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5, 2008

不到26.5萬美元別想看

2008/09/05 - 財經焦點 - 李芬芳/綜合外電


國際知名的老牌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WSJ),本週末起將針對高收入族群推出消費與生活型態雜誌WSJ,以搶攻精品業廣告市場。這本雜誌的創刊號只有100多頁,目前暫以季刊的方式發行,2009年將改為每月出刊。

華爾街日報讀者原本即屬金字塔頂端客戶,而WSJ更是鎖定精英中的精英,每年全家收入超過26.5萬美元的訂戶,才會收到這本雜誌。首期WSJ預計在美國發行80萬本,海外發行量則為16萬本。

過去幾年精品業廣告成長率一直優於整體廣告市場,2007年美國景氣下滑之後,2者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根據統計,2008年上半美國雜誌廣告業數量下滑7.4%,但精品廣告頁數卻仍得以持平。

傳統報業景氣有如江河日下,廣告收益日益縮水,2007年美國報業廣告營收縮水8%,2008年上半下滑幅度更高達13%。為了降低對報紙廣告收入的依賴,許多大報紛紛鎖定有錢的讀者,發行調性較軟的刊物以爭取高價精品業者來刊登廣告。

像紐約時報(NYT)早在2004年便開始發行時尚雜誌T,英國金融時報(FT)每週末也發行精品雜誌How To Spend It。

WSJ 創刊號已爭取到51家廣告主,其中包括19家原本未在華爾街日報刊登廣告的廠商。搶得頭香在首期WSJ刊登廣告的精品品牌,包括愛馬仕(Hermès)、凡賽斯(Versace)、迪奧(Dior)、愛彼錶(AP),以及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 & Co.)等金融業者。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08

京奧感嘆:英國人的八分鐘

李劼  (20080905)



 一輛倫敦人的雙層巴士靜靜地駛入喧囂的北京奧運會場。於是,被電光聲色和絢麗煙火營造得誇張得不能再誇張、虛假得不能再虛假的奧運閉幕式,突然出現了充滿日常生活氣息的真實,出現了不戴任何面具,不穿任何統一服飾的實實在在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這輛巴士帶出一個相當樸素的日常生活場景:車站以及候車的男女老少。這輛巴士由此象徵性地將奧運從2008的北京迎接到1012的倫敦,隨意得就像人們平日裡的上下班一樣,親切得宛如趕著上下班的父母,接送幼兒園的孩子。當巴士頂層打開時,人們看到的,是一個與中國式的「東方紅」和北朝鮮的「阿里郎」截然不同的舞台,一種與以虛榮掩飾自卑的誇張截然不同的樸實,一種與整齊畫一和千篇一律截然不同的文化。

 審美標準可以不同,但藝術境界卻不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同樣是隱喻和象徵,不需要特意選用虛張聲勢的場面,更不需要把活生生的男女變成千人一面的道具,而只是截取一個日常生活的片斷,便把奧運像一個去幼兒園的孩子,輕輕鬆鬆地從北京接到了倫敦。多麼的簡單,多麼的實在,又多麼的意味深長。假如人們聯想一下倫敦地鐵曾經遭受過恐怖襲擊,那麼這輛巴士同時又顯示了一種自信和頑強:倫敦交通並不因為恐怖襲擊而中斷,不僅照樣行駛如常,而且還可以開到北京接送奧運!
 英國人展示他們的喜慶,不用任何鋪張。人物只有十幾個,道具更是簡單到了僅僅選用了一輛巴士,幾把雨傘,外加一個足球。倫敦市長的信誓旦旦:我們不會浪費納稅人的一分錢,看來並非虛言。他的另一個諾言:借奧運改變倫敦東區的荒地,也非官場套話。民選出來的官長,不敢對選民打誑語。那位站在巴士頂上的女歌手麗安娜.路易斯,就是來自倫敦東區的一個象徵性人物。作為倫敦的市長,根本不需要討好英國女皇,也不需要向首相點頭哈腰,他的笑臉始終向著倫敦的民眾。開入京奧的那輛巴士,由此散發著濃厚的平民氣息。

 保留了英國皇室及其貴族傳統的盎克魯撒克遜民族,同時又受益於莎士比亞戲劇的培育。莎士比亞的幽默,連同莎士比亞的人文精神,早已根植在這個民族的靈魂深處。在戰爭年代,一個送牛奶的倫敦工人,會在被炸毀的房屋門前,放上一個空牛奶瓶子,然後朝著遇難的房主鞠躬默哀。這樣的人文氣度在迎接奧運使命時,則由一輛巴士體現得淋漓盡致。安安靜靜的巴士,栩栩如生的舞台,演員生動的表情,小女孩的爛漫,連同那一把把打開的雨傘。即便偶像球星貝克漢,也不會鐵板著面孔做雕像狀。那位名揚天下的球星,在巴士上笑得像個孩子。尤其是將足球一腳踢出的神情,全然一個頑童。假如這樣的球星臨場退賽,不會引起任何不必要的猜疑。

 蟻蟲爬塔柱,走狗綿羊美學

 一輛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巴士,一場僅八分鐘的表演,讓沈浸在虛假透頂的裝模作樣的狂歡中的人們,一下子回到了素樸的人世。開幕式加上閉幕式,幾小時的絢麗,被這八分種洗盡鉛華。全體中國表演者連同幕後策劃和前台導演,如同一個卸了妝的女人,不無尷尬地面對這輛巴士。全世界的觀眾,此刻關注的不是這個擦掉脂粉後的女人漂亮不漂亮,而是有沒有人的尊嚴可言。尊嚴不是耀武揚威,不是誇耀過去,更不是張揚權力,而在於權利和自由的有無。在一個充滿冤魂和冤民的城市裡,由於權利和自由的長年剝奪,舞台上竟然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現千人一面的少男少女,像螞蟻和蛆蟲一般,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塔柱蠕動。相比於那輛充滿人情味的巴士,這根燈塔不像燈榙、陽具不像陽具的柱子,充滿著對人的蔑視,對人的尊嚴的不屑一顧。由此可見,中國文化界和影視界的爆發戶們,除了知道向朝廷點頭哈腰,並不把芸芸眾生當回事情。這倒是和當今中國官府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把民眾遠遠趕離北京城。倫敦奧運面向民眾,北京奧運把民眾當垃圾。所以這閉幕式,有了蟻蟲爬塔柱的醜陋場景。

 有人把2008京奧開幕式和閉幕式,比作1936的德國那部奧運紀錄片「奧林匹亞」,從而把張藝謀比著蘭妮.雷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這實在有欠確切。至少在美學上,兩者相距甚遠。蘭妮.雷芬斯坦的「奧林匹亞」,是一種豹子美學,可以說充滿進取性;也可以說,充滿侵略性。這種豹子美學,讓人最不能接受的是其與生俱來的征服欲。雖然在哲學上,可以找出尼采和叔本華的論說;在音樂上的同類,乃是華格納的歌劇。相形之下,張藝謀的京奧開幕式閉幕式所體現的,卻是走狗和綿羊美學,以狗的效忠和羊的馴順為特徵。表面上的誇張,掩飾不了骨子裡的奴性;花裡胡哨的表演,充滿低聲下氣的諂媚。這種美學根植於家禽哲學。所謂家禽哲學,是指喪失了人的基本定義,將效忠皇權服膺朝廷作為生存本能,從而又將如何效忠作為生存策略的道德倫理。家禽哲學的庭院標本是家奴,家禽哲學的廟堂標本是太監;而家禽哲學的鼻祖,則是開幕式特意搬出的孔夫子。

 縱做鬼,也幸福?

 自由,作為一種生命本然的品質,並非為西方世界所獨有。中國人有著非常精采的以自由為指歸的人文傳統,從《山海經》到《紅樓夢》,源遠流長。一部未完成的《紅樓夢》,相當於莎士比亞的全部戲劇。對尊嚴的強調,對尊嚴的捍衛,乃是這部小說的亮點所在。即便一個小丫環,也會為了尊嚴不惜一死。更不用說,《山海經》裡諸多英雄,其中最為倔強的,即便斷去頭顱,也要抗爭到底。這種以尊嚴為核心的人文傳統,在中國歷史上,雖然不被列為正史,卻從來不曾中斷過。就連當年的革命黨人,都懂得「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裡爬出」?遺憾的是,如此豪言壯語的革命烈士可能致死都不會想到,在他們的政黨當政之後,竟然會逼著整個民族全體鑽進國家主義的狗洞,並且還由此形成走狗和綿羊的家禽美學。

 與人像螞蟻和蛆蟲一般在柱塔上蠕動相應的,是少女們千篇一律的微笑。倘若笑一分鐘只是讓人感覺太虛假,那麼笑幾個小時,簡直是一種無名的恐怖。這是一種由虛假組成的恐怖。煙火是假的,歌聲是假的,英雄是假的,年齡是假的。更不用說,笑容是假的。甚至連多明哥的嗓音,都變得十分虛假。那支從「我愛北京天安門」演變而成的「我愛北京」,將虛假的演唱推向假做真是真也假的高潮,以致台上的所有明星,臉上全都掛著一模一樣的笑容,像是一群訓練有素的機器人。若干年以後的中國人,倘若一不小心,回過頭來觀看一下2008京奧開幕式和閉幕式,感覺可能會跟現在的國人翻看毛時代的大型舞台劇「東方紅」一樣。未來的中國人,會為自己的先人如此虛假如此愚昧,感到驚訝不已。

 由此聯想到那個活到一百多歲的蘭妮.雷芬斯坦,至死不改初衷。不知京奧的那位導演,在這個時代過去之後,會不會為自己作為感到尷尬。不管人們如何的不認同蘭妮.雷芬斯坦,人家畢竟也是種信仰。可是當今中國名導演,並不是因為信仰而做出「東方紅」式的大場面,而是典當了自己的靈魂,出賣了自己的自由,才獲得了這份導演奧運儀式的榮耀。當眾多歌星在這位導演的編排下,唱出「科技之光把愛點亮,幸福歌聲唱得響亮」時,實在令人啼笑皆非。毛時代的頌歌,都沒有如此拙劣。比之於當年的「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奧運歌詞略輸文采,稍遜風騷。還不如那個文聯主席直截了當:縱做鬼,也幸福。

 自由和尊嚴才是文化的核心

 英國人的八分鐘,給京奧會場帶來了一幕揮灑自如的人文場景。因為他們不需要虛張聲勢。樸實的表演,從容的微笑,自信和尊嚴,盡在不言之中。相形之下,中國人花了那麼大的人力和財力,卻只是打造出了一個鍍金的天空。這個天空充分凸顯了後毛時代和後鄧時代的虛榮和平庸。這個天空因為空前的虛假而轉瞬即逝,也因為現實的困頓而隨即煙消雲散。這個天空如同經濟的造假繁榮和股票的胡亂飆升,形同泡沫。京奧導演似乎正是按照泡沫意象,設計了一群群少男少女的統一服飾和僵硬笑容。如此的愚昧,只能印證,當年文化大革命那樣的瘋狂,並非一人所為。倘若再來一次,也不是沒有可能。

 英國人的八分鐘,對照出了中國的歷史,是多麼的沈重,也映照出了中國人未來的人文之路,是多麼的漫長。莎士比亞已經活在英國人的心裡,而中國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傳統,於當今的國人卻是如此陌生,如此遙遠。他們好像早已不在乎尊嚴的有無,甚至連有關尊嚴的記憶,都已喪失殆盡。他們因此始終處在自卑情結的苦苦糾纏裡。因為沒有尊嚴,只好努力媚笑;因為沒有自信,所以使勁誇張。一場奧運,苦了民眾,也苦了官家。好像全都得到了,絢麗的表演或者上百個獎牌,其實什麼都沒有。鍍金的天空映照出的,不過是一片白茫茫大地。一場傾國之力的京奧,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口很多,但人,自由和尊嚴意義上的人,卻很少,很少。自由和尊嚴是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人之所以為人,文化之所以為文化的基本定義。可憐那位京奧導演,只知道辛辛苦苦地向人們搬出四大發明。因為那是他小時候在教科書上讀到的。他誤以為,這就是文化,這就是中國文化。他搞錯了,從而既愚弄了中國民眾,又欺騙了西方世界。人家只需要八分鐘的演出,就把這個謊言全然戳穿。中國人應該感謝英國人的這八分鐘,即便當今的中國人看不懂,未來的中國人也一定會看懂的。

塗鴉、綠葉…激盪出太陽創意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宜靜】 2008.09.04 02:05 am




秘密基地
在太陽劇團裡,創意會議隨時發生,一壺熱茶、舒服的沙發,比在嚴肅的會議室更能激盪出想法(左二為資深創意副總皮耶爾Pierre Phaneuf)。
記者陳立凱/攝影

創意是太陽劇團最巨大的資產,也是這個企業征服全世界觀眾的靈魂。透視太陽劇團的創意過程,企業非常嚴謹地對待創意這件事,創意並非天馬行空、毫無章法,創意是深思熟慮、反覆推敲,與團隊努力堆砌的結果。

太陽劇團驚人的創意能量到底怎麼來的?祕密與源頭都在總部創意小組的辦公室裡。

找靈感 辦公室變身

公司提供一個舒適、自由的創作環境,在資深創意副總皮耶爾(Pierre Phaneuf)的辦公室,黑板上留著同仁用彩色粉筆留下的塗鴉,天花板懸掛著透明的綠葉子擺飾,牆角細長竹條上串掛著各種有趣的圖片,大量的圖像不時激盪著成員的腦力。

明信片 發想出ZAiA

皮耶爾解釋,「最近在討論一齣與昆蟲有關的新戲,很自然就會想把辦公室布置成這樣!」他說,創意一開始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idea、一張圖片。例如,最近在澳門威尼斯人上演的新戲ZAiA,整齣劇就是從一張穿著外太空服裝的小女孩明信片發展出來的。

皮耶爾說起話來慢條斯理,井然有序,是那種在一群興奮的創意小組裡,能夠保持冷靜、檢視各種線索,維持判斷力的人。「太陽的秀不用語言,主要靠動態、特技、音樂表現,雖然整齣秀完成時,觀眾不見得看得到原始故事,但在發展演進的過程,必須有一定的邏輯、脈絡,最後才能完整地呈現。」

有點子 全球找素材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綠色地球,太陽的創辦人紀.拉里伯提認為應該可以做些什麼,不一定要嚴肅地去詮釋,但要有創意、有趣,例如,假設整個宇宙居住蜜蜂、昆蟲和蟲,會是什麼樣子呢?

有這樣的想法與情節後,創意小組開始透過網路、圖書館去找大量相關素材。百科全書、兒童自然科學叢書找各種昆蟲的照片,開始可能只是畫一些手稿,慢慢去演化,接著讓演員進來,設計一些像昆蟲的特技動作,依角色加上面具、翅膀或造形,有人物輪廓之後,再營造舞台空間的想像…。

太陽劇團有一個趨勢團體(trend group),有三位女性成員,主要的工作是在網路、圖書館搜尋各種趨勢、新事物,提供大量素材給創意小組。從中世紀的畫到現代劇的表演,她們把舞台、服裝、科技,做成各種電子圖檔,趨勢團體定期和創作小組開會,激發創作靈感。

跨領域 注入新觀點

太陽劇團也喜歡找不同領域的人合作,注入新觀點。ZAiA的導演就是和音樂劇鐘樓怪人(巴黎聖母院Norte Dame de Paris)的導演Gilles Maheu,雙方經過長達三、四年合作,才催生出這齣新戲。

皮耶爾說,新人對太陽擅長的高空彈索、特技或許不熟悉,但藝術家會有不同的觀點,同樣的特技,有些導演喜歡用誇張方式,有人會以詩般的手法呈現,「與創意人員共事時,你有責任去相信他們。他們有其視野與信仰,每個人看世界、星球的方式不同,真正的藝術家是可以讓很多想法更有生命力。」

研發秀 要花一年半

通常研發一齣巡迴秀,需要一年半的時間,常駐秀更久,需要花兩年到兩年半。由公司提供預算、創意環境與各種支援的條件,在創意階段花越多時間,越能慢工出細活,一場成功的秀,即使演了十五年還是可以繼續表演下去。

皮耶爾說,「我們並不想針對觀眾預期想看的去創作,而是要帶引觀眾到一個他們從未想像的境界。」

最後,他強調觀眾也參與創作最重要的部分──反應與回饋。一場秀如果演了十分鐘,台下的觀眾無動於衷,台上演員的壓力是無法想像,反之,如果台下觀眾抱以如雷掌聲、吶喊叫好,整場秀的能量就會完全不同。

Alegria 中文官網:http://www.cirquedusoleil.tw

筆記

三立是台灣最賺錢的電視台,而三立戲劇總監陳玉珊製作的偶像劇,更是高收視率、高版權收入的保證。一齣「命中注定我愛你」紅遍全台,締造超過10%的平均收視率。看新一代偶像劇教母陳玉珊,如何以原創故事,吸引全台灣觀眾的注意力。

當三立「命中注定我愛你」以單集平均收視率一○.九一%、最高分段平均收視率一三.六四%,成為台灣電視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偶像劇時,台灣偶像劇教母的名號,已經從「流星花園」製作人柴智屏,換成三立戲劇總監陳玉珊。

今年才三十四歲的陳玉珊,二十九歲就當上戲劇總監,已經為三立製作了超過十齣以上的偶像劇。過去八年來,三立透過「劇本—明星—衍生商品—跨國版權銷售」的方式,發展出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她為三立都會台製作的十部偶像劇,每一部都能外銷,包括到中國、菲律賓、印尼、日本,甚至歐美等地,境外輸出多達十七國。「命中」一劇成本將近四千七百萬元,卻為三立帶來一億三千萬元的營收,投資報酬率將近二○○%。

原創劇本,是三立的金雞母。由陳玉珊構思監督的劇本,更有高收視率、高版權收入。光「王子變青蛙」一劇的海外版權銷售,就創造台幣三千多萬元的收益。

■生活化 平凡主角引發觀眾共鳴

無論中外,偶像劇劇情多半大同小異,憑什麼讓觀眾欲罷不能、一集接著一集地看下去?

