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07, 2007

我與陽春有約

【聯合報╱汪榮祖】 2007.12.07 03:11 am


蕭公權先生出生於1897年11月29日,因戰後出國辦護照時誤植為12月29日,遂將錯就錯,反而成為他合法的生日。今(2007)年12月7、8兩日在台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召開「紀念蕭公權院士110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台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財團法人純智文教基金會主辦。蕭先生江西泰和人,清華庚申級畢業,美國康迺爾大學博士,歷任南開、清華、燕京等大學教授。戰後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1947年在台灣大學執教一年後,即轉往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任教,1968年春天退休,1981年11月逝於西雅圖自宅,享年八十四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邀我主編「蕭公權全集」八冊,已經出版五種,《中國鄉村》訂於明年五月問世。

我於1965年的秋天到西雅圖華大就讀,得到蕭先生的教誨,當時我住在蕭家隔壁的樓上,所以常常隨蕭先生於課後自校園步行回家,一邊聆聽他述說往事掌故,我也乘機求問釋疑。我於1971年畢業時曾與蕭先生在蕭家門口合影,當時牡丹花盛開,照片中仍清晰可見。我移居美國東岸後,與蕭先生書信往來,十年未斷。1981年夏天我得到美中學術交流會的資助前往中國大陸,途經西雅圖拜訪蕭先生,見到他的身體已大不如前,但談鋒仍健,沒想到這是最後一面。同年的秋天,在大陸接到蕭先生逝世的消息。翌年之春,我回到西雅圖,蕭宅門前翠竹依舊,但再也看不到蕭先生的音容笑貌,曾望風悲嘆,在華盛頓湖畔徘徊久之,憑弔師魂。感念西城舊事宛如舊夢,只堪珍惜餘痕。蕭先生葬於西城近郊,距此萬里之外,遙寄哀思。蕭先生晚年長住海外,漸感適應,有句曰:「天涯也有彎環月。」然仍難掩故國之思,自喻「亡國大夫」,有國難歸,鄉愁難解。

記得蕭先生退休前講畢最後一堂課時,提到名哲學家兼詩人桑塔雅納(George Santayana)在哈佛大學上課時,忽見窗台上的知更鳥,回頭向學生們說:「我與陽春有約。」(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下課後辭職,退隱著書,時年還不滿五十,已經從心所欲。蕭先生接著說,他不是要學桑塔雅納,但知道一個桑氏不知道的祕密:按照北宋劭雍的說法,任何事物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後都會一一重現重演。他與同學們相約於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後再見後,便離開教室。今日距與蕭先生重遇的時間尚有十二萬九千五百五十一年,情願信以為真。

此時此情,我以一首七言律詩來表達:

西城舊夢尚留痕,萬里哀思到墓門;

獨立風前悲日落,徘徊澤畔弔師魂;

天涯喜見彎環月,故國難歸不忍言;

但願陽春約有信,情緣再現亦長存。

四菜一湯何難也

【聯合報╱舒國治】 2007.12.07 03:11 am


要點是客人坐下吃飯,五分鐘便可起身,而所得是又乾淨又無味精、輕輕淡淡的一頓午飯……

這一兩年,感覺每天三頓飯在外頭吃越發不容易後,非常盼想找那種只做四菜一湯的小鋪子來解決果腹之需,但是整個台灣,沒有。

所謂四菜一湯,四菜呢,或許三素一葷。那一葷,可能是一尾煎魚,也可能是一鍋紅燒肉,而這帶皮帶肥的紅燒肉或還與蘿蔔同燉,甚至旁邊還擱了滷蛋、豆腐乾;故而客人點一小碟,大約紅燒肉三塊,蘿蔔五塊,豆乾一片(滷得胖鼓鼓且帶氣孔),滷蛋半個。至若那三素,或許一款白菜,但未必與開陽同炒,也可能與少許毛豆同燒(毛豆先入油炒,再擱白菜),也許與黃豆芽同燒,又也許與豆腐皮同燒。再就是一款燒絲瓜,若是台式,常製成一缽湯兮兮的絲瓜滷,最得我心。再一款或可製成炒蛋;不論是番茄炒蛋,是蘿蔔乾炒蛋(所謂菜脯蛋),抑是香菜、青椒絲炒蛋,皆好。

如此湊成的四菜,便甚好。

一湯,最簡單的,是蘿蔔排骨湯。這樣的四菜一湯,就著一碗白飯,已是最好的家常便飯。

但何處覓這樣的小館?沒有。倘有,不是備有二、三十道菜的自助餐店,便是早把飯菜打好的教人提不起勁的便當。恰恰沒有這樣因簡單而可能製作得較為精美的小菜食店。

其實何曾需要四菜?兩菜亦甚夠,甚至全部燉燒在一鍋裡,要吃時,取杓子撈出白燒的五花肉、胡蘿蔔、馬鈴薯,燒得不甚爛的長段蒜苗與不甚爛的長段青蔥,與燒得較軟的芥菜梗子、大片的白菜、切成不太短的玉米,然後以筷子細心的將各菜分裝在小碟中,吃時,挾取何菜皆能分明,甚至有自家曬釀的豆醬可供塗沾,便更美也。

當消費者愈想吃得簡單真實,而販賣者愈一心想弄得花樣複雜,這社會便產生了鴻溝。解決之法無他,便是令消費者自己主動提出他所要之物。

故前數日我與朋友在談,何妨在永康街的小巷裡找一間三坪大的房子,租下來,再請一位稍會燒菜的媽媽,每日寫好最簡單的四菜一湯的菜單交付她早上到菜場買來,中午前燒好,便在這爿三坪大的小鋪售賣,賣至下午三、四點鐘。要點是客人坐下吃飯,五分鐘便可起身,而所得是又乾淨又無味精、輕輕淡淡的一頓午飯。

這樣的小鋪子(根本只可稱「小廚房」),若它的租金與這位燒菜的媽媽之薪水,總合不超過每月六、七萬,而每日所售給三、四十批吃客若有每月五萬之譜的收入,則此事已可為矣。乃所不足的一兩萬元「虧損」,我們幾個合夥朋友,完全樂意承擔,主要這正是我們中午的飯費。

我們是這麼聊著,聊它已很快樂。看來亦未必不能實行,雖然這個媽媽是此事之最大成敗關鍵,她會不會愈做愈懶?不每日買菜而是在冰箱放三天的菜?會不會愈做愈像是出產行貨?或甚至太受好評乾脆考慮自己到外頭開館子……

這類事情極可能發生,如今許多的坊間餐館會變得那麼不堪,當年原本也是想要做成是自己家飯桌上的那麼簡單好吃的四菜一湯,不是嗎?

Thursday, December 06, 2007

重劃區增值術

憑藉著精準的投資眼光,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買進的房地產均大幅增值,他認為,選擇房地產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地點」;他也鼓勵年輕人,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除了能增值,也能藉由換屋的過程,讓自己的層次提升。

20年前,張忠本花了100萬買下第一間自住的房子,儘管當時買的是老舊公寓,但他認為,民生社區整體規畫完善,道路整齊,具增值潛力。果然,4年後,民生社區公寓以400萬元賣出,獲利高達3倍。

之後,他再用400萬元買進位於健康路50坪的大廈,目前已增值至2500萬元,增值幅度逾5倍。

3年前,他再度選中位在基隆河畔的大直重劃區,以每坪52萬元買進「帝景水花園」110坪豪宅,如今,每坪單價達85萬元,增值幅度超過6成。

張忠本靠精準的投資眼光致富,他認為,房地產是年輕人最好的入門投資工具。如果有能力,一定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除了可以自住,也可以存錢及保值。


張忠本買的房子,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都在新興的重劃區。他認為,重劃區因為有整體規畫,未來增值性絕對會比傳統市區高出許多。

以大直重劃區來說,位於第一排的的水景住宅,擁有台北市最漂亮的景觀,加上環境單純,吸引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等人進住。


不少人買房子時計較的是單價高低,但張忠本認為,「地點」是選擇房子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只要交通便利、位於學區,附近沒有太複雜的商業區,未來增值的可能性也較高。

此外,他認為,買房子的時候也要考慮脫手的可能性,例如小套房總價較低,一般民眾比較負擔得起,但由於出租或出售的對象較特為特定,較難脫手。購買時需多加考慮。


張忠本認為,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房地產相對便宜,長期來看,房地產後市仍樂觀。儘管短期內會因為選舉紛擾出現雜音,未來隨政局、兩岸關係釐清,漲勢仍可期待。

以個別區域來看,他特別看好南港地區,由於是新興重劃區,道路規劃整齊,也有捷運等重大公共建設,增值潛力可期。

祇園藤次之迷途

張惠菁  (20071202)




 京都祇園藤次的時間停止了。卡在第一次被他人的力量所震懾、迷惘的瞬間。

 在井上雄彥的漫畫《浪人劍客》中,祇園藤次總共出場四次。

 祇園藤次是京都武術名門吉岡十劍之一,性格桀傲,在所有人當中他只對吉岡家的少主、也是他的師父清十郎服氣。他的第一次出場,便是和吉岡家一起,作為勢力龐大的京都名門的徒生,腰間配劍,外型浪蕩但算的上是很帥,擔任少主的侍衛在妓院門外守護。
 吉岡道場的其他人都親近清十郎的弟弟傳七郎,但祇園藤次只對清十郎效忠。清十郎的劍術更強,但他的強大不容易被理解,是天才的強,一般人追不上的,他的行徑也是世俗以為的荒唐。傳七郎比哥哥遜色,卻是好親近的,他的武藝是可以化為拆解動作的,可以和眾多門徒作日常練習的。所以當大多數的吉岡門人都親近傳七郎,祇園藤次對清十郎一心的效忠,帶有一種倨傲、不與眾人同的意味。他是被天才冷寂的光輝所吸引。

 但吉岡家的初登場,卻以一場毀滅性的大火告終。浪人宮本武藏挑戰了傳七郎,吉岡道場在亂中被人縱火燒毀。火光中,清十郎看到的是吉岡家的沒落。祇園藤次意會不到清十郎眼中沒落的開端,但對啟動這沒落的武藏,他感到狂暴的恨。

 第二次出場,復仇的祇園藤次追著武藏到了寶藏院,目睹寶藏院天才武僧胤舜與武藏的第一次交手,被胤舜的強大所震撼。這是他陷入迷惘的起點。

 之後,祇園藤次到了劍聖柳生石舟齋之家。此時他的模樣已經帶著瘋狂,是一個困厄於內心的迷宮,找不到出口的人。他對石舟齋說,因為看見了無法理解的強大,感到迷惘,想要挑戰劍聖石舟齋,殉夢而死。

 但石舟齋甚至沒有跟他交手,只是注視,便重擊了他。

 第四次,也是祇園藤次最後的出場,模樣更嚇人了,完全是個瘋漢的樣子。他回到了京都,在小客店裡聽到吉岡清十郎被武藏所殺的消息,瘋狂之下把酒店裡嚼舌根的人悉數殺光,然後去殺武藏,反為武藏所殺。

 這是祇園藤次之迷途。在漫畫中是以間隔很長的四次出場。

 這是一個在強大的力量前,因為不知無法理解力量,而被沖散了的人。像電腦遇到太難的程式,運轉不動而當機了一樣。

 石舟齋只對祇園藤次說了一句話:「迷惑的話,先不要來找我,先回到你師父身邊去如何?」

 這是關鍵。不是去找那被世人視為「劍聖」的武功排行榜第一名。而是回到自己師承的淵源與脈絡。始終是認識自己,而非認識外界定義的「強」。可惜祇園藤次沒有及早省悟這點。

 他被一件縱火案引開,踏上不該是他的旅途。在迷惘的時候,又沒有及早地返回,而跑去找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石舟齋。石舟齋或許強大,但那不是祇園藤次的強大。當他最後回到京都,已經來不及了。

 祇園藤次的最後一句話是對武藏、也像是對自己說的:「你變強了。我變弱了。我搞不清楚了。連劍都不愛我了。」

 京都祇園藤次的時間停止了。卡在第一次被他人的力量所震懾、迷惘的瞬間。他人的力量成了祇園藤次的迷障,使他無法前進。最後,他曾經擁有的力量也離他而去。事實便是如此簡單殘酷。

威爾遜與普林斯頓大學

段昌國  (20071206)

 好大學是一步一步造成的,不是與生俱來。普林斯頓大學現在名聞遐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今年大學評鑑,又將普大評為最佳大學;連續八年掄元,其成如履霜也漸,絕非一朝一夕之故。

 世人心中,普大常被視為威爾遜的大學,這種聯想也是其來有自,其生有因的,其中深意難以明說,但並非由於普大是唯一校長邁向白宮的大學 (艾森豪曾短暫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但他能成為美國總統,主要還是由於他在二次大戰時的彪炳戰功)。然而從歷史情懷看普大的成長,宛如一個絕世美女,經歷了幾個蛻變的關鍵期:1902年到1910年威爾遜的校長任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普大從一個蓬門陋巷的小家碧玉,搖身變為巧笑倩兮的大家閨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普大又如三家村的塾師學究,破繭而出,成為領袖群倫的宗師巨匠。這個風雲變化的推手便是威爾遜。

