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07, 2008

城市角落》倫敦格勒

【聯合報╱焦元溥】 2008.11.07 04:15 am


倫敦人大概不曾想過,現在他們的生活竟充滿了俄文。

「雜絲拂伊貼」、「伊希維尼貼」、「帕曉烏斯塔」、「雅涅茲那油」──為何俄語隨處可聞?在蘇聯解體國產私有化之際,不少暴斂豪奪之徒成了千億鉅富,帶著滾滾熱錢移居倫敦。全球排行第十一的石油大亨阿布拉莫維奇就是一例。他財產粗估一百九十億美元,移居倫敦後還買下切爾西足球隊當老闆。這些鉅賈出手驚人,倫敦房產也屢破紀錄而成寰宇豪宅之都。

對市儈的倫敦,這些新貴實在讓人無所適從。雖非每個俄人皆是富豪,但能在倫敦定居大概也非等閒。誰能知道,那地鐵裡操俄語的鄰座小姐,究竟財產幾許?不是財大氣粗就是莫測高深,聽著那複雜迷亂的神祕語言,倫敦人也只能無奈接受,大英首府竟成了「倫敦格勒」。

【2008/11/07 聯合報】

城市角落:巴黎3》國圖之兔

【聯合報╱周丹穎】 2008.11.06 03:16 pm


法國(新)國家圖書館位於巴黎城內東南方,緊鄰整塊地皮被翻起重建的未來新拉丁區,其中舊磨坊暨麵粉工廠去年已以嶄新面貌示人,成為巴黎七大新校址。

這座地表上是四棟如翻開直立書本的國圖中央,有個凹陷的中庭花園。確切說來,這中庭其實更像座長方形叢林。四周的玻璃建築上層是一般閱覽室,底層是研究圖書館。深入地心的學者及博士生們,這幾個月來在迴廊上走動時,應該多少發現了外邊(至少)兩隻褐色長耳大兔的蹤影。極少對外開放的凹陷中庭突然憑空出現了這般景致,很難不讓人駐足觀賞片刻。

於是落地玻璃內,三兩等待翻攪腦汁平息的人們默默站在紅毯上,看著大兔來到了叢林的邊緣。為條狀金屬蓋所阻的大兔納悶著自己無法出界的原因;另一頭鎮日以思考突圍的人們,或也忽然灰敗地發現了自身被隔離的處境。

【2008/11/06 聯合報】@ http://udn.com/

彧馨旅札》小樽的油燈咖啡屋

【聯合新聞網╱陳彧馨】 2008.11.06 03:37 pm


從小樽車站開始,就不斷地見到油燈裝飾。從掛在柱子上油燈樣式的電燈、車站內小店販售的小型油燈,一直到整面由無數盞油燈裝飾的透明大窗……

我的確就是為了油燈而來的。

在隆冬二月隻身來到北海道,雪祭已經過了、食材也不算當令,天氣冷得要命,是最高溫都在零度以下的「真冬」狀態,當然不是旺季,旅客稀少,北地是一片寧靜。在這個時節放下繁重工作,硬是抽出些許時間,主要是想拍攝潔淨的雪景。再來,就是想來小樽,看著油燈,喝一杯咖啡。

已經忘了是在哪個網站、或著是哪本旅遊指南見到位於北一硝子三號館的油燈咖啡屋,只記得相片裡糢糊不清昏黃的朦朧,很美。我想像在北國寒冷冬白中,手持一杯熱騰騰的咖啡,觀望窗外細雪,在眾多油燈之下應當是一種幸福的溫暖吧。就為了想在雪中喝上一杯油燈咖啡屋的咖啡,我於寒凍的清晨時分搭上列車,經過美麗的石狩灣路段,來到了小樽。

那天小樽稍暖,路面積雪來不及清開,全踩成了泥濘。我將笨重行李留在札幌車站寄放,只背著要緊家當、掛著相機,穿得像是隻熊似地在雪泥之間行走,因為有陽光,街頭慢慢有些人走出。我攤開地圖,確認方向,在町通上肆意遊逛,落腳的飯店遠在另一個方向,然而我比較急著看看小樽據說浪漫的道路,也想摸清楚打算拜訪的海貓屋、政壽司、歐風銀行建築等相對位置。於是我走過裝滿音樂盒的海鳴樓、在六花亭喝了杯買泡芙送的咖啡、在標明「地酒」(當地出產)的小酒店買了瓶北海道釀造的葡萄酒,甚至在冰天雪地裡吃掉一支六色軟雪糕…然後,我才終於推開油燈屋的大門。

「要點什麼呢?」推開門的右手邊,準備食物的年輕侍者們正在櫃檯後忙碌著,左手邊是點餐檯,負責算帳的老奶奶招呼著我。

「點什麼呢?我們的菜單在上面唷。」穿著和服的老奶奶指指她背後的牆面,牆上林林總總的排上了奶茶咖啡冰淇淋聖代等等小食。油燈屋裡果然一片昏黃,老實說,看得有些吃力。

「呃,咖啡……」可是這麼多種咖啡,要叫哪個款式呢?「踱…」正考慮中,於是嘴裡無意識地吐出聲音而不自知。「卡布奇諾好了。」

老奶奶帶了抹奇怪笑意迅速地打好單子,此處是要憑單取物的,我的日文實在糟糕,還沒發現有什麼錯。

「一共八百六十,謝謝。」

我打開錢包付清了帳,一面暗自嘀咕此處咖啡是他處的兩倍價,然而室內的確溫暖,一張張桌椅全是厚實木頭,桌面全都放上燙手油燈。此處單人必須與他人共桌,不過四周真是黑暗,一桌上的旁人摟著腰竊竊私語,同桌的人都不見得能看清,所以我也就大大方方地尋覓空位坐下,然後開始脫去雪衣、帽子、圍巾、手套、開襟毛衣……雪地裡的油燈屋果真溫暖,我看著牆上整片整片已經退役的各式油燈,大約總有上百盞,如今整整齊齊圍繞住整個挑高的小咖啡館,樣式精巧,然而只能夠反射桌面盞盞平凡油燈所顯現的昏黃。

如果每一盞如同工藝品般美麗的古油燈都燃亮了,不知道這間咖啡屋會變成怎樣的輝煌,喔,還有怎樣的熱。

我環顧左右,前方有大張的仿古世界地圖,天花板吊著圓形大燈,沒有窗,空氣中泛著淡淡的煤油味,很好聞。鋼琴師此時正在台上演奏,輕輕的樂聲流洩一地。而我的咖啡似乎已經好了,走去櫃檯,遞交了號碼牌,這回換成年輕的小姐給了我兩杯咖啡。

兩杯?

我回頭看了看結帳的老奶奶,老奶奶一臉無辜地回望著我,這才想起來,日文的踱(?)不就是「和」的意思?原來我無意中叫了一杯咖啡(美式)「和」一杯卡布奇諾啊!

抱著兩杯咖啡回座位,油燈的光芒均勻地灑在木桌、相機、背包和兩杯咖啡上,呈現出溫暖的鵝黃色,我放棄在如此溫柔的空間閱讀些什麼的想法,專心地喝著兩杯咖啡,一口美式,一口卡布奇諾;一口美式,一口卡布奇諾…

「開始下雪囉!」一個小男孩蹦蹦跳跳地闖進有著溫柔音樂的咖啡屋,急著跟也在油燈屋坐著的父母報告這個好(?)消息。

下雪了嗎?我一手握住一杯熱咖啡,莫名地覺得幸福起來。

夢想之路──歐巴馬自傳

歐巴馬(Barack Obama)?王輝耀、石冠蘭/譯  (20081105)



 極有可能在今天的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的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他的親筆自傳「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時報文化出版),回顧一九六一年出生後到一九八八年就讀哈佛法律系之前的經歷,可說是他的少年啟蒙自傳。歐巴馬曾為社區工作者、執業律師與芝加哥大學憲法講師,現任美國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二○○ 八年六月三日擊敗希拉蕊,代表民主黨出馬,成為美國史上主要政黨首位有黑人血統的總統候選人。歐巴馬黑白混血,父親為來自肯亞的留學生。自傳中,歐巴馬坦言自己的身世,以及面臨的成長與認同問題,當時的他還以為自己會成為作家,所以此書絲毫沒有一般政治人物的「政治化妝」氣味。本刊今起摘刊他尋訪父親身影足跡的歷程,字字誠摯,尤其他在父親墓前哭訴的敘述,更是動人。除自傳外,亦同時刊出吳念真、李歐梵在該自傳正體中文版的推薦文章。──編者

 我種族上的血統對我外祖父母來說問題不大,至於外來者的異樣眼光,他們也很快就學到當地居民那種一笑置之的態度。如果外祖父發現有觀光客盯著我不放,他就會必恭必敬地對他們低聲說,我可是卡米哈米哈國王的後裔。
 直到我的父親去世,他對我來說還是一團謎,充其量就是有這樣一個人。

 我所理解的是,他是非洲人,屬於肯亞盧奧(Luo)部落,出生在維多利亞湖畔一個叫阿蘭戈(Alego)的地方。村子很窮,但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祖父胡賽因.安陽高.歐巴馬(Hussein Onyango Obama),不僅是位傑出的農民,也是部落長老與會治病的巫醫。我父親從小幫忙放羊,後來到英國殖民政府在當地設的學校讀書,因為資質優異,拿到去奈洛比深造的獎學金;接著,在肯亞獨立前夕,又被肯亞高層和美國贊助者選上到美國讀大學,成為第一波大規模被送出國學西方科技的非洲人士,等著學成歸國後建設一個嶄新現代的非洲。

 一九五九年,他二十三歲,成為夏威夷大學第一位非洲籍學生。主修計量經濟學的他,孜孜不倦,三年後以全班第一名畢業。他交遊廣闊,協助成立國際學生組織(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ociation),且自己成為首任主席。在一次俄語課上,他遇見了一位羞澀靦腆的美國女孩,兩人墜入愛河時,女孩才十八歲。女孩的父母起先態度保留,但最後還是敵不過他的魅力和才智;這對年輕人結婚後,女孩生下他們的兒子,還以他的名字命名。後來他拿到另一筆獎學金──這次是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但錢不夠無法攜家前往,只好兩地分隔,後來他回到非洲履行對土地的承諾,拋下了這對母子,即使各在天涯但感情仍在……

 雖然自己的父親跟四周的人全然不同,但我沒有多想,為什麼他黑得像瀝青,媽媽卻白得像牛奶。

 事實上,真的跟種族相關的故事,我現在只記得一個。且隨著我年歲漸長,就講得越頻繁。

 黑人故事的精華

 它似乎成了父親生平寓言故事的精華。故事是說,經過好幾個小時的伏案用功,我父親跟著外祖父和幾個朋友一起到當地的威基基酒吧。每個人都開心極了,一邊吃喝,一邊聽著夏威夷輕柔的吉他演奏。這時候,有個白人突然跟酒保聲明,他在黑鬼旁邊喝不下什麼好酒,全場都聽見他的聲音。酒吧一下子安靜下來,人人看著我父親,以為要幹架了。然而,我父親就只是站起來,走向那個人跟前,笑一笑,然後對他大談偏狹的愚昧、美國夢的願景以及人類的普世權利。老爺子(外公)說,「巴拉克講完之後,那小子羞愧難當,當場從口袋掏出一百元給他,除付掉我們整個晚上的酒錢和開胃菜,還可以拿去繳他那個月還沒付的房租。」

 那時我正值青春期,這故事自然很難取信於我,也就同樣被拋到腦後了。直到許多年後,有個日本人打電話給我,自稱是我父親在夏威夷的同學,目前在中西部一所大學任教。他非常客氣,對自己的衝動有點尷尬。他解釋說,在當地報紙看到一篇我的專訪,我的姓氏讓他想起好多往事。結果後續的對話中,我又聽了一遍有位白人想用錢請求父親原諒的事。「這件事我永遠記得。」那人在電話裡說。其實他想表達的,跟老爺子多年前說的是同樣的事情,那就是不緘默,就有機會。

 種族通婚(Miscegenation)。這個詞意本身的畸形與醜態,都已在在表明它有多駭人,就像南北戰爭前(antebellum)或八分之一個黑人一樣(octoroon),它似乎掉進另一個時代,充斥著馬鞭、戰火、凋謝的木蘭花以及斷垣殘壁的遙遠世界。雖然直到一九六七年,我過完六歲生日,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才到蒙特雷音樂節表演,而也就在三年前,諾貝爾和平獎才剛頒給金恩博士。然而那時美國已經開始對黑人要求平等感到厭倦,以為歧視問題沒了,否則維吉尼亞州違反憲法,禁止不同種族通婚,美國最高法院也不會還要另議。可以說一九六○年,也就是我父母結婚那年,有一半以上的州仍將種族通婚視為重罪。在南方許多地區,我父親可能因不小心看我母親一眼,就被吊死在樹上;而比較高度發展的北方城市,光是那些敵意的眼光與耳語,任何跟我母親有相同困境的女人可能就會去非法墮胎,或至少去偏遠一點的修道院,讓孩子被領養。單單想像他們在一起是多麼可怕又傷天害理,就會嚇倒一堆那些成天倡導公民權卻沒有決心的自由主義者。

 夏威夷種族混雜

 還有什麼港岸比夏威夷,這個合眾國的最新成員,更適合開啟一段新歷險?即使現在這個州的人口增加了四倍,一家接一家的速食店,色情錄影帶店和各式分店,在威基基大規模地與山坡爭地,我仍清楚記得我還在學步時,如何驚豔這裡的島嶼之美,那太平洋的湛藍表面,馬諾阿瀑布(Manoa Falls)長滿青苔的峭壁與沁涼水流,大氣中有野薑花香,有不見影只聞聲的鳥語;北海岸(North Shore)的浪濤隆隆而來,又緩緩褪去;大風口的層巒疊嶂;又悶又熱的氣味。

 這就是夏威夷!我的家人一九五九年到的時候,雖飽經征戰的蹂躪之苦,但還是一塊世界各地拓荒者移居的翡翠列嶼,他們的孩子在這裡都被陽光刷成了古銅色。至於夏威夷原住民被毀約掠奪的醜陋,隨著傳教士而來的致命疾病;美國企業為栽培甘蔗與鳳梨,將肥沃的火山土瓜分殆盡,且訂定契約制度使日本、中國與菲律賓的移民者在農田得從早到晚彎腰幹活;甚至是戰爭時期對日裔美國人的行動限制,這些雖不過是晚近的歷史,但到我家人來的時候,仿佛日出後蒸發的晨霧一樣,早就被大眾遺忘了。不僅種族太多,權力過於分散,以至於難以強施嚴格的階級劃分,且黑人少到即使是最激烈的種族隔離者都會想暫時休兵,他們的認知是,夏威夷這裡的種族混雜跟老家的規矩是兩回事。

 畢卡索砲彈魚

 這些不可思議的事都使夏威夷成了真正實現種族大同的熔爐,我的外祖父母就凡事都以互相理解為出發點,尤其是因為傢俱生意要和許多人接觸的老爺子,現在他的書架上還留著一本很舊的戴爾.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後來長大一點,我發現他是刻意用輕鬆活潑、喋喋不休的說話方式,來幫助自己面對顧客,他會拿出家庭照,跟剛見面的陌生人講自己的事,他會用力去握郵差的手,或者對餐廳的女服務生講黃色笑話。

 他的滑稽行為經常讓我想找個洞鑽進去,但是人們比他的外孫更寬容,更欣賞他的新奇有趣,雖然他從來不是什麼大人物,但還是交了一大群朋友。在我們家附近經營小超市的弗雷迪,是個日裔美國人,他會為我們留鰹魚最特選的部位做生魚片,給我連包裝紙都可以吃的和果子。在我外祖父店裡送貨的夏威夷本地人也不時會邀我們吃芋泥(poi)和烤豬,老爺子總是大快朵頤的樣子,至於圖(外祖母,圖圖,夏威夷語指父母的父母),則光抽菸,回家後再炒幾個蛋吃。有時我會陪外祖父一起去酋長公園(Ali’i Park),他喜歡到那裡和一個菲律賓老人下西洋棋,這老人總是抽著廉價雪茄,吐出像血一樣的檳榔汁。我也記得,有天一大清早,離太陽露臉還有幾個小時,一個跟外祖父花不少錢買整組沙發的葡萄牙人,帶我們到凱陸亞灣(Kailua Bay)用魚叉抓魚。小漁船的船艙上就一盞瓦斯燈,我看著人們潛入黑得像墨的海水,水面下閃著手電筒的光線,等到他們再浮上水面,魚叉上已有一尾活蹦亂跳色彩斑斕的大魚。爺告訴我這魚在夏威夷叫humu-humu-nuku-nuku-apuaa(畢卡索砲彈魚),結果我們倆回家一路上都在記這個名字。

 卡米哈米哈國王的後裔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種族上的血統對我外祖父母來說問題不大,至於外來者的異樣眼光,他們也很快就學到當地居民那種一笑置之的態度。所以有時我在海邊玩沙,如果外祖父發現有觀光客盯著我不放,他就會走過去,必恭必敬地對他們低聲說,我可是夏威夷第一個王朝,卡米哈米哈國王(King Kamehameha)的後裔。他會賊賊地笑道,「巴寶貝,我敢肯定,從愛達荷到緬因州,你的照片至少出現在一千本相簿上。」我當然覺得這故事很離譜,不過我也清楚這樣做是為了減少麻煩。他經常掛在嘴邊的另一個故事,是有一天又有觀光客在看我游泳,她也不知是對著誰說,「對夏威夷人來說,游泳就跟本能一樣。」結果老爺子回嘴說,那可不一定,因為「那男孩剛好是我孫子,他母親出身堪薩斯州,而父親更來自肯亞內陸,這兩個鬼地方半個海都沒有。」對我的外祖父來說,真的不需要再去擔心種族的問題,因為有些地方即使無知再根深柢固,還是可以樂觀期待世界很快就會改變了。

故事的否定還是故事

楊照  (20081106)



 故事生出故事裡的細節故事,故事生出其他相關故事,這不稀奇,稀奇的是,往往故事的否定也還是故事。

 讓我們來想想,如果真的有聖誕老公公,如果聖誕老公公真像故事裡說的那樣,在寧靜的聖誕夜,架著他的雪橇,在每個充滿希望的小孩放著的襪子裡裝禮物,那會發生什麼事?或說,那需要發生什麼事?
 算算,全世界八歲以下的兒童人口,大約有二十億左右,假設中間有十分之一興沖沖放了長襪等聖誕老公公光臨,那就是兩億小孩。再假設,八歲以下小孩的家庭,每一家有二點五個小孩,那意味著有八千萬個家庭需要送禮,也就是聖誕老公公的雪橇那一晚上得停八千萬次。再依據地表總面積除以全球總戶數,算出來平均家戶之間的房屋距離是兩百六十公尺,那麼那一晚上,聖誕老公公的雪橇完成任務需要的總里程數就會是兩千零六十萬公里。兩千零六十萬公里要在一夜間走完!

 還好,那一夜,不只十二小時。因為各地時差的關係,幫聖誕老公公爭取了很多時間。他可以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子夜從國際換日線出發向西飛行,這樣一來最多可以有四十八小時來「送貨」。四十八小時一共有十七萬兩千八百秒,除一下,我們又算出來了,聖誕老公公可以花在每戶人家的時間──千分之二秒!回頭再算,四十八小時要飛行兩千零六十公里,所以雪橇的速度必須達到一秒一百二十公里左右,也就是──啊,差不多音速的六百倍!

 這些計算,都還沒有算進聖誕老公公從煙囪鑽進鑽出,在黑暗陌生的客廳裡,找到聖誕樹,找到樹下對的長襪,所需要的時間。也沒有算進聖誕老公公從袋中拿出禮物塞進長襪的時間。喔,如果要這樣算,那假設每一樣禮物一百公克重好了,聖誕老公公又沒有時間回家「補貨」,所以他出發時,雪橇的載重應該要有兩千萬公斤,兩萬噸重!

 算來算去,很簡單,不可能有聖誕老公公這回事,在科學上站不住腳。不過,第一,科學上不可能,無害於許多小孩繼續相信聖誕老公公,也無害於大人們繼續在十二月底拿出各種聖誕老公公的相關產品。畢竟,不用什麼科學說明,每一個街上出現的聖誕老公公都明白自己是假的,但也還是沒有停止扮演啊?第二,其實不必算得這麼仔細,我們都曉得現實裡聖誕老公公並不存在。算了一長串,並不是真正為了「推翻聖誕老公公」,而是在計算中得到了特別的樂趣。

 換句話說,計算「聖誕老公公物理學」,也是聖誕老公公故事的一種奇妙的衍生。故事生出故事裡的細節故事,故事生出其他相關故事,這不稀奇,稀奇的是,往往故事的否定也還是故事。或者說,好的故事、精采的故事,甚至可以含納自身的否定對反。「聖誕老公公物理學」非但沒有取消聖誕老公公的故事,還讓這個故事變得更豐富、更有趣呢!

Thursday, November 06, 2008

Psapp - Cosy In The Rocket Lyrics

Grey's Anatomy - Main Title Theme



Climb, climb into a rocket
And we set the fuse to go, go go
Head start, cosy in the rocket
And I need to go, to go, go,go
Tip top ready for the sky
And I'm tip top ready to go
Tip top ready for the sky
And I'm tip top ready to go,go,go

Come, come, fly into my palm
And collapse
Oh, oh, suppose you'll never know

Nobody knows where they might end up
Nobody knows
Nobody knows where they might wake up
Nobody knows
Nobody knows where they might end up
Nobody knows
Nobody knows where they might wake up
Nobody knows

Tic tac toe, you're fitting into place
And now the old ways don't seem true
Stick stop blue you're only shifting
In the same old shape you always do
Tip top ready for the sky
And I'm tick tock ready to go
Tip top ready for the sky
And I'm tip top ready to go, go go

Come, come, fly into my palm
And collapse
Oh oh, suppose you'll never know

Come, come, fly into my palm
And collapse
Oh oh, suppose you'll never know

Grey's Anatomy - Main Title Theme

http://www.imusic.cn/player/down.asp?id=5299FCC0B36BDEA7F355&t=1.wma

夢想之路──歐巴馬自傳



 表面上,我是用背叛換來一絲絲不受排擠的空間,但是就像克莉塔,我大部分還是一個人孤孤單單。即便我交了幾個朋友,可以偶爾在課堂上發言,也很會丟橄欖球了,但是從那天開始,我感到有部分的我已被蹂躪得粉碎……

 隨著夏天接近尾聲,我對於要開始上學越來越不安,怕找不到同齡的夥伴是主要癥結點。但是對我外祖父母來說,我能夠進普那荷私立中學可是件提升家族地位的大事,他們是想盡辦法要昭告天下。這所一八四一年由傳教士創辦的學校,現在是名聲響亮的預備學校,是島上菁英的培育搖籃。它的名氣曾讓母親猶豫是否把我送回美國,因為兩位老人家都說,排隊的人一大堆,要進去沒那麼容易;後來因為老爺子以前的主管是校友,承蒙他居中幫忙才讓我擠入名單(我第一次感受到弱勢,倒不是因為種族問題)。

 結果整個夏天,我被學校的招生人員找去面談好幾次。這個看起來充滿活力與效率十足的女性,完全不會因為我瘦小,就覺得盤問我個人的生涯目標有什麼問題。面談過後,她帶著老爺子和我參觀校園,整個校園佔地好幾英畝,處處草木扶疏,有舊的磚造校舍也有現代鋼筋玻璃建築,連網球場、游泳池和攝影工作室都有。在參觀途中,老爺子趁我們落在後面,把我拉到一旁小聲地說,「巴寶貝,見鬼了,這裡根本不是學校,是天堂啊。我跟著你一起來上學好了。」
 跟著入學通知來的,還有一綑厚厚的資料,圖只好留到星期六下午再拿出來細讀。信上正式寫著「歡迎加入普那荷這個大家庭」,也詳細說明分配的置物櫃,一律吃學校伙食(除非註明),列出另外要買的物品清單,包括體育服裝、剪刀、尺、二號鉛筆與計算機(沒有強制)。老爺子整個晚上都在讀厚厚的教學目錄,裡頭明列我接下來七年要受的教育,除了大學的預備課程、課外活動,還有多才多藝的傳統校風。每看一項,老爺子就越開心,有好幾次,他站起來,用拇指捏住看到的地方,跑去圖看書的房間,驚喜萬分地說,「瑪德琳,看看這個!」

 你父親是哪個部落?