尤其「命中注定我愛你」的劇情,更是集老梗之大成。明明是上錯床、意外懷孕、平凡女子愛上富家公子、麻雀變鳳凰的老套戲碼,陳玉珊硬是能讓劇情發展出乎意料、卻合乎情理,每場戲又能環環相扣,加上角色討喜,對白深入人心,一下就席捲全台觀眾的心。她是怎麼做到的?

陳玉珊認為,一齣好戲,情節可以戲劇化、結局可以差不多,但鋪陳方式必須取自於生活,才能得到觀眾的共鳴。「觀眾喜歡的是介於現實與夢幻之間的劇情,才會相信這樣的故事也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她說。

因此,她顛覆了偶像劇中不切實際的角色設定,拉近故事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命中」女主角是從裡到外都平凡的上班族,男主角是經常倒楣吃癟的貴公子。「命中」的導演陳銘章認為,陳玉珊的市場嗅覺非常靈敏,「她知道觀眾要的是生活化的喜劇,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偶像明星。」陳銘章說。

陳玉珊還為劇中女主角習慣逆來順受、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性格,貼切而傳神地取了個綽號:「便利貼女孩」。因為這種人就像便利貼一樣,需要時立刻能拿到,但丟掉時卻一點愧疚感也沒有。而「命中」所講述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個平凡到不行的女孩,如何經歷一連串蛻變而得到幸福的過程,打動了全國四百萬觀眾的心。

■多元化 老百姓議題擴大收視群

其次,陳玉珊在偶像劇的外衣下,偷偷加入了許多家庭劇、職場劇的元素,拓展更多元化的題材。開始籌備「命中」的時候,她就決定要做一齣連大人也愛看的偶像劇。她大膽探討了婚前性行為、未婚懷孕、墮胎這些過去偶像劇不碰觸的成人議題,也用心鋪陳母女、祖孫之間的親情戲。讓「命中」的粉絲不再只是十幾歲的少男少女,還多了許多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級的觀眾群。

她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取材,例如「命中」女主角未婚懷孕的心路歷程,就來自她自身經驗:二十四歲時發現自己意外懷孕,從產檢照超音波時被嬰兒的心跳感動,到向母親坦承懷孕的過程,都是她的親身經歷。如此一來,更能擴大收視年齡層,成為陳玉珊締造高收視率的祕訣。

■求創新 沒有宣傳一播八年

陳玉珊是說故事的能手。她從小就愛編故事、畫漫畫,從畫漫畫中練習分鏡與美感。讀書時期,老師在台上教課,她在台下畫四格漫畫,給全班同學傳閱。

三立第一齣偶像劇「薰衣草」,就是她看了幾齣當紅韓劇,找出裡面的公式,只花了一個小時就想出的劇情大綱,當年度收視率破四%,還外銷中國一百多家電視台。但真正讓她學會如何做好一齣戲,是她在擔任「戲說台灣」製作人時的訓練。

一九九八年,二十四歲的陳玉珊只做過二年政論節目助理,對製作戲劇一竅不通。當時的總經理特助、現任三立執行副總蘇麗媚,給她一項任務:以每集十二萬元的預算,在晚上七點半到八點間的超冷門時段,做一個「給台灣人看的戲劇節目」。

於是她以三峽老家附近姑娘廟的傳說為靈感寫出劇本。第一集播出後就開出○.七%的高收視率,公司內部開始對這個小女生刮目相看。

製作「戲說」的三年裡,每個劇本都是她自己找到故事靈感,再發包給編劇寫出對白架構,編劇寫得不好就自己改。她發現,只要能貼近台灣人的草根情感,即使每一個故事結局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觀眾還是愛看。「因為這就是觀眾的信仰。」她說。

因每周都要有一個新故事,切成五集播出,一集半小時,等於一個月要做出四檔戲。為了快速產出劇本、又不讓觀眾看膩,她開始跟觀眾鬥智,在既有的角色關係與情節中,翻出新橋段。陳玉珊說,婆婆媽媽等級的觀眾是最聰明、最會猜戲的,「我一定不要讓觀眾猜到劇情,就算是觀眾猜到的劇情,也要是他們意想不到的方式。」例如她把養女廟的傳說寫成養女是受婆婆疼愛的,但丈夫卻不愛她,跳脫一般養女受婆婆欺凌的老套情節。

她讓一部沒有任何宣傳、沒有任何卡司的戲,做了八年還不收,到現在依然是AC尼爾森收視率排行榜上的常客。由於「戲說台灣」小兵立大功,三立感受到戲劇節目的魅力,開始嘗試製作「阿扁與阿珍」、「台灣霹靂火」等八點檔連續劇。後來她做偶像劇時,也放入這些民俗傳說。

堅持、敢衝,是共事者對陳玉珊一致的印象。處女座堅持完美的性格,使得她總是對戲劇品質嚴格把關,當初為了澎湖吉貝某座無人島的形狀跟海豚一樣,當地景觀也非常適合作為「海豚灣戀人」的主場景,她不計血本把所有設備器材從台北運到現場,還在當地蓋了一棟民宿。

■求完美 成功擄獲熟女的心

從二○○○年就開始與她合作的導演劉俊傑,甚至半開玩笑地形容她是一位「執著、嚴苛、吹毛求疵的暴君」,但也認為這種堅持,更能維持高品質內容。

例如她認為「命中」男主角阮經天出場方式太普通,要求導演重拍。她的理由是:「偶像劇男主角出場的第一幕,一定要連我也覺得心動,才算達到效果。」於是她趕在播出前四天重新設計場景,讓阮經天以游泳的方式出場,成功擄獲熟女級粉絲的心,也將阮經天捧成一線明星。

又例如「命中」第一集有豪華郵輪賭場的戲,她覺得拍出來的片子,臨時演員的樣子不對、場景氣勢也不足,堅持多花二十萬元重拍這十分鐘的片段。

就連劇中提到男女主角的寵物懷孕要分娩了,她也要求劇組人員,一定要找到一隻剛出生的小狗入鏡。但是工作人員實在找不到剛出生的小狗,導演只好用一些技巧將畫面帶過。

當陳玉珊看到剪出來的畫面,非常堅持一定補上小狗的鏡頭,工作人員只好再上山下海地找出來。「命中」製作人方孝仁說,當時劇組人員找了十幾個單位借小狗,連網路上有部落格寫到家裡的狗懷孕快生產了,他們都打電話去問,只是為了加起來不到十秒鐘的畫面。

不過方孝仁也提到,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工作人員已經非常習慣陳玉珊的高標準了。只是為了加起來不到十秒鐘的鏡頭,「或許有些人覺得,原本的片段也可以用,但我只要想到,日後自己看著作品DVD,會為沒拍好的段落遺憾,我就想要再多堅持一下。」陳玉珊說。

這也多虧她有一位好老闆。陳玉珊與蘇麗媚相差八歲,兩人卻情同姊妹,默契十足。在蘇麗媚眼中,陳玉珊是位感性大於理性的人,她說,「她所有的衝撞,都是源自於她對於作品投入了很深的情感。」

蘇麗媚說,對陳玉珊而言,每一齣戲都像是自己的小孩,「她愛著每一齣戲裡面的每一個角色。」所以過去很容易為了小事跟工作人員起衝突。但蘇麗媚只是偶爾提點陳玉珊,卻從來不想改變她,甚至對她說:「我珍惜妳的優點,妳做妳自己就可以了。」

「一個好的劇本,其實一分鐘就能講完。」陳玉珊說。接著她要寫一齣關於高薪未婚單身女子與小弟弟戀愛的戲,還要開拍古裝劇「蘭陵王」。透過製作出一齣又一齣的好戲,陳玉珊就像《一千零一夜》中那位每天晚上說故事的王妃雪赫拉莎德,故事是永遠說不完的。

好吃背後的祕密 鼎泰豐小籠包奇蹟!

《今周刊》=文/劉俞青

從1996年在日本東京高島屋百貨裡開出第一家海外分店開始,12年間,鼎泰豐在全世界9國、開拓了44家分店,也是台灣飲食業目前為止,海外分店最多的飲食巨擘,創造出驚人的「小籠包奇蹟」!這顆重僅21公克的小籠包,輕巧地飛出台灣,每年在全球賣出1億個,將繼晶圓、NB之後,成為台灣再一次征服全世界的利器。 ■9國44家店,一年賣出一億個/21公克的小籠包締造60億餐飲王國

沒有財務預測,更端不出偉大好看的未來計畫,但一年賣出一億個小籠包的鼎泰豐,會不會繼晶圓、NB之後,成為台灣下一個打進全世界的祕密武器?

瑞士、英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加拿大、德國、俄羅斯、南非、荷蘭,甚至遠到蒙古,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是什麼?答案竟然是近幾年來,找上門希望鼎泰豐到該處設點,最後卻被老闆楊紀華婉拒的國家。

問楊紀華到底拒絕過多少人提出的合作計畫?他露出招牌式的靦腆笑容說:「我真的記不得了!」

從一九九六年第一家日本分店開幕至今,十二年以來,鼎泰豐海外分店一家家陸續開幕。截至目前為止,除了台灣之外,海外分店已橫跨日本、韓國、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澳洲等八個國家、共四十一家店,每年至少賣出一億個小籠包。熟悉鼎泰豐歷史的顧客,總會輕易把他一分為二,前半段是老老闆、也就是楊紀華父親楊秉彝的草創時期,奠定了鼎泰豐的美食基礎;後半段則是楊紀華接手後的快速成長期,鼎泰豐才有了如今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的規模。

■敦厚起家/父子一個樣,惜福造就如今盛名

「其實父子倆也許理念有些不同,但個性一個樣!」鼎泰豐裡的「一號」員工、也是曾經服侍過楊家父子兩代,看盡鼎泰豐三十多年來每一步痕跡的羅綸標說,一分為二的歷史說法固然沒錯,但羅綸標看這對父子倆,卻是「一樣的厚道,也同樣無法把一般商業規則放進腦袋,鼎泰豐能有今天,恐怕是市場上的異數。」

最早,楊秉彝因為處世敦厚,在鼎泰豐還是一家油行時代,就深獲老闆賞識提拔,楊秉彝不敢忘記老闆的提攜之情,即使在油行關門之後,決定自行創業,還是把油行名字「恆泰豐」改成「鼎泰豐」,提醒自己記住這份舊情。

到了楊紀華手上,鼎泰豐在國內知名度慢慢打開,開始有資深員工出去開店、或者被同行挖角,甚至離職員工就在鼎泰豐附近打著「鼎泰豐師傅出來開的店」做生意。楊紀華不但不生氣,甚至還登門去吃,吃完還告訴他「哪裡做得不夠好」,楊紀華說,如果在鼎泰豐學到的一些功夫,可以讓員工一家溫飽,有什麼不好?「惜情」的特性,在父子倆身上都聞得到。

事實上,鼎泰豐在老老闆楊秉彝手上,就不斷有人上門來談開分店的事,只是楊秉彝當時只是一心一意,想好好地把一家店做到最好,沒有多想其他;過去每天都是他的太太賴盆妹和楊紀華在廚房忙進忙出,他老人家不下廚,在店裡,他整天滿臉笑容和客人打招呼;交棒之後,他還是天天到店裡,如今只要和一些資深員工聊天,員工們喊他一聲「老爺好」,老人家就非常高興。

而楊紀華的想法其實也一樣,「把店做好」還是他每天最重要的事,但十幾年內開了這麼多海外分店,楊紀華自己都說「我想都沒想過」。

■品質如一/展店不求快,永續經營才是王道

不像許多大企業老闆,有完整的企業版圖規畫,有嚴格的成本控管準則,談起「盈餘」、「未來性」,眼神就要發亮,這些在楊紀華身上,一樣都找不到。他說,一路走來會開這麼多分店,外界看不到的是,「我們其實拒絕了更多」,但每家海外分店都讓他擔足了心。

楊紀華表示,鼎泰豐是中國飲食,許多東西來自後廚的手工,師傅的功力就是其中很大的關鍵,這也是開分店時要維持品質一致最困難之處,不像麥當勞是西式食物,所有的東西可以量化,分店可以無遠弗屆地開。

說這話時的楊紀華眉頭深鎖,表情痛苦。他說,每次他到國外巡店時,看到品質不對的東西,「那種心痛啊,我不會講,其實我到現在還常常在想,海外開店的策略到底對或不對,唉呀,不知道人家是不是相信?」

尤其是海外供應鏈品質的穩定度,更是讓楊紀華最頭大的問題,而老師傅羅綸標就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他經常一肩扛起所有責任,飛到當地一住就是個把月,廠商一家試過一家,試到最後,統統不及格,最後還是決定從台灣坐船出口。包括麵粉、黑醋等關鍵性原料,鼎泰豐還是一貨櫃、一貨櫃地往外送。

今年七月,鼎泰豐首次跨足大洋洲,到澳洲雪梨開店,在當地華人圈掀起了旋風。據當地台灣人說:「幾乎可以用暴動來形容!」最近合作的對象又來談在澳洲繼續展店的計畫,但楊紀華卻搖搖頭說,人手不夠,到現在還從台北調了十幾、二十個員工在那邊幫忙,弄得台北、雪梨都捉襟見肘,「很頭痛!」

雖然眼前市場反應熱烈,但楊老闆卻為了人力不足,擔心影響品質而頭痛,陸續拒絕開分店的合作請求,當拓展市場並非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考量時,或許才正是一家企業可以談「永續經營」的入門票。

一般人對飲食業的既定印象都是「毛利很高」,常在電視上表演小吃烹飪的專家蔡季芳說,「飲食業的利潤起碼五成」。但在鼎泰豐,楊紀華直言,人事成本占掉四十五%、食材成本三十五%,加上一○%的管銷費用,真正利潤率不到一成。

十年前,鼎泰豐要成立中央廚房,打算在國內開設第二家分店,資金不足時,才邀請台聚集團吳奕猛入股五成,當時外界許多人不解,這麼賺錢的生意,怎麼會平白分給外人來賺?「鼎泰豐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資金那麼充裕。」楊紀華掠過一絲靦腆地說。

目前鼎泰豐在國內共有三家分店,每年營業額逼近八億元,而國外店營業額只要國內的一半,全年營收就近六十億元。鼎泰豐採授權方式,除了一開始收一筆權利金外,往後則抽取營業額三到四%不等作為權利金收入。不過羅綸標說,鼎泰豐經常從國內派人常駐國外,例如有十一家店之多的日本,就有二位師傅常駐日本,而去年香港店重新開幕,台北也派了十多人來回奔波,機票、住宿加上薪資,權利金收入到底夠不夠?「真的不敢算」。

■慎選夥伴/摒除大企業,最重要是彎腰去做

目前除了日本是與高島屋百貨合作之外,北京、天津共三家店,楊紀華是和大成長城的副董事長韓家宸個人合作,而上海與香港則是和joyce餐廳的老闆洪嘉平合作。楊紀華說,合作對象的選擇,盡可能以非知名企業、大老闆為優先選擇,「因為這樣的人,才能事必躬親,彎腰去做。」

資深員工說,楊紀華在內部的會議上,疾言厲色罵的,都是哪裡服務沒有到位,哪樣產品的品質沒有控管好,就是從來不提「獲利」、「成長」這些字眼。

有一次,新加坡店傳真回來的財報上,成本數字驟降,楊紀華非常擔心品質不對,急急忙忙就要對方立刻回答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最後等不及新加坡的回報,楊紀華已經買了機票,親自飛到新加坡追究去了。

就是這樣的反市場操作,展店計畫近乎保守、被動,甚至好幾次都想喊停,不要再開了,而財務控管又是在「cost(成本)不准down(下降)」的原則下,戰戰兢兢地做。

多少承銷商上門,希望把鼎泰豐推上資本市場,楊紀華在資金也不甚充裕的情境下,還是決定自找合夥人入股,不願到市場上籌資。他說,「鼎泰豐是危險行業,禁不起一次失誤,一個小問題,就足以把這個三十幾年的招牌毀了,這樣我怎麼對得起眾多小股東?」

前外交部次長、也是美食家的楊子葆說,飲食文化與國力通常有高度相關。當美國經濟強大的時候,麥當勞行遍全球無往不利;二十年前,日本料理更是搭著日本國力的順風車,強力放送到全世界;而呈現中國飲食文化的鼎泰豐,在這波全球颳起的中國熱中,未來將會變成什麼樣貌?

