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04, 2006

摘錄》愛情的順序

從聽說她要結婚到收到喜帖,中間至少隔了半年,直到我幾乎要忘了這件事。喜帖是少見的銀白色,她說希望單純多過熱鬧喜氣,長久多過一時激情。走過太多段感情,參加過無數場婚宴,開始的時候總是熱鬧登場海誓山盟,時間一久,激情消退,最後連可以生活在一起的理由都找不到。單純反而成了最可貴的幸福。

新娘休息室裡她跟幾位好久沒見面的姊妹淘合照,笑容和祝福把她暖暖的包圍住。我挑了熟人最多的那桌坐了下來,一陣寒喧後,有人開始發難,「你們知道Mary她老公是做什麼的嗎?」「聽說在搞房地產,家裡好像有一點。」「他們怎麼認識的?」「網路囉。聽說只在聊天室裡聊過一次就見面了耶。交往不到半年就決定結婚了。」「噓!我還聽說他們見面第二次就發生了關係,原來好像只是想搞搞一夜情,沒想到居然還結婚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新郎新娘的交往過程頓時成了這桌最熱門的話題。

記得在我爸媽的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是結婚之後才開始交往的,有的甚至在婚前根本連一次面也都沒見過,洞房花燭夜第一次看見新娘的大有人在。他們在婚前不相識,婚後才開始談戀愛,然後同甘苦共患難,用兩雙手一條心撐起一個家,然後白頭到老,初一、十五在散步的時候還會貼心的提醒另一半,記得明天要吃素喔。

現在時代進步了,我們對愛情的包容卻好像退步了。沒交往前死纏爛打,甜言蜜語,為的只是能早點牽手、接吻。正式交往後鮮花巧克力,溫馨接送,情書攻勢,圖的也不過是能早日奔回本壘,盡快上床得分。一年後,激情不再,約會時除了把車子開進MOTEL之外,好像也沒別的地方可去。五年一到,兩人的選擇不多,不是結婚就是分手。就這樣在眾人親友的祝福下結束一場多年的愛情長跑,步入禮堂,冒著四分之一高離婚率的風險結為夫妻。然後各自拼命工作,初一、十五難得聊上兩句,開口就說明天記得要繳房貸。

我們擅長時間管理,對每件事都有邏輯,所有事情都要求有Deadline,有步驟有順序,PDCA(Plan、Do、Check、Action)朗朗上口,天天掛在嘴邊。我們可以對任合事訂目標,想策略,規劃執行方案,但是對於愛情卻始終束手無策,一籌莫展,畢竟我們的成功率只有四分之一。

什麼時候開始愛情有了一定的順序,一定的框架。誰規定了要認識多久才能交往,交往多久才能上床。一夜情為什麼到後來就不能夠白頭偕老,你到超市不也是試吃了之後才決定要不要買的嗎?我們對愛情有太多的期待,相對的也給了太多的限制和規則,把一場浪漫的戀愛當作是專案在管理,把攸關一生幸福的婚姻當作併購案在盤算。在愛情裡預算永遠沒有上限,要把所有花在對方身上的時間、金錢、關心、鬥嘴、吵架、甚至是每一滴流過的眼淚當作成本,因為愛情本來就是無價。

典禮開始時,新郎新娘在眾人的掌聲和浪漫的音樂中進場,我看到掛在Mary臉上幸福的笑容,這無關順序,無關時間長短,這是對彼此的相信,對自己選擇的相信。就像五十年前的一對男女,在對彼此一無所悉的情況下,選擇了對愛情的相信,然後攜手一起走過大半個世紀。

Mary跟所有經歷過愛情洗禮的女人一樣,在每次傷心落淚後,找到了自己對愛情的順序和節奏。

喜宴結束後,我走在松壽路上,華納威秀燈火通明,看到一對對年輕男女正準備排隊買票,有人大聲笑鬧,有人互相依偎低頭私語,不怕旁眼光的還當眾擁吻。他們可能是第一次約會,也可能是情場上的長跑健將,但不論如何,希望他們在步入禮堂之後的每一個初一、十五給對方的都是貼心的問候。

Friday, November 03, 2006

摘錄》另類蝴蝶效應 陶藝家台灣藝術大道

一名創作精力充沛的陶藝家與妻子的一趟歐洲之旅,竟然催生了南投的「台灣藝術大道」?這算是另類的蝴蝶效應嗎?

二十多年前,當時四十多歲的資深陶藝家曾明男賣掉位於台北縣新莊兩間公寓,並且大手筆的將賣屋所得四十多萬全部投入與妻子為期一個月的歐洲之旅。從南歐到北歐,曾明男走訪歐洲二十個大小城市,異國的建築、文化、景觀,深深的感動了曾明男,讓他一度想舉家遷至歐洲。可是冷靜思考之後,曾明男認為,歐洲的文化、美景、藝術氣息是他們的祖先遺留下來的寶物,如果舉家搬遷到歐洲去享受那種氣息,或許對他個人的藝術創作會有助益,但是對台灣後代子孫毫無幫助,因此,曾明男心中暗下決心:要在台灣建立比起歐洲毫不遜色的藝術聚落。

遊歐返台之後,曾明男就在全台灣尋找合適的出發點,經過不斷的尋覓,曾明男最後決定落腳在南投草屯。他賣掉台北市和平東路的房子,到草屯買了一千兩百坪的果園,從搭建房舍、庭園設計做起,成立了他個人的陶藝工作室:虎山窯。同時,曾明男也走訪南投當地的藝術工作者,說明他的理念,得到不少支持,於是以曾明男為首的南投藝術工作者成立了台灣藝術大道促進協會,努力推動這個結合休閒、觀光、藝術的長遠計畫。

曾明男認為南投從草屯的台灣工藝所一帶,沿著中潭公路到日月潭,沿途風光明媚、氣候宜人,不但適合人居,各種自然景觀對需要靈感的藝術工作者十分有幫助;加上各項交通建設逐漸完成,往來這一帶十分便利。如果可以用各種方式邀請藝術工作者把工作室遷移到這一帶來,中潭公路沿線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台灣藝術大道。

屆時,國內外民眾會因為有大量的藝術家聚集在這一帶而願意從各地到台灣藝術大道來一趟藝文之旅,觀光客湧入之後,會購買藝術品也會在當地消費。對藝術家而言,能夠獲得實質的回饋來支持他們繼續創作;對當地居民來說,觀光人潮不但帶來大量的經濟收益而且污染性極低;對國內民眾來說,有一個非常便利接觸藝術文化的地區,對提升整體國民素質大有幫助;對外國觀光客來說,台灣的印象不再是殺蛇、檳榔,而是濃厚的藝術氣息。簡而言之,「台灣藝術大道」是一個多贏的計畫。

經過二十多年的推廣,目前「台灣藝術大道」區域內已經有二十多名各類型藝術工作者買地,將近十名藝術家正式成立工作室,雖然還沒有達到曾明男理想中的五十~一百名,但也算小有成就。

不過曾明男坦言,政府缺乏長遠的眼光,給與的協助始終不夠,沒有公權力介入,很多事情他都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他也希望執政當局以及相關主管機關能夠有魄力的為後代子孫做一些長遠的規劃,讓我們的孩子不必到歐洲,也能享受這種濃厚的藝術氣息。

曾明男,一個出生在澎湖望安的鄉下孩子,從小就喜歡到田裡挖土捏成小動物,放到家裡的灶裡燒,後來,果然實現夢想當了陶藝家。現在雖然年近七十,但是曾明男還是繼續作夢,也朝圓夢的路途前進。

曾明男個人檔案:

1937年出生於台灣澎湖
英國渥罕頓大學美術碩士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
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陶藝審議委員
創立台灣陶藝學會,第一個全國性陶藝人民社團
首倡「台灣藝術大道」並創立台灣藝術大道促進協會,擔任創會會長
現仍持續從事陶藝創作,並擔任台灣藝術大道促進協會第二任會長

曾明男:(以下簡稱曾)我二十一年前從台北搬到草屯,這一千兩百坪的土地原來是果園,我把果樹剷平、種了很多大樹,規劃成我的工作室,等於是用二十一年創作了一件大作品。我取名叫虎山窯的原因是因為工作室南方的這座山就叫做虎山,澎湖的中社村也有一座虎山,因為這裡有座虎山,我的故鄉澎湖也有座虎山,所以才取名叫做虎山窯。

郭:您在虎山窯的創作都是以陶藝為主嗎

曾:是的,基本上是以陶藝創作為主,但是也有一些繪畫、銅雕、玻璃。

郭:可否簡述一下您的創作風格?

曾:我的作品強調厚實有力,創作的題材取自生活背景,如雞、牛、羊等等,主題大多以親情友情家庭為主。

郭:在陶藝的創作領域中,可分為哪些類別?您比較擅長哪種類型?

曾:陶藝創作可以分為技術面和藝術面。技術面越寬,藝術面就越廣。因此,我從二十多年前就很堅持自己拉坯,不管是陶版、泥條、挖空、壓模,每一種技法我會去學習鍛鍊,我的作品也不限於用哪種技法去表現。在陶藝作品中,一般來說可分成兩類:傳統瓶罐類和陶藝創作類。

郭:哪種作品類型做容易展顯出你的風格?

曾:我創作的基本風格,在材料上,不論是泥土或玻璃,我相當注重質感。以陶瓷來講,我注重陶瓷表現的肌理紋路,因為我們祖先陶瓷就做得很好,但是後來卻注重表現釉色的華麗,所以我一直希望往古代的方向去發展。

郭:您從事陶藝創作有多少年?是不是也教了不少學生呢?

曾:我從事陶藝創作約有二十五年。現在雖然陸陸續續也教了一些學生,但是並不是人數很多的陶藝教室,因為我必須把多數的時間和精力保留給我自己的創作。

郭:您創作的概念和年輕相較,有何不同?

曾:1991年,國美館邀請我展覽時,那時我是以藍寶石釉做大塊面的陶版畫和浮雕比較多;2005年,我以漢字書法的精神,做為創作思想的主軸,因為我從1996年到英國拿碩士的論文主題就是:漢字書法在現在陶藝的運用。

郭:您當初怎麼會想到去英國唸書呢?

曾:我從小在澎湖長大,一心嚮往到外地唸書,不論是到台北或是國外,一直是我的夢想。所以當經濟許可、孩子也長大了,就想實現小時候的夢想,那時候我已經五十七歲了。而且,我們父子三人都讀同一個大學、同一個學院,要是我比他們晚就會變成他們的學弟,所以我才要快一點拿到碩士學位,哈哈。

郭:當初為何會接觸到陶藝創作呢?

曾:我那個年代(二次大戰之後不久),很多澎湖望安的居民也都往外遷移,我那時候就去田裡頭挖泥土做成小雞、魚、狗等等,放到家裡的灶裡面燒,然後塗顏色送給遷移的朋友當紀念品。這是我接觸陶藝的原點。

郭:你有沒有啟蒙老師?

曾:我從小學開始對美術和勞作都非常有興趣,我到台北念的是陸軍經理學校(現在的國防管理學院),退伍之後去考國立藝專美工科,我是夜間部第二屆,當時國立藝專美工科是全台灣唯一有陶藝課程的科系。我畢業之後也從事跟美術相關的行業,累積一點資金之後,就專心從事陶藝創作,也跟當時少數開設陶藝教室的老師學習專業知識。

郭:可以談談遊歐的趣聞嗎?

曾:我在學校的時候念夜間部,白天在綠地美術印刷公司工作(當時老闆可是中國民國美術科技協會理事長),後來也當美術老師、南亞塑膠做工業設計,之後我開了一家美術公司,賺了一點錢,我就在新莊買了兩棟公寓,後來生意又賺了錢,我就在和平東路三段買了兩間公寓,然後我就把新莊的兩棟公寓賣掉,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政府還沒有開放觀光(1980年),出國必須是公司行號經理級以上的階層,以業務考察為由才可以出國,也就是因為沒有開放觀光,旅遊的團費非常貴,到歐洲玩的團費是十六萬塊,加上其他費用,一個人花了二十幾萬。我記得當時一間二十四坪的房子,可以賣二十幾萬,所以我賣掉新莊的兩間房子的錢,剛好讓我和太太一起到歐洲去玩了一個月。

因為歐洲夏天晝長夜短,所以我每到一個城市,就用走路的方式去看街道、櫥窗、建築,瞭解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一個月的時間走了二十個城市,這一次觀光對我的藝術觀念影響非常深遠。

郭:遊歐回來,就在南投創立虎山窯這個工作室嗎?

曾:遊歐回來之後,我認為歐洲有那麼好的環境,是因為他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因此,我們應該也在自己的國家好好建設,將來也可能讓子孫享受美景。

所以我就把和平東路的房子賣掉,在南投草屯買了1200坪的土地,希望在南投這個景觀美、氣候佳的地方,結合地方人士,建立起具有人文素養的區塊。

郭:曾老師你一直推動「台灣藝術大道」,可以談談你的理念和推動的方向嗎?

曾:我到南投的第二年就結合地方藝文人士,希望利用草屯工藝研究所到日月潭這一條景觀優美的中潭公路附近的地帶,吸引各種形式的藝術家進駐,只要人數夠多(50~100位),這一個區塊就可以變成台灣藝術觀光旅遊的重鎮。

經過多年了努力,得到地方政府的認同,也開始規劃,並成立台灣藝術大道促進協會,目前已經有二十多位藝術家在這個區塊買地、七八位建立工作室,逐步朝目標前進中。

郭:這些買地和設立工作室的藝術家大多屬於哪些類型?

曾:從平面到立體藝術都有。陶藝、漆器、雕塑、水墨、油畫、文學都有。

郭:台灣藝術大道促進協會對於想進駐的藝術家有什麼樣協助?

曾:民間團體只是宣揚這樣的觀念,給與生活上的協助,至於經費還沒辦法給什麼樣的協助,想要有多一點資源,恐怕還是要等政府部門來協助。

郭:台灣藝術大道這個觀念,從你1983年發想,到現在二十多年,目前面臨最大的瓶頸在哪裡?

曾:最需要的還是公權力的介入和協助。比方說中潭公路兩旁的廣告、建物整頓,交通規劃,都需要公權力介入,否則就算藝術家已經進駐、設立工作室了,藝術觀光的效果也不會浮現。

郭:台灣目前藝術創作的環境如何?市場的反應呢?

曾:台灣藝術發展其實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利的,數百年來,台灣接受了很多不同族群的統治,相較其他華人,擁有多元文化、開闊的視野。不過,政府方面卻一直沒有介入、也缺乏有計畫的輔導,所以發展成果不算很好。


郭:台灣目前的工藝創作者,經營的狀況如何?

曾:台灣工藝創作者大多只靠自己的力量,政府介入太少。比方說,缺乏證照制度,沒有等級之分,工藝家的發展就受限,好的工藝作品和等級比較差的作品一起在市場上流傳,一般人很難區分。

郭:政府每年也辦了不少比賽,比方說國家工藝獎、工藝設計獎,是不是能給創作者一些市場、社會上的定位?

曾:當然,比賽得獎者一定能在工藝地位上有所提升。但是還是有些缺憾,比方說,老資格的評審委員不能去參賽,得獎的後輩知名度大開,他的作品在市面上反而排擠了老資格的評審委員,整個發展有點失去平衡。

郭:關於工藝家的地位,國外的作法呢?

曾:以日本為例,有人間無形文化財這樣的頭銜,等於是大師等級,工藝家像金字塔,一層一層有等級位階之分,等極高的工藝家,作品價格相當高,收入、社會地位都高,對年輕人來說,有很大的激勵作用。越多年輕人投入這個產業,發展當然就會越蓬勃

郭:你希望台灣藝術大道最終能推展到什麼樣的境界?

曾:台灣藝術大道可以說是結合天然資源、人文藝術資源和藝術工作,鼎足而三的把藝術產業發展到理想的境界。如果台灣藝術大道能夠做出規模,會影響台灣的工藝發展,因為規模做出來以後,自然會有人來這裡買工藝品、觀光,有市場在這裡,就會有越多藝術家進駐。

如果藝術家發展到能有一定證照、名位,社會就會往文化藝術的方向前進,否則學校不重視文化藝術課程、家長不會願意子女從事文化藝術工作。

Thursday, November 02, 2006

摘錄》遊學 學到實用的競爭力

Peter今年年初時,因公司遭購併,整個部門被裁撤,頓時失業的他,除了申請失業給付外,
還能申請哪些補助?
若失業後找到工作,卻因適應不良自請離職,能再請領失業給付嗎?

【文/黃采薇 攝影/王竹君】

你永遠不會知道,人生、職場、際遇,可能因為一次出國,產生多大轉變。

徐孟楷在30歲出頭時還是個平凡白領階級,某天早晨醒來,他決定留洋逐夢,1年之後他從澳洲歸來,帶回藍帶學院頂級廚藝的拿手絕活,自己開起混合中東味與歐式風格的餐飲店「都拿其堡」。

水越設計負責人之一周育如,2003年在德國進修工業設計時,其中一門課的主題就是請學員設想「如何讓辦公室更有家的感覺」。「『家』代表溫馨、舒適、安全的概念,和我們平日工作場域的差別在哪裡?」代表全台灣的工作人發問,周育如說,這些新的刺激在回國之後,還不停地給予她工作和生活新的構想。

這已經是一個需要多元刺激與頻繁國際交流的時代。

「全球化」高唱入雲,英文和異文化包容成為必備能力。做貿易,你的生產端和客戶端可能分別來自南美和西歐;待在科技業,也許在組織異動下,你將獲得遠調他國的機會。

換個環境生活、跳脫既有框架也能激發思考,以此為基礎的設計能力,絕對是下一世紀競爭力的核心。

渴望跳脫、渴望自由、渴望追尋自我,越來越多上班族放下手邊工作暫離職場,出國享受學習、接收刺激。擁有數百萬年輕工作人的台灣,就是承載著這些期待飛翔的翅膀。

走入當地生活

出國遊學一大體驗,在於異文化間衝擊和如何與外國人相處。

習於和各國人接觸,你將發現,即使是我們認知中常劃分為同一塊的「歐美」,生活細節也有很大差異。一般說來,美式表達誇張而熱情,英文的“How are you?”其實等於“Hello”,只是打招呼的方式,他們並不見得真的在問「你好不好」;但如果面對的是個德國人,你大可以開始分享近來心情,在德國,以此為開頭的對話往往能持續很久。

繼續探索,你可能還會發現,傳統認知中的「英倫紳士」瘋起足球來可能比誰都還狂;同樣嗜飲,法國人偏愛紅、白酒,不大喝啤酒,而且歐陸人較少喝到爛醉;人在異鄉,被問到台灣的狀況,別太訝異,許多歐美學生對兩岸政經情勢十分有概念,對東亞文化也興趣濃厚。

英國文化協會教育推廣專員蘇怡靜表示,在經驗中,「語言」絕對是融入當地生活的關鍵,為了徹底融入當地生活,有些人甚至出國後就封口,絕口不講中文。

任職於英特爾亞太科技台灣分公司的邱怡萍在去年春天到加洲學了1季商業課程,為了訓練口說能力,她跟著寄宿家庭加入名為“toastmaster”專門訓練表達技巧的社區組織,就不同主題上台對美國人發表演說,你說,她的英文怎麼可能原地踏步?

除了設定學習目標,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其實各有風情,你應該花時間多熟悉文化,為數月後即將成為「在地人」做準備。因為,除了學語言、拿證書,這還是你未來幾個月到1年生活的地方。就算因為工作忙碌,沒有閒暇時間處理學校資料,也該慎選代辦公司。邱怡萍就特別提醒,遊學代辦良莠關乎遊學品質,如果不想砸錢後大失所望,千萬要睜亮眼睛,不只聽朋友口碑推薦,更該上各大遊學討論區參考網友意見,謹慎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遊學方案。


語言、商業、設計、樂活,4種換氣的方法

台灣工作人的努力,不只表現在工時上,更反映在出國進修的自我期許。構思報導過程中,《Cheers》雜誌訪問多位各年齡層、不同領域的上班族,像串通好似的,他們清一色表示,出國遊學不只要玩樂,更希望「學到實用的東西」。於是,證書課程成為短期進修的大熱門,美加文教關係機構總經理叢蓓明表示,行銷、財務、國際關係和國際商業等直接可以運用在職場上的課程,都火紅到不行,你甚至可以邊學語文邊念證書,課程結束之後再到當地企業實習。

而在多元特質發展趨勢下,以美學、創意領銜的設計課程,也成為滋養心靈和激發思考的另一盞明燈。

漫步在巴黎塞納河左岸,不只能夠撿拾20世紀存在主義巨人沙特終極人道關懷的謬思,而是能夠試著在地學習、和他們一起生活。《Cheers》雜誌整理出以語言、商業、設計和以心靈逸趣為主的樂活4大主題課程,幫助你勇敢飛躍地平線,換個角度看世界,和地球另一端的人們,一起微笑、共同呼吸。

摘錄》題目是什麼?

撇開一切哲理,用最簡單的方式說,創意就是出一個題目,然後解這題目。
出題需創意,解題也需創意。這就是「智慧」與「方法」的劃分。
創意過程中首先要確認「創意題目是什麼?」是什麼力量促使莎士比亞寫《哈姆雷特》、貝多芬寫交響曲、李白寫詩?這一切基於他們內在

尋找到一個適當的題目。題目種類無窮,但簡單的題目創造簡單的挑戰;複雜而具深度的題目促使創作者尋找複雜而具深度的解答。題目性

質改變的瞬間,改變了創作的風險,也同時改變可能的收穫。作家安東尼‧傑(Antony Jay)說:
沒創意的頭腦可以看出錯的答案,但需要有創意的頭腦才能看出錯的題目。
爵士樂大師查理‧派克(Charlie Parker)掙扎了許多年才發明爵士樂的新語彙「比巴布」(Bebop),永遠改變了爵士樂。這個「題目」是他

自己出的,並沒有人要求他這麼做。除了他,沒有人會,甚至沒有人知道怎麼問這個問題。只有他內心深處因為對音樂現況的不滿,主動出

擊,讓他走上長年的創意探索。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一樣,他的探索來自內在求知的欲望,沒有人委託他去研究,只有他自己能出題,

自己解。而他給自己出的題目是:為宇宙做出一個方程式。籌碼大,難度高,可能的失敗與挫折大,但可能的收穫不可限量。他曾說:
題目的解答一定在出題目的思維程度之上。
這說明了出題的籌碼問題。這些題目處於創意人內心深處,連他自己可能都不清楚。美國著名女文學家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生前有

許多弟子跟隨在側。當史坦臨終前躺在病床上,弟子語帶玄機地問她:「答案是什麼?」史坦停頓了一下,看著他,說:「題目是什麼?」
創意正是如此。自古創意人就像瘋子一樣,吃飽沒事幹,不斷在尋找創意題目,然後為那題目尋找答案。有了題目,才能努力尋找解答。
我們或許心中想著一些複雜的答案,但如果沒有題目,任何答案都不能算答案。我們可以參加各種課程,學習許多方式來腦力激盪,讓腦筋

更靈活,但那都是針對既定的題目。創意真正的深度在於題目本身擬定的過程。題目的擬定不是潛能開發課程中腦力練習可以加強的。這是

一個人本身深度的問題、情感的問題、欲望的問題、智慧的問題。
超凡的智慧能夠提出超凡的題目;超凡的方法能夠做出超凡的解法。水漲船高,題目愈難,解題的方法就愈難,風險跟著大,成功的機率減

少,而一旦成功,所帶來的收穫也一樣超凡。反過來說,創意題目簡單,挑戰不大,收穫也就有限。「智慧」決定創意人為自己所出之創意

題目的深度及挑戰;「方法」決定創意人解題的效率,也決定創意人解題的創意。

創意是發現的旅程

創意的題目未必十分明確,這沒關係,因為沒有發明家每天忙著發明「隨便」,也沒有編劇忙著寫出沒有題目的劇本。即使命名為「無題」

,或是「暫訂名」,畫家或劇作家在心中還是有題目,只是這個題目未必說得清楚。說不清楚不表示沒有題目。說不清楚的題目也是題目。

簡而言之,創作者必須為自己所設定的題目尋找適當的解答。這麼說,不論創意的源頭或執行,都是需要被創意人「發現」的一個過程。創

意是一個發現之旅,發現題目,以及發現解答;發現題目背後的欲望,發現解答的神祕過程。天文學家伽利略說:
一旦被發現,所有的真理都很容易理解;重點是要發現它們。
創意是一個神祕的旅程,我們都是探險家。

在這發現的旅程中,創意人如何發現所需要發現的?牛頓在蘋果樹下,突然之間能夠以嶄新的眼光看到蘋果與地之間的關係,那一瞬間到底

發生了什麼事?一般人會稱之為靈感。對大部分人來說,創意的關鍵就在這裡:得不到靈感,也就沒有創造力。

摘錄》索羅斯看全球股災

五月開始延燒的全球股災,讓台灣許多企業市值大縮水。
這波震盪的來源為何?震盪後,該如何重整個人投資版圖?
美國投資界大老索羅斯(George Soros)認為,
「現金仍然是王,但最好不要是美金……。」


五月中,全球股災開始延燒,從新興市場開始:土耳其股市市值下跌二○%,接著哥倫比亞、墨西哥股市都遭逢三年來最大跌幅,印度、巴

西、匈牙利股市也應聲倒地。

六月中,股災延燒至美、日,標準普爾、納斯達克、道瓊指數都跌入三年來新低,日本股市甚至單日大跌六百多點。台灣股市即使沒有第一

家庭醜聞引起的政治風暴,也不得不跟著陷入慘綠。

到底這波股災怎麼發生的?全球震盪後,又該如何重整自己的投資版圖?

美國投資界大老索羅斯,因為推廣自己的新書《犯錯的年代:反恐戰爭的代價》(The Age of Fallibility: Consequences of The War on Terror),接

受美國國家廣播電視商業台(CNBC)專訪,針對股災的起因、災後的房市、股市、景氣,都有看法。

全球股災來自日本

這位全球各地都有鉅額資產的投資大師指出,今天所有投資工具的經營都很困難,因為全球的資金大量減少。而資金緊縮的主因,是「近期

日本央行對日本各行庫大抽銀根兩千多億美元,」他在訪問中指出,「之前,這筆錢多半是投資到新興市場的,也就是進行所謂的外匯套利

交易(carry trade)。」

「外匯套利交易」是近幾年各國行庫最流行的套利行為,各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商及基金管理人在利率偏低的時候,用短期利率(例

如一%)貸款,購買享有長期利率(例如四%)的債券,穩賺息差。或者,擁有大量外匯存底的各國央行,在美元匯價看低時,借入美元買

進看升的亞洲股、匯市,來賺匯差。

但這種錢靠的是穩定的美金匯率與美國利率,只要美國利息上升,各國央行(特別是日本,這個外匯存底全球排名數一數二的央行)就非常

緊張。

今年開始,美國升息預期愈來愈高,日本央行也跟著收緊銀根。

「新興市場的崩盤,主要是是因大量資金撤出資本市場,先從拉丁美洲開始,」索羅斯在訪問中說。

他認為,造成股災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房市的減緩,但目前影響還不明顯。而且,油價引起的成本上漲壓力,造成投資大眾對經濟成長

將減緩的預期心理,在投資上也就格外謹慎。

那麼,未來全球還有哪些好的投資點呢?今年第一季,中國經濟成長仍然高達一○%、印度也高達八%?難道新興市場已經無望了嗎?

「中國、印度、土耳其等新興市場,仍然是機會點的所在,但也正是眼前股災最嚴重的地點,土耳其就是這波震盪影響最大的市場,」索羅

斯認為,未來要投資新興市場,還需要對各國政治、經濟的基本面問題,做更多功課。

「無論如何,我認為新興市場還是好的投資地點,未來更是。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震盪與變動也更劇烈,當然,目前他們也有點被過分

炒作了,」他說。

全球房市減緩的新趨勢

期貨呢?

「我想原物料市場已經被炒得過熱,目前正經歷調整階段。雖然有人帶著避險的心情買原物料,但今天大家卻投機心太強,也因此特別脆弱

,」索羅斯跟著指出,「另個脆弱的資產項目是房地產,眼前雖然只有美國房市減緩,但很快就會演變成全球房市減緩的趨勢。」

至於匯市,索羅斯也明確指出,一旦美國利率升足,美元就會面臨貶值的壓力。「這也沒什麼不好,因為本來就有基礎的不平衡需要調 整

,但這次匯率變動將會很極端,才能真正達到需要調整的目標,」他指出。美元貶值,基礎來自中國、印度快速崛起,帶來的貿易逆差,索

羅斯卻認為應正面看待新興國的崛起。當記者問他是否需要擔心中印的崛起時,他回答:

「我們更需要擔心美國的過度消費,事實上,中印的崛起對全球經濟是非常正面的力量,也因此全球經濟這幾年才強勁成長。這些都是新開

放的『巨大市場』,只要美國人不過度消費、過少儲蓄,我不覺得會有問題。」

由此看來,索羅斯對經濟成長減緩,比對通貨膨脹更擔心。

「是的,未來六個月就可以感覺得到衰退的力量。現在,如果不升息的話,也許衰退不會發生。」

因此,現在應如何理財呢?