 威爾遜出任校長時,學校正從紐澤西學院(College of New Jersey)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五年,當時一位新聞教育家施羅森博士(Edwin Slosson)曾描述普大:「只有48位研究生,幾乎都攻讀機械;大學部中沒有婦女、黑人,只有少數的猶太人及外國學生,多來自周遭地區;有一座用鐵筋圍固,外觀不大的博物館;創設五年的出版社,仍是什麼書都出;還有一個規模甚小的圖書館,以及一夥奮力訓練的運動員。」
 這依舊是小家碧玉的學院氣質。威爾遜深知校園整建是首要的一步,他四方募款,以象徵傳統的拿騷廳(Nassau Hall)為中心,向鎮郊擴充600英畝為基地,建造了八座哥德式的學院大樓,奠定了普大校園建築和諧一致的基調。他不以大小為念,而是保存人性化的規模,致力培養教授與學生間「親密與個人化的接觸」,以追求卓越的品質為先。他在1903年對校友會提嘶警告說:「對普林斯頓的危險,就是危險成為一個只是校園大,數量大的大學。」他在1910年校長任期滿時,自豪說:「不用多看,小小的普大已經給了一個偉大的普大空間地位。」就學校的影響力來說,他的率真豪語是毫不加掩飾的。

 大學唯一的目標是知識

 這個影響力,他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貫徹而得。他發下宏願要造就普大成為「舉世最好最傑出的大學」,所謂傑出,「就只有知識的卓越與知識的優先,而大學唯一的目標也就是知識」。作為大學知識的最佳代表便是教授,他們也是大學特色評鑑的重要指標之一(依次是學生,圖書館與實驗室,研究發展計畫,藝術館,出版社與校務基金)。他希望學系站在第一線,不僅在學術研究,也包括學術影響力與領導。當時一位古典學者從芝加哥被禮聘來,坦白指出:「普大的教授百分之六十八畢業自本校,多半疏懶成性,向內盤踞成長,少有誘因與野心向外發展,因為他們的工作都是繼承來的。」威爾遜痛施鐵腕,解聘了被謔稱為「三個瞌睡蟲」的講座及一位教學不力的資深講師。同時進行教師評鑑,以教學、研究、服務為指標,每年每人彙整成四頁藍色的評鑑表(現改為白色),由系主任送至研究院,作為升等、加薪、續聘的評斷依據。

 英語系貝克教授(Carlos Baker)曾藉他杜撰的小說描述普大的教授有如在威爾遜隱喻的「三環(教學、研究、服務)馬戲團」中,各展其技,隨著四季循環:秋天時發散無窮精力,冬天時沉沉鬱鬱,憂悶以過,春天時機抒盡出,消耗殆盡,而後載著畢業典禮的希望在夏天時復甦更新」。這個描述,生動刻劃出普大教授的生活,可能也是當時14個頂尖大學教授普遍的寫照。

 在這十四個中,普大是「小」大學,威爾遜堅信:如果普大在影響力與品質是第一流的,也就能承擔一個在數字上較小的大學。但徒以數字小並不足以領先其他競爭的同道。他各方延聘碩學鴻儒,飛躍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七十(增至108位教授),師生間的比例從16:1降至12:1,到我在普大的一九七○至八○年代,更大方的從8:1降至奢侈的6:1。同時他還減低教授的教學負擔(每學期教課不超過兩門),拿第一等的薪水做第一等的研究。

 相對在學生方面,他也減低修課的負擔,從每週七門降至五門,每門課一週三小時的標準化實施,並採取自由選課制度。他認為大學生的目標,與研究生不同,是得與拿,而不是接受,因此學生不是要居於老師之下常常受教,而是在良好的引導下時時學習與閱讀。在這個教育重點的翻轉下,課堂上的講授與作業只是獨立閱讀與寫作的輔助,這便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直接學習,開闊知識

 威爾遜的方法實是美國版的牛津導師制;聘用一些綜合了良好教育與社會教養的年輕導師,在週日,與五、六人組成讀書會閱讀與討論,不僅限於課堂用書,還包括教師或同學自行遴選的嚴肅書籍,可以探索更深遠、更宏觀的議題。威爾遜說,這種導師制度將會同樣享受到小學院師生間親近而密切的接觸,以及與老師諮詢的好處。透過這種較私密的導師,他相信學生可以獲得更直接的學習,更開闊的知識。

 儘管威爾遜坦承他對藝術所知甚少,但在夫人伊蓮的導引下,略能判別繪畫雕塑的高下;在他任內尚未成立藝術館,不過普大各館舍都掛滿了伊蓮及她朋友的印象派作品,對而後成立學校藝術館有了起動的基礎。事實上,威爾遜承認最弱的是圖書館。他在任內圖書購置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25萬本書,這是唯一他認為大學中必須求其大的地方。但在導師制實施前,學生很少使用圖書館,「往往最基本的讀書清單,變成大多數學生的最高限度」,平均每年讀十八本,甚至少於兩學期所修的課目。威爾遜堅持提高到每年至少23本,今日普大學生平均每年讀九十本,可以讓威爾遜更感安慰了。

 在威爾遜心中,始終堅持古希臘人文藝術的教育傳統,他就任校長時,普大是徹頭徹尾的人文大學,沒有醫學院,沒有法學院,更沒有商學院,他希望普大是中等大小,完全致力於面對面的教學,而以人文及科學為基礎,知識掛帥,全心追求,但不論任何領域他都要求卓越與獨特。他對哈佛大學的訪問來賓說:「普大不像哈佛,我們也不希望成為哈佛。」面對普大校友,他諄諄告誡:普大名聞於世,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獨特性,因為他與眾不同。

 趾高氣揚的嬌小神人

 普大至今依然保持人文大學的精神氣質,研究計畫仍以人文與科學為主,仍然未設醫學院,法學院與商學院,即使是專業技術學門,仍承襲人文與科學的真傳,強調理論的實用價值,而非實用的理論價值;仍然堅守「親密而個人化的接觸」,在導師制度面對面的教學精神下,現在不到七千個大學生,有一千一百位教師群,這種奢侈的師生比(5:1),確實傲視群倫,(難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徵詢331個大學的六萬五千名學生;大都以普大為最關懷教學的大學),但也正如政治系麥遜教授謔而不虐的誇耀:「這種制度真他媽的花錢」,真的是所費不貲!幸賴校友每年慷慨解囊,捐助的總數雖屬全美大學中第四位,但每名學生背後平均有160萬美元的基金,確實睥睨全國。

 更足珍貴的是教學的獨特不凡與學術研究的卓越絕倫仍是普大一貫的精神目標,1933年愛因斯坦輾轉流離來到古色的普城,稱道普大像一個「趾高氣揚的嬌小神人」,他用半神半人便是隱喻普大教學與研究星月爭輝,皆能卓越高超的特質。威爾遜未必面面成功,但他奠定了普大的傳統,流風遺韻以至於今,我在普大時的校長鮑溫博士(William Bowen)對學校也有乾坤再造之功,他說:「我們可說是威爾遜的傳人,他的理念受惠者……,一個人的影響像他這樣是強勢的,但也是睿智的」。

 容格曾闡明「現代」的意義便是走在從昨天到明天的橋上,在時間之橋上,昨日的明天,也就是明天的昨日,古與今、過去與未來,其間是相通的。從這個觀點看,普大是永遠走在昨天到明天的橋上。

貪杯的楊子葆 寫出獨門品味

 只看照片或作者描述,楊子葆像是典型的雅痞,體面而都會的那種。據他自己的說法,他是滿清到中華民國以來最年輕的駐法代表(他說:「從『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代開始算起喔!」),現為外交部政務次長。從政之餘,他涉獵極廣,曾寫過關於巴黎、建築與城市美學的書,甫出版的最新作品,是談葡萄酒的《葡萄酒文化密碼》(財訊),不過,見到本人,會發現在他西裝革履的背後,還是有著很務實的質地,似乎比較貼近他另一個身分:來自花蓮的土木工程師。

 「我之所以研究葡萄酒,不是為了浪漫或生活情趣什麼的,完全是求生存。」楊子葆說:「在正式社交場合裡,你不能談宗教、種族、政治,最簡單就是談酒。而對法國人而言,『談酒』還有更細緻的一面:你對酒的認識與觀點會透露很多訊息,甚至可以藉此辨認出對方的出身背景。如果不懂酒,對話就沒辦法打開,你就會變成局外人。」

 破解葡萄酒的假想
 52年次的楊子葆,外省第二代公務員家庭出身,成長過程當然也沒趕上台灣經濟大好,開始為享樂文化「補課」的年代,所以博士班畢業、開始在巴黎公共運輸局工作後,為了打進巴黎人的社交生活,他白天上班,晚上到葡萄酒專門學校上課。楊子葆很得意:「很辛苦啊!但是我有台灣人的功夫:『硬背』!年份、產區、土壤、酒莊,統統是這樣背起來的。」

 為了融入異鄉社會而學酒、背酒,博飲強記,當然還加上他後來的職業機遇,楊子葆對葡萄酒的認知,有別於坊間所標榜的貴族想像,而這本《葡萄酒文化密碼》,除了漫談在法國社會中,「葡萄酒」所造成的微妙化學作用、細緻人際操作,也流露出些許除魅意涵──破除新興國家面對舊大陸傳統時,某種基於憧憬而產生的所謂假想品味。這組「密碼」所打開的,不是什麼上流社會之門,而是「葡萄酒」與人產生的化學作用、生活本質。

 「本來我寫這本書的野心還滿大的,我想寫『葡萄酒的社會學』!」楊子葆忽然靦腆起來,「尤其我從法國回來之後,就覺得台灣喝葡萄酒,有點『橘越淮而枳』的味道。」

 「我們不能只照搬規矩,要知道背後發展的原因,舉幾個例子來說,『紅肉配紅酒、白肉配白酒』的說法在中菜裡就不見得成立,我就常拿微酸的白酒配客家鹹豬肉、拿紅酒配豆瓣鯉魚,因為中菜跟法國菜的烹調方式與醬料使用完全不一樣。」

 心疼一瓶暈車嘔吐的酒

 一講到喝葡萄酒,楊子葆有滿肚子故事:「我再講個趣事,現在的義大利駐台代表馬忠義(Mario Palma)先生喝酒時,除了一般品酒使用的視覺、嗅覺跟味覺之外,還會把杯子靠近耳邊輕晃,他說這是要『傾聽葡萄酒的聲音』。有次他去一家高級餐廳吃飯,隔壁桌的日本客人看到了,大概誤會這是喝葡萄酒的規矩,也跟著把杯子拿起來聽一聽,其實那只是馬先生個人的小習慣。」

 從一個站在廚房裡就著鍋子吃泡麵、被房東教訓「這樣吃,你的靈魂還是餓的!」的留學生,到社交網絡非富即貴的外交高層,楊子葆的人生被巴黎整個兒改變了,但這個菁英身分畢竟不算世襲而來,因此他仍自認是個求生存的現實主義者,「我學葡萄酒,或者很多別的東西,一開始的目的常是為了在某個圈子裡生存。所以有人問我拿葡萄酒當投資,我說我一點都不贊成,它太複雜了,風險又大,不如投資一般金融商品。」

 但他又會非常擬人而細緻地看待一瓶酒:「有一次,我一個好朋友特地拿了瓶很好的酒送給我,可是當我看到他從後車廂把它拿出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哎呀,好心疼,它一路上這樣滾過來滾過去,搖搖晃晃的,一定都吐了吧!」

 你的感官是天賦人權!

 文化的厚度往往表現在對人對「物」的愛惜與尊重之上,這也是「消費」與「品味」之間的微妙一線。葡萄酒或許正是如此一枚濃縮的階級象徵,因此,對於台灣人而言格外具有魅力,但熟習這套符號的楊子葆說,他最恨的就是屈服於別人的標準,否定自己的味覺。

 「比方說台灣是南方菜系,口味偏甜,這是我們的文化,所以五大酒莊的酒,可能名氣很大,但台灣人常會覺得太澀,那很正常,不需要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水準,也不需要覺得不喜歡澀味的人就是不懂欣賞紅酒,味覺沒有高下之分,你的感官是天賦人權!」

 雖然不斷謙稱自己涉獵的領域都是「學」來的,但楊子葆的書法家父親從小給他的文化浸潤,或許才是他觸類旁通,並且能夠不卑不亢地面對另一套深厚文化的關鍵。念新竹高中時,受藝評家、也是他的老師史作檉影響,他拿積蓄買了一幅趙無極的小版畫,成為生平第一幅藝術收藏。他說,葡萄酒之後,接下來想寫一本關於藝術拍賣、鑑賞與收藏的書──還來不及提出那些嚴肅、漂亮的大問題,就見他促狹地瞇起眼睛:「你不覺得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個很假的世界嗎?」看來這位外交官對於破除「憧憬」或「假想」很有興趣,果然不脫工程師本色。不過,對於追逐貴族想像的台灣社會而言,或許這樣的提醒,才是現在最需要的吧!