鼎泰豐沒有財務預測,談不出每股盈餘會成長多少,更端不出偉大好看的未來計畫,但這個小籠包能不能繼晶圓、NB之後,成為台灣下一個打進全世界的祕密武器?令人期待。

宏達電鑽石機賣破百萬支的關鍵要角

《今周刊》=文/林易萱

去年十二月才加入宏達電的全球業務執行副總裁莊正松,一進入宏達電就碰上鑽石機對上3G版iPhone的硬仗。結果,鑽石機的銷售,果真如鑽石般閃亮,莊正松累積二十年的業務心法也證明,薑,還是老的辣。

鑽石機有多賣?八月初,在宏達電與台灣大哥大的聯合記者會上,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在回答媒體問題時,脫口說出:「鑽石機有機會在八月達到一百萬支的銷售量。」

鑽石機賣出百萬支所花的時間,比宏達電前一款手機——阿福機還快三倍。

這個數字,表面看來是鑽石機暢銷的程度;背後卻是設計、研發、製造、行銷和業務同步提升的心血結晶。這個幕後的黃金團隊,包括執行長周永明、主導鑽石機設計的創意長陸學森、MAGIC Labs催生者王景弘、曾獲得台灣最佳財務長頭銜的鄭慧明,還有一位要角,就是去年十二月才加入的全球業務執行副總裁莊正松。

過去,莊正松把台灣惠普的醫療儀器賣到全台第一;在惠普個人系統事業群時,他力陳總公司推出搭載英特爾Centrino平台的筆記型電腦,才讓惠普的筆記型電腦銷售沒有被IBM、戴爾擊敗。他到中國擔任PSG集團總經理時,大力改革通路,讓惠普從一級城市滲透到二、三級城市,打垮戴爾及方正,成為中國僅次於聯想的個人電腦品牌。

這位出身宜蘭羅東的鄉下小孩,不曾出國留學,在惠普十七年職場生涯,拿遍所有獎項,做到中國執行副總裁,在人生最高峰,卻選擇離開惠普加入宏達電。才上任,就遇到鑽石機對上3G版iPhone這場近身肉搏的硬仗;鑽石機的好成績證明,薑,的確是老的辣。

前台灣惠普個人系統事業群總經理、現任中國多普達通訊CEO陳敬宏說,「Jason(莊正松英文名)是一位百分之百的業務員,他是那種任何產品都有辦法銷售的人。」莊正松則說,他只是一以貫之自己相信的事情,這套心法,始終都很受用。

■心法1:做事有恆心

做業務,首先要能不屈不撓,打死不退。這樣的毅力看起來很辛苦,對莊正松來說,卻融入成為他性格的一大部分。

去餐廳吃飯,莊正松喜歡把一家餐廳光顧到跟老闆熟透了,最高紀錄,曾經一個月去了同一家餐廳二十二次。「所謂熟的定義,是指就算忘了帶錢,餐廳老闆一樣可以幫你打點好所有事情;不管何時去店裡,就算客滿,老闆也一定『喬』出位子來給你坐。」莊正松說。

不只是因為莊正松喜歡賓至如歸的感覺,莊正松也要求他底下的業務員,手上至少要有中、西式各一家熟餐廳,帶著客戶去吃飯時,務必要讓客戶受到店家VIP級的待遇。

打高爾夫,也是一樣。莊正松回憶,第一次上練習場,看著放在地上的小白球,他心想,「棒球球速那麼快,我都可以打;高爾夫球放在地上不動,會有多難?」他握著球桿,很有信心地大力一揮,沒想到,真的飛得又高又遠;不過,飛出去的不是球,而是球桿。

受到刺激的莊正松,下定決心要學會,他著了魔似地一個月連打幾十場,打得連球場老闆都後悔賣優惠券給他。兩個月後,莊正松下球場比賽,第五場以後,成績就沒有高於一百桿。

這樣的精神,用來推展業務,很難不成功。在惠普醫學產品事業部四年,莊正松把原本市占率只有三○%的生理監視器,賣到全台市占率超過九○%;就連向來計較成本的長庚醫院,都被莊正松的團隊征服,願意多花錢買較昂貴的惠普器材。

惠普的醫療器材在台灣打遍天下無敵手,後來莊正松被調往個人系統事業群,競爭對手甚至請莊正松吃飯,感謝這位強勁對手終於要離開了。

■心法2:能與人交心

在宜蘭羅東的市場長大,莊正松從小就在市場看著人家做生意,他不只承襲了市井小民的生命力,更學會了察言觀色、將心比心的重要性。「你看賣菜的人,會塞幾根蔥、折一塊薑送給客人,那就是一種『奇蒙子』。」懂客戶的心、解決客戶的問題,沒有做不成的生意。

「一個男人怎麼會這麼細膩。」莊正松政大EMBA同班同學、皇家可口總經理周明芬說,有一年除夕夜,班上有位同學的母親急著要送醫院,莊正松放下和家人的年夜飯,動用自己過去在醫療界的關係,幫著同學度過難關。

另有一次周明芬到中國出差,一到北京卻發高燒,當時已經是惠普中國區執行副總裁的莊正松,公務繁忙,還是一整天陪著周明芬看醫生、休養,直到確定她可以平安回台灣,又親自送周明芬去機場。幾個月前,一群好友到宜蘭玩,身為地主的莊正松,一早就到傳統市場買來各式各樣的在地早餐??。

周明芬強調,莊正松和其他從事業務的人,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他總是很真心、不帶目的地做這些事情,也因此讓人更願意信任莊正松。

「台面上的問題,大家都差不多,可是其實台面下還有其他問題,比方說這位醫師手上有多少預算,他希望把這家醫院帶領到什麼地方去?」莊正松舉自己過去在惠普醫療部門時期的經驗為例,強調惟有放下自己的目的性,才能真正體會客戶的想法。

宏達電的鑽石機,在全球擁有超過三十個電信商客戶;對電信商來說,最在乎的就是能不能推出有異於競爭對手的電信加值服務。為了不同客戶的需求,宏達電一一開發程度高低不等的客製化鑽石機,讓每一家電信商所銷售的鑽石機都有自己的獨家服務,莊正松強調,「這一點就是iPhone沒有的。」

提起過去的長官,陳敬宏也觀察到,「銷售的關鍵,是對人的理解和掌握,賣哪一種產品都不是困難的事情。」從醫療、個人電腦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對莊正松來說,萬變不離其宗。

■心法3:事情做過能留於心

一輩子都從事業務工作,莊正松並沒有留白,他製作了一百多張的投影片,記錄從事業務工作以來學到的所有知識經驗。

從進惠普的第一年開始,莊正松就到處為經銷商做教育訓練。這些過程,統統被他整理成一張張的投影片;從「業務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業務員?」「業務員出門前該準備哪些東西?」到「業務該怎麼穿衣服才專業?」等基本知識;還有「客戶有哪些類型」、「拜訪客戶該談哪些話題?」及「客戶不同意時該如何應變?」等教戰守則,這些投影片就像一本超級業務大全,不只成為莊正松的知識系統,也成為他滋養後進的養分。

跨過人生一個又一個高峰,如今莊正松對業務的心態慢慢轉變,回顧整理過去的投影片,他有了自省與領悟。最近,他加入一張新的投影片,上面寫著,「四十五歲後該做的事情,就是享受當別人的伯樂。」身為全球副總裁,更重要的不再是去第一線衝鋒陷陣,而是充分授權,扮演好領導者的角色。

鑽石機銷售創佳績,只是一個開始,莊正松正在進行的,是更長遠的扎根計畫。

■將HTC內化到每位業務員

三個月前,宏達電內部推出了一個業務人員專用的部落格平台;為了讓新平台打動人,莊正松不放八股的文章,而是挑選一些宏達電同仁成功的經驗、產品開發的過程,還有最新的產品資訊,引起共鳴。

「我們都知道,HTC這個品牌有核心價值,但是很多業務人員還沒有把它內化、變成自己的語言。」為了讓宏達電的業務更有系統、更有效果地提升對品牌的意識,莊正松開發了這個平台,讓所有業務員上去分享故事、問題和解答。

已不只一次被問到為何離開惠普加入宏達電,對莊正松來說,從台灣出發,轉型成自有品牌邁向國際,宏達電正在寫下歷史,這是令人興奮的挑戰;而他累積近二十年的業務心法,也就成為最犀利的武器了。

製作自己的「賺錢筆記」 讓失敗變有用 抓住下一次機會

《今周刊》=文/廖怡景

一本筆記本的威力有多大?本刊訪談多位筆記達人發現,它不但能幫助學習成長,更是成功致富的一把鑰匙。不論你是否有記筆記的習慣,從今天開始,用心為自己製作一本「賺錢筆記」,不但能讓你更有智慧,更能帶你邁向成功。

對許多投資人來說,今年真是慘不忍睹!全球景氣低迷、股市大跌,在空頭市場,每次大跌荷包都大幅縮水。投資人攤開成績單,總不禁嘆氣。

然而,一種市場兩樣情。

如此的大壞行情,投資人哀鴻遍野,但對於在投資市場打滾近二十年的王力維來說,今年股市慘跌,他的總資產不但沒有損傷,獲利還高達五○%以上。

能在低迷行情中,還有如此亮眼的獲利,並非憑空而來,靠的就是多年來所做的閱讀和投資經驗筆記。

王力維翻開厚厚一疊,已做了十五年之久的投資筆記,找出今年總統大選後三月二十四日當天自己的判斷依據,裡頭記錄他所歸納的操作守則:「大家都知道的利多不是利多;預期中的利多到期就是利多出盡;高檔時的上影線黑K為吊人線;頭部一天底部百日;量價同時到底;第三個缺口為竭盡缺口。」

由於不斷地做筆記,並且把筆記的內容記得爛熟,因此王力維很清楚筆記中的要點,在開盤前半小時,幾乎就已確定當天的盤勢符合筆記本上所寫的條件,而把股票全部出清。「如果我膽子夠大,甚至可以轉多為空。」王力維分析說到。

為什麼可以在一片套牢聲中倖免於難?王力維從厚厚的筆記堆中,抽出一本外人看來只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對他而言卻是彌足珍貴的「K線筆記」。這本累積了十五年投資精華的筆記本,就是讓王力維成功的「賺錢用功法」。

■資訊筆記/透過筆記,精準找到需要的訊息

翻開筆記的內頁,其中記錄了閱讀國內外投資理財名家,如華倫巴菲特、索羅斯、傑西李佛摩等投資大師的投資經驗,同時,筆記內容也包括了自己在投資市場失敗的經驗教訓。例如,今年三、四月,王力維因為沒有嚴守筆記中「投機股票,已有一○%漲幅時,就不該加碼」的紀律,因此,在營建股京城的投資,損失了一○%。在筆記中,王力維寫到,「京城賠一○%的經驗,當類股都走弱時,個股無法單獨走強,應及早出脫——寧可做膽小的羚羊。」

王力維談投資,不但對行情熟悉,各個投資名家的心法更可信手拈來,原因就在於他複習到爛熟,例如,「做股票又不研究個股,等於打牌不看牌」、「買股票像養孩子,別生太多讓自己手忙腳亂」、「不熟悉的股票勝算不高,找不到好的股票,儘管把錢放在銀行」、「空頭市場把它當冬天來寒流一樣正常,只要做好準備即可」,這些從報紙書籍雜誌等各處聽來的名言佳句,王力維都記在筆記裡,並時時刻刻放在心上。

「不論看電視、看書、雜誌或是和人聊天聽演講,一旦聽到任何值得記下來的資訊,我一定不會放過。」因此,王力維累積了許多各式各樣大小的紙張,裡頭寫滿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就如同《「賺錢力」上身:出社會後的用功法》一書的作者松尾昭仁,在書中所述:「情報的蒐集與記錄,不需要選擇時間和場所。點子不一定會在最適當的時間出現,也不知道會在哪裡找到實用的技巧。因此,二十四小時都要打開自己的天線。」

■操作筆記/從投資失敗的經驗中記取教訓

王力維認為,由於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讓他從「賠多賺少」進步到目前的「賺多賠少」,這都是一點一滴從閱讀吸收大師精華,以及自己的失敗經驗而來。「螞蟻和蜜蜂的差別在於,螞蟻是漫無目的遍地找食物,而蜜蜂找食物卻很精準。」王力維認為做筆記就像是蜜蜂一般,「平時,我們接收到太多資訊,要讓自己像蜜蜂一樣精準的找到自己的食物,等到需要用時,也能很快找到實用的部分。」

雖然王力維製作一本自己的「K線筆記」,讓他能在股市多頭和空頭時,有判斷依據,但他也強調,這不是一件看幾本書,或畫畫重點,就能做好的事。他舉了一個例子,「古埃及波勒密王子想要向一位大師學數學,王子問大師,學好數學要花多少的時間,大師回答:要三年。王子很不服氣地問大師:我是王子,為什麼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學會?大師回答:要把數學學好,就是要那麼多的時間,即使你是王子也要花三年的時間!」

王力維認為,任何事都要花工夫了解,多變的投資市場當然也是。花時間去做筆記,目的就是讓自己下判斷時有所依據,進而控制情緒,做草原上有耐力的羚羊。也因此,王力維花了十五年的時間,做筆記學習投資。

太多人想立即致富,也因此不論在空頭或是多頭,都有慘賠到傾家蕩產的人。王力維一再提醒,「如果是想一夜致富的人,絕對不能玩股票」,像他光是整理多頭空頭判斷指標,就整理了十本以上的書,才得出心得感想。「如果是值得看的書,我都看三、四遍以上。」可見財富都是扎實用功得來的。

■閱讀筆記/時時複習 檢討自己的投資行為

日本藝人、目前在商業領域大展長才的島田紳助,在著作《飯給得多的歐巴桑餐館一定會成功》一書中,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在立志成為漫才師(日本相聲表演者)的時候,都是把前輩的演出內容做成筆記,徹底分析笑點和吸引觀眾的地方,藉此來磨練自己的段子。」

島田紳助借助筆記而成功,上班族出身、已有十多年筆記年資的投資人張國明,同樣也是靠著研究投資專家的心法做起,進而累積近億元身價。

張國明拿出一整疊、寫滿筆記的泛黃直行紙,上頭工整地寫滿了一條條的投資心法、原則。「這是我看了超過一百期《先探雜誌》,所寫下來的心得。」張國明為了要透徹研究前《先探雜誌》社長唐起麟的投資要訣,找齊超過一百期的雜誌,一期一期地細讀,並把文章中的精髓抄下,例如,八十六年七月的紀錄:「在反彈或回檔過程中,量小向來比量大安全」,「漲勢中宜分批買進,而非等待回檔再進入」。

「十多年前記錄的筆記,一直到現在都很受用。」多年來,張國明都把筆記分成三類:一是書籍筆記,二是雜誌筆記,三是自己的投資心法筆記。雖然現在的投資功力,比起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但張國明還是每隔一段時間,拿出筆記來複習,重新檢視自己的投資行為。

「愈是遭受挫折,操作不順,筆記就看得愈勤。過去的經驗心法,是很好的投資提醒。」張國明翻出了心法筆記中的一頁,上頭寫著「不能期待每一次的交易都獲利」,他說,「例如今年空頭市場的投資,我就會拿這心法,提醒自己。」

從王力維和張國明的例子來看,兩人同樣是一般人,卻可以透過投資累積上億元身價,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做筆記」。由此可知,惟有自己先做好準備,透過勤做筆記,一點一滴累積投資智慧,一旦投資機會來臨,才可以如武林高手般一招致勝。

筆記不只可以幫助你投資致勝,在職場、事業、人生的經營上,也能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筆記成功術》一書指出,「書寫的動作,幫助你的頭腦去尋找相關資訊,結果就是,你能輕易更上一層樓。」

筆記的威力在於,它能藉由書寫的過程,強化知識的吸收,進而轉化成自己的智慧。筆記同時也是一面鏡子,它可以映照出你所犯過的錯誤,提醒自己別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有記筆記的習慣嗎?不論你有沒有這個習慣,從今天起,製作一本屬於自己的筆記本,透過筆記本,記下大師的金句良言、重要資訊,或是一天的工作與投資心得。透過一本用心製作的筆記本,記取教訓,肯定能增長智慧,並邁向成功。

北大路魯山人

▼美食家の北大路魯山人は、料理哲学を様々な言葉で残した。〈どうしても料理を美味(おい)しくつくれない人種がある。その名を不精者(ぶしょうもの)という〉。魯山人が没する前年、この信念に挑むかのような商品が世に出る。熱湯だけで出来上がる「チキンラーメン」だ

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曾留下许多烹饪哲学名言。他曾说“总有一些人无论怎么努力也做不出美味饭菜。这种人就叫做懒人”而在鲁山去世前一年,有一种商品似乎有意向此观念发起挑战般登陆了市场。这就是只需用热水就可制成的“鸡肉拉面”

▼日清食品が世界初の即席めんを売り出して、おとといで丸50年になった。腹ぺこを3分で片づけるインスタント技術に、器いらずのカップ型も加わり、食の風景は一変した

日清食品当时作为世界第一个将方便面投放市场开始,直到昨天已经经历整整50年。这种只用3分钟就可解决饥饿问题的速成方法,现在已经发展到将外包装做成杯子形状节省了容器。食品文化因此发生巨变。

▼学生時代、仕送りの谷間を、チキンではなかったが即席めんが埋めてくれた。湯を切っためんに中濃ソースを絡めて焼きそば風にし、粉末スープは別に食す。妙な一汁一菜はしみじみうまかったけれど、袋にプリントされた「盛りつけ例」がまぶしかった

学生时期,父母曾经将非鸡肉味方便面放到邮寄包裹里寄给我。去汁后的荞麦面汤味浓郁,另外将调味粉制成的汤汁单独食用。虽然用这种汁面分离的怪方法也能作出美味的面,但是包装袋上印制的“制作方法详解”格外枪眼。