「我想,眼前現金仍然是王,但最好不要是美金,」大師斬釘截鐵地指出。

藏書》新經理人成功管理手冊





新經理人成功管理的24堂課

  恭喜你!現在你已晉升為管理階層,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從麻煩不斷的員工到需索無度的上司,你永遠不知道下個問題會從哪裡蹦出來。你唯一知道的是,你被期待能解決這些問題--而且是迅速而有效地解決。

  本書說明這場新遊戲的遊戲規則,並提供了無價的秘訣與指示,告訴你如何激勵員工,讓他們在工作績效及成果上有所突破。讓這本輕巧手冊中的24個原則及指導方針告訴你如何:

* 考核工作績效
* 策略性思考
* 主持一場完美的會議
* 提供並取得結果導向的回饋
* 提供指示
* 運用權力發言
* 真誠而得體地批評
* 激勵表現平平的員工
* 為改變做好準備

  身為新經理人,每天都必須接受各種挑戰與測試。然而,現在你的成功必須根據其他人的表現來評價。運用本書中這些通過時間與職場考驗的技術,你將能捕捉每個成功的機會,並學習如何贏得員工與上司的尊敬。

作者簡介

  莫瑞.史岱納(Morey Stettner)是Executive Wealth Advisory的編輯,也是一位頗受歡迎的演說家與溝通顧問,他寫過許多職業與管理書籍,包括《新經理人管理技巧》(Skills for New Managers),《經理人問題解決技巧》(The Manager’s Survival Guide)等書。

譯者簡介

  黃聖峰: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現為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目前為兼職譯者,譯有《鮑爾成功領導手冊》、《有錢沒錢 教個孩子會理財》。

藏書》新經理人管理技巧-立即上手





過去的你,每天上班,鑽研一項專業,表現達到一定水準,就能讓公司高層滿意。現在,你贏得了一項報酬:經理的位子。從現在開始,你的成功不再只依靠你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如果其他人能把工作做好,你就成功;如果他們失敗了,你就得付出代價。

有效管理技巧是可以學習得來的。如何投資經理人這個新角色,絕不能錯過本書。

第一階段:新手上路期
成為新手經理人的第一個月,如果能建立起動能,在問題發生之前就先解決掉,消除部屬對你的敵意。新經理人迫切需要擬定自己的「管理信條」,不迷信人事管理迷思,每天花點時間和員工建立信任,自然贏得部屬的信服。

第二階段:鴨子滑步期
有效管理並不容易。學會傾聽,要如何「利用」員工卻又不讓他們覺得被利用,你不可不知傾聽藝術的重要性。汰舊換新的潮流帶動下,新經理人必須學習激勵、問聰明的問題,有準備,才有說服力。學會有效的批評與規範,將阻力化為助力,在職場上無往不利。

第三階段:優游觀望期
新手經理人往往覺得時間不夠用。技巧運用授權的方式,同時有效追蹤工作進度,有效提昇整體團隊的生產力。更重要的是,管理你的老闆比管理員工還重要。如何讓高層始終滿意你的進度,維持溝通管道暢通,並積極擴展人際網路,好在升遷的階梯往上爬,是抓住事業機會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本書特色

1. 教授如何成功轉換職場角色:從員工晉升新經理人、新經理人角色定位的心理調適,以及了解自己有哪些特性、技巧和行為,都能夠更有效地管理。從簡單的自我介紹到打入部屬圈子,在上任前一個月熟悉環境、建立權威,打下日後管理的堅實基礎。
2. 提供實用職場技能:面對辦公室可能發生的問題,提供多項實用技巧,讓你在問題發生前也解決問題,包括傾聽藝術、上傳下達部屬之間的溝通,如何處理新經理人最頭痛的兩個問題——批評與規範、授權部屬、時間管理,以及管理好你的老闆。
3. 重點技巧圖文框:內文所特別設計的七個圖文框,「聰明管理」、「當心!」、「致勝竅門」、「關鍵用語」、「參考範例」、「實用工具」「預防錯誤」等,針對讀者需求,逐一點出新經理人應注意的事項、管理竅門,以及專業用語的解釋,資訊精簡實用,貼心的設計適合讀者快速翻閱,符合講求效率的商業時代所需。

作者簡介

莫瑞.史岱納〈Morey Stettner〉
美國新罕布夏州樸次茅斯的作家和溝通技巧顧問。《會話致勝的藝術》(The Art of Winning Conversation)一書作者,該書告訴你如何在個人生活和事業上,傾聽並贏得他人。任職《聰明工作》(Working Smart)、《有效策略》(Executive) 編輯,這是維吉尼亞州麥克連國家商管機構所發行的兩本刊物。此外,作者每週在《投資人商業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撰寫有效管理的頭版文章。他同時也是活躍的演講者與研討會主持人,在全美主持過數百場的訓練課程,主題包括銷售技巧、公開演講和專注傾聽。

科技》中美達成協議每台DVD專利費再增加2.5美元

【中國電子報】 中國電子報 記者 胡春民

2006年4月26日,美國MPEG專利技術管理公司(英文簡稱MPEG LA)與中國DVD企業的委托代表──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中方企業答應每銷售一台DVD播放機向MPEG LA繳納2.5美元的專利費。至此,與中方達成專利授權使用許可的專利權人或者專利權人的

委托代表已經有6C、3C、湯姆遜、杜比、MPEG LA等5家,中國DVD企業每銷售一台DVD播放機要向這些專利權人繳納總共10多美元的專利

費。DVD專利費成本將會進一步增加。

談判6年最大分歧在於費率
據了解,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受中國DVD企業的委托於1999年就開始與MPEG LA進行接觸,進行了為期6年的談判,今天才最終達成妥協


MPEG LA首席執行官勞倫斯•霍恩告訴記者,為期6年的談判雙方主要分歧點在於是按照DVD整機模式征收專利費還是按零部件征收,最終

還是按照國際慣例以整機模式進行征收。但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鄭鶴齡則認為,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專利費率以及對待過去企業未繳納的

專利費問題上。他說,經過6年的艱苦談判,MPEG LA 最終還是同意了按照每台2.5美元的費率征收,而不是2002年1月1日之前的4美元。
據專家介紹,除了DVD播放機之外,MPEG-2技術還將應用在數字電視機、機頂盒等所有與視頻壓縮編解碼有關的設備上,這些也將為MPEG

LA帶來大量的專利費收入。
中方企業還要繳歷史專利費
對於過去中國企業未繳納的專利費,雙方原則上同意把這些專利費用放到現在生產的DVD播放機產品里面,但每個企業需要繳納多少歷史專

利費用由MPEG LA與各個企業分別談判商定。
勞倫斯•霍恩說,MPEG LA要求每個企業報送往年的銷售數量,他們會對每個企業報送的往年銷售數據進行核實,最終再確定該企業應該繳

納多少專利費。
但記者釆訪企業卻了解到,他們把往年所謂的未繳納的專利費放到現在的產品上是不公平的,這將會增加當前DVD播放機的成本。對於我們

DVD播放機產業的發展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視聽分會祕書長陳祥告訴記者,目前全球DVD播放機銷售量已經超過1億台,而其中將近八成的產品都來自中國。專利

費問題一直都是困擾中國DVD企業最大問題之一,中方與MPEG達成諒解總的來說是好事。
MPEG LA仍有捆綁搭售嫌疑
據了解,MPEG LA進行的MPEG-2技術授權的專利組合共有57個國家25家公司和高校的756個不同的專利組成的,其中有4個中國公司擁有的21

項專利。
雖然勞倫斯•霍恩反復強調,釆用專利組合的授權模式可以大大提高MPEG-2技術的產業化速度,且授權許可都是雙方自愿的,不具有強制

性。但這高達756個專利技術當中對DVD播放機來說并不都是必需的,有些專家認為,MPEG LA釆用專利組合套餐的模式進行授權許可有捆

綁搭售的嫌疑。
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副祕書長鄭鶴齡認為,MPEG LA所授權的756個專利當中僅僅有部分是DVD播放機必需的核心專利,其他的專利技術

企業可以選擇不用。
江蘇新科電子集團公司銷售中心副總經理樊文建告訴記者,如果中國DVD企業分別與單個MPEG-2專利技術擁有者進行談判,費用肯定很高

,很多企業不得不接受這種專利組合套餐的模式。

摘錄》130 公分的強者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961 期

柯曉瑄:「當我自我接受時,別人也較易接受我。當我跨出去幫助別人時,我忘了自己的限制。」 她,是台大教授柯承恩的女兒, 26歲

,只有 8歲孩童的身高,小時智力發展遲緩,如今,衛斯理大學畢業,還繼續攻讀 MBA 。她說: 電梯按鈕不會為我降低,但我的心可以升楊

。天空才是我的極限!

走進台北市永康街一幢日式平房,裡頭的設施,從門鈴、門把、電燈開關、流理台到沙發,都比一般低了三十公分。這裡,是中華經濟研究

院院長、台大管理學院教授柯承恩的家。這天三月四日,是柯家的大日子,因為大女兒 —— 柯曉瑄將出國準備攻讀MBA,邁向人生的另

一個旅程。

柯南女孩

曉瑄,二十六歲,一百三十公分,是先天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俗稱侏儒症)。柯承恩說,「我覺得他像柯南,個子小小卻聰明伶俐,什麼

事都做得到」,「柯南」也成為家人對曉瑄的暱稱。

在廣受歡迎的漫畫「名偵探柯南」中,柯南因為被迫吃下毒藥,身材縮小成小學生般,卻機警、勇敢,偵破許多重大刑案。在柯承恩的眼中

,女兒也有相同特質。

柯曉瑄的行囊中,有一件特殊的行李:一張二十公分高的折疊椅。這張用了十年的折疊椅,是她走出家門後的最佳夥伴。有了它,曉瑄才能

按到電梯的高樓層、搆到銀行櫃檯、飲水機和洗手檯。

傍晚四點,中正國際機場第二航廈,曉瑄自己推著三十二公斤的沉重行李,大行李箱豎起來,直逼曉瑄高度。柯承恩彎下腰,親吻曉暄髮際

問:「曉瑄,妳以後能不能照顧自己啊?」曉瑄比出勝利手勢,大笑:「 I'm fine!」隨後,她轉身,快步奔入出境口。

看著女兒的背影消失在長廊那一端,柯太太突然啜泣了起來。難捨與喜悅,像兩瓶不同的調味料,被糊塗的廚師通通倒入她的情緒中。

她想起二十五年前,獨自抱著女兒,無助的站在美國海關前的景象。當時,連曉瑄的親人都認為,她只有苦守投幣式洗衣店的命。如今,女

兒不但順利從美國衛斯理大學畢業,還通曉義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四國語言。更能獨自出國深造。

二十六歲的曉瑄,只有八歲孩子的高度、十歲孩子的力氣,卻在成長道路上不斷突破命運的天花板。這個故事,應該要很早,被很驕傲的說

出來的,但它要從柯承恩口中道出,卻是這麼困難。
一月二十七日,農曆年前,我們來到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辦公室,向柯承恩提出今年「一個台灣,兩個世界」關懷身心障礙兒的

計畫。前半段,柯承恩以一貫學者的語氣,說著企業的社會責任。他講得很慢,似乎琢磨著什麼。

「我認識一些罕見疾病的家長,讓我了解這些孩子雖有先天限制,但他也應該可以像正常人一樣 …… 」直到一個半小時後,當談話觸及曉

瑄時,頓了好幾秒,他抿著嘴唇,頭往上仰,避免讓淚 水溢出眼眶,接著一個字一個字的說出:「事實上,我自己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 …

… 」 他深呼吸,又吐了一口氣。

埋藏內心深處的複雜情感,一時間很難坦然訴說。好幾次,他不能言語,眼神盯著桌緣,用右手食指敲著桌面,「咚、咚、咚」…… 空氣

凝結,猛然抬頭,他已淚濕眼眶。

「正常人可以得到的,不管是感情還是什麼 …… 她卻得不到的,我們要彌補她…… 她付出很高的代價 ……」短短一句話,中斷三次,話沒

說完,又潸然淚下。

應該驕傲的事,談起來,卻那麼感傷。這是他二十六年來,難以與人分享的心情。那是一位障礙兒父親的矛盾、掙扎,以及旁人難以理解的

、深刻的親情。

「我體會到不一樣的人生 …… 」他說。

台北 出生罹病

時間回到二十六年前,曉瑄在台北出生,是個膚色健康、雙眸晶亮的女娃。

她出生後,柯承恩與妻子返回美國德州繼續攻讀博士,孩子託外婆照顧。但七個月時,曉瑄無法爬行,只能軟軟的躺著,外婆帶她去醫院檢

查,護士看見她額頭扁扁、鼻樑塌陷、下巴突出、身材短小,提醒外婆:「孩子怪怪的,趕快帶去大醫院檢查。」

從那時起,一切都以曉瑄為優先考慮

那是一個週日下午,寒風冷冽,柯家夫婦剛從教堂回家,從台北撥過來的越洋電話響起:「趕快把孩子帶過去吧,美國醫療比較發達,救救

這個孩子!」於是,柯太太先回台,抱著孩子奔波診斷。她得到的結論是:曉瑄罹患軟骨發育不全症,而且,「這個病,沒有藥醫。」她心

如刀割。

留在美國的柯承恩開始找尋醫療資源,發現明尼蘇達州立大學附設醫院,是這方面的醫療權威。他決定,放棄先前在德州攻讀一年的博士,

轉學至明尼蘇達大學。柯承恩一個人在美國往返奔波,申請新學校、搬家、安排醫療資源。一切就緒後,接妻女赴美,「從那時起,我的一

切決定,都以對曉瑄最好為優先考慮。」柯承恩說。

一九八一年八月中午,豔陽逼人。柯承恩驅車前往明尼蘇達機場,迎接妻女。「他看著孩子,我們相對無語。」柯太太清楚的記得那一刻,

他們抱著女兒,穿過熱鬧人群,默默的走出機場。他們知道,這將是一場無法預期結果的長期抗戰。

但是,共識很清楚,「她是無辜的,我們不能逃避,一定要讓她活得好。」柯家夫婦的堅定感情,幫曉瑄踏穩了第一步。

美國明尼蘇達 展開黃金早療

到美國的第三天,柯承恩帶著曉瑄直奔醫院。只見醫生在紙上畫出一個基因圖,並解釋著,這是基因突變,機率大約是四萬分之一。「幸與

不幸,就是四萬分之一啊!」雖接受理性訓練並擁有虔誠信仰,此刻的柯承恩,還是不免問上帝:「為什麼,機率發生在我身上?」

曉瑄不僅是身高的問題,磨人的還有其他併發症。譬如,牙床咬合不良,會影響發音;脊椎彎度大,會有椎間突出的問題,若壓迫神經,則

可能造成四肢麻痺;歐式管短小,則容易產生漿液性中耳炎,若處理不當可能會重聽;顱頸間脊髓壓迫,可能頭會抬不起來,或走路重心不

穩 ……

一歲以後的曉瑄,併發症越來越明顯,動輒中耳炎、發燒,且脊椎壓迫呼吸道,必須切除扁桃腺,她幾乎每週上急診室。曾經,一次中耳炎

太嚴重,醫生在她耳朵裡裝了個管子讓濃液流出,後因耳膜破裂導致後來右耳重聽。又有一次,冬日大雪,連救護車都開不進來,最後消防

隊還出動雲梯車,才把她送進醫院。

母親日夜抱著她,抱的卻是個硬殼子

嚴重的是,女兒的脊椎開始彎曲。在醫生建議下,曉瑄成了一個小小盔甲嬰兒,從肩膀至臀部,小小的身軀被包在密不透風的石膏架中,連

睡覺都不能脫。從一歲半到六歲,曉瑄就像個無法卸下盔甲的武士。

「妳想想看,別的媽媽抱著孩子,是一個溫暖柔軟的身軀,師母抱著她、背著她,日日夜夜,卻都是一個硬殼子,妳想想一個做母親的感受

。」柯承恩淚水在眼眶打轉。

雖然行動不便,但柯承恩夫婦堅持要給曉瑄最好的教育。為了上幼稚園,每到冬天,柯太太總要竭盡力氣,抱著曉瑄被石膏裹住的僵直身軀

,在雪地裡一步步艱困行走,深怕滑倒傷到女兒。有時積雪,一不小心踩下去,雪就淹到漆蓋,母女兩狼狽不堪。

夏日,石膏密不透風,曉瑄汗流浹背,皮膚長出一個個紅色小疹子,有時,她會偷偷把女兒石膏衣脫掉,讓女兒透風。「妳真是婦人之仁!

」柯承恩笑笑,又把它穿回去。

曉瑄的發展比一般孩子遲緩,到兩歲,才學會走路,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

幼稚園時,由於曉瑄頭顱較大,再加上沉重的石膏架,有時,從座位上站起來,突然就摔倒在地,頭部重擊地面而昏倒,托兒所一邊叫救護

車,一邊急電柯太太趕赴醫院。

「我的人生分為兩個階段。結婚前,我是么女,家境不錯,被爸媽寵著。生了曉瑄後,我的世界完全改變。」柯太太回想,以前的她愛漂亮

、愛名牌、愛逛街,被母親說是散財童子,女兒出生後,這些都不重要了。

「當時我每天面對的,是她的耳朵發炎,生病,感冒。先生在博士班的過程又很辛苦,他在博士班,第一年,六個學生中就被刷掉兩個,壓

力很大。」柯太太回憶著,層出不窮的狀況。尤其,明尼蘇達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訓練以嚴格出名。

有天,柯承恩終於忍不住,對指導教授說:「我實在念不下去了。」沒想到,教授拍拍他的肩膀:「沒關係,我幫你想辦法。」不久後,柯

承恩獲得學校核發等同講師的高額獎學金,學校並出資,為其全家投保高額保險。這雙友善的手,讓曉瑄醫藥費無虞,也支持柯承恩繼續完

成學業 另一方面,雖然曉瑄身體諸多不便,「樂觀勇敢,卻是上天給她的禮物。」柯承恩說。譬如,「她很能忍痛,不太叫,經常被扎

針,也不哭。」因此,在幼稚園,曉瑄每天蹦蹦跳跳,想出各種玩耍的怪花招,是孩子王。

六歲,為了讓孩子免於歧視,柯家夫婦仔細挑選小學,「我印象很深刻,在她還沒入學前,校長就召集全校學生看一個影片,影片描述世界

上有各式膚色、體型的人,雖然每個人長得不一樣,但都生而平等。」柯承恩說:「在美國,學校碰到特殊的孩子,會把他視為對其他孩子

最好的教育機會,趁此教育孩子,平等與互助的觀念。」

她很努力,卻幾乎都拿C

雖然學校誠心接納,但曉瑄卻有學習障礙。柯太太發現,女兒看書是「跳著看」,例如第一行沒看完就跳到第十行,雖然很努力,就是沒辦

法按順序來;此外,簡單的加減法、拼字,她怎麼教,曉瑄就是不會。

「有時教一教,無名火就冒上來!」她很想大聲喝斥孩子,但看到她無辜的眼神,與嬌小的身軀,又不忍心。「在美國的中國孩子,考試都

拿A,她很努力,卻幾乎都拿C。我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聽訓』,壓力好大,聽訓到後來,我都哭了。」柯太太林麗穗忍不住又紅了眼。

更令她難過的是,當她向姊姊哭訴曉瑄的學習障礙時,姊姊好意安慰:「不要擔心啦,以後給她開個投幣式自助洗衣店就好了。」這句無心

的話,卻讓她更心痛,「連親阿姨都把曉瑄的發展,定在一個層面,難道,曉瑄的人生,真的只能如此嗎?」她從難過的泥淖中清醒,她不

甘心。

每天,她引導曉瑄用手指著書上文字,按順序一字一字的看;每週,帶曉瑄上圖書館,把圖畫書一疊疊搬回家,耐心解釋給她聽,持續刺激

她的腦力。由於天生牙骨咬合不全,柯太太還帶曉瑄去上發音矯正班。
當她看到研究報告說,動物可做為孩子的心理醫生,她還特別挑選一隻日本的北京狗,一隻小型犬,做為曉瑄的玩伴。讓曉瑄覺

得世界上,有生命依賴著她、愛著她,建立她的自信心與安全感。

儘管如此,憂心仍盤踞柯家夫婦的心中:「如果曉瑄以後沒法照顧自己,怎麼辦?」他們開始參觀慈善機構,做最壞的打算,想挑一個能善

待她終老的環境。他們甚至為了曉瑄,在她五歲時,再生一個孩子 —— 妹妹艾梅。「如果我們都走了,曉瑄會需要一個親人的,」柯太太

回憶。

拿到博士學位後,柯承恩在美國南加大任教五年。客居美國十一年後,曉瑄十歲時,柯承恩決定回到故鄉任教。

回國 接受中小學教育

回到台灣,對曉瑄又是一番折磨。起初,她進入國語實小就讀四年級。乍入鴨子聽雷的環境,好幾次,她回家把書包向床上一丟,對著媽媽

哭叫:「你們好狠心!」此外,旁人的異樣眼光,一開始也讓曉瑄不舒服。

曉瑄的記憶力差,也讓她在以背誦為主的台灣教育體系,吃足苦頭。她印象深刻,國小四年級的月考,有一個選擇題:「你最佩服哪一種人

?」她因為自己力氣小,對力氣大的人心存佩服,而選擇了第四個「有肌肉的人」,壓根就忘記課本的答案是「知恥近乎勇」。

國小畢業,柯家夫婦擔心曉瑄上中學會受到歧視,特別將她安排到教會學校。曉瑄很清楚:「妹妹念書,學區是什麼就念什麼,但我念書,

都是爸媽精挑細選的,主要還是怕我受到欺負。」 進國中後,第一次國文考試,她只考了三十分。

即使過了一段時間,全班月考,五十二個學生中,曉瑄還是五十一名。「妳要認真一點啊!」習慣了教授舉一反三的台大學生,柯承恩直覺

的想,讀書這件事,有這麼難嗎?

「我試過,但是我做不到!我沒有辦法啊!」突然間,曉瑄委屈的大叫,哭著衝進房間。
柯承恩決定,每晚在家幫曉瑄複習數學。沒想到,即使再三解釋幾何概念,曉瑄仍似懂非懂。他急了:「怎麼搞的,學這麼慢啊

!」曉瑄察覺爸爸的情緒,向柯承恩抗議:「你不能把我跟台大的學生比啊!你教的是聰明人啊!」

幾個月後,柯承恩接受了「女兒有異於一般人的先天障礙」的事實。「她知道我的期望,也很想回應,但她回應不來,如果硬來,會傷她的

心。」他不斷提醒自己,要有耐性,如果別的孩子可以做到十分,曉瑄可以做到五、六分,就要鼓勵她,如果放棄或用錯方法,她可能剩下

一分。

他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舉例教她,例如,當車子開到高速公路出口,他指著對稱式花瓣型出口匝道,對曉瑄解釋,這設計隱含的幾何圖形與三

角函數關係。

他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看她的能力,而不是看她的障礙。」

國二,曉瑄休學一年,為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場手術—— 骨痂延長術。

爭取關鍵十公分

因為女性的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即使成人身高多在一百二十五公分以下,但在社會上,食衣住行的設計,都以一百三十公分為界線,以下

是兒童,以上是成人。

因此,透過「骨痂延長術」,如果能為曉瑄多爭取到「關鍵的十公分」身高。她的未來,將會便利很多。柯承恩透過美國醫學組織,打聽到

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黃世傑,是小兒骨科的權威。於是央請他為曉瑄執刀。

手術前一天夜裡,柯承恩在書房電腦前挑燈夜戰找資料,當他拿著在網路上找到的手術後遺症資料,給柯太太看時,「他整個眼眶都是紅的

!」柯太太說。在資料上,後遺症包括:釘口感染、關節攣縮、延長部位骨痂生長緩慢 ……。柯承恩逐字推敲著艱澀的醫學名詞。

翻開泛黃的病歷資料,「柯曉瑄,一九九三年九月九日開刀。編號三一七號。」她是台大骨科醫生黃世傑進行骨痂延長術的第三百多號病患

,卻是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患者。
這一天,曉瑄被推入手術房,黃世傑將她的兩隻小腿骨,分別切開兩段,再用十根鐵條貫穿骨頭兩端,形成一個環狀鐵架。在環

狀鐵架上下,各有一個轉環,等手術七至十天後,切骨處的骨痂開始形成時,將這個轉環按照預定速度鬆開,讓腿骨慢慢拉長。等拉開到預

定的長度,才能將鐵環拆除。

「每增長一公分,所需的時間約為一個月,」黃世傑說,「治療加上康復的時間,至少要一年以上,其間不僅行動不便,而且十分疼痛,如

果家屬沒辦法照顧,患者忍耐力不強,半途而廢,只是徒增麻煩與痛苦。」但黃世傑回憶:「曉瑄自己很樂觀,忍耐力強,爸媽又照顧得好

,這是她手術成功 的因素。」

就像被釘在十字架上

當曉瑄從手術房推出來,一段腿骨硬生生斷成三截,血肉模糊,柯家夫婦震驚不已。「我們都掉淚了,看見十根大釘子釘在孩子腿上,就像

被釘在十字架上一樣,沒有人受得了!」柯承恩敘述當年情景,語帶顫抖。因為不忍說出「鋸開、釘子」的字眼,只好不斷的以手在桌沿邊

,來回做出鋸開的動作。

要拉長骨頭,神經、肌肉的拉扯,異常疼痛,常常,四、五顆止痛藥,都壓不住。曉瑄持續的尖叫,幾天後喉嚨已啞;陪在一旁的柯承恩,

身上內衣被曉瑄全都扭扯撕裂。

有天晚上,柯家夫婦在自家飯廳吃飯。突然間,曉瑄房間傳來淒厲叫聲,柯承恩衝進房間,抱起她就往醫院衝。檢查結果,神經被扯斷了,

醫生說要放慢轉速,否則她會受不了。

儘管痛苦,過程中曉瑄從未要求把鐵環拿下。「我每天幫曉瑄清傷口,那個螺絲每天要轉,不讓骨頭癒合,但是我下不了那個手,我轉不下

去。最後,是曉瑄自己轉。她意志力很強,願意忍痛去轉。」柯太太戴起眼鏡,輕輕撫摸照片中,曉瑄戴著鐵環的雙腳。

女兒受苦,對柯承恩夫婦也椎心,「那個過程,家庭一定要撐得住,看到她痛苦,你可能會退縮;家人或鄰居七嘴八舌批評或負面反應,你

會受不了,弄到後來你會無法處理。所以,一定要很堅定。」過程中,柯承恩扮演家中堅定的力量,眼淚,往自己肚子裡吞。

他每天回家陪女兒,曉瑄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柯承恩在一旁賣力取悅她,把黃安的「天涯在何方」歌詞改為「媽媽你在何方」(雖然媽媽只

是在廚房),父女兩人還大唱張學友的歌,試圖用搞笑式的唱法,讓曉瑄忘記痛苦。

柯太太在女兒開刀復原期間,因太過緊張勞累,原本的子宮肌瘤突然變大,曉瑄取下鐵環後,換她躺進醫院,將子宮切除。

五百三十個疼痛的日子,終於過去了,曉瑄取下鐵環,從一百一十九公分,變成一百二十九公分(目前為一百三十公分)。這是關鍵的十公

分,「以前我要『爬』著上公車,出門上廁所搆不到水龍頭,開關電燈要蹬椅子;現在掂著腳,勉強可以搆得到。」

為了這十公分,她忍受著後遺症 —— 無法走久,雙腿因為循環不良經常腫脹疼痛,必須靠止痛藥才能壓住痛苦,她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學習開竅了!

