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黑暗扭曲精彩刺激的極速雲霄飛車式閱讀享受
文∕草莓圖騰
常常收到讀者的訊息,說自己的人生乏善可陳,毫無可敘述之處,於是格外羨慕別人的生活驚濤駭浪,曲折離奇云云。
每個人都有故事,祇看你怎麼說出來而已。
書裡面神秘難解的莉絲.莎蘭德,外型設定絕對不是好萊塢電影典型的女主角,至少我很難把這個角色強韌堅決的精神力量,跟酒吧裡面看過滿身刺青奇怪髮型的女孩連在一起,但是我非常喜歡這樣複雜的角色。透過作者鉅細靡遺的敘述,發掘出莎蘭德生長的環境、經歷過的遭遇,漸漸在莎蘭德的骨架上一筆一筆的添上血肉、注入靈魂,賦予了這個平面的人物生命。在閱讀的時候,幾乎可以看到莎蘭德桀驁不馴的亂髮跟挑釁的眼神,活靈活現地從扉頁之間跳躍出來,坦率地直視著讀者的眼睛。
年紀漸漸老大以後,人生不再是那麼黑白分明的,在是非對錯之間,不管你喜歡與否,存在著深深淺淺的灰色。莎蘭德是個駭客,必要狀態下反撲得非常凶狠,傷人、偷竊,前科無數,由檔案上看起來,她恐怕不會是那種「無辜的主角」,或是你願意為之辯護的人物。可是隨著故事展開,那些本來應該是站在公理跟正義的一方,那些本來應該是保護弱者的人,所謂的「好人」,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有著不同的面孔。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有些時候真的很難界定,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不見得一定就是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
作者的功力不只是在塑造人物而已,他的文字兼具了相當的深度跟廣度,對於媒體的操控方式、社會的體制,甚至於犯罪組織的手法,都有非常實際深刻的理解,於是把這個故事鋪陳得更有說服力。我看書很容易「壓縮」自己,深深潛入故事情節裡面,不過有些書的結構是平面的,看到多少就是多少,只有紙張上薄薄的一面,看完很不滿足。但是《玩火的女孩》是立體的,精密緊湊的解謎、追逐、剖析、驚悚、人性、血腥、暴力、犯罪、正義構築出來的Virtual Reality。
我一向不大喜歡「續集」,很多續集的毛病,在於「創意」在第一集就已經全部用罄,第二集、第三集變得像是在雞湯裡面加清水。有些續集乾脆放棄原本的路線跟角色設定,大幅度添加其他人物,由支線發展,那會變成把剩菜加上其他的材料翻炒,就算不至於像沖淡的雞湯那麼寡味,也會變成完全不同的料理。把宮保雞丁吃剩的花生米乾辣椒加上綜合海鮮跟芹菜根來重組,好不好吃不知道,可是總不能再叫做「宮保雞丁」了吧?
不過《玩火的女孩》沒有這問題,是很難得的比第一集更精彩的續集,而且一面看一面清楚地知道,作者已經在?第三集埋下伏筆。我急切地看完《玩火的女孩》,什麼都先放在一邊,一本精彩的書會有那種效果,看得你不想放下手,明明該寫稿了,卻非常想知道接下來發展如何,幾乎屏息著看到結局,完了滿足地深呼吸、長長嘆息,真期待續集。
編輯交代過寫推薦序不要暴露出太多情節,我努力壓抑,忍耐著不要爆雷,不過我還是要說,書裡面對暴力跟罪行的描述非常實際直接,並不過分渲染也不遮掩,那種平鋪直述的口吻反而更突顯出恐怖感,非常有魄力。心臟夠強的話,這本書是一場黑暗扭曲精彩刺激的極速雲霄飛車式閱讀經驗。
扣上安全帶,翻開第一頁吧!