 開學第一天,老爺子興致高昂地陪著我到學校。因為他堅持要提早,結果五、六年級學生的城堡大樓根本還沒開門。一些孩子已經到了,忙著談論夏天發生的事。我們坐在一個瘦削的中國男孩旁邊,他的脖子被一個很大的牙齒固定器纏著。

 「嗨,你好,」老爺子對那個男孩說。「這是巴利。我是巴利的外公。你可以叫我老爺子。」他和男孩握握手,男孩叫弗瑞利克。「巴利是新生。」

 「我也是。」弗瑞利克說。他們兩個隨即熱烈交談了起來,我尷尬地坐在一旁。好不容易等到門開,我們爬上樓梯往教室走。在門口,老爺子在我們兩個的背上用力一拍。

 他咧嘴笑說,「不要像我不學好。」

 老爺子跟導師赫福悌小姐介紹自己的時候,弗瑞利克跟我說,「你外公真有趣。」

 「是啊,他是這樣。」

 赫福悌小姐是個神采奕奕的中年女性,有著短短的灰髮。我們和其他四個人坐在一起,等著她開始點名。她念到我的名字時,整個教室的人都在竊笑。弗瑞利克靠過來說,「我以為你叫巴利。」

 「你希望我們叫你巴利嗎?」赫福悌小姐問我。「巴拉克這名字多美。你外祖父剛剛說你父親來自肯亞。你知道嗎,我在肯亞待過,帶的學生就跟你一樣大。肯亞是個非常棒的國家。你知道你父親是哪個部落的嗎?」

 她的問題惹出更多笑聲,我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後來我還是說了「盧奧」,我後面的一個黃頭髮男孩發出像猴子的聲音,不斷重複我的話。孩子們都控制不住地大笑,直到赫福悌小姐板起臉孔罵人,整個教室才安靜下來,繼續點下一個人。

 十歲孩子的夢魘

 我一整天都在恍惚中度過。一個紅髮女孩想要摸我的頭髮,我拒絕了她,她似乎有些受傷。另一個臉紅紅的男孩則問我,我父親是不是食人族。我回到家的時候,老爺子正在準備晚餐。

 「今天過得怎樣?赫福悌小姐竟然住過肯亞,真是太好了!這樣第一天肯定是輕鬆多了吧。」

 我沒有說話,回到房間把門關上。

 我在班上引起的新奇感,儘管很快就被淡忘了,但我越來越沒有歸屬感。我穿的衣服,不管是老爺子還是自己挑的,都顯得老氣;腳上的印尼涼鞋,在雅加達穿沒問題,但在這裡看起來很寒酸。大部分的同學打從幼稚園就玩在一塊了,他們住在同一個社區,家裡都是有游泳池的豪宅。他們的父親都在同一個少年棒球聯盟的隊伍當教練,母親則是共同發起愛心餅乾義賣。這裡沒有人玩足球、羽毛球或下棋,而我既不會讓橄欖球在空中旋轉,也不懂得在滑板上保持平衡。

 那是十歲孩子的夢魘。儘管第一個月過得並不開心,然而和其他被歸為異類的人相較,如個頭太高或太害羞的女孩、太好動的男孩,以及因氣喘不用上體育課的孩子,我的處境也沒有多糟糕。

 倒是我們班上有另一個孩子,一直是我內心深處的痛。她的名字叫做克莉塔,在我來之前,她是整個年級唯一的黑人。她長得又黑又胖,沒什麼朋友。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就都互相閃躲著,刻意保持一定距離,好像面對面相處只是提醒我們的同病相憐。

 有個萬里無雲的大熱天,我們倆個在下課時間都待在操場的同一個角落。現在已想不起來當時說過什麼話,但有印象的,是她心血來潮繞著鐵格子與鞦韆要抓我;她開心地笑著,我則一邊逗她,一邊左閃右閃,等著她來抓我,直到兩個人都氣喘吁吁跌倒在地。我抬起頭,發現眼前出現一群孩子在指指點點,太陽在他們身後好刺眼,認不出來是誰。

 「克莉塔有男朋友了!克莉塔有男朋友了!」

 圍著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多,話也越喊越大聲。

 「她不是我的女……女朋友。」我結結巴巴地說。我看著克莉塔向她求援,但她只是站在那裡看著地上。「克莉塔交男朋友了!這位男朋友,你怎麼不親親她呢?」

 「我不是她的男朋友!」我大吼。我衝到克莉塔面前輕輕推了她一下,她搖搖晃晃地往後退,抬起頭看著我,但仍然不發一語。「走開!」我又大吼。克莉塔拔腿跑開,恨不得用最快的速度從我們眼前消失,留下我,還有四周圍看熱鬧的笑聲。還好上課鐘聲響了,老師們都出來把我們趕回教室。

 後來一整個下午,克莉塔跑走前既失望又怪罪的表情,一直在我心裡翻攪。我很想跟她解釋我不是針對她,只是我從沒交過女朋友,現在也不知道交女朋友要做什麼。但是連這樣說對不對,我自己都不知道。只知道我現在說什麼都太遲了,她肯定覺得我就是禁不起考驗。然而每回我偷瞄克莉塔,她都在埋頭做功課,就像一切從沒有發生過,她完全靠自己,不要別人同情。

 表面上,我是用背叛換來一絲絲不受排擠的空間,但是就像克莉塔,我大部分還是一個人孤孤單單。即便我交了幾個朋友,可以偶爾在課堂上發言,也很會丟橄欖球了,但是從那天開始,我感到有部分的我已被蹂躪得粉碎,為尋求庇護,我把外祖父母當作生活的唯一重心。所以放學後,我就是走過五條街直接回家,除非口袋有些零錢,我才會在書報攤停下來,老闆是個盲人,會跟我說又進了哪些新的漫畫。老爺子通常會在家幫我開門,然後躺著小睡片刻,我就先看卡通和重播的影集,到下午四點半再叫醒老爺子,一起開車去市區接圖回家。我會在晚餐前把功課作完,接著在電視機前吃飯,整個晚上我就是賴在電視機前,不是跟老爺子搶電視看,要不就是一起吃他在超市發現的新零食。我十點時會回房間,伴著收音機的排行榜歌曲入睡(強尼.卡森那時剛竄出頭,而聽這個就不用跟人家搶了)。

 棲息在美國消費文化這個溫柔鄉,我感到很安全,彷彿進入了一段長長的冬眠。如果不是有一天圖在信箱發現那封電報,真不知道我會在那兒躲多久。

 今年聖誕節難過了

 圖說,「你爸要來看你了,下個月。你媽會提早兩個星期來,他們會一直待到過完新年。」

 她慎重地把紙摺好,塞進廚房的抽屜,然後和老爺子都說不出話來。我想當人們聽到醫生說,他們得了重病但還能治療,反應大概是一樣的。有好一會兒,我們都若有所思地各自想事情,空氣簡直令人窒息。

 「好了,」圖終於出聲,「我想我們最好開始找個地方讓他住下來。」

 老爺子摘掉眼鏡,揉揉眼睛。

 「今年聖誕節難過了。」

 午餐時間,我對一群男孩說我的父親是王子。

 「我的祖父,嗯,他是個酋長,意思是部落中的國王,你們知道吧……像那些印第安人一樣。所以說我的父親是個王子,祖父死後部落就會交給他。」

 在我們把盤子的剩菜倒進垃圾桶的時候,一個朋友問道,「那再以後呢?我是說,你也會回去當王子嗎?」

 「呃,如果我想的話,當然可以。你要知道,這可能有點複雜,因為部落有很多勇士,像歐巴馬,其實就是『燃燒之矛』。部落裡每個男人都想當酋長,所以我爸爸得在我回去前先擺平這些政敵。」

 像這樣信口開河,我能感覺到男孩們的態度在改變,回教室路上偶然遇到,他們會想知道更多我的事,想更認識我。所以一半的我是真的開始相信這個故事,但是另一半卻清楚知道自己是謊話連篇,我只是把從母親那裡得來的片段拿來編故事。事實上等我父親現身一個星期後,我更確定自己寧可遠遠看著他,如此一來,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可以隨心所欲的塑造,或是乾脆當作不存在。如果我父親從來不曾讓我失望,那麼他在我心中仍舊是個不能理解、也沒什麼威脅感的人。

 我對於要跟他見面一天比一天恐懼,母親不是沒有感覺,因為這應該也反應出她自己的情緒。

 所以只要她有空,不用忙著處理我們幫父親租的公寓,她都試著再三保證,這次父子團圓絕對很順利。她要我明白,我們住在印尼的那段時間,他們一直有書信往返,所以我的事情他都知道。此外,跟她一樣,我父親也已經再婚了,現在我在肯亞有五個兄弟和一個妹妹。他之前出了嚴重的車禍,待在醫院非常久,所以這次旅行有部分也是為了養病。

 她很肯定,「你們兩個會成為好朋友的。」 (2)

讓房屋成交的關鍵10法則

用誠信的態度,抱著「解決客戶的問題,就是我的工作」精神,持續的親切關注,加上詳實資料準備,可以提高成交勝算。

現場布置相關資訊,可讓客戶很快進入狀況。(陳賜傑提供)
客戶為什麼不成交,可能不只是價格,也不一定是房子條件不好,可能是業務員還沒有了解他真正需求,沒有讓客戶信賴,以下是房業超級業務員分享的10大深耕法則:

1. 事前勤作功課

復興美工畢業的永慶房屋超業陳賜傑,把學校所學的廣告設計長才巧妙運用在銷售上,在銷售現場會做大型看板,幫買方作生活圈介紹,把房子當成新成屋、預售屋賣,讓客戶一目瞭然。

帶客戶看房子前,陳賜傑會把文件、文宣充分準備好,做成精美專案文件檔,送給客戶,帶看前,也會事先沙盤推演。

陳賜傑負責的永慶南京中山店牆壁上有一張大大的地圖,他把負責區域內各個新大樓位置標示出來,利用顏色區分個案特性,然後再把成交區間價格顯示在地圖上,讓客戶很快了解各個物件房價、和周邊行情,可以很快進入情況。

遠雄房屋超級業務員戴明珠不僅事前會作好功課,帶看房子時比在地人還要熟門熟路。因為客戶大部分都是企業主,她還會親自開車去載客戶看房子,因為這樣客戶就不會亂改時間,沿途還可以詳細介紹周邊交通、環境和建設。

向客戶簡報時,一定要注意掌握重點,戴明珠說:「找出3到5個優勢就好,先抓住客戶需求。」

台灣房屋大竹分公司業務經理李明達會布線,搶先抓到買賣雙方的供需資訊,在第一時間進行媒合,以增加成交勝算。有時他也會為客戶做額外考慮和服務,例如店面,有些會建議客戶分割出售,可以賺更多。

2. 不要希望在第一次就成交

很多業務員都被業績追著跑,業績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來,很多人在服務客戶時,就會想著盡快成交,而一再推銷。戴明珠認為,只要沒有業績壓力,銷售態度就會不一樣。

永慶房屋超級業務員吳竹武認為,「不要希望第一次就成交」。他記得,在2001年左右,他經朋友介紹認識一位客戶,但前後帶這位客戶看房子足足看了1年,卻沒有成交半間。之後,他陸續和客戶聯繫,任何的升遷異動都會寫卡片給客戶,也一直沒有成交。2006年,這位客戶的親人要買房子,客戶把他介紹給吳竹武,結果之後的1年半間,從這位客戶親人身上滾出7億元業績。
服務要細水長流。」大師房屋超業汪琍說,有一位跟著她跑代銷案件的客戶,認識10年才成交,但一出手,就帶進1億5,000萬元業績。

3. 盡量走進客戶家裡

有時業務員很難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因為客戶要買、賣房子的原因不一定會誠實告訴仲介,陳賜傑說:「走進客戶家裡,才容易打開客戶的心房。」因為到客戶家裡,從裝潢、擺設、動線和家人互動狀況,可以看出客戶的需求,對客戶想要的房子才會有概念,找到客戶想買的房子的樣子。走進客戶家裡,業務員才會了解客戶為什麼要賣房子,才能幫客戶做適當的銷售計畫。

謝秀娟連很多客戶家人的暱稱都知道,客戶經常邀她到家裡吃飯,跟客戶一起分享喜怒哀樂,才易和客戶培養一輩子的感情。

4. 保持熱情,提供關懷

把客戶當成「厝邊隔壁」,著重「社區經營」的李明達,要求自己周遭100公尺的鄰居都要叫得出名字。

所有的客戶資料,李明達都會在第一時間輸入手機,在客戶撥電話給他時,可以在第一時間叫出名字問好。曾經有一個5年前、只見過一次面的客戶打電話給他,他也在第一時間叫出名字,讓客戶嚇了一跳。

讓客戶有備受重視的感覺,要做到這種客戶服務的層次,熱情是必備的特質。

每天出門前都會對著鏡子提醒自己「要有笑容、要有熱情」的吳竹武,也同樣具有這樣的能力,他說,曾在路上遇到一位5年前成交且只成交一次的客戶,他當場就大聲叫出客戶的名字,讓客戶非常訝異。

向來積極的謝秀娟,就曾在路上碰到2個聊天的路人,謝秀娟熱情的問他們是不是有房子要賣,因而找到案件,1個月內幫對方賣掉房子。「房子是硬的東西,服務就是要提供人的關懷。」謝秀娟還會打電話唱生日快樂歌給客戶聽,買生日蛋糕給客戶,就像對家人、朋友一樣關心他。

5. 一年「7卡」,和客戶緊密聯繫

如果你一年收到一位業務員5到7張卡片,要不記得這個人很難,謝秀娟就是這樣讓客戶忘不了她。

除了每個業務員都會寄的生日卡或賀年卡,謝秀娟每年嘗試不同的聯繫方式,獨特的「7張卡片」:委託時的感謝卡、成交時的感謝卡、生日卡、父(母)親節卡、教師節卡、賀年卡,以及當她晉升、得獎或異動時的分享卡,隨時讓客戶感受她的存在。

特別的是,卡片不只是寄給客戶,謝秀娟也會關心客戶的另一半,例如,母親節時,她會寄卡片給男性客戶的太太;如果客戶是女性,父親節時,她的夫婿就會收到來自謝秀娟的祝福。由於很多客戶都是公教人員,不論是客戶本人或另一半是教師,教師節卡也一定不會漏寄。

寄卡片不只是對客戶的貼心服務,也代表業務員對客戶家庭、婚姻或工作是否瞭若指掌,因為了解得越多,付出的關懷也相對更多。

很多公司都有制式的生日卡或賀年卡,業務員通常從公司電子商務系統把名單列印下來,貼在信封,頂多在卡片上簽名。但戴明珠會一封一封用手寫,早期還用毛筆寫。

謝秀娟對重要的客戶,則親自挑選特殊的卡片,裡面的祝福都親手寫,讓客戶體會她的真心誠意。有一位客戶,把7年多來她寄的卡片全都擺在桌上,讓謝秀娟感動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

送禮也是一門學問,像中秋月餅大家都送,但汪琍會花時間去訂限量的月餅。有一年,她還特地到鶯歌訂作手工精製的12生肖陶藝品,讓客戶收到禮物時,感受非常特別,對她印象更深刻。

6. 客戶是是人脈存摺,永遠的資產

「客戶是永遠的資產,是一本資產提領不完的人脈存摺。」從早期的代銷業到仲介業,14年的時間讓汪琍累積龐大的客戶群,從客戶轉介客戶衍生出來的價值,讓她的業績源源不絕。

汪琍說:「客戶一句話,勝過業務員百句。」她有位豪宅客戶就轉介帶出7位客戶,一位客戶也不是只做一次生意,她說:「客戶還有第二代、第三代要買賣房子。」

福圓全球房屋葉金壽把自己定位為「終身全球化的實現幸福服務」的房仲業者,幫客戶作資產的管理和規畫,不只是銷售,他認為,在終身化服務過程中,客戶一輩子可能滾出的成交案件可以達到20件。

例如,他有一位非投資客的客戶,5年內買屋、換屋、買辦公室、買店面等,就跟他交易了7次。

不管有沒有成交,吳竹武認為,服務客戶就要像種樹一樣,「客戶就是你的根,當你種下了根,什麼時候會開花結果,你不知道,但你必須不斷灌溉,才有可能享受開花結果的成果。」

7. 不要預設立場

謝秀娟剛上班時,公司隔壁有間房子待售,但學長叮嚀她不要接這個案子,原來這間房子會漏水,很多仲介都不願接,學長也曾賣了很久賣不出去。

但還是新鮮人的她,3個月後,成交的第一件案子就是這間房子。

謝秀娟當時心想,房子就在隔壁,地點又好,格局方正,屋況還不太壞,只是有漏水問題罷了。接下案子,她開始想,如何處理漏水,當買方來看屋時,她就誠實的帶客戶去看漏水的地方,並促成賣方同意修繕費用從房價中扣除,抓漏、修補後,房子順利成交。她的主管和學長,都覺得她運氣太好。但如果開始她就自我設限,相信學長的話,就不會在3個月內做到第一筆業績。

8. 誠實把缺點告訴客戶

「要把服務做在業績之前」,吳竹武認為,要將心比心,把自己當成客戶來思考,揣摩客戶的想法、心理,即使房子有壁癌,也要在交屋前主動告訴客戶,才能讓客戶信賴。因為「信賴,是成交最快的捷徑」。

剛做業務時,遠雄房屋副理鍾坤霖和大部分的業務一樣,為了能快速讓案件成交,往往只談優點,刻意避開問題。

由於賣的是預售屋,鍾坤霖發現,把客戶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先拿出來談,幫客戶先想解決的方法,而不是避開問題,雖然更多的討論會拉長成交時間,但是將來成交到交屋的過程中,會越少節外生枝。

誠實為上策,謝秀娟認為,幫客戶想到解決的方案,比隱藏問題更能贏得客戶信賴。

9. 幫客戶解決問題

李明達剛入行時接到一個委賣案,屋主開價偏高,而且姿態很高的說:「如果沒有這個價格就不用再來找我。」因為和行情落差很大,當時店長就帶他直接去找屋主議價,他心想:「屋主很兇,可能會被罵。」果然屋主一見到他們很反彈,但店長老練的告訴他:「我們只是上來聊聊。」還把附近成交情況告訴他,說服他降價,最後屋主同意降價順利成交,但簽約後客戶非常不捨。

1年後,客戶到公司對店長說:「還好當時我聽了你們的建議,不然現在可能還賣不出去。」如果當時李明達預設立場,認為客戶不可能降價,而一味順著他的意願賣他的理想價格,可能就錯失幫客戶解決問題──賣房子的機會。「客戶的問題可能跟業績無關,」吳竹武也說:「但解決客戶的問題,就是我的工作。」

謝秀娟就經常動員同事幫客戶打掃待售的房子,也曾在客戶交屋前,幫客戶搬過家。謝秀娟還有個偏方是:如果客戶委託的房子一段時間都賣不出去,她就會先到行天宮去拜拜。如果再賣不出去,只要客戶沒有特殊宗教信仰,她都會邀客戶一起去拜土地公,再賣不出去就拜地基主。

「有拜有保佑」,通常都會很快的解決售屋問題。

10. 善用客戶人脈,整合資源

買賣房子的客戶會有稅法上、財務會計上的問題,或是投資理財、資產配置等等,鍾坤霖都會提供客戶解決方案,其他如裝潢、買家具等,也會提供建議或介紹設計師。

「在我的客戶中,有會計師也有教師,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可能,都是我的人脈網和知識網,也成為我服務客戶的重要資源。」謝秀娟說,像有些客戶有稅方面的問題,她就會問會計師客戶;而客戶有學區上的問題,就去問老師,她整合客戶資源,找到資訊,彼此協助。

汪琍也曾經為了一位交情深厚客戶的下一代學區問題,甚至直接出借戶籍給客戶使用。

若懂得整合並善用客戶的資源,業務員在無形中就增加了許多服務客戶的利器。

*入圍 陳賜傑: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複雜的事情認真做。

*入圍 李明達:周遭百公尺的鄰居,都要叫得出名字。

*入圍 汪琍:對的方向就堅持到底。

*優勝 謝秀娟:幫客戶想出解決方案,比隱藏問題更能贏得信賴。

*超業成功學
●製作大型看板,擺在銷售現場,幫買方作生活圈介紹。
●利用大張地圖,標示區域內各物件位置、行情和特性,讓客戶了解行情資訊。
●直接接送客戶看屋,減少看屋變數。
●向客戶簡報時,強調3到5個優勢就好。
●一年7卡,讓客戶知道你隨時在身邊。
●用毛筆寫卡片、送限量或手工禮物,加深客戶印象。
●把客戶資料輸入你的手機,一接到電話就能叫出對方名字。
●房子不好賣,帶客戶去拜拜吧。

借用客戶腦力讓效率三級跳

保險業深學習心法》
借用客戶腦力讓效率三級跳

商周特刊 超業特刊 2008-10-31 撰文者:王志鈞





翻開保德信首席壽險顧問陳玉婷的行事曆,每天早上8點到8:30,是她的學習時間。16年來,週一到週六的清晨,陳玉婷保持這樣的習慣,毫無中輟。

到2008年10月初,陳玉婷已創下了連續716週3W(每週賣出3張新保單)的銷售紀錄。

陳玉婷每天晨讀半小時 學習時間占工作量20%

陳玉婷每天密密麻麻的時間表,是由4個S組成,分別是:學習(Study)、銷售(Sell)、服務(Service)與尋找潛在客戶(Search)。陳玉婷每天能夠充分運用時間進行銷售、服務與開拓客戶的秘訣,其實都來自於一大早的充電學習。

陳玉婷認為,學習可以分成有形和無形,有形的是指閱讀報紙、雜誌、書籍或參加課程,無形的則是類似參加百萬圓桌會議MDRT大會,向各國的保險先進學習行銷態度與風範。

對於一個新人來說,陳玉婷建議,「學習」一定要占每日工作量20%的時間,其次的20%時間也要保留做為「客戶服務」時間,剩下60%,才各分配30%到行銷與開拓客戶上。

分析陳玉婷的時間分配方式,不難發現,學習是她行銷的根,沒有扎好根,就不可能讓她的行銷成績開花結果,更不可能讓她勇奪第二屆超級業務員保險業優勝。

除了陳玉婷以外,英國保誠人壽的「團險天后」劉月桂,也是本屆優勝獎得主。她從一個菜市場的菜販小孩,到如今成為業界翹楚的成就,也來自於不斷的充電學習。

劉月桂進大學上企業經理班 學會差異化行銷策略

時間回到1992年,當時劉月桂已經在其他保險公司的個人保單銷售上創下佳績,但她卻選擇「從有到無」,轉換跑道到保誠人壽前身的第一保險公司,擔任通訊處經理。

雖然號稱是個通訊處,但實際成員只有劉月桂、助理,加上她妹妹3人。3個人每天看著一個空蕩蕩的辦公室,再有志氣的人也不免意志消沉。

當時我常深夜開車到澄清湖旁的麥當勞前面,買了漢堡,坐在車子的行李廂上,對著星星發呆。」劉月桂回想起當年在天亮時出門,深夜踩著月光回家的日子,也覺得有點好笑。「手上什麼都沒有,大概只剩下一點自信而已!」

此時,劉月桂做出了一個選擇,讓她翻轉了自己的一生。1992年,她到高雄中山大學企業經理進修班上課,後來又繼續攻讀研究班。這個走入校園,修習企管學程的經驗,開拓了她的人生視野,也開展了與眾不同的行銷業績。

劉月桂表示,當時因為中山大學的講師都是國外留學回來的青年才俊,她從這些講師身上學到了寶貴的企業管理知識,並開始運用到保險工作上。

「這幾年大家都在談『藍海策略』,可是我在當年就已經開始留意差異化的行銷,思考如何去經營一個沒有人競爭的市場。」於是,劉月桂開始留意經營企業團體保險這一個領域。

恰好,劉月桂的同學中,有不少是南部的企業主,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同學間彼此成了益友良師,這讓劉月桂比其他保險業務員多了一個走入企業內部去開創職域行銷的機會。

但劉月桂聰明的地方,卻不是只進入公司內做個體戶保險,而是直接向公司高層做簡報,一次開發整家公司的團體保險。別人做職域開發,可能只是進入一家公司以後,慢慢拓展人脈,慢慢釣魚;但劉月桂卻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著手,從上而下撒網,開拓出團體保險以後,再進入企業內部做售後服務工作,再往上慢慢延伸出公司中高階主管的高額保單。

先Top-down,再Bottom-up,是劉月桂經營團體保險比別人更有效率的地方,也得力於她跨入校園學習企管知識的成果。

「要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絕不能中斷。」劉月桂從企管學習中領悟到了如何成為一位成功保險經營者的要領,所以,她更加重視從良師益友身上學習。

如今的劉月桂,已經在南部以鋼鐵業為主的企業領域打下一片天,她已不單純銷售保險而已,更協助企業辦理公益、藝文活動。例如她會與企業客戶合辦公益活動,彼此透過慈善服務,奉獻社會,而雙方關係也因此更緊密。

當劉月桂亦師亦友、志同道合的夥伴越多,朋友之間撞擊出的附加價值也越高,「我能夠提供客戶一個資訊與人脈的交流平台,這是我成功的地方!」劉月桂不改豪氣的說。

向成功者學習,並讓自己成功,最後搭建起一群成功者的人脈平台,自然成功的效率就是別人的三次方。劉月桂如此,磐石保經業務副總李恩守也是如此,他經營的藍海市場,一樣是成功的企業主。