不過,休學期間,柯承恩特別請家教,強化曉瑄的國文能力;沒有背誦與考試壓力,她突然開竅,唐詩、金庸武俠小說讓她的中文突飛猛進

。媽媽好高興:「她學得比別人慢,什麼都比別人慢,所以她進步一點點,我們就覺得好快樂!」

「這樣的快樂,一般人無法體會,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困難。這是人生難得的經歷,或許是老天給我的福氣,讓我體會這親情的深度。」柯承

恩說。

後來,柯太太擔心女兒難以適應聯考壓力,主張將她轉至美國學校。柯承恩遲疑了。因為,曉瑄穿的是HANG TEN的衣服,背的是普通背包

,他擔心,女兒到了美國學校會被視為窮人,心裡不舒服。事實不然。

儘管拄著柺杖上學,但曉瑄積極參與扶幼社的活動,幫助孤兒。看在曉瑄的英文老師眼中,大受感動,他想起,美國發現卡( Discover Card

)的活動。每年舉辦傑出高中生選拔,針對身處特殊困境,卻能勇敢面對艱難、還熱心幫助別人的學生。

這項比賽開放給全球的美國學校學生。老師幫曉瑄報名。幾天後,曉瑄交出一篇自傳:「我像一顆餃子,裡頭有很多餡,但外觀看不見,丟

到水裡去,煮沸後浮起,卻又被澆下一碗冷水,再度沉下去。經過浮起、加冷水、煮沸,反覆淬煉,才有美味的水餃。」

最後,曉瑄打敗全球一萬一千名競爭者,成為該獎舉辦以來,首位境外全球金牌獎得主,還贏得二萬二千美元獎學金。這一天,柯家又響起

了越洋電話,傳來的是恭喜電話,「我從來沒想過她會得獎!沒想到她會因為自己的特殊狀況而得獎!」柯太太驚呼。

我們從沒想過放棄這孩子

頒獎典禮在華府國際貿易中心舉行。一下飛機,曉瑄全家就乘坐著主辦單位安排的加長型白色凱迪拉克,到下榻白宮旁頂級飯店。柯太太說

,這是柯教授與她這輩子唯一一次搭乘如此氣派的大轎車,她怎麼也沒想到,給她榮耀的竟是讓她從小擔心到大的女兒。主辦單位還特別安

排柯家赴白宮拜訪美國教育部次長,她也是一名下半身癱瘓需坐輪椅的肢障者。

對曉瑄來說,這是永生難忘的鼓勵。她在得獎感言中寫道:「長久以來我已練得好臂力,能將自己拉上公車,雖然拉不到吊環,但是我可以

扶著座位把手。

手術後,我雖然勉強搆得到洗臉台,但公寓門鈴、公用電話、電梯按鈕,我仍觸不到。雖然,我知道電梯按鈕,永遠不會為我而降低,但是

我的心可以升揚,我可以盡量延展我的極限。」

「當我自我接受時,無形中,也讓別人較易接受我;當我跨出去幫助別人時,我忘了自己的限制。」她強調。會後,當媒體訪問她得獎心情

,她說:「 Sky is the limit.」(只有天空才是我的極限)。

看著女兒上台受獎,柯家夫婦心情激動不能自己。柯承恩說:「人性的脆弱當然存在,我們也不是沒有挫折與壓力,跌跌撞撞的過程,我們

尋求信仰,找到穩定的一條路。不過,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放棄這個孩子,一絲這樣的念頭都沒有。」

美國 就讀衛斯理大學

社團經驗與得獎殊榮,曉瑄順利進入美國著名的女子大學— — 衛斯理大學就讀。雖然就讀期間,她發現自己患有「高度疑似注意力不集中

症」,這是一種學習障礙,但她還是活躍於社團。

大三時,曉瑄當選台灣同學會會長,主辦大波士頓地區同學聯合會論壇時,卻碰上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許多同學主張取消活動,曉瑄卻堅

持要辦,「我就是臉皮厚、不怕死,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可以找藉口說,做不到什麼事。我一定要拿出東西來,不可以做不到!」甚至,她

帶頭夜宿校長辦公室,抗議學校對亞洲學生歧視。

兩度情緒崩潰

但她的好勝心,卻讓自己處於高度壓力而不自知,拉緊的橡皮筋,啪的扯斷。大三下學期的一個下午,她在教室突然哭了起來,情緒崩潰。

與她隔壁寢室的同學察覺不對,趕緊將她送到醫院,並打電話通知柯承恩夫婦。

又是一通令人心慌的越洋電話,柯太太邊說邊哭,告訴當時擔任台大管理學院院長的柯承恩。一小時內,柯承恩趕回家中,立即準備行李,

「我馬上去看她。」「我去好了。」柯太太擔心曉瑄,也擔心柯承恩學校工作受到影響。「妳別去,妳去了就是哭。」柯承恩堅持自己過去



「我好怕她受傷」,事隔四年,柯承恩仍不忍回憶陪伴女兒那幾天的細節:「她是堅強的人,任何堅強的人,都會有脆弱之處,我只能說,

社會壓力真的很大。」

身處在衛斯理大學來自各地的優秀女孩中,曉瑄在大四,又一次因為情緒崩潰住院。「二十幾年了,怎麼會沒有壓力?她只是不講。」柯太

太心疼的說。第二次的情緒崩潰,換媽媽飛去陪曉瑄,不敢多問什麼。

每天早上,她搾柳丁汁給女兒喝,下午帶女兒出門走走,如果女兒不想理她,她就順著女兒,「很多事情,是不能問的,只有讓她自己整理

好,自己走出來。」直到現在,柯家夫婦都沒有問她,當年崩潰的原因,這是曉瑄的秘密。


起飛 踏上追夢旅程

畢業後,曉瑄決定回台工作。二○○ 三年,她進入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擔任風險管理顧問。每天早上九點以前,她背著雙肩背包,走

進台北民生東路與敦化北路口的宏泰大樓,開始忙碌的一天。

如果電梯裡沒有其他乘客協助,她必須用跳的,才能碰到按鍵「 12」,順利到達辦公室。走進辦公室,她拿出折疊椅墊在座位前方腳下,

避免雙腳終日懸空,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而劇痛。經常,曉瑄到客戶那兒接案,手機卻突然響起,螢幕顯示柯承恩的電話號碼。

「爸,我在忙耶!」曉瑄尷尬的說。

「喔,好啦,我問候妳嘛!」柯承恩只好趕快掛上電話。

雖然柯承恩自己公事忙得不可開交,但一顆心就是掛著女兒,「妳加班到幾點?十二點?喔好,我準時去接妳。」

今年二月底,曉瑄辭去工作,赴美準備GMAT考試,準備九月到歐洲攻讀MBA。其間,她還計畫參加泛舟、野營隊、美國五十州跨州之

旅。她的企圖心很強,想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當戲劇導演,也計畫修習法律,為弱勢族群發聲。

這天,我們與柯家夫婦一起送曉瑄出國。柯太太低聲對我說:「曉瑄回國這兩年,是我最快樂的時光,我從來沒有覺得這麼幸福過。我與承

恩對曉瑄的依戀很深,這不是父母關心小孩,而是成人間的彼此依靠。」

「以前我想生個妹妹來照顧她,現在看起來,妹妹才需要她照顧。」她笑著說,以後老了要靠曉瑄。

曾經,這個柯南女孩,被認定只有待守洗衣店的命,被阻擋在美國海關許久。事隔四分之一世紀,她在父母的陪伴下,超越命運格局,不止

美國海關,全世界的海關,都為她開啟著。

摘錄》美國傳統印刷報紙發行量下降

根據美國報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截至九月份的上半年度,美國每日發行報紙發行量下降百分之二點八、周日報下降百分之三點四。這已是美國報業半年度報告的連續第四次統計數量下滑,導因於讀者轉向至網路與其他新聞資源,以致閱報率降低。

協會統計,美國共有七百七十家每日發行報、總發行量為四千三百七十萬份;六百一十九家周日報、發行四千七百六十萬份。儘管閱讀傳統報紙的人數降低,但是根據尼爾森網路調查機構統計,若結合平面印刷與報紙網站的人數,閱報讀者則成長百分之八。
在今年七至九月間,在所有網路使用人數中,有百分之三十六點五、約五千七百萬人為閱覽報紙網站,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四。網路使用者的每月瀏覽報紙網站平均時間則有四十一分鐘,比去年高出百分之十點九。

然而,雖然傳統報紙與網路閱報人數互有消長,線上廣告量卻仍遠低於平面印刷報紙。根據資料,大部分報紙吸納的網路廣告客戶,約僅佔所有營收的百分之七至九。另一方面,許多報紙發行量降低的原因之一,則是因為削減對包括學校、旅館、醫院與其他公共地點的折扣訂戶。

美國報業發行量最大的兩大報,今日美國與華爾街日報發行量亦有下降趨勢,分別減少了百分之一點三,約每天發行二百二十七萬份,以及減少百分之一點九,每天發行量約二百零四萬份。第三大報紐約時報發行量也下降百分之三點五,每日發行量約一百零八萬份。在前二十大報排名中,只有紐約郵報與紐約每日新聞的發行量仍持續上升。

Wednesday, November 01, 2006

摘錄》達文西畫作指紋 解身世謎





達文西的身世密碼 義大利科學家在達文西名畫「抱銀貂的女子」的頸上發現大師留下的指紋,還原出他左手食指的完整指紋(左上),據以推論達文西的生母可能是阿拉伯女奴。
圖/取自網站

發現(Discovery)頻道新聞網報導,義大利科學家已經破解真正的「達文西密碼」,藉由隱藏在這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畫作和手稿中的指紋,揭開他隱藏了600年的身世之謎。由指紋模式判斷,達文西可能有中東血統,生母是父親家中的阿拉伯女奴。

李奧納多‧達文西1452年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文西鎮,過去認為他是當地一名工匠和農家女之後,也有人說他因是私生子所以未冠父姓,他的名字其實是「文西鎮的李奧納多」之意。達文西博物館館長韋卓西則在2002年提出達文西的母親來自中東的說法,但一直沒有佐證。

達文西1519年在法國去世,但遺骸在16世紀的宗教戰爭中失落,讓這位集畫家、工程師、數學家、哲學家和發明家於一身的大師只留下作品在人間,畫作和手稿中的指紋是他身後唯一的生物痕跡。

義大利奇埃蒂大學人類學家卡帕索檢查了52份達文西文件中的兩百多枚指紋,排除他學徒的指紋後,發現達文西本人只留下寥寥數枚,多為左手拇指的半邊指紋,應是左撇子的達文西翻閱文件時所留。

卡帕索終於在檢查達文西名畫「抱銀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時大有斬獲,發現畫中女子頸上留有達文西的指紋,他找到另兩枚同一根手指的不全指紋,拼湊後把大師的左手食指指紋完整重現。

根據皮紋法檢測技術,指紋與各地人口有關。達文西的指紋、肌理和中東人士相符,他的中央螺紋在中東非常普遍,有六成中東人口有相同紋理。

這項發現可以佐證韋卓西的理論。韋卓西表示,文西鎮出土的紀錄顯示,達文西的父親塞皮耶洛家裡有一名叫卡塔麗娜的阿拉伯女奴。在達文西時代擁有中東奴隸十分普遍,在達文西出生的同一年,佛羅倫斯立法賦予主人對奴隸更大的權力,法律通過後,塞皮耶洛把卡塔麗娜嫁給家裡的一名工人,自己另外娶妻。而當時卡塔麗娜剛生下一名男嬰,取名「李奧納多」。

【2006/11/01 聯合報】

摘錄》伴父焦仁和為李寶春站台 張懸 相招年輕人看新老戲

「聽了40多年京戲,沒想到有一天可以為京戲做點事。」自認個性傳統保守的前海基會祕書長焦仁和,昨天和身為創作歌手的女兒張懸首度同台,為名角李寶春的新老戲代言。焦仁和昨天還在現場清唱一段「打登州」,而張懸聽完爸爸的表演後,先是給爸爸打了500分,後來又忍不住再往上加1分變501分。

李寶春率領的新劇團將演出「一捧雪」、「試妻大劈棺」、「孫安進京」等新老戲,所謂新老戲強調的是在傳統故事中展現新的表演風格。焦仁和從11、12歲迷上京劇,他認為京劇歷久彌新。他說,一般人對京劇有兩種極端看法,一派是唯四大名旦最完美,從無批評;另一派是不斷推陳出新,但很難「聽百遍也不厭倦」,而此次辜懷群和李寶春嘗試讓傳統老戲的節奏加快、劇情更合理,成功扮演讓京劇向前發展的推手。

從小聽京劇的張懸回憶:「爸爸除了在車上不斷放京劇錄音帶,在家裡會邊批公文邊哼兩句,還教我認臉譜。」她第一次進劇場聽京戲是跟著奶奶、媽媽看「四郎探母」,她喜歡京劇的程度,勝過哥哥焦元溥喜歡歌劇。張懸認為京劇和搖滾樂一樣,「都是從社會底層出來的文化,都看得見當時社會最粗俗的影子。」

「文化不該束之高閣,京劇也不該高不可攀。」張懸呼籲年輕人,可以嘗試欣賞這類新老戲,例如她自己就看到京劇裡「無言的情感」,不像搖滾樂那樣的赤裸。對於現在流行的跨界演出,是否會想將京劇融入搖滾樂裡,張懸說:「敢去不做,就是最大的尊重。」

焦仁和的3個孩子裡有2個音樂人,一位是樂評人焦元溥,另一位是歌手張懸。焦仁和卻說:「不知她(張懸)什麼時候學會彈吉他的,也還沒有到現場看過她表演。」

摘錄》25位名人私房菜 推薦個性店




《吃出風格-25位名人私房菜.推薦個性店》




文\王偉忠


出身一個愛吃家庭,我從小愛吃,媽媽很會做菜。小時候爸爸會帶我們上館子,上菜之前,餐廳會發給我們一個厚厚的小瓷碟,上面描畫著紅蝦,調羹放在上面,碟下鋪著單光紙,然後在小碟上倒點醬油……,彷彿慎重的儀式。我相信這是所有四年級生都有的共同回憶,那種盛宴即將登場的感覺讓我非常興奮:人生怎麼會有這樣的幸福感呢?

我們的快樂就是全家人一起吃飯。爸媽從北京什麼都沒帶來,就帶一個涮羊肉用的銅鍋;逢年過節,我爸就負責炭火,然後放在銅鍋裡,全家圍爐吃毛肚火鍋、酸菜白肉鍋等等,覺得開心得不得了,「吃」是我們家很重要的凝聚力量。

直到今天我還是很愛吃,經常中午一到,就去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大家會在一些小店面、小攤子上,看到我一個人坐在那兒吃。晚上我幾乎都回家吃,恰巧我老婆是個有做菜天份的人,看一兩遍就能抓到訣竅,也很愛做菜,在家和小孩一起吃飯就成了我每天最重要的事,延續了我們王家喜歡聚在一起吃飯的傳統。很多好朋友愛來我們家吃飯,甚至過年也一起圍爐。

我一直很喜歡這種感覺:好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吃飯、坎大山,實為莫名的快樂!其實,人不僅是要吃得好吃,更要吃得快樂,很多人只是吃它的味道,可是跟誰吃更重要。

年輕時相交滿天下,如今年紀大了,知心好友,一隻手就數得完。朋友是老的好,很多年輕時喜歡到處嚐鮮的老饕,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多半去固定幾個餐廳,因為那些老闆都跟他很熟,所以變成自己的家庭廚房,其實這也是一種回家的感覺。所以一個好的餐廳就是要讓客人有回家的感受。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餐廳的口袋名單,所謂「吃出風格」,我的風格就是我去吃的餐廳一定要有家的感覺。

我常去的餐廳都跟老闆、服務生熟稔,他們知道我的偏好,在裡面很舒服自在。有時候我也會擺點「老奧客」的心態,故意挑剔一下。有時挑剔不是壞事,嫌貨才是買貨人,客人全都點頭稱好,說不定出了門就就此走掉;會挑剔、但又一直來,就是對那裡有感情的人,而且也讓餐廳的食物維持一定水平。

如果我對一家餐廳很客氣,大概就是下次再也不會來了。就像我帶藝人,如果對哪個特別兇,其實就是代表我很愛他,對他有很多期待,如果我都客客氣氣,大概就是覺得他沒有什麼希望。

關於錢欽青呢,我看她就跟看待自己的女兒一樣,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就是我應徵的,跟著我做節目。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這個雙子座的女孩子,很敢在我面前講一些我不愛聽的話,因為人到了一個階段之後很懶得學習,我排斥一些東西的時候,她就會不厭其煩地告訴我,這個東西站在聽眾立場,是值得報導等等,這點執著是蠻好的。

雙子座的好處是點子特多,雙子座的缺點是吃在碗裡、看在鍋裡,一件事情往往不能貫徹到底。從她以前做事的經驗來看,idea不錯,至於落實方面,經過我嚴格的「魔鬼訓練」之後,執行力也出來了,雙子座人如果擁有執行力,就很適合從事創作。

這本書我覺得還頗有意思,裡面很多是很少被談論怎麼吃東西的名人,她去找到了、深入了、報導了,提供了很不同的觀點和趣味。寫飲食文章的人,文筆應該要有「菜香」、「人味」,她的文章裡面呈現了食物的美味與人情的溫暖,這是用心去感受的成果。

《吃出風格》這本書蠻值得大家來看一看,書上的這些名人應該也算是一些「大小奧客」,所以介紹的餐廳都是已經被挑剔過的,也可以按圖索驥一下。現在時局紛亂,大家用「吃」來解解憂,是個不錯的選擇,找一家好餐廳,和幾個好友相聚,讓心靈舒服自在,豈不快哉? 豈不快哉!

(作者為創意人.名節目製作人)


孫大偉的圓環與大稻埕美食之旅

孫大偉一直喜歡老東西、老房子,兩年多前因緣際會將公司搬遷到大稻埕有八十多年歷史、重新整修後的「葉記古宅」裡,因此開始探索這塊老城區。「這邊的老區,對我來講蠻對味的,我是東北人,但小時候是在屏東本省人社區長大,現在即使回去屏東,也都消失了。沒想到台北還能保有這樣的氛圍,好像時間是靜止似的,所以我在這邊是如魚得水,找到了接近故鄉感覺的樂園。」

於是他每天騎著腳踏車到處逛,觀察老城區紋理的同時,也發現了代代相傳的美味。「圓環和大稻埕都有一些很精采的古早味,例如像慈聖宮的廟口,有一條小巷子的固定攤販,是現在僅存的『早市』,一大早就開始營業,還保有原來的節奏,很多事業有成的中老年人,會坐轎車、帶洋酒,在幾個攤位叫點東西然後坐在廣場大樹底下吃,回味當年的滋味。我每次帶些東區鄉巴佬來,他們都吃得很愉快。」

這邊的餐飲店家之所以早上九點就開始營業,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因為當年坐辦公室的白領工作機會不多,多半務農或者賣力氣,所以早上就得吃紮實的東西來打底。一說是為了配合寺廟的作息,尤其是廟口早市,農業社會大家早睡早起,拜拜當然一早就去,燒完香之後就順便祭祭自己的五臟廟。

「年輕時都是快速移動、眼花撩亂、口味不斷變化,人近中年放慢腳步之後,才看得見這些移動很緩慢的美食」,因為深信人的一生能享受多少美酒佳餚都有定數,更讓孫大偉分外珍惜當下每一口的滋味。

圓環滷肉飯盟主三元號

談到聞名全台的圓環滷肉飯,建成圓環歇業前裡面還有兩家叫「日月號」和「吉祥號」,但孫大偉說都比不上外面重慶北路上的「三元號」和「龍鳳號」,「根據我在這邊一年多的觀察,『三元號』是現在的武林盟主,它已經把隔壁併購下來,擴張成兩個店面。」「『三元號』的滷肉會滷到肥油不見,只剩肉渣,顏色比較淺。龍鳳號的口味接近南部,滷肉上面帶著肥肉塊,顏色是醬油色,因為我心臟動過手術、又有高血壓,今生的配額都已經吃完了,再消耗的就是來生,所以得省著點用,現在只能偶爾去解解饞。」

創業八十年的「三元號」,當年是因為登記店號時一碗賣三元而命名,現在由第三代曾先生兄弟所經營,「我們的滷肉是用豬的後腿肉做的,瘦肉多、肥肉少,所以吃再多碗也不會膩」,肉燥的香氣十足,飯也煮得有勁,果然可以馬上扒完一碗。

和滷肉飯搭配食用的「魚翅肉羹」更精采,熱騰騰地一碗上桌,香菇的鮮、鯊魚皮的Q、筍絲的脆與肉條的嫩交織在一起,湯頭更是清純鮮甜,吃原味或加點黑醋都極好,至於漂浮其中的褐色細絲,是為了讓客人看得見而用焦糖染色的魚翅,「好吃的關鍵是魚皮的膠質,而且我們的肉條只沾一點點粉,絕對真材實料。」


店家資訊
價位:滷肉飯小20大30元、魚翅肉羹小40大60元
地址:台北市重慶北路二段9號、11號
電話:(02)2558—9685
營業時間:上午九點到晚上十點,每月於店內公告公休日期
停車:鄰近路段之停車格

大稻埕的道地美食

大稻埕以前是台北最富庶的地方,拜媽祖的慈聖宮廟口早市尤其精采,短短的一條小巷,櫛比鱗次地排著豬腳、放山雞、壽司生魚片、四神湯、魷魚羹、肉粥、排骨湯……。這也是台北唯一可以讓你大清早就能嚐到道地小吃的地方,廣場上還會有阿伯們推著小推車賣菱角和伏苓膏。孫大偉說大家如果願意來這裡走走,會發現很多值得玩味和品嚐的東西,享受一份都會裡難得的閑情!

阿萬毛蟹專賣店

慈聖宮前快五十年歷史的「阿萬毛蟹」,現在是阿萬的女兒楊小姐在經營。孫大偉說:「這裡一年四季都固定賣毛蟹,常常一大早就會有人坐在長條板凳上啃毛蟹,非常神奇!」毛蟹貨源主要是從淡水和苗栗運來,直接放進鹽水裡煮過,沾自製的醬油配辣椒吃。早餐慢慢地嚼鮮美的毛蟹,據說是閒人才能享受的清福,因為幾隻啃下來,說不定都已經日上三竿了。

「我們現在也有大閘蟹,三百五十元一隻,不含草繩就足五兩重喔!」楊小姐順便促銷。問一位坐在板凳上正大快朵頤的歐吉桑,吃毛蟹的樂趣在哪裡,因為看起來費勁、啃出來的蟹肉份量也不多?他慢條斯理地說:「跟你們愛呷別項的道理同款啊」,這時來了一位中年摩托車騎士幫父親買外帶,「老灰仔就只愛呷這味!」喔,原來粉絲執著懷舊的心情就是這麼簡單。

店家資訊
地址:保安街49巷,面對慈聖宮前偏左邊的攤位
電話:(02)2552—9043
價位:100~500元,視毛蟹大小而定
營業時間:早上十點至晚上七點,每天營業
停車:保安街上的路邊停車格

阿源海產

和大稻埕動輒五十年、八十年的老店比起來,只有十幾年歷史的「阿源海產」實在太資淺,不過這家慈聖宮前榕樹下的海產攤卻相當合孫大偉的胃口:「我吃到最後,乾脆尾牙就請他們來幫忙辦桌,在我們公司騎樓底下的長廊擺了十桌,菜都很有特色,是外面餐廳不容易吃得到的,一桌才五千塊。」

老闆阿源的身手矯健,切菜、敬煙、奉茶、款客,相當俐落。笑瞇瞇的太太阿錦是無師自通的主廚,用麻竹筍、蛋、魚翅、香菇、扁魚一起炒的招牌菜「桂花魚翅」香得不得了,也非常下飯,不由得讓人追問為什麼能這麼好吃?「因為很香,這是用蛋下去炸的關係。」「滷豆仔魚」加了鹹冬瓜和破布子一起煮,入味又細嫩。「清蒸紅條肉」也是入口後讓人眼睛一亮的美味,肉質相當有勁。

秋日午後坐在樹下,飄來大火快炒的鑊氣香,一邊品嚐正港老式台菜,一邊看著路邊的阿公逗他正搖搖學步的小孫女,小黑狗在桌旁耐心地等候加菜的機會……,大稻埕的美食風情畫盡收眼底。

店家資訊
地址:保安街49巷,面對慈聖宮前右邊第一攤
電話:(02)2552—0214
價位:桂花魚翅300元、滷豆仔魚120元、清蒸紅條肉250元、苦瓜鹹蛋100元
營業時間:早上九點半至晚上七點,很少休息
停車:附近道路停車格、停車場


賣麵炎仔

「賣麵炎仔」的超高人氣讓孫大偉嘖嘖稱奇,「那裡真的很特別,就在永樂國小後門的窄巷子裡,隨時人潮都川流不息,本地人之外也有很多特別坐車來吃的外來客,口味非常傳統地道,賣些黑白切、白斬雞,油滋滋地但真是好吃!」

這裡據說是全台北最老的三家切阿麵店之一,我們擠過門口等外帶的排隊人群,穿越頂上只有一只綠色吊扇、完全沒裝潢的店內,走進最後面磚砌的灶下和老闆娘聊天。她正忙著用五花肉沾太白粉,再以豬油炸出一條條香噴噴、紅豔豔的燒肉,「我們已經開超過八十年了,炎仔是我公公,最早他在涼州街擺攤,後來我們搬到這邊,也已經三十年了,現在三個兒子都在幫忙。」

熟客都知道上午十點半到十一點之間來最好,因為「紅燒肉」剛炸好,可以在瀰漫的香氣中一口接一口地吃著外酥裡嫩的肉片,年節時更是搶手的牲禮。煮得恰到好處的閹雞也是招牌菜,切上桌的「白斬雞」,肉甜又有嚼勁。川燙的「豬心」完全沒腥味。「花枝塊」口感厚實。招牌「油麵」裡,每天現熬的高湯上浮著豆芽和韭菜。環顧四周,幾乎每個人都點上一大桌小菜,幸福地享用這讓人懷念不已的古早味。

問老闆娘超過一甲子還這麼受歡迎的祕訣?「因為便宜又好吃!我們有賺就好,要讓大家都吃得起」,食材和烹調手法一直都遵循傳下來的古法,果然深深捉住老客人的心,「很多董事長都常來吃,他們早上打完球就過來,多年下來我們也都變成好朋友啦。」

店家資訊
地址:台北市安西街106號
電話:(02)2557—7087
價位:切仔麵20元、紅燒肉50元、燙豬心100元、花枝50元
營業時間:早上九點至傍晚五點,大拜拜和年節時休息
停車:附近道路停車格

呷二嘴

「慈聖宮後方、甘州街人行道上的『呷二嘴』刨冰攤,也是號稱從日據時代就開始,夏天只賣米苔目和粉粿,賣到下午四點就賣完了,生意好得不可思議,還有很多人開著大轎車專程來吃!」孫大偉說。

「五十年前,我外公本來的攤位是在涼州街口,三十年前才搬到這邊」,第三代的郭小姐說,「本來也沒有名字,六七年前我們為了方便介紹,才取了『呷二嘴』這個店名」,攤子到了冬天則改賣筒仔米糕和各種丸子。

完全用在來米手工自製的「米苔目」,彷彿是一條條加粗的吻仔魚在純紅糖水裡悠遊,口感極富彈性。兩三公分見方、用番薯粉做成的淺灰色「粉粿」則略為柔嫩一點。日頭炎炎下,這麼清涼爽口的冰品在手,只要呷上三五嘴就可以整碗吃光光。

這裡沒店面、沒桌子、連塑膠椅也只有兩三張,但卻吸引了大批人群心甘情願地排隊,「夏天時,我們客人都站著吃比較多。」孫大偉建議如果「料理東西軍」節目來台灣出外景的話,應該要找它們和「東區粉圓」好好火拼一下,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呢!

