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0, 2009

馬政府需要一次「建設性的破壞」

2009-08-2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一個中度颱風、一場大雨、一個半世紀僅見的水災,把馬劉政府的缺點沖刷暴露得一清二楚。馬總統沒有決斷力、抓不到方向、拘泥於法律形式細節、講話欠缺同理心,這些缺失難謂微小,但如果能找一位體恤民瘼、敏銳謹慎的行政院長,或許還能有所補救。無奈的是,行政院劉院長雖說精明幹練,卻與基層人民格格不入,甚至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這樣的形象風格在災變過後、人民亟需安撫慰恤之際,就容易形成了政府與人民之間巨大的鴻溝。

 劉兆玄院長並不是沒有救災的經驗;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時任副院長的他就是前線總指揮官。但當時的指揮,多為資源支配與行政協調,對災民的慰問與互動總還有李登輝總統頂著;而當時黨政軍一體的政治結構,外界也不會對救災產生太多的抨擊。但是時隔十年,國內政治情勢丕變。八八水患劉兆玄院長必須在第一線面對為災民,也要遭逢各種多元勢力的挑戰,更要設法彌補馬總統失言失機的種種缺陷。這些,都不是威權時代的幹臣所能勝任;而在第一線撫慰民心的工作,更與他「自我感覺良好」的身段扞格難容。

 許多人都說,馬英九總統所用之人,都有非常高的同質性。就馬、劉二人而言,他們之間的同質性就是「曲高和寡」。馬總統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英文流利相貌俊挺;劉院長年輕得志,四十幾歲就擔任龍頭大學的校長,自此一帆風順。正因為他們學識高強,所以總能睥睨周遭,但久而久之就難免失去了親和力與同理心。

 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或大或小的災難,而救災善後唯一的指導原則,就是謙遜自抑、貼近人民;永遠說自己做的不夠,永遠矢志要為災民做更多。二○○一年紐約世貿九一一災變,當時的市長朱里安尼幾乎有數周都只能每天睡兩、三小時,又哪有心情與空閒去理髮染髮?由於紐約市警察與消防有多人罹難,故紐約市府在災後全力營造的氣氛,就是市民一體、全市一家的向心力與凝聚力,根本不再去區分救災者與受災者。朱里安尼只是沒日沒夜地解決問題,歡喜做、甘願受,根本沒有「受氣」的感覺,又怎麼會自認為出氣筒?半年過後,朱里安尼的努力終究被美國人與紐約市民肯定;即使他以往政績平平、私生活紊亂,卻因九一一救災而成為紐約市有史以來少數膾炙人口的好市長,可見災害未必會傷害政治人物,端視其處理與因應而已。

 馬總統是民選的,現在才上任十五個月,輕言異動當然是不切實際的妄論。但是誠如他日前記者會所言,九月間做內閣的調整,恐怕是必須要做的動作。現在的內閣在災民與人民的眼中,幾乎已經不具公信力;閣員只要端上檯面,恐怕就得面對噓聲與鄙視,遑論救災重建,更遑論其他經緯萬端的國政建設。一個得不到人民信任與尊敬的內閣,當然要改組更換,否則國家機器形同停擺,後果嚴重,不能兒戲視之。

 有人將內閣改組比喻為「搶救英九大兵」,但我們卻不願意從如此消極面的角度去評論,而要從積極面的觀點去思考。馬劉二人個性太過重疊,無法發揮內部互補效果已如前述,而二人激怒人民,難以貼近外部基層也是事實。這樣的內外交迫,為台灣前途計,內閣做一定幅度的更換恐怕是不得不然的抉擇。過去一年中,輿論對於行政院各部會施政的埋怨不知凡幾,現在以水災為由做大規模的調整,也算是順應輿情的自然因應。

 更換內閣當然是有社會成本的,但若不做此適度的內閣破壞,後續國家建設恐怕難以啟動。如果從這個角度切入,那麼內閣撤換就只是「建設性的破壞」,也是替台灣做功德。該發生的,就讓它發生吧!馬總統既訂下了九月這個時間,我們就期待它能夠順利地、優雅地完成。那樣,多少還留給台灣人民一個不差的回憶。

戴立忍vs.鄭有傑 演戲是為了謀生和拍電影

非凡新聞周刊 2009/08/17【文/詹宜軒、周岐原】



他們演戲,是為了吸取拍片經驗,也為累積拍片資本; 他們拍片,是為了透過電影與世界溝通,也為了完成拍到70歲的夢。



戴立忍是《白色巨塔》裡利慾薰心的「壞醫生」,鄭有傑是《波麗士大人》中懦弱惹憐「好警察」, 但他們同時也是國片新作《不能沒有你》與《陽陽》的導演。



他們演戲,是為了吸取拍片經驗,也為累積拍片資本; 他們拍片,是為了透過電影與世界溝通,也為了完成拍到70歲的夢想。這兩位導、演雙棲的才子,更努力成為延續「《海角》熱潮」的國片新希望。