李恩守從事保險行業已有13年。前8年,他和多數保險業務員一樣,一心努力經營基層客戶。但後來他發現,如果請客戶轉介紹名單,介紹的也不過是同學、朋友、同事,都在同一個層面上延伸,效益不高。

「我應該給客戶一個方向,引導他們介紹更高一層的人脈才行。」有一天,李恩守想通了,便要求客戶介紹特定對象,比如公司主管、爸爸、媽媽等等,這樣也就讓他的客戶名單能往金字塔上層走,開拓財力更高的客戶。

*優勝 劉月桂:要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絕不能中斷。

李恩守運用人脈深學習 辦讀書會,提高行銷能量

但人脈是一回事,自己如果沒有一個成功的頻率,也很難把高層人脈建立起來。李恩守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非常努力提升自己,他的方法是辦理讀書會,與客戶一起成長。

李恩守開拓的族群鎖定醫生、中小企業主等;在醫生族群的讀書會上,他重視親子教育的共學;在中小企業主的讀書會,他則與客戶們一起學習經營、財務與商業管理的知識。

「靠自己提升專業,不如藉助於他人的專業。」雖然李恩守原本就出身銀行業,比別人多了財富管理領域上的金融專業度,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反而在招募保險團隊的新會員時,更重視精算師、股票分析師、代書等不同專業人才的引入,以充實團隊的行銷能量。

這種不斷的自我學習和突破,讓李恩守成功的在近年勞退新制、最低稅負制、員工分紅費用化與國民年金實施的過程中,都能掌握先機,為企業做出留才保險、節稅規畫等措施,並帶來了更高效益的業績成果。

成功,還要更成功,李恩守也重視國際化的學習經驗,因為他認為,只有先一步取得國際潮流與趨勢,他才能提供客戶最新的資訊與服務。

已經連續5年入選MDRT之TOT高級會員(編按:每年全世界僅有百餘位業績最傑出的業務員入選)的李恩守,2年前就已經從歐美等地的保險同業身上感受到投資市場的多頭行情即將結束,因此他回台後便不斷提醒客戶重視風險控管。

此外,在MDRT大會上,李恩守也認識了為台灣首富郭台銘服務的保險業務員,從這位來自美國保德信壽險的從業夥伴身上,學習如何經營高階客戶的技巧等等。

最讓李恩守感到受用的一句話,是高齡90多歲的國際保險大師梅帝在MDRT會場上親口告訴他:「你絕對不能看客戶的外表或事業狀況,就評斷其財力;也不要嫌客戶小或不起眼,因為大客戶也多來自於這些小客戶,所以,你一個小客戶都不能放過!」

*優勝 李恩守:需要引介人脈時,應該給客戶一個方向,導他們介紹出更高一層的人脈。

鄭玉雲串聯資源互助網絡 熟讀《六法全書》,被譽「鄭博士」

但是保險業所謂的偉大,一定是傲人的得獎紀錄嗎?第二屆超級業務員保險業王者之王,國泰人壽鄭玉雲認為,要學習為客戶付出,才是這行最值得驕傲之處。

鄭玉雲指出,一個保險業務員除了知識學習以外,更要透過學習為客戶付出的過程,串聯出一個更有效率的聯結,達成一種「互助網絡」。鄭玉雲說:「雖然這些業務外的付出會占據許多時間,但久而久之,會自然形成一個成功的循環。」

鄭玉雲透過協助客戶在生命上、健康上、婚姻上、學業上與事業上成長,這些額外的付出和學習,也讓她的銷售業績在贏得客戶信賴後,得到自動開花結果的效果。

鄭玉雲目前也是慈濟功德會委員,奉獻在公益服務、往生助念與客戶健康檢查的慈善服務時間,幾乎比行銷保險的時間還多。別以為鄭玉雲的保險專業度因此打折,勤學的她,也熟讀整部《六法全書》,對保險、稅務等法律細節,都瞭如指掌,贏得保戶尊稱她為「鄭博士」。

陳玉婷認為,一個平庸的業務員,可能只是為生存奮鬥,但傑出的業務員卻能精進自我,為偉大的成功而努力。「這個行業這麼辛苦,如果辛苦只是為了活下來,就太不值得了。」

*用SWOT分析 找出自己的藍海
對於剛進入保險業的新人,英國保誠人壽業務副總劉月桂都會要求他們先做「SWOT」分析。這是劉月桂從企業經營管理上學來的策略分析系統,卻也對她自己事業成功的幫助很大。

「SWOT」分析就是在紙上畫出4象限,分別代表自己的競爭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點(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通過這樣的分析,一個新進保險從業人員才能掌握優勢,避開劣勢,補強弱點或增加優點,並在市場捕捉機會,快速開拓出業績。

劉月桂認為,在高度競爭的市場裡,保險新人的自我定位一定要先清楚,避免人云亦云,跟著別人一起走。定位清楚後,就可以據以規畫一個明確的事業目標,並朝著目標篤定的前進,最後才能脫穎而出。

*超業成功學
●每天撥出固定時間學習,學習時間可以占到20%。
●到校園學習企管知識,運用到工作上,也能建立新人脈圈。
●先Top-down,再Bottom-up:做職域開發,從上而下撒網,再進入企業內部做售後服務,再從一般員工往上延伸。
●主辦讀書會,搭建一群成功者的人脈平台。
●要求客戶轉介更高一層的人脈,往金字塔上層走。
●吸收國際化潮流與趨勢,才能提供客戶最新的資訊與服務。
●學習為客戶付出,或借助他人的專業,串聯出「互助網絡」。

Wednesday, November 05, 2008

《滾錢記─跟著富比士400大富豪學賺錢》

2008-11-05作者/彼得‧柏恩斯坦;安娜蓮.史旺 譯者/蔡鵑如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滾錢記》)
出版資訊:早安財經出版社(台北:2008)ISBN: 978-986-6613-06-7

本書《滾錢記─跟著富比士400大富豪學賺錢》封面(圖/早安財經提供)



第 5 章 藍領億萬富豪

摩納哥是世界上擁有童話般美景的地點之一,這裡揉合了渾然天成的美景與人工打造的華麗景致。富麗堂皇的賭場,背後點綴著海景、天空與群山;價值不斐的遊艇,憑添景緻,貴氣奢華,遠勝公國港口鮮豔、繁密茂盛的九重葛。

2006年六月初,港邊停泊的遊艇,各方面都稱得上是華麗出色;但能與「佛羅里達號」這艘228英呎長的水上宮殿比美的,少之又少。船上有游泳池、露天酒吧,以及直昇機起降場-據《Power & Motoryacht》雜誌報導,它是全美前十大豪華遊艇之一。

船主韋恩.海辛加(H. Wayne Huizenga;唸成HIGHzeng-a)69歲,是個矮胖、健壯的禿頭男士;對手曾經形容,他鋼青色的眼珠就像「能直接看透你的靈魂」。

身價估計有21億美元(摩納哥國內生產毛額的兩倍有餘)的海辛加,此時正在蒙地卡羅城裡,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年度創業家大獎世界峰會」(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World Summit)致詞。

盛會在「格里馬迪會議中心」(Grimaldi Forum)登場,這座蓋在海濱、可飽覽港邊一望無際風光的未來概念中心,是以統治摩納哥公國七百餘年的格里馬迪家族命名。

海辛加是2005年度世界創業家大獎得獎者,也是會議的地下國王,並受邀專題演講〈創業之路:海辛加的故事〉。即使是在蒙地卡羅,盛會的規格仍是璀璨炫目。觀禮貴賓有上百位企業家,來自近四十個國家,都是世上最會賺錢的名人。

更令人讚嘆的是,站在他們面前演講的,竟然是大學肄業、以一部二手垃圾車創業的海辛加。

想到富比士400大成員,浮現在腦海的,會是電腦巨擘戴爾、美國線上的凱斯(Steve Case)、eBay的歐米迪亞,和高通國際(Qualcomm)的雅各這類大人物-他們都得過安永創業獎,也都是靠著受人矚目、需要動腦的產業致富的億萬富豪。


再來,就是媒體界能手,報紙版面上斗大標題經常出現的人名-梅鐸、迪勒、葛芬。

相反的,海辛加賺的錢,都是來自低技術,能見度低,地位低下的產業:垃圾清運、影片出租業,和汽車銷售等等。海辛加的事跡,在在顯示出,要賺大錢,並非得是高科技天才或媒體大亨才行。你也不用效法洛克斐勒或華爾街金融鉅子,同樣可以在富比士榜佔一席之地。

還有不少富比士富豪像海辛加一樣,只憑著產品與服務,就賺到大筆財富-比方說,生產配管設備與二手汽車零件;或是以薯條、比薩、潛艇堡填飽大家肚子;或是舉辦摔角比賽和賽車娛樂觀眾;或者,提供修剪樹木,垃圾處理等日常服務-這些都是讓美國能繼續保持活力,實用、低階、服務導向的分眾產業。

25年來,這些產業和其他「藍領」企業,至少把175名富豪推上富比士榜。這些人的身價加總起來,在任何一年都可佔上榜富豪財富總和的20%左右。

在低技術產業打滾,要怎樣才能成就大事業?當然,有很多特性,和較絢麗迷人的產業一樣:首先就是訓練、韌性、注重細節。

不過,有些關鍵的特質,是這些利基型企業老闆與高階產業的老闆不同之處。其一,他們打從骨子裡就對自己這一行,以及顧客都瞭如指掌。許多人在家庭背景的耳濡目染下,就了解到將來該走哪一行。

像海辛加的祖父,在十九世紀末就已經在做垃圾處理這一行了;到了1980年代,海辛加家族少說也有十幾人在經營垃圾清運生意。雞肉麵包堡連鎖速食業者「Chick-fil-A」創辦人凱西(S. Truett Cathy),從小看著母親為寄宿生準備晚餐,學會了雞肉料理手藝。

靠乳酪賺進15億美元的里皮瑞諾(James Leprino),則是跟著義大利移民的老爸,幫當地商店製作義大利鄉村乳酪(ricotta)和白乾酪(mozzarella),成了他事業的起點。

「這些人了解且關心客戶,他們也很熟悉並關心提供給客人的服務,」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教授洪尼曼(Alexander Horniman)評論道:「他們對自己的事業很專注,他們的身分認同與提供給客人的商品及服務,是密不可分的。」


你也許會說,他們能準確抓到顧客的需求,那只是「逐漸摸透對方」。不過,就像洪尼曼所挑明的:「你可能『認識某人』卻不在乎他-但這些人會在乎。」

許多人則是白手起家致富。一般來說,幾乎大家多少都會得到家人、朋友與社會的幫忙-非營利組織「責任財富」(Responsible Wealth)的共同創辦人柯林斯,把這類支持的力量稱為「共有」的財富。

即便你對「白手起家」的定義,和柯林斯一樣嚴苛-雙親沒唸過大學,家中沒有資本或有恆產可抵押、臂助他們創業-那麼,在這175位藍領億萬富豪中,至少有三成算是自立更生,沒有他人幫助而成功的。

把他們的事跡湊集起來,可以看到一個令人熟悉、很典型的縮影:出身貧寒,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從做小生意起步,畢生投入把事業帶起來。

年過九十的辛普拉就是這種類型。他稱自己是個「馬鈴薯老農」,是家鄉愛達荷州的傳奇人物(他的汽車牌照寫著「馬鈴薯先生」〔MR SPUD〕),他從八年級輟學時,便開始買賣豬隻,種馬鈴薯。

大戰期間,農作物的肥料短缺,辛普拉乾脆自己開肥料廠。後來,他最先把冷凍薯條在市面上推出,並供應給速食業,速食業者大多數的冷凍薯條都是他提供的。「沒有人贊助過我公司,連一毛錢都沒有。我只要把生意照顧好就可以了。這是我的職責,很辛苦,真的很辛苦。」

71歲那年,辛普拉生涯第二度出擊,投資一家生產電腦晶片的小公司,美光科技。這家總部設在波伊西(Boise)的企業,現在已成長成半導體大廠。

2006年身價達32億美元的辛普拉,分享了他賺大錢的秘訣:「實實在在工作,並不斷地開創,再開創。」

辛普拉的這番建言,似乎是藍領企業明星的不二法門。「這根本是了無新意,」洪尼曼說,不過「這些利基企業老闆的性格上,一定會有創業家的傾向,他們會去創新、組織經營,或者去解決一堆罕見的問題。」

很少有人像海辛加,展現出那樣不願放棄的熱情,他從一部垃圾車起家,卻達成多項第一或最高的無比成就:他是企業史上絕無僅有、創辦六家公司且全都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企業家,其中三家(「廢棄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百視達(Blockbuster),以及全球最大汽車經銷商「Auto Nations」)是市值幾十億美元的大企業。


海辛加憑藉不懈的毅力、雄厚的財力、腳踏實地談生意,牢牢抓住和自己大方向相符的小型商家與較大的公司。他最優先的策略是:將市場中零碎分散、效率差的行業加以系統化。

他的標的,總脫不了服務業或租賃業的公司-都是要撒下大筆現金,可能會影響到持續成長的產業。「我喜歡賺老主顧的錢,」海辛加說:「你只要賣一次東西給客人,接下來只剩建立與顧客的關係問題了。」

他說,為了成立「廢棄物處理公司」,他在一年內,不眠不休地跑遍全美,收購了150家垃圾清運公司,來增加公司的市佔率。

經營垃圾處理公司,尤其是像廢棄物管理公司這樣的大企業,難免會有烏煙瘴氣的鳥事接踵而來。身為公司負責人,對於媒體的連番攻訐,與政府的一再調查(後來終止),指稱他的垃圾清運公司與黑道掛鉤,海辛加都要面對。

但海辛加一直堅稱他的公司清清白白,他也刻意遠離紐約市與紐澤西州,因為一般認為這兩地的組織犯罪集團最嚴重。無論如何,海辛加還是在47歲時從廢棄物管理公司退休(據他老婆瑪蒂後來回想,他退休了大約「三星期又十二分鐘」),只為了開始瘋狂大採購。

接下來的幾年裡,任何想得到的服務業與租賃業,他幾乎都買下來了-洗衣業、瓶裝水、修整草坪、害蟲防治、流動廁所-全都納入海辛加控股公司底下。

大肆收購的期間,有個朋友帶他去查探當地一家百視達錄影帶店。由於錄放影機日益普及,海辛加對於影片出租業的商機與發展前景大感興趣。更重要的一點,海辛加就說過:「也是形象的關係,我對百視達的喜好,當然遠勝過垃圾處理業。」

他買下市值700萬美元,有十九家分店的百視達,將公司上市,一夕之間,改變了影帶出租業的生態。六年之間,百視達每十七小時就開一家新分店;到了1994年賣給維康集團時(以市值84億美元股票交換)時,百視達已經是在十一個國家擁有近4000家分店,價值40億美元的影帶出租與娛樂企業。

海辛加喜歡收購企業、拓展版圖的欲望,沒有停過。他重操舊業,將部分心神用在垃圾清運業,把一家小型廢棄物清理公司(後來取名為Republic Services),轉型成全美第三大公司,與他親手創立的業界龍頭-廢棄物管理公司一較高下。


就在同時,他已經一頭栽進下一個目標-市場龐大,但缺乏組織的汽車經銷市場。1998年,他把自己陸續買下個別的汽車經銷公司,命名為「Auto Nation」,並讓它搖身一變,成為全美首家全國性的汽車經銷商。(其中一位主要金主,前400大富豪莫蘭﹝Jim Moran﹞,他本人就是汽車銷售業的巨擘。)

到了2006年,該公司旗下經銷商已超過370家。海辛加的動力是什麼?他說,為了執行他的「長期策略」。不過,他兒子小韋恩認為,其實是「買賣成交的興奮。我想那是激勵他的主因。」整個來說,海辛加就是憑著想要開創、再創立公司的狂熱衝勁,讓他談成了幾千筆交易。

低技術產業企業家之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賺大錢的座右銘:沒必要投資新玩意;只要想辦法精進,至少變點花樣就行了。幾度登上富豪榜的戈德,就驗證了這一點。戈德出身俄羅斯移民家庭,而且連洛杉磯社區大學也沒唸完;從25年前,他開了第一家「99分商店」開始,就扭轉了舊有的廉價商店概念。

到了2006年,戈德已經把公司規模拓展到超過230家分店,遍佈美國西南部,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

2萬2千平方英呎面積的大型賣場,每平方英呎能創造250美元收益,根據市調公司AC尼爾森的資料,在快速成長的高折扣商店業界,最高坪效表現的商店之中,他每單位面積業績還遠遠超越便利商店、藥妝店,甚至威名百貨。

戈德在2003年最後一次名列400大富豪榜時,身價是8.6億美元。

不過,戈德的「99分商店」連鎖店,本來差點無法成真。據他自己說,這個開先河的概念,在1960年代萌芽之初還只是個模糊的奇想。他和太太雪莉,在洛杉磯一家大型室內市場,開了家賣酒的商店。他們發現,把吉安地酒或黑皮諾酒標價99分,比起同樣的酒標價89分或1.19美元,銷售狀況更好。

戈德說:「我們覺得,如果能找個地方,每件東西都賣99分-所有產品都價廉物美-也許是個好點子。」他舉棋不定地過了二十年之後,有個朋友吼他:「該死,你怎麼不直接行動,別再光說不練啊?」


當天,戈德就敲定合約,在洛杉磯機場附近開了第一家「99分商店」。「我們遲疑了太久,」戈德說:「但也很訝異,居然沒有人早我們一步開這種商店!」

戈德致勝策略的精髓在於:和可口可樂、好時(Hershey's)巧克力、喜見達冰淇淋這類品牌商品有較高優惠。在店裡,許多品牌商品都會推出特別包裝,其他商品則是業者為了清庫存,或打算更新包裝的商品,所以希望能盡速售出。

在其他一元商店裡,小飾品或價值低的小東西,通常是庫存主力,但在他們店裡只佔庫存的2%。「99分商品」利潤很薄,所以一定要和供應廠商談好優惠條款。

戈德說,他以相當於業界水準兩倍的薪資,來激勵旗下的十多位採購員,薪資甚至跟Nordstrom百貨這種高檔零售業者的業務相當。回報則是,「99分商店」的商品,成本通常只有60美分,毛利將近40%-這是許多折扣商店的兩倍。

採購員不是「99分商店」裡唯一賺飽荷包的員工。十年前戈德讓公司上市時,他和其他高層主管,包括他現在擔任執行長的女婿席佛(Eric Schiffer),擔任總裁的兒子傑夫,擔任執行副總的兒子霍華,都沒有領股票選擇權(家族成員也都沒有領紅利)。

但所有的員工,從卡車司機、出納、經理都有股票選擇權。「我們的錢夠多了,」戈德說:「我們希望讓他們一起分享這份美國派。」到了2006年,分給員工的紅利將近一億美元。戈德表示,有很多人,包括中學都沒畢業的員工,拿這筆錢以現金付款方式買新房子。

開源節流,讓戈德能維持著低開銷。公司總部位於低收入、犯罪率高的加州康莫斯市一間倉庫。他們沒有主管津貼,沒有秘書,沒有專屬停車位。戈德說:「如果我們像別人那樣經營,就沒辦法壓低到99美分來賣。」

他們的廣告不假他人之手,通常都以令人瞠目結舌的促銷做號召;像是新店開張的前九名顧客,可以用99美分買到電視或iPod,接下來的99名顧客可以用99美分買到踏板車。


戈德私底下也同樣節儉成性,他和老婆至今仍住在44年前新婚時買的房子裡。其他億萬富豪的奢華生活方式,他們敬謝不敏。

戈德說,他們沒有華服、炫目的珠寶或拉風的汽車。夫妻倆都開節能的豐田Prius油電車。「比當有錢人更重要的是,」他說:「家人、朋友,以及淨化環境。」

另外兩位富比士富豪-在底特律安家落戶的亞美尼亞移民之子馬諾吉安(Alex Manoogian),以及奧勒岡的溫特(Richard Wendt)-和戈德一樣,把現有模式加以改良。

馬諾吉安改良出來的是家用的生活必需品-不用墊圈、一體成型的單柄水龍頭;至於Jeld-Wen的創辦人溫特,則是在建築物的基本配備中,找到利基-製作細緻精巧的門窗。

許多人沒聽過馬斯科(Masco;馬諾吉安的公司)或是Jeld-Wen,但他們的產品,幾乎在任何美國家庭都找得到。像「Delta」牌水龍頭和「KraftMaid」牌廚櫃這種全國知名品牌,就是馬斯科生產的;Jeld-Wen行銷全球的優質門窗,一年的銷售額就超過20億美元。房市暢旺,讓這些公司財源廣進,為公司創辦人與後代富上加富。

1952年,馬諾吉安靠著重新設計的單柄水龍頭,打開財富之門;幾年內,就賣掉了幾百萬套。在他1996年過世前,從水電設備賺進的財富,就讓他四度登上富比士富豪榜。他的兒子、現任馬斯科企業執行董座理察,在1958年便加入公司。

他把公司業務擴展到家具及其他八竿子打不著的產業。但接著他又改弦易轍,把其他事業脫手,專心經營公司的水電與細工家具本業。

年營業額超過120億美元的馬斯科,如今已經是耐久消費性商品業的巨人。馬諾吉安平均年薪達900萬美元。他砸下大筆金錢在增加他的藝術品收藏,其中主要是十九世紀的美國大師作品。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滾錢記─跟著富比士400大富豪學賺錢》

大閘蟹

余光照  (20081105)




 吉姆簡訊忽至,說南京固城湖大閘蟹新鮮運抵上海,邀大家晚上在他家吃螃蟹。這才發覺今年都十月底了,我還沒吃上一隻大閘蟹。

 記得剛到上海的時候,我也是一隻大閘蟹也沒嘗過,完全不知道蟹黃蟹膏豐腴甜美的香濃滋味。多虧了幾位朋友這幾年的熱情邀約,現在吃過的大閘蟹也不只一打了,年年秋黃,齒頰留香。後來大陸食品衛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大閘蟹打激素的報導連年不絕,把我每年吃螃蟹的熱情打消了許多。

 第一隻大閘蟹上桌的時候,我掃興地問了句:「不是說今年不能吃嗎?有毒。」
 「哪年說能吃了?又什麼東西沒毒呢?」吉姆邊說邊俐落地把大閘蟹全身最寒的胃剔除。

 是啊。牛奶、雞蛋都有毒了,現代生活裡很難說什麼東西是完全乾淨的。大家的話題開始圍繞著食物談開了。蔬菜不保險,上頭有農藥。豬肉、牛肉你也不能確定,不知道餵食的飼料裡是放了激素還是三聚氰氨。羊肉好像比較安全,因為羊兒不吃飼料只吃草。其實仔細推敲下去,每種食物的來源都充滿了問題,一餐飯沒吃幾口就該放下筷子舉手放棄。

 「東西,還是要吃的,反正現在什麼都有毒,差別僅在於有多毒罷了。多吃多毒,少吃少毒,所以啊,我們東西要吃少點,也別重複老吃同樣的東西。」吉姆的妹妹作了個結論,順便把手上第三隻大閘蟹(雄的)拆開,雙手滿溢的蟹膏。

 我們不再繼續討論,各自有螃蟹要處理。喝了幾杯黃酒後,阿曼達與泰倫斯兩個香港人看著盤中支離破碎的蟹殼蟹腳,突然感嘆了起來,說多少人現在就像是大閘蟹一樣,辛苦啊辛苦。

 「香港人形容股市套牢好比大閘蟹,上上下下捆綁的嚴嚴實實,跳都跳不出去。」

 原來是在講這幾天香港股市七上八下的雲霄飛車,這次的金融危機把全球各地都搞慘了。大家一邊唏噓香港的慘況,一邊警戒自己現金是王,一邊交換了在上海看到的情況。

 有的說餐廳已經不需要訂位了,有的說熱門的餐廳生意照樣興隆。有的說消費者開始看緊荷包,有的說LV這個月的業績比去年還有成長。倒是夜店的生意沒有一點不景氣的感覺,夜夜笙歌的人所在多有,洋酒的銷路在奧運之後格外暢旺。大型活動也沒間斷,隔天週六便是上海Park Hyatt盛大開幕酒會,同時還有幾場各有來頭的派對盛事,週一則是Aston Martin跑車的007首映晚會……有點上世紀初期的頹廢調調,馬照跑,舞照跳。

 到底是景氣還是蕭條?衰退還是增長?8%的GDP增速對中國是前所未見的慢了,對其他國家來說卻是喘不過氣來的快。這事,在中國真是難說。就好像我們年年聽說大閘蟹有毒,年年還是吃了那麼幾隻。

 「今年最好吃的還沒上呢,要等颳起西北風。」是啊,最冷的時候還沒到,最壞的應該也還沒來。

夢想之路──歐巴馬自傳

歐巴馬(Barack Obama)?王輝耀、石冠蘭/譯  (20081105)