▼貧乏学生がすがった即席めんは今、緊急援助に欠かせぬ品となった。各国メーカーでつくる世界ラーメン協会は、ミャンマー水害と四川大地震の被災地に計100万食を送った。きょうも誰かが湯を注ぎ、細く長く、命をつないでいるだろう

曾让穷学生赖以生存的方便面,现已成为紧急救援物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各国制造商组成的世界方便面协会,为缅甸水灾和四川大地震受灾地区共捐献了共计100万包方便面。即使现在,如果有谁将热汤缓缓送入嘴边,细长的面条,都能紧紧牵动着生命吧。

▼世界で年に1千億食が消費されている。中心は中国で、日本の食文化が逆上陸した形だ。生みの親の安藤百福(ももふく)翁は「半世紀」を1年待てなかったが、発明品のグローバル(全球)化を見届けての大往生だった

全世界人每年要吃掉一亿袋方便面。其消费中心为中国,而日本食品文化也因此出现逆转态势。
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虽然没能看到日清食品度过“五十岁大寿”,但在他去世前已经见证了自己的发明打进国际市场。

▼空(す)き腹にまずいものなし。この格言に、魯山人も異は唱えまい。即席めんのうまさは、万国、五感より腹加減で決まり、すすれば当座の元気は出る。逆境でこそ輝く一杯。食べ物が偏在するこの地球で、太く長く続きそうな「ハングリー」との二人三脚である。

肚子饿时吃什么都香。对这一格言,魯山人也提不出什么异议。觉得方便面味道香浓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饥饿感而非由国家,五感决定。轻轻嘬上一口面条,人就能立刻恢复体力。也许正因为身处逆境这杯面才更能发挥作用。这个食物分布不均的地球,长期与持续存在的“饥饿感”抗衡正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安藤 百福(あんどう ももふく、1910年3月5日 - 2007年1月5日)は日本の実業家。商業ベースで成功したインスタントラーメンの開発者。日清食品(株)創業者。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出身(旧名:呉百福)。第二次世界大戦後に中華民国の国籍を選択、のち日本に帰化。1948年に(株)中交総社(後の日清食品)を設立。日清食品の代表取締役社長、代表取締役会長、創業者会長を歴任。(社)日本即席食品工業協会会長、(財)安藤スポーツ・食文化振興財団理事長、(財)漢方医薬研究振興財団会長、世界ラーメン協会会長、(財)いけだ市民文化振興財団会長などを務めた。1934年、立命館大学専門部経済科修了。1996年、立命館大学名誉博士。池田市名誉市民。位階勲等は正四位勲二等。
「チキンラーメン」や「カップヌードル」の開発により、日本のみならず世界の食文化に変化をもたらしたことで知られる。

一部電影,一段波蘭史

【聯合報╱李敏勇】 2008.09.04 12:57 am


一位波蘭在台記者為波蘭電影《愛在波蘭戰火時》寫了一篇〈記錄歷史的原兇〉,引述導演安德烈‧華依達的話:「解決政治及社會問題的最佳治療方法,就是將歷史事實展現並誠實地陳述出來。」看過這篇文章之後,我在試片室及試片電影院,看了兩次原名Katyn(卡廷森林)的這部電影。

1940年春天,在蘇俄與波蘭邊境的一個隱密森林裡,史達林命令屠殺為數兩萬兩千名波蘭俘虜,他們是知識分子,軍官、牧師、作家、教授、記者、工程師、律師。準備在二戰後在波蘭推動蘇維埃化共產體制,以取代納粹德國占領狀況,史達林認為必須清除波蘭菁英分子,以減少阻礙力。電影敘述的就是被殺害的波蘭人及其家屬,特別是女性:母親、妻子或女兒,在等待家人時的愛和信念。

一直到1989年,在東歐自由化,波蘭的共產統治體制也被民主化政府取代後,波蘭才能對蘇俄的罪行加以指控。原先,蘇俄指稱卡廷森林的大屠殺是納粹德國所為,屠殺者並製作了紀錄片誣告納粹德國,這種誣告即被稱為「卡廷謊言」。

納粹德國當然也對波蘭迫害,屠殺過波蘭人。電影開始時,從西往東逃亡和從東往西逃亡的波蘭人相遇在一條河上的鐵橋,就有電影沒有描述的歷史,東方的蘇聯軍隊看著納粹德國軍隊槍殺逃亡的波蘭人而坐視不管,並且說,那些死亡的波蘭人會減少蘇聯軍隊日後進入波蘭的殺害行動。

即使到現在,據說俄國的報紙仍指卡廷屠殺事件是納粹德國所為。而共產統治體制下的波蘭,學生被教育說那是納粹德國的罪行。電影裡,陳述著蘇聯以納粹德國屠殺波蘭菁英做為與波蘭發展友誼的基礎。反抗這種謊言,許多愛與信念的故事呈顯出來。

《愛在波蘭戰火時》的導演安德烈‧華依達,父親也在卡廷森林慘遭殺害。他稱這是他的自傳電影。寫〈記錄歷史的原兇〉這篇文章的漢娜(Hanna Shen),是一位嫁給台灣人的波蘭女性,舅公和這段歷史擦身而過,倖免於死,後來在回憶錄中記述被害的人們。卡廷事件與波蘭自由鬥士的名字,沒有被從波蘭人的記憶中溜走、遺忘,是漢娜感到欣慰的事。

電影裡,有一位倖免於死的波蘭軍官,後來在蘇聯占領下的共產統治體制裡,以為可以為受害同僚的家人做一些事,但仍不免良心不安而自殺。這位軍官和留下筆記、後來成為卡廷事件見證的軍官,在被俘時的交談,提及只有衣服上的鈕扣能留存下來。「鈕扣」因而成為波蘭詩人赫伯特(Zbigniew Herbert, 1924-1998)的一首詩。

〈鈕扣〉Z.赫伯特/作 李敏勇/譯

只有堅硬的鈕扣
克服死亡,從深處浮現的
罪行證言
成為他們墳上唯一的紀念碑


它們證明上帝會計數
並且憫憐他們
但又如何能復活他們的身體
成為國土的堅固元素


一隻鳥在一朵雲旁滑翔著
一片樹葉飄落發芽的錦葵
而那是高處的寂靜
是史摩連斯克森林源流的霧氣


只有堅固的鈕扣
一種沉默唱詩班的有力聲音
只有堅固的鈕扣
外套和制服的

     ──紀念E.赫伯特上尉

(譯註:①史摩連斯克森林(Smolensk forest),在卡廷森林旁的另一處森林。
    ②E.赫伯特上尉,詩人Z.赫伯特的叔叔,死於屠殺。)

看了《愛在波蘭戰火時》這部電影,想像波蘭的藝術家、電影人如何記憶他們國度的歷史。波蘭導演奇土勞斯基的電影:《紅》、《藍》、《白》,詮釋了愛、自由與平等,而安德烈‧華依達則對戰火時波蘭的愛,詮釋在對卡廷森林屠殺事件的歷史記憶裡。在戰火時,一些波蘭人說波蘭終將得不到自由,但持有信念與愛的波蘭人相信波蘭終將得到自由。動人的故事,動人的電影,動人的藝術家,動人的電影人……動人的國家。

【2008/09/04 聯合報】

既看熱鬧,也看門道

廖玉蕙  (20080904)



 從國文課裡,你學到甚麼?基本的聽、說、讀、寫之外,國文課對你的人生有甚麼樣的幫助嗎?在一次的閒聊中,一位學生聳聳肩回答:

 「不過就是應付考試罷了!」
 當我舉國中課本上「王冕的少年時代」為例,請教他們的印象時,大夥兒異口同聲:「應該是寫王冕勤奮向學的經過吧!」

 除此之外呢?

 「除此之外?」學生搔首踟躕,勉強擠出「好像是畫沒骨荷花的吧!」

 「『王冕的少年時代』干我甚麼事!我自己的人生都搞不定了!我管古人王冕幹甚麼!」一位激憤的學生忽然負氣地回答。他開始抱怨國中課本裡選的這篇「王冕的少年時代」,跟其他的古文一樣,除了樣本的、討人厭的「勤奮向學」主題之外,實在想不起來王冕的人生跟現代的他有甚麼關係。

 「我幹嘛得浪費時間去念它!」

 王冕的少年時代果真和現代的我們沒有關聯嗎?為什麼國中生需要讀這一課呢?這件事有意思!且讓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這篇課文吧!

 母親的眼淚和兒子的體貼

 套句現代的說法,少年王冕生長在所謂的「單親」家庭。父親在他七歲時亡故,母親做點針黹供他讀書。三年後,母親心餘力絀,無力撐持,只好讓王冕輟學去隔壁秦老家放牛打工。王冕欣然同意,次日,母親帶他到秦老家,交代過後,含著兩眼眼淚去了。

 文章到此,我們尋到幾個切入點,可能跟現今國中學生可以產生連結的。

 詩有詩眼,文有文眼。首先,我們先找到這段文章的文眼「母親含著兩眼眼淚去了」一句。我以為如果國文老師教授這篇課文,讓這「兩眼的眼淚」輕易放過,便是失職。兩眼的眼淚,寫盡一位母親對無力供給兒子讀書的無奈和對兒子必須中輟打工維生的不捨。類似這樣的關鍵字,在教書時,如果沒有特意拈出,學生很容易一眼掠過,而這正是學習的重點所在。

 其次,當母親向王冕表明次日就得勞煩他輟學打工時,王冕回說:

 「娘說的是。我在學堂裏坐著,心裏也悶,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要讀書,依舊可以帶幾本書去讀。」

 王冕的回答,充分顯示他的體貼孝順。我們將心比心地想,自家會讀書、喜讀書的孩子,因為家境清寒,無法和別人家的孩子一起去上學,母親的深自內疚,可想而知。善體人意的王冕不但沒有表示不滿,為了讓母親不要太難過,還佯裝不在意,甚至提出既能照顧生活、又可進修上進的兩全方案來寬慰母親,王冕的體恤用心,不言可喻。

 成熟的溝通示範

 接著,再來檢視這位王媽媽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現今的單親家庭的媽媽,如果是跟王冕的母親遭遇一樣的困境,在支撐不住的狀況下,必須向成績不錯的孩子開口,希望他放棄學業,去7-11打工以減輕家裡的負擔,她也許會拗不過內疚的煎熬,反倒惱羞成怒地恨聲斥責:

 「你以為你家有錢啊!一天到晚只會杵在那兒死讀書啦!也不會想辦法去打工幫忙嗎!家裡是我一個人的嗎?就讓我像牛一樣做到死你就開心了!是不是?」

 王冕的媽媽不同,她在這方面作了非常良好的示範。她喚來王冕,跟他說:

 「不是我有心要耽誤你,只因你父親亡後,我一個寡婦人家,年歲不好,柴米又貴,這幾件舊衣服和些舊傢伙,當的當了,賣的賣了,只靠我做些針黹生活尋來的錢,如何供得你讀書?如今沒奈何,把你雇在間壁人家放牛,每月可得幾錢銀子,你又有現成飯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段話,話裡呈現一位明理母親的良好且有效的溝通。她首先清楚地跟孩子說明家裡所面臨的窘境:家境不佳──父親早死,外在的環境困難──物價高、經濟不景氣;其次剴切表明她所做過的努力:除了設法典當舊衣物外,自己也一直勤作針黹,賺取微薄之資。雖則如此,生活依舊撐不下去。接下來,她坦然示弱說:「如今沒奈何」,只能尋求兒子協助,提出讓他到隔壁放牛抒困的方案,情詞懇切、條理分明,相信再是桀傲難馴的孩子,也會為母親的誠懇坦率而興起同舟共濟的決心吧!

 接受命運卻不容擺布

 文章的下半段,敘寫王冕上工後,日日早出晚歸。遇到雇主煮了好吃的食物給他,他總不忘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點心錢點滴存下,也信守對母親的承諾,買書帶到放牛的柳樹下閱讀。一日,天氣煩躁,一陣大雨過後,湖邊山上被一派日光照得像水洗過似的,綠得可愛,湖裡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好不有趣!於是,突然發心畫下。沒料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竟從此將荷花畫得維妙維肖,像是從湖裡摘下來貼在紙上似的,引得縣人競相爭購,王冕終於脫離放牛生涯,得以賣畫維生,讓母親感到無限的欣慰,選文到此結束。

 這部分著墨於王冕如何面對困難,開創新局。一般在遭遇和王冕一樣的困境時,內向的孩子,難免要自怨自艾一番;外向點的也許要大大地怨天尤人。然而,少年王冕並沒有因為學堂教育上的挫折而灰心喪志,他坦然接受坎坷的命運,也許羨慕同儕能繼續在學堂讀書,卻不因此怨恨母親的無能或自己命運的乖舛。他接受不能繼續在學堂受教的現實,卻沒有一刻放棄喜愛的書本,仍舊千方百計和書本保持聯繫,攢錢購買較便宜的舊書。雖接受現實,卻絕不向現實低頭,他將孜孜求知的課堂搬到柳樹蔭下、綠草地上,沒有甚麼困難能阻攔他求學的心願。所以,經過三、四年的自學,王冕的學問自然有了進步。久處貧困的王冕雖然年紀輕輕的,卻清楚「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知道接受現實才是應世的好方法,坐困愁城根本無濟於事,要趕緊收拾沮喪的情緒和遺憾握手言和,才能心平氣和地繼續前行,也才有機會看到人生其他美麗的風景。而現今的學生如果因為閱讀而有所領悟,進而見賢思齊,這才是讀書的積極作用。

 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

 王冕的另一個足資稱道的德行就是不服輸且勇於嘗試、積極挑戰的個性。從來沒有繪畫經驗的他,在放眼天光雲影之際,心血來潮,不禁興起將它入畫的念頭。對他而言,繪畫堪稱全然陌生的經驗,他不但沒有裹足不前,反倒不服輸地認定:「天下哪有個學不會的事?」大膽將辛苦攢來的錢投資到胭脂、鉛粉上,不料,竟為自己的人生開創了第二個春天。因為境由心轉,王冕轉而看到了美麗的天光山色;因為勇於嘗試,他接觸了不同的興趣;因為不輕易屈服,他開啟了潛能、成就了新事業。王冕的成功不是僥倖,他個性樂觀、好奇、自信,灼灼凝眸周遭環境,尋找機會,進而把握機會,這在在都是成功的祕訣。這樣的小說不是空造的神話,是植基生活的寫實文學。我們常發現很多人一直到退休後,得空提起筆,才知道自己原來頗有美術方面的潛能,或在書法上挺有天分,或潛藏寫作的長才。只有勇於嘗試的人,才會及早發現新天地,為自己的人生開拓更多的可能。

 總之,「王冕的少年時代」文章的前半部,讓我們見識到子女的穎悟體貼、母親的不捨心情和一場零缺點的溝通。文章的下半段所呈現的是王冕的情緒管理及挑戰、創發能力。如果上課時能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必能由此逐漸建立他的正確人生觀與思想體系。類似王冕的困頓,不管是家庭問題或情緒問題,都是當今國中階段的學生可能會有的遭遇,讀這課書,可以藉機讓他們及早反思自己的親子關係,體恤大人的困難,並學習應對進退之道,成為一個多情又講理的人,甚至能進一步學習溝通協調的策略,這是國文課裡的情意開發,是國文教學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而由此看來,文章裡的人物或作者,不管身處元代或清代,其實,他們要解決的人生問題和現代殊無二致,這是我們讀經典的意義。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往往就是因為它放諸四海而皆準。

 文學的魅力與功用無分古今,也無分白話或文言,重點是如何提升學生上課的興味,讓學生在走進國文課的教室後,樂在其中。而吸引學生投入課程的要訣,就是讓文章和他發生關聯,或對他有所啟發,讓學生覺得讀的不只是作者個人的心事,也可能成為我將來的問題;即使是古文,也絕不是和我毫不相干的古人專利,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也親切實用。老師要有能力旁徵博引、歸納分析,讓學生既看熱鬧,也看門道。

 其次,光是老師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一定得設法讓學生一起來參與。所以,討論是必須的。讓學生也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很重要,當然,面對文學作品,為人師者必然有屬於自己的主觀看法,但詮釋應該容許多元的可能,心裡絕對不能只有一個答案,認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老師,只會使得討論徒託空言,最終還是淪為個人的喃喃自語。所有的知識,都只有在通過腦子思考過後,才會沈澱在心底。親愛的老師!你有讓學生在課堂上用過腦袋思考嗎?