來自俄羅斯的愛
文∕冬陽(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執行秘書)
「來自俄羅斯的愛」是《玩火的女孩》一書中,所提到一部犯罪學博士論文的題目,「很明顯是向伊恩.佛萊明的經典小說致意。」作者史迪格.拉森如是說。
然而,就我一個閱讀推理小說二十餘年的重度書迷看來,拉森的「千禧系列」本身就是對推理∕犯罪小說的致意之作,只不過他的致敬之意不僅推理小說迷能懂,出版後掀起的全球銷售熱潮與接踵而至的得獎殊榮早已證實了其內含的大眾閱讀魅力,正與前述作家佛萊明極為近似。
拉森筆下的莉絲.莎蘭德,魅力一如佛萊明筆下的詹姆士.龐德,是整部小說的核心。擁有殺人執照的龐德風流倜儻,追求物慾的生活顛覆了傳統情報員形象,惟忠貞愛國的情操不變,是曾經從事情報工作的佛萊明的性情延伸與寫照;電腦駭客莎蘭德同樣特立獨行,遊走在法律與道德邊緣的行動充滿破壞性,嫉惡如仇、為正義而戰的性格強烈,與記者出身的拉森頗有呼應之處。
在故事選材上,拉森的格局便較佛萊明繁複許多,一來是因為佛萊明小說以單一任務性質居多,並聚焦在國與國之間的間諜行動上,二來是拉森所處的時代背景趨多元複雜,龐大的資訊量與人員場景的調度更顯繁瑣。以《玩火的女孩》為例,同時鋪陳《千禧年》雜誌進行的「來自俄羅斯的愛」非法性交易調查報導,以及莎蘭德重返瑞典生活進而揭開她不堪回首的陰慘童年,利用特殊事件讓兩線交錯陳述,使故事呈現緊湊豐富。
有趣的是,現今諸多推理∕犯罪小說作家容易犯下的毛病與錯誤,拉森似乎顯得自制自知,巧妙運用卻不陷入陳腐的窠臼。就拿莎蘭德「電腦駭客」的身分與技術來說,我戲稱是電玩或漫畫中非常好用的「大絕招」──猶如大力水手的菠菜,前面如何被痛扁屈辱都無妨,開罐下嚥後就可以反敗為勝。但顯然拉森並不願如此方便,甚至深深埋下伏筆,跟隨莎蘭德身世的揭露而逐一展現,連同故事中相關角色的描述,不但案件藏謎,連每一個人的過去、每一個人的互動,都顯得有故事可說,進而牽動讀者的閱讀情緒──不只想知道事件的真相,更想知道人物的遭遇,大大增強了戲劇效果。
最後,回到文章的標題「俄羅斯的愛」上頭,請容我花部分篇幅來談佛萊明這部重要的作品。
《俄羅斯的愛》中文書名譯作《俄羅斯情書》,是佛萊明的第五部小說,後來被改編成○○七系列電影中的《第七號情報員續集》。與前四部小說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小說的第一部分全都在描述一名俄羅斯殺手的故事,從他的身世、個性等等一路寫到所屬暗殺組織與特務系統,絲毫不見龐德的蹤影。
就是這段拳拳到肉的深刻文字,使得《俄羅斯情書》成為龐德系列小說中重要轉捩點,花花公子型的龐德再也不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只因佛萊明用文字展現了間諜世界的真實面貌,就從《俄羅斯情書》開始。
不過拉森可沒讓讀者等待,從第一部作品就讓人信服了。
或許你會認為這是拉森對社會的高度關懷、記者工作的訓練使然云云,但我以為這是一位優秀的寫實小說家不可或缺的能力與自覺,作品的成功自不出於偶然。
要是拾起一讀便不忍釋手,別說我沒提醒過你。
常常收到讀者的訊息,說自己的人生乏善可陳,毫無可敘述之處,於是格外羨慕別人的生活驚濤駭浪,曲折離奇云云。
每個人都有故事,祇看你怎麼說出來而已。
書裡面神秘難解的莉絲.莎蘭德,外型設定絕對不是好萊塢電影典型的女主角,至少我很難把這個角色強韌堅決的精神力量,跟酒吧裡面看過滿身刺青奇怪髮型的女孩連在一起,但是我非常喜歡這樣複雜的角色。透過作者鉅細靡遺的敘述,發掘出莎蘭德生長的環境、經歷過的遭遇,漸漸在莎蘭德的骨架上一筆一筆的添上血肉、注入靈魂,賦予了這個平面的人物生命。在閱讀的時候,幾乎可以看到莎蘭德桀驁不馴的亂髮跟挑釁的眼神,活靈活現地從扉頁之間跳躍出來,坦率地直視著讀者的眼睛。
年紀漸漸老大以後,人生不再是那麼黑白分明的,在是非對錯之間,不管你喜歡與否,存在著深深淺淺的灰色。莎蘭德是個駭客,必要狀態下反撲得非常凶狠,傷人、偷竊,前科無數,由檔案上看起來,她恐怕不會是那種「無辜的主角」,或是你願意為之辯護的人物。可是隨著故事展開,那些本來應該是站在公理跟正義的一方,那些本來應該是保護弱者的人,所謂的「好人」,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有著不同的面孔。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有些時候真的很難界定,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不見得一定就是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
作者的功力不只是在塑造人物而已,他的文字兼具了相當的深度跟廣度,對於媒體的操控方式、社會的體制,甚至於犯罪組織的手法,都有非常實際深刻的理解,於是把這個故事鋪陳得更有說服力。我看書很容易「壓縮」自己,深深潛入故事情節裡面,不過有些書的結構是平面的,看到多少就是多少,只有紙張上薄薄的一面,看完很不滿足。但是《玩火的女孩》是立體的,精密緊湊的解謎、追逐、剖析、驚悚、人性、血腥、暴力、犯罪、正義構築出來的Virtual Reality。
我一向不大喜歡「續集」,很多續集的毛病,在於「創意」在第一集就已經全部用罄,第二集、第三集變得像是在雞湯裡面加清水。有些續集乾脆放棄原本的路線跟角色設定,大幅度添加其他人物,由支線發展,那會變成把剩菜加上其他的材料翻炒,就算不至於像沖淡的雞湯那麼寡味,也會變成完全不同的料理。把宮保雞丁吃剩的花生米乾辣椒加上綜合海鮮跟芹菜根來重組,好不好吃不知道,可是總不能再叫做「宮保雞丁」了吧?