對於看偶像劇的台灣觀眾而言,戴立忍和鄭有傑都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員,「搶戲」的程度甚至超過主角,沒有人忘得了《白色巨塔》裡利慾薰心的「壞醫生」邱慶成;《波麗士大人》中懦弱又惹人憐愛的「好警察」潘士淵,看著心愛的女人將嫁給好友, 拿著「婚禮招待」胸花坐在床上痛哭,戲雖已下檔,此景卻仍被網友討論著。帥哥導演,有緣一起拚



如今,這兩位「帥哥演員」的導演身分卻更加醒目,他們也都被視為國片延續「《海角》熱潮」的新希望。由戴立忍執導、改編自真實社會事件的《不能沒有你》,已讓眾多走進戲院的觀眾哭紅眼眶,另一方面,該片也獲獎不斷,在台北電影節奪得百萬首獎等四項大獎, 在日本SKIP CITY國際電影節也獲得最佳影片,八月初,再奪下南非德班國際影展的最佳影片,讓戴立忍開心自稱也是「台灣之光」。



而鄭有傑則有李安導演兄弟檔加持,他導演的作品《陽陽》今年二月初就參加柏林影展,在台北電影節則獲得評審團特別獎,《陽陽》突出的影像呈現、鄭有傑對演員情緒精準的掌控也獲得影評一致讚美。兩部八月上檔、最被看好的國片彼此雖有競爭關係,但戴立忍、鄭有傑卻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的環境不允許互拚、只能一起拚。」



兩位帥哥導演外形一性格、一斯文,雖然相差十一歲,經歷卻有許多相似處,同樣身兼導演與演員雙重身分,他們當演員都是為了賺錢為生,也為汲取更多拍電影的題材與經驗;兩人都在南部成長,從小都愛看電影;鄭有傑為了拍電影, 一度中輟台大經濟系的學業,戴立忍則是兩年都沒收入,將自己資產全部投入電影拍攝。



兩人也很有緣,鄭有傑大學時拍攝的第一部短片作品《私顏》,當時已是知名演員的戴立忍特別客串一角表示支持;鄭有傑妻子戴海倫所屬的電影公司,則替戴立忍的電影做行銷,兩人私底下相知相惜、互相打氣。



年少輕狂,用電影溝通



「常有人問我怎麼會拍出小人物的心聲,這跟我的成長背景有關。」戴立忍在台東出生、高雄長大,國中念師院附中,在左營高中留級後,又念了復華和建功中學(現在的中華藝術學校),最後畢業於夜間部,當年看來問題多多, 如今回想起來,這卻是他成長最迅速的時間,「我當過搬貨員、挨家挨戶賣過童書,甚至還在酒店當過端盤子的少爺。」當時,戴立忍當國中訓導主任的父親也拿他沒轍, 但就從那時開始,他發現自己喜歡跟每個行業的人做朋友,也認為, 「這是後來做戲劇導演時最大的寶庫。」



目前,戴立忍最被外界熟知的身分是演員,無論是電影《夜奔》中跋扈的民初同志少爺,或是電視劇《白色巨塔》中利益為先的醫生,深刻的演技被譽為台灣中生代男演員的翹楚,但他對拍電影卻始終有著異常的熱情。從小父親管得緊,卻常帶戴立忍去看電影,他習慣透過電影去認識這個世界,後來也想透過電影來和世界溝通。



二○○○年,○戴立忍第一次以輔導金開拍的短片《兩個夏天》進入後製期,他在家剪接,常常一蹲就是三、四天,只能跟自己和山上的蚊子對話,「不拍戲,大概少了二百萬元的進帳吧!」他一點也不介意。二○○七年,他決定籌拍《不能沒有你》,結果他真的兩年不拍戲,投入六百多萬元,和合夥人陳文彬共同出資拍片,甚至到現在,兩人都還沒領導演和演員費。



為戲休學,李安助拍片



和戴立忍一樣,鄭有傑也是個「電影兒童」,「小時候因為家住在電影院樓上,常有免費的電影票可以拿,所以看了各類型大量的電影。」 家裡經營紡織公司,鄭有傑考上台大後轉念經濟系,但他大量接觸藝術片、影展,終於明白自己最愛是電影,趁著課餘學做場記、助導,也當演員,一頭栽進影像的世界裡。



