。六千萬元的投資型保單,鄭玉雲心中盤算,只要說一個「好」字,立刻一百二十萬元獎金入袋,然而她卻說:「我來想想看。」

她坦承有心動。但回去仔細想想,客戶希望買投資型保單是想要避開遺產稅課徵。熟悉稅法的她,覺得政府機關並沒有一○○%確定可以不納入遺產稅,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也對得起客戶,她隔天還是拒絕。「妳幹嘛這麼固執!」老先生氣她不幫忙,最後找上別家。

兩年過去,她知道這位老客戶也賠了一些錢。然而經過這件事她更獲得這老先生全家族的信任。「若我當初答應,我現在還有臉去他家泡茶、吃飯嗎?」她笑著說。

入行二十年的鄭玉雲,截至二○○七年,連續三年業績高居三萬名國泰人壽保險員第一名,連董事長蔡宏圖都會親自接聽她電話。她業績第一的秘訣就來自無微不至的貼心服務。「把客戶服務得像自己家人,不用追業績,業績自然找上門。」她說。

因此,鄭玉雲平日的工作內容,有八成是用在服務客戶保險之外的大小事,例如忙著幫客戶跑到醫院掛號、幫忙健康檢查等解決客戶日常生活的「疑難雜症」。

九月二十日星期六,中午十一點半,當鄭玉雲在家裡煮飯時,手機突然響起,電話一頭傳來客戶媳婦著急的聲音:「鄭姐,我婆婆在家裡跌倒,額頭上有條四公分的傷口,怎麼辦?」

放下電話,鄭玉雲立刻打電話給國泰醫院行政管理的主任,請他馬上跟急診室打聲招呼,不忘叮嚀一句:「找比較會縫的。」掛完電話,鄭玉雲顧不得身上穿著家居服,急忙下樓騎著腳踏車到自家對面的國泰醫院,連腳踏車都來不及上鎖,就衝進急診室張羅;十五分鐘後,她親自帶著老婆婆去找醫生,縫線、照X光,出院回家後,已經下午一點半。

兩、三個小時後,她又撥了通電話給對方媳婦,交代她如何幫老婆婆冰、熱敷。接下來的每天都電話問候;一星期後,老婆婆到醫院拆線前,人在宜蘭的鄭玉雲,還不忘先打電話幫忙掛號。

「很多保險業務員會『不務正業』幫客戶解決保險以外的問題,但都無法轉成業績,而她(鄭玉雲)卻還能連續三年成為冠軍。」保德信資深壽險顧問黃志明點出鄭玉雲厲害之處。

把交情變感情 不挑問題,二十四小時服務全年無休

服務能轉成業績,秘訣何在?答案是從不挑客戶問題。鄭玉雲說:「客戶的好球、壞球、爛球,我絕不漏接。」為了不漏接客戶的任何一球,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她,像客戶全年無休的7-Eleven,即便無利可圖,她一樣用服務VIP貴賓的態度服務,二十年來始終如一。她的主管、資深經理黃耀鴻說:「她就是能把交情,變感情,等到變成搏感情,以後只要誰有需要保險,第一個當然就會想到鄭玉雲。」

這點,從她為了一個客戶,磨上八年,才簽到對方保單看出。

這名客戶是在台北市西區專賣日本禮品店的老闆娘,是一九八九年、鄭玉雲剛跑保險第二年,朋友介紹的客戶。一開始,她也如一般同業,以銷售為目的,主動去推銷保險,但老闆娘直接當面冷言:「我最不愛保險。」換成別人早放棄,但鄭玉雲並沒打退堂鼓,反而笑著坐下來繼續跟老闆娘聊天,甚至充當店裡員工幫忙包裝禮物。一年一年過去,每次只要鄭玉雲經過附近,都特地拜訪,一坐幾個小時,順便招呼客人,而且絕口不提保險。

幾年過去,老闆娘和她成了好朋友,卻還是不買保險,直到第八年她才真正成為老闆娘的閨中密友,老闆娘才主動提出幫老公買保險,同時間開始到處介紹朋友給她。這時鄭玉雲才發現,原來和老闆娘往來的好朋友都是一些自己過去接觸不到的中小企業主,等於帶她打進富人社交圈,奠定她後來成為王者之王的基礎。

用人脈滾人脈 一通電話,大醫師小護士全都能幫忙

這層道理讓她清楚知道,有好的人脈存摺,才會有業績存摺,生意才會持久。因此她反而更努力蹲馬步、磨人脈、交朋友並獲得信任。將得到的人脈資源,彼此整合運用,才能把效用發揮到最大。

以國泰醫院為例,三萬名國泰人壽的保險員業務中,多少都認識同屬集團的國泰醫院醫師;但鄭玉雲卻是能一通電話上通醫院高層、醫生主任,下至護士、義工,請求協助,這全來自她懂得用人脈滾人脈。

鄭玉雲的包包裡隨時放著兩樣東西:一樣是國泰醫院的門診表,另一樣則是她與國泰董事長蔡宏圖的合照。當她接到客戶要求掛號的需要,立刻拿出時刻表幫忙查詢醫師、並且親自跑去醫院幫忙掛號。早在十年前,國泰醫師普遍還不認識她時,她都會把握每次機會跟醫師、護士介紹自己,除了遞上名片外,一定還會拿出自己與董事長的合照,顯示自己非泛泛之輩。問她為何要這樣到處認識醫生護士,她不假思索回答:「為了我的客戶好啊!」

久而久之,國泰醫師、護士都知道醫院有個「鄭姐」會親自幫病人排隊掛號,協助一切大小事;與此同時,她也回饋醫院,每年帶三十多位客戶,約一百二十萬元的生意到國泰健檢中心;即便醫師、護士不是自己保戶,她也都會順帶表示,有任何需要幫忙的儘管開口,就這樣,把人脈網絡一點一滴建置起來。「她就是能把這些人脈資源整合得比別人都要好,並且更有效率。」國泰人壽業務部襄理鄭淑方說。

「她都會想盡辦法在最短時間解決(問題)。」鄭玉雲先生詹宗欣說,舉凡客戶有小孩兵役、親友過世、餐廳菜色等問題,她腦中的人脈網就開始搜尋可以用得上的人選,去想誰能幫忙解決?因此,她手機裡隨時都有一千組以上的電話,方便她聯絡。

林雅盈實戰秘訣:貼心服務 放長線等大肥羊

同樣懂得拒絕短利誘惑、長線扎根的,還有台新銀行任職理財專員的林雅盈。

「兩千萬元!」聽到這個數字,林雅盈整個人都醒過來了。她所在的永和市竹林路上,兩層約一百四十坪左右大的分行裡,能夠有這樣存款的,當然排得上大戶。

二○○五年暑假,有天中午一名身穿白色Polo衫的中年男子,走進銀行櫃檯刷存摺,確認自己存入的兩千萬元。行員看到存摺上的數字,立刻通報辦公室在另一邊的林雅盈。

每天睡醒都在想,要去哪裡生業績?今天有「大肥羊」送上門來,她就急著把準備好的商品型錄放在旁邊,等著伺機插入話題。半小時後,終於說動客戶將兩千萬元現金轉為保單,送大戶到門口後,才一轉身,公司的主管同事立刻道賀,她心想:「這真是件大禮物。」

歡樂不到二十四小時。隔天中午,這位客戶因為「覺得買到不需要的保單」而要求退掉時,同樣送客戶到門口,林雅盈一轉身忍著眼淚,腦海裡一片空白,只聽到自己呢喃不斷:「為何會這樣?」

回到位置上,她開始去想自己做錯什麼?她依舊記得客戶的表情,最後她告訴自己,絕對不能用推銷的方法賣給人家不需要的商品。「從那天開始,我就告訴自己不能犯同樣的錯!」林雅盈說。

三年後的今日,林雅盈成為王者之王。你或許以為她一定是跳槽到資源眾多的第一線金控公司,或是轉戰到台北市有錢人最多的中山、大安等區。答案是,她依舊守在永和這家小分行,且近兩年的業績都是台新銀行近七百位理專的第一名;年度個人總獎金(去年七月至今年六月)成長率達四四二%,年度手續費收入三千五百萬元。「很少理專可以做到六年,(業績)要持續保持領先不容易,更何況(又遇到)去年開始的金融風暴。」摩根富林明證券投顧台灣區董事長胡德興註解。

林雅盈,從一個平凡無奇、只會推銷產品的理專,搖身變成年營業額做到手上客戶資產從三百萬元起跳、最高四億元;守在永和,卻如野地上玫瑰,土地縱使貧瘠,依舊美麗綻放。她憑什麼?「別的理專只看數字,她卻是重服務。」她的主管,張志先協理說。

靠對話找線索 蒐集關鍵字句,挖出弦外之音的需求

二○○六年十月的那天,是她能否成為王者之王的一天。那是一場用五分鐘會面,得到兩千萬元的關鍵戰役。

一名穿著樸素的媽媽,依慣例前來找林雅盈聊天。聊著聊著,無意間提到:「有人建議我開瑞士銀行帳戶……,」林雅盈一聽到「瑞士帳戶」四字,全身千萬條敏感神經霎時躍動起來,因為,瑞士銀行開戶的最低標準是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二百萬元)。

「可見她是高資產客戶。」林雅盈心中詫異原來這位「老」客戶身價之高。一邊閒聊,一邊想著該如何留住客戶?接著婦人語調急促的提到,其他人推薦瑞士帳戶是因為可以「節稅」,一聽完節稅,她的敏感度立刻告訴自己,客戶有節稅需求。

「我要不要現在出手,一網打盡?」這時的她心中有一個聲音告訴她,如果沒抓住這次難得機會,走出大門後,她有可能就把錢往別家送。就在她想要進一步開口試探、推銷自家公司的節稅方案時,一年前的那場教訓,那個只有自己聽見自己聲音的感覺又湧上來:「在沒真正了解客戶前,不能急,不能殺雞取卵。」她如此告訴自己。於是她按兵不動,聽著婦人說完回去。

猜問題想答案 畫資產樹狀圖,打造專屬的配置計畫

這時,她立刻坐在位置上,著手翻閱稅法相關資料,為了怕客戶回去跟她先生講解不清,林雅盈決定不打電話,而是拿出空白紙,先寫出人名、聽到的關鍵字句,開始畫樹狀圖,接著又回想過去與這位客戶聊天,有次提到擔心三個女兒以後如果遇人不淑,給女兒的財產不保……,為了避免此狀況出現,林雅盈在紙上寫下「財產信託」。

「我訓練自己養成如果我是這位客戶,我會擔心遇到哪些問題?」林雅盈解釋。就這樣從一個瑞士帳戶,林雅盈在紙上展開客戶的資產配置樹狀圖,最後,還附上關於遺產稅的規定。整整花了兩天,林雅盈把手寫密密麻麻的五、六頁A4紙,寄給這名客戶專屬的資產配置計畫,接下來她也不急著打電話詢問。

兩個月後終於得到客戶信任,進而把別家銀行的兩千萬元資金移挪到台新銀行,並指定她服務。

經此一役,林雅盈才明白高資產客戶需要的不是推銷產品,而是聽出需求,協助其資產配置,「我好像就此開竅了。」她回憶說。往後她都以此心法協助客戶,這使她二○○六年都還維持在十名之外的業績,一舉在隔年成為第一名,而原本的第一名至今變成了第二名,「他還是很優秀,但我進步更多了!」她大聲的說。

許多業務員都知道不要急著推銷商品,但明明有上千萬元的單子在眼前,不心動的能有幾個?林雅盈,便是其一,若她沒能克服數字誘惑,今天她的臉孔就會淹沒在一堆理專裡,不被記得。

林雅盈與鄭玉雲,雖然各是一方領域裡的王者之獅,卻都擁有柔軟的心,遇到獵物並不會竭澤而漁,反而都懂得站在客戶角度著想,即便與自己利益衝突,也會犧牲小利,細水長流,最終贏得信任。

*評審意見

保德信人壽首席顧問黃志明:用效率幫業績加分

鄭玉雲花許多時間做公益,但她卻依舊可以連續三年都拿到第一。代表她做公益是能夠替她業績加分。很多保險業務員也會做公益,但都無法對業績有所幫助。表示鄭玉雲能夠很有效率、系統的應用這些她得來的人脈資源,這是相當難的地方。

摩根富林明證券投顧台灣區董事長胡德興:心對了,就對了
理專最難得的,是把這個事業當成一個良心事業,所謂「心對了,就對了」。很多理專連最基本的KYC(編按:know your client,認識你的客戶)都做不好,但林雅盈卻真的讓人感覺她是要把客戶當成自己的責任。尤其是理專流動率普遍大的今天,加上金融海嘯一波波到來,在最壞的時刻,她依舊能夠第一,相對凸顯她難得的地方。

小檔案 _鄭玉雲 [ 隱藏 ]
獎項:保險業金獎
出生:民國46年
現職:國泰人壽推展襄理
戰績:連續3年國泰海外高峰會業績第一名、2007年百萬圓桌會員MDRT裡的COT(MDRT的3倍業績)
心法:客戶的好球、壞球、爛球,絕不漏接

小檔案 _林雅盈 [ 隱藏 ]
獎項:金融業金獎
出生:民國58年
現職:台新銀行資深財務顧問
戰績:去年度業績手續費3,500萬元,台新銀行2007年理專業績考核第一
心法:把自己想成是客戶,去想他會需要什麼樣的服務

我們的時代》逃難!

尤振海/聯合報

端午節過後,市面已很紊亂,到了無政府狀態。小市內大煙館、賭場已公開面市,中央銀行的金圓券視同廢紙,反而市內的商店如金銀鋪、酒樓飯店、糧食行等,都自行印刷鈔票……


「失火了!失火了!」民國38年7月26日傍晚,我家老小七口,隨陸軍大學自廣州黃埔乘招商局祥興輪遷台。當日乘木船接駁到停在江心的祥興輪,老小都由船側的繩梯攀登而上,十分辛苦而危險。因江水流速甚急,一旦失足落水,絕無生還的可能。我家老小七口,剛到船上,尚未覓得落腳處,即聞船尾傳來火警的驚呼!我們急成一團,不知逃向何處,只有聽天由命了。感謝上蒼,火警並未擴大造成災難,只是虛驚一場。但此火警是真是假,迄未弄清,聽說有「匪諜」造謠。


我們的船依正常航程,兩天兩夜可達基隆。後因遭遇颱風,船停汕頭內海避險,延誤了兩天。一天上午,見有一艘小木船,由二男子操作,到達輪船腰側,其中一人以竹竿頂端的鐵鉤,鉤住船舷,人也同時順竿上到甲板,腰間所繫繩索解開,立刻將一竹簍提上,簍中盛滿食物、水果、糕點等等。我欲向他問價,此時陸大警衛兵已達,以步槍指向小販,命其離船。因當時汕頭市已有土共活動,不明小販真實身分。小販見此情形,只好順竿而下,一簍食物已被沒收。這是我六十年前在大陸最後一次與同胞接觸。


1949年,民國38年二至七月之間,我家逃避赤禍住在廣州黃埔島對岸的小鎮──魚珠圩。當年端午節過後,市面已很紊亂,到了無政府狀態。小市內大煙館、賭場已公開面市,中央銀行的金圓券視同廢紙,反而市內的商店如金銀鋪、酒樓飯店、糧食行等,都自行印刷鈔票,一毫、兩毫、五毫,以白紙油印,蓋上該商家的印信,即與港幣的一角、兩角、五角等值通用。


魚珠圩位於珠江邊上。有一天上午,一個面朝下的屍體,順潮水向一條支流漂上去,傍晚落潮時屍體又隨水漂了回來,無人聞問。農家割稻、收摘水果,都有人持槍守衛,以防搶劫。


那年五月,魚珠圩來了一隊軍人,聽說是南京首都警備部隊。當時已是散兵游勇。來到魚珠,立刻在空地上架槍,借用民房,取鍋造飯。跟隨散兵中有一位婦女,年約三十多歲,聽說是他們營長的太太。營長已失散,不知死活,她只好跟著老兵跑。這些游勇,仍講軍人倫理,對營長夫人十分敬重,一路上有住的她在先,找到吃的她先有一份,時時加以保護。在魚珠日子久了,營長夫人對家母耳語:這些部下在撤退途中,已無軍紀,離開南京到了鎮江,公路橋梁已為共軍炸斷,後面可聽到追兵的砲聲。當時有一隊軍車停在路邊,是首都中央銀行金庫所存銀圓,要運往上海。當日她的部下一擁而上,把車圍住,一個班長上前向押運人員要求說:「同志,你知前面橋梁已被炸斷,後面追兵已到,這些銀圓已無法運走,不如分發我們一些,以免為共軍搶去。」當時車上押運憲兵立即把手中槍枝保險打開,大聲說:「不許動!」可是話聲才落,只聽啪啪兩聲槍響,地下十幾支槍指向憲兵,憲兵無奈把槍放下。班長下口令:「上去幾個人,把箱子推下!」由於木箱十分沉重,一落地面即四下分裂,內裝銀圓到處散開。於是人人搶拾,不分軍民,個個滿袋而去。