不過《玩火的女孩》沒有這問題,是很難得的比第一集更精彩的續集,而且一面看一面清楚地知道,作者已經在?第三集埋下伏筆。我急切地看完《玩火的女孩》,什麼都先放在一邊,一本精彩的書會有那種效果,看得你不想放下手,明明該寫稿了,卻非常想知道接下來發展如何,幾乎屏息著看到結局,完了滿足地深呼吸、長長嘆息,真期待續集。
編輯交代過寫推薦序不要暴露出太多情節,我努力壓抑,忍耐著不要爆雷,不過我還是要說,書裡面對暴力跟罪行的描述非常實際直接,並不過分渲染也不遮掩,那種平鋪直述的口吻反而更突顯出恐怖感,非常有魄力。心臟夠強的話,這本書是一場黑暗扭曲精彩刺激的極速雲霄飛車式閱讀經驗。
扣上安全帶,翻開第一頁吧!
來自俄羅斯的愛
文∕冬陽(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執行秘書)
「來自俄羅斯的愛」是《玩火的女孩》一書中,所提到一部犯罪學博士論文的題目,「很明顯是向伊恩.佛萊明的經典小說致意。」作者史迪格.拉森如是說。
然而,就我一個閱讀推理小說二十餘年的重度書迷看來,拉森的「千禧系列」本身就是對推理∕犯罪小說的致意之作,只不過他的致敬之意不僅推理小說迷能懂,出版後掀起的全球銷售熱潮與接踵而至的得獎殊榮早已證實了其內含的大眾閱讀魅力,正與前述作家佛萊明極為近似。
拉森筆下的莉絲.莎蘭德,魅力一如佛萊明筆下的詹姆士.龐德,是整部小說的核心。擁有殺人執照的龐德風流倜儻,追求物慾的生活顛覆了傳統情報員形象,惟忠貞愛國的情操不變,是曾經從事情報工作的佛萊明的性情延伸與寫照;電腦駭客莎蘭德同樣特立獨行,遊走在法律與道德邊緣的行動充滿破壞性,嫉惡如仇、為正義而戰的性格強烈,與記者出身的拉森頗有呼應之處。
在故事選材上,拉森的格局便較佛萊明繁複許多,一來是因為佛萊明小說以單一任務性質居多,並聚焦在國與國之間的間諜行動上,二來是拉森所處的時代背景趨多元複雜,龐大的資訊量與人員場景的調度更顯繁瑣。以《玩火的女孩》為例,同時鋪陳《千禧年》雜誌進行的「來自俄羅斯的愛」非法性交易調查報導,以及莎蘭德重返瑞典生活進而揭開她不堪回首的陰慘童年,利用特殊事件讓兩線交錯陳述,使故事呈現緊湊豐富。
有趣的是,現今諸多推理∕犯罪小說作家容易犯下的毛病與錯誤,拉森似乎顯得自制自知,巧妙運用卻不陷入陳腐的窠臼。就拿莎蘭德「電腦駭客」的身分與技術來說,我戲稱是電玩或漫畫中非常好用的「大絕招」──猶如大力水手的菠菜,前面如何被痛扁屈辱都無妨,開罐下嚥後就可以反敗為勝。但顯然拉森並不願如此方便,甚至深深埋下伏筆,跟隨莎蘭德身世的揭露而逐一展現,連同故事中相關角色的描述,不但案件藏謎,連每一個人的過去、每一個人的互動,都顯得有故事可說,進而牽動讀者的閱讀情緒──不只想知道事件的真相,更想知道人物的遭遇,大大增強了戲劇效果。
最後,回到文章的標題「俄羅斯的愛」上頭,請容我花部分篇幅來談佛萊明這部重要的作品。
《俄羅斯的愛》中文書名譯作《俄羅斯情書》,是佛萊明的第五部小說,後來被改編成○○七系列電影中的《第七號情報員續集》。與前四部小說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小說的第一部分全都在描述一名俄羅斯殺手的故事,從他的身世、個性等等一路寫到所屬暗殺組織與特務系統,絲毫不見龐德的蹤影。
就是這段拳拳到肉的深刻文字,使得《俄羅斯情書》成為龐德系列小說中重要轉捩點,花花公子型的龐德再也不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只因佛萊明用文字展現了間諜世界的真實面貌,就從《俄羅斯情書》開始。
不過拉森可沒讓讀者等待,從第一部作品就讓人信服了。
或許你會認為這是拉森對社會的高度關懷、記者工作的訓練使然云云,但我以為這是一位優秀的寫實小說家不可或缺的能力與自覺,作品的成功自不出於偶然。
要是拾起一讀便不忍釋手,別說我沒提醒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