拍攝第二部短片《石碇的夏天》時,鄭有傑因太過投入,只好暫時休學。為了不讓父母擔心,鄭有傑認真地學習電影的每個環節,無論是編劇、美術、燈光,他都不放過,憑著「拿命去拚、把想做的事做到最好」的精神,在二十八歲時,就以首部執導的電影長片《一年之初》獲得台北電影節首獎。



鄭有傑的才華也受到大導演李安、李崗兄弟倆的矚目,二○○ 七年,他們聯手進行的「推手計畫」,鄭有傑是第一位獲選的導演,「李安導演跟我說,拍電影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誠實。」於是他整整花了兩年,拍攝自己構思的劇本《陽陽》。



鄭有傑的父親是日本華僑,所以鄭有傑小時候就會講流利的日語, 「媽媽會把我打扮成日本男孩的模樣,也總會引起同學異樣的眼光。」鄭有傑偶爾也會成為同學開玩笑的對象,造成他後來對身分認同議題特別的關注。因此,《陽陽》找來中法混血的張榕容來詮釋,拍出一個尋找自己、尋找愛的故事。



戴立忍與鄭有傑這兩位多才多藝的電影人,對於電影是藝術,還是商業行為?對國片的期許,以及對台灣電影的未來,展開熱情對談,激盪出哪些火花?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09年174期】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竹南蛇窯 發現紅土釉彩的陶藝

江冠明
2002/07/29 第331期
林瑞華認為,將來表現台灣陶藝地方特色,苗栗紅土的釉色將代表台灣陶藝的一種風格特色,如何更精密控制一千三百五十度以上的窯燒色澤,成為林瑞華的風格特色。
一九七二年,經歷二十多年四處漂泊的陶師生涯,四十七歲的林添福落腳竹南,他帶著九個工人一頭牛,用九天的時間蓋了二十三公尺長竹南蛇窯。

林瑞華高職畢業後,投入父親的燒陶事業,直到三十歲外出一年後,念念不忘家承的產業,一九八五年返鄉一起和父親工作,把生活用陶轉化成工藝陶。一九八○年代台灣窯業轉入瓦斯窯燒時代,柴燒蛇窯也邁入塵封的世代。八五年間,林氏父子從事工藝陶的生產,到了九四年轉向柴燒陶藝的發展。

一九九四年台灣陶藝協會借竹南蛇窯辦柴燒傳承活動,同時由台灣電影公司拍攝傳統蛇窯柴燒教學紀錄片,林氏父子對薪傳教育深表贊同,決定重新開啟蛇窯,他們花費三個月整理除濕。啟爐燒窯後,林瑞華重新發掘柴燒光澤變化的美感,是瓦斯窯沒辦法呈現的。

◆柴窯自然灰釉的特殊質感

蛇窯窯溫的變化,柴火落灰等等因素,產生出柴燒自然灰釉的特殊質感。最引人注目的,是紅土釉化過程的流動產生濃稠渾厚變化的窯汗光澤,因此,柴燒老窯壁上都會出現「窯汗」的結晶,是陶藝師們都喜歡觀賞不同窯汗的色澤。

從竹南蛇窯窯壁上,他注意到窯溫超過一千三百度時,紅土會「玻化」成色澤美麗的釉彩,紅土在高溫窯中會轉化為釉藥,成為陶藝創作的新焦點。如何控制溫度曲線的變化,發掘柴燒陶的質感和色澤,研究窯汗的光澤,讓紅土釉化,成為林瑞華陶藝創作的主題。

一九九七年,林瑞華承襲父親與個人多年的經驗,採用耐火材料興建高溫柴窯,希望能夠控制攝氏一千三百五十度到一千四百五十度,這是柴燒的極限溫度。由於窯內火面不同角度燒製出不同的色澤,產生銀、紅、紫、褐、黑、灰、橙、白、黃、綠等色澤,他將新窯命名為「化十窯」。

◆陶藝日治初期從福州傳來

過去,台灣陶藝技術大都是從福州傳來,福州陶師在日治初期成為窯場重金禮聘的對象。林添福因為家裡從事製陶業,從小耳濡目染陶師工作,學會福州陶師的技藝,從做陶到燒陶、蓋陶窯,他突破傳統陶師專攻一種陶藝技法的限制。林瑞華從父親的手藝技法,深感傳統陶藝傳承的重要性,他慶幸有機會學習與繼承父親的陶藝,但是如何轉換從福州柴燒留下的技藝,賦予現代陶藝的精神,成為竹南蛇窯跨越到化十窯的創作挑戰。