 小說的虛構與文學的潤澤

 另外,既是國文課,文學的閱讀自然不只侷限在上述的人生啟蒙,挖掘文學之美與情趣韻的文學魅力,自然也是學習的重點所在。

 在史實裡,確有王冕其人。在宋濂與朱彝尊為王冕所作的傳記中,曾記載有一回王冕曾在放牛的時候,偷偷跑去學堂聽人讀書,把牛都給忘了。回家後,被父親狠狠揍了一頓。由這個故事看來,王冕被迫去放牛時,父親仍然健在。但是,在吳敬梓的小說裡,卻更動史實,將王父的逝世提前到王冕七歲那年,以強化王冕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孤苦及年幼處困境而不為所屈的精神,並形塑了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堅強母親。雖然傳記裡的王冕自小好學不倦,但作者顯然有更大的企圖心,何況小說裡就算捨去了這段失牛的經歷,仍然沒有減損王冕好學的程度,卻深度強化作者想要凸顯的王冕的孤苦遭遇及堅強受挫力。有時,改編小說的虛構、渲染細節,往往比真實的部分更加撼動人心,譬如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精彩片段借東風、空城計、華容道上放走曹操……等,都是屬於三分虛構的部分,較諸其它那七分的史實更加吸引人且廣為大眾熟悉,由此可以見證文學強大感染力。

 「儒林外史」採用了「雖云長篇,頗同短制」的獨創性結構。不像「紅樓夢」中,以寶釵黛三人的戀情為主軸,貫串全書;也不似「西遊記」以唐僧、悟空、沙僧及豬八戒一路過關斬將,邁向取經之路。故事裡的近兩百個人物牽牽絆絆,逐一逐批出現又逐一逐批退場,沒有貫串全書的主要角色、主要線索或中心人物,雖有利於反映各階層的生活,卻也因為缺少主幹,結構顯得較為鬆散。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當它以單篇呈現時,卻往往言簡意賅,靈動深刻。「王冕的少年時代」的動人,可於幾句生動的對白見出。母親的俐落條陳中夾帶無限的自責;王冕的回答裡盡是溫柔的體貼;即使是只出場講一段話的秦老家,讀者也能憑藉其聲口特色,摹想其人格。他說:

 「就在我這大門過去兩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邊一帶綠草,各家的牛,都在那裡打睡。又有幾十棵合抱的垂楊樹,十分陰涼。牛要渴了,就在湖邊飲水。小哥!你只在這一帶玩耍,不可遠去。我老漢每日兩餐小菜飯是不少的,每日早上還折兩個錢與你買點心吃;只是百事勤謹些,休嫌怠慢。」
posted by James at 12:19 PM link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08

日本小語

天聲人語
http://www.asahi.com/paper/column.html
编辑手帐
http://www.yomiuri.co.jp/editorial/
日经春秋
http://www.nikkei.co.jp/news/shasetsu
日本经济新闻的栏目,每篇约500字。短小精悍,富有可读性。其内容涵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可作为翻译练笔之短文。欢迎大家参与和交流。

前所未有的作业

▼〈谷川の岸に小さな学校がありました……さわやかな九月一日の朝でした〉と、宮沢賢治は書き出す。夏休みが終わって子どもたちが登校してくる。そして教室の机に、赤い髪の転校生がぽつんと座っているのを見つける

▼山の子らは、突然やってきた都会風の転校生に驚いて泣き出してしまう――ご存じ『風の又三郎』の冒頭である。名作を思い出しながら、きのうの夏休み明け、突然いなくなる先生に泣く子はいなかったかと心配した。こちらは大分県の学校の話だ


“谷川的岸边有一所小学校……那是一个9月1日的早晨,秋高气爽”。暑假结束了,返回学校的山里孩子突然发现课桌边坐着一个红头发的转校生。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都市打扮吓得哭了起来。

以上就是众所周知的宫泽贤治的作品《风的又三郎》的开头部分。这篇名作,令我想到了昨天刚刚结束暑期的大分县学校。担心那里的孩子们会不会因为老师突然消失而被吓哭了呢?!

▼この春から教壇に立っている21人が、不正に合格したとして採用を取り消される。うち1人はすでに、夏休み中に辞職した。ショックを受けた子もいるだろう。さわやかさとは程遠い2学期の始まりである

(在大分县,)今年春天刚刚走上讲坛的21名教师因被认为行为不端而会被解聘。其中一个人已于暑假期间辞职。有些孩子会感到吃惊吧。第二学期了,这是一个与秋高气爽相去甚远的开始。

▼去った担任に、ある児童が「またこの学校に帰ってくるもんね」と手紙を書いたと聞いて、胸が痛む。自主退職は明日が期限だが、だれも自分では口利きを知らなかったという。周囲と教委の罪は小さくはない

听说有的孩子在写给离开的班主任的信中说:“(老师)以后还会再回这所学校吧”的时候,我感到心痛。虽然明天就是自动辞职的最后期限了,但据说还没有人自己去求情(注:自动辞职者有可能根据表现好而被聘为临时雇员)。看来环境和教委的罪不小。

▼9月1日の教室には、夏と秋がゆきあうような、不思議な空気がある。子ども心にも夏の終わりは寂しい。そんな感傷を先生の姿と声が断ち切って、新しい学期への意欲がさざめき出す。子どもの季節を回すのに、先生はなくてはならない存在だろう

9月1日的教室中弥漫着一种夏秋相交时的奇怪气氛。孩子们的心中也写满了夏末的孤寂。老师的身影和声音能够打断这份感伤,继而唤起他们对于新学期热情。老师的存在,对于孩子们的“季节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風の又三郎』の先生も、〈むかしから秋は一番からだもこころもひきしまって、勉強のできる時〉だと話して、季節を回した。不正のウミを出し切りつつ、子どもたちへの影響を最小限にとどめる。県教委に課せられた前代未聞の宿題である。

《风的又三郎》中的老师也说过:“自古以来,秋天就是(一年中)身心最为紧迫的一个季节,学习之际在于‘秋’”,借以“转换”孩子们的(心里)季节。亮出全部积弊,将由此对孩子们的影响维持在最小——这份前所未有的作业要由县教委来完成。


--------------------------------------------------------------------------------

★不正合格21人、採用取り消し=「不合格」の希望者採用へ-大分県教委

・大分県教育委員会の汚職事件を受け、県教委は29日、実態調査をした結果、今年度
 教員採用試験で、不正による合格者と不合格者を各21人と特定し、合格者全員の採用を取り消すと発表した。希望者は臨時講師として雇用を継続する。
 小矢文則教育長は会見で「自主退職か臨時講師として続けるかは本人の意向を大事にする」 とした。不正による不合格者は本人の意思を確認の上、10月1日以降採用する方針。 

星空傳奇

【聯合新聞網╱顏士凱】 2008.09.02 05:43 pm


我跟張毅先生在十幾年前有過一面之緣,上兩個月前我到上海出差,沒想到會再碰到他。

上次,我們在他「琉璃工坊」天母店見時,坐下來喝的是咖啡;這次,我們在他上海新天地「透明思考」餐聽,坐下來喝的是水。上次他把咖啡叫「二哥的咖啡」,因為是他請楊惠珊小姐的二哥現煮的,免費請我;這次他把水叫「星空傳奇」,他堅持要我自己付錢。

我因為半年前在仁愛路上遇到我大學同學,他現在擔任聯想電腦台灣區總經理的特助,需要一個人三不五時幫他跑大陸,「暗中打探」大陸總公司最新動態,「親自」回報給他。因此這個上不了檯面又能令他相信的人,他一直找不到適當人選。

他說他突然看到我時,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就是你啦!」雖然班上我們就坐隔壁,但真正的友誼其實要到二下才展開。那時候,我們一整天就泡在系圖書館,除了吃飯打兵乓球跟回宿舍洗澡;我們白天討論很多電子電路方面的東西,晚上就拿還是禁書的金庸小說以及杜斯妥也夫斯基消遣。

我告訴他別用那樣口氣說,那好像他是一副「星探」的樣子。他大笑說,我還是沒變,「話中總是另有玄機!」

「我記得你不是唸考古的嗎?」張毅聽我這趟到大陸竟然是做電腦業務,覺得很詫異。我們是在「朵雲軒」拍賣公司旁邊一條巷子裡的藝廊偶遇的,真的很巧,我們都在公事之後逛畫廊散心。張毅說他對藝術品拍賣沒興趣,他看畫主要是找拍動畫片的靈感。

「後來我們系到了我這一屆就正名為人類學了,不過,大學時我最初唸的是電子工程,人類學是我後來降轉的系。」張毅聽我這麼說眼睛突然亮了一下,我知道他這一年多一直在跟一家投影機公司商談合併大計。大概是這個原因,他邀請我到他的餐廳小坐一下。

其實,我今天三場下午茶的第一攤就在他的餐廳,但我沒說。十幾年前,那時候琉璃工坊剛在台灣闖出名號,張毅找人要幫每件賣價上萬台幣的琉璃,附寫上一份說明書,一個朋友介紹我去跟他談談。他當時跟我談最多的是他滿腦子的「前進大陸」構想,現在他問我想吃什麼,我老實以對說肚子真的還不餓,他卻突然笑說:「你看,人最終還是要回到原點。」

我想了好一下,才弄懂張毅的「原點」指的就是中國大陸。我覺得有點口渴,問張毅這裡有沒有茶或啤酒?「我推薦你喝我們這裡一樣東西,不過,我會堅持這要你自己付費;」從剛剛碰面到現在,張毅直到此時才露出笑容,「這是我跟楊小姐的共識,所有這裡的東西都可以免費請親友,唯獨這個東西我們堅持要親友自己買單。」

沒有一個人聽張毅這麼說會不對此「何方神聖」備感懸念的。再等這「神聖」端出來,看了好幾眼後,更是懸念地要問「這是?」「水。」張毅又笑了,且揮手制止我再繼續發問,「我知道你要問什麼,這不是歐洲的汽泡礦泉水,也不是天山的神水,就是上海本地的水。」

懸疑繼續在不知名的地方發酵,「這杯水要賣多少錢?」我制止自己發問,並讓自己的表情展現出微笑的模樣。張毅說,古今中外,沒有一杯白開水可以給那麼多人「思考的空間」,而且還教許多人多年後還「唸唸」不忘;「人的腦子很奇妙,我們的思路經常受困,遇上一杯令人可以思考的白開水,許多人卻忽然一下子變得很透明清澈。」

「你們有給這杯水什麼特定的名字嗎?」我腦海裡開始出現一大張下午看過三遍的菜單,上面的每個字現在都變得像「天下為公」那麼大。

「我們叫它『星空傳奇』。」張毅一臉嚴肅地說;我這次卻真的笑了,很自然地笑,不知為什麼。

我趁著上洗手間的路上,攔下一位女服務員,很興奮地問她一杯「星空傳奇」的價錢是多少?她告訴我50元人民幣,還附帶說明在新天地這地方「一杯可樂也要賣40元」。我上洗手間的時候,果真腦海裡思考特別多,好像尿也特別「衝動」。

在回到旅館前的五百公尺處,莫名又衝動地下了計程車;我走進三天來都沒走進去的龍華古寺。還記得旅館經理說,這座具有1700年歷史的古寺據說建於三國時代,寺裡有三大鎮廟之寶,其中一寶千手觀音,楊惠珊這幾年也有類似的大作品。

仰望具有六層建築的龍華塔上星空,想起第一天來時計程車司機告訴我這座傳奇古寺「思想很進步,除夕夜還舉辦過年倒數計時。」腦海一下子真的出現很多星星,好像從來都沒看過的星星。

(顏士凱/邊邊角角棒球論壇成員)

王效蘭&許博允 一張折疊塑膠椅的情誼

【聯合報╱林英喆】 2008.09.03 03:37 am



《聯合報》發行人王效蘭。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楊海光攝影)

新象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邱勝旺攝影)


人世間的友情有時很奇妙,每每想到這些塑膠折疊椅,我就想到那一段報人與藝術家之間無私的情誼……


《民生報》於民國95年11月30日宣布熄燈,其後有一些緩衝時間讓同仁整理私人物品,文化組很多同仁的置物櫃放在編輯部會議室之內,包括我本人,那時一邊在大會議桌上整理分類,哪些可以不要,哪些要保留,突然發現會議室裡深灰色的折疊椅,竟也陪伴著近十年了,這些折疊椅,見證了一段情誼,那是《聯合報》暨《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與新象許博允之間一段藝術友情。

王效蘭熱愛文化藝術,是眾所周知的,雖然她交遊廣泛,尤其是與法國的關係更深厚,但很多的好朋友都因藝術而結緣,如已故的故宮院長秦孝儀、華人藝術家趙無極、雕刻大師朱銘,或是廣達的林百里,但這些都是私人交情,她很少在報面上大書特書。

王發行人喜歡文化藝術,她所經營的《民生報》文藝版面,不僅創報時就開辦,報禁開放後,版面也都是各報之冠,目的無他,因為她認為,這麼多的版面都是為台灣文化及表演藝術團體服務的。

從進入報社就在文化版跑新聞,民國82年起負責文化藝術的新聞,我深深感受到王發行人在這方面的投入與熱愛。《民生報》從創報起就設的讀者服務組,後來轉型為活動組,開始參與主辦各項藝術活動,無論是夏卡爾畫展、羅浮宮展、兵馬俑展,或是如《歌劇魅影》、帕華洛帝在台中的演唱等;雖是如此,她對其他單位活動支持也不遺餘力,尤其是主辦方希望能透過報社的宣傳,以增加票房。只要對方提出,都沒有不同意合作的。即使有的活動是與對手報合作,王發行人都再三囑咐,我們不能因此而抵制,還須同樣報導。有時候我們報導的版面較之合辦的媒體還大還多,令很多活動單位銘感於心。

至於新象這個老招牌,緣於過去與《中時》創辦人余紀忠有較深遠的關係,與聯合報系合作的機會反而較少,但這也無損於新象在《民生報》版面的見報,我們跑表演新聞的同仁還是以平常心視之。但後來民國86年的「跨世紀之音」──二王一后演唱會,則不僅是新象歷來最大的製作,更開啟聯合報系與新象合作的契機。

雖然,聯合報系僅是媒體協辦的合作單位,我那時負責文化新聞版,卻發現王發行人對這個合作案子的重視,等同視為報社自辦的活動,許博允常常到報社開會,說出他的構想,諸如要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座位怎麼安排?舞台要在哪個地方,背景最好是中正紀念堂的鐘型建築,燈光打上去的話,簡直是絕佳的背景舞台等。當然最後是許博允念頭打到兩旁的花圃也要移除,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反對而作罷,只好移到大中至正的牌樓。

記得那時王發行人盯這個活動甚緊,常要各個單位報告,像是新聞版面的宣傳計畫、發行單位送票訂報的進度,以及活動組的配合等,有時活動組反映票房並不理想,即使盈虧與報社無關,卻會被她要求做更大的宣傳,我們當然只有再做大了,包括卡列拉斯、多明哥與黛安娜羅絲的專題介紹等。那時每個同仁都感受到王發行人好像對二王一后情有獨鍾,因為以前從未對合作舉辦活動如此熱衷與關切,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有時同仁傳來些許負面的耳語,但她都認為那是小問題,最重要的指示是:要把這個活動辦好。
1997年的跨世紀之音演唱會上,黛安娜羅斯忘情演唱。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楊海光攝影)

最後的結果,現在大家都已知道了,活動是成功的,擠進了七萬多人,創下中正紀念堂廣場的紀錄,但湧進很多不買票的觀眾,讓新象負下巨額的虧損。

新象為此虧損,王發行人視同她也有關係,一直在想如何彌補且減低虧損,她說服了許博允將為二王一后買來的數萬張灰色塑膠折疊椅賣掉,她以身作則,報社就買了幾百張,並且指示活動組找其他廠商也來買。記得那時活動組幾乎全組動員,每個人都動用自己的關係與人脈,包括地方特派員也接到指示,顯見王發行人的重視。

其後,她又動念到她的老朋友朱銘身上,希望朱銘能為此雕刻一個藝術品,限量複製,義賣為新象募款。記得那時王發行人興沖沖地帶著許博允到朱銘外雙溪的家中去,我也陪同前去,王發行人可能不知道許博允在1980年時,就已推介朱銘到香港藝術中心展出,雙方交情久遠,她仍然頗為慎重地向朱銘說到二王一后帶給新象鉅額的虧損,想藉朱銘在藝術上的成就,為新象特別做一個雕刻。當然,朱銘二話不說,立即應允,這也就是後來以「跨」為名的雕刻藝術品,風格是朱銘人間系列的,以二王一后為主角,卡列拉斯與多明哥坐著,黛安娜羅絲站著。

不論其後,那個藝術品義賣了多少?或是對新象的虧損助益多大?那已經不重要了。但那一天在朱銘外雙溪的家中的畫面,卻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身為她的部屬那麼久,親眼看到王發行人第一次為他人的事,向她的朋友求助,而朱銘也毫不遲疑地答應。

其時我才發現,王發行人非獨厚新象,她與許博允也沒有特別的私交,但仍然願意為新象挺身而出,完全出自於她認為許博允是個人才,渾身充滿創意與點子。尤其是新象長年來累積出來的成績,全憑他個人之力,對台灣文化藝術做出的貢獻,那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油然而生出惜才或愛才,並且不希望因為一個節目,讓新象前功盡棄。

這裡可以公開一些祕辛,《民生報》過去與很多單位合辦過很多藝術活動,有的辦過一次就成為拒絕往來戶,有的後起之秀,卻頗有市儈之氣,這些王發行人都看在眼裡,但有少數幾家,她會耳提面命,指示我們一定要全力支持,新象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自二王一后之後,凡是新象提出來的合作案,在《民生報》都有如直通車般,毫無異議通過。我們同仁都私下開玩笑說,這有如過去台陽美展的免審資格般,但我心裡知道,那是因為新象本身二三十年來做出的成績所致。

《民生報》結束後,不知道購置的二王一后灰色塑膠折疊椅,現在身落何方?但很奇怪,那些便宜的塑膠折疊椅,自從買進來放到編輯部會議室後,為每天編前會或是各部門開會之用,任勞任怨,至少我們坐了近十年,卻好像從沒有壞過。

人世間的友情有時很奇妙,每每想到這些塑膠折疊椅,我就想到那一段報人與藝術家之間無私的情誼。值此新象三十年慶之際,寫下來,以留諸後世。

●「如花綻放的年代──新象30」影像展,9月5日至14日於台北華山創意園區四連棟展出;展覽現場舉辦「新象30會客室」座談會,相關資訊見www.newaspect.org.tw或www.wretch.cc/blog/na30art。

【2008/09/03 聯合報】@ http://udn.com/

Guy Laliberté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Guy Laliberté


Laliberté at the $25,000 World Poker Tour No Limit Hold'em Championship.
Born September 2, 1959 (1959-09-02) (age 49)
Quebec City, Quebec, Canada
Occupatio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Net worth ▲$1.5 billion[1]
Website
Cirque du Soleil
Guy Laliberté (born September 2, 1959 in Quebec City, Quebec, Canada) is the founder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Cirque du Soleil. Starting out as an accordion player, stiltwalker and fire-eater; Laliberté created his circus which is a synthesis of all circus styles around the world. In 2006, this 95% share holder of the 1.2 billion dollar Cirque Du Soleil was named the Ernst & Young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2][3]

Contents [hide]
1 Early years
2 Cirque du Soleil
3 Poker career
4 Social engagement
5 Awards and Honors
6 References
7 External links



[edit] Early years
Guy Laliberté was born in Québec City, Canada in 1959, the son of a nurse and a public relations executive for the Alcan Aluminum Corporation.[4] By the time he was sixteen, he had decided to pursue a career in the performing arts after producing several high school events. After graduating, he became involved with a folk music group called "La Grande Gueule", playing the accordion and harmonica. His work on the folk music scene was what introduced him the art of street performance.