With Google’s My Location, Who Needs a GPS?




Updated: Despite all the hoopla around location-based services, the fact of the matter is that a mere 15 percent of handsets have a built-in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iven Google’s recent wireless push, one shouldn’t be surprised that Google is releasing an updated version of its Google Maps for Mobile application, which comes with a new service that gives you rudimentary location information without needing a built-in GPS. This new feature is called My Location and is still in the beta phase of its lifecycle. The service will work wherever Google Maps for Mobile is currently available — the U.S., UK, Europe and parts of Asia, for instance.

While not quite high on the accuracy chart, the new application uses information broadcasted from cell towers and triangulates finds your approximate location. (Because of how the application estimates your location, a certain amount of information is sent to Google servers, and if you have privacy concerns, then you can turn the My Location feature off in your maps application.)

Google (GOOG) says the application will put you somewhere in the 500- to 5,000-meter range of where you really are, depending on the cell tower density. From there, you can use the “0″ key to get yourself positioned on the map.

A Google spokesperson suggested that the new service works primarily with the newish smart phones. The application is currently compatible with BlackBerry devices, some recent Motorola and Sony Ericsson devices, and many Windows Mobile phone and Nokia Series 60 3rd Edition devices. It’s also fairly easy to install if you have a proper browser on your phone. The new app doesn’t support the iPhone, Motorola Q, Samsung Blackjack and Palm Treo 700w.

I couldn’t get the application to work on my N95, mostly because it kept trying to access the built-in GPS. And when I turned the GPS off, it placed me in London — a city I would like to be in right now, but that is not the case. However, on the older N73 handset, it worked as advertised. The experience on a Blackberry was as good, though I think TeleNav is hands-down a better offering, especially on the newer GPS-enabled BlackBerrys. On the other hand, Google Maps is free.

While Google says the location might not be that precise, putting the accuracy at between 500 and 5,000 meters, in my tests using a 8800 Series Blackberry, the accuracy was close to 97 percent. It showed me half a block away from my apartment, but then I live in an area where cell towers abound. I would love to try this in an area of sparse cellular coverage and see how it performs. The good news is that I can find that out when I do the rounds of Sand Hill Road later today.

人口趨緩戶數激增

房市的高點到了嗎?現在是自用住宅進場的時機嗎?根據《今周刊》調查,根據內政部資料,六年來只增加四十五萬人口,但是家庭戶數卻增加五十八萬戶,少子化趨勢未必會打擊房地產。...

二○○七年第四季,對於台灣房地產而言,是一個熱鬧卻帶著寒意的冬季,因為明明是同一個市場,卻呈現完全不同的兩種氛圍。
十一月底,由經建會委託不動產資訊中心調查的數據出爐,顯示國人對於今年第三季住宅房價綜合信心由上季的一○一分,急降到八十八分,不但是連續第三季下修,更跌破○三年SARS期間創下的低點。頓時,走了四年的房市多頭,瞬間冰封,似乎遭逢了第一個嚴峻的寒冬!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迷思一:人口負成長 需求不濟
真相一:家戶總數增加,一戶擁多屋

當前一般民眾對房市最普遍的疑慮,莫過於「台灣人口成長趨緩,甚至將逆成長,加上房屋自有率高達八成,大批新建的房屋將無處去化、供過於求」的疑問。

但據內政部統計,○一年至○六年期間,國內人口總數共緩增了四十五萬人,家庭戶數卻激增五十八萬戶,戶數明顯比人數成長更多。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解釋,隨著不婚族、單親家庭劇增,以往三人成一戶的主流家庭形態,逐漸變為兩人甚至單身成戶的小家庭,使得國內戶數越來越多。

戶數大增進而造成國內住宅需求同步增加。於是,這六年來,儘管全台的住宅總量增加了三十三萬戶,卻由於家庭戶數多了五十八萬戶,因此住宅餘絀數(編按:住宅總量減掉家庭戶數,為餘屋量的關鍵指標之一,數字越大,表示住宅越供過於求),已由六年前的二十四萬多戶,降至去年的近五萬戶。

雖然向來持偏空態度的莊孟翰,並未對房市下定論,但除了家戶總數增加,「一戶多屋」的時代來臨,再次推高房屋需求。根據不動產資訊中心調查,目前已購屋者擁有兩間房子以上的竟占了五三.六%,「因此,過去以一戶一屋為基準而算出的房屋自有率高達八成,根本失真!」北區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分析,若扣除為數不少的「一戶多屋」家庭,以及考量繼承、住在公有宿舍及與家人同住而名下無房的人口,國人房屋自有率其實應只有六成,購屋需求仍然很高。


另外,調查顯示,台灣平均換屋期為十一.四年,也就是說,十一年前買房的族群,已面臨換屋需求,而推回到十多年前,正值台灣八六年到九五年的房市大多頭,當時起建的住宅約為一百萬戶,若以換屋比率為三成推估,亦即現階段至少還有三十多萬戶的換屋客出籠。

「看房市需求,不能再用二十年前的老觀念了!」北京建設董事長楊振宗說,儘管台灣人口減少,但家戶總數不減反增,加上一戶多屋的購屋效應,住宅需求反而與日俱增!

迷思二:建商狂推案 財務吃緊
真相二:建商體質健全,銷售順暢

除了需求,建商近年豪情推案,導致供給過多,則是消費者另一個疑慮的問題。但觀察自○三年推案爆大量以來至今,以台北縣市、桃園、新竹、台中及高雄等五大都會區的新推案銷售狀況進行調查發現,這四年來全台推案戶數為四十四萬三千戶,但截至今年第三季已去化三十九萬戶,亦即四年來僅剩四萬八千多戶的庫存,餘屋率只有一○.九%。

「與十年前相比,這次多頭波段的推案量還不到一半,而一成餘屋率,和上一波高達三成慘狀,簡直小巫見大巫!」曾目睹上一波餘屋慘狀的台中市建商公會理事長賴源釗,對於當下房市的供需體質,信心滿滿。

至於前波房市多頭時建商大玩財務槓桿,造成景氣反轉後紛紛兵敗如山倒的教訓,仍讓市場記憶猶新,導致許多人擔心此波大手筆買地、勇敢推案的新建商,是否也將重蹈崩盤的老路?但檢視當前九家推案量超過二百億元的上市櫃建商財務發現,新建商不但推案大致銷售順暢,財務槓桿也維持在合理範圍。

而近幾年市場上普遍認為,房市北熱中溫南冷,尤其高雄餘屋過多導致價位低迷不振,但事實上,全台六大城市的餘屋率排名依序為北市、北縣、新竹縣、高雄市、桃園縣和台中市。

「高雄市四年來餘屋量不到七千戶,加上近年來有效執行總量控管,推案量已由三年前的一萬八千多戶,銳減為不到四千戶,以高雄市每年去化一萬戶的數量來看,明年還可能供不應求呢!」高雄市建商公會理事長陳武聰發出不平之鳴,「別再說高雄餘屋過多了!」


然而,向來被視為房市殺手的投資客比率過高問題,數據再度顛覆一般既定印象。近來許多學者提出警訊,認為目前房市投資客過多,尤其今年以後,交屋潮湧現後,將促使投資客面臨繳款壓力而紛紛斷頭、拖垮房價。

迷思三:新成屋湧出 投資客斷頭
真相三:投資比率不高,房價持穩

然而經建會調查顯示,今年第三季全台已購屋者投資需求比率只有一九.九%,不如市場上傳言的三到四成,顯見,投資客風險,並未如想像中的嚴重。

至於房價,由全台新推案每戶平均總價來看,每戶價位由○四年七百三十六萬元逐年攀升至九百九十三萬元,再度凸顯國內房地產推案價位越墊越高,其次調查顯示,目前房屋平均議價空間僅為九.五%,也讓房價鬆動的錯覺不攻自破。

「台灣房市不會再回到SARS前的空頭了!」永慶房屋代銷部副總吳發義綜合上述數據,堅定地下了總結。而展望未來,郭敏能更舉出「三通、通膨」等兩大概念,點出未來房價「易漲難跌」的風向。他認為,台灣政治最紛亂的時期已過,未來無論誰當家,三通應該指日可待,只差執行時程了,這也是促使法人逆勢操作,紛紛加碼房地產的原因;而通膨加劇,將使有錢人投資房地產意願更高,再度推升市場買氣。

底部支撐強勁 居高仍得審慎

不過,雖然由科學數據看來,台灣房市體質堪稱健全,但值此高檔震盪之際,莊孟翰和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仍認為:「房市居高宜謹慎!」莊孟翰提醒,由於現階段的高房價,多由豪宅市場撐起,景氣風向很容易落入「由小眾市場看大眾市場」的誤判,因此看房市還得摒除豪宅回歸平民市場,才能窺知原貌。

對此張金鶚更進一步提出警示,目前在房價攀高的壓力下,普羅大眾購屋負擔過重,以全台房價所得比來看,即由今年第二季的六.九倍增至七.二倍,而台北市更達九.九倍,亦即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子,因此高房價,恐怕只是「虛胖」而已。

其次,繼卡奴後,再加上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銀行開始注意房奴問題。富邦銀行個人金融部資深經理高永和指出,各銀行進行房貸放款時,會加強檢視客戶償債、還款能力,更緊縮貸款成數,這將使不少民眾因貸不到款,最後以解約收場。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對聰明人而言,無論空頭或多頭,都得用最理性、最科學的方法判斷後市,而不會在人云亦云的混沌市場中,成為趨勢判斷錯誤的犧牲者,徒增個人的遺憾與懊惱。

不再受騙!房仲業不會告訴你的計算公式

近年,看到新聞都說,「台灣房地產價格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說,其實是便宜的,所以,與國際上其他都市相比,台灣房價還有繼續上漲空間。」這是房地產業者的說法,可是,如果你的年紀夠大(屬於4年級或5年級生),或者你可以問一問比較年長的人,在過去的20年期間,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
「帝寶」在仁愛路跟黃浦江畔,價錢差多少?

一個不能夠出口的商品,是如何跟世界產品的價格相比較。試著想想,你把上海黃浦江畔每坪叫價175萬元的「湯臣一品」」,搬到台北最貴的同樣有基隆河水岸景觀的大直水岸第一排,能值多少錢?答案則是目前市場接受的每坪90~100萬元。

為什麼不能也賣175萬元?因為「湯臣一品」在中國上海市,是一個國際級大都市的精華地段,面對的是黃浦江,擁有最難得的View(景觀),而放在大直的水岸第一排,面對的是基隆河,比起黃浦江,基隆河算什麼呢?

再換個角度來看,把仁愛路最貴的「帝寶」個案,搬到上海「湯臣一品」的相同位置,「帝寶」的房屋價格馬上也可以跳到每坪175萬元。可是,「帝寶」所在地是台灣的仁愛路,這幾年行情好,它可以意氣風發的把價格拉到每坪100萬元,可是,房地產的人士都知道,在房市不景氣的時候,「帝寶」每坪70幾萬元的價格也賣過。所以,房地產的價格是跟所在區域的行情相比較,拿到世界上去比,很多條件不一樣,是無法比較的。

合理房價的計算方法

所以,當再聽到建商告訴你國際房價都那麼高,台灣房地產價格還有「比價」空間的時候,你可以好心的告訴建商,要他把房子搬到那個地方去賣,可以賺比較多的錢。把不能輸出或移動的房地產產品,拿去跟國際上或不同區段的同類型商品作價格比較,是不能夠相提並論的。這就像是把仁愛路的「帝寶」搬到台中的精華地段,充其量也只是每坪40萬元的行情,若是搬到高雄的精華地段,價格恐怕剩下每坪30萬元是一樣的道理。

房地產的「合理」價位,一定是同一個範圍內的大區域行情跟小區域價格作比較,這是要拿區域最近的預售產品價格來作比較的,不過,記住一件事,預售價格很多是創造出來的,通常會比區域合理房價還要高一些,因此,以區域內新成屋的交易價格為參考依舊,是比較準確的,而這個所謂的新成屋交易行情,指的都是1年以內的新屋。


裝潢要考慮到購屋成本裡面

另外,在計算合理成屋房價時,還必須考慮產品是否經過加工,所謂的加工,指的是「房屋有沒有經過重新裝潢」,這樣的價格是不一樣的。一個10年中古屋,通常在轉手交易之後,新購入的屋主,都會重新裝潢,以目前物價飛漲的情況來看,每1坪的裝潢費用起碼要用4萬元來估算,把裝潢費用加進去之後,才是你實際的購屋成本。

所以,如果在計算中古屋的合理價格之後,還必須看看標的物是不是有重新裝潢過,有裝潢與沒裝潢的產品,在銷售單價、總價上,是有不同的。舉例來說,1戶屋齡10年,權狀坪數30坪的電梯大樓,經過計算的合理房屋單價應該是每坪50萬元,但是這戶房屋有重新裝潢過,而你看過之後也很滿意他的裝潢,不過,對方要賣的單價卻是每坪58萬元,你就可以知道,他把裝潢的錢加價灌在總價裡面。

所以,買房子的時候,就可以反其道的去殺價,上面那個例子的房屋轉手開出銷售總價為1740萬元(58萬元×30坪),儘管你算出的合理價位是每坪50萬元,總價應該是1500萬元,加上120萬元的裝潢,所以,合理的成交總價應該是1620萬元,在談價格的時候,可以從先砍10%的1566萬元談起,慢慢的與房屋仲介、屋主談價格。

買屋!房價先砍10%,對嗎?