經過五、六年研燒,今年初,林瑞華發表「十彩窯汗」的新作發表,他透過高溫窯、陶土胚、控溫的控管,展現一千三百五十度高溫臨界的挑戰。高溫窯對土胚有融垮、黏沾的失敗危機,林瑞華加入印尼原礦土、石英砂等強化土胚的抗溫性,加溫時又區分小火、中火、大火逐漸分層加溫,控制火溫與火勢,讓火的走勢與流竄均勻分佈在窯室裡,藉此控制釉化的色澤。

瓦斯窯和電窯控溫性容易精確掌控,現代陶藝家普遍喜歡運用,因此現代陶藝在創意造型與釉藥色澤上,更能準確表現藝術家的理念。相對於燒柴窯,燒窯者有如修道者,要不斷地去摸索窯的特性,從造窯、燒窯到控溫都是等待挑戰與摸索的新經驗。每個柴窯因為形體大小內部火焰的走向,會產生不同性格,因此加上燒窯者的技術,可以創造出不同陶藝光澤,這是柴窯陶藝家們畢生研究的專技。

◆燒窯人與窯之間相互知交

每次燒窯時,林瑞華都會紀錄每個小時的溫差和柴火的控管,藉此熟悉新窯的發展潛力,化十窯在他手中彷彿成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不停地鍛燒出各種形體色澤的陶藝品。另一方面,他也嘗試各種不同礦土、礦物,發揮土胚的耐溫與釉化的色澤,甚至他把柴窯的落灰納入土胚共融的表現,藉此摸索高溫柴窯的潛能。

每次燒窯長達三天三夜的歷程,人與窯之間,彷彿存在一種相互知交的友情,在柴火的鍛鍊中培養知遇的藝術修為。

林瑞華經常在陶藝雜誌上,發表高溫窯燒的經驗紀錄,公開柴燒的經驗數據,提升台灣柴窯技藝的發展。在摸索紅土釉化的過程中,他追尋傳統陶藝的思想,認為父親林添福從福州師傅上學習的經驗,值得肯定和學習。他於是找了兩個徒弟跟隨他的父親,兩年下來只學到皮毛,從中他體會到老一輩陶師學藝的精神與專注。

年近八十的林添福空閒時,還會捏土創作,作品中似乎有出神入化的意境,林瑞華忍不住說:「我是用手捏土,他是用心捏土。」。

◆工匠如何面對藝術的傳承

今年四月他前往日本考察柴燒陶藝,目前日本是全世界柴燒陶藝的先驅者,日本陶藝家成熟展現一千三百度以下各種柴燒的色澤美感。林瑞華佩服日本陶藝專研的精神,使他更執著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燒窯控溫,從一點一滴的窯燒經驗中,學習紅土釉化的經驗,因為他認為將來表現台灣陶藝地方特色,苗栗紅土的釉色將代表台灣陶藝的一種風格特色,如何更精密控制一千三百五十度以上的窯燒色澤,成為林瑞華的風格特色。

當現代藝術家們高喊著「顛覆、批判與創新」時,很少有人去反省台灣傳統工匠技藝的現代傳承在哪裡。林瑞華面對藝術傳承的反省,他肯定上一代陶師的技藝與精神,更是難得,他說:「雖然我的技藝跟不上我的父親,我再怎麼學,也跟不上他們那一代的能力,但是我也突破上一代的限制,他們認為不上釉的陶是粗糙的,但是紅土的釉化卻散發出古樸的色澤,這是瓦斯窯和上釉藥沒辦法表現的光澤。如何把父親傳承的技藝流傳下去,同時融入現代陶藝的精神,是我面臨的挑戰。我的創作概念,是從傳統技法,再進入觀念性。」

面對台灣陶藝發展,林瑞華表現獨特的思維觀念,他把陶藝的思想根著在泥土上。

他說:「當我發現紅土釉化的迷人現象,如何運用苗栗本地的紅土,我覺得這是發展地方性陶藝的基礎。同樣的紅土可燒成紅色、黑褐色,紅土釉化的色彩更迷人,如何讓苗栗的紅土發揮更迷人的色澤,是我創作的方向,我認為產業必須與文化結合,如何落實文化產業化的關鍵。」

北海岸「陶」花源 尋找寧靜個人空間

2009/08/12
【聯合報/記者牟玉珮/專題報導】




不少都會人為了找一片安靜的個人空間,喜歡上拉坯做陶的創作藝術,也有人因愛喝茶而接觸陶藝;北海岸一帶柴窯一座接一座的蓋,從淡水到萬里近10年來冒出8家,也反映柴燒陶藝人口增長。


面海背山 安靜適創作


雖然這些個人特色濃厚的柴窯並未觀光化,但開窯數量目前在北海岸居冠的「金山柴窯」主人王春長估計,去年這些窯場少說也有2000人出入,有的是戶外教學,也有收藏家找精品;最多是陶藝同好寄燒,他曾遇到有人包遊覽車由竹南上來,40多人擠在他的柴窯前等。