 極有可能在今天的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的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他的親筆自傳「歐巴馬的夢想之路──:以父之名」(時報文化出版),回顧一九六一年出生後到一九八八年就讀哈佛法律系之前的經歷,可說是他的少年啟蒙自傳。歐巴馬曾為社區工作者、執業律師與芝加哥大學憲法講師,現任美國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二○○ 八年六月三日擊敗希拉蕊,代表民主黨出馬,成為美國史上主要政黨首位有黑人血統的總統候選人。歐巴馬黑白混血,父親為來自肯亞的留學生。自傳中,歐巴馬坦言自己的身世,以及面臨的成長與認同問題,當時的他還以為自己會成為作家,所以此書絲毫沒有一般政治人物的「政治化妝」氣味。本刊今起摘刊他尋訪父親身影足跡的歷程,字字誠摯,尤其他在父親墓前哭訴的敘述,更是動人。除自傳外,亦同時刊出吳念真、李歐梵在該自傳正體中文版的推薦文章。──編者

 我種族上的血統對我外祖父母來說問題不大,至於外來者的異樣眼光,他們也很快就學到當地居民那種一笑置之的態度。如果外祖父發現有觀光客盯著我不放,他就會必恭必敬地對他們低聲說,我可是卡米哈米哈國王的後裔。
 直到我的父親去世,他對我來說還是一團謎,充其量就是有這樣一個人。

 我所理解的是,他是非洲人,屬於肯亞盧奧(Luo)部落,出生在維多利亞湖畔一個叫阿蘭戈(Alego)的地方。村子很窮,但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祖父胡賽因.安陽高.歐巴馬(Hussein Onyango Obama),不僅是位傑出的農民,也是部落長老與會治病的巫醫。我父親從小幫忙放羊,後來到英國殖民政府在當地設的學校讀書,因為資質優異,拿到去奈洛比深造的獎學金;接著,在肯亞獨立前夕,又被肯亞高層和美國贊助者選上到美國讀大學,成為第一波大規模被送出國學西方科技的非洲人士,等著學成歸國後建設一個嶄新現代的非洲。

 一九五九年,他二十三歲,成為夏威夷大學第一位非洲籍學生。主修計量經濟學的他,孜孜不倦,三年後以全班第一名畢業。他交遊廣闊,協助成立國際學生組織(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ociation),且自己成為首任主席。在一次俄語課上,他遇見了一位羞澀靦腆的美國女孩,兩人墜入愛河時,女孩才十八歲。女孩的父母起先態度保留,但最後還是敵不過他的魅力和才智;這對年輕人結婚後,女孩生下他們的兒子,還以他的名字命名。後來他拿到另一筆獎學金──這次是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但錢不夠無法攜家前往,只好兩地分隔,後來他回到非洲履行對土地的承諾,拋下了這對母子,即使各在天涯但感情仍在……

 雖然自己的父親跟四周的人全然不同,但我沒有多想,為什麼他黑得像瀝青,媽媽卻白得像牛奶。

 事實上,真的跟種族相關的故事,我現在只記得一個。且隨著我年歲漸長,就講得越頻繁。

 黑人故事的精華

 它似乎成了父親生平寓言故事的精華。故事是說,經過好幾個小時的伏案用功,我父親跟著外祖父和幾個朋友一起到當地的威基基酒吧。每個人都開心極了,一邊吃喝,一邊聽著夏威夷輕柔的吉他演奏。這時候,有個白人突然跟酒保聲明,他在黑鬼旁邊喝不下什麼好酒,全場都聽見他的聲音。酒吧一下子安靜下來,人人看著我父親,以為要幹架了。然而,我父親就只是站起來,走向那個人跟前,笑一笑,然後對他大談偏狹的愚昧、美國夢的願景以及人類的普世權利。老爺子(外公)說,「巴拉克講完之後,那小子羞愧難當,當場從口袋掏出一百元給他,除付掉我們整個晚上的酒錢和開胃菜,還可以拿去繳他那個月還沒付的房租。」

 那時我正值青春期,這故事自然很難取信於我,也就同樣被拋到腦後了。直到許多年後,有個日本人打電話給我,自稱是我父親在夏威夷的同學,目前在中西部一所大學任教。他非常客氣,對自己的衝動有點尷尬。他解釋說,在當地報紙看到一篇我的專訪,我的姓氏讓他想起好多往事。結果後續的對話中,我又聽了一遍有位白人想用錢請求父親原諒的事。「這件事我永遠記得。」那人在電話裡說。其實他想表達的,跟老爺子多年前說的是同樣的事情,那就是不緘默,就有機會。

 種族通婚(Miscegenation)。這個詞意本身的畸形與醜態,都已在在表明它有多駭人,就像南北戰爭前(antebellum)或八分之一個黑人一樣(octoroon),它似乎掉進另一個時代,充斥著馬鞭、戰火、凋謝的木蘭花以及斷垣殘壁的遙遠世界。雖然直到一九六七年,我過完六歲生日,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才到蒙特雷音樂節表演,而也就在三年前,諾貝爾和平獎才剛頒給金恩博士。然而那時美國已經開始對黑人要求平等感到厭倦,以為歧視問題沒了,否則維吉尼亞州違反憲法,禁止不同種族通婚,美國最高法院也不會還要另議。可以說一九六○年,也就是我父母結婚那年,有一半以上的州仍將種族通婚視為重罪。在南方許多地區,我父親可能因不小心看我母親一眼,就被吊死在樹上;而比較高度發展的北方城市,光是那些敵意的眼光與耳語,任何跟我母親有相同困境的女人可能就會去非法墮胎,或至少去偏遠一點的修道院,讓孩子被領養。單單想像他們在一起是多麼可怕又傷天害理,就會嚇倒一堆那些成天倡導公民權卻沒有決心的自由主義者。

 夏威夷種族混雜

 還有什麼港岸比夏威夷,這個合眾國的最新成員,更適合開啟一段新歷險?即使現在這個州的人口增加了四倍,一家接一家的速食店,色情錄影帶店和各式分店,在威基基大規模地與山坡爭地,我仍清楚記得我還在學步時,如何驚豔這裡的島嶼之美,那太平洋的湛藍表面,馬諾阿瀑布(Manoa Falls)長滿青苔的峭壁與沁涼水流,大氣中有野薑花香,有不見影只聞聲的鳥語;北海岸(North Shore)的浪濤隆隆而來,又緩緩褪去;大風口的層巒疊嶂;又悶又熱的氣味。

 這就是夏威夷!我的家人一九五九年到的時候,雖飽經征戰的蹂躪之苦,但還是一塊世界各地拓荒者移居的翡翠列嶼,他們的孩子在這裡都被陽光刷成了古銅色。至於夏威夷原住民被毀約掠奪的醜陋,隨著傳教士而來的致命疾病;美國企業為栽培甘蔗與鳳梨,將肥沃的火山土瓜分殆盡,且訂定契約制度使日本、中國與菲律賓的移民者在農田得從早到晚彎腰幹活;甚至是戰爭時期對日裔美國人的行動限制,這些雖不過是晚近的歷史,但到我家人來的時候,仿佛日出後蒸發的晨霧一樣,早就被大眾遺忘了。不僅種族太多,權力過於分散,以至於難以強施嚴格的階級劃分,且黑人少到即使是最激烈的種族隔離者都會想暫時休兵,他們的認知是,夏威夷這裡的種族混雜跟老家的規矩是兩回事。

 畢卡索砲彈魚

 這些不可思議的事都使夏威夷成了真正實現種族大同的熔爐,我的外祖父母就凡事都以互相理解為出發點,尤其是因為傢俱生意要和許多人接觸的老爺子,現在他的書架上還留著一本很舊的戴爾.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後來長大一點,我發現他是刻意用輕鬆活潑、喋喋不休的說話方式,來幫助自己面對顧客,他會拿出家庭照,跟剛見面的陌生人講自己的事,他會用力去握郵差的手,或者對餐廳的女服務生講黃色笑話。

 他的滑稽行為經常讓我想找個洞鑽進去,但是人們比他的外孫更寬容,更欣賞他的新奇有趣,雖然他從來不是什麼大人物,但還是交了一大群朋友。在我們家附近經營小超市的弗雷迪,是個日裔美國人,他會為我們留鰹魚最特選的部位做生魚片,給我連包裝紙都可以吃的和果子。在我外祖父店裡送貨的夏威夷本地人也不時會邀我們吃芋泥(poi)和烤豬,老爺子總是大快朵頤的樣子,至於圖(外祖母,圖圖,夏威夷語指父母的父母),則光抽菸,回家後再炒幾個蛋吃。有時我會陪外祖父一起去酋長公園(Ali’i Park),他喜歡到那裡和一個菲律賓老人下西洋棋,這老人總是抽著廉價雪茄,吐出像血一樣的檳榔汁。我也記得,有天一大清早,離太陽露臉還有幾個小時,一個跟外祖父花不少錢買整組沙發的葡萄牙人,帶我們到凱陸亞灣(Kailua Bay)用魚叉抓魚。小漁船的船艙上就一盞瓦斯燈,我看著人們潛入黑得像墨的海水,水面下閃著手電筒的光線,等到他們再浮上水面,魚叉上已有一尾活蹦亂跳色彩斑斕的大魚。爺告訴我這魚在夏威夷叫humu-humu-nuku-nuku-apuaa(畢卡索砲彈魚),結果我們倆回家一路上都在記這個名字。

 卡米哈米哈國王的後裔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種族上的血統對我外祖父母來說問題不大,至於外來者的異樣眼光,他們也很快就學到當地居民那種一笑置之的態度。所以有時我在海邊玩沙,如果外祖父發現有觀光客盯著我不放,他就會走過去,必恭必敬地對他們低聲說,我可是夏威夷第一個王朝,卡米哈米哈國王(King Kamehameha)的後裔。他會賊賊地笑道,「巴寶貝,我敢肯定,從愛達荷到緬因州,你的照片至少出現在一千本相簿上。」我當然覺得這故事很離譜,不過我也清楚這樣做是為了減少麻煩。他經常掛在嘴邊的另一個故事,是有一天又有觀光客在看我游泳,她也不知是對著誰說,「對夏威夷人來說,游泳就跟本能一樣。」結果老爺子回嘴說,那可不一定,因為「那男孩剛好是我孫子,他母親出身堪薩斯州,而父親更來自肯亞內陸,這兩個鬼地方半個海都沒有。」對我的外祖父來說,真的不需要再去擔心種族的問題,因為有些地方即使無知再根深柢固,還是可以樂觀期待世界很快就會改變了。

艾爾斯岩旁的盛宴

艾爾斯岩旁的盛宴-沉默之聲(上)

【聯合新聞網╱陳彧馨】 2008.11.04 07:24 pm


澳洲沙漠旅行中,不全然是蒼紅一片,也有浪漫時光。

從布里斯本飛抵澳洲內陸的航程中,我認真研讀所有從小小旅行社搜羅來的艾爾斯岩週遭指南。不論哪份旅遊指南,必定都會提到名列第一浪漫的行程。附上的照片上看起來是這樣:

棕紅大地,天際是將藍未藍的顏色,金光雲彩隱隱。夕陽餘暉斜照在艾爾斯岩,反映成一片金黃燦爛與舉世聞名的耀眼紅彩。幾對男女高雅地坐在鋪著雪白方巾的圓桌邊,露背的銀灰薄緞小禮服與珍珠耳環、大方領的敞口襯衫與深黑色的絲質長褲。桌上異地佳餚羅列,風輕吹,樂聲揚,天地是屋宇、巨石為友伴。

這就是澳洲沙漠裡的第一名行程「沉默之聲」 (Sounds of Silence) 宣傳圖樣,將或紐約、或巴黎、或米蘭的都會男女,浪漫地融合於澳大利亞內的荒野間。

行程單上則是寫著:

傾聽風的迴音穿越奇幻曠野,眺望夕陽在片片多彩的艷紅與橙橘之間,於亙古的奇蹟大地之上享用盛宴,不僅只是心靈與視覺,在無盡地紅色內陸裡,餐桌上將擺滿最盡興的招待,有巴拉芒迪魚(Barramundi)、袋鼠(Kangaroo)、鱷魚(crocodile)、鴯(emu)以及經典澳洲甜點(classic Australian dessert)。還可以與浩瀚無際的星空對話。

自從看見這個行程的美麗畫報,我便到了不管怎樣也要參加的地步,雖然不是沒參加就不算到了沙漠,但精神上的渴望、很不幸,就是到達那個程度。既如是,也就沒有什麼思索空間 (話雖如此,實際上還是考慮了五秒左右)。價格勉勉強強,大約要台幣四千元,包含一頓飯,一段音樂加上星空講解。

我準時在「失落的駱駝」旅館大廳一角等待,大廳裡踱步閒聊的旅人,都正盼望旅行車接送。此處沒什麼私家車,黃昏清晨,每間旅館大廳總是聚集著準備參加某個行程的旅客,其餘時間烈日酷曬,不適合出遊。一天中旅館總要這樣喧鬧兩次,其餘時間一片死寂,與沙漠一併進入休眠。

我所暫居的尤拉拉休閒渡假中心就在艾爾斯岩邊上,沿路都可以見到巨岩出現在車窗一角。脫離度假中心約莫一分鐘車程,便可見到野營區。木板木樁立成柵欄,裡面清出整片空地林立一個又一個的帳棚。已經有人野炊,輕煙裊裊。

幾天觀察,如我一樣住飯店的,多半是有點年紀、經濟較有基礎的夫妻。老實說跑來這裡一趟的金額不低,如果一家大小搭飛機換火車再換飛機地長途跋涉前來 (不誇張,隔壁房間來自維也納的夫妻便是這樣),一家以四口來計價的花費只能用驚人來形容。所以有四分之三的「全家福型」旅客選擇公寓式的鴯漫步公寓旅館 (Emu Walk Apartment) 或小木屋建築的荒漠拓荒者旅館 (The Outback Pioneer Hotel& Lodge) 這兩處都還在是便宜些的旅館。也有乾脆露營的,比如才經過的野營地。也有單獨背著帳棚自己揀一處露營,不過前提是要有車和一份精確的地圖。尤拉拉有兩處規劃完整的露營地,價錢跟旅館相較,簡直便宜得不可思議。

我緊抱著相機,視線凝固在車窗外。已是向晚時分,遠方夕陽閃爍純金色彩,棕紅大地轉成橙色,淡淡佈滿金光,天地交界是深淺不一、或橘或紫或深粉的晚霞,真是一個好天氣!我看著還遠著的烏努努幻想,說不定第一次的近距離接觸,便能夠拍到傳說中金光親吻紅色巨岩時會發散的七彩變幻、莫名的瑰麗色彩。

近距離?真是在作夢。

車子莫名奇妙地停住,艾爾斯岩還~遠~著啊!雖然說當然是比出發時近,但絕不是步行可達的距離!旅人一個個下了車,看來都興高采烈、不像有什麼誤會的樣子,每個人都一派輕鬆地拿起相機,對著明明還很遠的巨岩咖擦咖擦地留下到此一遊的証明。

原來只有我一個人以為會一路開到岩石邊嗎?

悶悶地喝著服務人員(現場一大堆白制服侍者呢!) 端上的香檳。香檳裝飾的很美,杯沿輕巧卡著一枚肥碩的紅艷草莓,但圖片中唯美場景現今不全是那回事。少了堂皇大廳與空調,我蹬著細低跟皮涼鞋,杵立在砂礫遍佈之地。風開始增強,手得緊壓著頭髮,颳起的沙塵侵襲脆弱的眼睛,瞇著眼、雙腿夾著裙角,一邊還要端著香檳做出很有氣質的樣子。

這麼累是幹嘛啊?

夕陽快要落下,侍者領著我們繼續往前,直到另一片更大、更平整的空地。 說是空地,其實已經架起了一個個大圓桌及簡便椅子,每張桌上都鋪著潔白的大方巾和齊整的碗碟,中央放置著大型玻璃燭臺,水瓶曲線的玻璃罩蓋著,以免風來吹熄了燭火。我站在桌邊盯著一盞盞擦得晶亮的紅酒杯,不知道要怎麼擇選。原來以為陳設的是一張張兩人到四人的桌位,那麼獨自一人佔著一張桌子便不太過份,但現場每張桌子都可以坐上十人欸!總不能勒令九個空位陪我吧?

沙漠的風聲依舊呼呼地吹,不過現在聽來怎麼覺得有些嘲笑成份,我環伺左右試圖找個安靜點的桌子坐下,可惜現場亂成一片,情侶甜蜜、小孩喧鬧。單人旅行時時會有尷尬時刻的,我早該習慣不是?

(陳彧馨 ∕'O Sole Mio‧邊邊角角藝文論壇成員)




艾爾斯岩旁的盛宴-沉默之聲(下)

【聯合新聞網╱陳彧馨】 2008.11.04 07:24 pm


「請問,你也是一個人嗎?」回頭,一個嫵媚非常的女人這樣問。

我正徬徨在一張張大圓桌邊,對於在哪處落座舉棋不定。

「我是來渡假的,前一陣子工作得太累,趁機給自己放個假。」她蓄著一頭波浪長髮,半挽起髮梢,「這樣的行程好像不適合一個人來,妳也一個人吧,不介意的話我們坐一起?」

沒來得及反應,她已經拉下我坐定。 「我叫羅莉,不過你可以叫我蘇喔!我喜歡人家這樣叫我。」羅莉,或是蘇 (這兩個名字有什麼牽連嗎?) 開始自我介紹。她是在馬來西亞工作的愛爾蘭人,至於在馬來西亞做些什麼?她認真地講上半天,但老實說聽不出個所以然,大約是英語教學之類。

參加沉默之聲的人群中,只有羅莉跟我一樣是唯二單身前來的女子,她全身的妝扮隆重, (忘了提,關於服裝是沒有規定的,現場根本是T恤和短褲的天下) 頭髮高高挽起,眼皮上淡淡抹著蘋果綠眼影,穿著翠綠細肩帶貼身小禮服,頸項掛著猩紅的半寶石項鍊。我暗暗猜想羅莉也是一個被十足浪漫的海報所吸引的人,不過在這樣的硬質沙地上踩著三吋細高跟,羅莉一定很想快快找個位子坐下。

一桌子的人互相介紹,都是家人或夫妻,燭火搖曳,看不清眾人的臉,而風一直吹,而且越來越強,隔著大桌子必須要嘶吼才能聽清楚對方的話語。

「你是打哪裡來的啊?」 正對面那位我始終不知道是哪裡人的胖肚子先生用吼的說出這句話。 「我是說妳,妳啊!你是日本人吧?」不待我回答,胖肚子先生便自管自的說起一串聽起來像是 「這個鬼地方的日本人真多啊!」或諸如此類的評論。 「不是喔!我是台灣人。」

「泰國人?泰國我去過啊!好地方好地方,東西很便宜喔!」胖肚子先生聽到我不是日本人之後心情似乎好很多,即使有點暗了都能見到他笑咧開的嘴裡發亮的白牙。 「不,是台灣。」我想有必要為自己的國家正名。

「我知道我知道啊,去年夏天我有去泰國喔,美麗的國家啊!」

說真的我也很難辨別胖肚子說的是泰國還是台灣,可怕的風聲大得像雙渦輪引擎,我放棄交談,至於身旁的羅莉已經找到別人說話。

坐在越來越涼的曠野,我所喜愛的艾爾斯岩早已溶入黑暗,一點也看不見。剛入夜,天邊閃起數道閃電,悶雷轟轟而下,然而一滴雨也沒有。除了湯之外,其餘餐點是以自助式的方式領取,燈光不足,對於自己菜盤裡有些什麼,只能用豐富的想像力來猜。至於味道,也許可以從我身邊的對話中窺出端倪。

「這是什麼?袋鼠肉嗎?」

「好像是有供應袋鼠肉,不過這吃起來不像喔!」

「酸酸的,該不會是牛肉吧?」

「是的話就是我吃過最難吃的牛肉了。」

「什麼啊?我剛剛有拿這東西嗎?不過這到底是什麼啊,爛糊糊的!」

雖然說吃是很主觀的感覺,然而我也不能不附和以上評論,澳洲飲食並不糟糕,但此地例外 (確實是很難吃的牛肉)。不過水果卻都異常甜美。當晚不管吃下的是什麼,總有些沙土附著。風很大,而且越晚越強。夏季也是雨季,天氣狀況並不穩定,強風刮得我頭發疼。至於風到底大到什麼程度呢?當大伙剛好都起身取餐,再回桌已經不見桌巾,當然其上的杯盤刀叉也全部落地,好險的是燭火熄了;另一桌的某個小姐由於是唯一留守的人,所以風來後,刀叉全吹到她身上!類似的事情一個晚上發生了三、四次,侍者訓練有素地快速清理。作為「沉默之聲」的侍者也真是辛苦,要忙上好一個晚上吧。

「請大家抬頭看!」 埋著頭吃著不太好吃的食物,直聽到清脆女聲呼喊才想起來還有觀星這一項呢!

我抬頭看起與北半球完全不同的星空,滿天星斗正在上方靜靜地閃爍。不知道什麼時候,星星們已經一顆顆現身。觀星員以興奮的聲音描繪星辰起落,與一個個澳洲原住民編織出的星斗故事,各民族對星星的想望似乎有相同的模式,都有著關於逝去的善良靈魂飛奔至天上默默點綴夜空的傳說。

「沉默之聲」原設計的本意終於浮現,不就正是體驗大自然的風聲,傾聽星斗曠野?我放任自己神遊星野,頭痛似乎也已忘卻。恍惚中風聲裡彷彿吹來記憶裡的輕柔嗓音,那是許久前某人在夏威夷夜空下的許諾:

「那個就是獵戶星座,看到幾顆很亮的星星嗎?那是獵戶的箭,以後我陪妳一起找,妳就ㄧ定可以分出來了。」

遙遠天際明亮無比的星辰帶著某種魔力,寅夜裡,思緒也溫柔。雖然我仍找不到獵戶星座,雖然身邊也再沒有人能夠為我指出來。

回程路上,車廂中沉默異常,所有人都感受到星光亂夢的魔力。 「真是累人呢!」我把頭倚在車窗玻璃上,以笑容回應早我一個旅館下車的羅莉熱情的揮手。

(陳彧馨 ∕'O Sole Mio‧邊邊角角藝文論壇成員)

666不見了

旅遊和數學有關係嗎?當然有!
出國要換錢、殺價,你就要用到數字;搭國際線飛機,得換算時差;到英國、日本開車,還會遇到左右對稱及平移的幾何問題。

打開你的「數學」感官,你的旅行見聞也會變得不一樣。想知道世界各地的「數學」風土民情,追隨曹老師的足跡就對了!


寫過不少理性的數學科普好書的「阿草」曹亮吉教授,這回要跟大家分享自己踏遍世界的旅遊經驗。曹老師多年來走過世界上不少的地方,有熱門的京都、維也納、普羅旺斯,也有冷門的伯恩、斯洛伐克、塞爾維亞。


這本書不只是旅遊札記,還記錄了曹老師遊行途中遇到的各種數學故事,譬如寫著梵文數字的車牌、沒有666號房的辛巴威飯店、對正五邊形裝飾情有獨鍾的伊朗人等等。




去過世界上不少的地方,有人就半開玩笑要我寫一本旅遊的書。我並不是沒有這樣的念頭,不過我比較理性,對於旅遊中遇到的人、事、地、物並不敏感,寫不出感性而能吸引人的旅遊文章。


當然,我在旅遊中也碰過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我寫過的數學科普書中,也引述過一些。譬如,西班牙人入侵前,南美的印加帝國只有靜態的圓(沒有車輪);西元前六世紀,工程師在畢氏的家鄉,利用三角學,成功挖了山洞引泉水來飲用。(見《阿草的葫蘆》,遠哲基金會。)譬如,淡水祖師廟牆上的題字是哪一年撰書的;緬甸一星期有8天,與8個方位、8個星球、8種動物相對應。(見《阿草的曆史故事》,天下文化2002版。)譬如,陸龜「孤獨的喬治」所引起的7/8= 1的疑問;在東京,就算有地址也不一定找得到地方。(見《阿草的數學聖杯》,天下文化2003版。)又譬如,厄瓜多南部大城匡卡的舊天主堂,是一批科學家測量赤道附近一緯度長的起點;在巴塞隆納的港口有座哥倫布的銅像,所面對的方向(東方)以及右手所指的方向(南方),都不是他西航的方向。(見《阿草的數學天地》,天下文化2004版。)


當然,這些旅遊所遇到的故事都和數學有關,才會出現在數學科普書裡。其實回想起來,在我的旅遊經驗中,碰過不少與數學有關的故事,值得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旅遊中最常碰到的數學,是和數字或數量有關的。換鈔票、討價還價等場合固然會遇到數字或數量,但它們在文化中的角色也值得一提。


維也納舊城區的地標聖史蒂芬大教堂,它的牆上有一個四分之一圓及其圓心的刮痕,旁邊還釘有兩根鐵桿,這些是古時此地的規與矩;「規」用來規範麵包的大小,「矩」用來規範長度的大小。大家遵照這樣的規矩,市場交易就不會出狀況。


在辛巴威的維多利亞市有一間旅館,有665號及667號房間,但居然沒有666號房間,卻多出了665A號房間。拿到666號房間鑰匙的旅遊團友,找不到六六六大順的房間,但打開了665A號房間。我知道在聖經中,666是個「野獸數」,想不到這間旅館真的避開不用。


俗話說「入境問俗」,跟團旅行,領隊、導遊都會事先叮嚀。譬如參加伊朗團,領隊事先再三提醒,在公共場合,女士要包著頭巾。下了飛機,導遊來迎,馬上送給女性團員一人一條頭巾。


如果自助旅行,除了注意特殊的風俗禮儀外,還要注意當地的節慶。有一年去加拿大東部賞楓,沒注意到他們正在過勞動節假期,大家都出門渡假,害得我們差一點租不到車子,差一點找不到投宿的地方,狼狽不堪。


我曾經看過我的飛航時間表上,從里斯本到摩洛哥卡薩布蘭加的國際航線,只要飛10分鐘的怪事。仔細一想,才想到這是時差在作怪。這些都是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中所產生的問題。


在伊斯蘭國家,看的最多的是清真寺。除了牆面及圓頂的華麗鑲嵌外,下方上圓的造型也讓我著迷。仔細看其內部,原來在下方與上圓之間還經過正八邊形、正十六邊形,甚至正三十二邊形、正六十四邊形的逐漸轉變,這不就是數學中「以正多邊形逐漸逼近於圓」的想法嗎?