至於都沒有裝潢的房子,中間談價差的技巧與訣竅就更為複雜,根據經驗法則,通常房屋仲介開出來的價格,總有10~15%的議價空間,在餘屋供應量大的地區,這個百分比還會更高,房地產景氣好的時候,議價空間自然比較少,但是,現階段的房地產景氣並沒有很好,已經開始從景氣高峰下滑,所以,議價空間是可以談的。

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分析,第3季全台購屋民眾普遍不看好進場購屋時機,並且小幅看跌未來房價,未來唯有賣方調低售價,才能有助於市場擴量發展,否則房市高檔量縮格局將持續維持。

以10月份永慶房仲集團成交狀況來看,廖本勝指出,目前大台北地區房價有開始走軟趨勢,過去賣方主導的市場在今年10月份開始出現轉變,房價在歷經「高檔量縮」之後,第3季高達54.3%民眾不認同未來半年是購屋好時機,買賣雙方在價格上彼此僵持格局逐漸打破,再加上央行升息及金融機構限制、縮減房屋貸款核貸成數影響下,首購族縮手,讓成交量下滑,賣方價格開始鬆動,房價略顯疲態。


首購縮手,賣方鬆動,房價略顯疲態

新竹縣竹東新竹科學園區以及竹北特區所帶來的「三高效應」,包括高科技、高學歷、高消費等,也讓新竹縣的新成屋房市交易持續火紅。至於中部地區的台中市,新成屋拉抬力道略顯不足下,房價有呈現持平,第3季的成交量儘管陷入量縮整理格局,未來台中市房市交易的擴量,仍有待未來兩岸政策腳步而定。高雄市的部分,市場景氣尚需要靠高鐵、捷運等交通建設的完整建置,提升區域經濟景氣,才能使得房市長期獲得價量擴增的支撐。

論謝國忠辭職--可愛的中華民族知識份子

蔡成杉

謝國忠先生現年46歲,1960年生於上海,擁有麻省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和經濟博士,是摩根士丹利(簡稱大摩,是美國最大證券投資銀行)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兼亞洲首席經濟師,常常在報上發表其經濟見解,言論精湛,眼光獨到,敢言人所不敢言,深受亞洲投資者愛戴。
上個月,他到新加坡參加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向大摩內部某些同事發出一篇電函,傳達他對大會的感想,內容只供內部同事作腦部刺激之用,以增廣視野。不幸由於同事泄漏該電函,落入同行敵對者手中,使該函廣泛在亞洲金融界流傳。

※ 謝國忠事件

在新加坡政府沒有任何指示下,大摩爲了它在新加坡的利益,立刻將謝國忠辭退。

爲了讓各位進一步瞭解事實,我將該電函主要內容列出:

第一、他認爲東盟是一個失敗的組織,他置疑新加坡被選爲該基金年會地點的合理性,他不認同與會的代表的意見,因爲他們相互承奉新加坡爲全球化成功的典範。他還說,在晚宴上,大家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承奉成王子似。

第二、他認爲新加坡人民平均總收入在近十多年來沒變,而印度和中國人民平均總收入卻增加到三倍,所以他認爲年會地點該是印、孟買或中、上海,選擇新加坡是因爲新加坡會促銷自己。

第三、他認爲新加坡經濟成長非靠全球化,而是靠‘洗黑錢’,如在亞洲金融風暴,非法資金從貪污的印尼商人和政府官員流入新加坡。打破四十多年的禁賭令,現在,新加坡開賭場,想吸引中國貪官的到來,這樣才能使新加坡繼續繁榮。他認爲新加坡的成功並不是全球化的典範,所以,他說與會的外國代表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

由於謝國忠提到九匕年亞洲金融風暴事件,讓我有機會告訴各位有關新加坡外資銀行如何摧毀馬來西亞的經過。

此事與謝國忠所提的亞洲金融風暴有關。

※ 看新外資銀行如何摧毀馬來西亞

首先在此聲明,我不會爲馬來西亞政府辯護,由於馬政府施政大失誤,所以馬來西亞經濟遭受亞洲金融風暴摧殘,馬幣從2.5馬幣兌一美元大幅度貶值,然而,在此,我必須指出在新加坡的外資銀行必須負起一個很大的責任。

首先新外資銀行向馬來西亞人民大量吸收馬幣,誘導馬來西亞人民在新作定期存款,存款利率高達二十巴仙,然後再將馬幣賣空,一拿一賣,如此重復,馬幣自然大幅度貶值,當馬幣己降到4.5至5馬幣兌一美元後,他們四處造謠,說我們(即外資)己經‘坐五望十’(sit on five,look at ten),意思是我們己使馬幣貶值至五馬幣兌一美元,呼啦啦,我們將會看到、也會使到十馬幣兌一美元,其心態如此惡毒。

當時,這種惡毒的行爲是由新外資銀行所發動的,接著新內資銀行也加入。當馬幣貶值到五馬幣兌一美元時,許多馬企業倒閉,失業人數大增。

如果馬幣貶值到十馬幣兌一美元,大多數的馬企業會倒閉,由於連鎖反應,幾乎所有的馬來西亞大企業都會關門,馬來西亞全民自然會失業,我們的巫族同胞肯定不能接受這個事實,種族大清洗(注)必然在馬來西亞發生,到時,六百萬的馬華裔同胞多數會往新加坡逃命,新加坡政府到時肯收留他們嗎?還是把槍口對著他們?

※ 新銀行犯法

當馬來西亞買行資金管制時,馬來西亞政府規定以3.8馬幣兌一美元。當存款人要拿回馬幣時,新銀行根本沒有馬幣,可以付還存款人,它們無法根據定期存款條例,以馬幣當現款退回存款人,只好以美元代替馬幣,以一美元對四馬幣的對換率,用美元當現款退回給存款人,讓存款人吃虧。

讓我與各位耒分析以上的事件如下:

笫一個假設,如果新加坡政府認爲新銀行犯法。

在新加坡抛垃圾要罰,一個連抛一張紙都要被罰的政府,如果新政府認爲新銀行犯法,不可能不罰外資銀行,更不可能不罰造謠者。

在新造謠是重罪,必須嚴懲,誰敢在新造謠?

因爲新政府沒有處罰新銀行,所以上述的假設不對。

笫二個假設,如果新加坡政府認爲新銀行不犯法。

在第二個假設下,我再作兩個假設。

笫一假設,新政府不知道新銀行的行動會如此嚴重損害到馬來西亞華族的命運,同時,也會嚴重損害到新加坡人民的利益。

我知道其後果嚴重,沒有理由相信新領導層不懂,因爲新加坡政府向來有能幹的領導者,他們會不會比我笨?

因爲他們的智慧比我高,所以答案明顯是不會比我笨。

既然不會比我笨,所有這個假設也不對。

另外一個假設,新政府知道新銀行的行動會如此嚴重損害到馬來西亞華族的命運。

如果這個假設是對的,那末,新加坡政府非常短視,只重視短暫眼前的利益,沒有長遠的眼光。

但是新加坡政府向來是以眼光銳利聞名於世。

所以這個假設也不對。

顯然所有的假設都被我推翻了,現在只剩下一個疑問,那就是我把問題誇大。如果任何人可以證明我誇大,我願意道歉,因爲我能分辨是非。

但是我敢肯定新政府對外資銀行從未暗示過他們犯法,也沒告訴他們這種行爲會嚴重損害到馬來西亞華族的命或影響到新加坡人民的利益。

只要新政府對外資銀行示以臉色,新外資銀行那敢違背新政府的意願。新外資銀行膽小如鼠,因爲新加坡政府對付違法的外資集團絕不手軟。

在此,我聲明我從未暗示過新政府有意縱容或鼓勵外資銀行爲非作歹,也無意誘導他人作此惡意聯想,因爲我不會作惡意的推測,也不需要作毫無根據的指責。

只要新加坡政府制止新外資銀行摧毀馬來西亞的惡意,馬來西亞的華族會非常感激新政府。所以,當馬來西亞陷入大困境時,新政府並沒有伸出友善之手來幫助馬來西亞脫險。

當時新馬兩國交惡,兩國領袖互相指責,指責對方的指責者都必須負起一部分責任。

※ 分析謝國忠辭職事件

我不批評謝國忠個人的想法,他是否喜歡新政府和李顯龍,我也不介意,我尊敬他,因爲在今天的世界裏,不能要求全世界的人都與我的思想一致,但是我必須指出今天新加坡的繁榮和進不單靠‘黑金’的流入,我讚賞新領導層清廉勤政,不貪污,用人唯賢,厲精圖法,把新加坡治好,這點我尊敬他們。

這一點謝國忠先生不應該否定。

謝國忠所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所言不一定對,可以不認同。但他有一定的道理,所言也有一部分是事實,可以討論,尤其是對腦部振蕩有利,要知道法律上對的,在道德上未必對,正如我提出的問題,不管誰多會狡辯,自認在法律上對,但總有人在道德上應負起責任。

只不過我比謝國忠小心謹慎,不容易落入別人的圈套。

謝國忠不知人心險惡,人間陰謀,但經一事,長一智,希望他以後不會再犯上同樣的錯誤。

有西方媒體堤出,不久前,李顯龍與其父李光耀將《遠東經濟評淪》的出版商告上法庭,因爲七月份的《遠東經濟評淪》刊登了一篇採訪反對黨領袖徐順全的文章。

我們不可跌入西方知識份子的圈套,這兩件事性質完全不同,《遠東經濟評淪》公開發表文章,而謝國忠私下發出電函,所以新政府不致於會起訴大摩。

一個明顯懷有惡意,另一個則沒有惡意,但明顯存有異議。

西方媒體將兩件事相提並論,顯然存有惡意,誘導他人對新政府産生敵意,同時也低估了新加坡政府的智慧,把新政府當‘低能兒’。

我認爲大摩自己對新政府阿諛承奉,沒罰先怕。所以先前我對外資的指責是有根據的。

※ 讓我最傷心是我們的知識份子心態

現在大陸經濟發展蓬勃,中國政府對知識份子的經濟評論開放,所以知識份子可以言所欲言,是好事,然而,許多中國高級知識份子卻胡亂發表似是而非的言論,實令人傷心。

謝國忠不久前提出上海房地産泡沫化的前因後果,令許多大陸知識份子非常不滿,不同意他的看法,我也不同意他的見解,但非常支援他敢於提出問題的精神,他敢說真話。

現在謝國忠出事了,他們卻趁機把這兩件事相提並論,在網上胡說八道,幸災樂禍,存心不良,如果許多中華民族的知識份子都存有如此心態,中華民族還有希望嗎?還有前途嗎?

臺灣島內許多知識份子卻忙於內鬥,不分是非,思想封閉,不理外界,不知世界己經天翻地複,還稱臺灣天下笫一,鎖國封邦,國難當頭,還不知道臺灣己陷入困境,如果臺灣還有許多知識份子頭腦還如此不清醒,臺灣還有希望嗎?臺灣還有夢嗎?

臺灣己經邊緣化了。現在在臺灣一旦發生同胞自己衝突,還會有人說成中國人‘打’臺灣人,如此胡說八道,思想腐敗,不知羞恥,如此狂妄,還咄咄迫人,這樣對嗎?但這並不令我驚奇。

中華民族需要有許許多多像謝國忠這樣的知識份子,勇敢地把問題提出來,說真活,刺激中華民族,只要他的用心良好,爲什麽不可容忍他?爲什麽我們要妒忌他呢?不要妒忌他的才華。

現在大陸,不只是文人相輕,而是人人相輕。

一個民族是否有前途,主要看其知識份子是否誠實、有正義感,敢說真話,同時,敢思考,敢挑戰權威,不怕吃苦。

海峽兩岸同屬於一個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現在是否能夠富國強兵?有視其知識份子的品質。

兩岸可愛的年青中華民族知識份子有夢最美,年青最美,有理想,有抱負,更美,中華民族的復興,千載難逢,希望全在你們身上!