店家資訊
地址:慈聖宮後的甘州街人行道上、2006年10月中後於甘州街34號設店
電話:(02)2557—0780
價位:米苔目35元、粉粿35元、綜合35元;外帶買十送一
營業時間:早上九點至傍晚五點半
停車:附近道路停車格

摘錄》有兒有女不如我,要錢做什麼!有兒有女強過我,要錢做什麼!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1》貧困童年 逃家當學徒屢換工作 歷練得成就
【本文由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李清波口述,曾麗芳整理】
  李清波,不只是南仁湖集團董事長,也是屏東縣滿州鄉代會主席,通吃政商人脈。他,沒有傲人的學歷,只有一心賺大錢的野心,曾經當過照像館學徒、打鐵工、開過計程車、種過蘋果樹,但都不成功;直到買下一台霜淇淋機,從台南客運站開始發跡。
  目前已上櫃的南仁湖集團,在李清波主導下,即將跨足大陸高速公路休息站,朝建構兩岸最大的高速公路休息站目標邁進。
  民國33年,我出生於台南縣玉井鄉,印象深刻的是,爸爸的身體很不好,患有氣喘病,不能躺著睡覺,打從我有記憶起,就得幫爸爸跑腿買麻黃素止痛劑,爸爸只有在打了止痛劑後,才能好好睡一覺。
  我時常對朋友說,我從小就生長在「聯合國」裡,因為,爸爸和媽媽結婚時,兩個人各自都有2個小孩,也就是說,我還沒出生,就有 4個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了。
  貧窮,讓我們兄弟姐妹更團結。家裡務農,雨天時,我們兄弟姐妹就會去稻田趕鴨子吃害蟲;到了收割季節,我們結伴去檢拾稻穗,日子過得雖然簡單,但從不覺得苦。
  我家距離玉井市區還有4公里路程,平時根本沒什麼機會到玉井市區。記得7歲上學時,每天走1個小時到玉井市區的小學上課,那時候沒有書包,只能以包袱把書本與便當綁在腰際上,走路上學去。
  國小畢業後,我考上了玉井初農,念到初2時,原本3年制的初農,卻改成5年學制,加上同父異母的哥哥準備入贅,我心想,姐姐們都結婚了,哥哥又入贅的話,我不就得留在老家種田?愈想愈害怕,初 2只念了一學期就不想念了,當時我最羨慕穿西裝、皮鞋的有錢人,一心只想賺大錢,我就連夜捲起包袱逃家了。
  我一個人跑到台南市,透過職業介紹所的介紹,在西門路、友愛街口的「沙龍照像館」當學徒,日子過得很苦,我拚命巴結師傅,請他教我修底片、沖洗、放大等技術。在照像館工作的經歷,影響我一生最大,我遇到了好幾個外省叔伯,對我都很好。
  小學時,2個老師都是外省籍,都愛在一起打牌,每次打牌時,老師就會叫我過去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後,老師就會犒賞我吃臘肉,那滋味令我永生難忘。
  後來我轉到台南市中正路「力生照像館」工作,老闆姓王,是南京人,很懂得交際應酬,又認識很多大老闆,與國民黨部互動頻繁,我就成了王老闆旁邊的小公關,經常幫忙到國民黨部收、送件,所以,我在「力生照像館」沒學到攝影技巧,反倒學到交際應酬的功夫。
  王老闆長得帥,皮鞋每天有專人擦拭,經常與空軍雷虎小組聚在一起,還搭上了雷虎小組飛官的老婆。此外,當「力生」出現財務問題時,王老闆常要我拿西裝到當鋪借錢,看王老闆那麼可憐,我甚至寫信給爸爸,請他幫忙籌錢借給王老闆。
  如今回想起來,雖然我書念不多,但當年特別偏愛如李費蒙「牛哥」畫的愛國、抗日漫畫,還有無名氏的「北國風情畫」、杜月笙等抗日、愛情故事,幻想自己是情報販子,培養出路見不平、重然諾的俠客精神。
  離開照像館後,我當過打鐵工,但因年紀小,沒力氣,打鐵工做沒多久,又去跑業務,所以,我媽常罵我:「1年換24個老闆!」養成我日後可以接受年輕人不斷換工作的觀念,在不斷更換工作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最有興趣的工作,也未嘗不好。(明日待續)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2》進駐台汽客運販賣部 累積人生的第一桶金
【本文由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李清波口述,曾麗芳整理】
  當兵回來後,為了找工作,我主動請鄰居、也就是我小學同學的爸爸張先生,幫我介紹工作。我還記得,讀小學時,張先生總是騎車接送女兒上下學時,因為我就住在隔壁,他也會順便載我一程,他常誇讚我是「優秀的領航者」,但我的小學老師卻說我是「好高騖遠」!
  在玉井農會擔任理事的張先生,幫我介紹到玉井農會擔任「大同家電」的送貨員,還配備一台小貨車。不過,想當送貨員,第一要件必須先考取駕照,因為我的視力不好,一連考了多次總是不及格,後來乾脆偷了一張視力檢測表回家死背,考了第7次才拿到駕照。
  不過,我在大同家電待沒多久,又被調到共同運銷社,每天陪著卡車司機載運5、60隻豬仔到台北屠宰場交貨。由於我渾身都是豬屎臭味,每回搭火車回家時,總是引來側目,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不好意思。
  在我26、7歲時,遇到在照像館結識的老主顧魯先生,這位從事紡織業的魯先生,開賓士車、打高爾夫球,是個很有錢的企業主,我們很有話聊,便興起共同投資事業的念頭。我們打算買下土地,然後自秘魯引進蘋果樹苗種植,魯先生因為信任我,一口氣給了我40多萬元資金。後來我們因故並未種植蘋果樹,我還把錢退給了他的兒子。
  後來我跑去開計程車,結果因為視力不好,開了2個月、發生3次車禍,只好再換工作。在證交所還是人工撮合的年代,我就已經站在社區公布欄前,看報紙買股票了,從那時候開始,我養成了看分類廣告 找工作的習慣,看到好奇的工作,還會打電話過去詢問,我會進駐台汽客運販賣部,就是從分類廣告上發現的。
  民國65年,我在分類廣告上看到「發財機器」,我好奇的打電話過去問:「什麼叫發財機器?」原來是霜淇淋機,老闆在電話中告訴我,只要我向他買霜淇淋機,他就幫我找一個會賺錢的好位置,那個位置就是台南車站要進入台汽客運門口前的三角窗。
  我真的花了15萬元買下霜淇淋機,這個價格當時可以在台南市買下半棟透天厝,由此可看出我「敢賭」的個性,卻也讓我開始踏入台汽客運販賣部,累積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我從台汽台南站販賣部發跡,因為認識了公路局的人,很快就陸續拿下基隆、台北、新竹、台中、水里等台汽販賣部標案。那個年代還沒有統一超商,我可以說是台灣擁有最多連鎖店的人,全省26個台汽販賣部,我記得,單是台汽高雄站,1坪大小的販賣部,每個月可創造60萬元的營收,台汽販賣部每天收現金,讓我賺了不少錢。
  後來我又標到台汽客運在台中工業區內設置的檢修站販賣部,那時的金馬號、國光號把這裡當成高速公路轉運站,旅客在這裡停靠、休息。我便投資成立「大申食品」,專門販賣便當,因為南來北往的旅客太多了,便當供不應求,1個月可以賺2、300萬元。
  就是因為便當賣得太好了,造成中山高速公路西螺、泰安休息站的生意變差了,引起同業眼紅,不斷向省議員施壓、檢舉我,省議員天天在省議會上修理我,說我官商勾結,我的名字天天登在報紙上。為了排解這些爭議,我經常得跑省議會,也因此與很多省議員、媒體朋友結識,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明日待續)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3》登報徵會計覓得另一半 受騙買地生涯開啟轉折
【曾麗芳整理】
  經營台汽東大檢修站販賣部3年期間,讓我賺了好幾千萬,但是因為經常被省議會修理,加上泰安休息站被國信食品、也就是「健健美」給標走了,客人都轉到泰安休息站,東大檢修站業績不斷下滑,我就結束賣便當的生意。
  我重回台南,那時候最有名的漫畫叫「李表哥」,我便以「李表哥」為名,開了魷魚羹小吃店,因為生意很好,一連開了3家分店。就是在那時候,我登報應徵會計人員,當時才20出頭的鄭宜芬前來應徵,我第一眼就喜歡上她了,在心裡頭告訴自己「這個小女生一定會栽在我的手裡!」後來她果真成為我的另一半。
  「李表哥」魷魚羹生意雖然很好,卻找不到洗碗工,我還得充當洗碗工。經營小吃店既辛苦,又得早起,最後乾脆收掉魷魚羹小吃店。
  那時候因為有錢,我有一個習慣,出門隨身帶著支票簿,看到好的土地或房子,當場開支票買下來,我就在台南市臨安路上買下3棟連棟店面,裝潢成賓館,名字取為「蒙娜麗莎」。
  為了促銷賓館生意,我印了很多小廣告,把它夾在路旁汽車雨刷上,當時那算是一種創意行銷,賓館生意果然很好,每月淨賺5、60萬元。
  那段日子可說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閒來無事,就與老婆去聽演唱會、騎馬,也就在那時候,遇到了「小墾丁渡假村」的地主,被他設計買下那塊當時還鳥不生蛋的荒地,讓我過了長達10年的悲慘日子。
  這位地主朋友找我去看土地,當時小墾丁現址這塊廣達40公頃的土地,還是一片養殖泰國蝦的魚塭,他常請我們吃蝦子,然後找我幫忙 開發這片土地。
  我這個人就是太過熱心了,不斷地幫地主想辦法開發土地,地主設計我合夥入股,民國78年,我被這塊土地套牢了,只好把「蒙娜麗莎」賓館給了他,又拿了4000萬元現金,等於花了1.25億元,買下一塊土地中間還隔著一條小河流的滿州鄉荒地。
  我和鄭宜芳總經理都是台南人,被騙到屏東恆春這處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來,在無路可走下,只好深入研究當地的觀光產業,研究後,準備以會員俱樂部型態開發。後來我才發現,我買到一塊位於山坡地保護區內的土地,根本不能蓋房子,更別想打造會員俱樂部!
  怎麼辦,土地都買了,只好想盡辦法開發,為了符合山坡地開發辦法規定,我們親自跑件,從地方跑到中央,總共蓋了800多個章,鄉公所通過後,還跑到縣政府的8個課室、省府13個廳局處,基層跑完了,又跑中央8個部會,過程很辛苦。
  我永遠記得有一次,為了等一個承辦科長幫我蓋章,我到辦公室找了他3天都找不到人,情急之下,我乾脆半夜直接跑到他家大門口等他。等著、等著就在車上睡著了,直到他回家拍車門叫醒我,聽我說明原委後,見我態度誠懇,才同意隔天幫我蓋章。
  為了變更土地,我們夫婦倆從民國79年10月5日送件申請,80年6月 23日就正式取得變更執照,成為合法的遊憩用地。生地變熟地後,土地價值就不得了,我們當初花了1億多元買的土地,經過重新鑑價,市價已經超過30億元!(明日待續)(本文由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李清波口述,曾麗芳整理)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4)》開發土地陷入財務困境 臨場應變化危機為轉機
【曾麗芳/整理】
  民國81年農曆春節過後,我們拿到水土保持雜項執照,由於「時間就是金錢」,開始進行水土保持、環境保護、污水處理等程序。不過,龐大的投資成本,日後卻變成我們一連串的惡夢開始,連續10年,我們陷入財務困境,到處想辦法借錢,借到後來,連親朋好友都很害怕接到我們的電話。
  我一直覺得,滿州鄉有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決定把小墾丁塑造成歐式鄉村風格的度假村,大膽興建了300棟小木屋。只不過,我們把所有的錢全都投資在買土地了,興建300棟小木屋,加上整修腹地廣大的度假區,我們又投資了不少資金,偏偏銀行又借不到錢。
  為了籌措資金,我們決定對外販售會員卡,把其中90棟小木屋出售,以「先售後回租」的方式,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結果,歐式小木屋很快就賣光了,我們自己也保留了幾戶自住,其餘210棟小木屋,則以度假屋形式營運。
  但資金還是不夠,只好四處湊錢,負債最高時,每月單是利息就得支付700多萬元,就這麼東借5萬、西湊10萬,每天跑三點半,跑到我們兩個常常抱頭痛哭,借到後來,實在借不到錢了,甚至透過土地地書向地下錢莊借貸,解決燃眉之急,卻也讓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時每個朋友都認為我一定會垮台。
  不過,我始終堅持信用第一,無論對銀行、對朋友,都是如此,絕不拖欠利息,但是,對於銀行業者的部分作法,我有很深的感受。就像當初我們花了1.25億元買下這塊土地,要向銀行抵押貸款2500萬元,銀行卻不核准,逼得我們只好向地下錢莊借錢。
  幸好,當時的地下錢莊不像現在這麼惡劣,我很感激地下錢莊的支援,否則現在可能就沒有南仁湖的存在了。
  還有,銀行最喜歡對企業主考試,要你今天還款、明天再借你,不斷測試你的信用。我常為了依約還銀行錢,向地下錢莊借一天的錢,這都是為了維持信用,所以,我一直引以為豪的,就是這輩子沒有跳過票,也因為信用好,慢慢改善了南仁湖的財務狀況。
  由於小墾丁渡假村剛開幕時,知名度還不響亮,營運情況不穩定,必須向銀行爭取大額貸款,但是,貸款一直貸不下來,我的心裡好著急,當我得知銀行董事長即將南下視察業務時,我一大早就直接跑到高雄小港機場搶人,擺出盛情款待的排場,邀請這位銀行董事長務必到小墾丁住宿一晚。
  事實上,在銀行董事長南下視察當晚,小墾丁的住房率只有10%,為了塑造住房率很高的樣子,我廣邀員工家屬當晚免費吃住,只要保留一間最好的房間留給這位董事長,而且,這個房間四周都要有人住。
  結果,銀行董事長一來到小墾丁,看到非假日的生意都這麼好,隔 1個月,就把貸款撥給我們了,就這樣讓南仁湖慢慢度過財務困窘期。雖然過程耍了一點小手段,但我覺得自己很聰明,把危機變成了轉機,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有趣。(明日待續)(本文由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李清波口述,曾麗芳整理)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5》創電視頻道促銷飯店行程 為護權益競選滿州鄉代表
【李清波(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曾麗芳整理】
  小墾丁渡假村也是台灣第一個上電視購物頻道促銷的飯店行程,當初會有這樣的構想,其實來自鄭宜芬總經理的創意。
  多年前,SARS疫情嚴重衝擊到國內旅遊業,小墾丁也受到影響,鄭總喜歡看電視,某次半夜看到東森購物頻道,靈機一動,想出把小墾丁渡假村與海生館搭配成套裝行程,到「東森得易購」通路銷售。沒想到,短短1個小時、創下1250萬元的業績,占當年度總業績的40%。
  說到我踏入政壇的過程,其實是有原因的。當小墾丁渡假村營運漸入佳境後,常常被找麻煩,不是檢舉垃圾問題,就是招牌被拆,公權力又不彰,大家都欺侮我,把我當成外地人。為了保護我花了10多年才打下的事業根基,我決定自力救濟,直接監督公權力,方法就是出來競選滿州鄉代表。
  選舉時,我有計畫的策動滿州鄉所有可以動用的人脈,大力輔選。我公開對鄉民說,一旦我當上鄉代表,將捐出薪水與研究費,我還把行動電話號碼公布,婚喪喜慶一律不到,但是,只要鄉民打電話找我,我一定挺到底!選舉開票結果,我順利高票當選鄉代表,後來又選上代表會主席。
  當選後,我說到做到,將鄉代表的研究費與薪資,全數捐給鄉公所當急難救助金,我也不要鄉代會配車、司機、手機等福利,當初選鄉代表只是為了爭一口氣,所以,我不包工程、不拿回扣,還嚴格要求鄉代會員工,絕不能接受廠商招待,一上任後,我還公開向所有鄉代表表明我的基本立場。
  我對鄉代表說,我支持所有預算,但唯一的條件就是:所有工程都得取得執照才能動工,還要成立工程監督小組,一旦抓到偷工減料,一律依法處理。我還要求鄉代表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所以,在我擔任代表會主席任內,已有多位鄉代表吃上官司。今年8月,我又連任滿州鄉代會主席,我還是會堅持當年的原則。
  民國88年以後,小墾丁渡假村營運已步上軌道,但我發覺到,觀光產業很容易受到景氣或天候影響,7、8月是旺季,但7、8月也是颱風季節,只要颱風一來,旅客不敢來,退房率高,經營單一休閒旅遊業,投資風險太高了,還得不斷地投資、更新硬體設備,我覺得,如果我們不趕緊走出去,早晚會碰到經營危機。
  當時政府採購法才剛剛實施,許多OT案相繼出爐,我一開始就鎖定 OT及BOT案,做為南仁湖轉型的方向。所以,民國89年,當我從分類 廣告欄上,看到中山高速公路西螺休息站的招標公告時,我們才會去搶標西螺休息站經營權。
  同一年,國立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對外公開招標,尋求BOT廠商,我大膽參加投標,很幸運地讓我們得標了。我們以南仁湖轉投資方式,成立海景世界公司,投入海生館的經營。
  自從拿下這兩個案子後,因為有西螺休息站的現金流入,我們的財務狀況愈來愈好,銀行對南仁湖的授信評估變好了。因此,在西螺休息站、海生館之後,我們又陸續標到中二高清水、泰安、關西休息站與澎湖水族館的經營權,還轉投資成立水靈科技,每項轉投資都是賺錢的事業。(下周一待續)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6》重操舊業標高速路休息站 特色清水站區成業界標竿
【本文由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李清波口述,曾麗芳整理】
  我們是經營台汽客運販賣部出身的,經營高速公路休息站算是我們的老本行,只不過,以前的高速公路休息站,東西給人又貴、又難吃的印象,所以,大家常打趣說,休息站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地點。
  當年旅客路過高速公路休息站,頂多下來上個廁所、或是買個便當就走人,休息站根本沒有提供休息的地方,廁所很髒亂,買了便當還得蹲在路邊吃,也很不衛生。
  南仁湖6年半前標下西螺休息站OT案,當時的西螺休息站,連加油站都沒有,廚房裡老鼠四處亂竄,賣場髒亂不堪,食物看起來也不新鮮,難怪旅客寧願向路邊攤買便當,也不願意走進賣場吃東西。
  我們花了2000多萬元、聘請幫微風廣場操刀的設計師重新設計,引進椰林大道的概念,設置戶外庭園咖啡座,改變了西螺休息站,讓旅客路過休息站時,都願意暫時停下腳步,在這裡休息片刻再上路。
  西螺休息站在南仁湖接手第1年,業績成長了30%;到了第2年,業績成長16%,不僅讓南仁湖拿回投資成本,也創造了可觀的獲利。
  有了西螺休息站的成功經驗,南仁湖在3年前標下中二高清水休息區時,由於清水靠近台中梧棲漁港,既可西眺台中港,又能觀賞大台中的夜景,我們發揮創意設計、融入當地景觀特色,引進海生館的水族箱技術,在清水站區設置一個超大型的水族箱,養殖鯊魚,不定期舉辦活動,不斷吸引遊客上門。
  我們把清水休息區打造為可以欣賞美麗夜景的據點,吸引愈來愈多旅客專程前來賞夜景、看鯊魚秀,甚至成為中部的觀光景點,每年可以吸引200多萬人次上門,今年農曆春節期間,單日還創下758萬元業績、10萬人次的觀光人潮,目前清水休息站也是高速公路14座休息站區中,業績最高的據點。
  因為經營高速公路休息站,不僅提高了南仁湖的能見度,也提升了南仁湖的企業形象。很多企業看到高速公路休息站可以帶進大量現金收入,又可以經營出觀光特色,紛紛加入搶食市場,帶動愈來愈多休息站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大家都朝著觀光景點來經營,這是好事一件。
  不過,剛開始投入經營休息站時,最困擾的我們的就是招商問題,鄭宜芳總經理在招商部分,下了很多苦心。就以清水休息站招商來說,由於南仁湖鎖定引進台中當地知名的特產為主,但許多被我們鎖定的廠商,根本不願意進駐高速公路休息站。
  我最常舉「萬益豆干」為例,當初萬益豆干對進駐高速公路休息站完全沒興趣,因為他們對休息站的印象實在太差了,鄭總經理至少跑了10趟,終於說服萬益豆干;小林煎餅也是跑了4趟。
  但是,萬益豆干、小林煎餅進駐清水休息站後,創造了驚人業績,小林煎餅在中二高通車前,第1個月業績僅46萬元,第2個月通車後,業績激增到980萬元。
  自從清水休息站一炮而紅後,我們在標到泰安、關西等休息站後,招商就比較容易了,愈來愈多廠商主動爭取進駐休息站,現在變成我們在評估廠商適不適合進駐站區了。
  南仁湖對於管理廠商也很嚴格,我們要求廠商不得在食物裡添加味素,也要求廠商配合站區整體形象,更改包裝、設計,還私下聘請評鑑人員,定期抽檢產品,維持品質與形象。(明日待續)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7》海生館創下官商雙贏 集團發展進入新階段
【曾麗芳】
  南仁湖在高速公路休息站OT案中找到生機,民國89年,當我在理髮店剪頭髮時,從分類廣告中看到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對外公開招標,尋求經營BOT廠商時。
  在得到這個投資訊息後,我們經營團隊便深入瞭解,發現原來位於屏東車城的海生館,是政府投資興建具展示教育目的的博物館,但在一館、二館興建完成後,後續經費無著落,只好對外公開招標,委由民間接手經營,其中一館、二館為OT案,但得標廠商必須承諾把三館的興建計畫完成,三館為BOT案。
  由於三館的興建經費高達近30億元,以政府規定的投資額、特許費等成本估算,這個投資案的投資報酬率是負的,每家廠商都認為海生館是燙手山芋。
  南仁湖當初以每天7000名參觀民眾下去試算,就連自己也認為會虧本,但還是大膽下去投標,結果,當天只有南仁湖一家廠商去遞標單。我們得標之後,很多同業私下就預言,南仁湖遲早會被海生館給拖垮的!
  只是大家都沒想到,當年沒人敢投標的海生館,在南仁湖投入經營之後,參觀人潮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每天甚至可達好幾萬人,有1年還創下200萬人次的參觀記錄。自民國89年2月開館至今,參觀人潮已突破1200萬人次,當時的參觀盛況,簡直可以用「大人看人頭、小孩看屁股」來形容。
  海生館一炮而紅,不僅帶動了屏東縣的觀光產業,也讓南仁湖每天坐收數百萬元的現金收入,目前海生館每年營收達8億元,去年約占了南仁湖集團總營收的31%。
  此外,海生館開館至今,每年貢獻給政府的權利金5000萬元,也就是說,連續5年來,我們已經付給政府2.5億元的權利金了;如今海生館三館已如期興建完工,預定今年底前開放營運後,屆時我們還要繳付年營收的8.5%或固定額1億元給政府。
  海生館委託民間經營,不只讓政府省下大筆的人事、水電、維護等開銷,每年還有固定的權利金入庫,南仁湖私下估算,接手經營海生館25年,至少得付出高達34億元的權利金,對民間業者與政府來說,這個BOT投資案是雙贏。
  南仁湖集團為了經營海生館,轉投資成立海景世界公司,在海生館三館年底開幕後,勢必帶動更多參觀人潮,而且,海生館的票價還將依合約規定,由現在的300元一舉調高至450元,大幅帶動海景世界的年營收,應該可以為母公司貢獻不少獲利。
  海景世界2年半前已經在興櫃掛牌交易了,最近即將送件申請轉上市櫃,成為繼南仁湖育樂公司之後,南仁湖集團旗下第2家股票上市櫃的子公司。
  而海生館是全球第2大的海洋生物館,在我們接手而且創造了營運佳績之後,大大提升了南仁湖集團的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從此以後,主動找上門的投資案一個接著一個,我們又順利拿下澎湖水族館的 ROT案。(明日待續)(本文由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李清波口述,曾麗芳整理)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8》專業經營 創意行銷 海生館成功眾所矚目
【曾麗芳】
  由於海生館是目前最成功的OT及BOT案,甚至有人私下稱我是「BO T經營之神」,這我不敢當,只是覺得,為什麼很多政府的BOT案會傳出弊病、或是一再延期?那都是因為廠商抱持一種巧取豪奪的心態,拿到一個案子就想賺大錢,從施工規畫開始,就是一心想賺錢。
  但是,我個人認為,廠商若能把自己的角色界定清楚,我們賺的錢應該是以後的經營管理財,而不是把賺錢擺在一開始的規畫施工階段,如果廠商都能這麼想,BOT投資案的成功機會會高出很多。
  屏東海生館BOT案成功後,很多人問我,海生館為什麼能廣受遊客歡迎,每到墾丁旅遊,海生館是必到之處,其實,這與我們的創意行銷有關係。我們從一開始就把海生館設定為教育園區,教育遊客認識海洋生物。
  正因為如此,我們走訪各大專院校的海洋相關科系,以海洋生物為教育元素,編列相關教材,還培訓了一批專業的解說員,分赴全省各國中小學擔任講師,推廣海洋生態教育,讓海生館順利成為南台灣國中、小學戶外教學的指定地點。
  海生館除了全年無休開放營運以外,暑假期間,還延長營業時間至晚上7點。此外,為了創造營運績效,有1年,我們仿效國外推出「夜宿海生館」夏令營活動,讓遊客感受白天看不到的海底景況,看魚兒是怎麼睡覺的,還有專業導覽員拿著手電筒解說海洋世界,享受魚兒在你頭上游來游去的樂趣。
  兩天一夜的套裝行程,售價1980元,結果大受歡迎,從此以後,我們便延續這個活動至今,暑假期間,若沒有事先預訂,甚至排不到位子。這些創意行銷,都是政府做不到、也不可能做的事。
  不過,海生館畢竟是一項很專業的事業,例如海水怎麼過濾、魚怎麼養、魚生病了怎麼辦等問題。
  就拿海生館現在最受歡迎的企鵝來說,每隻身價高達6萬美元,是我們館裡成本最高的活體資產,當初為了從運送這批來自南極的企鵝來台,得坐特定有低溫運送的飛機,工作人員還要隨時檢查牠們的狀態,這麼專業的工作,與南仁湖的觀光本業截然不同。
  我相信,只要找到對的人,即使是你不懂的事業,照樣可以賺錢。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號召一批擁有海洋專業知識的經營團隊加入,例如海景世界總經理楊慶南,就是專業經理人,海生館還找了很多大學生當導覽員。還有很多老幹部跟了我1、20年,一直在旁邊協助我打天下,我很感謝員工們的努力。
  南仁湖育樂公司已經掛牌上櫃了,雖然我們是台灣最偏遠的一家上市櫃公司,但我們歷年來的業績表現,向來優於其他觀光類股,這一點讓我很自豪。
  只不過,由於我們總公司位處屏東縣,當初南仁湖的股票正式掛牌前,我刻意保留部分股票給員工認股,還舉辦說明會,說明南仁湖的發展前景,結果,因為員工的投資心態普遍保守,都不敢認購股票,我也不強求。有趣的是,很多員工看到南仁湖股票掛牌後不斷上漲,只好私下到市場買回自家股票。
  (明日待續)(本文由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李清波口述,曾麗芳整理)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9》休息站當觀光景點經營 與大陸合作案已在進行
【口述/李清波,整理/曾麗芳】
  南仁湖在陸續取得高速公路休息站及海生館經營權之後,未來不僅將擴大高速公路休息站的經營據點,也將切入國內各大專院校、醫療院所的餐廳標案,最近我們就拿到輔仁大學餐廳經營權;除此以外,我們還將積極進軍中國大陸的高速公路休息站。
  南仁湖把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成如同觀光景點,清水服務區已成為全台灣最熱門的服務區,月營收高達8000多萬元,清水服務區的成功,台灣高速公路服務區聲名遠播,多年來吸引了許多海外同業前來參觀,尤其是中國大陸,多次派員前來觀摩,還主動邀請我們過去大陸合作經營休息站。
  事實上,南仁湖觀察大陸高速公路休息站也有10年的時間了,我和鄭宜芳總經理這10年來不知往返大陸幾趟了。鄭總曾經花了一個禮拜,開車來回高速公路,就為了觀察大陸休息站的車潮及用路人的消費情況,作為南仁湖進軍大陸休息站的參考依據。
  大陸高速公路每50公里設置一處休息站,其經營模式與台灣早期的休息站一樣,我們既然可以成功改造台灣的休息站,經營大陸高速公路休息站對南仁湖並不困難。
  因此,南仁湖10月即與大陸最大的交通集團攜手合作,在浙江省嘉興投資興建全中國最大的高速公路休息站,未來南仁湖將以OT(委託經營)模式經營,以後我留在大陸的時間將愈來愈多。
  這座規畫中的休息站,第一期投資金額就超過20億元,所有硬體與建設工程,都由大陸廠商負責,南仁湖約需投資3億元裝潢與經營。這座全中國最大的休息站,最大特色是有台灣展覽館、溫泉汽車旅館、水上樂園及購物中心等休閒設施,南仁湖將改變大陸人對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印象,把休息站當成觀光景點經營。
  我們評估過這座占地31公頃的全新服務區,從嘉興到上海、無錫、杭州、寧波、蘇州等重要景點,只需1小時車程,目前每天有6萬至8 萬輛汽車經過,未來結合各項休閒設施的新服務區完工啟用後,我相信,一定可以吸引更多各地旅客前來參觀遊玩。
  創業30多年來,過程雖然辛苦,但我已經累積足夠的錢可以退休了,只不過,為了和我一起打拚的夥伴與員工們,我還不能輕言退休。不過,這麼多年以來,我始終堅持:做好本業、不舉債、不質借三大原則,只有如此,我在帶領南仁湖集團時,才不會有不必要的壓力。
  我很感謝另一半鄭宜芳總經理,20年來一路陪著我在事業上打拚,在我背負貸款壓力時,對我不離不棄,現在的我,最喜歡站在遠遠的地方,欣賞她幫員工上課時的模樣。她,是我親手雕塑出來的藝術品,看著她在台上發光發亮,其實,我的心裡很有成就感。
  這也讓我想起了和鄭總結識的過程。20年前,我經營的「李表哥魷魚羹」登報應徵夜間會計人員,鄭總騎著摩托車、戴著一頂紅色安全帽,笑臉盈盈地走進來應徵,我在心裡告訴自己:「這個女人,早晚會栽在我的手裡!」我們兩人的個性互補性強,在事業上搭配得天衣無縫,我負責出去打天下,她負責經營管理,是我事業上及精神上的重要支柱。(明日待續)