這些散兵雖犯了軍紀,但他們與共軍交火後,營長失散,並未投降,還講軍人倫理,照顧營長夫人,且在無糧餉情況下,千里之外,向中央所在地廣州投奔。離南京時營長太太有一只皮箱,內盛金飾細軟及衣物。早先還有衛兵代為搬運,到了鎮江後,因衛兵均以綁腿布縫成圓筒,如灌香腸樣,將袁大頭裝入其中,跨在肩上,再也無法幫助營長夫人提皮箱了。於是營長太太自己在地面拖拉著走,漸漸落伍。還是一個老兵回來相勸,「後面追兵不遠,還是保命要緊。」夫人只好取出首飾,將整個皮箱拋棄,跟隨部下到了廣州。


端午節前後,魚珠圩來了一批北方難民,男女老少總有數百人之多。有一家老少十口,在我家所居的破石灰窯內住下。聽他們的口音都是正宗北京話,我家也是北平人,亂世天涯,彼此立刻熟悉起來。打聽之下方知他們都是傅作儀部隊的下級軍官及眷屬,由三個小家庭組合而成:一對老夫妻,開裁縫店,跟隨小兒子(當排長)南下,另有二女均出嫁傅作儀部隊的軍官,長女生二子,小女生一女。當北平「和平解放」後,中共將其部隊分解,所有士兵都改編入解放軍,下級軍官連同眷屬,一律遣送到南方。於是數萬男女老少輾轉到了廣州。


中共遣送戰俘南下的目的,主要在增加國府的負擔,造成管理的困難。另外可利用遣返人員之口進行心戰。中共為收買人心,由北平南下,都準備車船,供應宿食,且容許攜帶貴重財物。唯有最後一站,進入國軍勢力範圍,他們才把金銀等物扣下。這是中共安排好的伎倆,讓人誤會沿途各站均正派,只有最後一站人壞,這是中共最厲害的地方。


民國37年底,林彪的四野百萬大軍,由東北進入山海關,打入天津後,一位國軍輜汽兵團軍官,擔任汽車排排長,車隊在天津為共軍解除武裝。他與新婚的妻子,化妝南逃到了山東濟南,不久濟南也被「解放」。一日傍晚,這位溫姓軍官上街買吃的,看到路邊停了一排軍車,覺得十分眼熟,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曾指揮過的車子。駕駛兵也認出了老排長,紛紛敬禮,唯帽徽已換了紅五星!大家耳語相傳,給老排長湊了一些金錢,讓老排長繼續南下,最後到了廣州。


有一件輕鬆的際遇,就是在魚珠圩我第一次見到真的大象。原來孫立人將軍遠征緬甸,俘獲了一群日軍大象,勝利後由一隊軍人負責餵養,並由緬甸、雲南、廣西、廣東步行到了廣州黃埔的魚珠圩,可能是要候船去台灣。大象本身有固定軍糧,每日吃稻草外,還餵食成筐的高麗菜,連同外葉一起送到嘴裡。民國43年我在台北圓山動物園所見到的林旺,就是我在魚珠圩所看過的大象。


在來台的祥興輪上,有位在重慶分別的小學同學王紹志,他父親是陸大教官王鐳。紹志來台後繼續升學,政大畢業,進入《民族晚報》擔任記者,跑經濟新聞,後奉派駐美特派員。他在政大就讀期間,我已當兵七年,仍是個上等兵,他曾對我說了一句鼓勵的話:「天生我材必有用。」當時我還不知此語的出處,以為是他自己編的,用來對同學的同情與安慰。後來我努力自修,民國55年考取台北工專夜間部電機科,他的話對我確也起了一定的催動作用!

Thursday, March 05, 2009

2009開麥拉》舞舞舞 驚奇的喜劇

【聯合報╱鴻鴻】 2009.03.05 04:20 am



一個大塊頭想自殺,卻在鐵路和公路上跑來跑去,一直錯過想要撞上的車……



《舞舞舞》是一齣簡單卻古怪的愛情喜劇。
(照片/原子映象提供)

有聲電影發明之後,娛樂業老闆看好聲音噱頭的商業吸引力,影壇卻一片唱衰之聲,覺得是電影作為視覺藝術的末路。大師如卓別林,還不屈不撓拍了幾年只有配樂沒有對白的「假有聲片」,但最後也不敵大勢,只能放手。當然,其時的電影創作者還無法預見,日後雷奈、高達等等音畫對位、乃至錯位的諸種美妙實驗,但可以確定的是,有聲片助長了電影的寫實風氣,從此超乎寫實的肢體喜劇將沒有發揮餘地了。

幸而法國還出了一位賈克‧大地。從五○到七○年代,這位老兄以他奇特的身型,獨行於現代社會的種種乖謬當中,可惜之後又成絕響。《舞舞舞》聯合編導演的三個怪咖──費歐娜‧高登、多明尼克‧阿佩爾與布魯諾‧羅米,卻奇蹟式地復甦了這個類型。他們出自法國形體劇場大師賈克‧樂寇門下。樂寇曾參與創建義大利頂尖的米蘭皮可羅劇院,並與達里歐‧佛合作,他在巴黎的演員學校融合小丑、默劇、面具、肢體劇場的教育體系,有如演員藝術的最高學府,包括陽光劇團、默門香劇團的導演都出自這個學校,以及台灣的馬照琪。馬照琪還辛苦翻譯了樂寇的教學寶典《詩意的身體》,為中文世界揭開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方法演技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劇場體系。

體系再精采,仍需要有才華的創作方能見證。《舞舞舞》就是以深富創意的電影技法,成就的一部美妙見證。片中第一個場景,女老師在教小孩英文,從簡單的「狗」到一長串繞口令般的造句,所有人都念得像漿糊,老師卻心情愉悅,樂此不疲。編導似乎在強調,這是一部「有聲電影」,但聲音卻絕不只是達意的對白而已。這種既真實又荒謬,或是根本以荒謬來表現真實的手法,在下一個場景火力全開──下課鈴響,先是所有小孩舞著書包呼嘯奔出校門,空檔片刻,然後是一群老師舞著公事包同樣呼嘯奔出校門。於是觀眾大笑:「太誇張了!」一面卻深心共鳴。這就是「內在寫實」。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想放假。別人使盡吃奶力氣要證明的事,這部片一個鏡頭就說得漂亮而且徹底。

藉著一個簡單卻古怪的愛情故事,他們不斷探測觀眾感受的底線。一個大塊頭想自殺,卻在鐵路和公路上跑來跑去,一直錯過想要撞上的車。最後男女主角為了閃他,把自己的車撞毀了,結果一個斷腿、一個失憶,想死的人卻毫髮無傷。我一面狂笑一面充滿罪惡感。斷腿的女老師回到課堂,不斷跌倒卻不讓學生幫忙,直到自己跌出窗外。而失憶的老公在家看食譜做蛋餅,每打完一顆蛋就忘了,轉身又開冰箱拿蛋。這些笑料既殘酷又溫暖,完全不是我們習慣的喜劇,但是充滿真實與想像的力量。讓我再度覺得,電影雖已百年,但是仍那麼年輕,仍有那麼多領域可以開發。《舞舞舞》於是不只是一部令人驚奇的喜劇,也是一條待走之路的指南。

【2009/03/05 聯合報】@ http://udn.com/

5成大畢生 英文字母寫不全

2009-03-05【周麗蘭/雲林報導】

斗六就業服務站四日舉行中型徵才活動,現場瞬間湧進千餘人,然而一家材料廠商也表示,從去年迄今面試近兩千人,五成大專畢業的求職者英文廿六個文字母寫不全,七成寫不出正確的英文一到十,他們很懷疑到底大學英文教了什麼?
外商聯達材料公司經理鄭仁傑表示,該公司面試時會筆試細心(例如數一篇英文文章裡有幾個F)、基本數學運算(可攜計算機)、英文、電腦常識四項,赫然發現不少求職者的英文破到令人驚訝。



廠商傻眼疑大學英文到底教什麼

鄭仁傑說,能正確寫完A到Z廿六個英文字母的大專畢求職者只有五成,英文的一到十,更高達七成的人寫錯,不是順序弄錯,就是拼錯字,案例多到見怪不怪,很好奇現在大學英文到底教什麼?

鄭仁傑表示,若是應徵行政職,英文這麼破當然不行,操作員還勉強允許上工後再教,「態度」還是求職成功與否的關鍵。昨天有兩名台大畢業生到現場求職,其中一名因眼神飄忽、語氣不佳,面試第一關就被刷下來。



個個有備而來草莓族態度變積極

昨日十八家廠商提供一百五十八個職缺,吸引一千一百多人上門,一名原本在日商科技公司當生產線的羅姓小組長表示,去年初訂單還很樂觀,公司一度想增聘人員,十月以後情況丕變,公司在農曆年前一口氣裁掉整條生產線三十多個作業員,由工程師接手。

另一名原本經營汽車修配場十多年的卅七歲男子表示,經濟不景氣,開車的人變少,同業又很競爭,汽車保養生意大幅滑落,股東退股求去,他只好出來求職。昨天他應徵當警衛,月薪兩萬三。

斗六就業服務站長黃麗美表示,印象中的七年級草莓族很脆弱,但從最近徵才活動發現,個個有備而來而且態度積極,一掃七年級生給人的頹廢相。

昨日徵才活動特別租借兩台影印機方便民眾影印求職登記表,一整天影印機幾乎沒停過,還有人連印十多張,他們表示「反正今天用不完,改天也會用到」。

Wednesday, March 04, 2009

台灣的好品味──阿原肥皂







‧台灣光華雜誌 2009/01/17
一塊肥皂,透著彰化花壇的艾草、台北金山的左手香芬芳,加上陽明山山泉水浸潤,不僅洗滌塵垢,也撫慰心靈。「台灣到處是山,山裡到處是藥草」,江榮原將屬於這方水土的菁華提煉出來,讓大地、植物與人同受滋潤,也讓「阿原肥皂」躍登國際舞台。


【文/張瓊方】

從廣告人、文化人化身為肥皂匠,江榮原換跑道、換方式,卻仍不改其愛鄉土、關懷社會的心,各頁底圖均為他的手稿。(攝影/薛繼光)

一塊肥皂,透著彰化花壇的艾草、台北金山的左手香芬芳,加上陽明山山泉水浸潤,不僅洗滌塵垢,也撫慰心靈。

「台灣到處是山,山裡到處是藥草」,江榮原將屬於這方水土的菁華提煉出來,讓大地、植物與人同受滋潤,也讓「阿原肥皂」躍登國際舞台。

歐舒丹、瑰柏翠、LUSH……,歐美名牌清潔用品林立下,打著「台灣青草藥手作皂」旗號的「阿原肥皂」卻能在夾縫中異軍突起,短短3年間站穩腳步,在品質、價位上與國際品牌並駕齊驅,憑藉的就是出自鄉土的純淨與清新。

「原」汁「原」味

無論是肥皂毫不修飾的質樸外型、創始者江榮原(阿原)的粗獷樣貌、淡水工作室及金山工廠開闊、雞犬相聞的陳設……,裡裡外外,「阿原肥皂」強烈地表達著吻合一致的「自然」形象。

阿原肥皂走的是本土鄉村品牌路線,但賣的可是「國際價格」──一塊普通肥皂頂多十幾元台幣,國產的阿原肥皂竟能賣到二、三百元。2008年阿原參加創意月餅比賽的得獎之作──「鏡花水月」,兩塊以台灣蜂蜜、胡麻油、月桃葉等本土材料製作、造型宛如圓月的肥皂,加上一個鶯歌陶瓷廠開模燒製的肥皂碟,一組禮盒定價1,500元。

放眼台灣,能將本土肥皂提升到如此「崇高」地位的,江榮原是第一人。

江榮原在2005年5月成立「阿原工作室」,開始製作純天然、純手工的肥皂。由一開始的4人小組打拚到今天64人的工作團隊,阿原自己也始料未及。

洗身,也洗心

做肥皂原來只是江榮原避世的藉口,也是洗滌自己身心創傷的方法。


純天然手工製造的阿原肥皂,較一般皂軟Q,可化身各種有趣的造型,連孩子都愛不釋手。(圖/阿原工作室提供)

「大地有情,萬物有靈,人在其間卻往往相欺,」在江榮原的字裡行間,常常可以看到他過去心靈受創的痕跡。在多年努力為選舉造勢辦活動、做文宣後,他發現政治人物、革命戰友的「虛假」與「背叛」。

中年離開滾滾紅塵,阿原身心鬆懈後,過去累積的各種問題一時全部湧現,表現在皮膚上的是濕疹、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一碰到含防腐劑等化學物質的清潔用品更是奇癢難耐。為了自己的敏感皮膚,江榮原開始接觸中草藥,自己學做肥皂,創立「阿原肥皂」只是「推己及人」的自然結果。

肥皂,不過是油、水、鹼與添加物的組合,有什麼大學問?話是沒錯,但像阿原這樣下苦工的不多。

阿原肥皂選用台灣陽明山國家公園全無污染的山泉水,再以食用油(橄欖油、椰子油)為基底,加上菊花、茶葉、檸檬、艾草、左手香……等本土藥草,完全不含介面活性劑等化學添加物。每一塊阿原手工皂,要經過18道工序、45天的孕育。從塑型、冷凝皂化、脫模,到裁切、印記,全靠萬能的雙手,不放石臘加速硬化,也不使用機器。

阿原肥皂支持台灣農產品、支持「土地倫理」的用心,也十分動人。除非台灣不產,否則不惜成本也要向台灣小農購買有機農產品。以菊花為例,捨一台斤150元的大陸杭菊,選用台東一台斤800元的小菊花。

皮膚的好朋友

既然是天然草藥手工皂,種藥草、研究藥草當然是基本功。

除了與台灣各地有機農場合作外,阿原還創辦自己的農場,繼發源地金山農場後,2008年阿原在陽明山山坳裡租了塊佔地約3公頃、已休耕20年的梯田,在國家公園山明水秀的靈氣中,種植苦茶樹、檸檬、桑椹、土芭樂、艾草、馬櫻丹、車前草、左手香……等台灣原生的藥草植物和閒花野草。

既是藥草肥皂,研發功夫也不能省。阿原來自中醫家庭──曾祖父和舅公都是中醫師、祖父則是草藥師,從小耳濡目染,江榮原本身也有中醫與針灸基礎。

阿原肥皂的種類繁多,如檸檬皂,檸檬具有天然殺菌力,可去除老舊細胞、淡化色素、收斂毛細孔;左手香則是過去老人家用來消炎、鎮熱、解毒、散淤的藥草,對於容易長青春痘、暗瘡,有富貴手、皮膚過敏的人很有助益。此外,一般人經常食用、可清火利尿的「綠豆薏仁」,對於改善色斑、雀斑,皮膚粗糙、脫屑很有幫助。

至於艾草皂,是阿原肥皂銷售排行榜的冠軍,也是阿原最得意的作品。

「艾草入皂不特別,但沒有人做得比我好,」阿原說,艾草不同部位要用不同的萃取方法──根部要用酒泡、莖以熱水熬煮、葉則放在日光下曝曬、嫩芽部分就得要用冷凍乾燥萃取法──才能獲取其養分。而艾草最好的朋友是綠茶,因為綠茶中的兒茶素和花青素能催出艾草中的抗氧化成分。此一加入綠茶、馬鞭草、香茅…等「好朋友」的複方艾草皂,可以對付濕疹、癬癢等煩人的皮膚疾病。

草莽中見品味

2005年12月,誠品信義店開幕時,阿原肥皂獲得在大門入口擺櫃的機會,一舉創下亮麗成績後,從一開始每個月賣出二百多塊肥皂,到2008年已大幅成長到每個月七、八萬個。

阿原肥皂的合作對象也越來越多,目前全台灣有四百多個有機商店銷售據點,6個自營專櫃,甚至還走出國門,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北京、上海都有總代理。

有同行眼紅說,廣告人出身的江榮原只是比較會行銷,就算是做肥皂也能搶搭上「樂活」的順風車。江榮原自己則分析,阿原肥皂成功的最大因素是「時機」。

「台灣社會喧囂、人心浮動,在過度自由後有一種回頭收斂、被重整的渴望,而阿原肥皂想展露的正好是一種安定的力量。」當初以「清潔是一種修行」為訴求讓人眼睛一亮的江榮原,這樣形容阿原肥皂的崛起:「舞台不是我創造的,它空著,我只是剛好跳上去而已!」

做肥皂門檻低,阿原也不怕複製、模仿。「非但不擔心,反過來,我還樂見其成,」阿原說,當武俠片流行時才能成就徐克,當亞洲熱崛起時,張藝謀、李安等導演才能出頭,「當越來越多人製造、使用天然手工皂,受惠的是台灣的大地、河川和消費者。」不怕市場被瓜分嗎?「品牌決勝負,」阿原說,他只要負責做好產品就夠了。

台灣伴手禮

事實上,阿原已經開始擴大版圖,準備要在創業後的第5年將「阿原肥皂」擴展為「阿原本舖」,以台灣的「好品味」、「好氣味」、「好滋味」為主題,推出其他的阿原產品。目前已在測試中、即將面世的有洗頭水、素面水、乳霜等皮膚調理用品。此外,2008年阿原開始與台南、宜蘭的農夫契作有機黑豆、收購苦茶籽,還要親赴泰國學做糖,準備要開發醬油、苦茶油、蔗糖等「好滋味」產品。

江榮原說,他希望將「阿原本舖」的產品推到台灣「國禮」的地位,和琉璃、鳳梨酥、黑橋牌香腸一樣,成為台灣人贈送外來客的伴手禮。

百分百Made in Taiwan的阿原肥皂,不僅要和台灣人「搏感情」,也要讓台灣人拿出手時覺得與有榮焉。

【本文出自《台灣光華雜誌》一月號】

文化》最懷念的牛肉拌麵 27年吃不膩

2009/03/04
【聯合報/校園特約記者林其葳/報導、攝影】


27年華岡老店牛肉拌麵

這家在華岡經營了27年的老店,遠遠就可以聞到陣陣撲鼻而來的蒜香和牛肉香。

店內充滿早期矮平房的簡單純樸,老闆把各媒體報導內容剪報下來,貼滿一整片牆。

牛肉拌麵的老闆已經傳承到第二代。鍾老闆笑著回憶:「店剛開的時候,我才讀幼稚園,現在我已經當爸了。」27年來菜單不曾更換過,就是「牛肉拌麵」和「肉絲拌麵」。


肉絲拌麵

牛肉拌麵僅以大量的蔥、蒜頭和牛肉一起滷,再以胡椒粉提味,簡單的素材製作出令人吃不膩的好味道,而且價錢十分平民。鍾老闆堅持自己對牛肉麵的定義:「不過就是碗牛肉麵,我希望它一直是非常大眾化的台灣小吃,那種一碗幾百塊的,我覺得已經不算牛肉麵了。」

推薦料理

●27年華岡老店牛肉拌麵,價格平民。小65元、大70元

●肉絲拌麵小65元、大70元

店家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光華路26巷16之2

.電話:02-2861-9189

.營業時間:10:00~19:00(周五只賣到13:30)

.消費:無刷卡、不加服務費

【聯合報】

文化》鐵板便當 揚名文大20年




2009/03/04
【聯合報/校園特約記者吳昱玟/報導、攝影】
文大學生帶路吃 大碗超熱門美味

上陽明山一遊,到文化大學附近有啥好吃的?就看文大學生帶路,保證便宜又好吃!