注:1969年馬來西亞大選,巫族同胞只失了幾個地方政權,‘513’種族大清洗便在馬來西亞發生!

●編按:10月11日出刊的《今周刊》,也有一篇文章談謝國忠之去職,建議網友可配合一讀。

13億人想富 謝國忠:中國泡沫還會持續膨脹

2007/12/06 09:31
把人性的心理與行為當成分析經濟世界的關鍵因素,謝國忠的言論,往往超脫客觀數字所呈現的一般共識,以中國泡沫來說,在他眼中,這是十三億人口加上全球投資客集體意志行為的結果,這股力道,絕非宏觀調控所能壓抑。

█撰文/《今周刊》 楊紹華

不像一般的投資大師,前摩根士丹利亞太首席分析師謝國忠的公開演講,經常沒有Power Point資料可供參考,「統計圖表不見得有助於理解事實。」他說。

有人說他天生愛唱反調,表面上看,確有幾分這種味道,畢竟,謝國忠只把眾所皆知的客觀數字當成輔助工具,在數字之外,還會再加一道屬於人性層面的關鍵判斷。「說到底,資產價格的漲跌波動,是反映人的心理和行為。」

基於這套邏輯,就在大陸股市受到宏觀調控壓力加重而向下修正之際,謝國忠再次高唱反調:「中國資產價格的泡沫,明年不但不會破滅,而且還有持續膨脹空間。」他肯定地說。

何謂泡沫?謝國忠提出學理定義:一個市場的股價淨值比超過二.二倍;或者,一個國家的股市加房地產市值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倍以上,就是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開始。當今中國,整體股價淨值比約達六.五倍,海內外上市股票與房地產市值的總和,約占中國GDP的四.二倍。無疑,中國是個泡沫!

█看宏觀調控 「是沒有療效的短期止痛藥」

「只是,這個泡沫並非宏觀調控所能壓抑。」謝國忠仍以人類行為邏輯分析:中國有十三億人,十三億人滿腦子想的都是投資賺錢,他們正在瘋狂追逐股市與地產,在他眼裡,宏觀調控是企圖以計畫經濟對抗十三億人口的意念與行為。而這還只是中國境內的資金而已,更要考慮的是,中國已經屬於全球化市場的一環,國際主流貨幣美元走勢疲弱,相對的,人民幣則是擺明了將會穩步升值,於是,全世界的錢都在想盡辦法擠進中國。

像是螳臂當車,只要北京當局的種種緊縮舉措,無法削減全球投資人對中國資產價值繼續上升的預期心理,自然,也就無法壓抑資金繼續流入中國資產的人類行為。「充其量,宏觀調控只不過是沒有療效,且不能治本的短期止痛藥罷了。」他比喻。

█看美國 「這波修正兩年後才會見底」

謝國忠認為,要減少投資人對中國資產增值的預期心理,必須達到兩個條件,「首先,有土斯有財,中國人的財富心理來自於房地產增值,所以,除非政府大量蓋房子,從根本的供需結構著手,扭轉供不應求的市場本質,才能減緩房地產增值的預期心理。」至於第二個條件,屬於外部因素,「美元走強,美國經濟走多,才能把全球投資客的目光拉出中國之外。」他預期,至少在二○○九年下半年之前,這兩個條件都還不會發生。

先談美國,「次貸問題才剛剛開始呢!」謝國忠分析,美國次貸問題起碼要到明年年中才能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可能是信用卡債的問題會浮上台面,再接下來,美國消費市場恐會急遽萎縮,「美國經濟靠消費,美國人的消費力來自於向銀行借錢,銀行一旦緊縮,美國明年陷入經濟衰退的機率會很高。」回到謝國忠的行為理論:「美國衰退,全球資金更會湧入中國找機會。」他預期,美國這波修正必須要到二○○九年下半年、甚至二○一○年時才會見底。

當然,美國衰退引發全球經濟趨緩,中國的外銷熱度多少降溫,但資金湧入造成的房地產增值效果,將能提供更加強大的內需動力。「而且,就算美國經濟整個崩掉了,中國還有絕招可用,前面講的,蓋房子。」政府放出地權,大量蓋房子,加速城市化,繼續創造波濤洶湧的內需力道。

█看中國 「對抗美國衰退的最強市場」

某種程度看來,中國明年不但沒有資產泡沫破滅之虞,甚至,是當今世界對抗美國經濟衰退危機的最強市場。

就陸股的表現來看,謝國忠先前曾預期A股將會修正至四五○○點,看法沒有太大改變,修正之後,再走一波多頭,直至奧運結束之後開始回檔。這一次,會是比較長期的整理態勢,一方面,奧運結束後,暫時找不到炒作的話題,另一方面,美國的修正逐漸進入最後階段,中國泡沫,可能準備收縮了。

「說長期,其實也沒有太長,我看到了二○一一年開始,中國又會成為投資市場的主角了。」謝國忠認為,中國經濟的調整最多只需兩年光景:「上次調整是一九九八年,到九九年就起來了,當時,是政府決定造公路。中國的城市化程度仍然不高,隨便搞個計畫,就能刺激經濟。」

除此之外,謝國忠還是回到人類行為的邏輯論點:「人類行為,說白一點兒,就是炒作嘛!全世界的投資金融界都很會寫劇本,金磚四國啦…,石油不足啦…,總能想出個花樣讓人把錢交給他們。中國市場調整一段時間之後,鐵定又會被拿來作點兒文章,搞個名堂。」

謝國忠不知道這個名堂會是什麼,但總之,他認定了中國仍是未來全球投資世界的話題重心。這個結論,除了是從中國內部經濟力的推演之外,在以下的訪談摘錄之中,也能看出謝國忠從全球宏觀視野出發,由上而下漸次抽絲剝繭的系統推論: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關於明年全球整體投資環境的變化,您會給投資人怎樣的一句建議?

謝國忠答(以下簡稱答):明年是新興市場泡沫持續膨脹的一年。相較於成熟國家市場來說,積極型投資人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能讓財富跟著新興市場泡沫繼續膨脹。

█看新興市場 「明年二月後走出自己的路」

問:除了美國有衰退疑慮之外,難道歐洲、日本等成熟國家的經濟都不看好嗎?

答:歐洲房地產市場也開始出現衰退疑慮,但情況會比美國好,畢竟歐洲還有奢侈品工業支撐,奢侈品主要是賣到日本和中國等市場。LV股價修正一段之後,應該可以漲回來;至於日本,是人口結構問題,人愈來愈少,資產價值是不可能提升的,解決之道會像台灣一樣,必須開放中國資金進去買樓。

問:雖然看好新興市場,但近來各地股市似乎只是跟著美股在走?

答:這是因為次貸風暴才剛開始,全球資金還在調整,我預期到明年二月之後,新興市場股市會逐漸與美股脫鉤,走自己的路。

問:新興市場當中,為何特別看好中國?

答:很多題材都是炒作出來的。就說金磚四國吧!巴西還是沒什麼錢,印度的想像空間只能遠觀,不能近看,如果走在印度街上,會看到那裡還是破破的,人都懶懶的,不像中國的城市,起碼街上的人看起來都挺精神的、很有衝勁的感覺。

整體說來,新興市場中的拉丁美洲因為和美國聯結較深,疑慮會大一些;東歐市場多少也受西歐影響,真正有錢的地方,是中國、中東,以及俄羅斯。

問:炒出來的?這代表我們所看到的投資世界很假,是嗎?

答:真假看你怎麼說。我的研究結果,全世界的石油供給還夠使用一千年,加拿大的油沙存量如果全數開發,等於多了一個沙烏地阿拉伯,但投資業界一喊石油不足,錢就往這兒跑,油價漲成這樣,假的也變成真的了。我做過一個研究,油價的波動,和華爾街石油交易員的人數成正相關。

現在有人說中國的地不夠,這也是胡扯,中國如果地不夠,全世界沒一個地方是夠的,但這話一講,中國地產價格還是飆漲。這也是我看好中國市場的原因,金融業總是需要一個資金去處,而中國,很容易塑造一些新的故事。(本文節錄自《今周刊》572期,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

Wednesday, December 05, 2007

茶梅



車前子  (20071205)

 台灣產梅,果子出自南投縣信義鄉風櫃斗梅林者尤其有名,採收後加上獨特手藝精製,可做成脆梅、Q梅、紫蘇梅、洛神梅、茶梅等醃製梅,或做成梅乾、甜菊梅等乾梅。其中的茶梅,使用台灣好茶醇漬,更屬佳品。本文為中國文化紀行散文好手車前子(本名顧盼,又有另一筆名「老東」)嚐食台灣茶梅,驚喜感觸所作。 ──編者

 前幾年,有朋友送一盒台灣「茶梅」。圖案很有趣,一碟茶梅,兩片鮮葉,襯著茶園──剪成梅花的形狀,有趣在我粗看細看,反正我怎麼看,剪成梅花形狀的茶園都像是幾棵青菜。我就把這包裝盒留下了。

 「茶梅」的原料:信義風櫃斗青梅、鹿谷凍頂烏龍茶葉、茶汁、果糖、鹽和甘草天然合成香料。
 包裝盒上還有一首詩,有兩句是「一夜東風吹石裂,伴隨風雪渡關山」。我覺得「一夜東風吹石裂」這句寫出了凍頂,我就是這樣想像凍頂的。

 「茶梅」的顆粒碩大,肉質肥厚,欠缺的是少了梅子味。加工卻頗有特色,打開袋子,裡面有稠粘的茶湯和完整的烏龍茶葉。

 現在大陸也有茶梅賣了。

 綠茶梅、烏龍茶梅、碳燻茶梅,還有一種不倫不類的咖啡梅,也是算在茶梅品種裡的。

 不知道為什麼,沒見過紅茶梅。

 梅花開的時候,它的風韻已經有不少人論及,車載斗量。但我更喜歡梅花落盡,梅葉老成,尤其是夏天,在梅林一走,真有幽靜之感,幽深之思;天氣與光線正好恰到好處,天氣說陰未陰,說陽欲陽,光線則是微言大義,談吐不凡。

 此刻我在梅林一走,覺得自己是暗綠的長頸玻璃瓶中的一滴酒。光線濃了重了,我就是一滴黃酒;光線淡了輕了,我就是一滴米酒;光線不濃不重不淡不輕,我就是一滴楊梅酒或者葡萄酒。如果是葡萄酒的話,那就是干紅。我喝酒差不多喝到境界了,平日裡即使滴酒不沾,也能有一份醉意,所以我索性不喝酒而喝茶了。哪天我再去梅林一走,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寂然的紫砂壺中的一滴茶?想不到茶更醉人,我不去梅林一走,就已經覺得自己是一滴茶了。柴鹽油米醬醋茶。

 說到酒,我覺得茶梅下酒,不錯,用它來供茶,味道就過了。

 綠茶梅、烏龍茶梅、碳燻茶梅,這三種茶梅,我嚐來是綠茶梅和烏龍茶梅的香料用多了,就碳燻茶梅不錯,我喜歡它的煙火氣,似乎有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味道。紗帽籠頭,自煎茶吃,盧仝的這一首詩傳唱千年,其中的「七碗」之吟,如珠走盤,似水瀉地,氣韻生動,層層推進,又雲蒸霞蔚地疊加一起,飲茶的功效,飲茶的審美,飲茶的文化,在這「七碗」之中淋漓盡致。「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飲茶的快感到「吃不得也」,也是匪夷所思了。但匪夷所思的還是「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盧仝以茶進茶,從茶出茶,由茶之內的茶吃到茶之外的茶,他之所以被尊為茶中亞聖,道理或許更多地是在這裡吧。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八碗不得吃,茶淡也。茶淡了吃茶梅,方有回憶──

 去年我在太湖東西兩山遊玩,村裡人正大砍梅林,他們說梅子不值錢了,地少人多,砍了梅林種茶樹,現在茶貴。

 橄欖札

 我家小妹拿一袋新鮮橄欖,結實明朗,宛如清泉水底苔意沁碧的鵝卵石。

 茶中雜以果物,由來已久。《茶經》摘錄《廣雅》,有用茶與蔥、薑和橘子合煮的記載。先人的時代煮茶為飲。現在除了少數民族地區的一些飲茶習俗,大多數人不會在茶裡下蔥、薑和橘子什麼的吧。

 蘇州人在新春,會在茶裡下橄欖,名「元寶茶」。

 印象裡橄欖只有下碧螺春茶,滋味才盈盈,也隱隱。橄欖的滋味隱隱地發青。

 泡碧螺春一般下投,是先斟水,再投茶。我試試水溫,六十多度,個人經驗那就不用下投。我在玻璃杯裡放入橄欖一枚,叮咚如鈴,然後投入碧螺春,淅瀝似雨。有水注入,好心情隨之游蜂飛蝶。第一口是碧螺春的香與味,第二口是碧螺春的香與味,第三口新鮮橄欖的香與味像蘭花的一根葉子弱不禁風地從深處抽出,撩撥舌尖,軟刺上顎。隨後是一會兒碧螺春的香與味,一會兒橄欖的香與味,交替穿插,井水不犯河水。它們融為一體是在三泡過後,但也人老珠黃沒精打采了。