《李清波的履歷表系列(10)》傷年少失學捐書鼓勵學子 回首過往相信努力必有成
【曾麗芳/整理】
  很多企業傳到了第二代,往往鬧出接班或分家爭議,我自己也有3 個兒女,第二代若能接手事業,當然很好,不過,南仁湖未來會走向控股公司,各事業體交由專業經理人經營管理。
  所以,我讓3個兒女都有自己的舞台,讓他們各自擁有一份事業,就是怕傳出豪門恩怨,其中為了經營澎湖水族館而轉投資的水靈科技,現在交給我的大女婿蔡宏仁負責。只有4000萬資本額的水靈科技,在女婿的經營下,今年估計可賺進1.5個資本額,經營績效很好。
  而大陸浙江17公頃的農業用地,未來打算開發為觀光休閒園區,也計畫與當地電視台合作拍攝綜藝節目,開放遊客購票入園參觀,大陸 新事業體將交給女兒李佩容負責經營管理;至於兒子李宗賢,因為外文能力好,南仁湖在俄羅斯又有貿易公司,進口相關產品行銷各國,這部分就交給李宗賢負責。
  我很欣賞何應欽將軍說的名言:「有兒有女不如我,要錢做什麼!有兒有女強過我,要錢做什麼!」我對3個子女說,不要怕失敗、不能怕承擔責任,未來10年,他們可以全力衝刺事業,我這個老爸願意把現有資源移轉給他們,要人脈、要資金,我都可以無條件提供,扮演好後援角色。
  10年內,事業如果做得很好,代表他是個人才,可以在任何一個領域發展,他可以不用回來幫忙,若他願意進到南仁湖體系,那是我的光榮;但是,若是他在外面的事業都做不好,代表自己沒才能,那也千萬不要回來,以免搞垮公司!
  我一直認為,財富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且,我覺得,「富有,不是錢多,而是花得少!」就像我,1個月花不到1萬元,頂多剪頭髮、擦皮鞋而已,花費很省,我很喜歡在家裡吃飯,菜是自己種的,魚是朋友送的,我不重視排場,簡單就好。
  反而因為自己的書讀得不多,心裡有個遺憾。其實,我對書報雜誌很有興趣,現在每天固定看6、7份報紙;另外,為了鼓勵學生們多念書,不要像我一樣年少失學,我時常捐書給偏遠縣市政府,例如台南縣故鄉、澎湖縣、屏東縣等等,至少送了9000萬元的書籍。
  賺錢要捨得花,千萬不要為了匆忙趕路,忽略了路邊的花草,也不要為了賺錢而對不起生命。我很享受和鄭總旅遊的樂趣,前陣子才去了一趟阿拉伯,玩了20天、到地中海玩了17天。我們夫婦不跟團,每到一個國家,就找當地導遊、司機帶路,走一般旅客不常到的地方,來一趟深度旅遊。
  不過,鄭總太熱愛工作了,即使出國旅遊,她也在觀察各國觀光產業的發展,就像我們之前搭乘遊輪時,鄭總看到遊輪上舉辦音樂會,她就把這個概念搬到中二高清水服務區,舉辦露天音樂會,清水服務區搖身變為藝文空間,帶動更多遊客攜家帶眷前來欣賞音樂會。
  回首來時路,我對生命充滿了感激,當我拚命打天下時,經營團隊努力地守成,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南仁湖,我想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年輕人,不要怕失敗,只要認定目標,全力衝刺,努力、努力、再努力,一定可以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南仁湖就是最好的例子。(本系列結束)(本文由南仁湖集團董事長李清波口述,曾麗芳整理)

摘錄》逆境中的創意





佛寺、皇宮、泰勞、政變……,
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泰國,早已不是如此。
這三年全球得獎最多的廣告導演,來自泰國清邁小鎮﹔
二○○五年坎城廣告獎,泰國一舉拿下十二座金獎,勇冠全亞洲。
曼谷已是全亞洲的「夢想之都」,
泰國也早已不再是仿冒品之國,而是驚艷世界的「風格之境」。
這個人均GDP只有台灣五分之一的國家,
以微笑走過金融風暴的痛、政變的苦,
正用一波波的生活創意,溫柔征服全世界。


九月二十八日清晨,曼谷素汪那普國際機場正式啟用,在晨曦中壯麗有如一座城。

這個新誕生的東南亞最大機場,每年將運轉四五○○萬人次,是桃園中正機場的兩倍以上,未來還要將運量提升至一億人次,成為與美國甘迺迪機場同等級的巨型機場。

「新機場真是太大了,我們接機都要重新規劃,」泰國第一大台商、泰達電副總裁王名政笑吟吟地說,「它連外道路規劃非常好,目標成為世界第一流機場非常清楚。」

風格之境 打造溫柔南國美學

搶下東南亞天空的發言權,泰國這個中南半島安靜的佛教國家,讓人不能不驚覺她的轉變。

佛寺、皇宮、度假海灘、泰勞、政變……,這些都無法真正表達現在的泰國。走一趟曼谷,一波波新起的變化,教人大吃一驚。

週末的曼谷市中心,新開幕的暹羅巴拉宮(Siam Paragon)購物中心人潮洶湧,它是亞洲第一大購物中心,佔地五十萬平方公尺,是台北太平洋SOGO百貨的十倍大,設計、規劃、招商被認為世界一流。最近SOGO復興店開幕在即,SOGO從總經理、營運長到店長,大隊人馬開拔曼谷取經。

去年十二月暹羅巴拉宮開幕時,Prada亞太區執行長梭爾(S. Suhl)就指出,「曼谷是現在亞洲城市中,唯一能讓我們有大夢想的城市。她有最令人震驚、最具潮流感的國內品牌,亞洲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國家看不到。」

泰國設計師躍上國際舞台,從家具、時裝、珠寶到生活商品,全世界睜大眼睛注目。

去年九月,泰國首度舉辦「曼谷時尚週」,「有巴黎或米蘭看不到的驚人熱情,」巴黎知名時裝評論家浦內(Pernet)前往看秀後大為感動。《時代》雜誌也用「風格之境」(Land of Styles)形容泰國,「不再是仿冒品之國,已經誕生自己的時尚設計師。」

泰國正向世界展現屬於東方的美麗。不同於伴隨著強大經濟實力的中國風,也不同於走出十年低迷、益發成熟內斂的日本美學,泰國的風華,是溫柔可親的熱帶南國生活美學。

生活行銷 攻陷全世界

「泰國文化內涵豐富,背後有她的生活主張,現在都被轉換為體驗經濟的元素,」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風格社會》作者劉維公分析。他有朋友買了滿屋子的泰國家具,「當不是買一件(為了紀念)而是買一套時,這種lifestyle行銷很成功。」

泰國正向世界源源輸出她的生活主張。

標榜成為「世界廚房」的泰國美食,到今年八月,全球已有九二○○家泰國餐廳。食品及餐具、香料等相關出口突破百億美元大關,比台灣出口最熱門的液晶顯示器還高。泰國Spa更風行全球,帶動全球Spa產業創造超過二○二○億美元的產值。

台灣消費者可能不知道,就連最無形的泰式幽默,也悄悄攻入你家電視機。福特汽車「盲人聽車」廣告、新竹商銀讓人捧腹大笑的「貸me more」等,愈來愈多廣告是出自泰國導演之手。

二○○五年,有「廣告界奧斯卡」之稱的坎城廣告獎,泰國一口氣拿下十二座金獎,亞洲無人能及。而這三年全球得獎最多的廣告導演,是來自清邁小鎮、今年才三十八歲的塔諾在(Thanonchai),他的一分鐘廣告能讓人又哭又笑。

但是,他拒絕出席坎城頒獎典禮,「因為到坎城太貴了,」塔諾在一頭自然捲,半戲謔半正經地笑說。

這才讓人驀地驚覺,當泰國以溫柔方式輸出她的lifestyle,讓世人驚豔於她的柔性競爭力時,泰國依舊是經濟歸類上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有台灣的五分之一,最新世界經濟論壇(WEF)國家競爭力排名三十五,遠遠落後台灣的十三名。

曼谷街頭,水泥灰房子依舊不少,老爺汽車塞滿街道,各式攤販不絕於路,賣魚丸湯、豬腳、手工藝品……,讓多年來始終嚴重的塞車問題,更顯得改善遙遙無期。

但是很奇妙的,小攤販與五星級飯店,灰房子與嶄新購物中心,卻和諧並存著,並沒有「兩個世界」的撕裂感。曼谷人多、車多,但不令人煩悶,因為大家動作都慢慢的,不緊張,塞車大半天也不聞喇叭聲。泰國人黃黑的皮膚臉上依舊掛著微笑,說起泰國話尾音上揚,輕柔婉轉。

藝術家蔣勳曾說,泰國很奇特,從來不是強國,每次吃泰式料理,有酸有甜也有辣,但都淡淡的,「他們文化裡面有一種奇特的溫柔,樂天知命,東西都不偉大,但值得回味。」

即使面對突如其來的風暴,泰國人也微笑以對。

逆境困境 溫柔以對

九月十九日晚間,泰國爆發舉世震驚的軍事政變,貪腐的塔克辛政權一夕被推翻。當時記者正在泰國,以為會翻天覆地,卻感覺目睹一場「無聲的政變」。泰國人平靜地接受,坦克車前、荷槍實彈的軍人竟然也面帶微笑,最後觀光客還跑去和他們合照。「就像火車delay一樣沒什麼,」王名政形容。但其實民主機制失靈,軍隊輕易接管國家,為泰國蒙塵。

泰國人對逆境與混亂,有奇特的自處能力。

「金融風暴我們都度過了,現在這一切實在不算什麼,」泰國內政部社區發展部顧問恰曼(Chamnan)攤開雙手,一派輕鬆。

亞洲金融風暴,這個快要十年的名詞,有人漸漸淡忘,有人餘悸猶存,它留下深深的傷痕,卻也是泰國今天異軍突起、向世界輸出獨特魅力的關鍵轉折。

一九九七年七月,泰國在金融風暴中第一個倒地,泰銖第一個被襲擊,泰國央行一度為了捍衛泰銖,付出三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代價,最後泰國整個破產了!只好放手讓泰銖貶值,兌美元匯率從一比二十五一路狂貶至一比五十五。泰國人心情低迷,卻不憤怒,「就是少花點錢,早點回家,」總理辦公室管理總監柴勇(Chaiyong)平靜地回憶。

完全不似另一個金融風暴重創的國家韓國,舉國以憤怒的心情中興。泰國人從來沒那麼激烈,然而他們依舊為自己找到出路。

泰國人了解自己不是拚命三郎的個性,沒有太多拚製造業的本錢。在泰國經營成衣廠十六年、台商分會會長高嘉弘有點無奈地說,「問泰國員工要日薪還是按件計酬,他們選日薪,不要加班,和大陸恰恰相反。」金融風暴後,泰國很快便放棄追求規模、效率、工時、價格競爭的經濟模式。

他們回頭看看,自己到底還剩下什麼?

答案是文化。「文化讓我們差異化,讓我們和別的國家不同,」總理辦公室知識總監帕拉維(Paravi)鄭重地說。

這在一九九七年是不可思議、無法了解的答案。但泰國政府領頭喊出「奇妙的泰國」(Amazing Thailand)旅遊方案,將泰國的文化資源重新規劃,推出八大旅遊主題,在財政極度困頓的情況下用力行銷。

行銷管理大師科特勒,在著作《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中記錄了這段不可思議的歷程:金融風暴餘焰未燼,大多數專家不會建議用「奇妙的泰國」號召旅遊活動,泰國卻不這麼想。

結果是,一九九九年,活動就為泰國帶來了八六五萬名遊客,比預定目標還多出三十七萬。泰國旅遊局興奮地擴大宣傳,結果遊客數量又提高了一○○%。甚至刺激了鄰國柬埔寨,抬出十二世紀的吳哥窟,也要爭取慕名亞洲文化的遊客。

西方管理學無法分析泰國人在想什麼,但是泰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有強烈的信心,逆勢而為,反而證明如今大家都能琅琅上口的──「文化是門好生意」。

從貧瘠的環境 攫取靈感

也可以說,泰國獨特的創意與美學,是一種「來自逆境的創意」。即使被看壞,被譏笑,被輕賤,他們依舊微笑以對。

溫和的思考方式,讓他們把一些看似平凡、別人看不上眼的事物,轉化為生存下去的方式,平凡中卻顯得格外動人。

譬如沒有雄厚資本的泰國廣告,都不是大製作,卻依舊迷人。泰國導演塔諾在平常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蹲在路邊和路人聊天、聽故事,他的作品以「不用大明星,只用尋常老百姓入鏡」聞名。他拍活力飲料廣告,就找到一個退休警察當主角,他在過去十八年裡種了兩百萬棵樹,「這才是活力!」塔諾在用很誇張的語調說。他接著真誠地說,「我很幸運,我的國家有很多問題、矛盾,但是很美麗、很純真,所以我才有這麼多的素材。」

不只廣告業,近年來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的泰國設計師,也一樣從貧瘠的環境中攫取靈感。

帶領泰國家具第一個打入歐美市場的設計師素旺(Suwam),他的代表作是用布袋蓮(water hyacinth)編織的手工家具。

但其實布袋蓮本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繁殖太快,層層堵住水道,泰國政府每年都要花大筆經費清除。素旺本來只是鼓勵鄉村居民參與整治,可以得到政府補助脫貧,卻靈機一動,研發出布袋蓮家具,把臭水溝裡的害草變成充滿熱帶風情的手工家具。十年來歐美吹起環保風,布袋蓮家具也無意間開創了十年的流行。台灣知名設計師陳俊良觀察,「泰國美學是點點滴滴,融合生活,是一種樂觀的美學。」

政大管理學院教授李仁芳也提醒,台灣這幾年吹起設計風,突然間有了全世界密度最高的設計學院學生,也得了很多獎,但產品能不能真正感動消費者?「創意,最終仍要根植於生活的土壤。」生活是笑淚交織、苦樂參半,但泰國人甘之如飴。外界看來貧瘠,他們卻覺得幸福。因為他們有根,有共同的信仰與意識。並且幸運地數百年來沒有經歷嚴重的天災、戰亂,也從來沒有被殖民過,讓泰國的根不被破壞,得以根深柢固。

泰國最堅實的根,就是七百年來不移的佛教信仰。

佛教主張中道、和諧、融合,讓泰國人對事物有包容能力。佛教重視當下,不是未來,不是過去。因此金融風暴的痛、政變的苦,最終是過眼雲煙。

泰皇是凝聚國家意識的最大力量

近幾十年,泰國一直出現另一股凝聚共識的強大力量,就是泰皇拉瑪九世蒲美蓬。走在曼谷街頭,處處可以看到泰皇的大海報、大看板,比超級名模還要有人氣。初時以為泰國人在「造神」,但是當所有的設計師、創意人、專業經理人,講到蒲美蓬都一臉崇敬時,讓人不能不對這位精神領袖心生敬意。

今年登基滿六十年的蒲美蓬,在美國出生、瑞士長大,因為哥哥拉瑪八世被暗殺而意外返國登基,他用六十年的時間,證明自己對百姓的真心。

他不但遍訪泰國窮鄉僻壤,開辦貧民醫療,也捐出許多皇室資產,成立獎助學金,自己卻過著儉樸的生活。在立憲制度下,泰皇雖然不預聞政治,卻成為凝聚國家意識的最大力量。

正因為有強大的根,共同的精神領袖,泰國人對自己的文化有一種難以言喻的信心和認同。

「我們不想和其他國家一樣,我們只想做自己,」三十五歲、在美國工作五年的創意人布拉莉(Bralee)堅定地說。

在全球化的世界裡,世界是平的,融合、同化一直在進行,但是「做自己」,讓泰國文化的獨特,一眼就被看見。

然而,「做自己」不代表剛愎自用,天朝自居,泰國用開放的心擁抱世界。

萊佛士設計學院副院長陳國隆說,泰國人對各國文化接受度都很高。他帶領的設計學院,老師就來自美、法、德、日等九個國家,而他本身是新加坡人。

台灣偶像劇在泰國也大受歡迎,偶像團體F4風靡年輕人,今年初韓劇「大長今」更創下收視新高,「我也跟著女兒看了全部,」陳國隆呵呵笑說。

九七年一鳴驚人的「奇妙的泰國」,使泰國觀光業再生。每年一千五百萬人次的觀光客,讓泰國人愈來愈能掌握國際的品味與潮流。不僅如此,他們向西方借鏡,也向東方取經。

已經是「泰絲」同義詞的金湯森(Jim Thompson),首席設計師一位是泰國人,一位是美國人,他們將昔日泰國傳統濃豔的圖案,融入西方簡潔的設計,煥發出泰絲當代的面貌。

這幾年快速崛起的中國絲織業,是泰國最大的勁敵。金湯森雖是全球頂尖品牌,卻主動向中國取經,學習中國特殊的搖紗技術,並且合資養蠶,從中國精練出更潔白、更平滑的蠶絲(泰國蠶絲以黃色為主,顏色明亮但較粗糙)。但是泰國人很清楚,要在國際市場中建立自己的風格,必須要回頭追尋自己的根。那會有強大的力量在背後支持,有數百年的智慧加持。

泰國人其實羨慕台灣

「如果世界上有些國家向上,有些國家向下,那麼泰國絕對屬於向上的一群,」一位曾派駐泰國的AIT官員說。

人均GDP只有台灣五分之一的泰國人,正在世界舞台上發光。他們創造的品牌雖然規模不大,卻有特色,螞蟻雄兵集結,讓人不能不正視她。

但其實,許多泰國創意人、設計師很羨慕台灣,不是羨慕台灣的富裕,而是羨慕台灣的文化資產。

「我好喜歡蔡明亮的電影,」金獎導演塔諾在說。

「你們有全世界最好的博物館,這麼豐富的文物,每季換一次還不會重複,」新銳家具設計師艾格拉(Eggarat)一臉真摯地說。

台灣有沒有本錢,對世界展現自己的美麗?答案很清楚。

泰國正用自己的故事告訴世人:一個民族、國家所擁有的資源,可以很貧瘠,也可以很豐富。

端視自己是否珍惜,是否對自己有信心。

摘錄》張榮發:高鐵半年後會大賺

高鐵日前進行試車,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應邀試乘,讚許高鐵的舒適度與平穩性都比日本新幹線好,推估高鐵在通車半年後即可獲利,「會大賺,還會帶動國內景氣繁榮。」但高鐵通車卻將嚴重衝擊陸運巴士與國內航空市場,張榮發直言,航空公司只有兩大的發展空間,國內航空市場雖不會消失,但需藉由國際線來補貼國內線的虧損,建議政府應提出鼓勵方案,否則若市場無法整併,各家業者只能「隨人顧性命」。

對於試乘高鐵的結果,張榮發說:「找不到什麼缺點」,他還建議政府應儘速讓高鐵通車,否則高鐵就像其它運輸工具如船舶、飛機一樣,設備不用很容易壞掉。張榮發認為,高鐵通車將帶來南北往來的便利性,對於經濟景氣會有相當大的幫助;高鐵預估通車一年後才會賺錢,張榮發卻說,因為從台北到高雄只要七十四分鐘,在日本算是很近的距離,因此半年後就會賺錢,而且還會大賺錢。
張榮發看好高鐵的營運,但認為高鐵會直接衝擊到國內航空業的發展,他說:「高鐵通車,陸上巴士先完蛋,再來就會是航空公司;若各家航空可以聯營、減班或許還有機會,若大家又在拚價錢,那就真的完了。」

張榮發認為,國內航線還是有需求,但成本結構不同,票價不可能比高鐵低。他指出,國內航空公司只有兩大的發展空間,他曾經建議,長榮把立榮合併回去,華航把華信合併回去,遠東、復興則自己選擇合併的對象;如此一來,兩大航空公司不但可以減班來因應高鐵衝擊,更可以透過國際線的獲利,來填補國內線的虧損,這樣才能真正生存。

不過,這個提議卻因有業者反對而作罷,但張榮發說,「不論是那一家,只要照出價,都可以談。」但他也說,台灣人要談合併很困難,政府可以拿出獎勵辦法,例如五年免稅方案等等,否則國內航線不僅面臨高鐵衝擊,又面對高油價侵蝕利潤,營運恐將陷入惡性循環中。

交通部長蔡堆表示,張總裁構想與交通部立場完全一樣,過去民航局也和六家業者談過,不過確有若干技術性問題還要解決,未來也考量用獎勵措施,例如合併後航權仍然保留,但目前仍在研議中,至於是否比照航運採取五年免稅的方式,則屬於財政部權責,但交通部也會提出建議。

摘錄》開發大西北 鴻海插旗武漢內蒙

為了讓集團在全球電子專業代工(EMS)領域的霸主地位更為鞏固,鴻海集團規劃將生產基地向大陸中西部延伸;最近董事長郭台銘揮軍九省通衢的武漢,還有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

據指出,鴻海的武漢廠區即將在明年初開工,定位為鴻海的光機電工業重鎮,至於呼和浩特市則是以輸歐的3C產品為主,未來走陸運,由呼市上至俄羅斯,再轉至歐洲等地。
今年六月九日,郭台銘與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在香港招商時會面,當時郭、俞還有武漢市書記苗圩等官員相談甚歡,並約定年底武漢見,上週末郭台銘就帶多位集團高級主管前往湖北考察。(見左上圖)

郭台銘表示:「湖北省和武漢市在中部崛起中具有重要戰略支點地位。透過考察感受到,東湖高新區高 科技產業發達,自主創新能力強。富士康將積極考慮在武漢發展,與本地產業垂直整合,充分利用本地的產業基礎以及原材料供應和人才等優勢。」

武漢地處華中,高等教育資源豐富,有著名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並且武漢鋼鐵廠研發的高亮度特殊鋼,富士康正好採購量非常大。

另外,武漢是大陸知名的汽車城,東風日產總部、雪鐵龍的合資車廠都設在當地;苗圩又是東風汽車前任董事長,對極力想要發展汽車零組件與模具的郭台銘來說,天時、地利、人和條件一應俱全,吸引力要大於一般城市。

未來鴻海在武漢設廠的產品,也可能將包括各類機殼與電腦準系統,汽車零組件則是該集團最具潛力的項目;另外,由於人力素質高,部分IT產品的製程研發中心,也會落腳在武漢。

至於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郭台銘九月二日與自治區書記儲波會過面。當時除了自治區與市委所有高官幾乎都到齊外,為了表達誠意,就連當地鐵道局負責官員都到場。

之所以邀請鐵道主管部門會面,就是要協助解決富士康設廠後,如何優先把鐵路的運輸量讓該公司使用,讓鴻海的產品能經由歐亞大鐵路,長驅直達中亞、俄羅斯與東歐各地市場。

未來呼和浩特對鴻海集團的功能,除了作為一個生產基地外,還要擔當爭取資源的重要角色。因為呼市面積廣達一.七二萬平方公里,接近台灣一半,並且當地資源豐富,不論是煤、鐵,或是鉛、鋅、銅、岩鹽等天然礦產蘊藏量都相當可觀。

Tuesday, October 31, 2006

摘錄》樹上結的傷心果

每年深秋,到處看到樹上結的柿子,
有扁的也有細的,都無限誘人。

我從小在東京市區長大,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關於農業的知識也少得可憐。天天吃蔥都不知道蔥花是甚麼樣子,第一次看到跟網球一樣大而圓的花朵時,吃驚不已。更何況母親說﹁蔥花俗稱﹃蔥和尚﹄,因為看起來像和尚的光頭﹂,我簡直目瞪口呆了。

小時候住的房子後邊,有一棵枇杷樹,是屬於隔壁寺崎家的。從我家的洗手間望出去,看到綠油油、葉子細長的枇杷樹。有一天,我發現高高的樹上結了淡橙色的果子,乒乓球那麼大,問母親後得知原來是枇杷果。

之前,我沒吃過枇杷,不知道其味,只好憑空想像。看那可愛的樣子,應該很好吃吧,會像橙子?桃子?葡萄?西瓜?但是母親說:﹁都不像。﹂

﹁那像甚麼呢?﹂我問。

﹁很難解釋。你吃了才知道,﹂她說。

寺崎家有個女兒叫貞子,跟我同歲。有幾次我向貞子提到了樹上結的果子。她母親是個明白人,領會到我對枇杷的憧憬,等果子熟了,摘下來送給我幾個。

﹁喔唷!﹂那天,從學校回來,發現食桌上籃子裡有枇杷,我高興極了。

﹁你盡情吃吧!﹂母親說。

﹁怎麼個吃法?﹂

﹁邊剝皮兒邊吃的。﹂

於是,我自己用指尖要小心剝皮兒。但是枇杷皮兒非常難剝,乾脆整個兒地放進嘴裡,未料中間有個核兒大得不得了,既硬又滑,跟玻璃球一般。

﹁怎麼樣?﹂母親問我。

﹁好像沒有味道。﹂我說。

﹁哈哈!那就是你憧憬許久的枇杷之味了!﹂母親說得真可惡。

今天回想,除了枇杷的味道本來就相當淡泊以外,民房院子裡種的樹上自然結的果,不會像農民養、舖子裡賣的一樣甜。但是,我年少還不懂這道理,每次在外頭看到甚麼樹上結了果子都特別嚮往,想吃得要命。

東京街頭最常見的果樹是柿。每年深秋,到處看到樹上結的柿子,有扁的也有細的,都無限誘人。可是,母親說:﹁人家沒摘的柿子一定是澀的。除非泡在白酒後曬乾當柿餅以外,沒辦法吃。﹂

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我發現,從高田馬場火車站往學校的路上有一棵柑桔樹,長期掛滿著豐滿美麗的果子。﹁那是柚子?還是橙子?會甜?還是酸?﹂我和兩個同學討論好幾番後,終於決定試一試。
人家樹上的果,理應不該擅自拿去,我們都知道。雖然稍微受良心責備,但是當沒有行人的時候,還是按原定計畫,一個人用水果刀割下並切開,另一個人馬上從書包拿出砂糖來,大家當場滾上糖後塞進嘴裡了。

結果呢?乾巴巴地一點水分都沒有,難吃極了。

又一次的失敗卻沒有叫我放棄對樹上水果的狂熱憧憬。

大學二年級的暑假,我第一次去北京待了四個星期。上午,在華僑補校進修漢語,下午和週末則到處出去玩玩。有個星期六,學校安排外國學生坐包車到萬里長城和十三陵參觀。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位於北京西北方。一個陵墓門外,我看到幾棵蘋果樹,恰好都結有紅色小蘋果。那些樹,均不很高,才兩米左右。紅色果實也相當小,僅比乒乓球大一些。挺可愛,我想要一個了。

無論在甚麼國家,觀光地點種的蘋果是為了看的,並不是為了吃的。何況在古代皇帝埋葬地結的蘋果,千萬不應該擅自拿走。然而,我從小對樹上結的果實有強烈的嚮往,加上,那些小蘋果,看起來跟聖誕樹上的小裝飾品一般地散發著歡喜的氣氛。難道是老天爺送給我的禮物嗎?於是,我走過去伸手摘下了一個。

﹁嗚嗚!﹂

忽然間響了警笛聲。回頭看,穿著軍綠色制服的警衛員正在往我直接走上來。他腰帶上有手槍,我心裡害怕透了。顯然,人家在附近的警衛亭,目擊了我摘下蘋果的全部過程。本來我打算收下老天爺送給我的禮物;這麼一來,倒成了偷他們國家財產的外國小賊。

﹁罰款五塊錢!﹂警衛員對我說。

我匆匆地打開錢包找了五塊錢紙幣。幸虧,他沒有拉我到警察局去,也沒有檢查我的身分證;收到五塊錢罰金後開票,馬上讓我走了。

整整二十年以前,大陸的物價非常便宜。老百姓的收入,一般每個月才四、五十塊錢左右。那天我摘的小蘋果,一個竟值五塊錢,貴得離譜了。當然,那不是價錢,而是罰金,我只能怪自己了。

雖說我從小對樹上結的果實有強烈的憧憬,但是幾乎每一次都以失望而告終。最糟糕的,則是小學二年級的秋天,在家附近的神社拾了白果的那一次。

母親告訴我:﹁神社院子裡的銀杏樹,一棵是公的,一棵是母的。到了深秋,母樹上會結很多白果。﹂之前,我沒聽說過樹木都有公母之別。母親說:﹁銀杏樹就是很特別。白果烤起來吃,香極了。﹂

深秋到來了,我要拾白果吃。未料,銀杏果成熟時,果肉臭得要命,簡直跟大便一樣。原來,好吃的白果是藏在那臭肉裡的。來神社拾白果的人個個都戴著手套,我自己卻事先沒有準備,只好赤手進行作業。回家後用肥皂拚命洗,都洗不掉那味道了。

我花很長時間,在廚房自來水下面,把白果周圍的臭肉一點一點去掉,最後看到了珠寶一樣漂亮的白果。我覺得,整天勞苦都值得了。晚上去睡覺以前,我託母親烤那些白果,好讓我第二天上課之前享口福。

誰想到,她把我的寶貝白果放在火爐上後打瞌睡,結果全給燒得焦黑了。﹁不是故意的,﹂母親說。我相信她。但是,實在太糟糕了。

藏書》銀座媽媽桑教你一眼看穿好男人




年輕高學歷的銀座媽媽桑作家-榤居櫻子擁有銀座四家高級俱樂部,是日本女人眼中的感情專家,男人眼中的女神!

要怎麼分辨「有本事的男人」?

銀座超人氣高級俱樂部的媽媽桑,要在本書中告訴你,如何用銀座這個花花世界的另類勁爆法則,從外表、性格、談吐、使用金錢的方法等不同角度,看出男人的本事與能耐,判斷誰是不容錯過的成功好男人,誰是該敬而遠之的討厭麻煩鬼,幫助各位獵男高手瞄準目標,讓有心向上的男人好好看齊!