After quitting college, Laliberté toured Europe as a folk musician and busker. He had learned the art of fire breathing by the time he returned home to Canada in 1979. Although he became employed at a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in James Bay, his job ended after only three days due to a labor strike. Supporting himself off of his unemployment insurance, he decided not to look for another job. Instead, he joined the stilt-walking troupe "Les Échassiers de Baie-Saint-Paul" that was led by Gilles Ste-Croix. Shortly afterward, Laliberté and Ste-Croix organized a summer fair in Baie-Saint-Paul with the help of Laliberté's soon-to-be business partner Daniel Gauthier.[5][6]

This festival, called the "La Fēte Foraine", first took place in July of 1982 touring Quebec. Ironically, the event was barred from its host town shortly thereafter because of complaints by local citizens. Laliberté managed and produced the fair over the next couple years, nurturing it into a moderate financial success.[7] But it was during 1983 that the government of Quebec gave him a 1.5 million dollar grant to host a production the following year as part of Quebec's 45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the French explorer Jacques Cartier's discovery of Canada. Laliberté named his creation "Le Grand Tour du Cirque du Soleil."[8][9]

The celebration turned out to be a critical and commercial success. Although the first tour of Cirque only netted a forty-thousand dollar profit, it allowed him to sign almost 1.5 million dollars in contracts. They had been performing exclusively for Canadian audiences until 1987 when Laliberté risked everything and took his circus to the Los Angeles Arts Festival. It cost the production's entire cash reserve to make the move. Had it not been successful, he would not have had the money to move the troupe back home to Quebec.[10]


[edit] Cirque du Soleil
Laliberté's vision was to create a circus with neither a ring nor animals. The rationale was that the lack of both of these things draws the audience more into the performance.[11] By the end of 1987, temporary engagements had been scheduled in Santa Monica and San Diego, netting more than 1.5 million dollars in profit.

After a bad experience dealing with Columbia Pictures, Laliberté committed himself to remaining free of outside influence.[citation needed] He, along with business partner Daniel Gauthier, ensured that they keep a controlling interest in their company. With this interest came the freedom to make whatever decisions or take whatever risks they felt necessary. This freedom has allowed Cirque to produce such shows as "KÀ", which with a 165 million dollar price tag, would probably never have otherwise been produced.[6][10]

Cirque Du Soleil has created twenty different shows, fifteen of which are currently running. In 2001, Guy bought out his business partner, Daniel Gauthier for an undisclosed sum. As of today he has a 95% interest in his company.[12][13] Afte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Laliberté remain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his company. Although critics argue that he has reached the maximum potential that the circus can offer, he continues to look for new ideas, including moving into other mediums such as spas, restaurants and nightclubs.[10] In his own words: "We didn't reinvent the circus, we repackaged it in a much more modern way."[14]


[edit] Poker career
In April 2007, Laliberté finished fourth in the World Poker Tour Season Five event at Bellagio in Las Vegas. Laliberté also played on GSN's High Stakes Poker Season 4 show. He also appears in Poker After Dark season 4.


[edit] Social engagement
On October 29, 2007, Guy Laliberté announced, in the presence of H.S.H. Prince Albert II of Monaco, Jeremy Hobbs, Executive Director of Oxfam International, and Gordon Nixon,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RBC Financial Group, the official launch of the ONE DROP Foundation[15] to fight poverty in the world by giving everyone access to water.

Inspired by the creative experience of Cirque du Soleil and its international program for street kids, Cirque du Monde, the ONE DROP Foundation makes use of the circus arts, folklore, popular theatre, music, dance and the visual arts to promote education,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public awareness of water issues. Technical proj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improve access to water, ensure food security and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in communities. The Foundation will unveil its program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2008.

The operating costs of ONE DROP will be covered by a $100 million contribution from Guy Laliberté over 25 years. Field activities will be financed by donations from the employees of Cirque du Soleil and from the public, as well as through funding commitments by Canadian and international partners.

Oxfam International, through Oxfam-Québec,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ONE DROP since 2005 in a three-year pilot project in Nicaragua. A leader in development aid, Oxfam brings expertise in selecting and implementing field projects. Their involvement with the ONE DROP Foundation is based on a common desire to sup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concrete actions and in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partners.


[edit] Awards and Honors
1997 - Recipient of the Ordre National du Quebec, the highest distinction awarded by the Quebec government.[16]
2004 - Recognized by Time Magazine as one of 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world.
2004 - Recipient of the Order of Canada.
2006 - Recipient of the Ernst & Young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award for all three levels: Quebec, Canada and international.
2007 - Recipient of the 2007 Humanitarian Award for his social commitment with the ONE DROP Foundation.[17]

總部原是…垃圾場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宜靜】 2008.09.03 04:34 am


位在加拿大蒙特婁聖密雪兒區(Saint-Michel district)的太陽劇團總部,是太陽幕後創意製造中心,這裡不只是太陽的創意中心,這塊地原來是垃圾場,太陽選在這裡落腳,蘊含著重視環保、社區意識的理念。


太陽劇團的總部像現代感十足的藝廊。
記者陳立凱/攝影
走進太陽劇團的總部,挑高四層樓的採光天井,陽光大剌剌地照亮入口大廳,牆上掛著、擺著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絕大部分是員工的創作,感覺就像進入現代感十足的藝廊。

太陽每年都請員工貢獻創作,由一專門小組負責評選並規畫展覽,藉此發掘了不少員工的特殊才藝,入口、樓梯間、牆壁都是員工的藝術作品。

櫃檯總機 會說三四國語言

總部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員工來自四十個國家,操廿五種語言,大廳不時穿梭著來自不同國家、膚色的員工、訪客,櫃台總機小姐至少都可以說上三、四國語言,連警衛看到有東方面孔的訪客,還會親切地用僅知道的幾句中文打招呼:「你好,謝謝。」然後探詢地問,這樣說對嗎?

總部成立的故事,令加拿大人津津樂道。隨著太陽的業務蒸蒸日上,原本零星分布在舊蒙特婁區的辦公室與訓練場已不敷使用,太陽劇團決定要興建總部時,很多地方提供地點及優渥的條件,爭取太陽來當鄰居。

文藝深耕 當社區的好鄰居

不過,創辦人紀.拉里伯提(Guy Laliberte)決定要找一處條件最差地方——一處廢棄的礦區與垃圾填積地。他認為,透過成立總部讓附近社區環境變得更好,用文化和藝術當橋梁,當社區的好鄰居。

事實上,這個聞名全球的表演產業,對社區的用心,連載我們的計程車司機都讚不絕口,知道乘客是要前往太陽劇團總部,司機便主動介紹「那家公司很環保喔,連鋪設地面都是用蔬菜油,而不是瀝青柏油!」

負責監造總部第一座建築物的全球公民資深副總莫瑞斯(Gaeten Morency)說,太陽是個從事藝術創作取悅觀眾的企業,總部也希望用藝術來美化鄰近社區。每座建築物的形式、設計感都不同,營造出多元的藝術形式,提升整個社區的品味與質感。

重視環保 蔬菜油取代柏油

建築物規畫雨水收集系統,供應農園澆水與洗手間衛生用水,停車場的地面採用蔬菜油取代石化瀝青柏油,他笑稱:「如果溫度高地面融化時,聞起來還有薯條的味道!」一些小細節,在在展現太陽對土地的疼惜。


總部前是一片農園。
記者陳立凱/攝影
總部前農園的萵苣長得肥美鮮甜,除了供應廚房膳食,採收多出來的蔬菜,平時就放在大門口,讓員工帶回家。不過莫瑞斯強調,農園最重要的概念是,這是一個Working Land,是活的、動態的藝術(右下圖,記者陳立凱攝影)。

蔬果花園 四季更迭有感覺

四周的蘋果樹、玫瑰灌木叢、南瓜、香草園,每天、每季都有不同風貌,今天和昨天不同,明天又有新的變化,有讓員工們每次回到總部都有新鮮的感覺。

在這樣充滿創意、尊重人文、環保的工作環境,加上有一群快樂的員工,太陽劇團充滿驚人的創作能量,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

Alegria 中文官網:http://www.cirquedusoleil.tw

認識太陽劇團

太陽劇團起源於加拿大魁北克市附近一個名叫聖保羅灣(Baie-Sait-Paul)小鎮。80年代初期,一群穿著引人注目的街頭表演者,踩著高蹺在街上大搖大擺地走著,玩雜耍、跳舞和噴火,或演奏音樂。這個劇團漸漸在小鎮打開知名度,演出吸引許多人們的注意,紀.拉里伯提(Guy Laliberte)也是其中一名表演者,後來他創立了太陽劇團。

太陽劇團從創立迄今,足跡遍布五大洲,200多個城市,有超過8,000萬觀眾欣賞過太陽的演出。以2008年一年來說,太陽劇團就有18個劇碼同時在世界各地演出。

劇團成立至今獲獎無數,包括艾美獎、影評人獎(Drama Desk)、斑比獎(Bambi)、王牌獎(ACE)、雙子獎(Gemeaux)、菲利克斯獎(Felix),以及蒙特利爾玫瑰獎(Rose d’Or de Montreux)獎。太陽劇團的國際總部設在加拿大蒙特婁。

Alegria誕生緣由

Alegria西班牙語的意思是歡騰、歡慶,泛指一種心情,一種思緒的狀態,運用在這齣戲的主題有很多種的詮釋。

權力與權力傳承遞嬗,從古代君主政治到現代民主政治的演變過程,年老的、年輕的─Alegria的每個角色將這樣的背景時空詮釋得淋漓盡致。國王的弄臣、吟遊詩人、乞丐、舊時代的貴族還有孩童們組成的世界,唯獨小丑能夠抵抗時光磨折,伴隨而來的種種社會轉變。

Alegria歡躍之旅是太陽劇團成立十周年的經典代表名作,1994年在加拿大蒙特婁首演。整齣劇的誕生,來自創作導演Franco Dragone、編舞Juan Isidro Casilla 以及創辦人紀.拉里伯提Guy Laliberte一次晚餐上的對談。

Franco Dragone在拉斯維加斯一家賭場的餐廳對太陽的創辦人Guy Laliberte說,我要下一齣戲的感覺是黑暗而且深沈的,帶著憂鬱的,沈重、而且非常沈重,吶喊「Alegria! Alegria!」,意喻不論你身處在何種困境、痛苦,生活仍然要繼續下去。

蔡志忠實力打敗學歷

聯合新聞網 2008/08/27


「什麼樣的人叫不醒?」颱風天的午后造訪漫畫家蔡志忠,一見面,他就問了我這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


謎底揭曉,他以一貫的輕聲說:「裝睡的人,叫不醒!」而裝睡的人,指的是什麼事都不做,只會妄想好事自動發生的人,通常是失敗者的同義詞。

看似「出世」卻隱於市的蔡志忠,的確有資格給這個答案。因為,很少人像他活得這般「清醒」且早慧。

1948年生於彰化的蔡志忠,四歲半就知道自己以後要靠畫圖為生,九歲立志成為漫畫家,國中沒畢業就在台北找到畫漫畫的工作;從此一個人隻身北上闖蕩,15歲成為職業漫畫家,出版第一本漫畫,至今已畫出300本作品,在全球市場賣出4,000萬冊,號稱全國身價最高的漫畫家,一個人的產值,抵得過一家公司。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這位國中肄業的「資深」中輟生,卻以漫畫實力及自學狂熱,畫出了《莊子說》、《老子說》等一系列暢銷古籍漫畫,其中1986年出版的《自然的簫聲—莊子說》,蟬連金石堂書店文學類暢銷排行榜榜首整整十個月。他也曾創立卡通公司,拍攝「老夫子」、「烏龍院」等電影,還獲頒金馬獎。1985年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問蔡志忠一生中最難忘的失敗經驗,他想了很久,蹦出一個「在溫哥華路考,失敗」的近乎無厘頭答案。令人更加好奇,在一個重視文憑與人脈的現代社會,究竟他迎向成功、避免失敗的秘訣是什麼?

蔡志忠強調,一個人要不失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愈早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愈可能遠離失敗。因為「把自己最擅長的事,做到最極致,就會很成功、很有名、很有錢。成功,只是隨之而來的副作用!」

了解自己的長處與限制後,蔡志忠指出,還必須立訂明確目標,並且分分秒秒都朝著目標逼近。只可惜,大多數人一生都在「裝睡」,也就是什麼都沒有做,卻一直妄想好事會自動發生。「如果你不想失敗,一定要從裝睡中醒來,一定要做好所有準備,並付諸行動!」

蔡志忠一直很知道「我是誰」。小時候住的彰化花壇附近有座教堂,每個月都有神父來舉辦望彌撒,蔡志忠兩歲就接觸聖經;因此,年紀很小他就開始思考「我是誰」、「我這輩子要做什麼」等超齡的問題。

早慧的他,對著爸爸買給他學寫字的小黑板,四歲半就決定以後要畫畫;上國二時,他主動把作品寄給台北出版社並獲錄用後,告訴父親自己要休學,到台北開始專業漫畫家的生涯。他父親反問他:「找好工作了是嗎?」就讓他順性發展。

雖然學校的課業中斷,但蔡志忠對知識的探索從未停止,這從他令人驚嘆的「自學」成果可看出一二。蔡志忠家中櫃子裡有近千本排列整齊的筆記,全部是他以圖文並茂方式紀錄下來的自學心得。這些筆記不只有他最令人熟知的老莊思想及佛法要義,還有他在50歲後,興趣轉向物理、數學及時間等領域,閉關多年潛心研究自創的科學公式。

對蔡志忠而言,「成功」是指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並且把事情做對;「失敗」則是不對的人,在不對的時間,做不對的事,也沒把事情做對。

「成功需要客觀的條件,但失敗往往80%是因為自己的因素。」他強調,人貴自省,知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才能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知變化。

他舉例說,很多人常常講自己多愛畫畫、多麼喜歡音樂,但因為家裡的期待或為了現實因素,只好「被迫」從事一份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這在蔡志忠聽來,都是「不夠愛」。

「想想看,小鳥何嘗為了什麼原因而唱歌?一個說自己很愛畫漫畫的人,畫不畫跟有沒有人登,又有什麼關聯?關鍵在於,你夠不夠愛它,愛到可以不怨不悔地一直做下去。」

蔡志忠退伍那一年,決定到當時承做很多外製電視節目的光啟社求職。應徵條件之一是必須要大學相關科系畢業,嚴格說來只有小學學歷的他,根本不符這條件,但他仍然前去應徵,結果擊敗其他人,順利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

恰如其分扮演自己

沒有文憑的蔡志忠,憑著超強實力,建立起無畏的自信,就在於了解自己的繪畫天份與狂熱。這也是他常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一輩子至少都可以找到「一把刷子」吃飯,問題是你得儘早找到這把刷子;而成功者,多半是很早就找到的人。

現代人多數不愛自己的工作,做一行怨一行,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在蔡志忠看來,抱持這種心態,想要成功,簡直是緣木求魚。因為他從來不認為有懷才不遇這回事,通常自以為懷才不遇,問題多半出自於自己「沒才」、「沒料」。

「只要是錐子,一定會跑出來!」蔡志忠深信,每個人都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最擅長的角色,就是最成功。「讓魚當魚、讓鳥當鳥,因為天性不一樣,會飛的魚絕不是鳥,看在鳥的眼裡,那怎麼叫飛,不過是跳躍罷了」。

就像他旅居加溫哥華時買的一幅對聯所寫:「海是龍世界,雲是鶴家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天堂,一旦全世界的人都去當菁英,「告訴你,這世界馬上變地獄!」

立定目標 充分準備

清楚了解自己後,蔡志忠認為,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是立定明確目標,且分分秒秒朝這個目標靠近,才不會讓無關緊要的事,分散努力的方向,也才能確保遠離失敗。

就像登山能攀頂的人,通常不是走得最遠、最快的人,而是在第一時間就確定目標,並且分分秒秒都朝著目標逼近的人。但確定目標前,必須先知道「我是誰」、有什麼條件,否則會立下「假的」目標。

1984年,蔡志忠曾在日本停留三個月,都以飯店為家,後來他認識一位日本朋友,對方邀請蔡志忠下次造訪日本時借住他家。因為這個邀約,蔡志忠明白自己必須學會日文,他用自己的方法摸索出學習日文的訣竅,再度造訪日本時已能派上用場。