為了避免鄰居抗議,加上需要空間較大,創作需要安靜,面海背山的北海岸線,成了柴窯的最佳地點。北海岸11座柴窯,許俊翔、王春長、陳文祥、谷源滔等人的柴窯,都歡迎各界同好。


4天3夜 投火接力賽


夏天的夜晚蟲聲唧唧,萬里鄉的「金山柴窯」工作坊裡有好幾個人在泡茶聊天,偶爾有人走到熱烘烘的柴窯爐前檢視溫度,挑選木柴送入窯內。這種耗時費力的投火接力賽,至少要持續4天3夜,再等個1周,降溫出窯,才能看到成形的作品。


這些柴窯聚集不少玩家。熱中陶藝創作的黃老師,幾乎全台的柴窯都跑遍;住嘉義的賴姓年輕陶藝家,最近北上燒陶,準備多留一點時間,享受慢火升溫的過程。


開窯剎那 交互大驚喜


中華民國陶藝協會副理事長許俊翔表示,柴窯是用最傳統的方式,以木柴當燃料燒製陶器,坯土礦物質與烈火、落灰互相作用,在作品表面上形成結晶、玻璃質、火痕及各種色澤。


他說,柴窯的設計、溫度的高低、投火的柴種、堆疊擺置方式等,都會造成不同的影響,使得開窯後的那一剎那,充滿驚奇。


柴窯沒門 朋友請自便


王春長去年就燒了16窯,常接到詢問電話,問他何時升火;收費與陶博館相同,放滿1塊硼板只收2500元,常客還會多送一些空間。


柴窯沒門,所有可見的東西像音響、冰箱、電燈等,都是中古或報廢品修復後使用,他也不怕被偷,常跟朋友說,東西用完記得歸位。

Tuesday, August 18, 2009

COCO CHANEL 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gujr7qhXkc/

COCO CHANEL 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FH1rWQCSzk/

法國名牌chanel

CoCo CHANEL小姐創立了CHANEL。
CHANEL出生於1883年8月19日,獅子座,法國人。孩童時的CHANEL曾遭遇,十二歲母親去世,父親失蹤,而在這種情況下,她和姐妹都被送到孤兒院去。
CHANEL的裁縫是在孤兒院內學習的,十七歲時到裁縫店工作,在那裡她開啟了自己的人生。當時的法國社會保守,由孤兒院內而來的創作靈感,香奈兒化繁為簡,推出富青春氣息、年輕而帶點叛逆的女學生裝扮,因而造成風潮。
1908年,CHANEL在巴黎開了一家帽子店,她不但設計帽子,也設計時裝,其設計讓女人由緊身衣中解放出來,而成為追求輕便的法國女性的新時尚。
CHANEL於1971年 與世長辭,享年八十八歲,當時仍是單身,她的一生可說是典型的獅子座,充滿華美衣衫、上流社會、仰慕的情人不斷,但最終仍是孤獨的自我。 香奈兒被稱為永遠的時裝女王,她的精神永垂不朽。她所創始的男性化無領前開襟套裝、海灘裝、褲裝、工作便服,直到今天,都是當時也是今天的時裝主流!
現今CHANEL已成為高貴時尚的指標,更因品牌的年輕化,而再度引領世界的流行時裝風潮。無論皮包、飾品或耳環上的標誌都一種華麗高貴的象微,它使每個女人都想要擁有八○年代的日本高中女生,會為了CHANEL的一支口紅或是鑲鏈皮包,打工賺錢,藉由這些名牌商品在友伴之間進行炫耀,或者用來當作宣示成年的儀式。是的,女人終究逃不了對美麗華服和珠寶的喜愛。紫色斯笛麥口香糖曾經有過這樣一句廣告詞:「女性主義失敗在衣服和化妝品上。」但是,CHANEL成為經典之前,它所代表的意義竟然是「前衛」和「革命」喔!
香奈兒的傳記,紀錄的不只是香奈兒傳奇的一生,還有十九世紀末開始,女性追求自由的變化。香奈兒正如標題所言,具有火般的熱情和冰般的觀察理智,她的衣服解放了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看過鋼琴師的人,都對女主角一身繁複的蓬蓬裙、束胸印象深刻。十八、十九世紀的女性服飾,大抵就是這麼礙手礙腳,義臀、蕾絲、束胸、花俏的帽子,當時的中產名流穿衣都需要僕人幫忙。但是香奈兒提出極簡主義,女人可以自己穿衣。衣著便於活動,剛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女性加入工作職場和戰場一拍即合,她的理念非常簡單,就是「實用」。
如果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女性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才開始擁有投票權,但是女性的納稅義務卻從沒有停止過。香奈兒在男人身邊,她觀察到,男人的權力不是來他們的基因,而是經濟獨立。所以,她也同樣要求自己。並且認為性自由不是男人獨有的權利,她也要享受戀情。香奈兒腦中擁有的是先知般的眼光和對貴族名流生活的嚮往。她對藝術、文學、音樂的熱愛,使她的創意源源不絕,而情人就如同她的喜好一樣,從畫家畢卡索、詩人瑞佛帝、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到貴族名流卡柏、西敏公爵、俄國貴族帕夫羅維奇等等,獨立而開放的愛情觀,讓她成為走在時代潮流尖端新女性。我想用舊式的道德觀去看待她,是一種污辱。她活得像她自己,依照自己的需求而活,這一點,無論在當時或現代都很少見。
而她最叫我佩服的是她對品質的要求。雖然她從男人身上得到不少點子,而且作品也不一定具有原創性,但是,她的要求:簡潔、高雅、實用,確實是女性穿衣的不二法門。更重要的是,她的衣服開啟女性對自己的喜愛。她不要女人像個男人,雖然她可以跟任何一個男人平起平坐,但是她從未混淆男女性別,她認為平等很重要,但是女性特質決不可忘記。所以她的套裝或褲裝是為了讓女性工作方便,動作和身體線條更優雅 俐落。但是她的晚宴服的理念卻是:「女人在夜晚應該幻化為蝴蝶。」繁複花俏的繡花和柔貼的剪裁,讓女性溫柔性感的侗體之美展露無疑。這也恰好和冰、火之諭吻合,女人應當理性如冰,熱情如火,視場合而定。
我很喜歡她的一句話:「流行會變,但風格不變。」CoCo開創了屬於她自己的天地,讓她的生活更豐富,生命更多色彩,也讓二十世紀的女性增加更多的自信和嬌魅。
CHANEL,二十世紀永恆的經典風格。