蔥爆肉飯

鐵板便當 揚名文大20年

簡單的招牌、幾張桌椅,文化大學外的「鐵板便當」以十種鐵板主菜配上熱騰騰自助菜,上午11點和下午5點開始,顧客聞香上門,接著就出現人龍排隊。老闆會以很有元氣的口吻問客人:「少年仔,你要吃什麼?」

50元到75元的雞丁、羊肉、蔥爆豬肉等十種鐵板主菜,尤其75元的雞腿排肉厚難熟,尖峰時刻要等,還是綁架顧客的味蕾,讓客人甘願等十分鐘。主菜用醬油和機密醬汁醃製近兩小時,再經老闆手抄兩片鐵板,加入蔥、黑胡椒等佐料香煎,微焦、燻甜各有滋味。


豬排飯

老闆一家人在文大做生意已經20年,最初擺路邊攤賣鐵板豬排炒麵,締造學生路邊排排站的盛況。有店面後,老闆一家端出多樣鐵板主菜,沒有額外宣傳,經口頭傳播受到文大師生喜愛。

高回客率讓老闆一家和師生搏好感情,老闆娘說:「從他們讀大學,吃到他們小孩讀大學!」很多學生成為教授、上班族後還是常光顧,笑問老闆:「你們的菜怎麼數十年如一日?」老闆一家也哈哈笑:「跟你一樣囉!」

推薦料理

●鐵板便當受文化大學學生喜愛。蔥爆肉飯50元

●豬排飯料多實在。65元


雞腿排飯是不少熟客的最愛。

●雞腿排飯是不少熟客的最愛。75元

店家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華岡路43號1樓

.電話:02-2861-2254、0915-590-862

.營業時間:11:00~20:00 隔周休周日

.消費:無刷卡、不加服務費、外帶不外送

【聯合報】

世紀之廚羅布松 米其林之星傲視全球

‧全球中央 2009/03/03
去年底出刊的《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港澳版,再度給予法國名廚羅布松(Joel Robuchon)三顆星的最高榮譽。他在全球各地的餐廳所累積的米其林星數,已累積至24顆,遙遙領先,放眼古今中外,無人能敵。


【撰文/張仲琬】
去年底出刊的《米其林指南》(Michelin Guide)港澳版,再度給予法國名廚羅布松(Joel Robuchon)三顆星的最高榮譽。他在全球各地的餐廳所累積的米其林星數,已累積至24顆,遙遙領先,放眼古今中外,無人能敵。

1945年出生的羅布松,生於法國西部城市普瓦提耶(Poitiers),由於家境不甚寬裕,12歲時,為了減輕家中負擔,進入神學院就讀,希望成為神職人員,但三年後離開,在普瓦提耶的一家餐館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自此走進廚藝的世界。

紀律嚴明 力求完美

廚藝驚人的羅布松,28歲當上主廚,31歲獲頒法國最佳廚師榮銜,44歲時,被法國重量級美食指南 Gault Millau 稱為「世紀之廚」。

羅布松在廚房以紀律嚴明、力求完美聞名。「當然要嚴格」,他說。

不過,這位法國名廚並非一路順遂。12年前,羅布松在巴黎開設的餐廳是當時餐飲界最知名的餐廳,但他在最高峰時毅然決然離開,關閉法國餐廳,從高壓力的美食世界出走。拋下響亮知名度的過往時,他曾說:「壓力實在太大,我想要好好過人生。」

羅布松對米其林頗有批評,他曾表示:「只要米其林不與時俱進,我對登上這本指南就沒有興趣。」並說:「他們的評鑑標準很落後……我不再確定他們是否公正。」七年之後,總是一襲黑衣的羅布松又回到餐飲界,在東京開設第一家極簡抽象派藝術風格的羅布松餐廳(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引領餐飲界的新風潮,如今在倫敦、紐約、拉斯維加斯與香港都開起分店。他說:「我的想法是做不一樣的東西。我並不想關閉一家三星級餐廳,再開另外一家。」

羅布松將餐廳重新打造,不給客人餐桌,也不接受預約,更沒有打著黑色領帶的服務生。相反地,餐廳廚房採開放式,面對一張圓形吧台,吧台旁擺著36張高腳椅。顧客可以欣賞做菜過程,想吃那道菜就直接點來享用,份量不多,頗有羅布松喜愛的西班牙輕食風格。

羅布松表示:「時代變了,大家想吃的菜並不需要做得太精緻,但一定要美味,並且還要氣氛佳。」

曾壓力太大引退 復出後再創高峰

結果,很有趣的是,羅布松在復出後屢獲舉世餐廳都夢寐以求的米其林星星肯定。2003年,繼東京之後,羅布松在巴黎開設第二家餐廳,迅速拿下米其林星星。

他在全球開設的餐廳一共已摘下24顆,遠超過第二名法國名廚杜卡斯(Alain Ducasse)的16顆。排名第三的英國名廚藍塞(Gordon Ramsay)則獲得12顆,排名第四的美國名廚凱勒(Thomas Keller)僅拿下七顆。

現年已63歲的羅布松,仍持續不懈,他接下來還要在邁阿密、台北與台拉維夫開設分店,預計旗下餐廳將增至15家,完全沒有要停止工作或旅行的打算,他說:「我愛我的生活,裡頭全是飛機、飯店與餐廳。可是,我很快樂。」

「當我說我每天做的事,正是我想做的事時,我是說真的。沒有擾人問題、沒有壓力、不需要思考轉型。我年輕的時候,想要做到不能做到的事,常常壓力很大。現在,我想煮道菜就煮道菜,想去倫敦就去倫敦;所以,根本不需要想到停下腳步。」

老男人

【聯合報╱顏忠賢】 2009.03.04 04:16 am


老會在某些時候想到我父親。

一如又看到的那電影《戰爭遊戲》。

也不知看過幾回了,但每回都會一直看下去,很怪,它當然不免只是一部很商業的好萊塢片的套招套式的情節,不太出人意表,只是一個老CIA帶一個年輕CIA入行到出問題的故事,從越戰到柏林到中東到中國出任務的種種波折;奇怪的是,我一向喜歡的演年輕CIA的布萊德彼特在這片中(因良知而常有內心衝突)很搶戲,但並不那麼吸引我,反而是演老CIA的勞勃瑞福這個我從來不喜歡也不覺得他帥過的傢伙(我始終不曾喜歡過他從《虎豹小霸王》成名到後來《輕聲細語》多年來撒野式耍帥的小生扮相),在這片裡頭的某些不太刻意的樸素而低調的沉著,卻使他反而特別迷人了起來。

或許,也因為他在這片裡多好多皺紋,下巴也拉寬很多,笑起來很淺,老有意無意地皺眉頭,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老是有心事,卻看起來若無其事,而……因此,更顯得有些不太經心就自然浮現的深沉感的動人。

而且,竟,某些時候、某幾個角度看起來,滿像我父親的。

這無關明星的角色或演技或就是長相的好看而迷人……

而,卻只是讓我想起我父親,他的臉,他的長相,他的走路和說話,他的某些較不容易被描述的氣味……的像。

主要是……某些謹慎而近乎狡猾,世故又仍守著某種不捨的不忍心,聰明犯規玩弄別人卻也知道溫暖和懷舊。

某些……開保時捷911跑車、住典雅的老房子、穿剪裁細緻的西裝、收藏皮製銀質老酒瓶、絕不喝十二年以下威士忌……在那種種情報員出入戰區或華府機關的混亂中,依舊老練優雅的品味講究。

而且,又因他出演一個退休當天的變卦中把戰爭當遊戲、CIA當玩物式故事的詭詐,卻從頭到尾從容,微笑,脫逃,逍遙法外;對人練達卻不屑,對體制熟稔卻玩弄,對世界冷漠卻不滿,對活著的殘酷洞悉卻不苟同,但也不想辯護或改變什麼……而使他的世故更生動。

他太清楚了。

太知道自己的行與不行,太知道他所活著的這世界這個時代的行與不行。

不再(像太年輕的CIA或像我……)談一些太過迂遠的理想、太過麻煩的抱負。

這完全符合我對父親的種種既世故又從容的想像。

像史恩康納萊、安東尼霍普金斯、克林伊斯威特、艾爾帕西諾……那種年紀大了更迷人或才開始真正迷人的氣味。

在台灣的過去,我長大的過程裡,很少出現這種男人越老越世故才會有的迷人。

在過去,從細漢仔到漂撇男子漢到歐吉桑到老阿公……是充滿很台很俗地沒有發亮就衰老的落拓(查埔人過了四十就剩一隻嘴那種可笑的悲哀、或不是〈港都夜雨〉就是《多桑》式的愁苦)使得男人往往就只能變成廖添丁(《悲情城市》陳松勇)式的壯烈或李天祿(康丁、《海角七號》茂伯)式的莞爾……

那是一個戒嚴加貧窮的時代……至今尚未曾開始……使男人老了仍然可以從容可以優雅可以世故的令人不忍。

【2009/03/04 聯合報】@ http://udn.com/

Tuesday, March 03, 2009

文學裡的迷宮遊戲

【聯合報╱楊照】 2009.03.04 04:16 am


類型小說不能只讀一本

最早,艾勒里‧昆恩寫了《X的悲劇》,接著,昆恩以同樣的莎劇退休名演員為主角,又寫了《Y的悲劇》。昆恩作品傳進日本,於是有日本小說家夏樹靜子寫了《W的悲劇》和《M的悲劇》,有阿刀田高寫了《V的悲劇》,一直到1992年都還有法月綸太郎寫出了《一的悲劇》,離昆恩出版《X的悲劇》相距將近七十年了。

所有這些《……的悲劇》,彼此都有關聯。讀過《X的悲劇》的人,馬上能夠認出《一的悲劇》裡死者死前瞬間安排留下指向兇手記號的作法,就是承襲自昆恩最早的設計及靈感的。

這只是偵探小說流傳發展過程中,一個小小的例子。和不勝枚舉的其他例證一樣,《……的悲劇》說明了:偵探推理小說擁有一個龐大的類型傳統,這個傳統裡的眾多著作,組構成豐富、迷宮般的互文網絡。

類型小說和純文學小說最大不同的地方──類型小說不能只讀一本。沒有人只讀一本武俠小說,沒有人只讀一本羅曼史小說,也沒有人只讀一本偵探推理小說的。當然,不是有什麼巨大的權威規定不能只讀一本偵探推理小說,而是讀偵探推理小說的樂趣,就藏在各本小說彼此之間的呼應指涉關係裡。

只讀一本武俠小說的人,搞不清什麼幫、什麼派是怎麼回事,讀得頭昏眼花。碰到這種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多讀其他武俠小說。讀到夠多了就自動豁然開朗,原來不管誰寫的武俠小說,少林寺一定是正派剛直的,武當派一定是使劍的,四川唐門一定是使毒耍暗器的,丐幫一定要帶打狗棒而且一定是靠身上背袋多寡來定幫內地位高下的。

所有武俠小說都建構在或多或少相似的一塊「武林」想像上。要讀出武俠小說令人興奮或令人悲傷或令人緊張的趣味,你必須進到這片「想像」的武林裡,而你之前曾經讀過的武俠小說,都是引領你一步步深入「武林」的經驗累積。

偵探推理小說和武俠小說一樣,也遵循著一套讓各個作品彼此互文連結的類型基底,只不過偵探推理小說的互文基底更大更複雜。從十九世紀後期英國開啟其端,這套文類傳統流衍出比利時、法國、美國、日本乃至於瑞典等不同支脈,然而神奇的,這些支脈最終卻都還是依附在原本的根源上,彼此對話,彼此互證。

穿梭於這樣一座多元多層次的迷宮,應該是推理書迷能夠獲致的至高樂趣吧!迷宮不管再怎麼精巧曲折,畢竟要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而會被推理小說吸引,嗜讀推理小說的人,本來就對追究最後的答案、那唯一合理的解釋充滿興味與執著,不是嗎?閱讀偵探推理小說,讀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是讀手上正拿著的那本書,而是藉由那本書進入在一個書本背後由類型傳統構成的迷宮,跟隨具體書本推理解謎的同時,一邊進行著在那迷宮中尋找出路的遊戲。

屍體、線索、密室、名探、不在場證明、犯罪心理、問案鬥智,乃至於終極的推理邏輯脈絡,這本小說承襲或挑戰過去存在過的那本小說、那些小說,也因而讀過不同其他偵探小說的經驗與記憶,就會對你理解、猜測這本小說產生不同的幫助,或阻礙。

「讀到哪裡,你辨識出《一的悲劇》與《X的悲劇》中間的連結?你正確猜出《一的悲劇》裡的『一』在哪裡嗎?」我們可以想像法月綸太郎寫作《一的悲劇》時,嘴角浮著微笑如此挑逗、挑戰心目中想像的讀者。

那個世界既真且幻,既嚴肅又荒誕


沒有人比詹宏志更清楚更明白這種類型互文的高度樂趣。畢竟他曾是台灣最早自覺進行「類型思考」的出版家。他當年籌備規畫出偵探推理小說,一出手就是百本規模的「謀殺專門店」,是的,殺一個人是犯罪,殺十個人是瘋狂,但殺百個千個人,就成了類型,成了有趣的真實與虛構交織的互文世界。

詹宏志冷靜地出入於偵探推理世界的真實與虛構間。偵探推理之迷人,因為真實世界沒有那麼曲折詭異,也因為真實世界沒有那麼單純明確。曲折詭異同時卻單純明確,看似矛盾的性質,在偵探推理的互文世界裡巧妙統一了。或者應該說,就是為了創造出這樣一個既曲折詭異卻又單純明確的世界,所以才需要虛構,才刺激,動員了那麼多傑出精采的一流想像力。

真實生活裡,人的行為,尤其動機充滿曖昧,即使是簡單、反覆的行為,往往都找不到乾淨、直截的解釋。更麻煩的是,絕大部分別人行為的理由,還有絕大部分自己行為的後果,我們永遠無法確切得知。我們活在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線索,卻總也得不到答案的混亂世界裡。

偵探小說的虛構時空表面看來更曖昧,更混亂,然而經過小說人物與情節的推演,最終謎團得解,答案浮現,讀者得到「原來如此」的滿足。

如何營造曲折詭異,卻讓曲折詭異最終能合理地導向單純明確,正是偵探推理小說的虛構技藝所在。這中間需要許多想像安排,換句話說,需要築構一個既像真實又和真實保有距離的「探偵世界」,那個世界具備許多既真且幻,既嚴肅又荒誕的特殊元素。

詹宏志以他「謀殺專門店」店長的身分,在《一的悲劇》這本書裡替我們揭露那個類型領域裡的所有嚴肅與荒誕的規則,以至於將嚴肅與荒誕乃一體兩面、無從劃分的弔詭真相,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再也無法依賴原本二元的嚴肅、荒誕分類判斷。

而正是在那嚴肅即荒誕的境界裡,聳立著偵探推理小說最堅實的存有意義碑石。

【2009/03/04 聯合報】@ http://udn.com/

華爾街敗局啟示錄

2009-03-03摘要/中時電子報吳家詮

本期《哈佛商業評論》月刊封面(圖/《哈佛商業評論》提供)



面對金融海嘯帶來的慘重損失,許多投資人忍不住要問:華爾街怎麼會把事情弄得這麼糟?
其實,即使有一流的風險管理,金融機構還是可能蒙受龐大損失,畢竟這是冒風險的行業。至於風險管理可能發生的差錯,通常不外六種基本類型,而且全都可以在現階段金融危機中找到實際案例。