 《茶經》還摘錄了晉朝人的社交禮儀,寒喧過後請客人吃茶三杯,然後再奉上甘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子、橄欖、懸鉤、葵羹各一杯。記載不詳,不知道是喝甘蔗等汁與羹呢,還是果盤?如果是甘蔗等汁與羹(原文用了「各一杯」字樣),加上前面的三杯茶,共有十一杯流質,大有水淹七軍的架勢。灌水一肚子也是受罪。社交就是讓人受罪的一種禮儀,獨處才說得上不亦樂乎。與好朋友會面也會有獨處般的快感。上面說到的甘蔗木瓜,我日常裡是很喜歡楊梅和橄欖的,姑且不言它們的滋味,就是這兩個詞的形聲,就使我喜歡。我吃過新鮮木瓜(後來想起我是吃過的),據說木瓜嚼之無味,難道它是偽裝成水果的雞肋?陸時雍《詩鏡總論》裡說:「余嘗謂讀孟郊詩如嚼木瓜,齒缺舌蔽,不知味之所在。」看來並不是嚼之無味,是不知味之所在,一點悟性也沒有。那麼不是木瓜的錯。

 為了驗證我的印象(「橄欖只有下碧螺春茶,滋味才盈盈,也隱隱」),我試著把橄欖與六安瓜片同泡。這次用了白瓷蓋碗。

 我先在白瓷蓋碗裡放入一枚橄欖,清白人家;而六安瓜片彷彿求賢若渴者紛紛下馬,把橄欖包在中心。也真是怪,六安瓜片往白瓷蓋碗裡奔去,偏不凌駕於上,只撒落聚集在橄欖周圍。橄欖像是被六安瓜片抬舉出來。但橄欖的神色一點也不得意,相反更謹慎了。

 六安瓜片圓周如巢,橄欖好像安臥其中的綠色鳥蛋。我都捨不得灌水。

中經院:公務員加薪 刺激內需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天公佈二○○八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實質GDP成長率為四.一六%,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二.○一%,民間消費成長率三.○八%。

 昨天國際機構惠譽信評也預估,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為四.四%,理由和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的說法相近,均是受到國際經濟景氣下調的衝擊。

 中經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表示,明年經濟成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包括次級房貸造成美國經濟後續影響,而國際油價及原物料走勢,都會阻礙台灣今年的「外熱」表現;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廖惠珠預估,油價後續走勢會到每桶一三五美元,絕不可輕忽。

 中經院認為,可以預見到「明年的外銷會不好」,因為台灣主要出口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都在下調,台灣必定會面臨問題,因此假設政府會有所做為,也假設政策會刺激內需成長,維持台灣經濟成長的狀況。

 王儷容認為,今年的內需表現已不如預期,加上物價問題第三季以來相對嚴重,若如中研院所預估,明年八月以前的CPI均會維持在二%以上,政府一定要拿出適當的對策,來刺激接下來的內需。

 中經院的建議包括二點:一是為公務人員加薪,畢竟六、七百萬受雇人員一直以來薪資沒有提高,起個帶頭作用。另一為是適當的新台幣匯率升值。在匯率部份,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中經院預估,明年全年為三二.○七。但在三一.五元至三二.五元之間微幅波動。

 台証投顧總經理高子敬則在會中提出台新的觀點,認為央行會在匯市中微調新台幣匯率,緩升在區間格局,若升值過大,國內資金外流的疑慮會再起。

 利率部份,中經院認為,市場資金過剩,商業本票利率僅會微升到二.一九%,較今年的二.一二%略高。但為了縮小利差,央行的升息動作不會停止,今年底升半碼,明年中之前還會再升一碼半,以達成引導短期利率走高的可能。

被告投入金額比原告多 美法院轉變 限縮專利人權利

 美國Connolly Bove Lodge & Hutz LLp合夥人Mathew Greenberg昨天在研討會中表示,從去年開始,美國聯邦法院對專利的判決已大幅轉變,轉而限縮專利權所有權人的權利,此舉會降低專利在美國的價值。

 昨天公司治理協會舉辦「永續經營的核心價值」,討論「併購案中智慧財產價值之實現」。Mathew Greenberg指出,美國的行政、立法、司法部門在過去一、二年對專利的法規、立法、判決,有很大的變化。

 以司法判決來說,在一九八○年代以前,專利在不同的地方巡迴法院中判決,一九八二年以後,敗訴一方可以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的專業法庭(簡稱CAFC)。在二○○六年和二○○七年中,CAFC美國最高法院共審理了七個案件,案件之多,打破過去四十五年的紀錄,過去四十五年中,一年平均不到一件。

 過去專利權人可輕易獲得禁止令

 美國司法過去比較保護專利的所有權人,但從去年開始有了新轉變,不見得像過去對所有權人那麼友善。舉例而言,過去如果專利所有權人勝訴,被告的侵權屬實,則勝訴者可以輕易自動取得「禁止令」(injunction),保護專利權(排除他人侵害權)之執行。對專利權所有人而言,獲得永久禁止令相當容易,只需證明侵權者確已侵害其專利權,且在未來也能夠持續侵害其權利即可。

 專利權人未製造,將拒絕給予禁止令

 但是在二○○六ebay和MercExchange的訴訟案判決中已被扭轉。MercExchange為專利管理公司,有很多專利權,控告著名的ebay侵權,但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時指出,專利權人能否得到「禁止令」,尚要考慮幾點:一、是否會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二、法律補救的不合時宜,三、非難性的權衡;四、公共利益。判決結果,對擁有專利權的公司不利,ercExchange雖有專利,但沒有銷售產品,而ebay則有實際銷售產品,上述判決確認了一項新原則:申請、擁有專利權的公司,如未生產製造為物件或想法,在不具備「無可挽回的損害」要件下,將難以取得禁止令。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劉尚志表示,這是因為美國研究七百家公司中發現,大多數被告的公司,對該專利產品研發的投入金額和時間,反而高過原告的公司,司法如果過度保護專利所有權人,對新興的網路產業反而有很大的傷害,所以改變看法。

 劉尚志並指出,三十五號會計公報實施後,每年年底上市公司要對專利等無形資產做資產減損,所以失效的專利的資產,必須在財務報表中揭露,或在附註中註記。計算專利的價值,若用營業額計算,一般約占二%到五%;而生技製藥業因為研發成本高,可提高到一五%到二五%。例如,某電子業的年營業額一○○元,給付權利金為五元(100元*5%=5)。所以當台灣的電子業的毛利只剩下微利的三%,再付一%權利金給外國公司,獲利更壓縮,為很大壓力。

《總有一天要去吃》書摘




28工作室──精雕細琢的私宅辦桌
推薦理由:自成一家的創意料理。

造化會弄人,但有時也會造就人。原本是茶商的徐清琳在茶葉生意式微後,想到以往款待茶友,大家對他的私房菜都讚不絕口,便在新店屈尺社區另起「爐灶」,以門牌號碼28為店名,取名「28工作室」,以「私宅辦桌」方式以饗饕客。沒想到,卻以美味打響名號。

由於店裡的菜式不屬於任何中餐菜系,也不屬於歐美,烹飪技法自成一家,因此我私下稱之為「徐家菜」。徐家菜的菜色和味道讓許多人過口不忘,爭相訂位,有時還要等上個把月才有位子。

但28工作室初始可說是慘淡經營,雖然緊鄰大台北水源地青潭堰、直潭壩水庫,附近亦有濛濛谷、燕子湖等依山傍水之景,卻因沒有懸掛招牌,位置又隱密到過路客沒有機會「聞香下馬」,開張半年人煙罕至,差點難以為繼,幸蒙朱振藩、李昂等幾位「名嘴」眷顧品評,驚為天人,才吸引了眾多食友慕名尋味,逐漸打開知名度。

與裝潢得像豪宅的「私宅餐廳」不同的是,28工作室的布置更有「家居」風貌(實際上也是住家),因而顯得更平易近人,讓人感覺就像「去老朋友家吃飯」一樣輕鬆自在,更接近「私家菜」的本質:存了私心做出來的家常好菜。

客人一到,女主人彭璇碧即奉上一杯香草茶,讓人潤喉開胃、培養吃飯的情緒。前回我喝到的迷迭香茶,有提神醒腦和消除腹脹的功效,而這一回喝的甜菊、香蜂草、薄荷、百里香等多種香草泡的茶,功效則更多啦,「甜菊可以舒緩精神緊張引起的腸胃毛病,香蜂草可以幫助放鬆及安眠,百里香則可提神和預防感冒……」聽女主人娓娓道來,客人莫不精神大振,準備大快朵頤。

香草茶配方沒有固定,完全看女主人在院中花園採到什麼。香草都是有機栽培,有二十多種,除了加持菜餚,也用來泡茶或做甜點,像膾炙人口的甜點「香草花園」,色彩繽紛,杯中有義大利甜菜加上牛奶做的粉紅奶酪,也有甜薄荷、百里香熬煮的透明果凍,還有藍莓煮的紫色凍,層層鑲嵌,再鋪上百香果冰沙、插上一株馬郁蘭,看了就賞心悅目,活生生就是她的香草花園寫照。


女主人本是花道老師,為了讓徐清琳專心廚藝,夫唱婦隨,便專司內外打理,招呼客人。她在客人吃飯的「客廳」,插了許多盆鮮花,讓花香牽引饞念,讓人對徐家菜更加充滿期待。

「你們插鮮花,菜一定不錯。」吃遍全球名廚手藝的壹傳媒老闆黎智英第一次來時便這麼說,因為連插花都如此講究新鮮度,菜也一定新鮮,正所謂味鮮勝過任何調味。

喝過茶後,女主人遞來大廚的手寫菜單,但這菜單並非點菜菜單,而是今天要吃的菜。由於徐家菜都是耗工費時的功夫菜,無法臨時做出來,所以必須事先電話預約,否則冒冒失失前來,必吃閉門羹。客人預約時,只要說「什麼不吃」即可,徐清琳便會張羅一切。

這張手寫菜單也像「美食檔案」,值得收藏。因為客人每次來都會發現,除非指定保留某道菜,否則菜單一定不一樣。曾有位客人,不知是故意為難還是嘴饞,竟然每週來二次,連來十幾次,結果菜都沒重複,才欣然折服。也由於徐清琳不斷研發,菜式愈來愈多,食味萬千,已逐漸形成徐家菜菜譜。

這一次,我的菜單上寫著「百合沙拉、烏魚子豆腐、耆貝羊肉、柚醋皇帝魚、酥海膽、香草雞、深蠔、甘來品、茄汁飯、鮮菇湯、甜點」,還是徐家菜一貫的「九菜一湯一甜點」,看起來平凡簡單,與家常菜無異。

但「百合沙拉」一上桌,客人便知箇中奧妙了。裡頭有日本百合、義大利甜菜、紫洋蔥、黃甜椒、綠甜椒等健康時蔬,摻雜著干貝、烏賊絲,華麗得就像海底珊瑚礁,淋上特製青醬汁,酸得動人心弦,吃起來爽口開胃,也讓人期待起下一道料理。

「烏魚子豆腐」更是絕品,幾口就下肚的豆腐,徐清琳可是花了十個小時才完成。他利用烏魚子和豆腐密度相同的特性,將豆漿加入南杏做成豆腐,再加入蛤蠣原汁、野生烏魚子打漿,煮成蒸蛋似的,色相誘人,入口細嫩,香味瀰漫鼻舌。同桌有人上次吃過「藏鍺豆腐」,做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將富含鍺元素的巴西蘑菇與豆腐一起打成漿做成。

「柚醋皇帝魚」也是季節菜,將油脂豐富的比目魚雕花清蒸,類似安徽名菜「葡萄魚」剞花刀的方式表現刀工雕塑,澆上文旦柚、甜菜、香草調配的醋醬汁,肉質細嫩清香,讓人有一種浮在雲間的幸福感。


「深蠔」是將日本大生蠔塞入槍烏賊尾部,以九層塔包起來油燜,再裹上九層塔套入另一隻烏賊中去清蒸,口感相當特別,是中國傳統美食「套菜」的簡易版,與「三套鴨」(家鴨套野鴨、野鴨套菜鴿)、「套四寶」(駱駝套全羊、羊肚套肥雞、雞腹套雞蛋)如出一轍,將多種味道融會貫通,入口分外彈牙,滋味鮮美有層次。

由以上例子,可見「徐家菜」道道繁瑣複雜。徐清琳將各種食材融於一爐,交融後創造出1+1大於2的美味,像「耆貝羊肉」即是將老干貝包在羊肩肉中清蒸,另創「羊」和「魚」的「鮮」味。「酥海膽」是將豆腐剖半切開沾海膽Sauce去炸,鋪陳在炸牛蒡條上,也是一道酥脆到心坎的色香味逸品,充滿食感樂趣,愈嚼愈有味。