▼ 精彩摘錄

如此的銀座媽媽桑要教你如何看穿好男人,也的確有賣點、夠噱頭、富創意。本書堪稱銀座版的識人技巧,櫻子小姐遍覽東京頂尖男人,以親身經驗寫成的65 條終極法則,特色是易懂、實用、而且屢試不爽。 ──葉桑

有自信的男人具有吸引他人的魅力。對自己有自信的人不會輕易動怒,並且能夠泰然自處。──「有本事的男人」的臉上充滿自信

銀座的日式餐廳大多是榻榻米式的房間,當脫下鞋子的瞬間,若是飄散出連在身旁飛舞的蒼蠅或者廚師都會暈倒的臭味的話……。──腳是男人的第二張臉

能讓部下「願意為他努力工作,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或是「願意為這個上司犧牲自己」。像這種人就能受到男性的敬愛。──飲酒作樂,讓部屬從工作中獲得解放

男人與女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是獵人和獵物的關係。──不要去追求「有本事的男人」而是去吸引「有本事的男人」

女性一生的際遇因男性而有所不同。相對的,男性的一生也受到女性所左右。──「有本事的男人」不會錯選妻子


作 者 簡 介


榤居櫻子
拓殖大學外語學院畢業。溫哥華社區專科學院留學,並在丸紅溫哥華分店服務。回國後一邊在免稅店工作一邊踏入銀座的世界。與其雙胞胎姊姊志保一起在銀座成立會員制俱樂部「雙子屋」。現在是媽媽桑兼作家。


目 錄


(自序) 如何分辨「有本事的男人」

(推薦序) 銀座媽媽桑的成功男人智慧  劉黎兒

第一章 「有本事的男人」外表上的不同之處就在這裡

「有本事的男人」工作時的眼神就是與眾不同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眼神具有力量

「有本事的男人」不會忘記赤子之心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常保赤子之心

看場合和對象來裝扮自己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不起眼的服裝最醒目

服裝是最有力的自我推薦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用服裝來展現知性

脫衣方式給人的印象差異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能夠注意到緊張感得以釋放的瞬間

衣服的內裡會說話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知道看不到的地方更引人注目

把錢花在內衣上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傍晚時抹上淡淡的香水

把缺點化作武器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撒可愛的謊

穿著鮮亮色彩服飾的男人佔上風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穿有顏色的衣服會顯得性感

銀座某「無能男子」的圍巾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有效地使用高價位物品

沾染「貼心」的芳香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引人注目

眼鏡分白天用及晚上用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越不掩飾歲月的人越顯得年輕

「有本事的男人」戴的是這種眼鏡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將眼鏡分為工作用以及休閒用

隱隱約約的飾品最引人注目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飾品要配戴得恰到好處

手錶搭配鱷魚皮錶帶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錶帶整潔美麗,人生也會散發光芒

車子也要配合「天時、地利、場合」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成功的人懂得和他人分享成功

「有本事的男人」臉上充滿自信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不因小事輕易發怒

孩童般的表情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保有赤子之心

鞋子是男人的第二張臉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鞋子噴上除臭‧殺菌劑

領帶的最佳位置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以如同女性繫絲巾一般的心態打領帶

即使是喪服也要穿得體面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以黑色衣物穿出不同品味

穿出日間服和晚禮服的亮麗風采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穿出自己的個性

第二章 「有本事的男人」玩法、談吐的差別就在這裡

厲害的男人會喝酒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不會喝酒也要裝會

「有本事的男人」的寄酒方式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為別人多寄一瓶酒

發酒瘋要看場所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預約個室

「有本事的男人」能夠扭轉壞印象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買一百元的小泡芙

認真聽別人說話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懂得各種花卉的名稱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知道何時該幫植物澆水

打小白球以禮貌決勝負的「有本事的男人」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關心桿弟

熱絡氣氛的歌曲及作為結束的歌曲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能唱約翰‧藍儂的搖藍曲

會唱各類型的卡拉 OK 歌曲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拿手的歌要適可而止

事先做功課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認識廚師

準備回程的交通工具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去程與回程都要審慎計劃

珍惜家庭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和家人一起吃早餐

第三章 「有本事的男人」用錢方式上的差別就在這裡

「有本事的男人」高明的小氣招式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事先告訴店裡自己的預算

知道如何將錢花在刀口上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不敢勇闖險地,將會是一大損失

曾經愛過的女人要照顧她一輩子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將責任牢記在心

可愛的小氣是可以容忍的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買高價的花束送人

不要點最便宜的套餐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單點一杯酒

「有本事的男人」會在裡面等待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讓女性心兒蹦蹦跳

「有本事的男人」的三種用錢方式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吃虧就是佔便宜

「有本事的男人」知道股票是一種賭博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玩金錢遊戲而不被金錢所玩弄

即使賭博也不會將人生當作賭注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要有自制力

用乾淨的鈔票付帳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不用紀念幣付帳

錢包比錢包裡的東西更重要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使用零錢包

成功人仕的共同點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努力地活在當下

和有付帳意願的女性交往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衡量一下讓女性付錢的時機

能夠告訴別人泥土的感覺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找到適合家人居住的環境

真正的有錢人樸素而有節制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能夠同甘共苦

第四章「有本事的男人」性格上的差別就在這裡

受男人仰慕的男人,才是真正「有本事的男人」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飲酒作樂,讓部屬從工作中獲得解放

懂得如何「全身而退」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不對自己和別人說謊

不忘記事後圓場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花自己的錢喝酒

以退為進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不要否定上司的意見

再生氣也要留下「退路」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另闢場所來訓誡他人

接受別人的失敗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包容失敗

責備女人的方法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以打動心坎的話來訓人

「有本事的男人」會述說夢想,而且對自己所說的夢想負責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實現夢想

傾聽別人訴說夢想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知道夢想和現實其實是一體兩面

「有本事的男人」能看出走運的男人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跟隨走運的男人

「有本事的男人」掌握運氣的方式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把缺點變成優點

不隨便反駁他人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不招惹不必要的妒忌

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教導對方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讓對方發言

永遠活在別人心中的男人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保有即使不在這個世上,仍然具有影響力的高尚人格

向部下學習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用稱讚來引導他人

「有本事的男人」不會錯選妻子
(這才是有本事的男人) 能夠將家業轉變成大企業

第五章 給女性朋友的訊息 「把握這樣的男人」

女人的一生因男人而定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了解結婚必須冒風險

在銀座碰見「有本事的女人」的座車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為了孩子而努力

覺得有問題就再回到起點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要有獨處的勇氣

如何分辨「有本事的女性」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要有精打細算的概念

不要去追求「有本事的男人」而是去吸引「有本事的男人」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不去倒追男人,男人自然會來追求妳

可以搞外遇,但必須先搞清楚狀況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要有受傷的覺悟

成為寧靜的溫柔鄉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從身體釋放出使人身心寧靜的效果

銀座高級料理店的兩套年節料理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尋覓體貼的男性

看透「有本事的男人」的本質
(給有本事的女人的建議) 知道無就是有

(後 記)

藏書》氣候經濟學




◎國內第一本探討氣候改變經濟的專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5顆星最高評價、《商業周刊》982期書摘特別報導

  「一隻在中國的蝴蝶揮動翅膀,可能會引發加勒比海的一場颶風,氣候專家的這個認知可說是新經濟思想的開端。」─弗里德黑姆.施瓦茨

你知道全球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要看「天氣」的臉色嗎?

  專家學者研究天氣在現今全球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二OO二年的全球國民生產毛額是三十一兆四千八百四十億美元,而三十一兆四千八百四十億的五分之四,也就是說,價值二十五兆一千八百七十億美元的經濟活動是與天氣有關係的。

  天氣預報了經濟的繁枯與興衰,也創造出商場上的贏家與輸家。究竟哪些產業從中獲利?哪些產業又飽受威脅呢?德國經濟觀察家弗里德黑姆˙施瓦茨(Friedhelm Schwarz)以輕鬆有趣的文筆,藉著許多例子全面揭露天氣這個生產要素與經濟發展間令人意想不到的關聯性。不管從全球整體,還是從個別國家的角度來看,天氣都深深地影響了企業、生產力、股市和人們的一舉一動。許多未來導向的企業也已漸漸重視氣候變遷這個不爭的事實。

作者簡介

弗里德黑姆.施瓦茨(Friedhelm Schwarz)

  德國知名的經濟議題觀察家,擁有社會經濟與行政經濟學碩士,曾擔任學校講師、政府官員的幕僚、企業發言人及公關公司負責人。他以生動有趣的筆法,豐富的案例,揭露天氣和經濟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是國內第一本探討氣候經濟學的專書。著有《德意志銀行》及《雀巢王國》等書。

〈前言〉 天外飛來的橫禍

2004年12月26日傍晚,全世界終於醒悟,人類在對抗大自然的威力時有多麼無力了。幾波海底地震引發的巨浪形成海嘯,席捲了孟加拉灣和印度洋沿岸十二個國家的海岸,導致27萬人喪生及數十億美元的財物損失。對許多受難者而言,前不久還是令人讚嘆不已的自然美景,卻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轉變成一次最嚴重的自然災難。我們長久以來認為可以掌控並預測大自然的認知,也因此動搖了。

會引發自然災難的可能原因只有三種:極端的天氣狀況、地震或是火山爆發。最常見的是由極端的天氣狀況引起的,尤其是颱風和暴雨。但這通常都可以事先預知,所以即使會引發洪水等災害,相對於物質上的巨額損失,對人生命的威脅還是比較小。

地震至今仍無法或很難預測,但是如果有早期預警系統,至少可以即時辨識出地震所引起的波浪,發出警告,降低死傷的人數。因地震所造成的損失嚴重程度,不只和它的強度與地緣位置有關,還與像是在建築物的結構等方面所採取的預防措施有關。

與地震相比,預測火山爆發較容易些,所以雖然無法減少財物的損失,但至少可以減少人命的損失。然而就個別事件看來,排放到大氣層的火山灰和火山氣會對全球氣候造成什麼間接的影響,卻是很難預測的。

絕大多數人完全感覺不到地球真的和大氣一樣的不穩定;每天約有3千次,平均每30秒就會在地球的某個地方發生一次震動。相較之下,天氣所造成的影響就比較容易察覺得到,因此適應天氣與面對天氣的問題,在歷史上或多或少都在不同的認知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另一個可能造成全球性自然災難的威脅是來自外太空。一顆大型隕石的撞擊,就可能摧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但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生這種造成世界末日災難的機率微乎其微,大約數十萬年或甚至數百萬年才可能發生一次;最近的兩次分別發生在6500萬及2億5100萬年前,約有90%的生物慘遭滅絕。從統計資料看來,海嘯也只有每700年才可能在印度洋發生一次;所以如果是要為可能面臨的自然災害做準備,就不要太依賴統計資料。

第一章 經濟要素:天氣

天氣在現今全世界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這點從財務分析專家的計算、評估和預測結果中看得更為明顯。這些專家的任務是告訴投資人如何做最有利的投資,並在投資人可能遭遇損失前提出預警,因此他們會鉅細靡遺地分析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經濟事件,甚至檢驗各個看起來還不太可能造成影響的因素,惟恐遺漏了什麼,而影響到他們預測的準確性。其中有一項因素是他們一定會碰到,而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重新經歷、無法迴避的:天氣。

經濟和天氣有什麼關係?

2002 年的全球國民生產毛額是31兆4840億美元,換個說法或許比較容易想像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大:一兆是一百萬個一百萬!31兆4840億的五分之四,也就是說,價值25兆1870億美元的經濟活動是與天氣有關係的;而單看那些高所得國家的9億6500萬人口在2002年所創造出來的經濟成果,兩者也幾乎完全相符。

將這31兆4840億美元的全球國民生產毛額,分配到全球62億人口身上,所得到的平均每人生產毛額是5080美元。如果比較盧森堡這個世界上最富有國家和最貧窮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每人生產毛額,就可以看出這個數字的相對意義了。

2002年盧森堡的每人生產毛額是38,830美元,剛果是90美元,如此懸殊的差距正說明了有人在存活邊緣奮戰,有人卻能在許多奢華的需求上得到滿足。這與天氣相關聯的地方在於:在現今那些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中,光是一般日常的天氣就可能迫切地威脅到基本的生存,而對像盧森堡、瑞士、挪威這些富有國家的人民而言,天氣好壞只是舒適程度的差別而已。儘管如此,天氣還是影響了這些國家的經濟。

# 經濟:從生存的保障到奢華的生活

人們一開始可能沒有想到天氣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但是當我們體認到,周遭所有的事物都是屬於經濟的範疇,而且也都與天氣有所關聯時,就不得不相信它的重要性了。

我們不妨用另一種說法來說明經濟這個概念。經濟是經由使用天然或人造的資源,以保障人類生存和安全、促進人類發展、並滿足其物質及服務等需求的所有設施和活動。

人類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藉由充足的、乾淨的食物和水、衣著和居所,以及保護生命免受暴力及天災的侵害,達到生存的保障。

2.從最低限度的個人衛生、廢水得以正常地排放、受教育的權利,到擁有個人發展、財產及保護私有財產的權利等基本需求的滿足。

3.對奢侈品需求的滿足程度依個人所處社會的發展狀況而有所不同。有可能在某個社會裡擁有一輛腳踏車,就已經滿足了機動性的需求;另一個地方的人卻必須到世界各地旅行,這樣的需求才能得到滿足。

2004年12月發生在東南亞的那一次海嘯所引起的大災難,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它也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即使在今天,人類生存的基礎仍是那麼地脆弱,而且可能在一瞬間就被摧毀了。當一個海嘯在短短幾分鐘內就造成兩百多萬人無家可歸,沒有食物、沒有飲用水,還引起了一些疾病和瘟疫,我們就會再一次體認到,即使在今天的世界,對奢侈品需求的滿足,可能也只是個人經濟活動中較次要的部分罷了。當然,沒有人會主動地願意放棄舒適的生活,但是發生在東南亞的這個災難卻無情地說明了,那些我們看起來百分之百屬於我們的東西,有可能因為天災肆虐,轉眼間化為烏有。突然間,那些富有國家的人民也開始思索,他們生存的基礎實際上到底有多穩固、多安全了。

海嘯並不一定只發生在太平洋或是印度洋,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形成的機率也不小。如果這樣的巨浪席捲美國東部海岸,結果將會如何?到目前為止,這些都只有在電影的畫面裡出現過,然而,突然有一天所有假設的虛擬情境都真實地發生了。

# 下雨並不就等於下雨

如果菲律賓南部的納卯市(Davao)下雨,豆大的雨點落下來,聲勢就像機關槍掃射在柏油路上一樣。納卯市有110萬人口,僅次於擁有超過1100萬人口的首都馬尼拉,是菲律賓第二大城。菲律賓的每人生產毛額是1,030美元,與摩洛哥和敘利亞同等級,屬於世界經濟排名後三分之一的國家。

納卯市氣候穩定、潮溼,氣溫終年都在攝氏27度上下,每個月的平均雨量為160毫米,水氣蒸發時,雨量更多。但那並不像我們熟悉的夏季輕飄在樹葉上的纖纖細雨,也不是帶來清爽、消暑的短暫雷陣雨,幾乎每一場都是熱帶性的大暴雨。汽車的雨刷幾乎來不及將落下來的雨水刷掉,有人只好將車子停在路邊;路面坑洞形成一個個水漥,有的車子便不斷加速衝過這些逐漸蔓延開來的水漥。只要一下雨,要在戶外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山坡上形成一條條湍急的溪流,往下沖走所經之路的所有東西。

豪華飯店旁的小溪漲滿土黃色的溪水,汩汩湧向拉古拿(Lagune),溪水裡赫然漂流著貼布、廢棄的繃帶和免洗針管、針頭,想必是附近醫院的大垃圾桶被狂風吹翻了。飯店為了讓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不至於在飯店的海灘還得跋涉穿越垃圾,便在外圍上網子。如果又因配電箱滲水而停電,那麼整個區域至少還會癱瘓好幾個小時。

這絕不是在描述一場剛開始發生的災難,而只是個下過雨的午後。當一場再平常不過的雨,在納卯市至少造成暫時的經濟癱瘓時,在德國差不多規模的城市,如科隆(Koln),卻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科隆的平均月雨量是67毫米,平均氣溫為攝氏9.8度,高低溫差達16度之多。若突然下雨了,人們就會湧進商店街、咖啡廳或是百貨公司躲雨,他們甚至還可能會在這些地方買一些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經濟還因此成長。在科隆,壞天氣從不會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因為早晨的天氣預報幾乎都能很準確地告訴人們下午的天空會是什麼樣子。馬路上的水會從雨水口流走,最糟糕的情況充其量只是鞋子溼了和坐進車子時被淋到幾滴雨罷了。

對經濟而言什麼是重要因素?

這些年來,社會大眾已經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天然災害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透過越來越先進快速的通訊工具和媒體,世界的距離越來越靠近。但是那些從沒在自己國家親身經歷過,只有短暫地出現在電視螢幕上或甚至完全沒出現的災害畫面,也還是比不上像災害中有國人遊客的受難者這樣的事引人注意。

姑且不看天然災害造成的人間慘劇,在過去幾年中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已經變得越來越大,全世界都可以明顯地察覺到。例如,所有的城市都被洪水摧毀了,保險和旅遊業的股價會大跌,建築業和水泥業的股價反而大漲。這看起來並不會讓人覺得愉快,卻是事實。因此,儘管有幾年像2004年一樣多災多難,全球的經濟成果卻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雖然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用語中,天氣和氣候這兩個名詞都有特定的用法,但是通常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天氣具地區性,是多變的現象;而氣候則是基本的、抽象的、會產生環球性影響的東西,甚至在今天就會顯露出對未來潛在的威脅。

人們會問,把經濟和氣候放在一起討論不是更適當嗎?至少那些普遍認為天氣和經濟間的關聯並不那麼重要,而氣候和經濟反而是當前最急迫性的話題,必須儘快採取行動解決的人,會有這樣的主張。像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京都議定書〉這些概念都表明了介於科學認知、政治目的和經濟利益間的緊張關係。但是由於氣候轉變是表現在天氣上,而不是在一些抽象的數字上,所以應該優先討論天氣才是。

何謂天氣?
現今德文對Wetter(天氣)這個概念是源自於古標準德語 Wetar這個字,意思是風或是吹拂。我們稱天氣為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某一特定的地方對流層(大氣層最底層)的物理狀態。對流層的厚度與季節有關,也因此與日照有關,在赤道附近,太陽直射,對流層約有16公里厚,到了極地地區,則約有11公里。我們是以包括氣溫、氣壓、風、空氣溼度、降雨、雲等所謂天氣的元素來描述天氣狀態;我們將這些要素統稱為天氣。但講到Witterung(譯註:某一段時間內的天氣狀況)時,所指的就不再是一種狀態,而是有特定順序、一連串的天氣現象,會隨著季節的更迭重複地發生。

與天氣(Wetter)或某段時間內的天氣狀況(Witterung)比較起來,氣候(Klima)的概念複雜多了。這個字源於希臘字klinein,是「傾斜」的意思,也就是說,地軸與地球繞著太陽公轉的軌道傾斜。由於地軸傾斜的緣故,南北半球在夏天的時候分別會受到太陽較為強烈的照射,因而產生了不同的氣候帶。

氣候是在某個地點進行至少十年、平均為三十年的長期觀察,統計得到的平均情況。就此而言,氣候並不只是取決於大氣圈裡不同的變化,還與包含海洋、各洲的水文循環的水圈、冰雪覆蓋地面的冰雪圈、岩石圈、土壤圈以及包含所有動植物的生物圈之間錯綜複雜的交互作用。

這幾大圈都各有極為不同的反應時間。發生所有天氣現象的大氣圈中的對流層在幾個鐘頭內就能調整適應地表的條件,海洋卻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才會對大氣的變化有所反應,而像南極洲這樣的大冰原則要經過幾千年的時間。

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認為,在討論氣候變遷時,將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做嚴格的區分是有迫切需要的。他們在2002年針對氣候改變帶來的契機與風險所發表的報告中清楚地指出:「天氣與氣候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天氣就像之前描述的,是許多真實現象的統稱,我們能夠透過感官感覺得到,至少有部分是可以精確地測量出來的;反之氣候則是「數學產物」,事實上並不會發生。所謂的氣候是天氣現象的紀錄計算,蒐集了很多數據,然後算出平均的天氣。因此預期的天氣並不見得與氣候有直接的關係。並非氣候造成天氣,氣候實際上是「天氣的平均」。

當以大氣物理為主的氣象學在研究天氣變化的成因時,古典氣候學則在測量個別事件空間與時間的分布,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論證。但是這些統計資料只能提供發生的可能性,既無法預測會有什麼具體的事件發生,也不能說明發生的原因。因此,現代的天氣預報並不是以觀察的統計資料為基礎,而是根據對物理上關聯性的理解所做的。因為天氣遵循的是自然界的機制,而不是統計資料。

所謂的農諺,原則上就是用押韻詩歌形式表現出來的統計資料。而科學的天氣預報則是以對具體事件及其變化的觀察為基礎,從中推導出結論。瑞士再保險公司將統計視為一種非常有用的數學輔助工具,可以找出值得研究因果關係的地方;但這也清楚地說明了,只能看出一個規律性與能夠看出那本身就是一種規則,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為了能夠正確了解氣候變遷的問題,瑞士再保險公司認為,清楚地認識統計方面的觀察和因果關係兩者間性質上的差異,是很有必要的。現代的氣候學並不會指出氣候已經改變,所以天氣現象也跟著改變,他們提出的解釋剛好相反:大氣層的化學狀態有了改變,導致另一種天氣現象,然後產生氣候的改變。

氣候條件以及氣候的改變一直都會影響社會,進而影響經濟。這一點不管在今天或是未來都不會改變的。至少在早期的人類歷史中,一些氣候事件引起了一些改變,結果都帶來長達數百年深遠的影響。例如因北歐寒冷的天氣所發生的民族大遷移,或是維京人徙居格陵蘭和冰島的事件。這些事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當時的平均氣候比現在暖了攝氏1.5度。

即使現在針對氣候問題的討論都呼籲要盡快採取因應的行動,但是那些已經實行或已遭擱置的措施,具體成果還是得五十年或一百年之後才看得出來。我們無法迴避天氣帶給經濟和社會的改變,但可以自己決定如何按照我們的方式來控制這些改變。

複雜的氣候條件是常態
在德國,我們看待天氣也像看待其他日常生活的事物一樣,在心裡已經形成某種期待;如果汽車在早上發不動,火車誤點,班機停飛,或者在足球賽播出的時候電視卻壞了,我們會將這些都視為是日常生活所發生的一些差錯,並不是正常的狀況。對有些人而言,這樣的差錯就已經是程度大小不等的災難了;同樣的,如果天氣的狀況與我們想做的事不配合,也是一樣的情形。

天氣「到底」應該是怎麼樣的,一定有些相當特定的標準化看法。在夏天、週末和假日應該陽光普照。當然復活節、聖靈降臨節和四旬齋前的星期一(譯註:在德國,這三個宗教節日都是國定假日。)更應該如此。反之耶誕節應該要下雪,除夕夜則應是清朗無風,這樣才比較能看得清楚遠處的煙火。

我們當然知道,天氣並不會依照我們的期待而改變,但是我們卻越來越常將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天氣視為是偏離常態的情況。除了農夫、專業或業餘的園藝工作者,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下雨的天氣很好,尤其當他們到保證一定會出大太陽的地方度假時。只有在冬天,人們才會希望度假時下雪,但最好是在假期開始之前下,之後拜託拜託再出太陽吧。

完美的假期或一個完美的週末事實上都和天氣有所關聯,但我們會有這麼高的期待,主要是因為在以往的數十年中,我們不只已經習慣所有社會發展的過程都運轉得很順利,更因為大自然也沒有給我們特別極端或是意外的情況。

# 中歐的氣候把人寵壞了

居住在中歐的人被他們的氣候寵壞了。事實上整個世界並沒有幾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像這裡這麼舒服,或許會有很多人想反駁這個說法,因為他們去度假的地方,像西班牙的馬約卡島(Mallorca)、土耳其沿海一帶、美國南部或是東南亞,都有更舒適的氣候條件。

然而這些觀光客卻忘記了在那些他們認為氣候條件絕佳的地方也有不好的一面:西班牙或法國南部會因過於乾燥而發生森林大火,佛羅里達常有颶風,東南亞則一再地發生水災。

即使德國的盧內堡(Leburg)的原野也會發生大火、一場暴風將整座森林的樹折彎,或是早春的洪水氾濫流進科隆舊城區住家的地下室裡,但是這些損失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比起來就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了。

大部分人傾向於將自己對天氣的經驗視為正常的情況。氣候學家在處理天氣的問題時也差不多,只有當一個時間數列裡有個數值特別明顯地偏離平均值時,他們才視之為異常。所以有可能我們感覺起來是很極端的天氣,對另一特定地區的人而言是很平常的;而我們覺得舒服的天氣,對他們可能一點兒也不尋常。不管他們是如何適應的,正常的天氣表示那是一種人們已經適應的天氣形態。對因紐特人(Inuit)而言,正常的天氣和原住民認為的正常天氣並不一樣。如果北極圈裡有更多出太陽的日子,可能會讓當地的旅遊業更發達,但這些長期冰凍的地面一旦融化,當地居民的房子馬上就會陷於泥淖中。對我們而言,溫暖的天氣很平常,對生活在那地方的人卻一點也不平常,甚至還威脅到他們的生存。

要能想像這世界有哪些正常的氣候狀況,應該先看看全世界有哪些不同的氣候圈。

# 熱帶雨和沙漠:氣候限制了文明的發展

造成氣候多樣性的主要動力就是太陽。決定一個地方一年有多少小時日照的原因很多,但是我們或許應該就直接承認,德國的年日照時數少於1,600個小時,與英國、愛爾蘭、冰島、西伯利亞北部和加拿大北部以及阿拉斯加的某些地區一樣少,也與非洲、東南亞和南美洲北邊的幾個地方差不多。

在法國北部每年能夠享受1,600-2,400小時不等的日照,比德國還多,南法甚至和整個地中海岸一樣擁有2,400-3,200的日照小時。西班牙更多,有3,200-4,000小時,簡直就和大部分的北非、澳洲內陸、南非的西部海岸、南美洲西部海岸及北美洲中西部一樣,是沙漠氣候。只有在撒哈拉中部一年的日照時間超過4,000小時,當地的年均溫超過攝氏30度,赤道附近在攝氏20-30度之間,只有在溫帶地區,像歐洲、中亞、北美洲、南美洲南部和澳洲南部的年均溫才會介於0-20度。

除了氣溫的高低之外,還必須注意溫差。年平均溫差最大的地方是在西伯利亞東北部和阿拉斯加,超過40度。中亞地區、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和撒哈拉中部的溫差介於20-40度。歐洲則約在10-20度之間,而在東南亞、非洲中部和南美洲北部幾乎沒什麼溫差。

在降雨與蒸發方面,降雨和蒸發量最少的地區是在北非的沙漠地區、南非的西部海岸、南美洲西部海岸、澳洲和中亞的沙漠地帶。而在東南亞、非洲西部海岸、南美洲內陸則降雨豐沛,年雨量超過2,000公釐。全世界雨量最多的地方在印度的乞拉朋吉(Cherrapunji),每年6月平均會降下2,922公釐的雨水,也就是說每平方公尺就下了將近3,000公升的雨水。
從這些方面看來,世界氣候的分佈大約是這個樣子:地球上20%的陸地由冰雪所覆蓋,不適合人居住;20%為貧瘠、乾旱的不毛之地;25%不是由於山坡陡峭、土壤缺乏,就是因為沼澤或洪水氾濫而不適合人居住;所以,地球上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陸地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 受到危害的地區

從地圖上標示的那些因為自然環境的因素使得經濟發展受到限制的地區,人們就能很快地意識到,其實地球上大部分的地方住起來並不是很舒服的,尤其是把氣候和天氣的條件一併考慮進去時,更是如此。

北美洲的東部海岸有個和世界其他地區很不一樣的地方:冬天會發生一種特殊的、非常嚴重的冰雪暴,然而大家經常低估了冰雪暴所帶來的危害程度。1998年1月的一場冰雪暴,讓加拿大東部大部分地區和美國東北部都被好幾公分厚的冰層所覆蓋,造成超過10億美元的損失。最大的一次冰雪暴是發生在1951年的1月 28日到2月4日,當時從新英格蘭地區一直到德州都為冰層所覆蓋,有些地區的冰層甚至厚達10公分。

近來,除了地震和火山爆發之外,世界上所有的自然災害都是因為天氣因素造成的。除了南美洲,很多大陸的河流一直不斷地造成沿岸地區氾濫成災;但是另一方面,除了歐洲,世界上每個地方卻都有大片農地深受乾旱之苦。

不管是從發生的次數,還是造成危害的範圍來看,風暴對全世界的危害最為嚴重。所謂風暴就是風速至少為蒲福風級數(Beaufort scale)八級的風,相當於時速約62公里。蒲福風級數十二級的風,稱為輕度颶風(Orkan),時速達118公里。當然風暴並不就等於是風暴,專家將之區分為熱帶旋風暴、冬季風暴、龍捲風、地區性風暴和季風風暴。