問題有時出在風險管理者採用的資料或指標,有時則是確認或溝通風險的方式不盡恰當。其實,即使最順遂的時刻,金融風險的管理也很難萬無一失。

《哈佛商評》六大風險管理歧途

Six Ways Companies Mismanage Risk

瑞尼.史塔茲 Ren? M. Stulz

通常,風險管理模型是根據過去的資料,推斷特定風險未來發生的機率。現在把時間拉回2006年,假設你是某銀行的風險管理者,擔心下一年度不動產價格會重挫。於是,你開始研究以往房價的波動幅度,計算每年價格變動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歧途1:太依賴歷史資料

透過這些資料,你可能會推定:房價變動和丟銅板一樣是隨機的;相同幅度上漲和下跌的出現機率相等;小幅變動的可能性遠高於大幅變動。

如果這些假設真的成立,那麼以價格變動為橫軸,每種變動發生的機率為縱軸,畫出房價變動的機率分配圖,應該是以平均數為中心的鐘形(bell shape)曲線。鐘的形狀取決於房價波動性:波動性愈大,曲線就愈平緩。

由此得出的模型,可能會在兩方面出錯。首先,如果未來的房價波動高於過去(現已證實確實如此),你的模型會大幅低估價格重挫的機率。

其次,你假定未來房價變動的機率分配呈鐘形曲線,這或許根本就是個錯誤。如果價格變動並非常態分配,機率分配圖形可能就會偏斜;這就像稍有彎折的銅板,拋擲之後出現正面的機率分配圖也會有偏斜。


總之,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麻煩的事實,過去幾十年的金融創新速度很快,因此以歷史資料預測未來變得漏洞百出。

歧途2:只著重狹隘的指標

建構模型時採用什麼資料,只不過是問題的一部分。某些實際用來監測風險的指標,特別是證券交易方面的指標,也可能讓你忽略應留意的風險。

每日風險值(value at risk,簡稱VaR),是評量金融機構證券交易風險程度最常用的指標。VaR主要是計算在某一機率水準下,最高可能損失的金額。例如,在1%水準下的一億美元VaR,代表下一交易日損失超過一億美元的機率僅有1%。

假設銀行設定本身的VaR上限是1.25億美元,而實際計算之後的VaR是損失一億美元的機率為1%,這樣的風險水準並未超過上限,銀行應能接受。通常,大型銀行每季會公布上一季共有幾天的損益數字超過每日VaR。如果銀行對 VaR採1%的水準,實際超出VaR的機率應在1%左右。

瑞銀(UBS)在2006年的年報中公布,該行當年沒有任何一次損失超過每日VaR。但到了2007年,超過每日VaR的紀錄卻高達23次,顯示這項風險指標跟不上市場情況的劇變。如果銀行是靠VaR來避免損失,為因應風險而準備的資金恐怕會不足。

以VaR為指標,還會產生其他幾個問題。

首先,就算知道瑞銀VaR逾限的紀錄,也無助於了解該行實際上財務是否健全。因為逾限的金額可能很小,而且在波動性快速擴大時,或許該行同時也創造了多筆大額獲利;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出現多筆大額虧損,卻只有少數大額獲利。

如果情況是前者,瑞銀到年底的表現應該不錯,但如果是後者,就可能陷入嚴重的危機。

其次,VaR無法掌握發生機率低的重大損失。假設某家公司設定每日VaR是在1%水準的一億美元。如果該公司一百天內進行數千次交易,只有一天的VaR逾限,也就是逾限的次數恰好為1%,這樣的風險管理績效看似絕佳。


但VaR的設計並不在評量損失金額,如果超過VaR的損失金額嚴重到足以威脅公司的生存,這種績效也就不值得慶幸了。2008年VaR逾限金額如何,相關資料取得困難,但市場盛傳大得驚人。

最後,如果某家公司擁有某項投資組合相當久,無法在短期內出脫,那麼每日指標就無法反映投資組合的風險。每日VaR是假定資產可快速出售或進行避險,因此公司的損失可局限在一天之內。

問題是,2008年和其他幾次危機(例如,1998年的金融風暴)都出現以下狀況:由於市場流動性急劇抽離,造成公司持有的部位長達數週、甚至數個月都週轉不易。許多以證券化次級房貸為部分擔保的CDO市場,幾乎完全消失,因此,資產負債表上持有CDO的銀行,只有賤價求售才能出脫。

在這段期間,CDO的風險其實與每日VaR不相干;但只要市場仍然停滯,CDO的風險就一直持續,而且隨著計算期間加長,風險愈高。

歧途3:忽略可知風險

我們暫且假設,凡是你找得到的風險,都能準確地評量;接下來的挑戰就在於,就你所知(或應該知道)本身機構承受的全部風險,都必須納入考量。我發現,風險管理者很容易忽略四種風險:一般風險類別之外的風險、避險引發的風險、市場集中的風險、價值假設的風險。

一般風險類別之外的風險

風險管理者經常把風險區隔為市場、信用與操作三類,用不同的方法分別評量。如果評估風險時未著眼公司全局,就很難跳脫這些指標,其實也等於假定這三類風險並不相關。

但若只是分別檢視各個類別的風險,就會忽略一個事實:各事業單位往往最常承受某一類別的風險,但其實也可能會面臨別的單位較常承受的其他類別風險。更何況,你可能會忽略掉某些不屬於一般類別的風險。

避險引發的風險

在分析風險管理的失誤時,我經常發現,許多公司完成風險評估,也採行必要的保護步驟,卻未針對避險工具進行相關風險評估。


市場集中的風險

風險統計模型所根據的財務理論,大都有一項關鍵假設,用經濟學者的話來說就是「市場大致上沒有磨擦(frictionless)」,意思是市場機制運作順暢,且成本極低。

如果市場沒有磨擦,金融機構會把價格視為既定條件,不會在交易過程中更動價格。這樣可能導致風險管理者忽略因市場磨擦而產生的風險。例如,單一機構主導市場大部分交易時,就可能造成市場磨擦。此外,如果大公司實現虧損而被迫賤價讓售資產,可能拖累其他機構的資產跟著貶值,連帶信用也受損。

由此可能引發的資金問題,影響每個人的交易能力,造成市場流動性益發萎縮,帶動價格進一步走低。此外,掠奪性交易讓問題更趨複雜:其他交易者嘗試壓低價格,迫使市場大戶以接近零的價格出脫手中部位。

價值假設的風險

造成市場磨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缺乏流動性時,會讓人懷疑交易資產的真正價值。交易不夠頻繁,不足以提供清楚的價格資訊時,市場參與者就不再視價格為既定。

交易者經常利用定價服務系統來決定證券的市值,但近期的現象是,同樣的次貸債券,透過不同定價服務而決定的價格卻有20%或更高的價差,以致交易參與者無所適從。風險管理者如果採用以無磨擦市場為基礎的模型,也許就會對這些可能的危機掉以輕心。

歧途4:忽略隱藏風險

風險管理者即使盡全力測量並掌握風險,還是可能功虧一簣,因為該位風險負責的人根本未據實通報。這種狀況的後果可能非常危險,因為金融機構內未通報的風險,往往有擴大的傾向。假設銀行的證券交易部門未完全呈報所有風險,銀行因而無法徹底監督風險。

如此一來,交易員若有創造獲利,幾乎都能分到相當可觀比例的利潤,但若造成損失,卻不必負任何責任。因此,交易員自然比較願意冒風險,如果這些風險並未受到監督,冒風險的意願就更高了。

很顯然,組織在這裡面臨取捨。建構風險管理系統時,組織原本可以時時追蹤所有事項;但這樣作的執行成本太高,更不利的是,可能會扼殺組織內部的創新。


在運作快速的市場,員工必須擁有相當的交易彈性,畢竟,最大獲利通常來自最新型的證券。有效的風險通報,最終有賴於公司的文化與激勵制度。如果組織內人人都以風險為己任,就不太可能忽略任何風險。

如果風險與自身的酬勞息息相關,員工對風險就會更加謹慎。激勵制度要能配合公司的風險承擔目標,若是激勵制度設計不當,就算運用再好的風險模型,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歧途5:溝通不良

說來很諷刺,最盡心盡力設計模型、評量並監控各項可知風險的風險管理者,或許也最有可能導致第五類風險管理的失誤,那就是,與最終負責風險決策的董事會和執行長溝通不良。

即使公司擁有最先進的風險管理系統,但若精通技術面的風險管理者,不知如何向不懂技術面的董事會和執行長適當解釋各種複雜的風險管理報告,他們就無法了解這些系統,有時甚至會對這些系統的功能抱持不切實際的信心,如此一來,風險管理系統反而可能弊大於利。更糟的是,資訊傳到最高管理者時可能為時已晚,或是中間經過扭曲。

歧途6:未即時管理

本文目前為止所談的風險管理,都著眼於在某個時點掌握風險狀態。其實,風險管理是動態的過程:風險管理者有責任確保公司只承擔本身願意承擔的風險,因此,必須持續不斷地監督、防範、減輕公司的已知風險。

這種責任在金融機構尤為沉重。其他行業的風險變動較緩慢,通常是因營運而產生的新風險,例如,外幣計價的銷貨或進貨。但金融機構持有許多衍生性商品部位,或是內含衍生性商品的部位,即使機構本身並未取得新部位,相關風險仍可能變動劇烈。在情勢動盪期間,這種風險變動可能令人措手不及。

想在市場快速變動時找到正確的避險之道,就跟房子起火時才想變更火險保單一樣。在某些極端的例子中,某個證券對某一股票價格的暴險,可能在一天之內大幅變動,起先是那支股票價格上漲可大幅獲利,稍後卻變為股價上漲會大幅虧損。


例如,持有所謂的「障礙買入選擇權」(barrier call option),就是股價持續低於特定水準才賺錢的選擇權;在股價接近那個水準時,選擇權價值會開始下跌。對這類產品的避險如果只是逐日調整,可能導致重大的虧損,例如,某個交易日一開始時最適當的避險(比方說股票空頭部位),到當天交易結束時,可能因股價上漲而增加暴險。

永續性風險管理

上面已說明傳統風險管理的許多盲點。即使是運氣最好的情況,想要有效管理風險,就必須正確判斷相關資料與指標,清楚了解各個變動局部的總體表現,同時把這些事項妥善地傳達給相關人士。如果碰到最壞的狀況,風險管理可能完全失靈:歷史模型不管用、流動性枯竭、相關係數無預警地偏高。

因此讓人不免懷疑,對既有系統修修補補,是否足以防範未來風險管理的差錯。我們需要跳脫傳統架構的解決方案。

不能只強調作更多的投資,以改善風險的估計與追蹤,而是要以情境分析讓現有模型升級,推演在你公司或其他大公司的危機因應措施下,金融危機會如何發展。換句話說,就是由災變管理手冊中吸取教訓。

如果你住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或路易斯安那州,就不必花太多時間思考遭颶風侵襲的機率究竟有多少,而應該認真想想公司遭颶風重創會是什麼狀況,該如何因應。風險管理者不該只想著重大災難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而應該為這類風險建立一些可能發生的情境,組織則應規畫一些策略來度過那些可能的風險。我們或許可稱為「永續性風險管理」。

(李明譯,取材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09年3月號) 瑞尼.史塔茲(stulz_1@fisher.osu.edu)俄亥俄州立大學費雪學院(Ohio State University's Fisher College)貨幣經濟學講座教授。

Monday, March 02, 2009

不為人知的台灣巴菲特——小S的公公神祕富豪許慶祥

今週刊 633期 作者:陳翊中

每年公佈的美國《富比世》富豪排行榜上的超級富豪,不是企業家,就是靠繼承家產致富,真正靠投資股票賺到大錢的,只有華倫.巴菲特等少數一、兩個人。

巴菲特這一套購買優秀企業股票並長期持有,賺取時間財的投資邏輯,說起來容易,但股票市場運作了百餘年的美國,才出現一位巴菲特,門檻其實很高。這套投資邏輯雖然難,但在太平洋彼端的台灣,藝人小S的公公許慶祥,卻身體力行,從一位台東的小鎮醫師,在二十三年間賺得百倍身價,堪稱是「台灣版巴菲特」。

很多人都知道結婚後的小S住在帝寶,事實上,有能力斥資兩億元以上,購置兩戶帝寶,甚至還打算加碼買第三戶的許慶祥,身價絕對不會比鄰居——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力晶董事長黃崇仁等企業大老闆低多少。
發跡早 無論何時,手上一定「滿手好牌」

年近七旬的許慶祥,身材精瘦,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說起話來語調溫和,不疾不徐,條理清晰。他說:「我買的股票,一進去就有抱三年的準備,而且一定要是未來三年中每一年獲利都成長的公司,抱了才會安心。」

從七十九年八月到隔年一月波灣戰爭正式開打,惟一逆勢上漲逾倍的股票只有台揚,萬點崩盤加上波灣戰爭,在絕大多數投資人哀鴻遍野之際,許慶祥不僅毫髮無傷,資產還逆勢增加。

八十年一月十七日波灣戰爭開打當天,指數大跌,即使營業員極力勸阻,但他卻在一天內加碼加到滿,後來果然如他所料,戰爭很快結束,利空出盡的台股迅速漲升。而他觀察當時的台灣各地,都在興建高樓大廈,永大、和成一定有前途,便大量壓注在這兩檔股票上,後來果然再度添上一場勝績。

長抱論 持有鴻海十五年,配股配息增百倍

八十二年的鴻海市值不過四、五十億元左右,從八十二到九十六年,歷經亞洲金融風暴、科技泡沫破滅的震盪,台股當中只有鴻海市值能像怪獸一樣暴增三百倍,而許慶祥壓最多的股票正是鴻海。如果當初有人投資一千萬元,經過十五年的配股配息,就算沒有增值到三十億元,也有二十億元,甚至郭台銘曾多次在尾牙和股東會上津津樂道地說,台東有一位醫師,長抱鴻海,賺得數十億元身價,而郭台銘口中這位醫師,正是許慶祥。

許慶祥說,要選到具持久競爭優勢的股票,首要選CEO(執行長),因為CEO是否有前瞻性,是否高瞻遠矚和具備誠信,關係著企業的格局和高度。據他的兒子許雅鈞透露,許慶祥長期蒐集CEO所說的話,再一一驗證,作為是否誠信的判斷依據;第二則是公司須具有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產品還要有延伸性,像威盛只有CPU(中央處理器),所以成為一代拳王,聯發科除了手機基頻(Baseband)以外,還有3G、TDS-CDMA(中國的3G手機規格)可以發揮,還有高點可期;第三,產品是否在趨勢浪頭上,像台達電在節能科技上紮根甚深,符合未來環保節能趨勢,就是長抱的好標的。

渴求知 電腦零件一一拆解,鑽研產業知識

日本「股市之神」是川銀藏說:「要在股市賺到大錢,必須勤勞地吸收經濟知識,並有驚人膽識與執行力,也必須培養高人一等的聯想力、推理力與判斷力。」在台東當地,許慶祥被稱為「台灣巴菲特」,正是靠長期大量閱讀與深刻的思考,訓練敏銳的景氣嗅覺,抓準社會脈動,找出潛力股。

許慶祥能不畏震盪,長抱鴻海十五年,靠的正是對基本面紮實深入的研究,一位友人對他敢抱、能抱的本事,有深刻體會。七、八年前,他們兩人曾同遊韓國,在旅途中不斷看老友打越洋電話,拚命加碼當時一百元出頭的鴻海,閒聊時許醫師也不吝分享心得,回國後雖也跟著小買了幾張,但友人笑說「人家一路抱到高雄,我在桃園就下車了,我只賺幾成,他卻賺數倍!」有了這次經驗,最近他聽許醫師佈局某一檔興櫃股票,雖然對其基本面不甚瞭解,但也跟著加碼了幾百張。

直到兩年前,他認為鴻海雖跨足汽車產業,卻始終沒有具體成果,已缺乏新的成長動能,「走到午夜十二點,再好也有限!」再加上郭台銘風花雪月的新聞不斷上報,他認為「航空母艦要轉向已經不容易,艦長卻又不專注,執行力一定會打折!」終於做出大幅減碼的決定,不過他並未出清,因為鴻海未來還有醫療保健這棵新苗,還有機會長成大樹。

推理強 郭台銘尾牙一句話,舉一反三找飆股

例如九十二年郭台銘在尾牙上說,「購併」是鴻海未來重要的成長手段,他便推斷鴻海的大成長機會來了,果然當年一連宣佈芬蘭的藝模、摩托羅拉墨西哥廠、國碁電子三樁購併案,他更從購併對象中嗅出手機是鴻海集團發展重點的味道。

許慶祥認為,蒐集資料後,還要加以整合,才能轉化為有用的資訊。認識二十多年的華南永昌證券台東分公司副總林為豪說:「他總是從頂端向下看,自然看得特別清楚。」這位只要許醫師在台東每天都一起散步健身的老友進一步分析,研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個性以及超強的自信,他可以觀察一檔股票兩年不出手,但一出手絕不拖泥帶水,謹慎和超強的執行力是另兩項特質。