23歲時,蔡志忠想成為動畫導演,就利用每天午休時間,畫漫畫、寫劇本、編故事,後來果然有機會,拍日本芥川龍之介的原作「杜子春」。可見「如果都準備足了,怎麼會失敗?」

我們從小都被教導要立大志、做大事,但大志或大事的目標,其實都不明確。蔡志忠認為,全力以赴,就是做大事,目標一旦明確,就無路可逃。

一般人以為努力就會有成就,蔡志忠也認為「那是騙人的」,但這不代表不需要努力,而是要有目標及方法;採取行動前,必須先思維,才不會失敗。這正是「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

目標明確後,行動更要有節奏、有決心,就像《孫子兵法》「軍爭篇」所說:「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只是一般人多半很認真,卻不懂快慢節奏的時機判斷與拿捏。

「針對單一目標,成功只有一條路,但失敗有100萬條(路)。」蔡志忠也指出,人會失敗是因為準備不足,一招半式就想闖江湖,遇到險惡無法因應,就只能使出「失敗給你看」這一招。

一個人若不認識自己的底線就貿然挑戰,必然會吃失敗的虧;一旦習慣失敗,就會習慣負面思考,所以,他奉勸想要成功的人,千萬不要受失敗者的負面思想所影響。

Tuesday, September 02, 2008

COOKPAD

 
COOKPAD

每個月都有137萬人利用的COOKPAD(http://cookpad.com),到2006年10月為止,食譜數量超過170,000道,是目前日本最大的食譜網站。網站裡有許多網友在日常生活中所得到的靈感與創作,每一道都是平易親近、簡單的佳餚美食。



  幸福目錄  

這84道讚不絕口的幸福甜點是經過非常嚴格的方式評選出來的……4

巧妙運用市售材料和加工品即可輕鬆製作點心

鬆餅粉

しまうまきりん網友的優格香蕉麵包……9
ループ網友的蘋果豆漿司康……7
かっきぃ網友的鴿子沙布列……8
さとみんみん網友的零油脂的豆腐渣百力滋餅乾棒……9
み~す網友的黑糖蒸糕……10
パティシエママ網友的平底鍋蒸糕……11
りねりね網友的鬆餅粉的牛奶多拿滋……12
pupu’s網友的電鍋艾草蒸糕……13

冷凍派皮

てんきちのばーちゃん網友的簡易甜薯派……14
ユニークさん網友的心形卡士達派……15
chakoママ網友的速成蘋果派……16
くろのすけ網友的鬆軟蛋白霜檸檬派……17
Yukko-pyon網友的懶人蛋塔……18
ききょう網友的格紋派……19
toshimasu網友的簡易巧克力碎片派……20
FFR網友的海苔繩結酥……21

冰淇淋

sweetP網友的墨西哥風冰淇淋千層酥……22
Munchkin’s Mom網友的摩卡其諾凍飲……23
あさぎ網友的用市售冰品做出Cassata……24

海綿蛋糕

美渚網友的簡易蒙布朗……25

棉花糖

あた網友的酒糟慕斯……26
レンバス網友的棉花糖起士蛋糕冰淇淋……27
ちーにゃ網友的燕麥巧克力棒……28
勇気凛りん網友的熱呼呼的棉花糖點心(S’mores)……29

豆腐、豆腐渣

CAFE703網友的第二代豆腐渣巧克力蛋糕……30
みきっち網友的超健康豆腐渣餅乾……31
Spain網友的不用鮮奶油的豆腐巧克力奶酪……32
ちっぷりん網友的豆腐渣馬芬……33

烤麩

pico@ぷちび網友的烤麩小點……34

麵包

☆keko☆網友的香蕉三明治……35
あやこな網友的酥脆法式吐司……36
waki網友的水果法式吐司盅……37
レンバス網友的焦糖椰子布丁麵包……38
pooh網友的酥脆麵包邊……39
Bluebird網友的香酥麵包片……40

高木師傅親授!

「我最重要的工具們」……42

人氣基本點心

餅乾

みやこ網友的巧克力燕麥餅乾……44
ひかり網友的酥脆餅乾……45
とむまろ網友的酥脆黃豆粉餅乾……46
うえっち網友的上新粉紅豆軟餅乾……47
CAFE703網友的馬上成功!巧克力餅乾……48
Megumi網友的檸檬奶油酥餅……49

馬芬

.com網友的香蕉巧克力馬芬……50
ぽーすけ網友的花生醬香蕉馬芬……51
KEIKOS網友的莓果奶油起司馬芬……52
やもとしょう網友的感恩巧克力馬芬……53
磅蛋糕

nokko.t網友的抹茶大理石蛋糕……54
さとみ0421網友的芒果乾蛋糕……55
よもさん網友的加入整根營養的紅蘿蔔蛋糕……56
takaya網友的驚喜的美乃滋蛋糕……57
み~ち網友的卡特卡蛋糕(quatre-quarts,就是四個1/4 的意思。也就是說製作蛋糕的基本四種材料用量完全相等)……58

布朗尼

つくしぐみ網友的超香濃巧克力布朗尼……59

瑪德蓮

よっしぃ。網友的檸檬蜂蜜瑪德蓮……60
ケリードール子網友的超簡單!拌勻就可完成的瑪德蓮……61

費南雪蛋糕

りなまる網友的最喜歡的費南雪蛋糕……62
起司蛋糕とむまろ網友的迅速完成!香濃起司蛋糕……63
うの網友的絕妙的起司條……64
ハガネ網友的香濃椰子蕾亞起司……65

高木師傅親授!

濃郁的美味 冷藏起司蛋糕……66
只溶你口的起司舒芙蕾……67

想在聖誕節做的5種起司蛋糕

パティシエママ網友的X’mas angel cake……68
マーサ網友的香濃巧克力起司蛋糕……69
ochikeron網友的薑起司鬆餅的聖誕樹……70
らんぷあい網友的冷藏起司蛋糕「雪景」……71
莉柘網友的綠茶起司蛋糕……72

可輕鬆完成的和風點心

ひ~網友的有烙印的銅鑼燒 ……74
きずな網友的紅豆燒餅……75
*まち*網友的製冰盒做的寒天涼圓……76
Western Mama網友的年糕變大福……77
勇気凛りん網友的綠茶黃豆糕……78
春夏ママ網友的黑糖牛奶麻糬……79
かなやん網友的核桃涼糕……80
ニーナ41網友的椰子番薯糕……81
waki網友的簡易炸年糕……82
めんたい子網友的高鈣蝦仙貝……83

巧妙地包裝一下就變成禮物……84

不用烤箱也可以做的點心

微波爐

KEIKOS網友的如沐春風的紅豆糕……86
しの**網友的微波爐餅乾……87

平底鍋、鍋子

nabeko44kazu網友的我家必備的牛奶布丁……88
はっちゅん網友的紅豆夾心餅……89
まきりん。網友的亞洲風味煎捲餅……90
ハニー1003網友的一口接一口!酥脆牛蒡條……91

冰箱、冷凍庫

キコです網友的健康優格奇異果雪酪……92
kobari網友的芒果蜂蜜優格慕斯……93
hyi網友的香濃草莓奶酪……94
のおこ網友的摩卡煉乳冰磚……95
かおたんママ*網友的冰涼的檸檬汽水凍飲……96
ニャンまま網友的紅蘿蔔果凍……97

透過COOKPAD──日本最大的食譜分享網站

透過COOKPAD──日本最大的食譜分享網站,嚴選而出最具代表性的84道甜點食譜,一次呈現給你!
COOKPAD(cookpad.com)是日本最大食譜交流網,食譜總數超過40萬道!每月瀏覽人數高達370萬人次!本書將COOKPAD百萬網友嚴選、讚美呼聲最高的84道甜點食譜集結成書,包括起司蛋糕、馬芬、餅乾、奶酪、和果子等,每道食譜都是創意十足、作法簡單,只要巧妙運用家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即可做出,還有許多網友分享的小撇步,讓「做點心」變得容易又迅速! 親手做,是最幸福的滋味!簡單+美味+創意,讓人頻頻讚不絕口的幸福甜點,現在就動手做吧!

做點心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材料,像是鬆餅粉、冷凍派皮、棉花糖和麵包等,用這些市售成品及加工品來做點心都很方便。要是想做點心,又不想專程去買烤箱時,用微波爐、平底鍋、甚至冰箱也能做點心喔 ~ 紅豆糕、布丁、奶酪、果凍、冰磚等等,不用烤箱的點心也是變化萬千呢!

從巧克力布朗尼、起司蛋糕到瑪德蓮,從人氣點心到經典甜點全都是必學食譜!
豐富多樣的嚴選食譜,透過網友的改良,即使是達人級的甜點也能輕鬆做出來!

除了精選出高人氣的甜點外,也考量簡單與美味並俱,因此每道食譜都可以看到網友們發自內心的讚美,如「家人稱讚要比買的蘋果派更好吃」「連同咖啡一起端出時,朋友驚訝的問:這是你自己做的啊 ~ 」「笨手笨腳的我也不會失敗」「這是第一次嘗試做布朗尼,不但沒失敗還做出可口的成品」,看過這些肯定後,快快跟著《100萬人嚴選 讚不絕口的幸福甜點》,學會這84道必學甜點吧!

透過COOKPAD──日本最大的食譜分享網站

レシピ検索No.1/料理レシピ載せるなら クックパッド - [ 翻譯此頁 ]会員の投稿によるオリジナルレシピのデータベース。
cookpad.com/ - 35k - 頁庫存檔 - 類似網頁 - 加入筆記本
お菓子づくり
野菜のおかず
お肉のおかず
みんなのおすすめレシピ 魚介のおかず
鶏肉
豚肉
パン
cookpad.com 的其它相關資訊 »

Google自製瀏覽器 漫畫版詳述功能

ZDNet新聞專區:Rafe Needleman 留下回應

Google公司自製的網路瀏覽器Chrome確定2日登場。

1日在網路流傳的一份「漫畫書」,內容介紹傳聞中的Google開放原始碼計畫Chrome。這份漫畫家Scott McCloud的作品當時並未得到Google的證實,但當中有19位Google開發者的發言和相貌。



完整版漫畫可在Google Blogoscoped觀看,會介紹Google Chrome瀏覽器。

這份內容詳盡的38頁漫畫,是出現在非官方的Google Blogoscoped。全部內容分成五大部分,包括穩定性、速度、搜尋與使用者經驗、安全和標準。以下是漫畫中描述的瀏覽器主要功能:

穩定性


每個分頁各自執行其程序。這些程序將是完全相互獨立,也可自作業系統的程序管理員刪除,並可被封鎖,禁止其他人存取這些資訊。這個架構應可帶來更穩定且更一致的瀏覽經驗—瀏覽器的表現不會隨著時間降低。


Google利用其搜尋索引排列瀏覽器測試的優先順序—Google Search連結最多的網頁,得到最多的自動點入,確定Chrome對這些網頁的顯示正常。


速度

Chrome是用WebKit製作,蘋果的Safari和Google Android也是以此開放原始碼引擎為核心。這個瀏覽器還有新的Javascript虛擬引擎V8,據說更適合複雜和多樣化的網路應用程式—針對互動性應用程式中的拖曳等動作,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未完,請繼續閱讀下一頁)




瀏覽分頁可拆開來。


搜尋與使用者經驗

在Chrome當中,瀏覽器分頁將取代介面,成為最主要的瀏覽引導要素。每個分頁都有本身的視窗控制項目。使用者可把分頁拆成單獨的視窗。(開發者也能自行決定哪些視窗控制項目出現在分頁,或製作內植在瀏覽器內,但看似傳統桌面應用軟體的網路應用程式。)




Chrome可把URL與搜尋字串整合至Omnibox中。

Chrome的URL輸入列名為"Omnibox",而就像Mozilla的"Awesome bar",將會根據你的瀏覽記錄和即時搜尋結果提供建議。漫畫指出,瀏覽器會尊重使用者:「行內自動補齊絕不會閃爍。它非常完美,視覺上不會造成困擾。」


該瀏覽器的預設首頁將顯示使用者最常造訪網站的縮圖,和搜尋次數最高的網站名單,並且和IE 8一樣,有一個隱私瀏覽模式。


安全

Chrome的架構可確保安全的瀏覽。每一個網頁或分頁,都各自執行本身的程序,並禁止進入其他的電腦程序。漫畫指出:「我們利用現有的程序分界,形成一座監牢。」但目前正在開發不同且更有彈性的許可標準。


Chrome將使用一個公開的釣魚和詐欺網站資料庫與應用程式介面(API),希望能降低「零時」詐欺攻擊發生的機率。Chrome將持續更新這項資訊。


標準

該瀏覽器將以開放原始碼計畫的型態發佈。此外,Google將在瀏覽器內建開放原始碼區域runtime Gears,希望此舉能獲得廣泛支持,以「改善所有瀏覽器的基礎功能」。

CNET News.com總編輯Dan Farber對Google Chrome的分析如下:「它將與其他的Google開放原始碼計畫一致,如OpenSocial和Google Gears。它將成為Firefox、IE和Opera的競爭者,或許激發更多創新。」


他表示:「開放原始碼是聰明的作法,可避免『Google想控制整個世界』的恐懼,但Google似乎有創造一個綜合性網路作業系統的野心,其中包括瀏覽器、應用軟體、中介軟體和雲端基礎建設。」


Google預計在2日開放下載Chrome。(陳智文譯)

昨日、今日、明日》錢淹腳目

【聯合報╱梁正居】 2008.09.02 02:16 am




圖/梁正居


上一個世紀的後四分之一,海島台灣曾經以一千九百萬人之眾,擁有世界排名第二的外匯準備金。經貿總額高達五百數十億美元,與同時期中國大陸相當;而人平均G.N.P.超過三千美元,接近同時期的日本。這樣的表現,實在是個不折不扣的經濟奇蹟,而其理由是有根據的;除了台灣全體人民在工業化發展聲中蓬勃發展的商品經濟之外,威權體制主導的經濟掛帥步伐才是要點。

台灣錢淹腳目,一片形勢大好,大夥高唱明天會更好。台灣有的是錢,錢還在不斷的堆高之中。

那個時期的中國大陸,尚徘徊於推動改革開放的初階;只見步伐混亂之外,長期政治動亂的後遺症層出不窮。打開當時的台灣各類報章雜誌,收視那個時代的電子媒體,經常看到的相關中國大陸報導,常常是在「藍灰色的螞蟻人群」這個基調上做長篇偉論,一味偏執在陰暗北京、單車大軍、蘇州河刷馬桶……這一類的功夫上,反正就是要人們看到有錢而進步的台灣、貧窮而落後的中國,其他的完全不用知道。

一千九百萬人的優越意識,曾經是這樣固定下來的嗎?在同一個時期稍後,大本土意識萌芽壯大,凡事必要數人頭,人頭代表民主,民主只剩下投票;甚至在不少筆墨談笑中,常常要加入四百年來西班牙、荷蘭、日本與美國的所謂「基因改造」論點,獨缺統治台灣二百三十多年的明鄭加清代,阿Q式地希望台灣歷史中不曾有過這兩個時代,甚至閃閃躲躲地敘述,以為台灣史最好是從日本時代開始,忘了歷史只會往前走這個普通常識。

暴富,讓人從自卑縱跳到腦子發昏的極度自大;其中不乏長期領袖知識文化界的所謂海內外菁英分子。

那個使人亢奮的錢淹腳目時代, 以美國和日本為首的西方國家,專門為台灣的經濟奇蹟錦上添花不遺餘力,要極力編造一個符合美日各自利益的後續神話故事,中國大陸當然是其中不得不的討厭配角。神話故事強調:二十一世紀的亞洲,必將是一個以日本為帶頭者,台灣與韓國為兩翼,從垂直分工體系向水平分工發展的態勢,劣等的中國尾隨在後,而且還氣喘吁吁。為了附和說明這樣的論調,若干書籍媒體專論常配以東亞地圖;一個大東亞共榮圈夢幻概括狀態,大致與帝國時代的日本相當,美好昔日圖案、緋紅色的共榮區塊上,太陽軍旗光芒萬丈,向四周漫射,自有美國的周全監管。

一直到1990年代初,若干美國與日本的中國問題專家們,仍然堅信美國理當永遠領先中國一百年左右,而且必然保持下去,以維持世界與東亞的穩定。

根據這一「穩定」理由,日本就能夠、必要永遠站在中國前面六、七十年。那麼台灣呢,當然被日本很包裝而恭維地排在韓國前邊,在美日支撐下要永遠領先中國三、四十年,至少要假裝出領先二、三十年的樣子。

這是多麼好的美夢,大國為台灣作夢,可惜夢都會醒過來。一轉眼功夫,錢淹腳目的光景不再,債淹腳目的日子好像就要來了,或者早已經是了。

從19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十年間,面對中國大陸的鮮明快速發展,台灣一向該有連串機會。在開放探親、觀光、交流等等一步步互動發展下,台灣居民遠較其他任何國家地區的人都有最好的機會,有「權利」至大陸去「為所欲為」的計畫發展,其中除去歷史、人文、生活習慣等因素之外,台灣的國語在大陸南北東西各地基本暢通無阻。方便得很。

有時候必須說,方便就是一種特權。

然而十分可惜。累積了半個世紀的奮鬥經驗與巨大財力的台灣,在短視、無文化而私心特重的領導方式誤導下,仗著錢淹腳目的虛驕氣焰,背靠美國老大哥,加上日本老二的鼓動,開始玩弄起國際政治的遊戲,將自己當做能幹好用耐操的槓桿,持續十六、七年,為西方冷戰圍堵策略效力,擔任美規日畫的亞太均勢急先鋒角色,以贏取廉價誇獎而沾沾自得。

也許,做為一個奴才,力求爭取一個不同於一般奴才的位置,以便能夠偶爾說說響亮的大話,證明自己不完全是一個奴才,正是人之常情。

所謂國際均勢、亞太均勢,這些曾經讓若干學者專家朗朗上口的功課,十多年來灌輸給台灣人民的,不過是二、三百年以來,西方國家為了利己,企圖以政治加上武力達到其經濟目的的先決思維(有時加上宗教);由於長期的歷史因素,在台灣似乎格外受用,奉為天生的、本來就存在的教義與反中祕笈。

不過我們要問,美麗海島,難道真的要永遠擔任西方國家的工具和消耗品嗎?