時尚女王的經典傳奇 CHANEL

香奈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Chanel經典雙"C"字標誌
位於巴黎的Chanel總部香奈爾女裝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香奈爾(或香奈兒,Chanel),是由可可·香奈爾(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在1909年創辦的巴黎女裝店。這家小商店開始只賣女士的頭飾,而在一年內搬遷至康邦街(Rue Cambon)。小店的輝煌來自於它的旗幟香奈爾五號香水(1921年五月,當香水創作師Ernest Beaux呈現給香奈兒多重的香水選擇,香奈兒幾乎毫無猶豫地選出了第五款,之後成為香奈兒五號香水。),以及廣受歡迎的香奈爾套裝——一個優雅的設計,包括齊膝短裙和幹練的短上裝,傳統上用毛線織成,黑色裁邊和金色紐扣,配穿大串珍珠項鏈。


[編輯] 歷史
1910年,香奈兒替原本穿著裙子打球的女人們設計了運動的褲裝,之後又拋棄束腹,設計了以男性服裝為元素的寬鬆上衣。這些特立獨行的行徑使這位離經叛道卻熱愛山茶花的夫人,成為當時女性主義啟蒙的重要起源。

自從香奈爾五號於(Chanel N°5)1923年面世以來,可可·香奈爾的時尚風靡倫敦和巴黎的社交圈,購買者趨之若鶩。香奈爾選擇住進了麗茲賓館,而她所居住的套間至今仍稱為「可可·香奈爾套房」。

1971年香奈兒逝世。德國設計師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在1986年才開始接任Chanel設計大權。

年輕的拉格斐在第一季時就剪破Chanel雪紡長裙的裙襬,搭配Chanel外套,再加上鮮豔誇張的假珠寶飾品,讓習慣Chanel優雅傳統的時尚界非常震驚,後來事實才證明拉格斐叛逆的天才與特出就與年輕時的香奈兒同出一轍,並將Chanel王國領向另一個顛峰。 不論是正式的TWEED套裝、休閒的CRUISE WEAR甚至是禮服,Chanel一眼看來並不突出的剪裁,實際上對身材有非常精緻的修飾效果。

飾品部分,Chanel是第一個打破「珠寶迷思」的品牌,提倡將真假珠寶搭配在一起。 因為香奈兒的喜愛,「山茶花」便成為Chanel飾品中最主要的造型。以閃亮金鍊與雙C標誌吸引了全球女士愛慕的Chanel皮件,搭配時非必要與套裝整體搭配, 其實只要發揮個人搭配巧思,Chanel可以展現出過人的優雅,並展露屬於個人的風格。