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東北部的熱帶旋風暴稱為颶風(Hurri-kan),在印度洋、澳洲海域和南太平洋稱為熱帶氣旋,在太平洋西北部稱為颱風。熱帶旋風暴的危險性非常高,不只因為影響的範圍可能非常廣,速度也可能高達時速250 公里,甚至300公里,威力比輕度颶風強多了。一般而言,這些颶風範圍的直徑約為100-200公里,若是發生在海岸地區和島嶼,所造成的災害還會更加嚴重,因為這些地區不只受到氣流的影響,還會因海嘯和巨浪造成更大的損失。在熱帶旋風暴的雲層裡還帶有大量的水氣,大雨傾盆而下,往往使陸地氾濫成災。熱帶旋風暴在海岸地區所造成的損害非常嚴重,但這些地區的人口卻有越來越密集的趨勢,尤其令人擔心。

但是風暴所帶來的不盡然全是破壞,它也有好的一面。它將烏雲從海洋推向陸地,並使水域充滿氧氣;植物的種子也藉著它在空氣中傳播,它還會將撒哈拉沙漠的礦物質帶到南美洲的雨林。每年約有5億噸的肥料從某個地方在大氣層中長途傳送。

漏斗狀的龍捲風可說是最為人知的天氣現象了。它的範圍雖小,威力卻很驚人,漏斗寬度平均只有差不多100公尺,長度通常也只有幾公里,但是也有過1公里寬、 300公里長的龍捲風。災害是由於在漏斗邊緣可能超過時速500公里的風速引起的。龍捲風大多發生在美國,每年平均有千次之多。1974年4月,就曾在兩天之內發生了93次龍捲風。它們所造成的破壞程度相差很多,因為其中心氣壓極低,可能使有空調窗戶緊閉的房屋整個爆裂開來。

海岸地區不只會受到風暴的危害,還有來自海嘯的威脅,很多不同的效應都會在這裡發生,像天文潮、低氣壓、表面波和因風的影響造成水位升高等等。如果像1962年在漢堡所發生的大潮,所有的現象都同時發生時,堤壩和護堤經常是抵擋不住的。現今受到海嘯危害最嚴重的地區,是孟加拉灣沿岸、南中國海岸、日本、墨西哥灣沿岸、美洲東部海岸和歐洲的北海海岸。

如果我們在思考氣候問題時,將世界上瘧蚊孳生的地方一併考慮進去的話,南美洲、亞洲和非洲很多地區──主要是海岸地區──是非常不適人居的。如果再排除助長蝗蟲和白蟻類繁殖的地方,能住在歐洲北部或是美加邊境附近,實在是夠幸運的了。偏偏氣候和天氣也會間接的對經濟產生很多負面的影響,這是生活在溫帶地區的人幾乎沒有意識到的。

# 瘧疾和蝗蟲是天氣間接引起的

瘧疾是瘧蚊這種極小的生物引起的,傳播病原的是雌蚊。在有洪水氾濫、沼澤和平坦岸邊的熱帶氣候區到處都有牠們的蹤跡,因為這些地方提供牠們最佳的孵卵條件。

全世界約有3-5億人口感染瘧疾,每年約有150萬到300萬人死於這項疾病,其中90%是非洲人。五十年來,瘧疾在世界富有國家幾乎已經完全絕跡之際,在貧窮國家卻又有日益增加的趨勢,瘧疾在這些國家造成的死亡人數,佔全世界死亡人數的2.1%。

世界衛生組織(WHO)從1956年開始進行滅絕瘧疾的計畫。他們用DDT殺蟲劑撲殺蚊子,以奎寧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瘧疾,還同時在很多國家將沼澤區弄乾。成效最佳的國家是印度和斯里蘭卡,斯里蘭卡在1963年只有20個病例,印度在五○年代3億6000萬人口中有7500萬個病例,到1961年時雖然人口增加了4000萬,病例卻減少到只有5萬個。

接下來的幾年,DDT的使用劇減。人們懷疑這種殺蟲劑對鳥類、其他的野生動物以及人類的健康有高度潛在的危險。所以美國和德國在1972年就禁止在國內使用DDT,1987年起更禁止生產。雖然知名的科學家認為DDT可能是對抗瘧疾最有效的物質,而且證明對人類和動物的危害並不那麼嚴重,但是全世界在 2004年斯德哥爾摩公約生效後,便全面禁止使用DDT了。

在減少使用DDT的同時,因為實施灌溉計畫又產生了新的溼地,而且居民的移動遷居頻率增高,因此罹患瘧疾的人數也增加了。印度在1971年又有130萬人罹患瘧疾,1977年在5億3500萬人口中已經有600萬瘧疾患者了。

印度目前有10億人口,其中1500萬人罹患瘧疾。每當在印度、孟加拉或斯里蘭卡發生嚴重暴風雨氾濫成災時,感染瘧疾的可能性就會顯著地增加。這會成為國民經濟一項相當沉重的負擔;而且如果氣候改變,氣溫升高,再加上人類的移動遷居頻率增加,出國旅遊的旅客尤其可能又會將瘧疾帶回世界較富有的國家。在德國,每年就有10-15人死於瘧疾。

2003年秋天,撒哈拉沙漠南緣的薩赫勒(Sahel)地區下雨了。對當地的居民來說那是上天的恩賜,但是這些雨水卻導致非洲沙漠蝗蟲的大量繁殖。當這些動物漸漸沒有東西吃的時候,起先牠們還是在地上爬著找食物,後來長出了翅膀,現在有上百億隻蝗蟲成群地飛向北非。這些蝗蟲在順風的時候每天可以飛200公里遠,2004年底北非便經歷了近十五年來最嚴重蝗害。強風將這些小動物繼續吹向大西洋加那利群島的福提文土拉島(Fuerteventura)和蘭札羅提島(Lanzarote),有2億隻在這裡停留,甚至在葡萄牙海岸也發現了非洲沙漠蝗蟲的蹤跡。

人們雖然可以用除蟲劑消滅這些蝗蟲,但天氣轉變才是最有用的利器,只要雨停了且風轉為不利的風向,蝗害自動就結束了。所以我們可以從因果關係上看出,天氣對自然界和人類的影響,比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天氣現象的表象更深遠;這尤其適用在對氣候變遷後果的探討。

推薦》璞石麗緻溫泉會館


摘錄》海神家族

話題書---『徵婚啟事』、『巴伐利亞藍光』

對現在30歲以下,平常接觸網路的人來說,在報紙上登小廣告徵婚可能是件匪夷所思的事,現在網路交友這麼發達,誰會用憑著幾句話的描述,就與對方通信交友。但在十多年前網路文化還沒這麼發達的社會,那時想要結婚的男女,是靠著在報紙的分類廣告中刊登徵婚啟事來進行交友、徵婚。
陳玉慧在1989年,用吳小姐的假名在幾大報紙媒體上,刊登了一則徵婚啟事:
「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試。」
這麼一則徵婚啟事,共有108位前來面試,陳玉慧將其中42位跟她互動的情形,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徵婚啟事』。

來賓特寫---
陳玉慧
現在旅居德國,具有國外特派員身分的陳玉慧,
一方面進行新聞觀察,一方面也不停輟文學創作,
以新聞記者的獨特觀察,還有散文家的敏銳情感,
眼光落在台北、紐約,或是大馬士革,
以其才慧之眼,帶領讀者經歷憂鬱、感傷,以及幽默中閃著的靈光。

【徵婚,一場人生的實驗。】
蔡:我手上拿的這一本陳玉慧的『徵婚啟事』,其實一直是我覺得中文的作品裡面最有趣的創作之一,那它被廣泛的知道,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後來被拍成了電影,如果只看書不要看電影的話,大概會更加體會一點...我覺得黑暗一點或者是陰森一點的感覺,電影有點稍微可愛甜一點。我不知道陳玉慧自己現在面對這個她十多年前做的瘋狂的事情,真的跑去報紙上登小廣告,然後跟四十幾個男生一一會面,當中有一些純粹是她生活圈裡面本來不可能會遇到或者出現的人,竟然還要論及婚嫁這樣的事情。那本身很荒謬,現在上網的人大概真的覺得這種相親的方法太古怪了,妳現在回頭看的時候,妳有覺得當時的妳很瘋狂嗎?
陳玉慧(以下簡稱陳):對啊!太瘋狂!不過我覺得其實不古怪,我最近還聽說有一些影劇明星他們還想登報徵婚。
蔡:當時除了沒有結婚之外,她誕生了一本書,這算不算成功?這是計畫中的事對不對?
陳:我覺得算成功,因為我成功的處理那時候內心的風景,那時候是真的很想結婚,很寂寞、很孤獨,應該說很孤單,然後想有個說話的人,有個可以跟我一起生活的人,我確定徵婚是找不到的。
蔡:可是妳沒有別的優先於結婚的事情?妳想要去做一個實驗,比方說妳不會想說我要去街上討飯?
(陳玉慧大樂說):有耶!你怎麼...對不起,好激動,我有想過這事情,就是站在街上當乞丐、流浪漢,一整年都不要進房間,就在街頭流浪行乞,不過這太瘋狂了;然後我也想到酒吧去,邀請所有的男人跟我喝一杯酒之類,反正就各種的奇怪的計畫都有。
蔡:然後只有這個是實現了?
陳:只有這實現,那是比較符合社會要求。

【巴伐利亞的藍光】
蔡:我在看『巴伐利亞的藍光』這本書的時候,妳其實裡面提到了幾次妳跟這些人作訪問稍微的一點點細節,比方說戈巴契夫對妳,雖然很熱情的擁抱,可是會提醒妳說不要問任何除了選舉之外的事情,對不對?
陳:其實我訪問過那麼多國際元首,他們都很怕談台灣,因為我們有時候談話會說那你覺得台灣怎麼樣啊~~總是難免嘛,因為這才跟台灣有關,然後他們都很敏感,我覺得就是很怕提台灣;這跟台灣的身分認同也有關係。
蔡:我自己在看『巴伐利亞的藍光』的時候,我覺得比較特別的一個是我讀過所有其他的記者所寫的在國外採訪經驗的文章,都很正式,會講很多來龍去脈,然後跟政要接觸的時候會講很多前因後果,就很少有像妳這樣是跟戈巴契夫這些政要見面的段落,是夾雜在非常內心的、抒情的或憂鬱的片段當中。比方說我如果現在被妳訪問,我會不會感覺說這是一個不純粹只是一個記者,她同時也是一個心裡面有在想很多別的事情的作者?
陳:好!下次我來訪問你。
蔡:我還不值得訪。我只是在想妳去當記者訪問別人之前,會先整理自己嗎?說不可以露出對事情的態度?
陳:其實我還好,我那些內心的活動其實就是在內心,當我碰到他們其實我還是相當的專業。我還是要問那些跟他們生活、跟他們的政治有關的事情,不過我想當我一訪問結束回到旅館、到外面街上,我開始想的時候,我很多內心的東西就會跑出來了。
蔡:所以在訪問當時,被受訪者是不會察覺妳的內心活動?妳也從來沒有因為對這個人的價值上的判斷而會對他流露出不一樣的態度來?就是妳有沒有討厭一個政客會討厭到不想訪問他什麼?
陳:還好我不會,可是我曾經因為喜歡一個政客,訪問過他以後我不喜歡他,這著名的例子就是失落的感覺。因為他是新中間路線第三條路,我相當仰慕他,可是我見面以後,對他非常失望,他介紹我酒、他介紹我很多事情,他談話非常閃爍,他跟我照相的時候,他說妳看那邊,然後他就故意看那邊,因為他知道這照片兩個人如果合照的話,他覺得中共會抗議,因為從來沒有人可以訪問德國總理,對他來講,他是不小心被我碰到的...
蔡:他覺得他賣了妳一個大人情嗎?妳的幻滅是因為妳覺得他太...
陳:我覺得他太…太油條,然後太重視這些他很重視這些東西,沒有膽量。
蔡:他是一個政客。
陳:對啊,是政客這才讓你失望。
蔡:要不然妳通常會希望被妳訪問的人,都是如妳期望的是有智慧或者是有擔當的人啊?
陳:其實也不是,何必在那麼短短的訪問裡面,就流露這麼多?
蔡:應該起碼可以維持在那個短短的訪問裡,稍微像個樣子的人?
陳:希望像個樣子,不要流露這麼多流里流氣的東西,不過就是這樣子,大部分人其實也沒有辦法真的問很多,因為你只有短短的三十、四十分鐘。

【被封為憂鬱之母】
蔡:我沒有看到妳的第一本書,聽說妳是憂鬱派的始祖?妳可以解釋一下這件事嗎?我以為大部分很多寫作的人都寫出很憂鬱的東西來,可是妳為什麼對一些人來講,妳的憂鬱特別不一樣?
陳:我曾經聽過說我被一個贈與一個綽號叫「憂鬱之母」。
蔡:是為了哪一件事?哪一本書?
陳:就是「失火」這一本,這是我第一本書,可能是因為那個時候的青少年就是非常的憂鬱、非常的叛逆,然後這種東西在文字裡面有一種天真,所以它流露的是一種很深很深的情感,也許對一些年紀比較輕的人,他們會比較著迷。
蔡:我在讀『巴伐利亞的藍光』的時候,我還是覺得很憂鬱,可是已經跟「失火」的時候的憂鬱不一樣了?
陳:其實憂鬱的色彩一直都在,它只是有一點變色、有一點褪色,『巴伐利亞的藍光』跟『失火』比的話,我覺得我現在是比較審視內在,就是說對外在的事情當然也很有興趣也不逃避,可是更多是審視自己內在,很希望用一種...好像普魯斯特形容說:他非常想化身於那些女僕,去照顧那些貴婦,我常常在演練一種眼光,就是說好像我自己是第三者,假設我是那個女僕,可以照顧一個貴婦,我多麼可以親近她、想像她的生活,我常常演練這種第三者的眼光,我覺得『巴伐利亞的藍光』是這種演練。
蔡:為什麼想要演練第三者的眼光 ?
陳:因為我想透過別人的眼光看這個世界,我想要轉換我的眼光,當然最後永遠是我的眼光--這只是我的想像,譬如說我今天如果說我今天晚上請蔡康永到我家來吃飯,然後我坐在家裡開始我會想蔡康永進來我家之後他會想什麼?我很想知道,我想知道他想什麼?
蔡:妳為什麼要這樣?一般人並不會那麼想跳脫自己的眼光?
陳:因為這是創作者最有興趣的部分,藏到別人的心靈裡面去看世界。
蔡:妳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嗜好?妳在做『徵婚啟事』的時候,難道妳接觸的每一個男人也是這樣子?妳都想知道他怎麼看世界?…可是我看『徵婚啟事』的過程中,我覺得妳對很多男人可能失望吧,就是妳理解了他們的腦子,那麼無聊...
陳:我其實有一點失望,所以就沒有結成婚。
蔡:妳那時候是打算如果能夠遇到一個人,是妳假想他的想像世界,結果發現他的世界很豐富很迷人,就會有愛情產生?大概是這樣是不是?
陳:不管任何事情,只要任何事情發生的話,那件事情只要吸引我,然後我覺得說「嗯!就That's it!」。

【沉澱20年後的作品-海神家族】
蔡:陳玉慧寫日記式的散文,然後寫小說,她最近比較被注意的是『海神家族』這一部長篇小說,那這個小說據說構想其實在她二十多年前在大學上課的時候就已經想好要寫這個題材,可是要拖二十多年才開始寫...
陳:那時候因為上大學的課,朱西甯老師就非常非常的鼓勵我寫作,那時候給朱西甯老師看了一些習作,…就是寫在紙條上那種習作,每次我給他什麼,他都非常非常的高興,他看到一個女孩子那麼多在生活裡面積下那麼多的感情、感覺,他相當的驚訝。
蔡:為什麼要拖了二十多年才能夠開始寫這個題目?
陳:那時候他(朱西甯老師)是說妳應該把妳的家庭故事寫下來,然後我說好,我要寫,但是我覺得家庭故事是很龐大的,它太…怎麼講,它太龐大!因為它就跟我息息相關,我後來因為這個,去做了很多的心理分析,多少年都在做心理分析,因為我跟我的父母相處有很大的問題,然後我的家族有一些家族秘密,這些東西當然它會影響到我,影響到我的心靈,我覺得經過了那麼多年,終於有一天,我的心理分析師說:「好!現在有兩個椅子,這是妳爸爸,這是妳媽媽,跟他們講講話吧!」我突然覺得那麼困難的事情,就這樣跟他們講起來,然後『海神家族』就開始寫了。
蔡:在妳的心理分析師沒有擺上那兩把椅子,代表妳爸跟妳媽之前,妳自己是沒有辦法跟妳爸媽講話嗎?
陳:我們從來沒有講過心裡話,我們總是「吃過了沒有?」很多的中國父母嘛...就是你現在在幹什麼啊?怎麼老是做這個?為什麼那樣子?為什麼不那樣子?在那之前真的只能談這些,不然就是吵架,如果真的要談心裡的話會吵架,所以很難。
蔡:很多華人家庭的小孩,如果面對這樣的親子關係,就逃離算了..
陳:所以我十八歲就逃離啦!
蔡:那逃離還不夠嗎?還要修復?
陳:要修復!因為我寫完『海神家族』,我才發現一個我覺得對我來講很有用的一個事情,就是我…我可能大半生都在怪我父母說他們為什麼不能愛我?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別的父母那樣愛我?他們為什麼老是那個樣?老是那個樣子?然後我寫完了以後,我真的才問一個問題就是「天哪!有誰愛過他們哪?」我爸從北京到南部到廣州然後到台灣來,我媽的媽媽是養女,然後她從小也要照顧那麼多弟弟妹妹,誰愛過他們啦?所以我現在不會覺得說他們是那樣的人,他們沒有愛過我,我現在認為他們一點都沒錯,他們沒有時間,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愛我,因為他們從來沒有人愛過他們。
蔡:妳這樣子把它寫在書裡面,妳的讀者就都看到這個部分,這會不會讓妳不舒服?
陳:我有說過--『海神家族』它是一個基於我真實的感情,可是故事是虛構出來的,所以它是真實跟虛構之間的一種平衡,所以我覺得也不能把它當作好像裡面自傳,它是一個虛構的自傳,一個混合式的自傳。

藏書》海神家族





名家評論

「讀過的人都被這樣的台灣家族故事感動了,翻開第一頁便想讀到最後一頁。」



--卡莎提(Rebecca Casati),德國《南德日報》編輯及作家
「一本足以媲美德國文學家湯瑪斯‧曼《布登布洛克》的台灣家族小說,極可能是台灣百年來最重要小說。」--賽德爾(Claudius Seidl) ,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副刊主編及評論家

  本書為陳玉慧創作以來高峰代表作,透過一個台灣女子的尋根溯源,以複瓣玫瑰的結構一層層揭露家族的幽黯與祕密,同一旋律在不同章節變奏交響,各自獨立又緊密銜接,一波波推展出衝突、分裂、對抗,而至和解的終樂章。

  這是一部男性不斷缺席的家族史:一心想開飛機而拋家棄子的外公、為政治獻身離鄉背井的叔公,以及被肉欲放逐在不同女人間而不能負責的父親,缺席的男人造成愛的缺席,無愛的女人只能彼此折磨、傷害,卻又不得不相互依賴。

  陳玉慧所建構的陰性史觀,再再與傳統男性大敘事背道而馳,女子的小情小愛,成為敘事重心,卻最終撐起所有的重量,顛覆傳統框架。她透過小我的描摹,影射整個台灣的命運,糅雜三代人近百年的台灣歷史,融貫民俗、宗教、歷史與人物回顧,深刻思索「台灣人」的意義,並試圖解答「我是誰?」的困惑與焦慮,允為台灣近年來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

作者簡介

  陳玉慧

  台灣中文系畢業後,到法國留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系碩士及文學系碩士,語言系博士班。曾參與歐美重要劇場的表演和實習,在台灣發表過近多齣自編自導的舞台作品。十七歲開始寫作,從未斷輟。移居德國後,從事歐洲特派員工作,除了中文寫作,也在德國媒體發表作品。

  文學作品:《失火》、《徵婚啟事》、《深夜走過藍色的城市》、《我的靈魂感到巨大的餓》、《獵雷》、《你是否愛過》、《巴伐利亞的藍光》、《你今天到底怎麼了》、《我不喜歡溫柔(因為溫柔排除了激情的可能)》等。

  戲劇作品:《誰在吹口琴》、《戲螞蟻》、《謝微笑》、《歲月山河》、《離華沙不遠》等。

摘錄》台北 自然 步道




台北市區及近郊共有36條山區及公園步道,分布在各山系之中,規劃完整,幽靜怡人,交通方便,不論自行開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皆可到達,且一條步道,花兩個小時就可以走完,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最方便不過了。

步道景緻豐富,它也許是林相特色的自然小徑,也許是綠意盎然的草原,亦或許是風景綺麗的河堤,漫步其中,享受自然的洗禮,令人通體舒暢。步道分散於六個行政區,包括北投、士林、內湖、南港、文山及台北舊市區,形成簡單容易,舉家出遊、三、五結伴,或參加各單位舉行之生態旅遊,皆是不錯的選擇。

最佳的散步時間為早晨及傍晚,不僅天氣涼爽,空氣清新,景色宜人,且有許多山友同行。自然生態豐富,各種動植物,突然出現,常常會給人意外驚喜,夏季時分,真的可以捉到昆蟲,徜徉於自然步道中,不僅可以增強心肺活動,更可享受鳥語花香,沐浴芳香芬多精之中。

摘錄》台南 觀光 護照

˙飯店免費住宿一夜 (護照999享有此優惠) 【所有特約飯店>>】
˙遠東、復興、立榮航空 機票抵用券 價值2400元
˙府城觀光古蹟 免費入園券 價值255元
˙免費品嘗府城傳統精緻美食 價值100元
˙四草生態之旅 免費搭乘竹筏券 價值200元 (可抵用兩人)
˙四草大眾廟 免費點祈福光明燈 價值500元 (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可抵用兩人)
˙頑皮世界,原價480元,憑護照購票每張150元 (共可購5張)
˙鱷魚王,原價200元,憑護照購票每張100元 (共可購5張)
˙世界蛇王,原價200元,憑護照購票每張100元 (共可購5張)
˙蔚藍海遊艇,原價300元,憑護照購票每張150元 (共可購2張)
˙統聯客運 購票折價券 價值100元
˙和欣客運 購票享有95折之優惠
˙羅老師台灣文物收藏館 免費面相一次 價值500元
˙免費享有國泰兩百萬旅遊平安險及醫療險
˙免費贈送中華電信公共電話卡乙張及各項優惠

摘錄》綠建築,預約節能新生活

我們的生活中,有相當大部份的能源消耗是發生建築物裡。
然而只要設計得當,建築可以節能又環保,為二氧化碳減量有所貢獻。

台灣在節能建築的設計上,似乎沒有歐美那麼風行。嚴格來說,台灣目前的商業辦公大樓,還沒有一棟完全符合環保節能的最高標準。不過今年8月,終於有一家公司的廠辦獲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它就是台達電子位於台南科學園區的新廠房。

台達電子是一家交換式電源供應器製造商,也生產通訊、光電、視訊等產品。2002年,崇尚環保節能的董事長鄭崇華在參觀過泰國建築師本亞提坎(Soontorn Boonyatikarn)設計的節能屋後,決心要建一棟綠色廠辦,他請成功大學專研綠建築的林憲德教授擔任建築設計,由於雙方的理念一致,這座綠色廠辦順利在2006年初完工。

在台南科學園區的一大片高科技廠房中,台達電廠辦的外型的確是最特殊的:入口兩側綠意盎然的水池,層層退縮的牆面、交錯內凹的陽台,讓人很難不誤以為是一家渡假飯店,但仔細一看,水池與一般的庭園造景非常不同,池中的植物與魚、蛙,都是台灣的原生種,池中的生態巧妙達成平衡,池岸也與周遭的地面自然融合;牆面交錯內凹的設計,則是為了提高遮陽率。

走進廠辦,挑高採光的中庭與綠化植栽、迴旋的樓梯,又真的像是飯店的接待大廳。林憲德指出,廠辦的中庭與樓梯,是這座建築最具特色的地方。「一般的公司,進門就是電梯,大家自然就搭電梯上下樓。但是我們把電梯藏起來,設計一座友善的樓梯,讓大家樂於使用,健身節能,員工互動也增加了!」

挑高採光的中庭,秘密還不止於此。事實上,它是整座廠辦熱氣的出口,中庭的天窗可因應室內溫度隨時開啟,創造上升氣流,自然導風,方便熱氣散逸,這在建築上叫做「浮力通風塔」;而為了避免中庭因日照造成的熱,中庭窗戶所使用的是雙層、鍍有反光金屬,能隔絕太陽輻射的「low-E玻璃」。藉由這些設計,可以大幅減輕整座廠辦對於空調的依賴,達到節能的效果。


在內部水電的節約上,省水馬桶與省電燈泡當然不可或缺,整座廠辦也全面擷取雨水,做為庭園澆灌與馬桶用水。台達電也生產太陽能發電系統,因此廠房頂樓自然遍佈了太陽能板,可提供2萬1600瓦的電能。

林憲德估計,這座綠色廠辦的建築節能效果將高達31%,日常用水可節省50%。而根據台達電這八個月來的統計所推估,一年將可節省電費180萬元,折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34公噸。另外,台達電選用30%的高爐水泥做為鋼筋混凝土材料,這是摻了煉鋼廠爐渣的水泥,可以減少15.7%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其結構強度是一般水泥的1.4倍。

看來,這座廠辦是打從骨子裡環保,但是到底花了多少錢?台達電執行長海英俊淡淡地表示,大概只比一般廠辦貴了10~20%,但是他強調,不能只看眼前的資本支出,後續的節能效率才是優勢,最重要的是「員工的心情都很愉快,生產力因此提高,而我們也盡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建築界的綠色風潮

大家對「綠建築」可能早有耳聞,但到底怎樣才算綠建築?綠化?省水?省電?還是要有高科技太陽能板?林憲德說明:「綠建築並不強調太陽能光電設備。如果不做太陽能板、不用風力,同樣也可以拿到綠建築標章。」

「綠建築標章」是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鼓勵綠建築的興建,於1999年推出的標章制度,同時編製了一本《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做為評估依據。林憲德正是《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的主編,他指出:「台灣過去做事的習慣,都要參照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怎樣做,但這次沒得參照,因為各國是不約而同各自發展出來的。不過也慶幸是自己發展的系統,若抄襲別國,一定會有很多『水土不服』的情況。」因為綠建築必須以當地氣候與人民生活習慣為依歸。

在內部水電的節約上,省水馬桶與省電燈泡當然不可或缺,整座廠辦也全面擷取雨水,做為庭園澆灌與馬桶用水。台達電也生產太陽能發電系統,因此廠房頂樓自然遍佈了太陽能板,可提供2萬1600瓦的電能。

林憲德估計,這座綠色廠辦的建築節能效果將高達31%,日常用水可節省50%。而根據台達電這八個月來的統計所推估,一年將可節省電費180萬元,折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234公噸。另外,台達電選用30%的高爐水泥做為鋼筋混凝土材料,這是摻了煉鋼廠爐渣的水泥,可以減少15.7%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其結構強度是一般水泥的1.4倍。

看來,這座廠辦是打從骨子裡環保,但是到底花了多少錢?台達電執行長海英俊淡淡地表示,大概只比一般廠辦貴了10~20%,但是他強調,不能只看眼前的資本支出,後續的節能效率才是優勢,最重要的是「員工的心情都很愉快,生產力因此提高,而我們也盡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建築界的綠色風潮

大家對「綠建築」可能早有耳聞,但到底怎樣才算綠建築?綠化?省水?省電?還是要有高科技太陽能板?林憲德說明:「綠建築並不強調太陽能光電設備。如果不做太陽能板、不用風力,同樣也可以拿到綠建築標章。」

「綠建築標章」是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鼓勵綠建築的興建,於1999年推出的標章制度,同時編製了一本《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做為評估依據。林憲德正是《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的主編,他指出:「台灣過去做事的習慣,都要參照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怎樣做,但這次沒得參照,因為各國是不約而同各自發展出來的。不過也慶幸是自己發展的系統,若抄襲別國,一定會有很多『水土不服』的情況。」因為綠建築必須以當地氣候與人民生活習慣為依歸。


根據建築學者的經驗,從學術研究到落實為法規,至少需要5~6年,因此台灣的綠建築標準與法令,也是邊做邊修。1999年版的《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將綠建築定義為「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以綠化、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水資源、污水垃圾改善為七大評估指標。到了2003年,又加入生物多樣性與室內環境兩項,綠建築的定義擴大為更積極的「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

「台灣綠建築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強制公有建築物申請綠建築標章。沒有一國政府敢這麼做!」林憲德說,2001年行政院提出「綠建築推動方案」, 2002年起強制公有建築進行綠建築設計,當時只要政府部門的新建公有建築通過四個指標,就發給綠建築標章,合格基準很低。為了使評估更具鑑別力,進而提升設計的水準,綠建築標章自2004年起分為鑽石級、黃金級、銀級、銅級,以及合格認證五個等級,並因應建築業的實務,分為三個階段評估,以期有助於未來推動專業酬金、容積率等獎勵政策。

成本的迷思

從二氧化碳減量與節能的角度來看,綠建築確實是功德一件,既然還有那麼多優點,為什麼不見民間大舉興建?