到了英國,你敢租車上路靠左走嗎?開車靠左走和靠右走,純粹是左右對稱、左右互換的幾何問題嗎?不盡然。駕駛者不能左右腳互換,只能雙腳平移。左右對稱及平移,是使問題變得有點複雜的關鍵。這些都是旅遊中,遇到幾何與規範的例子。


除了數字與數量、時間與空間、幾何與規範這三類旅遊中會碰到的數學問題外,還有一類是與人物有關的。我曾在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大城亞維儂附近,追尋法國詩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足跡,只因他常用數學的眼光描述昆蟲的行為。我曾在瑞士的伯恩造訪愛因斯坦住過的公寓,只因他在那裡寫下了E = mc2。我曾在中亞烏茲別克的古城基發,離隊跑到城外,與花剌子模這位古代偉大數學家的銅像合影。我曾在墨西哥去保護區欣賞皇蝶,對牠們在春秋兩季遷移的故事深為著迷,回來後勤讀文獻,發現牠們是天生的天文學家。追隨名家的足跡,也是旅遊的一大樂趣。


阿草的旅遊數學,就以這四個面向,和大家見面。

江之島咖啡時間

郭正佩/文  (20081104)




 「回到原來的自我,給自己一段自由的時間?」

 「咖啡喫茶館,是人生中的『逗點』──一個休息、切換、感動、接受新刺激、滿足自我的場所……」

 「週末,進行一場咖啡館旅行如何?」
 買了幾本關於咖啡喫茶館的雜誌,稍稍翻閱總是讀到如是文字。

 當然,我本來並不需要所謂咖啡館旅行;事實上,在原本的生活、旅行中,咖啡館之於我,早就是其中重要的幸福時光。我在一個又一個咖啡館裡完成了之前出版的「每一本書」、甚至「每一篇論文」;在咖啡館裡思考、讀書,也在咖啡館裡認識了有意思的人、聽到感動的音樂、激發出不同點子。

 被雜誌這麼一分析,我的人生豈不一直停留在「逗點」?

 無論如何,不管是為了咖啡館而產生的旅行也好、旅行中邂逅的咖啡館也好,對我而言,發現、再訪一處迷人場所,點杯咖啡,都是生活中的至福時光。

 在鎌倉附近江之島,就有這麼一處。

 嚴格來說,並不是咖啡館,這地方叫「魚見亭」。顅名思義是家──可以見到魚的餐廳。

 餐廳位於江之島人行登山步道頂端,非有毅力一步一步爬到島頂(說實在還蠻累人的),又能不對沿途其他號稱也能俯瞰一望無際湘南海岸風光店家的奮力招客投降才有機會一訪。

 在日本工作第一年,因為居住在距離鎌倉不到半小時車程的橫須賀,週末假日常有機會到鎌倉走走逛逛。上午時分在鎌倉街區寺院參觀,午餐後搭上江之電一站一站停停走走,晃到江之島大約都已是黃昏時分。

 江之島登山步道街區吃吃玩玩,很容易把時間用得所剩無幾。加上天黑之後摸黑下山可一點不浪漫,因為這些理由,所以老實說初訪江之島幾次,都沒能發現這個場所。(根本沒爬到島頂就放棄了嘛。)

 總算一次和幾個同事同遊,平時只坐辦公室幾乎沒運動的大夥互相砥礪,終於氣喘如牛抵達江之島最高處。

 如您所見,「魚見亭」建於步道頂端山崖處,露天座位感覺彷彿騰空而建,垂直下方,就是無邊無際湘南海岸。我拍下一張包括咖啡杯、毛筆寫著「魚見亭」三字藍邊白底黑字菜單、露天座位和海的照片放在部落格上,沒過多久,居然收到來自法國一則留言,內容大致如下:

 「雖然完全看不懂您部落格內容(因為是中文),但當朋友轉貼您這張照片網址給我時真是嚇了一大跳。不久前,我才在同樣地點,拍了幾乎一模一樣的照片哪!見到您的照片,讓我又再度回想起旅行至江之島的美好時光。」

 沿著留言裡的網址一瞧,我也嚇了一大跳,真真實實是幾乎一模一樣的照片哪。

 離開橫須賀搬到東京之後,距離江之島遠了一點,再訪鎌倉多是陪國外來旅行的朋友,平均下來,一年還是會去個一兩次。

 如果時間許可,我總想在「魚見亭」稍事停留,點一杯咖啡、看看海。藍白菜單已經更換,咖啡只是非常普通的即溶咖啡,但景致依舊令人倒吸一口氣。

 若您有機會旅行至江之島,不如在黃昏時分到「魚見亭」露天座位坐坐。風相當大,如果不點相對昂貴魚料理的話,應該也見不到魚。不過,逐漸把海面灑上一層金光的夕日相當美麗。

認得幾個字



張大春  (20081104)




 我們是東道主,得主持一個接待遠客的宴會。由於明知我和孩子們會提早一個小時到場,那會是相當無聊的一段時間,我於是讓他們準備了課外書。張容帶了一本《德國尋寶記》,張宜帶了一本《小公主》,我也往背包裡塞了一本三十年前的《今日世界》雜誌。傍晚大塞車,眾賓客來得比預期還遲,在餐廳的包廂裡,我們享受了將近兩個小時圖書館般的寧靜。

 張宜忽然把書放下,搖著頭說:「這本書裡的語詞重複太多了,太多了!多得不像話。」

 「不要太誇張了罷?」
 「真的啊!你看──」她指著一個詞「去世」說:「書裡面撒拉的媽媽死了,後來爸爸也死了,不管誰死了,都說是『去世』,而且一直『去世』、一直『去世』,難道沒有別的話可以說了嗎?」

 我說:那麼你認為該怎麼說呢?她想了想,說:「掛了!」

 我說還有呢?方言裡有說「老了」的,那就是指死;有說「不在」了的,也是指死;「過身」、「過世」、「逝世」,「歸道山」,都是指死。甚至「不諱」,原來都是因為諱言一死的緣故而出現的語詞,還是指死。

 近些年從佛教團體那裡傳揚出來一個詞,叫「往生」。「往生」──就好像「願景」一樣──是那種我怎麼也說不出口的詞兒;這種詞兒很新、很生,新而生得有點帶假,說時教人口澀。如果真要講究來歷,則「往生」一詞,在淨土宗裡應該是指具足信、願、行,一心念佛,與阿彌陀佛的願力相互感應,死後才能往西方淨土,化生於蓮花之中。老實說:要「往生」,還有很高的門檻兒的,並不那麼便宜。可我們任誰都不免會有這樣一段記憶:某女士哭紅了雙眼跟我們說:「我家的小狗,小狗──昨天往生了!」

 諱的本意原本是「不言」,不言甚麼呢?當然是人生最不能面對的結局。「諱」字從言、從韋;「韋」不只是此字的讀音,也兼有否定的意義。它最初是指「熟治皮革,去毛而柔化」的過程。仔細看「韋」這個字,它也是個形聲字,以中間的「囗」(音圍)做聲符,上下兩端的形符則象徵著相對施力──這兩個形符如果變換成左右並置的寫法,就是「舛」(讀若「喘」),衍生出「相互背反」的意思。背反、否定、違逆──「不」!「死」真是不好說,非但要「諱言」其事,就連不得不說的時候,往往還得再加上一個不字,居然變成了「不諱」。

 當年韓愈鼓勵李賀考進士,畏忌這位年輕詩家出一頭地的人便藉由避諱的講究來詆毀李賀,認為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肅」,作兒子的就不該舉「進士」。韓愈為此寫了一篇筆鋒犀利、辭氣淋漓的短文,叫〈諱辨〉,有「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則子不得為人乎?」之語,勁拔奇警,讀之令人拍案!

 究其實而言,「諱」既是「不言」,「不諱」自然就是直言了。對於「不諱」這個詞,我還是獨鍾「直言」之義。人生一切若能豁然開朗,敞亮向人,那是幸福的。然而我們不但遇事多所畏葸,也經常在思想的時候,有意無意地鑽進許多語言的角落,尋求字面的庇蔭,以免情感受到創傷,反而增生罣礙。

 「有那麼多詞來形容死,你覺得哪一個詞形容得最貼切?」我問張宜。

 她說:「還是『掛了』!」說時翻了一下白眼。

歐巴馬很會講故事

2008-11-05吳念真

教育班長選美國總統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電視新聞裡常冒出一個黑人老美,長得像早年新兵訓練中心教育班長的,乍看之下總以為是正在呼喊重建家庭價值或者諸如此類的道德口號的年輕宗教人物;而當終於記得他名字的時候,這個才四十來歲的國會議員已經是美國總統的可能人選之一了。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精心計算的行銷策略;當民主黨兩個黨內初選的人物浮出檯面的時候,執政的共和黨候選人到底是誰好像就難以引人注意了。

想想看,希拉蕊加上歐巴馬,任何一個選上都將是美國歷史的新頁:一個女性總統或者一個非裔美國人總統;光是這樣的想像(或是期待)好像都足以可以掩蓋大部分的選舉議題。  現在確定了,就是這個長得很像教育班長的歐巴馬出來跟共和黨的麥肯對幹。

有人說美國大選最好看的部分在歐巴馬和希拉蕊拉鋸的過程中就已經過去了,剩下的可能是極其無趣的部分;因為接下來的是年輕對年長、非裔對白人、中產對有錢人(有錢到忘記自己的房子有幾棟!);還有,最重要的是,雙手握滿把柄和攻擊議題的反對黨,對上八年來被布希老爺搞得零零落落的執政黨。

不過,好像也難說,就在寫這篇東西的過程裡麥肯竟然出了怪招,把阿拉斯加的女州長拉來當副手。也許他終於看到市場競爭中最重要的本質了:話題。因為比起歐巴馬,麥肯真是一個既沒有故事、沒有「梗」也沒有賣相的「凡人」。

美式勵志電影的題材

歐巴馬還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不說別的,光是一個非裔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可以唸到哈佛畢業、當上律師、選上國會議員、一直拼到今天出線競選美國總統,這樣的過程大概就是好萊塢一部美式勵志電影的題材,豐富到連未來是否選上都已經不重要了(如果結尾是選上的話,說不定還比較不動人)。

但是我所指的「故事」不是這個,而是他寫的一本書「夢想之路」;這樣講好了,自從歐巴馬冒出頭後,全世界的媒體對這個人背景的描繪基本上大都引述或衍生自它。


一般來說,大部分政治人物寫的書其實不用怎麼看,尤其是為了選舉而寫的那種。你也知道,選舉前出書的動機和目的都超級單純,再笨的人也能一眼看穿,無非是:一、募款,二、打知名度,三、拉抬自己的文化水平,四、告訴人家我很棒,選我準沒錯。

至於書的內容,通常也有固定的三種:自傳體與理論體,以及兩者混合的孿生體。至於敘述方式……你一樣可以猜得出來;家境差一點的通常會說出身貧苦所以深知民間疾苦,家境好的無貧苦可說,通常只好說從小立志打破社會不公。

接著,是自己如何勤奮求學或參加社運以累積救國救民的知識與經驗;然後呢,累積了這些知識與經驗之後,發現現階段某一個熱門議題的解決方法;結論呢?選我才對,選別人的話事情永遠不能解決。

不管選的是什麼東西,都讓人覺得政府就只有他一個人,什麼都可以他說了算,有他什麼事都好辦。

這律師想當的是作家

而更值得懷疑的是:這書當真的是他自己寫的嗎?

我不知道歐巴馬之後的寫的The Audacity of Hope是不是這一類型的(不過看它的副題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還真有點嫌疑),不過這一本可不是。「夢想之路」其實更像一本小說;雖然一九九五年寫這本書的時候他的確準備進軍國會。

幾個星期前,和一個在美國的朋友通MSN提到我正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他跟我說他看過了;他極度讚美歐巴馬這本書優美而講究的遣詞用字;他甚至懷疑寫這本書的時候,歐巴馬想當一個作家的企圖好像比當政治人物高很多。最後他說:這個律師不但有故事,而且還真會講故事!

原著文字有多優雅我大概看不出什麼名堂,不過在中譯本裡我們倒可以看到,這個人以一種細膩的文字氛圍和誠懇的姿態,帶著我們去瞭解他之所以逐漸走上政治這條路的「初心」。


現在大多數的人應該都知道歐巴馬的父親是一個來自非洲肯亞的留美學生,母親是白人;一九六一年歐巴馬出生之後,他老爸就回去肯亞做研究,從此一去不返。由母親和外公外婆帶大的歐巴馬在紐約讀哥倫比亞大學時接到父親的死訊,或許是來自內心隱藏已久的某種召喚,他決定去父親的母土肯亞走一趟,也種下六年後的「尋根」之旅。

Change背後的能量

這趟表面上類似「尋根」之旅,其實重要的不是一種血緣的聯繫,而是讓歐巴馬體驗或者理解了,當年父親在一無所有的狀態下離開肯亞,與拋妻棄子重返肯亞,這兩種巨大的決定與可能的掙扎的因由。

作為主流世界與主流社會中的弱勢,生存本身除了要比一般群體付出更多的努力之外,有時候甚至要把尊嚴藏在連自己都不想發現的角落。至於,想在這樣的群體裡讓別人看到自己、聽到自己、成就自己甚至想改變什麼……似乎還要加上無比的勇氣、毅力以及某種特殊的機運。

透過這個旅程,歐巴馬發現自己與陌生的父親如此親近之處並非血緣,而在於面對類似的困境,有著同樣的悸動,都不願意在既定的命運下苟活;雖然他已經可以活得比父親、比肯亞的親人甚至比其他非裔美籍的人更好。

看完這本書,好像能夠理解歐巴馬為什麼用「Change」當成他的競選主題,也彷彿感受到這個字背後,那種看不見但卻極其巨大的渴望和能量。

在「台灣」這兩個字在主流世界彷彿只能發出微光的當下,看完歐巴馬的故事忽然有種蒼涼的感覺。

我們是願意在既定的命運下,滿足於至少還活得比其他人更好的自慰苟活,還是在看到歐巴馬或許可能創造美國歷史新頁的鼓舞下,也把「Change」的意願用力地高高舉起?

把米其林名廚帶回家-三星女主廚的法式料理







Au Nom du Pere–Anne-Sophie Pic, cuisiniere a Valenvce

作者:安蘇菲?碧克
譯者:費翊君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523164
裝訂:平裝

在碧克家族中,被視為生活藝術的料理,已經充滿熱情地傳承了四個世代。從十九世紀末蘇菲.碧克經營的那家樸實無華的阿爾代什小餐館,到今日成為極具盛名的莊園與城堡飯店組織(Relais & Ch?teaux)一員的瓦倫斯碧克家莊,格局變了,但是待客之樂仍舊一如往昔。受到命運所驅策,安蘇菲.碧克為了一九九二年驟逝的父親賈克.碧克(Jacques Pic)的名聲,來到了爐灶之前。僅僅憑仗著信念、堅持,與對於父親姿態的記憶,她獨立地闢出了自己的道路。她成功的喚醒了埋藏在自身上的天賦,之後便創造出一種膽大而纖細的料理,而不曾背棄其先人的好名聲。在本書中,安蘇菲.碧克敞開了她的心、她的回憶、她的料理,還有最重要的是……她的烹飪筆記。她展現出的那種熱情,驅策她從尋找食材、食譜創作到裝盤修飾均親力而為。這位女廚師-她喜歡如此謙虛地定位自己-吐露了她天天創造與分享的幸福,也為愛好美食的讀者獻上七十餘個不同凡響的食譜。

本書特色

  ★ 作者為極少數榮獲米其林三星殊榮的女主廚!

  ★ 法式料理天皇──保羅.博巨(Paul Bocue,榮獲史上米其林最高三顆星次數最長紀錄保持人)專文推薦!

  ★ 任何功成名就者,都有不為人知的奮鬥歷程。作者對「料理藝術」的執著與熱誠,令人動容!

  ★ 圖文並茂,一場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食饗宴。有如置身於頂級法國料理天堂,滿足每一位美食愛好者!

  ★ 隨書附贈.讀者專屬品嚐法式料理優惠券!

作者簡介

安蘇菲.碧克(Anne-Sophie Pic)

  1969年出生於瓦倫斯(Valence)的安蘇菲.碧克生長在一個充斥著非凡香氣與風味的環境。高中會考合格之後,她先後前往巴黎以及紐約修習經營管理課程,走上一條離爐灶相當遙遠的路,1992年她的父親賈克.碧克驟逝,安娜蘇菲便回到瓦倫斯批上了廚子的白色戰袍!1998年便開始獨當一面的安娜蘇菲是個天才自學者,在廚藝上大步向前邁進!一份又一份的菜單,一季又一季的菜色,這位瓦倫斯的女廚子以創新的手法媒合各種滋味,為她的客人奉上細緻又極具美感的原創料理,深受同行肯定。

名人推薦top
亞都麗緻管理系統 行政總主廚 廖郁翔
拉佩提法式料理餐坊 老闆兼主廚 Vegue11ier Christophe
橄欖樹小館法式料理 行政主廚 廖憶嘉
鹽之華法式料理廚房 主廚 黎俞君
法義人文風味餐廳 老闆兼主廚 葉清祺
夏都康提.小城堡法式料理 主廚 Jimmy
聯名推薦!
詳細資料top
叢書系列:Ciel
規格:平裝 / 208頁 / 16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故事與新聞》權力帶來的傲慢

【聯合報╱楊照】 2008.11.05 10:42 am



就連漢文帝那樣平素謹慎的人,都難免受到誘惑,覺得天底下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抵抗他的權力……

漢文帝在歷史上地位很高,即位後自奉甚儉,而且約束妻兒一同節約,力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讓漢朝能夠穩定局勢,並累積國力。

不過漢文帝自己節儉,身邊卻有個富可敵國的鄧通。鄧通在《漢書》中被列入「佞幸」行列中,是漢文帝身邊的寵臣。漢文帝身患廱瘡,鄧通竟然用嘴巴吸吮血膿,因而得到漢文帝的格外信任。

漢文帝特別找了長於看相的人,幫鄧通看相,看出來的結果是:「當貧餓死。」漢文帝聽了當然很不高興,半賭氣地說:「難道我不能讓鄧通富有嗎?他怎麼可能窮到餓死呢?」於是,漢文帝下令將四川的整座銅山賜給鄧通,還准許他自己任意鑄錢。「鄧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

一時之間,漢朝境內沒有人比鄧通更有錢,自己可以鑄錢,要多少有多少,怎麼可能貧窮餓死?

然而,不幸的是鄧通活得比漢文帝久。漢文帝死後,太子劉啟登基,是為景帝。景帝很了解鄧通為人,不齒他吮廱的馬屁行為,更對私人鑄錢聚歛財富,大大不以為然,下令「免其官,抄其家」。失去了皇帝寵信,後來鄧通真的窮困而死。

漢人信「命」,重視相術,鄧通的故事被拿來證明相術神準,就連皇帝的權力意志都無法扭轉。我們今天看這個故事,可以不必照單全收算命的部分,卻能清楚看出權力帶來的巨大傲慢。就連漢文帝那樣平素謹慎的人,都難免受到誘惑,覺得天底下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抵抗他的權力,或者換個角度看,覺得天底下沒有什麼是他不能予以阻止扭轉的。

鄧通本來不會那麼有錢,因為算命的說他會窮死,文帝就硬要讓他有錢到絕對花不完。鄧通本來或許還不至於被抄家,可是他手上竟然握有整座銅山,對新皇帝構成多大的威脅,也就反而促成了他最後「當貧餓死」的結局。這一切的癥結,不在「命」,而在權力的傲慢與權力的濫用。

當年邱義仁在國安局祕書長任內提出「烽火外交」、「割喉外交」路線,就帶有權力傲慢的賭氣意味。明明局勢顯示與中共關係升高緊張程度,對台灣不利,他偏偏就要跟大局勢對幹,非但不謀求和緩,還要更進一步在外交上讓兩岸關係更加惡化。他以為他的意志,還有編列的大批祕密外交預算,就可以讓中共退縮,讓局勢對我們低頭。

結果呢?這種權力傲慢下規畫的政策,只是製造了一堆錢財大黑洞,肥了許多來往穿梭的外交掮客騙子,也讓自己暴露在巨大的誘惑下,最終給自己惹來了遭受羈押的「奇恥大辱」。

那恥與辱,實在不是來自於檢察官與司法單位,而是邱義仁自己在權力位置上的傲慢與輕率帶來的啊!