明星大廚的政商傳奇 總統的秘密廚師

張振民只有初中畢業,認識的政商名流比經濟部長還多;他曾經一無所有,如今台灣三大家族是他的大股東。



三月二日一早,法樂琪餐廳廚藝總監張振民(Jimmy)一如往常瀏覽當天報紙,陳由豪刊登的斗大廣告吸引了他的目光。沒有多加思索,張振民拉開鐵門,準備開著馬自達轎車上菜場,這時候電話響了,「Jimmy啊,你上報啦!」一位友人說。

張振民沒放在心上,從容的進行完採購工作,才回到餐廳翻看另一份報紙。這才發現,陳由豪對媒體表示曾在法樂琪宴請馬永成等人!電話再度響起,這回是電台節目希望張振民做個說明。緊接著,法樂琪天母店附近開始聚集好幾輛新聞採訪車,嚇得張振民一直躲在小辦公室裡不敢現身。「真的是被嚇到、嚇死了!」張振民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但被記者追逐這還是第一次。

張振民是台北政商圈名氣最響亮的大廚,在他所寫的《法式料理經典》書上,有前總統李登輝提的一句「我最喜歡的Jimmy料理」,也有現任總統陳水扁簡潔簽上的「好吃」二字。掛在張振民家中客廳牆上,全家福中一張稍顯老舊的照片特別引人注意,裡頭是陳水扁夫婦以及張振民的太太和兒子,這是一九九八年耶誕夜在法樂琪的包廂裡拍攝。由張振民作東,為了安慰台北市長落選的陳水扁,包廂內還布置了阿扁的競選旗幟。

從天母發跡的法樂琪,十一年來,已經連開了四家店。天母店和忠誠店原有六個包廂,裡頭進出的全是政商名流,陳水扁一家曾經連續五年在這裡度過耶誕夜;大企業家們也經常聚會於此。包廂外,則偶爾見到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形單影隻,一個人品嘗鍾愛的白蘆筍。而在選戰開打之前,張振民曾經也在民權店,建議國民黨主席連戰放下身段,和大家一起排隊取用沙拉吧。

‧ 學行銷 法樂琪裝潢很Jimmy

法樂琪跟政商界「掛鉤」如此深厚,地理位置是其一,起家的本店鄰近陽明山、天母等高級住宅區,光是傑仕堡裡頭,就住了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李登輝掌上明珠李安妮等名人;二來,法樂琪有六○%的資金來自商界股東,包括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東元集團董事長黃茂雄等都在內,股東名單網羅了台灣三個重要的家族(見名人政要入股圖)。

同樣從事餐飲業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說,一般廚師都停留在技術層面,張振民不只把國外餐廳的口味、技術學回來,更學到了國外的名店作風。所以法樂琪一進門就看到一幅張振民的油畫,餐桌上擺的是畫有Jimmy卡通圖案的餐盤,餐巾、桌布也都繡上Jimmy圖樣。正因為懂得包裝行銷,張振民讓「法樂琪」和「Jimmy」兩個品牌互為彰顯。「如果Jimmy是第一名,後面沒有第二名,也沒有第三名!」戴勝益說。
光是一個禮拜,張振民就要跑六場上市公司老闆的外燴。雖然經常趕場,人脈經營火候拿捏得跟好菜一樣精準的Jimmy,在上主菜前決不敢離開,因為主人總是會要求他出來和賓客打招呼。

雖然張振民只有初中學歷,一位與張振民熟識的媒體人觀察發現,當他面對賓客時就不是廚師了,談到法國菜,他隨口說個故事、用法文秀句菜名;談到時事,金融、科技、政治他都能沾上一點。再加上,「Jimmy」的名號響亮,能請到他親自作外燴,不但顯得主人格調高,更是面子十足。二月底,在一位傳統產業老闆招待所裡,張振民招牌的鬍子讓賓客一下子就認出他來,有些人還討論著:「Jimmy怎麼肯到長安西路這邊來啊?」這位大廚親自幫客人切了一塊鳳梨酥,就讓賓客受寵若驚。

能夠獲得二任總統青睞,以及大企業家們的投資,張振民一路下了不少功。

‧ 學外語 一心闖進美食天堂

家境清寒的張振民,初中畢業後為學一技之長到餐廳當學徒。之後為了考進來來飯店,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補習英文。因為一道菜,張振民抓住了當時來來飯店老闆蔡辰男的眼光。當時蔡辰男在國外吃了一道田螺,回味無窮,於是要張振民按照他口述的方式如法炮製,沒想到光是這樣,張振民也做出了一道味道完全相同的田螺。