江湖既老,膽子要小一點。

Monday, September 01, 2008

新加坡探奇 來個文藝青年之旅吧!

新加坡。(圖/網友Asuka) 文.圖/Asuka



出發前看到書上介紹「新加坡歷史博物館」跟「新加坡美術館」,好像還滿值得一逛的,於是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後,我就按圖索驥,搭著捷運,開始了我的文藝青年之旅。



由於對當地交通不是很熟稔,加上天氣酷熱,所以採取徒步方式的我,等找到新加坡歷史博物館已經是中午時分了,我一到了那裡,心中不禁納悶,「怎麼這裡這麼冷清,一個遊客都沒有?」我好奇地走了進去,往四周張望,赫然發現博物館大門緊閉,原本我還以為今天是休館日,心想明天再來,沒想到我在門口想要往回拍攝博物館全景之際,竟發現有一大條被擋住的掛布條,上面寫著博物館要進行長期維修,要一年多後才會重新對外開放。



看著上面的日期,博物館是在我到新加坡的前2周才關閉的,天啊!我可是頂著炎炎日頭,千里迢迢從海外而來的,沒想到卻與它失之交臂,真是令人扼腕喔!雖然無法一窺裡面的文物,但我還是拿起相機拍下裡面的景色,就當作是到此一遊的紀念吧!







不過說實在話,這座博物館的歐式建築造型,還有裡面的庭園設計,感覺上不太像是博物館,反而有點像是私人的別墅,規模不算大,比外雙溪故宮的左邊那棟展覽館還要小一點就是了。



折騰了大半個早上,既然與「新加坡歷史博物館」無緣,於是我按圖索驥的前往下一個文藝重點「美術館」去,剛到了那裡,我看見大片的鐵皮圍欄以及施工怪手,心想,﹙不會吧!該不會這裡也在維修吧!﹚於是趕緊驅前一究竟,幸好不是美術館本身在維修,而是館前的捷運站口正在施工,所以才會有怪手在施工,令人捏了一把冷汗,好險。



原本看書上的資料,美術館是要收些許費用的,但是我當天去的時候並沒有收費,而且我還跟兩位澳洲客、兩位美國客,以及一位當地人一起參與了一趟免費美術導覽。解說員是一位在當地待了10年的美國籍中年婦女,圓胖的身軀和藹的臉龐,加上她熱忱的解說,讓原本平淡無奇的藝術品,頓時充滿了傳奇性的民族色彩,以及深藏預意的藝術意涵。



這裡是裝置藝術區,作品風格色彩鮮明,看起來很像是兒童遊樂區。





充滿東南亞風味的人偶像創作。







館內一景。







這間美術館原本是一間「聖約瑟書院」,已有149年的歷史了,經過新加坡政府耗資千萬的大肆整修之後,於1996年開幕,館裡面包函了20世紀的現代藝術以及東南亞傳統美術。





這裡的長廊還可以看出當年書院的景致。





中庭一景。







其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泰國的藝術家,他把自己的真人照片融入佛教油畫創作之中,形成畫中有人的特殊景象,而且他的表情以及姿勢,都配合著畫裡面的故事情節,表達出濃厚的地方性宗教色彩,這種極度不協調的創作結合,竟也產生了另一種的藝術層次,因而讓我印象深刻。



館內一樓的廣大牆壁上,掛著一幅巨型的書法,寫著一個大大的「獅」字,是新加坡一位很有名的華人書法大師寫的,但由於解說員說的是羅馬發音的中文 名,所以這位大師到底姓啥名啥,我也不是很確定,不過從解說員的內容解說以及神情表達來看,這幅書法能被掛在這裡,想必也是屬一屬二鎮館之寶吧!



總結來說,這間美術館雖然比不上外雙溪的故宮來得博大精深,蘊藏豐富,但裡面的藝術創作也稱得上是多采多姿,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那裡去拜訪一下唷!



.新加坡歷史博物館

http://www.museum.org.sg

交通:搭乘地鐵在克拉碼頭(Clarke Quay,NE5)下車。



.新加坡美術館

http://www.travel.com.sg/publish/stbportal/zh_tw/home/what_to_see/museums/singapore_art_museum.html

交通:搭乘地鐵至多美哥(Dhoby Ghaut)站(NS24)或政府大廈(City Hall)站(NS25/EW13),然後前往勿拉士峇沙路(Bras Basah Road)。

日食三帖

【聯合報╱李長聲】 2008.09.01 02:50 am



炸一片楓葉,幾粒白米在小蘗上爆出黃黃的稻殼,在脫離日常的環境中,無須冥想便滿懷秋意……
(遠流出版社/圖片提供)


日本料理看著吃

回國與諸友聚,常聽他們說「吃不動了」。說時就勢撫一撫胃袋,傲然隆起,看來有一個偌大的空間。鼓腹而歌,唱唱卡拉OK,恐怕還屬於溫飽階段,再發展一下才達到美食層次,那時吃日本菜就恰到好處,因為它中看不中吃。日本文學家谷崎潤一郎說過:「人們說日本菜不是吃的,是看的,對於這種說法,我要說,豈止是看的,簡直是冥想的。」

怎麼就具有冥想性呢?谷崎引證了夏目漱石對羊羹的讚美,原來這位文豪曾寫道:

看糕點盤當中,擺著漂亮的羊羹。在所有的糕點裡我最喜好羊羹。並不想吃,但那表面滑潤、緻密而且半透明地承受光線的狀態,怎麼看都是個藝術品。尤其是煉製的,青蔥蔥,有如碧玉與滑石的雜種,看著很舒心。何止於此,青翠的煉製羊羹放在青瓷盤子上,好像剛從青瓷裡面長出來,光滑細潤,不禁想伸手摸一摸。西洋糕點給人以這般快感的一樣也沒有。

吃日本菜好像不是為果腹療飢,樂趣在於賞玩。雜陳於案,宛如小巧而緊湊的庭園,移步換景,大飽眼福,再好客也不好逼人殺風景,吃客也就不必犯愁肚大而不能容。或許是由於什麼東西都倚賴輸入,日本人吃起來只好淺嘗輒止,不像中國地大物博,追求的是豐盛,再設限也擺上四菜一湯。面對一尾鮮魚,我們當即想紅燒、清蒸、糖醋,而日式吃法以生為第一,烤為次,煮又次之,之下就丟掉了。中國烹飪的基本手法是炒,這是一個綜合過程,綜為一體,合成自然不存在的新味道,猶如多民族統一。日本人說自己的民族是單一的,表現在菜肴上,刺身論片,壽司論個,蘿蔔、魔芋、豆腐雜煮一鍋,也各自為戰。飲食無所謂文化性貧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論如何吸收外地外國的文化,似乎一個民族的飲食總難變,所以日本人至今仍吃著生魚──一根毛筆兩根筷子,三根棒架構了古老的中國文化,毛筆在日常中逐步被鉛筆鋼筆圓珠筆淘汰,但西餐雖時興,刀叉卻絕無取代筷子的跡象。

中國菜注重色、香、味,這個香是聞的,而日本的美味佳肴追求姿、色。就我的經驗,看不大能刺激食慾,過屠門大嚼,想來是香氣撲鼻。食案上擺滿日本菜,用鼻子聞幾乎沒有香氣,除非趕上季節,小火爐上烤著松茸,香氣也若有若無。正如中國文學研究家青木正兒所言:

我於食物也是比起味來更讚賞香。對於文學美術,也與之同樣,比起其美其巧,毋寧更尊重風韻,即氣息。這是出於我的癖性,並非有別的深刻理由或高超理論。……一般來說,中國的文學美術、花、菜肴,與日本的相比,我覺得高。(〈夜裡香的花〉)

在吃上,日本很講究應時,稱作「旬」,這主要跟食魚有關,所以稱之為「汛」更恰當。一般來說,到了汛期,魚的脂肪增多,便格外好吃。他們原始就多食海鮮,叉捕、鉤釣、網撈,到處遺留著繩紋時代的「貝塚」──吃剩下貝殼魚骨的堆積。我們自古吃豬羊雞鴨,無關乎季節。養一頭豬,到年底宰殺,感覺以年為單位,較為長遠,性子也因之散漫。「旬」因地而異,就東京來說,初夏鰹魚,金秋蘑菇,冬季牡蠣,商家應時叫賣。立夏之前的丑日,日本習俗吃鰻魚,其實鰻魚汛在秋,市場上烤好的鰻魚多是外國養殖的,人為地製造「旬」。以應時為招徠,好像在中國多是賣服裝,「換季大減價」。

天高氣爽,跟朋友驅車去溫泉地箱根的菊花莊嘗秋,那裡以前是御用邸,特意保持著陳舊。竹籃裡的天麩羅,木船上的刺身,泥爐鐵鍋中的鋤燒,在厚實寬闊的木桌上搭配有致,「怎麼看都是個藝術品」。炸一片楓葉,幾粒白米在小蘗上爆出黃黃的稻殼,在脫離日常的環境中,無須冥想便滿懷秋意。吃就吃個意思,這吃倒像是行為藝術。

日本三味

幾位日本朋友去中國旅遊了一圈,鼓腹而歸。問中國菜味道如何,異口同聲:好吃,但,太油了。日本人不好油膩,甚至油炸魚蝦菜蔬,也用紙滲掉浮油。有人天天喝瓶裝水卻還是鬧了肚子,原因不在飲水上,而是胃腸接受不了油水。窮人喝的湯,清亮鑒月,正好給他們喝。日本人出遊前很愛學幾句外國話,像蘿蔔匆匆漬一夜,可以給旅行添一點樂趣。有一個單詞是「北京烤鴨」,聽他們回來說得更溜了,但實際都受不了那肥得流油。想來中國人對肉和油也會越來越不堅持中國特色才對。

反過來,親朋故友問到日本菜如何,我答:好吃,只是太清淡,解饞還須紅燒肉。其實,日本菜也就是三種味道,即鹽味,醬味(醬油或者醬)和鮮味。所謂鮮味,是新鮮魚貝的生味,對於中國人來說,那就是沒味兒。中國菜的鮮味是加工出來的。味蕾感覺的味道基本有四種──甜、鹹、酸、苦,但日本人認為此外還有一種「旨味」。他們大叫「好吃,好吃」,大概就是「旨矣」,外國人卻往往莫名其妙。池田菊苗博士發現海帶的「旨味」成分是麩胺酸鈉,提取為調料,於1909年打出「味之素」的品牌上市。若遇上個劣等廚師,中國菜的鮮味可就全是它的作用了。

大約在八世紀,中國的做醬技術傳入日本,十三世紀中葉日本人從做醬時積存桶底的液體發現了醬油。當初叫法不一,如「漿醬」、「漿油」,現存文獻上最早出現「醬油」一詞是1568年。我國宋代書籍上已記載有醬油,但日本這兩個字並非舶來品。這發明不得了,日本菜從此有了獨特的味道,什麼東西只要加上醬油就算是日本味。然而,也由於十七世紀初開始閉關鎖國,醬油成為萬能調料,徹底封殺了日本人的味覺。味覺單一,心胸就不免狹隘,難以容許價值多樣化。出國帶上速食麵,中國人可能為省錢,日本人卻是擔心找不到日本餐館。那時候解救他們的是「有人類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餐館」,中國菜畢竟有醬油味。

日本人毫不客氣地從世界各地拿來豐富的食材,無奇不有,但做法原始而單調。看日本人煞有介事地切生魚片,我們就忍不住笑,那也算大廚?以「和」為貴,「料理」成菜,據說花色近兩千種,卻沒有個性,全變成三兩種味道。歐美人用餐,菜一道一道上,像演戲一樣有轉換有間歇,屬於時間序列型。而日本是空間展開型,所有飯菜都擺在面前,講究視覺美。菜肴本來是誘惑味覺,滿足胃口的,視覺有插花之美,但食之無味,終歸是文不對題。如今人們又要回歸自然了,看重日本菜,就因為它那麼原始。

不撤薑食

女歌人俵萬智在雜誌上連載和歌鑒賞隨筆〈三十一字調色板〉,寫到生薑之歌。例一是一位女歌人的作品,照字面迻譯:「你像那熱湯豆腐一樣靠不住,我就來個生薑似的穩坐不動。」水煮豆腐,全靠了蔥薑提味,以此形容男和女的奇妙關係,頗有點女人使男人成其為男人的意思。想起在經濟蕭條的冬天裡鑽進小酒館喝兩壺淡酒,只要一小鍋無滋無味白雲蒼狗的水煮豆腐,忍俊不禁。

薑,又稱生薑。「能強禦百邪,故謂之薑。」李時珍說:

四月取母薑種之,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蘆,而葉稍闊,似竹葉對生,葉亦香。秋社前後新芽頓長,如列指狀,采食無筋,謂之子薑。秋分後者次之,霜後則老矣。

這種草本植物原產於亞洲的熱帶地方,很早以前由中國傳入日本。905年醍醐天皇敕藤原時平等人撰《延喜式》,用漢文記述平安初期宮禁儀式和制度,其中已見生薑栽培。與藤原時平結怨的菅原道真謫守太宰府(今福岡),接到妻子的京都來信,感慨萬端,吟成七律,有云:紙裹生薑稱藥種,竹籠昆布記齋儲。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孔夫子把飲食當作文化,對吃喝非常講究。不僅米飯愈白愈好,魚肉要切得細細,還「不撤薑食」。如此愛吃薑,以致日本作家井上靖創作小說《孔子》,為他虛擬了一個門徒,取名「蔫薑」。薑之蔫者,老薑也;薑桂之性,到老愈辣。井上靖別具匠心,把時代設定在孔子死後三十三年,蔫薑飽經風霜,也到了孔子去世的年歲。七十三歲的蔫薑給孔子研究會、孔子逸話搜集研究會等活動小組作報告,回答問題,闡釋《論語》所記載的三言五語的奧義。其實,《論語》在孔子死後三百年才成書。這部小說是井上靖最後的作品,八十歲上開始執筆,三年後去世,與其說對於他的文學,不如說對於他的人生更富有意義。

辛香的生薑是「禦濕之菜」,在潮潤多黴的日本應該常吃些。日本人喜好單吃薑。吃壽司必佐以薑片,據說是藉之去味。在兩種壽司之間清一清舌苔,如同品酒人喝口茶水才好再品味另一種酒。陸游曾吟詠過「菰首初離水,薑芽淺漬糟」,這種漬薑芽我是在日本才頭一遭品嘗。一根由白漸紅的薑芽擺在盤中,與烤魚什麼的搭配,賞心悅目,於是對曹操感歎「今既得鱸,恨無蜀中生薑耳」的憾事有了些領悟。專賣牛肉蓋澆飯的速食店也必備一罐粉紅色薑絲,酸溜溜的,那是用來下飯的吧。不過,女人要當心,傳說妊娠時吃薑,生兒多指。

吟詠俳句,生薑是秋季的季語,和芝麻山椒紅辣椒一樣。每年九月中旬東京的芝大神宮有廟會,開市賣薑。

結婚身分、真意上網難辨 法務部反對

【聯合報╱記者王文玲/台北報導】 2008.09.01 02:38 am


內政部擬推動「自然人憑證」上網登記結婚,及兩願離婚先經諮商的民法修法,但主管民法的法務部持保留態度。法務部官員指出,上網登記結婚雖然方便,但有辨識身分困難及無法確認結婚真意等問題;離婚先經諮商的性質也不夠明確,不宜貿然實行。

法務部官員指出,內政部推動上網登記結婚的立意良好,但結婚登記涉及身分的變動及後續的財產分配,對人民權益影響很大;例如有看護覬覦單身重症病人的財產,趁對方病危時,以兩人的自然人憑證上網登記結婚,病人不久撒手人寰,看護即可取得繼承人的資格,因此必須十分謹慎。

官員指出,以自然人憑證辦理上網結婚登記,會面臨「辨識度」的問題。如果有人竊取他人的憑證資料上網登記結婚,電腦認號不認人,無法辨識登記結婚人的真偽。

此外,結婚的要件之一是結婚雙方有結婚的「真意」,就是真的想和對方結婚。目前由戶政機關人員辦理結婚登記,戶政人員會當面探求當事人真意,也會看看他們的精神狀況,詢問是否有直系血親關係等不能結婚或不得重婚的消極事由,這是網路登記無法做到的功能。

在兩願離婚前增加諮商程序部分,法務部官員認為,諮商的性質不夠明確,究竟是協商、和解還是調解?程序要如何執行?都有待釐清。何況目前裁判離婚已規定須「先行調解」,兩願離婚有無必要再增加「諮商」的程序,目前相關機關間的歧見不少,還待溝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