一「籃」幽夢(下)

【聯合報╱廖玉蕙】 2008.11.05 10:42 am



一向溫厚的外子可能也真的被惹惱了,竟然提議在籃子上通電(誰說最毒婦人心!),兒子笑說:「第一個被電到的絕不會是別人,鐵定是一向糊塗的媽媽。」……

「就只能這樣坐以待斃嗎?難道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套嗎?」

外子提出看似可行的方案:

「把籃子拆掉不就一勞永逸了。」

我才不答應!這是何等怯懦而消極的應對,我主張對惡勢力得採正面迎敵方式,寧死不屈。於是,心生一計,決定和隱形敵人展開對話,我用黑色奇異筆在A4的白紙上溫情喊話:

「親愛的鄰居:車籃並非垃圾桶,請勿在籃內丟棄廢物,也包括藥盒子。拜託!拜託!誠心祝福你早日恢復健康!車主敬上」

經過縝密的觀察和理性的歸納分析,那位神祕客應該不是夜貓族(因為我曾從四樓整夜目不轉睛地往下看,都沒有任何發現,直到累得小瞇片刻後下樓,卻又有數張鋁箔片盤據籃內),而是靠著黎明的掩護遂行他的例行性犯罪行為。我本該堂而皇之地下樓張貼對話的,卻不知為何也跟著賊頭賊腦地偷偷摸摸起來,月黑風高之際,我悄悄將那張A4的留言用膠帶黏貼在籃子上,期望得到善意的回應。誰知,天不從人願,夜裡忽然下起一場豪雨,次日,那張充滿偽善語詞的紙張睜著模糊的淚眼回望著我時,我忽然氣憤自己實在太膽小、太窩囊了!我幹嘛得這樣低聲下氣地奉上祝福給一位莫名其妙的小人!於是,改弦易轍,我寫上措辭強烈的譴責,讓不敢以正面示人的鼠輩嘗嘗被唾棄的滋味。於是,A4紙上的字詞傳達出十足的憤怒:

「可惡的老賊:有膽將藥盒丟棄在別人的車籃內,卻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到底是何方鼠輩,再這樣,就別怪我詛咒你的病情越來越糟了!」

第二天,我忽然一反常態的在清晨驚醒,愧赧之念在晨曦中迎面襲來,幹嘛用這種嚴厲且不敬的口吻對付已經夠可憐的病人!不是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嗎?我這算什麼教授!一點也不溫柔敦厚,虧我還念了一肚子古聖賢書。萬一那位仁兄看到我的留言後氣急攻心,後果可不堪設想!別人不仁,我豈能跟著不義!我急急下樓,唯恐悲劇已然發生,誰知籃內空空如也,連被牢牢黏住的那張警語也不見了,我如釋重負,慶幸粗暴的文字隨風而去。然而,問題還是沒解決,我生性樂觀進取,雖沒有那位仁兄那般堅苦卓絕,卻也不是輕易屈服之輩。於是,再接再厲的,援筆寫下自認措詞尚稱得當的幾句話:

「罹患心臟病與糖尿病的先生:想你應該聽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如果你能履踐聖人的格言,將空的鋁箔及藥盒子留在自家的垃圾桶,而不擺進車籃內,造成我們的困擾,我們會十分感激,也樂意誠心祝福你早日康復。車主上」

女兒看了,笑得前俯後仰,說:

「媽!寫得太文謅謅了啦!誰管你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

我不管!雖然不知敵人的動向,做人的基本風格還是得維持著。這回,我不好意思自己去張貼,抬出母親的威權,脅迫女兒連夜去從事。

沉默數天的外子,終於也沉不住氣了。他不以為然地指正我:

「奇怪欸!為什麼你在紙上稱呼他是『罹患心臟病與糖尿病的先生』?你怎麼認定他一定是男的?你又沒見過他!」

經過這一提醒,我才恍然發現自己腦海中的嫌疑犯,的確從頭到尾都是男性,難不成在我的潛意識裡,確實對男人懷抱成見?可我才不願意承認歧視男人的罪名!於是,再度發揮狡辯的專長:

「你不知道先生是個中性字眼嗎?稱呼男女都可,你忘了?比較有成就的女人,最後都被稱呼作『先生』!譬如:作家林海音就被稱作林先生……哎!你到底怎麼啦?為今之計,最重要是齊心克敵,你就別節外生枝、鬧內訌了!」

外子一向口拙,知道所有和太太的爭辯,橫豎到最後都是輸,也就只好鳴金收兵。

次日,一早出門的女兒,在樓下按著門鈴,大驚小怪地說:

「媽!沒用啦!還是有好幾張鋁箔片丟裡頭,就擱在那張紙上面。」

我把鋁箔片扔了,將紙張弄端整些,依然貼著。第三天,機車無端倒地不起,我很小人地認定此事不尋常,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連這樣溫婉的諍言都無法讓他改過遷善,可見這人真的病得不輕。

然而,又能如何呢?我又不能日日徹夜守候,來個人贓俱獲。朋友建議裝置監視器以利甕中捉鱉。可是,為了捉拿區區一名罪行輕淺的嫌疑犯而不惜重金購買昂貴的監視器,連傻瓜都知道不敷成本。我本來絲毫不作此想的,但是,兒子從南美洲回來後,另謀新職,居然在外銷監視器的公司謀得一職,陡然燃起我的一線希望。在閒聊時,我若無其事地說:

「貴公司的牆角應該有不少被淘汰的監視器吧!你們公司都如何處理?」

兒子警覺性特強,防禦心顯然過當,立刻毛髮盡豎地問我:

「你不會要我做犯法的事吧!我剛進去怎知他們如何處理!媽!妳不要太過分哦!我可是個廉潔的人,絕不貪汙。」

這樣解讀母親的話,簡直是對我人格最大的侮辱,套句近日的名言:「真的很超過!」我豈是那種偷雞摸狗之輩!不過探問可有賤價出售的次級品而已,竟引來兒子如此的疑慮,顯見近日所有台灣之子都充分體認被母親「指示、支配」後的嚴重後果。不知是否受到此事的影響,幾天之後,兒子不聲不響地辭職,和監視器徹底切割,我也因之斷了裝置監視器緝凶的念頭。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閉門苦思對策。女兒建議在籃子上加蓋,「他難道就不會放在蓋子上?」不行,提議被否決。一向溫厚的外子可能也真的被惹惱了,竟然提議在籃子上通電(誰說最毒婦人心!),兒子笑說:「第一個被電到的絕不會是別人,鐵定是一向糊塗的媽媽。」我陰陰睨了外子一眼,懷疑有人想挾怨報復!立刻加以封殺。我到學校集思廣益,男學生甲說:「這有什麼好煩惱的!就把那些垃圾丟到地上就行了!」女學生乙掩著嘴竊笑,小聲地說:「我都把它丟到別人的籃子裡去。」啊!真氣人!怎麼我就是沒辦法這樣率性呢?

想來想去,既然敵人藏在暗處,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最後,我也不得不豎起白旗認輸──決定將籃子拆了,以絕後患。誰知那只籃子還真是比我硬頸、倔強,它就是不肯投降!嚴重生鏽的螺絲釘怎麼也轉不開,看似腐朽變形的籃子,卻有著鋼鐵般的戰鬥意志,我耗掉了一個早上,只能無功而返,任憑它歪曲著身子盤據著。連籃子都不聽話,存心欺負我!這回,我算是同時見識了兩個狠角色了!

只不過是幾張廢棄物,卻讓我對這世界感到心灰意冷。「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難怪我死去的母親生前經常如此喟嘆。從那日起,三年來,不辭辛勞、規規矩矩地收拾廢物、拎上樓去丟進垃圾桶的美德受到重創,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疲憊,決定不再為這樣可惡的人善後,我任憑鋁箔片和藥盒子原封不動躺在籃內,騎車時,發動引擎,向前疾馳,那些廢棄物紛紛自動從籃內飛奔出去,落在身後的台北街道上,我採取的是老莊的「無為而治」。

「去他的溫柔敦厚!去他的公德心!」垃圾迎風飛舞,我大聲沿街呼喊,雖然臉孔被一張迅即飛出的尖銳鋁箔片畫出一條猙獰的血痕,卻充分感覺道德淪喪後自暴自棄的暢快淋漓。

Tuesday, November 04, 2008

我看高加索》蘇聯解體後的南高加索

歷史上任何大帝國的敗亡和解體都一定有後遺症。一次大戰前後奧斯曼帝國的頹敗與滅亡,直接造成今天的中東問題與巴爾幹問題,還間接導致了現在的高加索問題。今天高加索問題的基本原因當然是沙皇俄羅斯帝國的解體;外高加索於1918年分裂為類似民族國家的喬治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然三個共和國就是最直接的結果。但沒有幾年,它們又都在蘇維埃邦聯的名義下重受莫斯科的管轄。

喬治亞與歐洲

1991年六月,我參加女兒從哈佛大學畢業的典禮。當天獲頒授榮譽博士並應邀發表演說的是蘇聯外交部長謝瓦納茲(Shevardnadze)。這位曾任克格勃(KGB)將軍,喬治亞共產黨第一書記的蘇共政治委員受到台下美國菁英的熱烈鼓掌。但就當他在美國接受喝采時,他的家鄉已經在一位長期持政治異見者,英國文學教授的領導下宣布脫離蘇聯而獨立。

獨立後的喬治亞立即陷入混亂與內戰。那位富民族主義激情的教授總統動兵鎮壓阿布哈茲自治州的獨立傾向,卻因不善統治國家而被迫逃亡到俄羅斯聯邦的車臣共和國。1992年,因蘇聯解體而失業的謝瓦納茲則被家鄉父老推選為喬治亞的新元首。但這位富於行政經驗的新總統不但無法阻止內戰的延續,還經歷了十九次對他行刺的圖謀!最後他並未死於非命,而是被他一手提拔的受美國教育的年輕人薩卡什維利(Saakashvili)在2003年率眾手持玫瑰花衝進政府大廈,將他轟了出來。這就是著名的「玫瑰革命」。

喬治亞當今的領導者和菁英階層很想儘快加入〈北大西洋公約〉,以便像以色列那樣,成為位於亞洲的「歐洲國家」。弔詭的是,喬治亞自十九世紀起就想依附俄羅斯進入歐洲,從而擺脫落後的奧斯曼帝國和伊朗;到了二十一世紀它仍然只能在歐洲的外面盼望,一點也不比土耳其離歐洲更近。這說明,地理環境對歷史的發展確實有莫大的影響。別說喬治亞很難離開它所身處的中東,就連在它西面,宣布「脫亞入歐」已經一百年的土耳其也離不開中東。

近日來喬治亞與俄羅斯因南奧塞梯亞的衝突而斷交。但是喬治亞這個只有五百多萬人口的小國的問題,遠不只俄羅斯這個強大的前宗主國。

當前喬治亞貧富非常懸殊,官員貪汙濫權的現象很普遍,內部凝聚力很低。首先,在它領土內已有南奧塞梯亞、阿布哈茲以及最近新聞中較少提到的阿札拉等幾個已然實際上獨立的自治州。首都附近有二十五萬從阿布哈茲被驅趕出來的喬治亞族難民。此外,在它與兩個鄰國的邊境附近,還分別有約三十萬亞美尼亞人和三十萬阿塞拜然人。

這些對建設以喬治亞民族為主的喬治亞國是很大的阻力。尤有甚者,民族團結也並不是一般喬治亞族人的中心思想。正像世界許多其他未經現代洗禮的地區一樣,一般喬治亞人只以家族和家族所在的小地區為效忠對象,對國家並沒有特殊的認同感。比如說,史達林的故鄉葛利(Gori)的大部分居民仍以這位同鄉為榮,並自願為他守護設在城中的史達林紀念館。

阿塞拜然與石油

雖然喬治亞不可能成為以單一民族為主的國家,但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然卻在蘇聯解體後經過戰爭和民族清洗,大致成了單一民族的國家。

在阿塞拜然政府能有效控制的領土上占人口90%以上的主體民族,是信仰什葉派伊斯蘭的阿塞拜然人。他們與相鄰的伊朗北部兩省的居民同種同文同宗教,而伊朗境內的阿塞拜然人口遠比阿塞拜然共和國要多。這對民族國家的模型是另一種挑戰。目前,阿塞拜然的領土被分為不相連的東西兩片,而東面的那一片主要領土又有六分之一左右(這片領土上的居民目前已幾乎全是亞美尼亞人)被亞美尼亞實際占領並視為獨立。

歷史上,阿塞拜然先後被波斯與俄羅斯統治過。二十世紀初,阿塞拜然發現石油,吸引了歐美國家不少投資;歐洲財閥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就曾在此擁有許多資產。一次大戰前,它的石油產量占全世界的一半。近年來,正是因為阿塞拜然的石油儲量很大(據統計可能超過伊朗),國際能源公司大批進軍它的首都巴庫(Baku),使那裡呈現一副繁榮景象。



阿塞拜然獨立後的先後兩任總統是阿力耶夫(Aliyev)父子。父親當初做過阿塞拜然共產黨總書記,獨立前是蘇共政治局委員。他們父子的外交政策是親近土耳其(兩國語言很接近),拉攏喬治亞,力抗亞美尼亞,但與美、蘇則儘量保持等距離。先前報章報導的從裡海到地中海的那條石油管道,就是在老阿力耶夫手上完成的。

儘管阿塞拜然的人均所得近年來迅速提高,但是人民素質、社會風氣卻沒有多少進步。整體來說,它的社會比喬治亞和亞美尼亞要落後一截。

亞美尼亞與大屠殺

亞美尼亞人歷史上曾經很輝煌,最強盛時的領土比現在要大得多。奧斯曼帝國時代的許多知識菁英與商人都是亞美尼亞人。十九世紀上半葉,同樣信奉基督教的希臘在英、法協助之下獲得獨立,這就使許多亞美尼亞人想自己也在沙俄的庇護之下從奧斯曼帝國獨立。一次大戰前俄國與奧斯曼帝國幾次衝突,奧斯曼人把亞美尼亞人居住的大片領土都割給了俄國。一次大戰時,許多亞美尼亞人支持俄國,因此遭到土耳其人(即信奉伊斯蘭、操土耳其語的奧斯曼人)的報復。亞美尼亞人在各地被大量屠殺以及被驅趕到敘利亞(當時仍屬奧斯曼帝國)的沙漠中。雖然土耳其官方至今不承認,亞美尼亞人以及他們在歐美的支持者說這一大屠殺死難人數超過一百萬。

亞美尼亞的確是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從中世紀以來他們就以長於學識和善於經商知名,與歐洲的猶太人頗有相似之處。在阿拉伯人、波斯人、奧斯曼人和俄羅斯人的統治下,他們幾次大規模逃散以保性命。

現在生活在北美、西歐、中東以及俄羅斯的亞美尼亞人數目非常多,政治、經濟影響力也很強。1991年亞美尼亞獨立後,它海外的僑民十分支持政府收復在蘇聯時代被判給阿塞拜然的「失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這就釀成了亞、阿兩國在獨立後的戰爭與兩族人民大量的死傷與逃離家園。這場戰爭的時間恰巧與巴爾幹半島上波士尼亞人和科索沃人遭塞爾維亞人「清洗」的時間相同,所以幾乎沒有受到西方傳媒的注意。

南(外)高加索的困境


我的亞美尼亞朋友告訴我,亞美尼亞人根據過去當鄰居和同學、同事的經驗,比較願意和阿塞拜然人做朋友,不喜歡「自大」的喬治亞人。 據說一般喬治亞人也情願和阿塞拜然人交往而不喜歡「狡猾」的亞美尼亞人。

不論誰喜歡誰,南高加索三國就是這樣矛盾重重,危機處處。在這背後,有上千年的歷史恩怨,也有當今國際政治的現實利益。今天住在高加索地區的任何一個民族的任何一項領土主張或對另一個民族的指控,都能找到歷史的支持。

所有高加索人都有歷史的包袱,而誰都沒有經歷過現代化的洗禮。極端主義,貪汙瀆職,有家無國的現象十分普遍,絕不限於某一個民族或國家。

毫無疑問,南高加索三國都在轉變中。其實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民主政體還是專制政體,都需要在一定的社會和文化傳統中實行。西方國家所實行的民主政體和它們近年來所推行的公民社會,在目前的高加索地區還找不到合適的土壤。西方國家從前所奉行的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的概念,卻在這個古老的民族博物館裡得到了強烈的共鳴。

即使沒有大國之間地緣政治的較量,高加索地區也很難在短期內安定下來,民主起來,繁榮開來。目前,美國、西歐和俄國為了南高加索地區而進入「新冷戰」。但是不要忘記,真正的利益攸關者還包括土耳其和伊朗這兩個地區大國。

文馨隨筆》我們的教科書

【聯合新聞網╱余文馨】 2008.11.03 11:48 am


《軍火之王》(Lord of War)果不其然是部發人深省的電影,所以故事進行之中我會不由自主地思考著人生種種,譬如:「幾年來尼可拉斯凱吉到底接下多少片約呢?」怎麼我總感覺,好長一段時間以來,我所看到的電影主角,若不是他就是丹佐華盛頓。「難道沒有別人了?是怎麼搞的?」啊,怎麼又是與實際內容無關的感想。

雖然未曾拿出具體的行動,心理上我是反戰的,我也認同戰爭等於邪惡無知愚蠢這等有如常識一般的價值。然而一方面在道德上鄙視草菅人命,另一方面卻又把以軍火商的心路歷程為主題的電影當成消遣娛樂,豈不有以矛攻盾之嫌?尤其是,好幾場戲太諷刺了,令我幾度撲嗤笑了出來。「竟然從這樣殘酷的描繪裡獲得樂趣哩,」是不是不太應該呀?

「如今全球每年花費120兆日元,用於每天進行的戰爭。既有無奈被捲入戰爭的孩子,也有主動拿起機關槍參戰的孩子,還有年紀和我差不多的女生,因為生活所迫而從事色情行業。我和她到底有什麼不同呢?世間明明有很多人因為缺乏食物而餓死,卻也有人在白白浪費糧食。即使全球不斷沙漠化,即使南極的冰山在融解,人們還是會將去年剛買的衣服扔進垃圾桶,說是已經過時了。到底是為什麼?」這是發生在日劇《我們的教科書》第一集開場3分鐘時的一段話,14歲的國中女生問她的導師:「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嗎?」當然導師無法回答,只是尷尬地說著,妳的問題好難呀。

我們沒有選擇地被帶到這個世界,然後被迫在同一片天空底下學習生存下去的辦法,世界是我們唯一的教科書,可是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

由尼可拉斯凱吉所飾演的尤瑞歐洛夫,原本只是一個貧窮的東歐移民,住在治安混亂的社區,弟弟帥的要命卻沒加入好萊塢,一家子都在經營門口羅雀的餐廳,但是一次親身目擊槍戰之後,他終於開竅,自槍口撿回一條命的生活經驗裡,他學到了什麼是供應與需求。就像人們總是會饑餓,所以到哪兒都少不了食物生意,當殺戮永無休止,子彈不就跟衛生紙一樣既是必須品又是消耗品了嘛,於是他開始賣槍和子彈,然後是裝甲車和手榴彈,獅子山和賴比瑞亞的軍閥便是利用這些步槍殺死婦女和幾歲的孩子。軍火商尤瑞歐洛夫的生意經是,就算我不做也有別人會做。他不認為世界是可以改變的。

林的女性朋友在某展望會工作。在一次吃到飽的聚餐結束之後,「我再也不要跟她一起吃飯了!」林對著完全不認識對方的我們宣佈。

令林憤慨不已的午餐的地點是十分著名的連鎖自助餐店,菜色從海鮮、拉麵、生魚片,到提拉米蘇和冰淇淋,應有盡有,一客午餐含服務費約台幣近800元。「所以她呀拼命拿菜,也不管喜不喜歡,或合不合口味,只要看得到的,就什麼都要拿一點,連冰淇淋也一球一球挖了一大堆。」林氣嘟嘟地敘述著,「如果她都會吃掉倒也無所謂,問題是大部份的食物她都是只嚐嚐味道便再也不碰了!」結果鋪滿桌子的佳餚,到頭來都成了廚餘垃圾。林生氣地說著虧得這人還是在以改善第三世界饑荒為職志的單位做事,但她到底有沒有概念啊!「我提醒她既然不吃就不應該取那麼大份量嘛,實在太浪費了。可是妳知道她怎麼回我,她居然說展望會員工都有捐出固定比例薪水了,意思是她已經有在做好事了,浪費這麼一點沒關係。」換言之,展望會小姐所抱持的理念是,就算我不浪費,也會被別人浪費。我想她也沒想過要改變世界。

不過事實是,不論你在意或不在意,世界的確在改變。就是現在,南極冰原正在以不可逆的驚人速度迅速融解著。這樣下去,全部變成水只是遲早的事。快的話,也許再過50年就會全部加入海水。屆時,全球平均氣溫將提高4度以上,海平面亦將較今日升高兩公尺,大城市就此消失。

「所以根本不需要買什麼房子好嗎!」自從讀到台北盆地有可能在2050年時低過海平面的報導之後,我便深刻地體悟到,買不起房子不見得不是好事,如果遲早都是要沉到水底。咦,反過來說,陽明山上的豪宅也有可能因為地勢之便而更加行情看漲是不?所以,「倘若非買房子不可也務必要買在二樓以上,」就是我學到的事了。

(余文馨 ∕'O Sole Mio‧邊邊角角藝文論壇成員)

城市角落/北京》千年銀杏

【聯合報╱徐淑卿】 2008.11.04 02:51 am


北京西北有一遼代古剎「大覺寺」,寺中有一株高壽接近千年的銀杏。我那曾隨夫派駐北京的堂妹告訴我一個內部消息。

日本駐中國大使夫人,對北京古樹、古廟非常有研究,當然也知道大覺寺的銀杏樹王。一日,夫人有友自日本來,便安排他到大覺寺一遊,大家感覺在銀杏樹下氣場舒暢,於是紛紛做深呼吸,以承接日月精華。不數日,這位友人回國後果有好事發生,他被高升為日本外相了。

聽了這個異事,我也躍躍欲試。一次,又有赴大覺寺之約,這回我有備而來在銀杏樹下徘徊再三,還幫樹王拍了照片以便不時瞻仰,感覺一切因緣俱足,只等好事發生。令人失望的是,好事就跟果陀一樣,遲遲不來。

後來,我就想通了。好事是贈品,能親眼看見千年猶生的老樹,本身已是奇蹟。

[投稿] 文學版科技辭典》量子的慰藉

被滿滿人群擁進的電影院大廳裡,室溫硬生生的被拉升了幾度。
剛看完海角七號,等在電梯口的我,面向著牆上的下期預告。
裡頭的他,還是一樣的英式西裝,單排雙扣的,一點都不囉嗦。
只是,這回迷惑我的,不是他那湛藍的眼神,而是片名。
量子,索羅斯(George Soros)的基金也以此為名。
而它在物理上則代表一個最小的基本量。
一切能量的傳輸,都只能以這個量為單位來進行。
如果慰藉的溫暖只能如此渺小的度量,那是有多麼的令人鼻酸啊!
於是我決定把海角七號的片名還給了龐德(Bond),
換上了,「量子的慰藉」。

老男人的菜市場》身世不詳的紅花米

【聯合報╱劉克襄】 2008.11.04 02:51 am


經過台中護理專科學校時,一排佇立圍牆的柚木老樹,伸出許多肥厚的大葉,在陽光中亮麗的搖曳。它們的寬大、明亮,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網路上,晚近流傳著一則訊息,有人接受採訪時,透露了早年製作紅龜粿的紅,主要乃取用天然的柚木色素摻雜進去,而非工業原料。

想到此事,我好奇地摘下一片,再從地面撿拾枯掉的落葉。回去後,兩片都仔細搓揉。但再怎麼用力,都摩挲不出一點淡紅的色澤。

放棄後,很不甘心,再翻查書本閱讀,竟是如何翻找,都無書本提到,柚木可作為染料。後來,意外翻查了胭脂樹,才確定有紅色色素的存在。兩相對照,我猜想,大概是現今流行「天然e尚好」,有人誤把柚木當胭脂樹,瞎掰了一個生活故事。

只是胭脂樹或柚木,都非在地樹種,多於日治時期引進。但台灣人使用的紅色色素早已行之數百年,凡湯圓、壽桃、紅蛋和紅龜粿等糕點米食,都得仰仗。這樣對照年代,相信古人使用的,絕不可能是這二種植物。

那麼我們吃了大半輩子,吞進肚腹裡的紅色色素,到底是什麼呢?去問鄉下的阿嬤,她們會回答說,那是紅花米啊!

紅花米到底是什麼,植物嗎?我到菜市場的雜貨鋪認真追探,原來只是一小包的工業食用色素。一包不過十五元即可買到。我們現今一般常吃的糕點米食,都是摻雜了這種,讓它鮮紅欲滴,讓它色澤發亮,充滿喜氣。

但這種便宜的色素,是現代產物,專家大抵會認為有礙健康,愈紅愈教人擔心。緣於此故,最近有一單位正在研發,嘗試以紅麴發酵的色素取代。可惜的是,紅麴的紅,往往呈現暗褐之色。想想看這等色澤的湯圓和紅龜粿,如何吸引一般人食用?

我悲觀地臆測,想要看到天然的大紅,恐怕還得再研磨一段時日吧。但我又想到,不對啊,更早以前,沒有工業用的食用色素時,米食糕點鮮豔亮麗的紅色,又是從哪兒來的呢?

其實,所謂紅花米,確實是有這種菊科的植物。它就叫紅花,以前的人習慣採集紅花花瓣作為染料。其花瓣枯萎後,固定收縮如米粒,故而稱之為紅花米。

只是紅花不產於台灣,主要分布於大陸,諸如河南、四川、雲南等地。春末夏初之交,此菊花冠由黃變紅。農婦可擇晴天早晨,露水未乾時採摘,晾乾或曬乾。但早年台灣傳統的糕點美食,就是靠這種菊科小花製成的材料,搭船飄洋渡海來染紅,還是間有栽種於本地的荒地田溝邊,只是今日絕跡了?