勤練功 維持身心皆健康,培養耐力和鎮靜

「鎮靜、耐心、深入研究再研究,是股市長勝不敗的十一字箴言。」許慶祥說。
許慶祥訓練自我的方式是,每天清晨四、五點,當別人還在睡夢中,他已經起床「練功」。無論人在帝寶還是在台東老家,風雨無阻一定要練完這套「生命自救功」,閉目入靜,呼吸純任自然、雙手合掌、屈膝半蹲、提肛、縮小腹,彷彿老僧入定般,一做就是半小時,一定要做到丹田發熱、汗流浹背才停。

一般人半蹲三分鍾,腿早已痠得發抖,但他每一次至少做半個鍾頭,這樣的功夫,非得有驚人的耐心與毅力才能做到,他得意地說:「這套功夫,我教過很多人,但還沒有人做超過十分鍾!」

雖然以長線投資為主的許慶祥幾乎每戰必勝,但還是有踢到鐵板的時候。去年他最大的虧損來自最高持股三千五百多張,還曾名列前十大股東的沛鑫這一檔股票。「二○○八年五月十二日,這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一天!」他說。

觸地雷 沉醉成功失戒心,買進沛鑫踢鐵板

因為就在這一天,沛鑫舉行小型法說會,由董事長曹治中親自主持,沛鑫爭取到大陸官方路燈訂單後,一盞燈能賺多少錢,他掐指一算,當年EPS將高達二十元以上,當年尾牙,郭台銘說LED是集團最亮的明星,更讓他信心加倍,由於有鴻海、富士康的成功經驗,本益比十倍並不貴,在兩百元以上還奮力加碼。

不料,當月沛鑫營收出爐,竟然只有一‧七億元,和曹治中在法說會上說的三億元差了十萬八千里。「如果一家公司的CEO當月的營收掌握度都這麼低,肯定是誠信有問題!」但興櫃股票流通性差,他這麼大的部位很難出脫,隨著金融風暴肆虐,直到沛鑫跌到十元多才全部出清。事後檢討,因為過去投資鴻海成功的經驗,失去了戒心,介入了流通性差的股票。因為這次教訓,CEO的誠信度在評量一家公司時,重要性升高了好幾級。

新希望 節能與人機互動,未來佈局兩重點

許慶祥二十七歲退伍後,因付不出當時每月八千元屏東的高房租,和妻子從屏東東港來到一個月租金只要一千兩百元的後山台東,開設「崇愛內兒科診所」,靠行醫攢到第一桶金,八十三年以後更將月收入百萬元以上的診所轉租給別人,全心投資股票,賺得一輩子行醫賺不到的財富。

雖然在海島型經濟的台灣,很難找到真正符合巴菲特選股原則的股票,但許慶祥「著重成長性」、「賺時間財」、「基本面未改變前絕不輕易賣出」的精神,卻和巴菲特相通。他的成功證明走正道、不走捷徑,買公司體質好的股票長抱,真的可以成為超級大富翁。..(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週刊》633期)

小檔案: 許慶祥
出生:1939年
學歷:中山醫專
經歷:台東「崇愛內兒科診所」院長
子女:育有2女1子,媳婦為知名藝人小S徐熙娣

小S嫁的不只是「小康家庭」!

兩年前,各大新聞的影劇焦點,就是藝人小S和老公,以及公婆一起住進台北的「富豪村」帝寶,許家一口氣買了兩戶打通,加上裝潢費,估計花費近新台幣三億元,直到此時,外界才看到了許家的財力,平日作風極為低調的這一家人,就連小S的母親,也是在親家買了帝寶後,才知道自己女兒嫁的不只是「小康家庭」。

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學位的許雅鈞,花了兩年的時間打造這個屬於全家人的生活空間,他翻閱上百本雜誌,親自跑去大理石工廠挑石材,花蓮去了不下20次,每天和設計師開會,完成後,設計師的結案報告也高達百頁。
整個空間被許雅鈞依主題分為四塊,第一部分是許雅鈞和小S的專屬空間,他用大理石當作主臥室外牆,主臥室的門則是玻璃再加上大片的琉璃雕刻,當房門關起,琉璃的刻紋和大理石上的刻紋恰好組成一片片寬闊的葉子,要吻合實在太難,琉璃刻破再重來了好幾次,才終於達到許雅鈞的標準。

此外,就是擁有完整視聽設備的客廳、可容納十人用餐的宴客廳,以及迥異於其他空間的前衛風格,走古典路線的父母房。

整棟房子,處處可見驚人的細節,像是大理石地板,以及天花板和樑柱間的包覆,全部找不到接縫;走在家中,幾乎不會發現任何插座或凌亂的電線;全家的燈具、影音設備、監視系統全部用中央電腦控制,只要拿著一個遙控器就可以調整,是整個帝寶「惟二」採用全電腦控制的房子。

家具也是許雅鈞非常講究的環節,名設計師菲利浦‧史塔克的大型黑水晶吊燈,全台灣只有兩座;以頂級皮件聞名的FENDI,被許雅鈞挑選為沙發和宴客廳的坐椅,其他像是B&O的電話機,Sub Zero的嵌入式冰箱,幾乎都是當代最具有設計感的產品。

然而,在這棟豪宅裡,最珍貴的或許不是有形的家具或建材,而是滿滿的家人合照吧!(林易萱)

█許慶祥23年大賺百倍的歷程

75~77年
東元(1504) 40至50元進場,100元以上出脫
歌林(1606) 30至40元進場,70元以上出清

77~78年12月
彰銀(2801)
一銀(2802) 100多元進場,1000~1100元出場
華銀(2803)
國壽(2805) 200至300元進場、1950元出場

79.11~80.4
台揚(2314) 100元左右進場,210元左右出清
80.10~82
永大(1507) 150元左右進場,200元附近出場
和成(1810) 70元進場,120元以上出場

82~96
鴻海(2317) 一路長抱15年,2年前減碼

82~89
台達電(2308) 38元進場,140元左右出清
華通(2313) 60元進場,160元左右出清

95~97.4
中鋼(2002) 25元左右進場,50元以上出場

94.2~95.7
富士康(2038.HK) 5港元進場,23港元左右出場

94~97.12
沛鑫(3413) 平均成本100多元,大虧出場

95.7~目前
中國人壽(2628.HK) 10港元加碼,目前仍持有

█許慶祥的生命自救功

動作1:雙手上抬,掌心相合,虎口打開,與面部同高,有如童子拜觀音,手掌到臉部的前後距離為12至15公分。

動作2:兩腿平均站立,兩腳分開,寬度約與肩齊,兩膝微屈25度,膝蓋與腳尖微齊,臀部稍向下坐,頭向上頂,下巴微收,與身體成一直線,兩眼向前平視,閉目入靜,呼吸純任自然。

動作3:收腹提肛,腹部收住不動,其他部位一律放鬆。

動作4:收功時全身放鬆,兩手相搓以熱為宜;雙手由下往上揉搓面部,然後揉搓腹部,把採練之氣歸於丹田。

█許慶祥投資語錄

談基本心法

● 絕對不要借錢買股票。
● 鎮靜、耐心、深入研究再研究,是在股市長勝不敗的11字箴言。
● 滿副好牌在手,就不怕市場震盪。
● 擁有足夠的知識,就能克服貪婪和恐懼的人性弱點。

談給年輕人的建議

● 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借錢買股票壓力大,失去健康也失去生命。
● 年輕人投身股海,早賠總比晚賠好。

談資產配置

● 無論行情好壞,一定至少要先預留未來3年生活的現金,才不會亂了方寸
● 年紀愈大,犯錯的空間愈小,要預留現金的比率就必須拉高。
● 資料一定要整合,才能轉化為有用的資訊。

談選股的公司

● 我買的股票,一進去就有抱3年的準備,而且一定要是未來3年每一年獲利都成長
● 選股三要訣:1.選CEO;2.公司具有核心競爭力,產品要有延伸性;3.產品是否在趨勢上。
● 選股就是要化繁為簡,把選股邏輯簡單化。

談抱長作短策略

● 只要是好股票,看準長期趨勢,都可以拿部分持股抱長作短,漲上去有部位能增值,跌下來也很開心,因為又有低價可以撿便宜。

談如何進場

● 第一次進場,先佈局三分之一,方向看對了,再逐步加碼。
● 如果局勢看不太清楚,就把佈局的時間拉長。

談如何出場

● 企業不再具有成長動能、重要經營階層離開、有新的替代技術威脅,都是基本面有疑慮的訊號,應斷然出場。

談如何停損

● 高檔停損是必要的,但相對低檔就沒必要停損。

談未來趨勢

● 買中國人壽就是買中國的GDP,一直要到GDP成長趨緩,或保單普及率飽和,才是出場時機。
● 節能減碳和人機互動是兩大趨勢,節能科技、MEMS相關股票是可長抱產業。

新竹縣市

學校
名稱 特色 關鍵
能力 規模 校長 電話 學校
網站
大坪國小 營造音樂環境:低年級必修小提琴課,中、高年級八音及弦樂團,藉由多感 官的學習,提升學習的吸收率;專題研究課:學習「如何學習」,包括對環 境有感覺,搜尋資料、掌握重點、去蕪存菁、進行文獻探討,學期末每人以 多元智能的方式呈現與發表。讓孩子學習解決問題。 學習力
思考力 91* 曾俊賢 (03)
580-2264 連結
大湖國小 綠生活課程:以環境教育為主軸,結合領域課程,推展環保陀螺、生廚餘回 收、減碳生活等措施,讓課程能於生活中實踐;品格教育:每月設有品格教 育主題,每週二晨光時間為品格教育時間,透過討論、辯證、說故事、角色 扮演、歌唱等方式,結合兒童朝會、班會以及閱讀課程,提升孩子品格力。 生活力
品格力 90 王美珍 (03)
537-4609 連結
竹北國小 著重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及寫作:完成深耕兒童閱讀能力指標,依低、中、高 年級設計閱讀教學課程,鼓勵親、師、生樂於自我發表,建立兒童深耕閱讀 網站,進行閱讀活動經驗分享和交流。 語文力
表達力 1,474 范揚焄 (03)
555-2047 連結
科園國小 推動系統思考教學融入班級經營與各科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 題的能力;在每一個班級推動「創意啟發,深度閱讀探索活動」,增強學生 高層次思考能力,並強化孩子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配合自然、社會 領域辦理深度探索活動。 思考力 753 黃美鴻 (03)
666-8421 連結
陽光國小 透過多元的選修課程,激發孩子的各項潛能;多元評量:透過歷程檔案、紙 筆測驗、真實性評量等多元評量方式,結合「小陽光生活晉級制度」,除了 真實的記錄孩子的學習狀況外,也藉此提供教學者一個教學效能的反省機 制。採開放式教室,建置三合院與自由自在的硬體空間規畫。 生活力
耐挫力 1,200 陳思玎 (03)
562-9600 連結
新竹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數學教育:推展數學課室討論文化,在該校針對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進 行教學前教材之分析與研究,引導學生更具思考力與推理能力的教學;低 年級以「思考地圖」為工具的寫作教學,在種籽教師的領導下,語文教學適 時融入,扎實學生的語文能力,引導學生做擴散性的思考。 思考力 992 孫瑞鉑 (03)
528-2420 連結
寶石國小 結合生命教育中的「人生意義與哲學」、「生死教育」、「基本倫理教育」、 「應用倫理教育」、「宗教哲學」、「人格靈性發展」設計閱讀繪本、透過每 年11月的摘橄欖,體驗活動、戲劇表演、製作電子小書等不同教學策略進 行團隊教學,實現關懷自然、關懷自我、關懷社會、終極關懷與生命實踐。 品格力
人際力 226 卓坤明 (03)
588-2397 連結
註1:本表是在各縣市中依學校名稱筆畫排序
註2:學生人數標示*為97學年度資料,其他皆為各校回覆〈學校訪查表〉之96學年度學生人數

資料來源:各學校、教育部網站、各縣市教育局(處)網站 整理:劉佩修、王茜穎、賀先蕙、鄭凱達、呂燕智

圓肉(老鼠肉)




產品名稱:圓肉(俗稱:老鼠肉)
重 量:300g
商品說明:
1.此部取自於豬的後腿內部,很裡面的一塊肉。俗稱:老鼠肉
2.每隻豬只能取出兩塊,100公斤的豬,約取出1200g的圓肉。
3.此塊肉非常嫩,完全沒有油脂,紋路也非常漂亮,顧客都非常喜歡。
4.切片:可切6mm厚度(適合炒)或8mm厚度(適合煎)
5.切絲:適合炒菜、炒麵、煮湯...等。
6.切丁:適合滷..等
料理方法:
此產品料理方法很多,煎、煮、炒、炸、滷、..等都可以。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唯一一所小學

西寶國小》像家一樣的學校
走!到太魯閣上學
轉寄本文 加入書籤 訂閱雜誌 電子雜誌 加入我的最愛 del.icio.us Yahoo MyWeb HemiDemi MyShare Google商業周刊 第1109期 2009-02-23 撰文者:劉佩修

這所學校怎麼沒有操場?「整個太魯閣都是我們的操場啊!」一位老師回答。在這裡是公立學校學費,但卻有比貴族學校更奢侈的上課內容……。

孩子透過尖屋頂上天窗可以看到藍天;從教室向外伸手可觸碰杉樹林,學校不再是一幢冰冷的水泥建築。(攝影者.張家毓)
穿過太魯閣閣口的紅色牌樓,黃色校車行駛於蜿蜒的中橫公路上,天色漸開,立霧溪下切侵蝕而成的峭壁深谷就在眼前,陽光灑在白色大理石峭壁上,特殊的石英成分閃爍亮晶晶的光芒。校車穿過一連串的隧道,燕子口、九曲洞、天祥……。上午八時十五分,抵達山谷裡的小學。

北歐式尖頂校舍,童話般的出現在這僅有五戶居民的山谷中。這是西寶國小,因為風貌獨特,被形容為「全國最美麗的小學」。許多遊客誤闖這裡,以為是太魯閣景點,不解的問:深山裡怎麼會有這種學校?花蓮當地家長看到漂亮的建築,則誤以為是私立的貴族學校,念不起。它是十一年前,全國教改呼聲下,台灣的第一所官辦森林小學。

不是貴族小學、一學期兩千元學雜費就能進入的小學,孩子卻奢侈的擁有高山國家公園的操場、教室,在造價一億元的校舍上課。西寶的特殊就在此,也是它入選《商業周刊》「百大特色小學」的原因。

再過四年,這所學校就歷半世紀。當年為了開墾中橫的榮民與原住民子弟,所設的西寶國小,後來人口不斷流失,學生一度只剩九人,瀕臨廢校。十幾年前,一位「魯冰花」老師、一位「抵死不願上山」的校長,和一位願意改變的公務員,改變這所學校的命運。

不怕存摺見底的老師 幫助學生參賽得獎,打開學校能見度

盧秀玉上山教書時僅三十出頭,單身,滿腔教學熱情。校舍破舊如工寮,她帶著僅剩的九個孩子,在雲霧裊繞中作畫,為孩子買昂貴的宣紙、畫布、水墨與油畫顏料,幫他們報名參加畫展,帶他們走出山谷去旅行。自己的存摺剩多少錢,她無所謂。因為電影「魯冰花」裡也有一位教孩子畫畫的美術老師,所以孩子家長稱她為「魯冰花老師」。她對孩子的用心,前西寶國小校長黃慶茂形容:「如果別人得一座師鐸獎,她應該得一卡車!」

民國八十三年,西寶孩子得到「中華民國世界兒童畫展」首獎,被媒體大幅報導後,能見度打開。當時花蓮縣教育局長莊三修上山探視,被山上活潑的孩子、得天獨厚的學校環境所震懾,留下深刻印象。

那正是民間教改呼聲四起的年代,萬人街頭遊行後,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獲邀召集「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全國各地召開教改座談會,聽取意見,教育的可能性百花齊放。

教改的重點之一:中央放權,課程鬆綁。小學不需要再套教育部的「制服」,可各依教學主張,規畫具特色的課程。西寶是全台灣極少數坐落於國家公園內的住宿型小學,條件獨特。莊三修決定,要將西寶分校升格為實驗小學,做為花蓮縣教育改革先鋒。不過,地處深山,誰來開先鋒?