「香草雞」是用烏來山上土雞,以紅麴先醃牠三天入味,塞著肉桂葉、玉桂葉等一些香草去烤,再搭配洋蔥、日本蕃薯瓜、馬鈴薯、蓮藕一起出盤,肉嫩味醇,吃得人人嘖嘖有聲,不一會兒就盤底見天,讓我突生「舔盤底的衝動」。

接著上來的「甘來品」是一道涼拌菜,先以紅麴、橄欖油、梅子水去泡白玉苦瓜,退其苦味,再一根根插入挖空的義大利櫛瓜中,好像卜卦的籤,吃起來有一種清脆透明感,用來清口極佳,頗有起承轉合之妙,讓人一鼓作氣又把接著上來的「茄汁飯」吃得乾乾淨淨。茄汁飯是用紅椒、番茄、牛肉打爛做成的燴汁淋上飯,可謂是中式「米蘭燉飯」。

「鮮菇湯」看似最簡單不過,其實最難冶治,必須細火慢煮,以雞汁將切絲的酒杯菇、鴻禧菇、杏鮑菇的細緻香味吊出來。此湯清麗脫俗,美妙絕頂,將「百鮮盡在一口湯」的旨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食罷,大家終於見識到什麼叫「平凡中見真功夫」的菜餚。即使主人一時興起,再沙必思端上來的「松子牛蒡」也是功夫十足,將牛蒡削皮剁成寸許段狀,然後淘空塞入松子泥和荷蘭芹當餡料去煮,以蓴菜芡汁,鬆脆中帶松子香,讓人吃得不想停嘴。

縱觀徐清琳的菜餚,無論選料、刀工、調味,幾乎每道菜都花了他許多功夫和時間,可謂精工細做,此外,他也花了很多心思研究食材在什麼季節最美味。


由於愈做愈有名氣,許多人找他合作,另覓他處擴大營業,但他皆以「做大,品質很難掌握」為由婉拒,寧可照目前局面小做,每天頂多接二桌,其餘時間都躲在廚房研究菜式,不斷試不斷嚐,就像神農嚐百草,終成一則山野傳奇。

INFO
台北縣新店市屈尺路28號(找不到地方是正常的,所以主人有時會出來等人)
TEL:02-26660661
營業時間:午、晚餐,採預約制(周一休,不收開瓶費)
平均消費:900元起(每位),最少四人
停車位:路邊停車

J-Ping cafe——義大利餐廳就應該是這樣

推薦理由:令人驚豔的美味。菜單之外,主廚會不時推出創作菜。

「義大利餐廳應該是這樣,homemade和手工。」台中「J-Ping」義大利餐廳的主廚兼老闆王嘉平這麼說。

所以,即使是餐前麵包,他也堅持homemade。

但是,花最多時間做的東西,客人往往最難體會。他以「拖鞋麵包」(Ciabatta)為例。拖鞋麵包以烤後如拖鞋狀得名,口感香韌富嚼勁,帶有甜甜的餘韻,稍稍炙烤後,抹上生大蒜,做成Bruschetta(大蒜麵包),上放淋上橄欖油的番茄丁,頗受歡迎。然而,鮮有人知,拖鞋麵包從揉麵糰、發酵到烤出爐,要花五個小時半;四百公克麵粉,僅能做出24片拖鞋麵包。

拖鞋麵包是出名的難搞,必須「像對待嬰兒一樣」(借用義大利人的說法)去做它——因為它含水量高,無法像一般麵包整型,當然也無法規格化,過程中任何微小因素都會影響口感。所以,王嘉平從瑞典進口最先進的石板烤箱,用碼表、濕度計、溫度計監測,務必做到每條麵包的烤損率均等,出爐後控制在328公克至332公克之間。

這種精準,王嘉平也運用在煮麵和做菜,以便研究出「最好吃的timing」。所以,即便他的菜式看起來樸素,卻不可貌相,滋味與我在義大利著名館子所吃相去不遠,甚有過之——我認為J-Ping已有米其林一、二星的水準,好吃得令人盪氣迴腸,美味得令人作夢都會想起。


就像許多標榜個人風格的米其林餐廳一樣,J-Ping是王嘉平打著個人名號所開的「主廚餐廳」。但他並不是廚師科班出身,大學讀景觀系,然後到美國柏克萊大學修工業設計,返國後做陳列設計。從沒向誰拜過師,也沒進過餐飲學校,只因對做菜極有興趣(尤其是義大利菜),便購買食譜自修,再從進口商那兒買食材,然後趁週末假日下廚,閉門練菜五年,練就了一身好廚藝。

這五年,王嘉平做菜如著魔似的,常常呼朋引伴,一餐又一餐做給大家享用,弄得負責打理、善後的枕邊人茱莉快抓狂,只好逼他出去開餐廳。「當廚具愈買愈多、愈買愈大,家裡裝不下時,就是開店的時候了。」J-Ping就這樣誕生。難得的是,不論氣氛或味道,仍洋溢著去他家吃飯的同樣親切感,因為空姐出身的女主人茱莉,仍然親自招呼客人。

J-Ping位於僻靜小巷,卻很搶眼。王嘉平將租來的房子委由旅德建築師好友林友寒重新打造,外觀像扭轉的魔術方塊,令初訪者很難找到大門進入,但一推開門,卻像進入一間劇場——客人可以一邊用餐,一邊觀賞主廚帶領幾位子弟兵在半開放式廚房中揮灑演出。

不過, J-Ping與其說是餐廳,還不如說是「實驗室」,因為王嘉平內心充滿創作慾望,從不守著配方重複做菜。他在大量閱讀中汲取靈感,也聽取周遊列國嚐盡美食的饕客的意見和點子,只是為了將義大利菜做得更道地、更深奧。因此,在「J-Ping」可以吃到許多台灣少見的真正義式美味,而不是許多餐廳抄來抄去、老掉牙的義大利菜。

例如「皮耶蒙特熱水澡沙拉」這道北義開胃菜,是將生冷的新鮮時蔬,去蘸橄欖油、大蒜、鯷魚、香草奶油燴煮而成的熱醬汁,在冬天吃相當溫暖。皮耶蒙特人以當地方言Bagna Cauda(熱水澡)稱呼這道菜,真是有趣。

或如「?仔魚、芥蘭、番茄&125啪克里」(Paccheri)這種不常見的義大利寬麵(125是型號),俗稱「巴掌麵」,Q勁十足,徹底吸收了濃郁的醬汁——利用芥蘭或油菜的口感、番茄的酸甜,去搭配?仔魚的鮮味,可說是相當經典的南義口味。就連一般餐廳常見的「肉醬麵」也極講究,採用北義波隆那(Bologna)地區的傳統手法去做肉醬(切丁豬肉與烤過的蔬菜泥拌炒而成),再舀到Tagliatelle寬麵上,灑上起司粉,使扎實的寬麵咬來更香Q。


從王嘉平對麵條的講究,可見其用心。他甚至因鑽研義大利麵過於狂熱,只好又開了一家名為「小蝸牛」的義大利麵專賣店,推廣「現煮」義大利麵(視麵條特性需時10到13分鐘)。

「好吃的義大利麵條,觸摸起來要像受損的頭髮。」他不吝於分享經驗,拿出店裡用的DE CECCO品牌乾燥麵條,給好奇的客人見識一番。

由於慢工才能出細活,所以,他也以「麵不等人,人等麵」、「謝謝您的耐心,等待是值得的」等話來安撫食客。

溫文儒雅的王嘉平,其實怎麼看都不像廚師,沒有一點煙火氣,說話像哲學家引人思考——例如「大人每天要有十五分鐘認真當小孩」,意思是要大家放開來去吃冰淇淋。

也因此,王嘉平做菜幾乎皆有所本。例如用白腰豆、番茄、洋蔥、胡蘿蔔、洋芹等蔬菜和乳酪一起燉煮的「佛羅倫斯燉牛肚」,或傳統在週五齋戒日吃的「自家鹽漬威尼斯風鱈魚乾佐玉米粥爐乾番茄」,或作為主菜的「托斯卡尼牛奶燉豬肉」、「羅馬風燙手指烤羔羊排」……道道皆道地,好吃得令我情不自禁想像起當地風光——以前聽人說,好吃的菜不只吃得到美味,還會讓人吃到快樂的記憶,果真如此。多去幾次J-Ping,想必也等於遊歷了全義各地。

J-Ping吸引了不少老外慕名而來,王嘉平因而認識了一位製作冰淇淋的義大利人,透過他介紹,飛去義大利學做手工冰淇淋,並到各地餐廳廚房見習,廚藝更加爐火純青,去義大利也成了他每年的例行朝聖。眾所皆知,許多餐廳一旦成為名店,就很難再進步,但王嘉平精益求精,會主動去尋找新挑戰。

也由於他不停學習,加上每天上市場採買,J-Ping的菜餚幾乎天天推陳出新,常有不在菜單上的時令菜式。

「幾乎每天上市場的主廚,有時覺得食材不盡理想,或發現更難得的季節食材,就會更換某些菜色,希望您能原諒這自以為是的義大利浪漫。」他在菜單扉頁如此寫道。

不過,菜單上的「出軌」浪漫,常能提供意外的驚喜。有一次我吃到開胃菜「北義白煮牛舌佐綠醬汁」、頭盤「櫛瓜花、蝦膏、油封北海道干貝燉飯」(Risotto)、主菜「拿波里風水煮角魚與綜合貝」(Acqua Pazza,又名「抓狂的水」),都是王嘉平因應當天食材而隨興推出的新菜,讓人不禁佩服他的美食魔法。


難怪日本法式料理鐵人石鍋裕訪台時,也指定拜訪他。我記得那天,王嘉平幾乎都用台灣本土食材去做義大利菜,驚豔全場,尤其那一道「炭烤自然豬排佐芥末水果」,竟似小牛肉般柔嫩多汁,讓鐵人見識到有機飼養的台灣黑毛豬果真不同凡響。對於用料,王嘉平從不手軟,不惜工本,像一個浪漫藝術家。

也是因為他做菜簡直像墜入情網,所以食物入口時,會有熱戀的那種味道,觸動靈魂,正如音樂觸動心弦。呵呵,BUONO!好吃極了。

多吃些學問:義大利菜的上菜順序

義大利菜套餐的上菜順序是:佐酒小點(如鹽漬橄欖、大蒜麵包)、開胃菜(如番茄乳酪沙拉、火腿香瓜)、第一道菜(如義大利麵、燉飯、蔬菜湯)、第二道菜(如肉類或海鮮)、蔬菜(配菜)、乳酪、甜點。基本上,與法國菜稍有不同。法國料理的「第一道菜」是海鮮,「第二道菜」則是肉類。而J-Ping則簡化成開胃菜、湯品、頭盤、主菜(含配菜)、甜點等。

多吃些學問:義大利麵條高下有別

一般說來,看起來「光滑無比」的義大利乾燥麵條,其實是不銹鋼磨壓製的、品質較差的大眾麵條,再高一級則是像DE CECCO這類青銅磨壓製的麵條,等級更高的則是低溫風乾熟成,例如MARTELLI便是在33到36℃下風乾五十小時,價錢幾乎是前者的二、三倍。

INFO
台中市中興街3122巷4號
04-23023580
營業時間:18:30-22:30(須預約,周一休息)
平均價位:價錢由主菜決定,大約從780元到1380元
停車位:旁邊空地約有五、六個車位

(推薦序)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戴勝益/王品集團董事長

因為「分享」,所以有這本書的誕生。

因為「分享」,所以我們欣然接受天下文化的邀約。

正因為不是「王品集團」所出的書,本書所推薦的各種餐廳,絕對是「公平」、「公正」與「客觀」。


說到「分享」,就要從咖啡談起……。

有一部咖啡廣告,大打「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口號,讓我印象深刻,雖然我與這咖啡沒有變成好朋友,但「分享」精神我則是徹底學起來了。

經營餐飲業的人,最擅長的就是「吃」!只要一聽到哪裡有好吃的東西,就會像著了魔一般,拚命的衝去一飽口福。最麻煩的是這群人會「物以類聚」,讓這種毛病愈來愈嚴重。

幸運的是,台灣餐飲業的多元型態,讓我們這群「好吃成性」的食客們,不僅可以吃遍大江南北、嚐遍異國風味,還硬是把吃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甚至把它當成一項偉大的任務,理由是「我們是餐飲從業人員」。

有趣的是,我們用力的吃,但也用心的做,因此,讓王品集團能得到消費者的信賴,甚至受到天下文化的邀約,由王品集團中常會的高階主管、這群「好吃」的成員,共同推薦台灣深具特色的餐廳,所以有這本書的誕生。藉此機會,我們樂意和其他同好,分享在台灣餐飲界所挖到的許多「寶藏」。

台灣的餐飲文化,最大特色是能「兼容並蓄」、「有容乃大」的寬廣格局,豐富的程度令人驚豔,許多餐飲同業者更是出類拔萃,創作出極具特色的創意美食,此外,還融入特別的環境與氛圍,大大提升餐飲境界。

因為我們這群每年得「吃百店」的食客們,抱著「取經」的態度四處觀摩,發現許多深具新意的餐廳,足以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期望藉由此書,讓與我們有「同好」之人,「食」常得以交流,更一起為提升餐飲文化大喊加油!