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韓選棠說:「建商都會有疑慮,認為這種房子好像很貴。」韓選棠在台大農場靠近基隆路的地方,蓋了一幢示範概念的「綠房子」,用的都是本土研發的建材。韓選棠認為:綠建築是非常原始的觀念,計算日照、採光,就可以少開燈;做好通風,就可以省去冷氣、除濕的電費。

韓選棠本身也是建築師,曾接受花蓮縣政府委託,設計農村綠色住宅。兩年多來,約有50~60戶農民申請自地自建這類綠房子,平均造價每坪約5~7萬元,與鄉下一般蓋房子每坪5~6萬元,差距並不大。

顯然,廠商、業主存有很大的誤解,而基於現實的考量,一般建築師也不會主動做綠建築設計。林憲德認為,比較大的問題是設計綠建築必須花心思,建築師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報酬不會增加;其次才是業界的反彈,他們誤解綠建築會增加成本,因而會想要求政府補助,造成法令推行的困難。以建材來說,綠建築強調輕量化、耐久化,用平凡的材料即可達成;節能外殼在建造成本上也不會有明顯的增加。然而「國內建築設計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開大窗,但這樣就必須使用low- E玻璃,價格是一般門窗的3~4倍,成本自然增高。」

林憲德再舉例,空調冷凍主機也是一個可以省錢的地方。建築若設計得當,中央空調主機的容量可以節省四成,設備的費用與之後的耗電,同理可以節省四成。因此綠建築是從事前的把關來進行節能,對業主來說,絕對是值得的。

但是對建築師來說有什麼好處?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針對綠建築法規與評估,開設了許多講習課程,讓有心的建築師上課,然而綠建築標章的認證制度,並沒有給予建築師實質的獎勵。目前營建業的行規,建築師收取建物造價的3.5%做為設計費,如果建築師花心思設計綠建築,可能為業主省下許多後續的支出,但是建築師的報酬並沒有增加,林憲德認為這非常不公平,「美國的做法,是讓綠建築的建築師額外增加1.5%的設計費,值得國內參考。」

法規與教育應該雙管齊下

根據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的統計,從2000年至今年8月底,申請綠建築標章並獲得通過的119個案例,以及獲得候選綠建築證書的935個案例,總計已省下8億5326萬元的電費,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達2萬2458公噸,成效可觀。但由於上述的成本迷思,民間的房地產業並沒有積極申請綠建築標章,我們的營建法規難道沒有任何強制力?

早在1995年,為了因應能源危機,內政部營建署就將「建築外殼節約能源設計」指標納入《建築技術規則》;2004年3月,營建署在《建築技術規則》中正式增訂第17章〈綠建築〉,等於是有了強制規範,但是標準定得很低,還有許多規則實施日期未定;像是綠建材的使用,就直到今年7月1日才開始。

林憲德解釋:「推動綠建築,以往靠的是道德規勸,『綠建築標章』就好像是發給『好寶寶』的獎牌;《建築技術規則》則像是『刑法』,它是最低限度要求,沒有做到,就是犯法。」這只是建築法規上的一小步,卻是落實綠建築法規的開始。建管單位目前藉由建照的核發來要求綠建築設計,但正如一位執業建築師所說:「單是做綠建材的計算,就要弄成厚厚一疊報告,業務量的增加超乎想像。只怕今後執行起來,很容易流於形式。」看來如果要貫徹法規,建管單位必須確實查核。

企業的響應,對綠建築的推廣可能比較有幫助。以台達電為例,公司內部的企業文化就是節能與環保,興建綠色廠辦,同時也讓數萬名員工了解什麼是綠建築。對於新廠辦得到黃金級綠建築標章,鄭崇華說:「我們原來也沒想到要得什麼獎。在此之前我們就已經決定,未來所有的辦公室、廠房都要照綠建築的規定走,這樣對資源與能源的節省,是很有幫助的。」台達電並不期望政府的獎勵,但認為這是政府應該要執行的政策。

韓選棠則從建築教育的角度來建議。他指出,建築師常常從法規面來考慮建物的設計,而未關照到人文面與自然環境,法規沒定,就沒人會做。建築系裡的授課內容,多年來沒有什麼變化,綠建築的課程雖然熱門,但是授課內容與時數並未改變。「如果不讓讓建築系學生從觀念開始改變,將來設計出的房子怎麼會符合時代的需求?」

台灣的住宅建築物平均壽命約35~40年,與德國的80年、美國的103年相較,就像用完即丟的免洗筷,不僅浪費極大的能源,也持續對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綠建築不應該是炒作房價的噱頭,不論是興建廠辦、新購住宅,甚至只是舊屋改建,只有消費者心中存有綠建築,才能讓綠建築在台灣生根茁壯。

摘錄》冰可樂與溫開水

【聯合報/王文華】

我拿出筆記,戰戰兢兢地解釋:「九把刀」不是廚具、「無名小站」不是奶茶店、「李準基」不是李季準、「幽魂娜娜」不是包娜娜、「同人誌」不是同盟會的報紙、「火星文」沒有出現在史蒂芬史匹伯的《ET》之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最喜歡的飲料從冰可樂,變成溫開水。

更明確地說,從冰可樂、黑咖啡、麻辣鍋,變成溫開水、熱牛奶、地瓜稀飯。

如果到咖啡廳,不能只點溫開水怎麼辦?那就來杯「無咖啡因」的咖啡吧。「要不要甜點?」我搖頭笑笑,好像服務生問的是:「要不要出軌?」

找到位子坐下來,咖啡冷得特別快。也不知道是因為咖啡冷了,還是嫌四周太吵,坐不到五分鐘,我就走了。

走在大街,反而舒服。我可以這樣走半小時,惦記著醫生說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走回家,一身汗。沖澡前先把水龍頭打開,水變熱了才跳進浴缸。洗的過程不再哼歌,忙著摸身上有沒有腫塊。沖不到三分鐘,腳底積滿了水。該死,掉落的頭髮又把出水口堵住了。

沖完澡趕緊穿上衣服,免得受涼。坐在床上,我突然了解到:

OH MY GOD,我是中年人了!



我跳起來,像逃離命案現場。誰說我是中年人?我只是「成熟」了!

「成熟」?噗吃,我想唬誰?「成熟」是新聞稿上的用詞,「老」才是日記上會出現的字。

別被報紙騙了!報紙標題或行銷術語會稱你為「熟男」,只有健檢報告才敢直接說「老化」。

誰願意老呢?誰願意承認自己步入中年了呢?我可以用落健、敷面膜、打肉毒桿菌、穿淺色衣服、搜集Hello Kitty、玩線上遊戲、買設計師的球鞋、取俏皮的MSN代號,但這些都掩蓋不了以下的事實:以前到女校參加聯誼,現在到女校參加家長會。以前可以在公車上看漫畫,現在要往後傾才看得到小標題。以前10點才出門,現在10點就想睡。以前一覺睡到12點,現在6點就醒來,半夜要起來上兩次小號,但大號卻兩天不來。以前看的是「MTV」的影片,現在看的是「MRI」的影片。以前只在乎晚餐有沒有肉,現在要注意晚餐有不有機。以前到7-11買東西看價錢,現在第一眼看卡路里。

我們這群五年級同學,今年39歲了。不管以古今中外或現代醫學任何寬鬆的標準,我們都已晉升為「中年人」。大家的家庭狀況、財富地位大不相同,但在「老化」這件事上,卻出奇的公平。



剛認識時,15歲,最常見面的場合是西門町的冰宮。談的是:「聽說誰偷騎摩托車」、「聽說誰帶馬子去墮胎」。溜完冰後堵在一樓電梯口,等著女校的學生走出來。

大學畢業,20出頭,最常見面的場合是婚禮。談的是:「聽說誰和女友分手了」、「聽說誰最近出國了」。婚禮後會鬧洞房,鬧完洞房再殺到「Room 18」。

30多歲,最常見面的場合是醫院。婦產科病房中,談的是:「聽說誰離婚了」、「聽說誰在做人工受孕」。探望半小時後大家識趣地離開,一起去吃手工餅乾喝下午茶。

現在,最常見面的場合是喪禮。第一殯儀館中,談的是:「聽說誰也走了」、「聽說誰得了cancer」。鞠完躬後,大家趕去上班,相約星期天上午去爬陽明山,最好是走能出汗的「十八份」。

從「Room 18」到「十八份」,我這個世代的「五陵少年」,就這樣變成了「Dirty Old Men」。



會變成「老不修」,因為中年男人喜歡年輕女人。

男人到了中年,一切都變少:話語、頭髮、睪固酮、女友的歲數。

我們高中偷騎摩托車時,曾唾棄那些開賓士車載美眉的老男人。我們幻想自己是《鐵達尼號》的窮小子傑克,可以用愛的力量,把不快樂的蘿絲從富豪魔掌中拯救出來。

曾幾何時,「老」傑克也伸出了魔掌,載著新一代的蘿絲。我們變成了我們曾經發誓,要鬥倒的人。

抗老的方法推陳出新,變老的過程卻一成不變。

這樣看來,似乎在身體老化的過程,我們的心態沒跟著變老。20歲時喜歡20歲的辣妹,40歲時還是喜歡20歲的辣妹(只不過追之前會三思而後行)。我沒有親身經驗,但猜測60歲時還是會喜歡20歲的辣妹(會追的人很少,因為她可能是兒子的女友,而一世英名也捨不得就這樣斷送)。

除了辣妹,很多物質的欲望,也不會因為年紀而減退。車位、官位、名錶、豪宅……而且因為經濟情況越來越好,要求的等級越來越高。60歲的男人最不需要戴錶(都有秘書提醒),但他們的錶最好。60歲的男人膝蓋變得不好,但他們的樓層最高。

話說回來,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態的確老了。以前喝汽水,現在練氣功。以前是卡奴,現在收到帳單立刻到便利商店繳款。以前融資炒網路股,現在定時定額買海外基金。以前吃晚飯約八點,KTV唱完還要去喝永和豆漿。現在吃飯約六點,九點不到就回家帶小孩。以前四月分到墾丁參加「春天吶喊」,三天三夜不睡。現在四月分到深山打禪七,三天三夜不講手機。上班時心情越來越沮喪,下班後手機越來越不會響。越來越不知道現在在演什麼電影,越來越不認識周刊封面的女明星。

我在這些中年朋友之間,還算是活得比較年輕的。不是因為我「人老心不老」,只因為我的工作。

媒體,特別是演藝圈,是最著迷於年輕的行業。我不是青春偶像,但我訪問青春偶像。訪問他們,當然要了解他們。同齡的朋友都在研究「納豆」,我到處打聽「黑眼豆豆」。朋友們打開報紙看黃金的行情,我打開報紙看周杰倫跟誰在一起。

知道我常跟年輕人混,同學們聚會時會要我幫他們補習。我得拿出筆記,戰戰兢兢地解釋:「九把刀」不是廚具、「無名小站」不是奶茶店、「李準基」不是李季準、「幽魂娜娜」不是包娜娜、「同人誌」不是同盟會的報紙、「火星文」沒有出現在史蒂芬史匹伯的《ET》之中,而MSN上火紅的彎彎,並沒有演過21年前的《星星知我心》。

講這些話時我心知肚明:江山代有才人出,新一代在建築一個全新的世界,那裡面有沒有我們,沒有太大關係。我們曾經狂飆過,那時代已經過去。現在這是他們的世界,而我們,只是借住在這裡。

老同學們聽了我的「時事報告」,常會搖搖頭、笑一笑、有點羨慕、有點不屑地轉移話題。那表情我見過,20年前,當我跟父母解釋羅大佑、楊德昌、李麥克、《洛城法網》時,他們也是同樣的表情!

無形中,我們變成了我們的父母。

這聽起來像巨變,但發生也只在轉瞬之間。

問任何一個中年人,他都會告訴你,大學舞會彷彿只是昨天的事。對那些還單身的中年人,大學舞會甚至可以是今晚的事。我們的肚子大了、膽子小了,但內心很多感覺,跟青春期沒有兩樣。

這是歲月最狡猾的一點:它讓你的身體和心態都老了,卻讓你的渴望依然年輕。於是我們只好找一堆老莊道理,把渴望的烈火澆熄。



去電台訪問另一個青春偶像之前,我到麥當勞買晚餐。服務員年輕可愛,我忍不住問她的年齡。

「我16歲。」她驕傲的說。

「16歲就能出來打工喔?」我問。

「對啊,出來賺學費。」

年輕可愛,又自信獨立。我直覺的反應是想問她的電話,進一步認識她。但我立刻想起: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她的女兒今年也16歲。

我拿了餐飲,站在原地多看了她一眼。

「還需要什麼嗎?」她問。

這是我最後的機會……

「我再點一杯冰可樂吧。」

【2006/10/31 聯合報】

Monday, October 30, 2006

摘錄》男人做飯

我喜歡會做飯的男人。

總覺得很性感。

第一次吃男人做的飯是大學時候。

有個從上海來東京讀建築的留學生,透過朋友介紹,我每週一次去他家做語言交流。對方要練習日文,我要學好漢語;彼此聊聊,會是很好的會話訓練。

第一次是朋友帶我去的。第二次,則是我一個人去了。一開門,打了招呼,他就說:「我先做飯。咱們一起吃吧!」

我非常吃驚,可以說,受了一種文化震撼。兩個日本學生在一起,如果肚子餓了,一定要到外面去吃東西,除非有半同居的情侶關係。我跟上海小伙子才第二次見面而已,還相當陌生。然而,人家若無其事地洗鍋,已經開始煮兩人份米飯了。

他邊煮飯,邊告訴我:他每天下課以後,都到池袋西武百貨公司地下的中國食品部當臨時工;那裡的負責人是他親戚,下班回家時總讓他帶一些現成菜餚走。

比如說,這天,他從冰箱拿出來了乾燒蝦仁和青椒肉絲,又紅又綠地,看著真是令人饞涎欲滴。所以,實際上,他親手做的,只有白米飯和榨菜湯而已。然後,把兩樣菜熱一熱,就準備好一頓飯了。

小伙子住的是國際學生宿舍。每個單位都有公用廚房和洗手間,以及四個單人房間。廚房裡,有個日本學生在吃速食麵。高大個子的美國學生也準備烤麵包吃。我們不好意思佔領廚房一角太久,於是把全部飯菜帶進小伙子的房間去,擺在小小的書桌上,開始兩人面對面地吃晚飯。

那種感覺實在很奇妙。本來完全陌生的兩個人,這樣子一起吃晚飯,似乎一下子變得很密切了。或者,至少產生那麼個錯覺,讓我不由得避開小伙子的視線。

後來我得知,在華人文化圈裡,當有人正好吃飯時來訪,請用餐是很正常的行為。話是這麼說,一對男女在密室中單獨吃東西,何況是男方親手準備的食物,對女方造成的心理效果,真是有點兒童不宜。

幾年後,在多倫多,我常到法國畫家的工作室吃午餐。他做的午飯總是一樣,十年如一日的fettuccine Alfredo:用乳酪、奶油、黃油做醬再倒在義大利寬麵上吃。做法並不複雜,味道卻不俗。尤其盛在象牙色金邊盤子上,顏色調和得跟藝術品一般美麗;一頓便飯竟成為對於全部感官的款待。

我跟畫家是普通朋友關係。在同一圈子裡,我本來另有傾心的對象,感情生活挫折以後,跟畫家通電話的機會多起來了。白天他太太出去上班不在家,我是單身的自由行業者。通話的時間如果在中午前,十之八九,他會問我:「想不想過來一起吃午飯?」

於是我又一次到陽光射進來的二樓工作室,我們又一次吃他做的fettuccine Alfredo。本來純白色的奶油,跟黃油相融化而吸收乳酪微微的臭味,最後纏住米色寬麵的樣子,越看越像是風流韻事的比喻。

畫家偶爾說到曾在巴黎時候的豔遇,但也暗示,男女之間一旦太密切只好最後遠離而去。他帶有法國口音的英語,聽起來像歐洲老歌,帶我離開地面而飄上來,一直往天空飛翔去,在高處旋轉呀旋轉,最後又輕輕回到地上來。

每次見面和告別時,畫家都按照歐陸規矩,在我兩頰上,右左右三次親吻。每次走出他的工作室,站在外頭楓樹下,我都稍微感到寂寞,猶如又一次隱隱地失戀。

男人為女人做飯,始終引起性感的聯想。

即使做好的飯菜擺在桌子上,女人用餐時候的感覺好比是他親手拿著匙子把食物送進她嘴裡一般。好孩子,張開嘴巴,我餵妳。男人表現出來的母性(父性?),對於成熟的女人,意外地充滿著吸引力。

這些年在日本,幸虧做飯的男人多起來了。聽說角川書店的一位編輯,每天上班以前,一定準備好太太女兒的晚飯;到了假日,更到家附近多摩川釣鰻魚,回家後紅燒給妻小吃。

不過,另有一批男人,至今一步都不踏進廚房,他們是家庭主婦的丈夫。婚後待在家不出去賺錢的日本太太一族,往往把廚房當作自己的領土,禁止別人進來,為的是獨佔餵飯的權力。我當然可以理解她們守衛領土、保護地位的需要;只是覺得太可惜了。

男人做飯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演出的男女反串戲。大家不妨試一試。


           選自10月新書《東京生活意見》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

A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 (LDPC code) is an error correcting code,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message over a noisy transmission channel[1][2]. While LDPC and other error correcting codes cannot guarantee perfect transmission, the probability of lost information can be made as small as desired. LDPC was the first code to allow data transmission rate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the Shannon Limit. Impractical to implement when developed in 1963, LDPC codes were forgotten[3]. The next 30 or so years of information theory failed to produce anything one-third as effective and LDPC remains, in theory, the most effective developed to date (2006).

The explosive growth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roduced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of commercial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codes as such codes impact everything from signal quality to battery life. Although implementation of LDPC codes has lagged that of other codes, notably the turbo code, the absence of encumbering software patents has made LDPC attractive to some and LDPC codes are positioned to become a standard in the developing market for highly 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In 2003 an LDPC code beat six turbo codes to become the new standard for the satellite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television.

LDPC codes are also known as Gallager codes, in honor of Robert G. Gallager, who developed the LDPC concept in 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at MIT in 1960.

摘錄》全面交棒 王永慶辭集團校董座

2006/10/30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日前辭去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技術學院三校董事長,若一切順利,將由其大女婿楊定一接棒。王永慶卸任前一年,還各捐給長庚、明志兩校十幾億元,對其創辦學校念茲在茲。

教育部表示,長庚大學董事會本月中旬已通過董事長王永慶及其弟弟王永在董事的卸任案,日前已選出新董事長,校方證實由楊定一接任,待教育部核備就生效。明志科大也已通過王永慶卸任、楊定一接任案。

至於長庚技術學院,教育部表示,王永慶已辭董事長,但新董事長還沒報部核備,校方不願證實新人選,但可能也是楊定一。

王永慶於民國五十二年首先創辦明志工專(已改制科大),評價高,是當年和台北工專並駕齊驅的明星專校,被視為通往台塑集團的捷徑。

明志科大校長劉祖華說,王永慶堅持精緻教育,且不斷投資,去年又捐給校方十五億元。明志雖已創校四十三年,至今全校四千三百多人,但學費堪稱同級私校最低。歷年來獲教育部評鑑優,今年還拿到技專第二高的七千萬元教學卓越計畫補助。

王永慶在民國六十六年取其父親之名,創辦長庚醫院,並在十年後創辦長庚醫學院(已升格大學),隔年再設長庚護專(已改制技術學院),都由他擔任董事長。

長庚大學教務長陳君侃指出,王永慶至今捐給長庚大學的現金、股票逾百億元,校方較不仰賴學雜費收入,長庚學費私校最低,給學生的獎助金比率卻最高。去年長庚獲選教育部五年五百億補助名單,和遠東集團創辦的元智大學,是「唯二」獲獎私校。教育部每年只給長庚三億元,王永慶卻一口氣捐十四億元現金。

長庚技術學院則致力扶助弱勢學生,八十四學年起由王永慶用私人捐款,單獨招收原住民學生免費就讀護理科,還免費供應伙食、書本、制服,該校目前有一千八百多名原住民學生,人數各校之冠。

【2006/10/30 聯合報】

摘錄》曾經隱姓埋名 《中國人》身世解密

【聯合報/皇甫河旺】


1979年2月1日,香港報攤出現一本新創刊的中文雜誌《中國人》月刊。這本雜誌沒有文人雅士齊聚一堂的創刊酒會,沒有大幅廣告宣傳,完全不符現代雜誌創刊時須造勢一炮而紅的市場規則。

《中國人》不但默默誕生,而且發行人、主編一直隱姓埋名,社址也未註明。發行者是「中國人月刊社」,編輯人是「中國人月刊編輯委員會」,通訊處是「九龍中央郵局信箱4210號」。《中國人》雖然來歷不明,但不到一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論壇牆的大字報公布大學生閱讀雜誌的排行榜,《中國人》已躍居第三名,僅次於發行已有歷史的《明報》月刊與《七十年代》月刊。

《中國人》在香港發行約兩年,可稱曇花一現,卻留下不可磨滅的成績。談起27年前《中國人》創辦的往事,不能不追憶台、港知名的歷史學者逯耀東教授。逯教授已於今年2月14日在台灣病逝,《中國人》隱匿多年的身世也該解密,以告慰逯教授在天之靈。

《中國人》創刊時低調,發行人、編輯人隱姓埋名,在1979年香港的情況實非得已。原因是,《中國人》由台灣的國民黨出資,雜誌委由當時在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任教的逯耀東創辦。為《中國人》立論、撰稿的作者包括香港、美國、台灣知名學者、作家、文化界菁英,全都是衝著逯教授的邀約,並不知道雜誌的身世。

當時國民黨在香港已辦了《香港時報》,為什麼會在香港辦雜誌?為什麼由逯耀東主編?這又得提另一個人,就是被稱為「中國的亨利‧魯斯」(美國雜誌大王)的張任飛先生。

張任飛在台灣已辦了《婦女雜誌》、《綜合月刊》、《英文台灣貿易月刊》等雜誌。他辦雜誌以要求水準聞名。他主持的「現代關係社」曾為行政院新聞局做了許多國際宣傳。他看到香港已有幾份全球知識分子閱讀、有影響力的中文雜誌,卻沒有為台灣發聲的高水準雜誌,於是說服國民黨文工會出資在香港辦雜誌。這個工作落在1977年從台大應聘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與張任飛也有淵源的逯耀東肩上。

《中國人》對外隱姓埋名,內部人事也極單純。除了逯耀東及夫人李戎子女士之外,只有兩位從台灣念大學回港的小姐擔任編輯及會計。後來校稿、貼版都由逯夫人負責。浸會學院歷史系教授劉家駒一度擔任編輯,我則在中文大學教學之餘幫忙編排版面。社址在九龍尖沙咀彌敦道名店「瑞興百貨」樓上。大樓出入有保全,交通方便卻又隱密。

《中國人》經幾個月籌備,1979年2月創刊。代發刊詞提到創刊宗旨:「《中國人》月刊是為中國人創辦的。不論現在你在哪裡,祇要你是中國人,都希望你能為中國和中國人說出想說、該說的話。」第一篇文章〈中國,中國人的中國〉,接著是〈中國人的驕傲〉、〈卡特送給中國人的聖誕禮物〉、〈中共當前的外交〉、〈台灣民主運動中的兩條路線〉、〈中文、英文、中國人〉、〈漫談港式中文〉、〈華盛頓與台北的一通熱線電話〉、〈縱橫三千里———一個西班牙記者眼裡的中國〉等。

從第一期內容可見《中國人》的視野廣闊,涵括大陸、台灣、香港、美國、歐洲、日本。作者遍及這些地區的華人教授、作家。

第四期適逢五月,《中國人》出版「五四」一甲子特大號,增加三十六頁。這個專輯共分四個單元:「五四與四五」、「五四與中國現代思想」、「五四與中國現代文學與史學」、「五四時代的人物」共十四篇專文。

第五期是《中國人》的高潮。逯耀東經由私人的關係獲得一批北京民辦雜誌,包括《探索》第二期、第三期及號外,《四五論壇》第四期、《中國人權》、《中國人權報》、《求是報》第二期、《民主與時代》第一期、《新天地》創刊號、《北京之春》第二期等。這些民辦雜誌都是刻鋼版油印,極其珍貴,是一位法國留華學生私密帶到香港,他原想待價出售。沒想到這位法國年輕人與逯耀東吃了一餐飯,談得很投機,免費給《中國人》發表,唯一的條件是不作政治用途。

逯耀東在該期「編輯燈下」寫道:「當我們最初接觸這些資料時,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在那種政治環境裡,在那樣的物質條件下,竟能堅持他們的理想,使雜誌一期期地繼續出版。讀到那些模糊的鋼版字跡,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他們是在如何的困難情況下,完成了這種艱鉅的歷史工作。」

《中國人》從第八期至十一期連續推出「三十年來家國特輯」四輯,分別邀請在香港、美國、台灣的知名學者及大陸青年談海峽兩岸的各種問題。應邀發表意見的學者包括李璜、徐復觀、牟宗三、勞思光、劉述先、金耀基、逯耀東、翁松燃、廖光生、鄭赤琰、徐東濱、鄭竹園、丘宏達、陳慶、高譽隆、熊玠、李浩、夏宗漢、程正中、陶百川、王作榮、楊國樞、胡佛、李亦園、張宗棟等人。參加座談的大陸青年都受過大學教育,在文革期間參加過紅衛兵串連,接著上山下鄉,後來相繼逃亡到香港,每人至少有三次以上逃亡經歷。

第十一期「編輯燈下」的標題〈告別79〉,其實也是逯耀東告別《中國人》。逯耀東主編近一年的《中國人》,路線可能與國民黨文工會的期望不一,文工會請人在台北編,繼續在香港發行,風格完全不同,約一年後停刊。

《中國人》月刊在香港的雜誌史、台灣的雜誌史都是空白。但創辦《中國人》並付出一年多心血的逯耀東夫婦及所有的作者,在港、台交會的歷史上,為中國人立言的一頁,不應被遺忘。

【2006/10/30 聯合報】

摘錄》劉炯朗愛心宴 港人也想參加

潘國正/新竹-澳門電話專訪

中央研究院院士劉炯朗,提出創意愛心交換遊戲,經由本報獨家報導,這個「愛心雪球」愈滾愈大,已有上百位民眾提供愛心創意,連香港的民眾都來電詢問可不可以參加。劉炯朗開心地說,「當然可以,創意的愛心承諾被選上了,就可以共進晚餐,只是,要自己搭飛機來台灣。」

女要穿牛仔褲 男不穿西裝
劉炯朗院士,獲悉為取得和他共進晚餐的機會,已在社會上產生滾雪球的效應。他笑著說,「我會帶一瓶紅酒赴宴,只是男生不准穿西裝打領帶,女生只能穿牛仔褲。」

原因是他想和提出創意愛心交換承諾的朋友,輕鬆的聊一聊,而且獲選的三名朋友,可以自行帶四、五位朋友一起來,他會分三次與有創意和愛心的朋友吃飯,他請客,以表達回饋和感激。

劉炯朗昨晚表示,「邀請有創意愛心的人共進晚餐,只是表達我的一番心意;已經有朋友願意贊助紅酒了,但是吃飯的錢,我自己要負擔。」這是心意,也是誠意。

反應很熱烈 回饋五花八門

劉炯朗博士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他曾在清華大學校長卸任前一天,搭飛機到高雄監獄探望因殺同學入獄的洪曉慧,讓聞者感動不已。這次他利用廣播發揮創意,提出創意愛心交換與他共進晚餐,引起廣泛討論。

劉炯朗又不是林志玲,為什麼會選擇以共進晚餐的方式,作為感激和回饋有創意愛心的人?他和澳門的朋友昨晚喝了點小酒,面對這個問題遲疑了一下,然後說,「這個問題我倒沒有想過,或許我的出發點有點自私,想和聽眾見見面,聊聊天而已。」

希望和劉炯朗共進晚餐而提供愛心承諾的類型很多,包括了學生、老師、上班族、家庭主婦等。好幾十個承諾中,有願意捐鋼琴的、為需要的人寫一首歌曲、為孩子補習等。他說,表達愛心有很多種,提供金錢、貢獻時間都是很好的愛心,但是要想出有意義、且有創意的愛心,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老院士請客 點子愈新愈好

學科學的劉炯朗,認為科技很需要創意,正是他認為愛心也要有創意的原因;例如用紅迴紋針換到一幢房子的故事,問題不在他換到什麼,而是他利用網路展現的創意。

從事學術研究半個世紀的劉炯朗,這輩子從來沒有想過要主持廣播節目,在IC之音主持每周三半個小時節目,這一年來的心得,他用十二個字來形容:「開心極了,天南地北、無所不談。」

看起來是很隨興的節目,背後卻是一段用心準備的過程。雖然每次只有半個小時節目,但在準備錄音前,劉炯朗會搜尋各種資料,用心寫好稿子,然後翻來覆去的閱讀。他說,雖不敢用幾十遍來形容,但是確實是一看再看、一讀再讀,沒有問題後,才進錄音室錄音。

其實,他也期待和未來三個共進晚餐的朋友見面,因為能夠入選的朋友,他們一定是很有創意的人,也是很有愛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