莊三修屬意當年花蓮永豐國小校長黃慶茂。美術科出身的黃校長治校有口碑,但不願被「發配邊疆」,於是莊三修編了一個故事,說連李遠哲都看好西寶發展成為實驗性小學,藉此鼓舞黃慶茂,黃慶茂這才勉為其難上了一次山,但印象難忘:「我推開橋上的小門,一進去,眼淚快掉出來。有幾間廢棄教室,玻璃窗破了也沒有補,像破爛的工寮,滿地是油畫顏料。但是使用中的教室很乾淨,戶外也種滿花草。」

「我坐在橋上看著幾個小朋友搭帳棚,一個老師跟他們一起玩,小朋友不怕生,跟我打招呼。我坐了兩、三個小時,也沒講話,看著他們,思緒一片混亂。」

他當時執教地區距西寶一百七十公里,路途遙遠,他勢必無法兼顧家庭。下山後,他回絕莊局長要求。但是,莊三修不理會,還是指派他上任。

被趕鴨子硬上架,黃慶茂只好揮別家小,遷居深山的荒蕪老校。

西寶國小偏僻,住校傳統已延續數十年,這是任何學校的招生劣勢,但能發展成特色嗎?為何學生都要在像方盒子的教室上課?有可能是圓形或六角形建築嗎?曾經,台大城鄉所的教授群與建築師李綠枝等人路經西寶國小,大為驚豔,李著手構思出「蜂窩型」——六角形校舍理念。「像家一樣的學校」概念,在黃校長的腦袋開始醞釀,從硬體到軟體,尖屋頂、木地板、閣樓、草坪、生態池,都是因應「家的感覺」而設計。一般學校的操場,競賽意味濃、溫馨感低,他大膽捨棄。五年級舒庭的媽媽,回憶第一次到西寶國小參觀時,問老師:「怎麼沒有操場?」老師回答:「整個太魯閣都是我們的操場啊!」

經營偏遠小學,不能陷入傳統思維。換一個角度,為什麼不將太魯閣轉化成孩子的操場、孩子的教室?西寶的得天獨厚,是台灣其他二千六百所小學不可能有的。這個大校室擁有:

太魯閣大理岩是台灣露出地表最古老的岩層,形成年代可追溯至二億五千萬年以前。西寶的孩子每週上下學都會看到睡著,但國外遊客必須飛千里而來。

太魯閣的高山峽谷聞名於世,有將近六分之一的面積為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所據,當中躋身「台灣百岳」者即達二十七座之多。

峭壁千仞的峽谷地區,是台灣獼猴、長鬃山羊、台灣野豬等哺乳動物、九十種鳥類的活動區,堪稱野生動物的快樂天堂。

不過,理想是一段革命的過程。分數主義與快樂上學,是不同教育派系之爭。體制必須突破,不同慣性的老師們必須認同,才能走出一條路。莊三修與黃慶茂一路披荊斬棘,其間有黯然離去的教師、抨擊質詢的民意代表。

十一年後,莊三修接受我的訪問,回憶這段與黃校長的對話:「我的底線是,不要被抓去關就好,如果有什麼行政疏失,被降等、記過,大不了沒有年終獎金,還是可以拚拚看啊。拚不成,頂多在原地。拚成了,我們就是全縣第一家、全國第一家,可以做為領航者,為什麼不試試看?」「當時我們是年輕氣盛的,就想說豁出去了,做一件有意思的事,認為所有的問題都能克服掉。當年光是第一期工程我就撥款六千多萬元,在議會裡被罵死了。議員說,你會算數嗎?二十幾個學生要花六千多萬元?」一個四十歲的公務員,加上一個三十七歲的校長,就在體制內衝撞。

孤單的道路,尚有同行者。同一時期,台灣在不同縣市的小學出現一個個教育改革者,尤其以台北縣與宜蘭最蓬勃。譬如,在宜蘭,張純淑引入歐洲的華德福教育系統,以公辦民營方式創辦慈心華德福小學(詳另文見六十六頁)。在台北縣,陳木城與吳順火先後將偏遠小學直潭,轉型為公立的森林小學,實踐約翰.杜威(John Dewey)博士的「在實做中學習」理論(Learning by Doing)。

在花蓮,民國九十年,西寶國小突破法規與傳統思維限制的校舍落成,這是台灣前所未見的學校建築。破樓變成院落型校園,屋頂稜線與後方山脈相呼應,《建築師雜誌》評選它為年度最佳建築獎。孩子透過尖屋頂上天窗可以看到藍天;從教室向外伸手可觸碰杉樹林;開放式圖書室讓孩子能躺著、趴著看書。學校不再是一幢冰冷的水泥建築,因應新建築的教學方式也同步開啟。

原本不願調來的黃慶茂,為打好西寶基礎,待了八年。花蓮市的學生一個個到深山讀書,他親自挑選的優秀教師也願意留下來,學校展現前所未有的生氣。

不一樣的「三生」課程 讓七歲的小公主不再亂發起床氣

現在,西寶走出自己的教學主張,「三生課程」(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態教育)就是歷經數年實驗後的特色課程。

西寶孩子每週至少住校三天。七歲的孩子一入學,老師抓著一雙雙小手,從盛飯、洗碗、掃地、折棉被、洗澡開始教起。

一般生活教育強調整潔、禮貌、秩序,這些西寶都有,但多了一項「如何營造與享受家的溫馨」,「老師愛小孩、小孩愛老師」,強調「愛自己、愛他人」。為什麼「愛」如此重要?「一個孩子在學校享受到家的溫馨,得到愛的滋潤,背後就會產生一個『支持系統』,他的受挫力會更強。」黃慶茂說。

至於「生態教育」則發展出認識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動植物與習性,野營、野外求生、重回舊部落等。尤其是高年級孩子,每學期都要挑戰一次高難度步道,或獨立規畫遠距旅行。

這裡的孩子很奢侈,整個太魯閣都是他們的教室。他們躺在廣場橋上看書,趴在草地上解數學題,在杉樹群下大聲朗誦《金銀島》,在溪邊演《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獵戶座流星雨來了,有哪個學校能像西寶,全校老師和學生搬出睡袋躺在自己教室外觀星,平均每小時三十顆的流星雨,還有好多火流星!課本上的知識,躍然紙上。

目前該校學生有四成原住民、六成漢人。每個孩子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這崇山峻嶺間,與異質文化的同學日夜相處,一起洗澡、睡覺、玩耍、吵架、合作,二十四小時相處。除了書本知識,住宿生活,更是他們最寶貴的「生命教育」課程。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針對未來人才需要的能力特別提出:「人際能力」,是三大關鍵能力之一。這包括:與他人一同學習、生活、工作的能力;建立、維繫、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尊重、欣賞他人文化與價值觀的能力(詳另文見八十二頁)。這是考試卷不出的考題,測不出分數的隱形能力,但是,西寶以整個太魯閣壯闊的環境,用二十四小時去學習。

然而,西寶的教學特色,還是難息家長疑問:這麼小的孩子住校,合適嗎?在採訪過程中,我以記者,也以母親的身分不斷自我對話,我的大女兒今年將成為國小一年級新生,換成是我,沒有勇氣讓她住校。但是,我看到,有些慈濟大學的教師、大企業的白領卻敢。威儒、采媛的家長即是。

采媛,全校年紀最小的孩子,個性像小公主,髒的不碰,吃飯很慢,以前熱中電視節目,經常看到三更半夜不睡,父母怎麼念她都沒用,「她念幼稚園三年,沒有一天是醒著到學校,都是等到午睡後,才逐漸回神。」采媛媽媽說;她是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早在女兒念幼稚園中班,她就打聽適合的小學,雖然同事多將小孩送至東華大學附設實小、慈濟大學附設實小,但她不考慮大學校,因為西寶國小的教職員與學生人數比例達一比三,學生會受到相對的重視。而且,過團體生活可以學習獨立,於是,不顧丈夫心疼女兒上學路途遙遠,做了這決定。

開學沒多久,小公主就在遊戲中扭傷,白皙的左臂膀被層層紗布纏繞。初見面時,我心想,一住校就受傷,八成沒多久就會轉學。結果,一個月、兩個月,采媛都在,她媽媽被我問起此事,爽朗大笑:「我是學護理的,標準比較寬,沒有生命危險的傷,都沒有關係!」

上西寶後,采媛爸媽驚訝於小公主的變化——回家後,晚上九點就睡覺,起床後毫無起床氣,吃飯也比以前速度快,愛看電視的壞習慣也徹底改掉。采媛告訴媽媽,住在宿舍,她學會幫自己與他人綁辮子,她才七歲。「不是這裡的孩子特別獨立,是大部分的爸媽不肯放手。」西寶學生生活輔導員陳美玲說。

為什麼讓父母頭疼的壞習慣,卻能透過團體生活改善?社會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認為,六至十二歲的兒童,其重要的人際關係從家庭轉至學校,由此學習與他人合作,並開始透過同儕的眼睛來看自己。許多研究也發現,此時期同儕裡的人際關係是孩子最重視的事,同儕團體能有效的改善孩子行為。

異質文化的交流 深山和都會的孩子都能玩在一起

六年級的威儒,是台積電退休經理之子。他轉學到西寶一年,很快的也受同儕影響,養成自己洗、晒衣服,自我打理上學行李的獨立。

當時因為爸爸從新竹退休回故鄉定居,他也就跟著轉學到花蓮的私立小學。沒想到,花蓮,這傳統被稱為「後山」的地方,父母普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補習、考試風氣極盛,威儒很不開心。於是,再度轉學,來到西寶。我問威儒爸爸:「不擔心課業嗎?」他妙答:「小孩就像小狗,小狗就愛玩,應該讓他把本性玩出來。」「至於課業,國、高中開竅了,再拚就可以,沒必要把孩子的童年都剝奪掉。自己想讀,總比用棍子逼效果好。」

威儒不但養成獨立、自律的習慣,更大的收穫是培養「尊重、欣賞他人文化、與價值觀的能力」,這是OECD非常強調的競爭力。因為經濟優渥,威儒有豐富出國旅遊、遊學的經驗,但他的同班好友忠哲,卻久居深山,從未搭過飛機與船。在西寶,這類跨社經條件的友誼隨處可見。

去年十二月底,六年級孩子集體赴忠哲家。

雖然經濟條件不好,忠哲的家卻擁有世界級的美景。家裡有一片水蜜桃林,從桃樹林放眼望去,對面是高山峻嶺,以及深不見底的峽谷。

忠哲的爺爺是加入中橫開墾的榮民,娶原住民為妻,在深山裡落地生根;年近九十,還能種菜、種水蜜桃。家裡沒有自來水,而是接山泉水、用傳統老灶,這是迥異於在新竹科技新貴家庭長大的環境。「深山的孩子」忠哲熱心的用鍋鏟煎自家雞生的蛋、炸薯條,請同學吃。整個下午,我看著來自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孩子們玩成一片,在水蜜桃山坡、煎蛋與薯條的香味、絕世美景中度過。

「每個人生活處境不一樣,我希望他們學習體諒別人。小朋友以後長大、求學,會碰到各式各樣的事,如果他早一點認識不同的生活方式,遇到事情他可以自行消化,想想用不一樣的角度,還是可以生活的。」六年級導師孫雅馨說。她小時候在台東排灣族部落長大,童年很快樂,直到出外求學才開始遭遇挫折,過程中她不斷反思,族群間彼此誤會,其實來自於不了解。

這又是考試卷不出的考題,分數測不出來的競爭力。

從上學期開學的滿山翠綠,到秋天的嫣紅奼紫繽黃,到櫻花、梅花盛開的結業式;宿舍前的梅樹,也從枯木轉成白花盛開、滿樹梅子。一月十六日這天,太魯閣山上攝氏三度,學校廣場橋上凝結一層白白的霜,我們的記錄也進入尾聲。

要不要再念西寶?畢業生說「當然」,因為不想變呆

下學期開始,西寶的高年級學生要赴蘭嶼遊學,立霧溪上游的孩子,要沿著立霧溪出海,航向太平洋。

為了蘭嶼行,高年級孩子分為四組——交通組、行程組、膳食組、機動組,分別負責海路交通、遊學行程、餐廳規畫與後勤補給。他們需要在每人四千元預算內,獨力張羅三天兩夜的旅途,老師不插手。「我們把學習權還給孩子,」西寶國小現任校長張世璿說。

每天中午,學生全部到電腦教室報到,有的查飛機、船、火車價格與時程表,有的查民宿床位與價位,有的查蘭嶼旅遊景點及點到點的距離與時間,吱吱喳喳的討論,時有爭吵與驚呼。每週四下午是各組進度報告時間,報告時,所有孩子坐在電腦前,各組組長將資料上傳至公共網頁,或以書面方式解說,然後接受老師與同學提問。過程中,孩子打了無數通電話、寫了許多e-mail,一次次修改時間、行程與殺價,終於敲定。

許多六年級孩子沒出過遠門,忠哲是其一。「我好期待,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跟船。」兩年前的畢業班,一位深居山中的女孩,日記寫道:「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看海,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海。」導師蘇玉華看了當場流淚,隔天就開車帶女孩赴七星潭看海。從此,走出山林、走向海洋,就成為西寶畢業旅行的主軸。

教育,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選擇。「如果你想讓孩子有不一樣的童年,你可以來西寶;如果你要孩子考第一名,就不適合來西寶。」六年級的譚宣的媽媽直言。在這裡,數學、英文課一樣有,但生活比分數更重要。

去年耶誕節前,我與西寶國小第一屆、二屆畢業生許瑞文、傅其亭,約在台北見面。瑞文剛從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畢業,她的畢業影片〈瘋狂遊花蓮〉介紹五個花蓮主要景點,第一個就是西寶國小。許多特小家長擔心孩子國中課業銜接問題,身為過來人,她們怎麼看?瑞文說:「剛開始上國中,感覺學科跟不上,但後來努力就能跟上。」其亭則不認同國、高中的大量考試,她還記得,西寶國小五年級的研究課,同學艾貝上台介紹馬克斯,她則介紹亞里斯多德,「我喜歡這樣,讀書應該為自己讀。」艾貝後來進入台大經濟系就讀。

「如果重來一次,妳們還要念西寶嗎?」「當然!」「一定還會念!」她倆毫不猶豫。為什麼?兩個畢業生回答:「因為比較能獨立。」「因為,我不想變呆。」

教育,也是一首寫給未來的詩。從去年九月開學到今年寒假,我在西寶看見孩子們的變化,身為記者,也身為母親的我,實際體驗到,教育有太多可能,孩子的獨立性、適應力、理解他人文化、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都遠超過我的想像。這所特色小學,沒有高遠的教育理論,但孩子體現的生命能力,卻是滿載。

*放棄高薪、不惜家庭革命,老師撐起了學校

如果不能二十四小時投入,別到西寶教書。

一般國小老師上班八小時,西寶老師上班時間是三倍。因此,當身為師院公費生的李明澤,在山下國小服務滿期後,申請調西寶,旁人都難以理解。

最早,他是因替代役考試成績差,無奈之下來到山上。到了西寶,很快感受到這裡老師與學生的親密關係,而愛上西寶,連放假也不想下山。孩子非常愛他。十二月,孩子掃教室時不慎把他心愛的鐘打破,全班孩子每人一信安慰老師,「看到這些紙條,還會生氣嗎?」李明澤笑。孩子們黏好破掉的鐘,現在又掛回教室。

後來,他把好友林元葆也找上山。林是政大法律系畢業,其後修習教育學分取得教師資格,原在山下國小代課。在西寶代課期間,他不但放棄已經修滿學分的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也放棄已考上的事務檢察官;後者是正式公務員,高薪起跳,他卻因承諾孩子:「我會帶你們到畢業,」而放棄報到,甘願做一個月薪四萬元、一年只能領十個月的代課老師。父親非常不能諒解,差點鬧家庭革命。

不只是這兩位,許多西寶老師,都將全部心力放在孩子身上,晚間十一、二點,辦公室都還是燈火通明。正如校長張世璿所形容的,「一個學校就像一個屋子。這個學校屋頂能撐起來,是每個老師都撐住了。」

小檔案 _西寶國小 [ 隱藏 ]
地點:花蓮縣秀林鄉
學生人數:62人
學區:開放學區
校長:張世璿
特色:全國第一所官辦森林小學,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唯一一所小學

豬肉的部位

豬肉名稱:

豬肩胛肉=梅花肉=胛心肉[台語]

豬大腿肉=腿庫[台語]

豬小里肌=前脊肉=腰內肉[台語]

豬脖子肉=槽頭肉[台語]

豬臉頰肉=嘴邊肉=豬頭皮[台語]

豬腳蹄=豬腳[台語]


(1)前腿部分 : 梅花肉,梅花排骨(排骨頭),胛心肉,胛心排骨,軟骨(韌帶骨),頸椎肉(前腳,小腱子),前腿大骨
(2)腹部部分 : 大里肌,兩層肉,兩層油,中油,小里肌(號稱牛肉菲力),三層肉(五花肉),大排,小排,脊椎骨,龍骨,肝腱
(3)後腿部分 : 後腿肉(瘦肉),大板肉,老鼠肉,後腳,後腿骨,大骨,眼鏡骨,大腱子,蹄膀,尾巴
(4)內臟部分 : 心,肺,腰子,肚,大腸(大腸頭),小腸,肝腱

常見的豬肉6大部位

里肌肉
里肌肉常用來作豬排,在挑選上最好選擇肉片厚度要厚一點,同時醃過後再裹粉油炸會比較好吃,非常適合以油炸或是煎的方式來料理。

後腿肉
是取較靠臀部的地方,油脂較少僅帶一點肥肉,肉質的口感上較澀,適合切成肉絲或肉片,料理時醃過會讓肉質口感稍軟,煮後的口感較不會澀。

梅花肉
可挑選油花分佈均勻的肉塊,因為本身油脂較多,所以常常會以炸或是燒的方式來處理,吃起來的口感不澀也不膩,甚至吃起來還會有脆度。

五花肉
五花肉可挑選厚一點,以靠近頭部的肉質是較好的,並且以前半段的口感是最好,在處理上常見的就是切塊紅燒或滷的方式來處理,或切成薄片快炒。

胛心肉
位於豬前腿以上靠近背的部位,肉質本身不會像後腿肉太瘦,故口感上較適中,所以常常也用來作成肉丸子亦或是作成餡料。

排骨
分成湯排與子排,以湯排來說,是取自背部的排骨塊,故肉較少,適合煮湯。而子排由於肉較多,在處理上,常會用以蒸的方式來處理。

校長種的有機菜

2008/11/16


王德愷 林煌賓







自己搬菜上車,還要開將近1小時的車下山,黃美玲要送的,就是這幾棵菜。

親手種菜、親自送到,也親自包裝,黃美玲仔細照顧她的有機蔬菜,因為種在水源保護區的烏來山上,不灑農藥,菜有小小的蟲咬痕跡,擺在台北東區的書店內,青菜不時髦不犀利,卻很特別。