於是蔡辰男同意張振民的要求,讓他以留職帶薪的方式到日本調理師學校修業一年半。每個月還給張振民一萬五千日圓經費,讓他到處去品嘗菜色,除了每個月要交一份報告回台灣,蔡辰男還出錢讓他往返兩地,帶回新的菜色。

「廚師是台灣人,法國菜又是在日本學的,」在來來飯店法國餐廳安東廳擔任主廚期間,張振民開始覺得自己的經歷,會讓客人有所疑慮。因此他在工作之餘補習法文,後來也找機會到法國巴黎一家大飯店學習六個月。張振民的用心,讓他的專業在台灣法國料理界闖出名號。

‧ 學社交 從法國菜聊出應對進退

當年的來來飯店乘地利之便,是個名流薈萃的地方。蔡辰男認為廚師不該躲在廚房,硬是把張振民推出來招呼客人。再加上,黃茂雄喜歡找廚師聊天,也順帶讓張振民認識了他的企業家友人。剛開始,張振民對於這種社交方式感到不知所措,因為全身都是油煙味,站在大老闆面前覺得非常彆扭。但是藉著種種機會,他開始利用所學滿足企業家們對於法國菜的好奇與新鮮感,學會了應對進退。甚至還曾經在安東廳舉辦「主廚之桌」(chef"s table),以張振民的名義請熟識的企業家夫妻檔吃飯。

站穩了安東廳最頂級廚師的位子,張振民年薪近兩百萬元,但他不甘心永遠只當個廚師,再加上來來飯店易主,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發展。「當到行政主廚已經到頂,不可能再上去。」不願久蹲在別人廚房裡,張振民萌生創業之意。

有一次張振民與人洽談租屋事宜時,剛好被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的姊夫郭瑞嵩看到,便牽線讓他租下新光在天母的一間房子。甚至在口耳相傳下,一些熟識張振民的企業家紛紛答應入股,資金越抬越高,吳東進的姐姐吳如月告訴張振民,他必須擁有至少一半的股權,也就是六百萬元,否則將來一定會後悔。偏偏當年,張振民口袋只拿得出一百五十萬元,他只好抵押房子、到處借錢,投入畢生積蓄,開始一群企業家與廚師的合夥關係。

離開工作十三年的來來飯店,張振民已經沒有退路,他對當年才六歲的大兒子說:「以後爸爸星期天不能帶你出去玩了。」午夜夢迴,張振民更是常常因為夢到離開來來、沒了工作而嚇醒。

‧ 學認人 報紙雜誌拚命熟讀

法樂琪剛開幕時,附近荒涼得很,生意也相當清淡。但張振民根據天母地區的客層推陳出新,法樂琪的生意越來越好,開業五個月後開始出現排隊現象,第一年的營業額就超過四千萬元,甚至後來開的每一家店都是盈餘轉投資,股東們幾乎都不必再出錢。

餐廳要賺錢,當老闆的並不輕鬆,對內,張振民從採購、驗貨到每月結帳,非得親自經手才放心。對外,因為股東都是赫赫有名的企業家,法樂琪自然成為名流宴客的場所。張振民每天一進餐廳,第一件事就是先查閱當天的預約單,只要有熟客或名人,他一定在場親自招呼。根據經驗,只要企業老闆上門,張振民卻沒出現招呼,隔天他就會接到抱怨電話。

張振民白天必讀三份報,半夜一點鐘還要複習當天新聞,每週的財經雜誌也不放過,不管政商場上的新人物、舊人物,張振民都要掌握資訊,才不會發生認不出人的狀況。因為這樣用功,張振民和大老闆們任何題材都能聊上幾句,但他常說:「我的任務是讓主人有面子,所以更要懂得觀察,不要以為什麼話題都可以參與。」

「我是有野心的人,」張振民說,每天工作十四小時,十一年如一日的拚命,才有現在法樂琪一年至少超過一億元營業額,不但股東們眉開眼笑,當初借錢來創業的張振民,現在也能坐擁天母一間二百坪的房子。

凡事沒有完美,對於家庭,張振民撥出一天都是奢侈。張振民的太太提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張振民只休假一天,今年的大年初一,原本打算利用唯一一天的假期帶全家出遊,沒想到,張振民開著車子竟然順便去巡查四家店。提到這件事,張振民卻驕傲地說,因為剛巧天母店的冰箱壞掉,若不是他過去巡店,恐怕食物都要遭殃。

跟著台北的區域變化,法樂琪在天母的兩家店在去年都變了裝潢,包廂打掉、價位調降,名人的足跡已經轉向台北市區,甚至以外燴取代。張振民今年底打算在信義計畫區開出第五家店,這將是法樂琪最高檔的餐廳,鎖定信義區的名人,屆時或許將有更多故事在此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