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師爺的興衰 (下)
紹興師爺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紛紛投入官府,得到各級行政官吏的重用。第二次高潮出現在近代。這一時期,中外通商,西學東漸,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各級行政官吏廣泛延聘幕僚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
【文/蠡木】
紹興師爺著作的兩部尺牘
兩百多年來,紹興師爺所著的書籍是相當多的,如《大清律例》、《洗冤錄》等書的註解,以及各類政書等等。由於社會制度變革,這類書籍只合庋藏於圖書館、檔案館,供專門研究之用。唯有《秋水軒尺牘》、《雪鴻軒尺牘》這兩部書,尚為人們所傳誦,它們記載了紹興師爺遊幕四方、奔走衣食的情況。
《秋水軒尺牘》二卷,是紹興安昌人許思湄(字葭村)所著,《雪鴻軒尺牘》是紹興城裡塔山下人龔萼(字未齋)所著。他們倆人,同時同邑,同在華北各地遊幕 40年,彼此交好,書信往回多,而且這兩部尺牘中所往來的人,大都也是越中幕友,可以考見當時紹興師爺一部分的姓氏和生活。書中一鱗半爪的記載,也可窺見紹興師爺這個行業的情況。如《雪鴻軒尺牘》載:「吾鄉之業於斯者不啻萬家。」又說:「幕雖較於讀書為易,然亦須胸有經濟,通達時務,庶筆有文藻,肆應不窮。又必須二十內外,記誦敏捷,舉一隅而三反。更須天生美才,善於酬應,妙於論言。若無此三者,斷不能如超群軼倫,到處逢迎。龔未齋一生習幕,道出了幕之三味。他又說:「千人學幕,成者不過百人,百人就幕,入幕者不過數十人。」「至於就幕,則又有甚難者,一省只此百餘十館,而待聘者倍焉。」這是紹興師爺競爭之烈,就聘之難。紹興人叫閒居在家、失業待聘的幕友為曰:「擱筆師爺」,乃形容失業。
做師爺的風塵苦況《秋水軒尺牘》中時有描述。如「遊直十年矣,天涯浪跡,顧影自憐」,「節前冒雨而歸,節後戴星以出,視家庭如傅舍,伊人況味如何?」又云:「民俗好訟,而郡友又喜吹求,置青毡于荊棘之中何復戀此雞肋。」又有云:「欲留則門鮮五尺,欲歸則田乏十雙,細詢鄙狀,其謂我尚有生人趣耶?」
師爺類別
依其職務性質,紹興師爺可分為四類。
折奏師爺。起草上皇帝奏疏的幕賓,對主人的升黜榮辱關係重大,所以要求文筆寫得矞皇典麗,具備一定風格,還須內容貫串經史,熟悉山川輿地,博通政制民情。參戎幕的,對孫吳兵法亦須精研。書啟師爺。專管書信的幕友。過去官場中,逢年過節,以及上司的生日、添丁、升官、加級等,都得寫賀信,上司的親屬若有死亡,也得寫唁信慰問。信中文字,往往駢四儷六,氣概堂皇,其實盡是一派廢話。這類詞句,過去有一類應酬文字的書籍可以套用,千篇一律,所以書啟師爺不大為人所重。
刑名師爺。專門辦刑事、民事案例的幕僚。清朝光緒末年以前,各道、府、州、縣官吏,都兼任司法,僅省裡才有臬司專理司法事務。省以下這批官吏,有的是科舉出身,只懂得做八股文章,有的是捐官出身,甚至文理也不通順,他們對於法律完全是外行。而刑名案件辦理得當與否,往往關係到官吏的前程,因此這類事務只有委託熟諳《大清律例》的刑名師爺了。所謂律例,律是法律條文,其數量不多;例是判例,清朝自順治入關,統治中國兩百年來,這類判例,累積得多如牛毛,不是專門鑽研吃這行飯的人,要想問例是頗不容易的,因此各級地方官吏對刑名師爺極為重視。
錢穀師爺。專門辦理財政、賦稅的幕僚,相當於現在財政科局的職員。過去無會計制度,每一任官吏的任卸,要辦接收移交,要造所謂四柱清冊,要盤查核實,要靠平時收支記載,手續繁複,這裡面還包含有陋規舊習,上下其手的肮髒勾當,歷史造成有一定的專業性,認為是各地方政府財政命脈攸關。所以錢穀師爺的重要性,僅次於刑名師爺。
紹興師爺的沒落
紹興師爺在清朝政治舞台上的發展,出現過兩次高潮。第一次是在雍正、乾隆時期。這一時期,清朝統治者從鞏固封建政權、平定邊疆叛亂以及發展生產、安定社會的大局出發,採取了利用漢族知識分子進行統治的措施,從而為漢族知識分子參與國家政事,進入各級衙門創造了條件。紹興師爺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紛紛投入官府,得到各級行政官吏的重用。第二次高潮出現在近代。這一時期,中外通商,西學東漸,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各級行政官吏廣泛延聘幕僚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特別是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地方實力派,為擴充自身勢力,趁機招兵買馬,網羅謀士,紹興師爺因處事靈活,深謀遠慮,善於機變而深受各地封疆大吏的器重。
清朝末年,紹興師爺開始衰微。光緒二十八至三十二年(1902~1906),清政府整頓官僚政制,從中央到地方相繼裁撤了不少機構與人員。各級官吏的裁減,迫使大量紹興師爺離開官場另謀出路,他們的活動和影響隨之弱化。同時,由於清政府廢八股、停科舉、興學校、獎遊學,使辦學堂和出國留學蔚然成風,中國社會形成了一個新的知識群體。新型知識分子用他們在國外或新式學堂中學到的知識武裝自己,逐漸取得政治舞台上的優勢,從而極大地衝擊並削弱了紹興師爺在政壇上的地位和作用。至辛亥革命時,紹興師爺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特殊群體,終於退出了歷史舞台。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