每天只送最新鮮的一箱菜,黃美玲很關心消費者的反應,不過山上還有別人,等著她回去關心。

福山國小,小學加幼稚園40個孩子,黃美玲全認識,不久前她還是福山國小的校長,申請提前退休,留在山上種有機菜,也還是為了山上的孩子。

台大園藝系教授,幫她調配蔬菜生長酵素,牛奶廠商免費提供鮮奶,朋友、志工都來幫忙,因為知道黃美玲不只想養蔬菜,還要養小孩。

賣了菜、賺了錢,要幫助山上的孩子存教育基金,用牛奶澆菜倒不是菜特別嬌,只是希望 讓不噴農藥的菜,多點抵抗力,長得比較好;黃美玲的有機菜,是喝「特調優酪乳」長大的,小朋友嫌臭,黃美玲卻連連說好香。

黃美玲:「我本來是受到家裡很大的阻止啊,說退休就留在家裡好好休息了,帶帶…,我說有孫子了嘛,含飴弄孫這樣日子不是很好很輕鬆嗎?為什麼要這麼很辛苦的,跑那麼遠的地方去,而且還住下來不能回家。」

民國72年,黃美玲第一次來這裡,在福山國小從老師做到主任,5年裡調養好了身心,也對這裡有了感情,10多年後她考上校長,再回福山,這裡依然是好山好水,孩子卻一樣缺乏照顧,居民一樣窮困,酗酒比率很高,因為家貧,孩子們多半只讀完國中。

黃美玲:「那我想說這樣下去,對後代是不太理想的,我希望他們有機會去升學,去讀高中、去讀大學,那需要這個很大的一個經濟來源支援嘛,所以我就想,欸,要讓孩子去讀書,就必須先改善家庭的經濟。」

就像鮮奶不能直接灑在菜上,孩子們繼續升學的錢,如果是現鈔直接給,對村民和孩子們也不見得好,黃美玲知道凡事要有方法。

牛奶要用滴管慢慢滴入土裡,教育經費要透過父母們的努力,慢慢賺來累積,黃美玲想讓福山村有自己的產業,村民們不用再外出打零工,有穩定收入,也可以多照顧孩子。黃美玲:「放進這個管子,它就順著這個管子就滴出來。」

拿粉筆的手,現在戴上手套,改摸泥土與水管,摸清楚灌溉的方法,還要搞清楚土地荒蕪的原因;原來,村民們對銷售不在行,過去好幾次有人委託他們種植作物,收成時卻沒來收購。

黃美玲:「就沒有收入啊,就停下來沒有種,有一次說請他們種紅肉李,種了很多,現在還有一些,紅肉李到6、7月的時候,也見不到有人幫他銷售,所以他們現在也都有點怕,我們平地人來叫他們種什麼,都沒有幫他們賣的話,也是白種了。」

因為村民們對校長的信任,福山農莊開幕了,但熱情不能保證成功,因為黃美玲堅持,這塊水源保護區的菜園不噴藥,剛開始連菜苗都被蟲吃掉。黃美玲:「就是因為你知道,育苗有時候也就開始噴藥了,我們就是沒有噴藥,所以苗有時候就會被蟲吃了。」

剛開始就是因為種南瓜成功,讓黃美玲有了耕作的勇氣,南瓜可以擺2、3個月不會爛,黃美玲親自打電話,向熟悉的教育界同事推銷。黃美玲:「剛銷售的時候是比較困難的,我們的菜,收成一半可以銷售,一半呢要送到養老院去捐給他們,因為那時候消費者,還不是很多的時候。」

所幸後來賣出了口碑,來山上幫忙的朋友多了,幫忙種菜的志工,買菜可以打折,校長的菜銷路才開始穩定增加,現在不只種南瓜,地瓜、葉菜、玉米都是搶手貨。

休耕田裡的野草,是未來的綠肥,也是「校長菜」唯一添加的肥料,黃美玲相信,好山好水好土,只要順著時令耐心栽培,種什麼都能長得很好,蔬菜這樣,孩子也是如此。

做田一整天,天黑後黃美玲還要忙,孩子們的家庭不完整,沒有一頓熱騰騰晚飯吃的,都到校長這裡來,吃飯寫功課。

暴躁的孩子,也許因為家裡沒人對他們溫柔,在這裡,校長永遠收著脾氣。黃美玲:「那個那個不能,要用電腦才能的喔,現在他們在看書,你不要發這個給他,好,來。」

黃美玲:「(以前)上班5天嘛,現在都7天了,7天上班,就是種植是沒有假期的,禮拜六、禮拜天還是繼續成長啊,菜還是繼續需要水啊,需要肥料啊、需要養分啊!所以是不停的。」

孩子們的成長也是不停的,所以校長退休後也不能休息。黃美玲:「我想說,能夠做個10年、10多年,看看可不可以就有一點績效出來以後,再找個人來接,我是希望,我們接受我們輔導的小朋友,能夠還鄉來接這個工作,這樣。」

種菜、賣菜、存學費、照顧學生,福山農莊現在可以間接照顧10個村民的家庭,黃美玲還希望大家都來學用這個方式,照顧其他偏遠部落。黃美玲:「這個路是很漫長的,是要有耐心的,要有毅力的。」

希望讓不噴農藥的菜,都喝到牛奶,長到頭好壯壯,也希望讓經費不夠的孩子,都繼續升學,開拓人生的機會,綠油油的菜園,種的是一畦畦的希望。

退休老總學洗鞋

2008/11/30


徐沛緹 陳柏華







在64歲以前,宋耀宗說他根本不懂鞋子,倒是鞋櫃旁的電視機,和他退休前做了30年的工作,很有關聯。

看到宋耀宗的服務證書,就會嚇一跳,原來他還曾經是外商科技公司的總經理,30年前就被公司送到歐洲受訓,職場生涯,一路從工程師做到總經理,這樣的人生,按照接下來的退休計畫,好像就是含飴弄孫、遊山玩水。

但是看到曾經貴為總經理的宋耀宗,竟然拿起了髒鞋子,在水龍頭底下,從沖洗到刷上清潔液,眼前還有好幾雙沾了泥巴和汙垢的鞋,等著他恢復潔白。

從總經理變成洗鞋工,這個轉變,是因為宋耀宗在退休前,突然大病一場。宋耀宗:「那個時候我已經60歲了,派駐在上海,在做全中國區的全面品質管理推廣,突然有一天早上心臟病發作,被緊急送到醫院裡面去急救,那命是撿回來了,以後我太太就不肯讓我做了。」

太太急著要他早點退休、回家養病,沒想到這可悶壞了,手下曾經統領8千員工的總經理。宋耀宗:「退下來,但是實在是很無聊,所以我就想說一定要找個事情,適合於我那個時候的情況,適合我的身體狀況,適合我的經濟狀況,適合於我所苦惱的地方,我那時候最苦惱的地方,就是腦筋空空洞洞,整天不曉得要做甚麼。」

對宋耀宗來說,退休比不退休還要苦。宋耀宗:「我不能說,因為一次的心臟病發,我就躺在家裡,整天在家裡,不行,這個不行啦,我不拚命,我能不能動腦,找一個工,作自己又可以自足的,所以我就找到這一行。」

宋耀宗想起派駐大陸時,曾經看過的洗鞋店,台灣還不流行,但在環保風氣和消費意願低迷的現在,好像是個小成本創業的新契機,想去大陸學洗鞋的主意才說出口,這可引起了當了30幾年,總經理夫人的宋太太的強烈反彈。宋耀宗:「太太就說,她感覺上這個低水準,後來我就問她就說,賣麵的是不是很高水準,在街頭賣麵的,她說那個也是低水準,那我說方便麵是低水準還是高水準,她說是高水準,那方便麵是不是賣麵的,她說是,那為什麼那個賣麵就是高水準,(洗鞋)這不是高水準?」

宋耀宗這一番「賣麵理論」,雖然說得太太啞口無言,但宋太太心裡卻很掙扎。宋耀宗太太張玉蓮:「他在南京上海,你有司機,專用的司機,家裡也有阿姨,現在要反過來服務,我說我們是不是可以適應啊,心態上能不能改變,我是不知道啦。」

只是看到老伴每天悶悶不樂,堅持要開洗鞋店,宋太太只好以實際行動支持,戴上手套,為客人送洗的髒鞋,噴酒精、消毒除臭。

至於得償所願,開了洗鞋店的宋耀宗,洗起髒鞋,連手套都不用,還有空氣中那股清潔藥水的味道,連跟他一起工作的師傅,都戴了口罩和手套防護。

這時候,這位工程師出身的退休老總就會說,他以前的工作環境還更糟,洗鞋工作反而讓他重溫了30年前的工程師生涯,對他來說,是一種回到單純過往的快樂。宋耀宗:「我們那工作環境,現場大概都是50幾度,然後那個都是壓製玻璃,那裡面油啊、污啊一大堆,還故意噴的,因為脫模,所以實際上,有時候機器故障,你進去修的話,出來全身都是黑的,那洗還洗都洗不掉,其實我們剛開始我們都是黑手啊,我們都是黑手,就是到現場去,真的自己在做,所以我對做這些東西,我很習慣了。」

既然沒有心態問題要克服,眼下宋耀宗要解決的,就是技術問題,各種客人送洗的鞋子或包包,不同材質就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宋耀宗:「小牛皮啊,看是髒的程度,假如是非常髒,你還是沒辦法,還是只能用水跟清潔劑,但是洗完以後要加潤滑,假如你不加,也有可能會變硬。」

從小牛皮、鱷魚皮、羊皮等等,到處學著如何處理不同皮革的過程中,和宋耀宗一起學洗鞋的,還有一位從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工程師主管胡永錦,他想出了一個好方法。退休工程師主管胡永錦:「實際上,到百貨公司去逛,逛了以後,看人家的包跟店員聊天,聊一聊,假裝我們要買,然後聊完了以後,哎呀,今天錢帶不夠,不好意思。」

從前是工程師主管的胡永錦,退休後也開始帶上老花眼鏡,幫包包撢去灰塵,仔細擦拭扣環、背帶,再補上新的顏色,當包包和鞋子漸漸恢復從前的模樣,宋耀宗發現洗過的鞋子,有時候會發生脫色的情況,他拿起筆就像在鞋子上畫畫,小心翼翼地沿著鞋邊,補上相同的顏料。

一邊補鞋,宋耀宗也說出了另一個當初想洗鞋的原因。宋耀宗:「人家是在做那個環保鞋,環保鞋就是你丟了以後,讓它可以很快腐爛,但是你鞋子還好好的,就是因為髒了就把它丟掉,然後再辦法給他腐爛那你就少丟啊,可以穿就多穿幾年。」

只是宋耀宗退休以後這個大轉變,隨著洗鞋店開幕的消息,還是陸續嚇到了不少從前的同事。宋耀宗:「剛開始有滿多同事朋友,他們都嚇了一跳,怎麼總經理在洗鞋子啊,為何不‧有什麼不好啊。」

這個新的成就,是看到他親手把每天送上門,客人眼中髒兮兮的「臭鹹魚」洗到亮晶晶,宋耀宗知道,告別了總經理的歲月之後,這個階段,他將另有一種彎腰動手做的快樂。

生之理》三談「公民科學素養」

【聯合報╱潘震澤】 2009.03.02 04:12 am


「科學」這個名詞及其內容都是舶來品。現代科學發軔於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至今也不過四百多年歷史。雖說自明代起,就有西方傳教士將科學新知傳入中國,但在清末廢除科舉、開辦新學以前,學子讀的都是四書五經,寫的則是八股的論文,對科學自是一竅不通。

誠然,不懂幾何、代數、微積分等數學,自不代表國人不懂算學;不懂物理工程之學,也不代表中國沒有傲人的建築與工藝產品;不懂解剖生理,中醫一樣給人看病;不懂生物遺傳原理,農牧業者也能夠育種。問題是,技術不等同科學;科學是客觀的系統之學,不但能解釋既有事實與現象,經得起反覆驗證,還可進一步做出可靠之推論。如果只有技術但不懂原理,就好比只會修車而不會造車,難以突破創新是必然的結果。

華人社會對知識一向尊重,要求學子專心向學,並非難事。再加上升學主義的推波助瀾,國內學子一般的數理化知識,向來不差。根據2006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學生評量方案(PISA),對五十七個國家地區十五歲學生所做的評量,台灣學子的科學素養排名第四,在芬蘭、香港及加拿大之後,表現相當優異。

PISA對科學素養的要求,不只是名詞解釋等記誦之學,還要求能活用科學知識,包括發現問題以及從證據中取得結論,從而能夠了解大自然以及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改變,並做出決定。因此,PISA的考題都先有一篇兩三百字的短文,有的還附圖,然後才是一系列簡答題或是非題,共有一○八題之多。這個考試與美國國家基金會用來評估成年人科學素養的是非題相比,難度高多了;美國學子的PISA成績位於正中,不算出色。

PISA的考試方式並非創新,但可看出科學素養講究的不是你記得多少科學知識,而是活用這份知識的能力。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米勒教授提過另一個評估公民科學素養的簡單方法,就是:「能夠閱讀《紐約時報》每周二出刊的科學版,那可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寫作。」我想這才是重點所在。

絕大多數人在出校門後,不會吃科學這行飯,但生活裡卻不可能不與科學沾點邊,尤其是許多切身的議題,像能源危機、地球暖化、幹細胞研究、基因篩檢、藥物殘留等,都與科學有關;能夠理解報章雜誌的科學報導,並做出判斷,自然是現代公民應有的本事。現行公民科學素養測驗或許失之過簡,但今日學子是明日棟梁,從國內學子在PISA測驗的表現來看,國內科學教育大抵不差,這是科教工作者值得欣慰,並應繼續努力的目標。

【2009/03/02 聯合報】@ http://udn.com/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此為費茲傑羅於1920年所作之短篇小說改編,其靈感來自於馬克吐溫曾說的:「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主角班傑明‧巴頓正是這樣的一個「幸運兒」。擁有和世人截然不同的生命歷程,當其他人風華散盡、邁向死亡時,班傑明卻日趨年輕;時間的逆流帶領班傑明走向另一條道路,也讓他飽嘗了他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切。然而,這是否就是美好的人生呢?
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費茲傑羅,以他魔幻的生花妙筆,生動地描寫了班傑明與眾不同的一生。

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

1896-1940

小說家、詩人、劇作家、編劇、短篇小說家

家庭背景

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於一八九六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於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市,是家中的獨子。父親愛德華‧費茲傑羅雖具有高貴的氣質,一輩子卻未曾得志。母親茉莉‧麥奎蘭的家族於一八四三年自愛爾蘭移民至美國,在聖保羅市建立一家大型的雜貨店。茉莉‧麥奎蘭是名古怪又有決斷力的女性,也是個過分寵愛孩子的母親。由於費茲傑羅的祖父法蘭西斯‧史考特‧克伊是美國國旗的設計者,愛德華深深引此為傲,並常跟費茲傑羅講述家族貴族般的光榮歷史,但事實上,真正在美國功成名就的,是母親這邊地位不及於貴族的家族。傳記家傑弗瑞‧梅爾曾說過:「費茲傑羅有個溫文儒雅的父親和一個精明幹練的母親。」愛德華在一九零八年失業,自此家庭的經濟重擔便靠母親這邊的遺產支撐。靠著這些遺產,費家試著維持貴族般,或至少中上階層般的生活方式。父親的不得志和費家為勉強撐起特定生活方式的艱苦,深深影響了費茲傑羅的寫作風格和寫作動機。他的許多作品都反映出對財務危機的懼怕,以及個人對寫作生涯的企求與觀感。對他來說,雖然小說是一個人藝術成就的象徵,但為星期六晚報(Saturday Evening Post)撰寫一些可以賺錢的短篇小說,是比較重要而迫切的。





--------------------------------------------------------------------------------

求學階段


預備學校


費茲傑羅在紐澤西的一所天主教學校唸書時,深深受到神父係格尼‧費的影響。《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裡達西神父(Monsignor Darcy)這個人物的創作靈感便來自費神父。費神父將費茲傑羅引入藝術與文學的世界,並讓他一瞥天主教教義中,強調經驗的美和富足的一面。此種強調經驗的美與富足的精神,成了費茲傑羅寫作時力圖捕捉的一種神韻。他日後曾在一篇回顧文章中表示:「費神父是我一生中所認識,最具浪漫情懷的人。」


普林斯頓大學


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七年間,費茲傑羅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也是他致力於成為一個作家的主要階段。這段期間,他開始嘗試撰寫短篇小說、詩、戲劇、書評,甚至為Nassau Literary Magazine 和普林斯頓的趣味雜誌Princeton Tiger寫笑話。 另外,費茲傑羅也為學校社團(Triangle Club)的戲劇演出撰寫抒情詩。同時,他也在學校認識了日後成為詩人的約翰‧皮耶‧畢許、評論家兼作家的艾德蒙‧威爾森,並和這些未來的名人建立終生的友誼。費茲傑羅閱讀的範圍亦相當廣泛,從王爾德到馬肯濟,伯納蕭到威爾斯。費茲傑羅在普林斯頓求學時,社交生活和學術生活皆十分活躍,但在一九一六年時因學業成績不良而被退學。他雖於隔年復學,卻因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始終沒有完成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學業。