我的疑問,或許有一二明晰的方向,但答案還是未知數。

一「籃」幽夢

【聯合報╱廖玉蕙】 2008.11.04 05:03 am



圖/可樂王

說起機車,我就有一肚子牢騷。

婚後沒多久,我們便一直以機車代步,兒子上大學時,老喜歡搶我的車子騎。對他而言,騎我的車子,其實是萬不得已的選擇。一百八十餘公分的身高屈居在五十CC的山葉小車上,就已經夠窩囊了,何況,車子前方還懸掛著在他看來罪無可赦的車籃!每回騎車,他總不辭辛勞地事先用螺絲起子將籃子卸下,為了那個車籃,我和他爭執不下數十次。

「到底那個籃子礙著你什麼!你非得這樣追殺到底!」我簡直是咬牙切齒了。

「你不覺得很醜嗎!有礙觀瞻嘛!騎出去,別人會笑死,看起來很猥瑣欸。」

我實在想不透車籃跟猥瑣之間是如何掛鉤的,不過,我也深知年輕人有些奇奇怪怪的禁忌,並不是那麼在乎他拆下車籃以成全偉岸騎士的做法,重點是他總不肯物歸原處,將籃子重新歸位,害我下樓想上市場買菜時,常常還得上樓尋找被卸下的菜籃。對這點,他也有一番振振有辭的歪理:

「我拆、你裝,很公平啊!你騎著裝著奇怪籃子的機車毀壞市容、汙染市民的眼睛,是很不道德的行為,為不道德的行為付出一些代價是很公平的呀!」

當我氣憤地忍不住向學生投訴時,學生的反應倒是難得的很一致:

「機車上裝車籃?哈!哈!哈!……別逗了!虧老師想得出來!」

厚道些的,忍不住掩嘴竊笑;張狂點的,乾脆前俯後仰地哈哈大笑起來,彷彿我是行止詭異的外星人!然而,車籃之裝置於我而言是如此順理成章,可能是從小所騎的腳踏車前方都有那麼一只籃子懸著,因此,從買下第一部機車伊始,便很自然地要求車商附送一只籃子掛上,買菜、購物兩相宜。所以,儘管歷盡兒子的譏嘲、學生的駭笑,仍然我行我素,騎著裝上菜籃的機車滿街驅馳。

事猶未了,機車帶來的困擾方興未艾,外子戲稱它為「一『籃』幽夢」,各位客倌權且耐下性子,聽我細說從頭。

也許是公德心越來越低落,長期停駐路邊的車籃,竟逐漸變成路人甲或路人乙的流動垃圾場。由啟始的偶一為之,逐日遞增,近年來,變本加厲的結果,已演變成無日不有。籃內的垃圾,五花八門,大體不外飲料鋁罐、空的鋁箔包、寶特瓶、速食包裝紙、紙杯、形跡可疑的衛生紙……這些廢棄物之所以被棄置於籃內,不難想像,宅心仁厚時,也能體諒這種行走於途、不易尋得垃圾桶的權宜之計。引起我的強烈不滿的,倒不是這些路過時順手丟棄的廢物。從三年前的某一天清晨起,車籃內忽然開始進駐一排又一排掏空了藥物的鋁箔片。每隔兩三天,便會出現二至三張。

「在什麼樣的狀況下,人們會將需要丟掉的藥盒、鋁箔片大費周章地攜出室外,並丟棄在別人的車籃內?」

家人和我百思不解。依照我們的理解,同時丟出兩、三張廢棄鋁箔片,想必是長期服藥者將藥粒逐日分裝過後的動作,為何不順手丟棄於自家垃圾桶中,何以需要刻意攜出置放他人之籃?難道這位患者以丟棄物件為名,行走路健身之實?如此則不免太把個人健康建築於別人的痛苦之上了。一個月、兩個月過去,這位病患還真是持之以恆,半年過後,鋁箔紙和藥盒仍周期性地每兩、三天出現一次,頗富韻律感的。我們開始好奇起來,斯人也而有斯疾!除了我們認定的精神問題之外,他到底罹患什麼病症?於是,我們收集掏空的鋁箔包裝,上網查看藥品屬性。一種是Kintec(恩納比爾錠),專治高血壓和充血性心衰竭;另一種叫Avandia(梵帝雅),是胰島素增敏劑,可以增加細胞對胰島素利用,降低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如此說來,這位仁兄應該是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慢性病患。同時罹患這兩種病症的,應該屬於高年齡層的吧!我如此猜測著並開始仔細觀察周遭的鄰居,想採取排除法擒拿嫌疑犯。

首先,隔著馬路的對門有一群老人常在芒果樹下聊天泡茶,會是他們之中的某一位嗎?嗯!應該不是。他們何必捨近求遠,馬路那邊的機車停車格裡不是也常停了一部裝了籃子的機車嗎!右舍那位老將軍呢?應該也不可能,依我對軍中袍澤的觀察,他們多半相當重視紀律,何況是身居高階將領,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右舍的嫌疑既然被排除,那左鄰如何?左邊的兩戶人家,恰恰分別都有高齡老人家。緊鄰的鄰長平常就熱心公務,對鄰居很友善,應該不會縱容家人造成別人的困擾才是;那就剩下那位常在機車上留言恫嚇大夥兒不要在他家圍牆邊停車的老先生了!他短小精幹,雖然已經年過九十,依然生龍活虎地從事辦桌本業,聽說輕易就能變出五、六桌香噴噴的酒菜,可看不出他身體有何異狀。外子說:「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從外表是很難辨識出來的!」我追問他是否也懷疑兇手可能是這位老先生,外子卻又閃爍其詞說:「我可沒這麼說!」那麼,這位居心叵測的病患到底是何方神聖呢?我用懷疑的眼光打量路過的每一個人,當然,在我灼灼鷹眼的探照下,那位九十高齡的老翁一直是頭號嫌疑犯,雖然,每回照面時,我還是面露笑容,和他親切地打招呼,其實,暗地裡懷抱一副怨毒的心腸。

在心裡嘀咕了一年之久後,事實證明我識人不明、胡亂栽贓,因為直到這位老伯伯過世後,那些煩人的藥盒猶自日復一日安靜地躺在我的車籃內,顯然我白白冤屈了這位勤奮工作、至死方休的可敬老人!唯一的變化是,Avandia(梵帝雅)的鋁片在某日的清晨被Diamicron(岱蜜克龍)所取代。我不知道這位神祕的病患為何改換藥方,一度曾懷疑此人是否病情加劇,頗替他憂心的,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因為一張又一張的藥殼子的牽引,也算是有緣了。我們全家人都很關切他的健康,上網查詢,也無法確切解讀他換藥的原因,只知道新藥的主要成分為Gliclazide,主治第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不過,網路傳說此藥應該要撤出市場,因為近半年來有研究認為患者服用後可能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罹患率,也就是它會提高病人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我們十分擔心這位病患或許疏忽了此項資訊,雖然我們如此憎惡他帶給我們的困擾,但是,憑良心說,我們還是由衷祝福他的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幸而,半年之後,我們由他遺留的藥盒發現他改服克醣錠,至於為何慶幸他改了藥方,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也許是受了那則未經證實的網路傳言影響吧。

三年過去了!這位意志力堅強的病患似乎有心追著我們的機車跑,我們曾試著轉移機車的停駐地點,然而,可能因為仍在方圓幾十公尺之內,所以,總是無法逃脫他的魔掌,藥盒子固執地追索著我們那輛機車,從嶄新直追到破舊!鍥而不捨。車籃子經過風吹雨打,開始鐵線生鏽、螺絲鬆脫,甚至嚴重扭曲變形,承蒙這位病患青睞,不離不棄,有時想起來,也不免要被他的專情所感動。然而,到底是哪位仁兄呢?這樣不厭其煩地、堅持地偷偷做著同一件有損公德心的事,持續三年之久,毅力實在堪稱「驚人」了!難不成和我們曾經有過什麼樣難解的過節不成?是積恨使然嗎?有時對著那些藥殼子嘆氣時,竟然會變態地疑心某個我所不知道的窗口正有一雙眼睛賊賊地注視著,且對我的無計可施打從心裡痛快地幸災樂禍。當這麼想著時,又激發我必欲擒兇的決心。(上)

[本週選書:傳說日本:ISBN:9789573261384]





傳說日本

作者:茂呂美耶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261384
裝訂:平裝

定價:320元 優惠價:9折288元



內容簡介top
  傳說是一種真實的夢。說它「真實」,是因為代代相傳,烙印每一代人的記憶之中;說它是「夢」則因為它會變,隨著時間、地點、族群,而不停地放大或縮小。日本文化物語的根源,請從傾聽傳說開始。

  本書為茂呂美耶2007年新作,為其「日本文化物語」系列第四本,延續前面三本風格,圖文並茂,輕鬆有趣,深入淺出遊走於日本庶民文化之間。

  全書內容包括日本全國各地的傳說怪談緣起及內容,包括吾人耳熟能詳的桃太郎、浦島太郎、安達原鬼婆、鍋島妖貓、四谷怪談、宇治橋姬、琵琶法師、阿波狸合戰、河童的約定、鍋島妖貓騷動……等等,搭配現地照片與浮世繪、繪卷圖片等等,引人入勝,值得期待。

滾錢人生 巴菲特

2008-11-04【文/黃浩榮《遠見》】

股神巴菲特的自傳《雪球》問世。
《遠見》獨家摘錄中文版,以巴氏深具魅力的金錢人生分享讀者。
同時越洋專訪作者施洛德,深入瞭解她多年來對巴菲特的第一手觀察。
在全球金融風暴時刻,巴菲特依舊繼續滾雪球,他會是風暴中的救世主?
《遠見》雜誌封面




首富魅力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讓股價大漲,
連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都找他出任下一任財長。

今年初以來,從華爾街連往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Omaha, Nebraska)的電話線路,溫度始終燙得很。「好,接進來吧,」一頭華髮的老伯回答完祕書的問題,一邊將手中的那把堅果往嘴裡送,一邊緩緩放下蹺在辦公桌上的雙腿。

他調了一下褲腰帶的位置、好讓充滿肚量的小腹鬆活點,再輕輕挪開桌上的櫻桃可樂、拿起話筒:「喂,我是華倫。」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個在全世界「喊水會結凍」的名字,現年78歲,處女座。從12歲買下第一張股票開始,縱橫股海60多年,個人財富也宛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52年前出資100美元與親友組成投資公司,如今換得580億美元的巨富,不僅剛剛取代好友比爾.蓋茲(Bill Gates)成為全球首富,也為他贏得股神、奧馬哈神諭」(Omaha Oracle)、奧馬哈聖人(Omaha Sage)等封號。英語世界裡光是以他為書名的書,就超過180本。

「告訴我們,你會考慮以哪種方式投資高盛(Goldman Sachs),公司會想辦法促成交易,」9月下旬金融海嘯橫掃全球,多年來意氣風發的高盛合夥人兼總經理德羅特(Byron Trott)在電話那頭略顯急促的聲音,透露著匆忙與焦慮。

幾個小時後,高盛正式對外宣布,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將投資高盛50億美元。股神入股高盛的消息一出,隔天立即帶動高盛股價大漲7.95美元、至133美元。

滄海桑田。68年前,剛滿10歲的小巴菲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前往紐約華爾街參訪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高盛投資銀行,並與當時主事者溫伯格(Sidney Weinberg)寒暄了幾句。豈知,68年後,巴菲特竟成為挽救高盛的重要舵手。


甚至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麥肯也不約而同地公開邀請巴菲特出任下一任財政部長,以挽救金融困境。

天賦異秉從小數學與記憶力就過人,
熱愛機率的計算,開學前就把課本全部讀完

「過去40多年來,巴菲特的投資績效以相當驚人的差距,領先美國股市,並且從未出現不正當的風險,也沒任何一年出現虧損,」著有《巴菲特:一位美國資本家的成長》的資深金融作家羅傑.洛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一語中的說明了巴菲特受人敬重的原因。

巴菲特向來以選股精準、報酬率佳、逆中求勝聞名。過去30年來,旗下波克夏公司股票的投資報酬率平均每年超過20%,每股市值從13美元上揚至10月17日的12萬美元(相當於台幣400萬),是全球最昂貴的股票。「股神」美譽,實至名歸。

股神的傳奇成就,並非憑空得來。與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Peter Senge)所強調的「修練」概念相似,巴菲特是透過他個人的獨特天賦加上後天的種種修練,以及對道德的重視從而成功。

優異傑出的數學能力,正是巴菲特天賦異秉的好根基。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從小便遺傳母親的數學天分,對數字抱有高度興趣,腦子裡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數字。

他尤其熱愛機率的計算,甚至還研究每個英文字母在《聖經》和報紙上出現的頻率。從那時起,他便學會蒐集大量的資料,來計算各種機率,也奠定他將來分析投資對象的基礎。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更是巴菲特令人難望項背的獨特能力。

小學五年級那年,巴菲特得到了1939年版《世界年鑑》這本書,他馬上將這本書內容通讀,甚至還一一背下每個城市的人口數,並且和朋友競賽,看誰能將人口超過100萬的都市全部背出。

17歲進入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就讀後,室友總是看他不太順眼。一方面是由於他生活習慣的儉樸邋遢,另方面則因為他總是在學期剛開始就能把課本全部讀完,輕輕鬆鬆地成功應付課業。


錙銖必較巴菲特從小就熱愛金錢,
如果望著北斗七星,他看見的會是一個錢的符號 今天的巴菲特名滿全球,給人慈祥和藹、慷慨解囊的慈善家形象。但幾十年前的股神卻也曾是個愛錢如命、個性叛逆的問題少年。

熱愛金錢,可說是巴菲特的天性,他甚至一度請太太蘇珊(Susan Buffett)用美鈔圖案的壁紙貼滿整個辦公室。因為他相信「錢可以讓我獨立,然後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

其實,巴菲特小時候家境雖不算富裕,卻也衣食無虞。但巴菲特從小便喜歡賺錢,自六歲那年兜售口香糖、可樂開始,他便不斷發掘各種可能賺錢的工作來累積財富。加上錙銖必較的個性,不僅讓他在26歲便累積了17萬美元的財產,也讓他身邊瀰漫不少有趣的傳聞,如「不買嬰兒床,讓剛出生的女兒睡在抽屜做的代用床」「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長期租用一間沒有窗戶的廉價小房間」「帶孩子看電影卻不願付爆米花的錢」等。

「巴菲特如果望著北斗七星,他看見的會是一個錢的符號,」《雪球》作者愛麗絲.施洛德(Alice Schroeder)打趣地說。

叛逆青春以各種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
偷竊、說謊、惡作劇……,年輕的巴菲特樣樣都來

中學時期的少年巴菲特,積極送報紙賺錢之外,也渴望獲得同儕的重視與喜歡。但是,除了在數學課上可以展現他對數字的出眾才華外,內向的巴菲特始終找不到一個拓展人際關係的好方法。

加上正逢青春期的叛逆,巴菲特開始以各種極端的方法來證實自己、希望獲得大家重視。偷竊、說謊、惡作劇讓同學赤裸游入高爾夫球場池塘裡等,巴菲特樣樣都來,但是,他對這些惡行也始終耿耿於懷。1946年那年,轉機降臨了。

巴菲特在奧馬哈的祖父家裡,無意間找到了《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一書。書上開宗明義便講,這本書會幫助你「很快、而且很容易交到新朋友」「受人歡迎」「增加你的影響力、說服力和完成事物的能力」。巴菲特如獲至寶,彷彿找到打通任督二脈的那本修練祕笈。


他潛心閱讀並在生活裡實踐、驗證卡內基的論點。他興奮地發現卡內基講的東西是對的。他待人真誠、與人為善,愈來愈多人喜歡跟巴菲特相處。時至今日,巴菲特仍常將這套心法應用在日常的投資與經營管理。

「巴菲特所做的一切,幾乎是一般人都可以模仿得來的。但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那與眾不同的心性特質--耐心、自律內省、理性,」資深金融作家洛文斯坦分析道。的確,巴菲特幾乎在各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改善,唯獨感情與家庭始終是個例外。

感情世界個性內向、不擅表達感情,
亡妻生前照顧他生活起居,妻兼母職

每當談起投資,巴菲特總是光芒四射,宛若夜間燈塔吸引眾人目光、指引方向;但只要一離開投資,巴菲特便黯淡無光、沉默寡言,宛若瑟縮樹梢上的貓頭鷹,靜靜觀望樹下人們的一舉一動。

個性內向的巴菲特,對於男女間的情感一向不擅表達。《雪球》書中提及,高中時的巴菲特曾與一名麵包店老闆女兒約會,但兩人走在街上,「就像在比賽看誰比較害羞,兩個人尷尬地在費城市區散步,一句話也沒說。」

或許是將全身心力貫注在投資上了,投資以外的巴菲特,幾乎像個老小孩,對家庭生活相當疏遠。朋友甚至曾對巴菲特說,「那邊的三個小朋友,是你的小孩。還認得嗎?」

於是,已過世的第一任太太蘇珊便擔負起照顧巴菲特生活的大任。蘇珊大方、熱情、外向,熱中公共與慈善事務,但對於先生眼中只有懂投資的個性,她盡力予以最大包容。

朋友常說蘇珊在家要照顧四個小孩(三個小孩加上巴菲特),她要為巴菲特打理衣服、穿衣服甚至剪頭髮--因為巴菲特怕上理髮廳。

巴菲特其實相當熱愛蘇珊,不時在公開場合擁抱她、稱讚她是個好太太。2004年蘇珊過世,也促使巴菲特在兩年後,決定將自己財富的85%捐做慈善(當時相當於370億美元),創下全球史上最多金額的一次慈善捐款。

投資大師股王波克夏曾虧損累累,
成為心中的痛,直到他施展投資魔法術才扶搖直上


5月3日凌晨4點,奧馬哈的天空還沉睡著。但天空下的奎斯特中心(Qwest Center)體育館門前,已經出現排隊潮。

他們是為了一年一度的波克夏股東大會。每年只有今天,才能親眼見到股神與他的好搭檔、波克夏董事會副主席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聯手,對全場3萬1000多名股東進行面對面的溝通。

波克夏,這檔全球無人匹敵的股王,是巴菲特畢生最傑出的驕傲,卻也曾是他心中的痛。

1965年,當時的巴菲特仍效仿著恩師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撿雪茄屁股」(cigar butts)哲學,整天從投資手冊上尋找股價遠低於公司價值的小公司進行投資。經由朋友建議,他打算收購波克夏這家紡織公司。

在交易過程中,巴菲特原本有意放棄收購、將股票賣回波克夏,但卻被對方在最後一刻臨時壓低收購價格的舉動所激怒。巴菲特一氣之下,決心征服波克夏。

他成功了,但卻沒因此快樂。因為當時美國北方的紡織業由於生產成本太高,失去了市場青睞,導致波克夏虧損不斷。

巴菲特決定運用波克夏的資金進行投資,他首先收購一家保險公司,為自己取得更多浮動資金做為投資籌碼。

接著,股神便頻頻施展他那令人歎為觀止的選股法術,陸續在市場低點購進《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電視公司、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富國銀行等知名公司股票,加上原有的美國運通,巴菲特長期滾雪球的策略,成功為波克夏賺進大筆財富。

波克夏在股神的法術下起死回生,股價扶搖直上,一度逼近每股15萬美元(約新台幣500萬)的歷史天價,為人類投資史上寫下一頁璀璨傳奇。

投資心法首重道德,因為高道德的好信譽,
能帶給投資人安定的信心

波克夏股價「驚為天人」,為何還能吸引全球這麼多投資人蜂擁追隨?「他被認為是當今最聰明的投資人、最有道德感的生意人,」資深金融作家藍迪.卡普契(Randy Cepuch)說。


《華爾街日報》報導,當高盛尋求巴菲特金援時,考量的正是巴菲特「道德高尚的良好聲譽很可能會給投資大眾帶來他們需要的定心丸。」然而,巴菲特一再強調、並一再身體力行的一項簡單而根本的投資哲學,卻經常遭受忽略--那就是「道德」。

巴菲特接受施洛德專訪時曾表示,「巴爾扎克(Honore de Balzac,法國文學家)說過,每筆財富後面都有罪惡,但這不適用於波克夏。」

事實上,巴菲特的父親早年便為他在道德上留下好榜樣。霍華.巴菲特是位講究誠信的券商,個性剛正不阿,對社會有強烈使命感。後來獲選為眾議員進入國會,但由於堅拒結黨營私或利益輸送,因此成為國會裡的「獨行俠」。但他始終不以為意,默默為了州民,為了理想辛勤工作。巴菲特相當感謝父親給他的嚴謹身教。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認為,投資者如果重視道德,就會「講誠信、講信用。大家都講信用,彼此交易的風險與成本就可以進一步降低。」

由於對道德和社會使命感的重視,巴菲特向來謹慎選股,不買不熟悉(如網路科技業)或不正派的企業(如博奕產業),只挑選體質健全、但股價正好大幅低於公司價值的時機進場承接,並長期持股。

這也正是他為人稱道的「價值投資」策略:不隨股價高低去追高殺低,而是以公司的價值高低為判準,並慎選進場時機。

危機入市得力於卡內基訓練,練就堅忍冷靜
而周延制勝本領,隨時準備好,邁向另一個成功

「別人貪婪時,我們就要恐懼;別人恐懼時,我們就要貪婪,」巴菲特時常掛在嘴邊的經典名言,對許多人來說,往往知易行難。但股神之所以能神,就是因為他能說到做到。

2000年的股東會,是巴菲特和孟格最難熬的一次。在網路泡沫化前,波克夏的「食古不化」,招致股東們砲轟連連。

就連《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也都有文章挖苦或批評他不買科技股。甚至網路上還一度謠傳,巴菲特年老體衰、將不久人世。


面對如此龐大的社會壓力,巴菲特全部忍下了。他堅定的投資原則並未因此動搖,他對網路科技股過高的本益比與過高的股價始終存疑。

「被網路公司引誘的投資者就像參加舞會的灰姑娘,沒有在舞會的限期之前離開,結果華麗的馬車又變回南瓜。但最大問題是這次舞會的時鐘並沒有指針,」巴菲特妙語如珠的比喻,說明了他的顧慮。

後來證明,他是對的。馬車終究變回一堆南瓜泥,而灰姑娘們則個個原形畢露、光著腳丫跑回家了。

巴菲特如此冷靜地婉拒眾議,除了得力於卡內基訓練的成果外,他平時對投資對象的細心鑽研,更是最有力的防火牆。這是他從小就練就的本領。

「準備是最重要的,諾亞不是下雨後才造方舟,」巴菲特說。今天,這位78歲的老爺爺,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又再度振奮起來。他再度危機入市,尋找新的投資標的,繼續書寫他的滾雪球人生傳奇。

Monday, November 03, 2008

撥119.110報案

撥119.110報案 手機是最後選擇?


報案時你會用市話、手機,還是公共電話?最近網路流傳一篇文章,指出手機報案無法顯示發話位置,如果報案太緊張結巴,或者講到一半昏迷了,可能延遲救援的黃金時機,並建議大家用市內電話,作為報案的第一選擇。到底報案時用手機好,還是室內電話好呢?



看原信:撥打119記得用市話?



台灣手機普及率相當高,遇到緊急狀況時,手機卻不是報案最佳選擇?根據原信的論點,一般警消報案系統設有「來電、來址顯示」,民眾以市話、公共電話報案時,都能即刻知道發話地點,立刻派員前去救援;只有手機報案的時候,無法知道發話者確切位置。所以原信認為,為了加快救援速度、避免通話突然中止的情況,報案使用工具應以「市話 > 公共電話 > 手機」。



因此以下幾個問題是查證的重點:

 1.一般警消報案系統,是否設有「來電、來址顯示」功能?

 2.一般警消報案系統中,手機報案是否無法來址顯示?

 3.所以對於原信宣導的「報案工具:市話 > 公共電話 > 手機」,警消單位的看法是如何?



手機是報案的最後選擇?

首先我們直撥110,直接請教公司所在地的警局。接電的執勤員警聽到第一個問題,立刻指出追追追小組的所在地址,連樓層都一清二楚!110表示,使用公共電話發話求救,也可以清楚知道發話位置;但若使用手機報案,就無法知道發話者確切的位置,不過,他們仍可以知道距離發話者最近的基地台,並藉由基地台偵測,了解求救者大約在哪個地點附近。



接著119消防單位部分,追追追小組請教到台北縣消防局新聞聯絡人涂崇恩先生。涂崇恩表示,目前消防單位使用ALC系統進行追蹤,也能清楚知道市話、公共電話發話者的明確位置沒錯,但對於手機發話者的求救位置,同樣無法直接顯示。綜合警消兩個單位的說法來看,手機真的是最後的求救選擇嗎?



「沒錯,這個觀念是正確的」涂崇恩說,「但是!」他突然高聲強調「這是指『同時有兩種以上的選擇時』,為了時效性,基本上還是以最方便的為主,不一定要用市話撥打」涂崇恩表示,儘管原信觀念是正確的,但報案時仍應「因地制宜」,不要被「市話 > 公共電話 > 手機」的觀念束縛,只要能搶到最佳救援時機,用什麼工具報案都可以。



110也表示,他們當然鼓勵「報案工具:市話 > 公共電話 > 手機」這個觀念,但若是在空曠的地方,例如荒郊野外,仍以手機為佳,不然等找到室內電話或公共電話時,可能已浪費許多時間。110建議大家,無論使用何種工具報案,報案時最好「先通報地址,再講述現場狀況」,因為報案者不一定人在案發現場,也能避免基地故障時,顯示系統無法顯示的狀況。



手機能否追蹤定位?

不過手機都能顯示附近的美食地圖了,為什麼報案求救時,無法顯示自己的位置呢?NCC營運管理處梁溫馨簡任技正表示,就技術上來說,其實行動電話可以定位出發話者位置,連詳細的經緯度都能顯示;但因為這套技術涉及個人隱私,因此除非是公共急難救助事件,110、119單位才能破例向行動電話業者,取得報案者的詳細發話位置。同時,為了避免侵犯個人隱私的嫌疑,警消單位在取得發話者詳細位置後,還要補公文,說明為何要取得發話者經緯度。



總結來說,「報案工具:市話 > 公共電話 > 手機」這個觀念是正確的,但僅在「同時有兩種以上的選擇」時成立。民眾在報案求救時,應該因地制宜,並且「先通報地址,再講述現場狀況」。

太超過!華爾街執行長高薪傳奇

2008-11-03【文/財訊月刊】
領高薪卻搞垮公司,再撈一筆巨額退職金

害雷曼破產倒閉的執行長傅德,年薪要價七千萬美元!讓波克夏哈薩威投資績效傲視群倫的巴菲特,年薪只要十萬美元!隨著民怨爆發,各國政府介入,華爾街高薪歪風能否被終結?
什麼工作能讓你坐領億元薪水,最後把公司搞砸了還能再領一筆肥滋滋的退職金?答案就是華爾街金融業的執行長!