--------------------------------------------------------------------------------

婚姻生活


費茲傑羅於一九一七年十月被徵召入伍,但從未被派遣到海外作戰。當他駐紮在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附近的沙利丹營區時,認識並愛上了年方十八的塞爾妲。塞爾妲為法官之女,行事風格前衛。雖然兩人家世財力相差懸殊,費茲傑羅十分認真且執著的看待這份感情。他不斷的寫作賺錢,包括許多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該書甚至得到電影公司的青睞而賣得電影拍攝的版權。費茲傑羅與塞爾妲於一九二零年在紐約結婚,婚後幾年費氏夫婦的足跡遍及各大城市:紐約、康乃狄克州的西港市、長島的Great Neck、歐洲、並在聖保羅市生下他們的女兒。他們從不曾在一個城市停留太久,也從沒有一個真正的家。他們總在豪華的旅館落腳,或是租用當地的大莊園。他們放任自己於狂飲與宴會之中,就像費茲傑羅筆下那親密且大膽的愛人、那破除習俗者。費茲傑羅也因這樣的生活方式,被視作「爵士年代」的代表。


為了維持高水準的生活方式,費茲傑羅持續的向出版社Scribner 和經紀人哈爾德‧歐伯借錢,但之後長篇小說銷售量青黃不接,讓他陷入了更巨額的債務之中。所幸短篇小說的銷售,和為雜誌社撰寫文章的收入,減輕了他財務上的負擔,並讓他能有時間繼續投入長篇小說的創作。一九二四年,費氏夫婦的婚姻開始出現裂痕。塞爾妲和一個法國飛行員譜出了短暫的戀曲,費茲傑羅對酒精的依賴變的越來越深,並常常於酒吧間流連忘返。因此而被冷落了的塞爾妲將生活重心轉移至學習芭蕾和其他的課程,並於年近三十時致力於成為一個作家。一九三零年,塞爾妲經歷嚴重的精神崩潰,並開始於療養院接受住院治療,並在療養院度過餘生。







--------------------------------------------------------------------------------

著作


短篇小說


雖然費茲傑羅埋怨為了要維持夫婦倆二零年代奢華的生活方式,他把時間都花在撰寫能賺錢的短篇小說之上,但在這些商業寫作中,的確有一些不朽的作品。"The Ice Palace"和 "Bernice Bobs Her Hair" 是費茲傑羅第一部短篇小說集Flapper and Philosophers (1920)中的佳作。前者描述一個生長在南方的女孩,拜訪未婚夫居住的北方時所產生的隔閡與不適應,後者則為當代年輕女子豎立了前衛新潮的鮮明形象。而科幻故事"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和以戰時的紐約為背景的"May Day",則是第二部短篇小說集Tales of the Jazz Age (1922) (譯《爵士年代的故事》)中的勝選。第三部短篇小說集All The Sad Young Men (1926) (譯《所有悲哀的年輕人》)中,最受歡迎的故事就屬"Winters Dreams"、"Absolution"和 "The Rich Boy"。此部小說集是費茲傑羅最受好評的一部。一位評論家寫道:「《所有悲哀的年輕人》裡的幾個故事蘊含著動人的細膩,敘事手法雖拘泥於形式但卻絲毫不損費茲羅貫有的寫作才華。」然而,當他第四部短篇小說集Taps at Reveille (譯《號音》) 於一九三五年出版時,受到的評論卻寥寥無幾。布萊爾認為此種乏人問津的情況,正暗示著讀者和評論家已對費茲傑羅專寫爵士年代為主題的作品失去興趣。


長篇小說


《塵世樂園》This Side of Paradise (1920)是費茲傑羅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最具個人傳記色彩的一部,更是首部描述生長在爵士年代年輕人的作品。小說中主人翁們的行為—隨意的親吻和縱飲,對待父母那種不恭敬的態度—某種程度上彰顯了當時對舊傳統的抗拒,而贏得了讀者的心。然而,仍有評論家認為《塵世樂園》結構上集結了詩、短篇小說、甚至費茲傑羅較早時寫的一些戲劇,是一種不成熟的寫作方式,不免有淪為一種嘗試性寫作的嫌疑。儘管如此,《塵世樂園》表達出的一種難言的精神與活力,仍為評論家所稱道。


《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1925),《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 (1934),和《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 (1941)三部作品被視為費茲傑羅最好的長篇小說。 《大亨小傳》以其複雜、緊密的敘事結構,和明確的二元對立主題勝出。貧與富、新富與舊富、東部與西部間的對立,有錢人事不關己的冷漠,美國夢的華而不實,以及當代人的粗鄙庸俗,都是《大亨小傳》觸及的主題。若說《大亨小傳》著重的是高超的寫作技巧,那麼《夜未央》著重的便是內心信仰的告白。《夜未央》的主人翁是費茲傑羅筆下性格最複雜的角色,能創造出如此複雜的角色,反映出費茲傑羅對自己心理層面的了解已臻於成熟的境界。費茲傑羅在《夜未央》所欲傳達的,是一種寄生的狀態,意即一個人健康上的復元是建立在另一個人的犧牲之上。這樣的模式,明顯的像極了費茲傑羅和塞爾妲間的婚姻。《最後大亨》在費茲傑羅死後,由艾德華威爾森彙集他的手稿出版。小說是描寫一個具有傳統領袖特質的電影製作人,如何在有缺陷的性格的影響下,仍舊揚名於美國。


創作主題


概括言之,費茲傑羅的作品或探討金錢和權力對有權有勢者的影響,或財力普通的年輕男子愛上美麗、富有、卻往往殘酷的女子時的絕望與痛楚。他筆下的男主人翁歌頌理想的同時,往往忘了現實的殘酷。對費茲傑羅而言,似乎只有在想像的世界裡,情感上的強度才得以維持,而唯有在夢裡,才可以暫且遠離那令人心驚的日常生活。亞瑟‧梅蘭爾表示,費茲傑羅在文學上的貢獻,在於他對美國社會百態充滿想像力的剖析與洞察。他的作品碰觸到美國人生活中所面臨的道德困境—財富雖能成就繁華與奢華,但有錢人心中卻少了一份高度細膩的情感。費茲傑羅認為只有溫和而有教養的窮人,如《大亨小傳》裡的蓋次比,《夜未央》裡的狄克‧戴弗,《最後大亨》裡的門羅‧斯塔爾,才真正擁有這種高度細膩的情感。







--------------------------------------------------------------------------------

晚年


一九三七年,費茲傑羅再度嘗試編寫劇本。儘管他受歡迎的程度逐漸下滑,甚至自稱自己正處於一種「道德淪喪」的階段,米高梅電影公司(MGM)仍給他一千美金的週薪。在好萊塢,費茲傑羅曾參與電影《三勇士》(Three Comrades) 的編劇,但其他的劇本皆不受青睞,而他寫的短篇小說也僅能以每個250美金的價格出售,使他的生活每況愈下。雖然他和專欄作家席拉‧葛拉罕的戀情,使他在生活上比較有人照料,他喝酒喝的很兇的習慣還是不改。當時,他已經徹底失去了塞爾妲,他們的女兒也已經在唸大學,費茲傑羅開始撰寫《最後大亨》。一九四零年費茲傑羅死於突發的心臟病,留下這本未能完成的長篇小說。

華人新江湖

-縱橫兩岸三地、倘佯亞歐美非,她們的多情多眼界,感受了今昔迥異的風波,映照了一個個敏感的心靈與故事。 城市時間的臉 河內、上海、東京、台北之聯想 友善列印

韓良露  (20090302)




 台北有張奇特的時間之臉,這裡的人們不像東京、首爾般那麼愛做大整容,只偶爾小換型,眉毛修修、鼻樑整整。台北如今新舊雜陳,有二十世紀的一○一大樓,也有彷彿河內老街的破落戶,市民小康有餘,離富而好禮還有距離。

 河內之臉

 2009年的1月,我在河內,強烈地有種感覺像回到了1990年1月的上海。
 每個城市都有一張時間的臉,顯示著不同歲月的容顏,像尼泊爾的古城巴特丹,有的絕不是二十世紀,更非二十一世紀的臉。當你注視著當地婦女頭盛著洗衣籃緩緩步向流經城市邊緣的河流,在有水牛戲水的河邊洗衣,你會以為時光還停留在工業革命之前。

 在河內,空氣中彌漫著廢氣、煙塵、泥土,卻沒有人戴口罩。全世界密度最高的摩托車混亂地行駛在大街小巷,加上隨時都遇到塞車的大巴士、小汽車,還有穿梭其間的腳踏車,這些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都一起發出各式各樣的喇叭聲,河內的噪音會讓人站在馬路上失神抓狂。

 那一會兒,我突然想起了上海,想起上海在90年代剛發展的初期,城市混亂極了,到處在修路,開車的人都在顯示有車的威風,沿路不停地按喇叭,但好在上海還沒摩托車。

 想起上海的還不只是交通,還有那種經濟開放不久的騷動喧囂,城裡到處都是做買賣的人,看不到太多大買賣,跟上海90年代早期很像,餐廳已經是最旺最大的生意。流行做生意的方式很像,都是改裝老房子開餐廳,一棟一棟一兩百年的歷史建築賣起創意越南料理、西餐或咖啡,這些主要靠外國客人捧場的店家,熱熱鬧鬧存幾年錢後,想必就可以成為如上海日後的新吉士、小南國、鷺鷺等餐飲集團,十年一翻兩瞪眼,早年剛去上海的台商就眼睜睜看到上海風生水起,而台北卻雲淡風輕。

 上海之臉

 為了暫時逃避噪音和汙染,我躲進了法國區舊日的Metropole飯店之中,這棟法國殖民時期的建築,如今整修得有如巴黎歌劇院旁的豪華大飯店。我坐在le club靠近游泳池的暖房中,叫了一杯英國作家葛罕格林當年在這裡寫「沉默的美國人」時常叫的馬丁尼,想起當初在上海的我也不時會去和平飯店,去尋找六十年前的時光。城市還必須回頭看,必須賣懷舊時,也代表人們仍然對未來沒信心,虛妄的未來,反而不如失落的過去,但如今上海人已經不回頭看了,和平飯店的傳奇也告結束。太多新蓋好的飯店成了城裡新焦點,像才營業不久的上海四季飯店,也取代了香格里拉、喜萊登、希爾頓早年的風采。

 但河內如今還只有Metropole驕傲地展示殖民者過往的美麗時光,不管是壓榨多少被殖民者的血汗,但殖民者的品味與氣派卻仍是今日河內人無法企及的美夢。

 Metropole是不屬於大多數河內人的,河內人的夢在小買賣之中,城裡到處是做小買賣的人,老婦人拎著個小火爐,蹲在路邊架了個小鐵架,一次只能烤兩支玉米,等著吃玉米的中年下班族也蹲在老婦旁邊,一邊用火光取暖邊寒喧著。

 背著娃娃的中年婦人在騎樓下架了個小木板,就當起臨時的茶座了。兩三個小板凳上坐著好奇的西方旅客,用小玻璃杯喝著滾燙的不加奶的紅茶。

 還有挑著扁擔賣鴨仔蛋的小販、賣現包越南河粉春捲的……,人人都在做小買賣,因為河內生活費年年飛漲啊!因為人人都需要錢啊!

 上海在發展初期也是這樣,一下子各種個體戶冒出頭來。大一點的個體戶才可以開個小飯館,一般的個體戶只能在路邊修鞋修傘、理髮擦鞋,但慢慢地這些個體戶就不見了;也許都找到了更可以賺錢的營生,就像台北早年也有很多人在路邊做小生意,後來都改去開家庭工廠或夜市地攤,台北好像還不如上海般想爭口氣,努力擺出一張國際大都會的臉。

 東京之臉

 東京當然是國際大都會,而且準時進入二十一世紀,不像台北、河內都沒真正跨入新時代。上海則正大肆跑步,想在世博前看可不可以趕上二十一世紀的時間列車。

 二月份又去了趟東京,河內和東京是反差極大的城市,兩張時間的臉並排在一起,讓人恍如隔世。

 東京是成熟老人的城市,卻是儀容修整得極為乾淨整潔的文明老人,看「日本時報」說日本人如今的平均年齡已高達五十六歲了,又說日本人的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專家估計,照這樣的生育率下去,現今一億三千萬的人口,到2100年只會剩下六千萬。

 誰能想像2100年地球會是什麼樣?少掉一半人口的日本,也不見得少掉東京的人口,東京首都圈人口如今已經有三千萬人了。

 要維持這樣超密度城市的整潔、安全、秩序還真不容易。東京人發展出他們的超理性,電車上人們不打手機、不交談,甚至都不太做表情,深怕發出聲音或舉動會干擾他人,也怕被人干擾。人人靠自制來自保,街上也幾乎聽不到喇叭聲,奇怪的是,消防車一行動卻是警報大響、喇叭大作,還加上消防隊員拿擴音器大喊大叫,表現出日本在非常態時期的歇斯底里。

 情人節之前,日本各大百貨公司都在促銷巧克力,偏偏電車站到處都刊登一則勸世漫畫,除了叫乘客要讓位外,還叫情侶不要在車上做出你儂我儂的動作。漫畫上寫著「do it at home」,為什麼寫英文,恐怕主要是寫給外國人看的,日本人想必早就不會在公共場所顯現私情的,因此也不喜歡看到外國人表現得太親熱。

 SARS之後,日本人上街、坐電車,戴口罩的人極多,恐怕不全是感冒的人為了公德或怕人嫌棄才戴口罩;也許還有神經過敏怕在公共場所感染各種不明細菌者,譬若施放毒氣的恐怖事件在東京人心中留下的創傷也不是那麼容易康復的,戴上口罩也許還能增加阻擋毒氣多幾分鐘逃命的機會。

 東京是未來型的城市,除了下町區域外,不太有人會回頭看城市過去的臉。東京人喜歡的六本木山丘、下本木中城、表參道山丘、汐留、台場、橫濱未來港都……,東京本來就是要忘記江戶才得以誕生之都,毀壞與重建是東京的本質,東京因關東大地震、大火與東京大空襲而不斷蛻變新生。

 東京本質上是危居,地底下不穩定的東京灣填土加上火山斷層,這樣的地方為什麼會有天命選為一千兩百年平安王朝京都之後的日本國都呢?當我登上六本木山丘的森大樓頂層,看到整個東京背倚著富士山,面向著東京灣而建時,我就明白了東京天命的風水了。這風水寶地未必比京都左青龍右白虎要穩,卻比京都要奇要險,畢竟面向東京灣,讓東京彷彿一艘陸上巨輪,勢必要駛向遠方。東京也勢必帶著日本人脫亞入歐,上海也像東京一般,如同遊輪般矗在黃浦江頭,只是上海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停駛了近四十年,重新啟動後也擔負著帶領中國和世界接軌的使命。

 台北之臉

 台北有張奇特的時間之臉,這裡的人們不像東京、首爾般那麼愛做大整容,只偶爾小換型,眉毛修修、鼻樑整整。台北如今新舊雜陳,有二十世紀的一○一大樓,也有彷彿河內老街的破落戶,市民小康有餘,離富而好禮還有距離。沒有工商業大都會該有的理性文明,卻仍保留著農業過度期的粗疏熱絡之情。

 東京的寂靜之下有著不安的漠然,是個很難讓人放鬆的城市,回到台北後才覺得人可以鬆下來,但也發現台北街頭髒亂許多,難道文明真是兩面刀嗎?理性與感性之城如此難互相平衡?

 台北如今真是走在中間之城,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城市,不可能走東京、紐約、倫敦、上海等千萬人大都會的發展,但也絕不可能退回過去,我們還不如老老實實學習好好做個百萬人的中型城市,例如京都,也許是我們學習平衡理性與感性的文明發展的模範之城。

 京都的時間之臉,永恆又平安。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導  演: 大衛芬奇
編  劇: 艾瑞克羅斯
演  員: 布萊德彼特
蒂妲絲雲頓
凱特布蘭琪
伊莉芬妮
艾理斯寇迪
發行廠商: 華納
電影分級:
電影類型: 劇情、奇幻、喜劇、愛情
上映日期: 2009/2/13



--------------------------------------------------------------------------------

 1919年,班傑明出生在巴爾的摩,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的老嬰兒,被父親給棄養在街邊,但是好心的黑人夫妻收容了他,將他當成自己的兒子扶養,教導他許多智慧,但奇妙的是,隨著他漸漸成長,班傑明卻是越來越年輕。

 1930年,11歲的班傑明遇上了六歲的黛西,善良而親切的黛西溫暖了班傑明。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班傑明坐船來到英國,直到戰後才與黛西在紐約重逢,此時,黛西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女孩。

 1950年,他們終於共譜戀曲,並且一起渡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但黛西越來越老,班傑明卻越來越年輕,他終於體認即使他們深愛彼此,班傑明逆行的生理特性,卻成了兩人關係的唯一障礙…。

 本片改編自美國爵士年代文學名家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小說,是布萊德彼特與大衛芬奇繼《火線追緝令》與《鬥陣俱樂部》後,第三度合作,也是他與凱特布蘭琪繼《火線交錯》後再度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