美國企業執行長(尤其是華爾街高層)坐領高薪,早就不是新聞,美國五百大企業執行長的薪水平均高達一千萬美元以上,是市井小民薪水的四百倍,早已讓投資人很有意見。不過,這次金融風暴中,華爾街金童們玩光了投資人的錢,自己照樣穩拿高薪,終於引爆民怨迫使各國政府出手干預。

績效倒數第一照拿高薪

根據《富比士》二○○七年美國五百大企業執行長薪酬排行榜,美國最大抵押貸款銀行Countrywide Financial的執行長墨里洛(Angelo Mozilo)去年領了一億美元薪酬,折合台幣三十二億元,在全美五百大企業執行長中排名第四,在金融業中排行第一。績效也一樣名列前矛嗎?錯!Countrywide Financial過去六年來每年平均股票報酬率負九%,被《富比士》評為五百大企業中的倒數第一名,而該公司在今年一月面臨破產壓力,最後在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金援二十億美元入股後,才擺脫倒閉危機。

雷曼兄弟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去年拿走高達七一九○萬美元的本薪與紅利,合台幣達二十三億元,高居五百大排行榜上的第十一名,在金融業中排名前五。經營績效是讓公司倒閉,連帶使台灣五萬名連動債投資人血本無歸。美國AIG集團的執行長沙利文(Martin Sullivan),去年薪酬一千萬美元,合台幣三億二千萬元,在五百大企業中排名第一六八名。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讓AIG業績一路發,從他○五年接下執行長到他被迫離職前,AIG市值萎縮達四六%。

不只美國,歐洲也不遑多讓,《英國獨立報》十月中旬披露,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執行長古德溫(Fred Goodwin)去年的薪水高達四一五萬英鎊,折合台幣二億三千萬元,經營成果是讓RBS向英國政府申請二百億英鎊紓困,自己被勒令辭職。英國第一大房貸銀行HBOS執行長霍恩比(Andy Hornby)去年也領了一三九萬英鎊,結果HBOS難逃被同業收購命運。


黃金降落傘令人不滿

除了令人咋舌的高薪外,被戲稱為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s)的巨額退職金,更是讓投資人髮指的大黑洞。傅德在雷曼倒閉前夕還刮走了三千五百萬美元的退職金;去年底因次貸風暴引咎辭職的花旗執行長普林斯(Chuck Prince),也領了高達四千萬美元的退職金走人;因公司虧損過於嚴重而離職的前美林執行長歐尼爾(Stan O'Neal)的離職金更高達一億六千萬美元。

法國政府也在對德克夏銀行(Dexia)注資六十四億歐元後,赫然發現這些錢還得支付前執行長米勒(Axel Miller)高達三七三萬歐元資遣費。米勒義正辭嚴表示,反對有過失的執行長享受黃金降落傘禮遇,但他認為自己「並無過失」。

由於這些行為實在「太超過」,當美國參議院準備提出請願書要求限制執行長薪酬與退職金時,短短三天就有超過三萬名美國民眾連署。向來對執行長高額薪酬採取觀望態度的各國政府,也終於採取強硬態度,美國政府接管「二房」(Fannie Mae、Freddie Mac)後要求兩家公司執行長離職,這兩人每人一千二百萬美元的「黃金降落傘」已被出資的聯邦住宅金融局打了回票。

巴菲特一年只領十萬美元

美國國會通過八千五百億美元的救援方案時,也特別將黃金降落傘與薪資上限納入,受援助銀行的高階主管薪酬必須受管控,並不得有不合理退職金。而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也在宣布政府紓困措施同時宣示,將限制受援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薪資以避免「失敗還能領高薪」的情形發生。

不過,另一方面,公司僥倖逃過一劫的高薪執行長就幸運多了。在前執行長鮑爾森入閣擔任財政部長後,接任高盛執行長的布蘭費(Lloyd C. Blankfein)去年共領了七三七二萬美元,其中六千九百萬美元為分紅,分紅金額創下華爾街史上最高紀錄。高盛由於及早看空逆向投資操作保住獲利,在此波風暴受傷較輕,加上目前美國財政由鮑爾森掌管,由他指派負責金融援助行動的卡西卡瑞(Neel Kashkari)也是「高盛幫」,讓高盛被視為是金融危機中的大贏家,布蘭費的「恐龍級」薪資也成了沒被檢討的漏網之魚。


美國銀行的路易斯(Kenneth Lewis)則儼然是金融風暴中的「白馬王子」,美國銀行先是買下了Country-wide Financial,接著又以低價買進了美林投資銀行(Merrill Lynch),數次扮演英雄救美角色。路易斯去年領回了二千萬美元、折合台幣約六億四千萬元的薪酬,合不合理?也有討論空間。

股神巴菲特這次趁亂撿便宜共入股了高盛、比亞迪、奇異電器以及一家能源公司,而他身為公司執行長,數十年來如一日只領年薪十萬美元,換算台幣為三二○萬元,薪酬不只在金融業執行長中敬陪末座,更是美國五百大企業中排名倒數第四名,只贏了三個不拿薪水的執行長。誰最能為股東創造報酬,誰最能對得起股東?高下立現。

現代法醫證實 光緒被毒死

2008-11-03【亓樂義/台北報導】

經科學驗證,命運坎坷的清光緒皇帝突然駕崩,係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而亡。凶手則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光緒死因」長久來眾說紛紜。清西陵文物管理處負責人說,光緒的墳墓(西陵崇陵)曾被打開,清理封閉之後,留下若干頭髮、遺骨和衣物,均由該處保存。

為解開「光緒死因」的歷史謎案,二○○三年起,該處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醫檢驗鑒定中心,組成「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並列入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的《國家清史篡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

《中新社》昨稱,專家從光緒的髮砷入手,以「中子活化」、「X射線螢光分析」「原子螢光光度」等科學方法,透過對比和模擬實驗,並對光緒的頭髮、遺骨、衣服和崇陵內外環境樣品,進行反覆檢測,證實光緒的頭髮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據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教授等十三位專家聯合撰寫的《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指出,一般人口服砒霜六十至二百毫克就會中毒身亡,光緒屍體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總量則高達二百零一毫克,說明光緒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

除此,專家發現光緒胃腹部衣物上的砷,係其含毒屍體腐敗後直接侵蝕遺留所致,而其衣領部位及頭髮上的大量砷,則由其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專家王珂表示,此次光緒死因的確證,是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偵察思維,解決歷史懸案的成功嘗試,研究結果將對中國史學界產生重大影響。今年十一月十四日,是光緒去世一百周年,如今雖然解開了他的死因之謎,但毒死他的凶手是誰?尚待進一步研究論證。

〈我的陳文茜〉:奧巴馬的夢想人生(陳文茜)

如果你有著與奧巴馬一樣的出生,一樣的童年,你會長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奧巴馬的母親一生結婚兩次,生父在他擁有記憶之前已離他們而去;他一生與生父唯一的相處時光只在十歲時的某一個八月;結局也很糟,全家吵翻,不歡而散。奧巴馬的母親是一位真誠的人類學家,她的浪漫婚姻與世界關懷合而為一。一個白人中產家庭的女孩,先愛上已有肯亞元配的非洲青年,離了婚,又跟著印尼外交官遠渡世界的另一端,居住貧瘠的東南亞鄉間,過著美國白人難以想像的苦日子。


自信是成功的秘密
這位媽媽看起來簡直過度夢幻,她未曾賦予奧巴馬滿口袋的錢,卻給了他無限的愛。非凡的母親教導非凡的兒子體驗人生的大愛與小愛;不只愛自己,愛教養的親人,也愛遺棄他的父親與命運比他更悲慘的第三世界窮人。
奧巴馬在他自己親自撰寫的傳記《夢想之路》裡,描述最終扶養他長大的外公外婆,如何敘述他只謀面一個月的父親。「寶貝,任何情況你爸都能迎刃而解,這使得每個人都喜歡他。記不記得有回他要在國際音樂節獻唱?原本答應唱幾首非洲歌曲,一到現場,不得了,在他之前的夏威夷女孩,儘管唱的沒多了得,但可是帶著一整團樂隊做後盾。換成旁人鐵定開溜,打退堂鼓。但這不是老巴拉克;他台照上,面對一堆人照唱。」奧巴馬回憶他外祖父告訴他,「你可以從你爸爸身上學到的是,自信,這是一個人成功的秘密。」


悲苦中見正面希望
相同的故事若發生於一般家庭,可能完全改觀。奧巴馬的童年將被描述成一樁悲情的孤雛淚;單親、黑白雜種、父親遺棄、母親太浪漫、繼父不得志、印尼苦日子,自十歲起無父無母,只靠外祖父母成長。奧巴馬今天能鼓舞沮喪的美國人,正因為他有一種奇人般的能量,悲苦中看到正面的希望與歡樂;從小他的字典裡沒有自憐自艾,有時也許免不了孤獨,甚至讀私立學校被有錢孩子們嘲笑;但他知道生命裡在肯亞有一個為非洲黑人努力的父親,在印尼有一位捨棄種族成見的母親,在夏威夷有疼愛他的外祖父母。他以自己的出生為榮,這是一個流浪的家庭,成員雖四散,愛卻很圓滿。人需要愛,不同類型的關愛,奧巴馬不是一個自私的孩子,每日只渴求別人關懷脆弱無助的他,成功的家庭教育使童年的他已理解,「愛的世界」必須寬廣,這種理解挽救了奧巴馬原本宿命不幸的人生。
而奧巴馬若當選美國下屆總統,他不只將是美國史上第一個黑人總統,也是第一個具備第三世界貧苦生活經驗的美國總統。
兩歲至十歲間,他曾隨著母親至印尼鄉間居住,繼父決定讓他了解桌上的雞怎麼來。於是他親眼目睹殺雞人「把雞脖子架在小水溝上,雞掙扎了一會兒,翅膀不斷用力拍著地面,幾根羽毛隨風散落,……那人熟練地在雞脖子上劃一刀,鮮血噴出如長長紅絲帶,……接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雞往上空拋,……雞『砰』地一聲掉在地上,還想掙扎站起來,但頭已變形移位……直至倒地身亡。」繼父給了他一些童年玩伴,大黃狗、天堂鳥、小鱷魚,還有一隻猩猩。


鄰居訕笑樂觀看待
印尼經驗讓奧巴馬體驗何謂亞洲鄉間,路況寸步難行,摩托車、人力車皆超載兩倍,蟋蟀在月光下鳴唱著,而人與動物皆隨時處於垂死掙扎。
回到夏威夷外公外婆家,他曾聽到白人鄰居孩子們背後冷笑,甚至隔籬嘲諷:「我愛黑鬼!」對世界充滿夢想的外公外婆告訴他,當年德州居住的經驗,更糟!夏威夷,挺好的!母親眼泛淚光,沒有控訴,然後說:「你的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肯亞黑人,他回到自己的土地,為他的族人努力。」


奧巴馬讓人能信賴
奧巴馬今年僅47歲,但他的靈魂似乎已活了很久,活過了很遙遠、很寬廣、很不同的世界。金融海嘯中,上帝賜予美國人這個禮物,他一生的笑與淚,似乎最終只是為了凝聚某一個歷史時刻,他可以帶領困頓而自大的美國人,重新認識世界。「Yes, We can」奧巴馬喊出這句口號,美國一大半年輕人毫不懷疑地信賴,因為他的人生真的證明,一個人的「正面」態度,的確可以改變命運。


陳文茜

未成年事務所》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聯合報╱張曼娟】 2008.11.03 02:41 am


親愛的阿靖:

有一位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叫作蘇青。這個離了婚,自立更生的女人,曾俏皮的修改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成為「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點出女人也有真切實在的欲望,是不可忽視的。這欲望是情愛之歡與飲食之樂。

而我一直覺得,一個人必須先學會飲食,才能體悟情愛。

這幾年的冬天,我們總在家庭聚餐時,煮起海陸火鍋,大量的生鮮蔬菜與肉類,還加上價格不菲的北海道帝王蟹。帝王蟹並不是我心中最美味的螃蟹,卻是最「容易吃」的螃蟹。牠的個頭大,煮過之後,用筷子輕輕一撥,肥美豐腴的雪白蟹肉,便落進碗裡。剛進幼稚園的你的弟弟,頭一回吃帝王蟹,將滿滿的蟹肉堆進碗裡,大大吃了一口,目光迷離的抬起頭對我們宣布:「嗯,用這個拌飯,就很好吃了!」聽起來像是個生活簡樸,極容易滿足的人似的,我們這些大人卻都面面相覷,說不出話來。「用帝王蟹拌飯」?好大的口氣。

這小小孩兒已經有了對於飲食的品味,我一邊驚歎,一邊感到了喜悅。

那年你從美國回來,是個不愛喝湯的小男孩,你的奶奶偏偏愛煲湯,起初你完全不感興趣,嫌喝湯要出汗,啃完炸排骨,扒完兩碗飯便急急離席。「美國人哪裡會喝湯啊!」我們調侃著你,也安慰失落的奶奶。幾次之後,我決定引誘你。「姑姑陪我下棋。」你離席之後來找餐桌上的我。「你喝點湯吧!喝了我們就下棋。」這樣的交換條件使你難以拒絕,你就著我的碗喝了一口,又喝一口,比想像中好喝太多了。於是,你開始喝湯。如今,每一次回來吃飯,上桌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掀開奶奶的砂鍋,與煲湯親熱的打個照面。有時候是醃豬腳煲土雞;有時候是煮出一鍋奶白的虱目魚湯,你的臉頰瞬間燃亮,摩拳擦掌的架勢,口中不斷讚歎著:「好喝啊!奶奶的湯!」

爺爺的滷菜也漸漸擄獲你的心,他總是花上一、兩天的時間,用一鍋老滷汁,反覆的滷了又滷,最後是豆乾。那些豆乾先在滷汁裡浸過再滷,滷好再浸,放涼之後才吃,一口咬下去,全是細細的小洞,每個洞裡都是滷汁。吃慣了這些滷味,不管外面的滷味多有名,都不能吸引我。曾經滄海難為水啊,哪一家滷味能花費這樣的功夫與火候,把豆乾滷到這般境界呢?正是因為花了很多時間,才能擁有這樣的美味。

因此,對於美食的敬意,就是緩慢的享用它。我認識過一個前途閃閃發亮的男人,卻被他狼吞虎嚥進食的樣子嚇到了,那樣「窮凶極惡」的姿態,讓我只想逃開,一點也沒興趣與他更進一步。近於暴虐的面對食物,將會怎樣面對愛情?這樣的男人,如何成為女人的欲望?

親愛的阿靖,記得這些在你舌尖與心上引發過驚喜與感動的滋味,那正是我對於愛情的譬喻。愛情,也像烹調飲食一樣,足夠的火候,才能煨煮出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經歷。當你學會飲食,自然成為女人的欲望,成為真正的調情高手。

從東京學到台北學





從東京學到台北學

【聯合報╱李清志/文】 2008.11.03 02:41 am


台北是一座豐富、有活力的城市,其文化的多面性與內涵,與世界各大城市相比,毫不遜色;不過以往我們似乎不太在乎我們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以至於關於台北城市文化的研究與紀錄,顯得零散與貧乏。相對於「台北學」的窘境,日本「東京學」則呈現著一種蓬勃的盛況,不論是官方或民間都興致勃勃地進行著「東京學」的研究;若是到東京市區的書店觀察,你可以發現有一整櫃的書被歸類於「東京學」的項目之下,舉凡東京的建築、空間、人文、歷史、服裝,都有人研究論述。

有別於官方的歷史紀錄與制式文件,「東京學」還包含許多民間的觀察與研究,他們以「路上觀察學」、「考現學」等方式進行自己的觀察與研究。相對於「考古學」對過去歷史的研究,「考現學」則以現今城市居民生活現況作為研究範疇;而「路上觀察學」則以類似班雅明談到的「漫遊者」方式,緩慢而細心地觀察城市的種種事物。《東京學》(TOKYO GAKU)一書作者小川和佑就寫道:「東京學不是東京之市況學,而是活著的人們和這樣的人們創造的文化進行洞察,並以邏輯方法將之詮釋,這是東京學的宗旨。」

因此許多人從不同角度、不同面向進行觀察,並且歸納整理,形成許多關於東京城市的種種研究,好像拼圖的碎片一般,最後拼湊成一幅完整而巨大的「東京學」面貌。我們可以從「東京學」部分研究內容,慢慢窺見城市學的多元觀察面向,或許也可以成為我們建立「台北學」的參考方式與嘗試模式。

電車文化人類學


電車文化人類學是「東京學」重要的項目。
李清志/攝影
東京市是個電車交通十分發達的城市,整個東京電車與地鐵路線圖錯綜複雜,外地人來到東京,經常會被東京的鐵道路線圖嚇得目瞪口呆,連紐約人也不例外。東京人每天都和電車脫離不了關係,事實上,許多東京人住在鐵道公司開發的社區之內,孩子在鐵道沿線由鐵道公司設立的學校上課,周間每天都搭電車往市區上班工作,周末則帶全家人往鐵道另一端,由鐵道公司所投資的遊園地遊玩,所以東京人一輩子幾乎就是在同一條鐵道路線上擺渡。

不同的路線也逐漸產生了不同的市民文化與氣質,許多人類學家開始研究歸類電車路線的文化人類學,這幾年最熱門的題材是研究JR中央線鐵道,2004年二月號的《東京人》(tokyo jin)雜誌,以「中央線的魔力」為標題,進行中央線電車文化學的探討,他們發現「中央線人」的性格與特性,與山手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中央線沿線各站也各具特色,形成不同的文化風格,日本人類學家甚至分析出沿線各站的居民典型,包括服裝、氣質、喜好等等,令人莞爾。

台北捷運路線網逐漸成形,想必將來台北的捷運文化人類學也將成為「台北學」討論的顯學,可以預見的是高架的木柵線以及地下化的新店線將形成截然不同的捷運路線文化。

墓園散步學


青山靈園被雜誌票選為東京都內賞櫻最棒的地方。
李清志/攝影
所謂的「散步學」其實是延續班雅明「漫遊者」的理念,藉著在都市漫遊,觀察許多平日我們視而不見的都市現象,希望在看似無聊的觀察活動中,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城市生活文化。

「墓園散步」也是東京散步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東京市區很奇特地存在著幾個大型「靈園」(墓園),這些歷史悠久的「靈園」在市區發展中,原本計畫要拆遷廢除,但是因為牽涉太廣,最後市政當局決定要將這幾座「靈園」保留,並且將其美化成為公園狀態,廣植櫻花樹,務必做到「不噁心」之原則。

結果目前這幾座墓園居然成為東京都內重要的綠地空間,同時也是春天賞櫻的最佳場所,其中青山靈園被雜誌票選為東京都內賞櫻最棒的地方,靈園內道路兩旁櫻花樹並列,花開時節,白色櫻花形成櫻花隧道,步行其中,好不浪漫!

墓園其實也是都市歷史的記錄者,從墓園中可以找到過去這座城市居住者的蛛絲馬跡,東京雜司谷靈園就葬著許多日本近代文豪,例如著名的夏目漱石、泉鏡花,以及永井荷風等人,夏目漱石的墳墓旁還經常出現貓輩的蹤影,似乎是因為他曾經寫過一本叫作《我是貓》的書;有人還出版《墓園散步地圖》,讓人按圖索驥,在墓園中追思昔日大人物的種種。

與日本人相比,國人似乎比較懼怕墳場、靈園等空間,似乎很怕沾染上什麼不潔淨的事物,其實墓園只不過是都市的一部分,那裡住的是「過去的市民」,而我們的社區則是住著「現在的市民」。我常到台北陽明山第一公墓漫步,因為那裡有市區難得的清幽與安靜,同時也可以思考人生的種種,是城市中一個靜思、反省的空間。

銅像學

都市中的銅像也是城市研究的線索之一,都市中的銅像因為豎立在公共空間,因此與市民記憶、政治或城市事件有許多關聯性。日本票選十大最受歡迎銅像,第一名不是政治人物或民族英雄,竟然是東京龜有車站前的銅像──漫畫《烏龍派出所》中的人物「兩津先生」。東京市區有幾座著名的銅像,也入選十大銅像之列,例如澀谷的忠犬八公像,以及上野公園的西相隆盛牽狗銅像等。

台北政治銅像很多,但是變遷也很快,研究台北銅像會發現,許多銅像的基座都不是與銅像同一時代安置,原來許多銅像基座都是日據時代所建造,但在光復後日人銅像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蔣公銅像或孫中山銅像。追查銅像下落也是銅像學的重點,例如仁愛路圓環于右任銅像如今何在?再春游泳池李再春銅像流落何方?(于右任銅像目前在國父紀念館碑林中,李再春銅像則不知去向。)

城市電影學

電影一直是記錄城市重要的工具,許多消逝的城市景觀,可以從電影中重新找回,都市電影也一直是研究城市學重要的素材之一。東京城市電影學研究者經常以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作為認識早期東京生活的素材。

而多年來不斷推出的怪獸電影《酷斯拉》也成為不同時代東京建築的記錄者,因為這隻東京特有的怪獸,多年來一直摧毀東京新的地標建築,因此也記錄著東京建築地標的更易。有趣的是,研究者還歸納出,歷年來被酷斯拉摧毀的建築物中,以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的作品最多,因此丹下健三也成為與東京怪獸恩怨情仇,瓜葛最深的建築師。

國片中對台北的描述與紀錄也十分詳盡,從早期電影《王哥、柳哥遊台北》、《台北發的早班車》中出現的台北火車站、圓山中山橋,以及電影《超級市民》中的十四號、十五號公園違建群,甚至《台北神話》中的內湖垃圾山,《恐怖分子》裡的大台北瓦斯儲氣槽等等,都記錄了台北城市變遷的種種過程,也將是我們研究「台北學」的重要素材。

女僕學


女僕咖啡店現象已經成為東京重要的次文化現象。
李清志/攝影
東京六本木地區早期是所謂的「電器街」,如今「電器街」早已蛻變成日本動漫聖地,成為「秋葉原族」宅男的心靈故鄉。電影《電車男》中正呈現出「秋葉原族」的生活寫實,這些宅男們終日與電腦、遊戲及動漫畫為伍,以至於失去了與真實人物接觸社交的能力,秋葉原興起的「女僕咖啡店」,正是為了這些宅男族群所設想,他們以動漫畫中的女僕形象出現,讓宅男們產生熟悉感,進而得到心理的慰藉。

女僕咖啡店現象已經成為日本東京重要的次文化現象,秋葉原車站前,成群的女僕發送傳單,如今也成為東京招攬西方觀光客的觀光景點。研究次文化的人們也經常將這些現象當作是東京學的重要項目。

「東京學」的研究範疇包羅萬象,這也反映出這座城市文化的多元性與豐富性,「東京學」的各種研究嘗試,為我們「台北學」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視野與思考,期待因為不同領域與切入角度的台北學研究,最後可以彙整在一起,讓我們的「台北學」可以因此被建構起來。

●「台北學」系列講座:林盛豐主講〈台北城的前世今生〉,11月5日晚上七時於實踐大學(台北市大直街70號)L401階梯教室舉行。

朱德群88回顧展

朱德群先生是當代傑出的華裔藝術家之一,深獲國際畫壇推崇與肯定,最為人津津樂道一事即於1997年12月17日獲選為「法蘭西研究院美術院士」,為200年來首位進入此法國最高學術殿堂的華裔人士,2001年又榮獲法國教育部頒授騎士棕櫚勳章,以及總統頒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的藝術最高成就獎。 1920年朱先生出生於江蘇徐州,1935年進入著名的杭州藝專,因當時任校長的林風眠先生(1900-1991)對法國現代畫的喜好,讓當時的學生都得以同時吸收中西繪畫理論與技巧。1955年,朱德群離開台灣遠赴巴黎,雖然在赴法之前朱德群已先後於中國與台灣舉辦過幾次展覽,但遠渡重洋汲取西方藝術大師之精髓不僅提升了視野,更豐富了日後的藝術創作之旅。 朱先生由於早年習中國畫,不但對中國畫具備相當地認知與體驗,並且酷愛中國詩詞,這種自身文化背景之修養也潛移默化至他的油畫中,他的非具象作品帶有強烈的書法性、音樂性與律動性;透過快速的線條流轉、恣意揮灑之塊狀筆觸,一種兼具誇張與抒情的手法將大自然中的大山大水或流泉深壑在畫布上凝聚出神秘夢幻之樣貌與戲劇性效果,這是體驗自然、感悟對象、抒發情懷的浪漫精神,賦予欣賞者直觀感受與無窮無盡的想像空間。畫作中融合了中國歷史傳承美學思想與西方抽象繪畫的精神,簡化的元素、流暢的線條與濃烈的色彩創造了強而有力的視覺效果與無比的張力。 朱先生今年適逢米壽,本館很榮幸能與馨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劃主辦「朱德群88回顧展」,完整展出他自50年代早期之具象作品至近期的抽象油畫、水墨創作及書法寫意等精采作品。感謝馨昌股份有限公司及協助本展的各單位與相關工作人員的辛勞,得使國人有機會一睹朱大師作品中詩、畫、意境三者的完美結合,感受中國文人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