您說,「分享」的經驗是不是很棒呢?如果您也有一些私房餐廳,別忘了要告訴我們喔!

(後記)讀本書,保證「食言」不肥

邱一新

前年,天下文化給我一份全台一百多家精采餐廳的名單,希望我選擇其中數十家深入探訪。但如何選擇,讓我思考許久,最後決定以「是否會想再來吃」當作標準。

每一家入選餐廳,我大概要吃三次,才能著手寫作,南北奔波,足足吃了「一年半載」(18個月)才完成,但我一點都不覺辛苦(只是有些心疼花了不少銀子),甚且樂在其中,邊吃邊玩,品嚐台灣的滋味。


為什麼要吃三次?

第一次,當然是隱姓埋名察看名單內的餐廳,是否名副其實,值得一寫。通常,我會請餐廳推薦招牌菜,再搭配幾樣我喜歡的菜,但侍者有時會好心勸止:「先生,菜點太多了……」

如果招牌菜不合意,我可能只吃幾口,就趕快換下一家,因為再等下去,東西也不會變好吃。

第二次去,則是為了印證是否跟上次一樣美味,而且,找出店家最用心做的幾道菜。因為此次書寫,我要求的是「誰去吃都一樣」的菜色,不是為美食家或記者特別做的極上之味。同時,我也不要求「物超所值」,但求「物有所值」——老實說,賠錢生意誰做呢?

第三次,則是表明身分,要求訪問老闆或主廚,探索美味的祕密,例如了解一道菜是怎麼做出來的,食材的來源,空間氛圍的構成——不能否認,現在許多人重視氣氛勝過菜餚。

我也會去了解老闆或主廚對食物、食材、生活的態度。因為,寫吃,如果只寫口腹之欲,就沒什麼好寫了,那是消費層次,永遠提升不到文化層次。所以,遇到有「態度」的店家,我會多所著墨,例如主人或主廚的想法、對食物的熱情、食物與器皿的關係、人和食物的關係,食物文化史等等。「食養山房」就是很有態度的餐廳,幾乎已成了台灣廚藝的經典,但它恐怕也是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為了掌握用餐品質)。據說主人林炳輝為了留位子(面子?)給自己的好朋友,還被迫設立神祕專線。

我覺得,態度是餐廳成功與否的要素。態度是一種觀看的方式,可觀飲食,亦可觀人生。就像店家對食物有態度一樣,本書亦有態度:不光是好吃就行了,還要吃學問。

所以,本書不是食評家或美食家的評鑑,而是一位好吃者對台灣美食界的飲膳觀察。

但我也必須承認,為了增加餐飲類別,呈現台灣美食的多樣風貌,我捨棄了好幾家值得一去再去的同類型餐廳(囿於篇幅)。幸好,我是付費光臨,沒有欠下人情。

在尋訪餐廳期間,曾發生一些故事,令我難忘。像我為了了解「J-Ping」這家義大利餐廳對麵包的態度,清晨就跑到台中,花了五個多小時觀看主廚王嘉平做麵包,才知「拖鞋麵包」的難為,但客人絕對感受不到,因為那一片白麵包看起來平淡無奇、不到幾口就吃完,有如各位閱讀我文中那一小段介紹麵包的文字。


做麵包這件事,讓我領略到一個「美食」的最重要觀念:「心意」。最好吃的食物,材料和做法總是很簡單,像拖鞋麵包,僅僅用麵粉、水、鹽和酵母而已,但心意一加,味道就不同凡響。

還有一件趣事,頗值得一提。通常餐廳對打包(doggy bag)這件事都不是覺得很舒服,懷疑是不是菜做壞了,客人才帶回去餵狗。其實,他們無須難過。據我所知,法國有許多米其林廚師在還是助手時,都為客人帶來的狗烹調過狗食。

但狗的主菜還得和主人的主菜同時上桌,也不容易。嗯,我的意思是,台北第一家「私宅餐廳」Bagel Bagel也願意提供這樣的服務,但須事先預約,因為狗食的材料和烹調方式畢竟不同。從這例子來看,台北愈來愈有「巴黎味」了。不過,希望不要像巴黎的餐廳那樣失去「人情味」,對年齡過小的小朋友反而「恕不招待」。

採訪過程中,我有時也會吃閉門羹。例如,位於中橫小風口、標高2830公尺處的落鷹山莊,雖然拒絕受訪,我還是去了——為了重溫騎機車飆中橫的回憶,和一碗二十多年前喝過的紅豆湯。我以客人身分入住,最後還與第二代主人交了朋友。值得一記的是,我在回程途中遇到大雨大霧,伸手不見五指,落石四起,只好在老爺車中顫抖地「坐以待斃」,慶幸老天保佑,撥雲見日,我才能脫困告訴各位那兒的雪雞有多好吃。

其實不是每家餐廳都願意接受採訪,也是意料中事。現在記者太多了,有如蝗蟲過境,小店很容易就被吃垮,但他們拒絕我可就看走眼了。若不信,問問「92水鳥」、「何首烏皇帝雞」、「大鵬灣食堂」、「新疆野宴」、「磯勢」就知道……我可是攜家帶眷、呼朋引伴光顧了好幾次,當然,都自己買單。

拒絕採訪,就無法架燈拍攝食物,不得不放棄。但落鷹山莊運氣好,我可以用合歡山美景取代美食。

但有一家以「看得到牛肉熟成」(真空包裝在冷藏櫃)以廣招徠的高級餐廳,都已經接受採訪了,卻態度倨傲,愛理不理,給採訪好像給施捨。我只好放棄,免得不小心洩漏它們的菜愈來愈不好吃的真相。有媒體說這家店可與紐約若干名店並駕齊驅,其實連牛排都做不好,腥味與他們的生蠔不相上下,可視為虛偽的「貴族」牛排,嗚呼哀哉那些名牛,死得不值。


高級餐廳也有令人感動的。像記者圈公認最難採訪到的「磯勢」、「高玉」兩家料亭,竟然為我破例。前者特別在不營業的週日開門,由日籍主廚伊藤一丸表演名聞遐邇的河豚刺身刀法和各式關東料理。後者主廚徐建堂更親自示範《將太的壽司》提到的「雙手迴旋五手」捏壽司和秋刀魚刺身刀法。

每個人對「美味」的感受不盡相同,書中所介紹的餐廳,當然也不可能盡如人意。其實,我自己每次下箸,也都是一種簽賭的心情,即便去同一家餐廳也一樣──這次好吃並不代表下回好吃,這跟主廚在不在、心情好不好、客人多寡(人愈多,品質愈難控制)、當令食材取得等,都有關係。我建議,週末假日人多時少去,週一也不要去,因為魚、肉市場休市,而主廚通常也休這一天。

本書所介紹的餐廳含括各種價位等級,貴的,一年去一次,當作犒賞,便宜的就可以常去打牙祭。經濟不景氣,多吃有益復甦,就像懷憂喪志時,多吃美食絕對能讓自己更樂觀,充實面對世界的勇氣。

品嚐美食的確令人愉悅,尋找美食的過程更是令人愉悅。所以,此書旨在描寫這個「愉悅」,保證「食言」而不肥。文字的滋味,無鹽無糖無油也無膽固醇,吃起來最健康、最快樂。

感謝天下文化李桂芬副總編輯退我好幾次稿,給了我精進寫作技巧的機會,也感謝編輯李靜宜任勞任怨幫我善後(我永遠最感謝收拾餐桌的人)。另外,更要感謝好幾位攝影師友人,幫我拍出能「促進食欲」的照片。

最後,也要感謝我的「酒肉朋友」,感謝他們多次慷慨解囊,帶我去品嚐那些會「吃掉大把鈔票的餐廳」,要不然,我兒子以後要繼承的遺產恐怕早已被我吃光光。

再者,也要感謝您(購買本書)。大陸美食家車前子曾寫道:「好吃一如多讀書,吃好一如讀好書。」或許,「吃好」就如您閱讀這本書。

Tuesday, December 04, 2007

13億人想富 謝國忠:中國泡沫還會持續膨脹

2007/12/06 09:31
把人性的心理與行為當成分析經濟世界的關鍵因素,謝國忠的言論,往往超脫客觀數字所呈現的一般共識,以中國泡沫來說,在他眼中,這是十三億人口加上全球投資客集體意志行為的結果,這股力道,絕非宏觀調控所能壓抑。

█撰文/《今周刊》 楊紹華

不像一般的投資大師,前摩根士丹利亞太首席分析師謝國忠的公開演講,經常沒有Power Point資料可供參考,「統計圖表不見得有助於理解事實。」他說。

有人說他天生愛唱反調,表面上看,確有幾分這種味道,畢竟,謝國忠只把眾所皆知的客觀數字當成輔助工具,在數字之外,還會再加一道屬於人性層面的關鍵判斷。「說到底,資產價格的漲跌波動,是反映人的心理和行為。」

基於這套邏輯,就在大陸股市受到宏觀調控壓力加重而向下修正之際,謝國忠再次高唱反調:「中國資產價格的泡沫,明年不但不會破滅,而且還有持續膨脹空間。」他肯定地說。

何謂泡沫?謝國忠提出學理定義:一個市場的股價淨值比超過二.二倍;或者,一個國家的股市加房地產市值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倍以上,就是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開始。當今中國,整體股價淨值比約達六.五倍,海內外上市股票與房地產市值的總和,約占中國GDP的四.二倍。無疑,中國是個泡沫!

█看宏觀調控 「是沒有療效的短期止痛藥」

「只是,這個泡沫並非宏觀調控所能壓抑。」謝國忠仍以人類行為邏輯分析:中國有十三億人,十三億人滿腦子想的都是投資賺錢,他們正在瘋狂追逐股市與地產,在他眼裡,宏觀調控是企圖以計畫經濟對抗十三億人口的意念與行為。而這還只是中國境內的資金而已,更要考慮的是,中國已經屬於全球化市場的一環,國際主流貨幣美元走勢疲弱,相對的,人民幣則是擺明了將會穩步升值,於是,全世界的錢都在想盡辦法擠進中國。

像是螳臂當車,只要北京當局的種種緊縮舉措,無法削減全球投資人對中國資產價值繼續上升的預期心理,自然,也就無法壓抑資金繼續流入中國資產的人類行為。「充其量,宏觀調控只不過是沒有療效,且不能治本的短期止痛藥罷了。」他比喻。

█看美國 「這波修正兩年後才會見底」

謝國忠認為,要減少投資人對中國資產增值的預期心理,必須達到兩個條件,「首先,有土斯有財,中國人的財富心理來自於房地產增值,所以,除非政府大量蓋房子,從根本的供需結構著手,扭轉供不應求的市場本質,才能減緩房地產增值的預期心理。」至於第二個條件,屬於外部因素,「美元走強,美國經濟走多,才能把全球投資客的目光拉出中國之外。」他預期,至少在二○○九年下半年之前,這兩個條件都還不會發生。

先談美國,「次貸問題才剛剛開始呢!」謝國忠分析,美國次貸問題起碼要到明年年中才能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可能是信用卡債的問題會浮上台面,再接下來,美國消費市場恐會急遽萎縮,「美國經濟靠消費,美國人的消費力來自於向銀行借錢,銀行一旦緊縮,美國明年陷入經濟衰退的機率會很高。」回到謝國忠的行為理論:「美國衰退,全球資金更會湧入中國找機會。」他預期,美國這波修正必須要到二○○九年下半年、甚至二○一○年時才會見底。

當然,美國衰退引發全球經濟趨緩,中國的外銷熱度多少降溫,但資金湧入造成的房地產增值效果,將能提供更加強大的內需動力。「而且,就算美國經濟整個崩掉了,中國還有絕招可用,前面講的,蓋房子。」政府放出地權,大量蓋房子,加速城市化,繼續創造波濤洶湧的內需力道。

█看中國 「對抗美國衰退的最強市場」

某種程度看來,中國明年不但沒有資產泡沫破滅之虞,甚至,是當今世界對抗美國經濟衰退危機的最強市場。

就陸股的表現來看,謝國忠先前曾預期A股將會修正至四五○○點,看法沒有太大改變,修正之後,再走一波多頭,直至奧運結束之後開始回檔。這一次,會是比較長期的整理態勢,一方面,奧運結束後,暫時找不到炒作的話題,另一方面,美國的修正逐漸進入最後階段,中國泡沫,可能準備收縮了。

「說長期,其實也沒有太長,我看到了二○一一年開始,中國又會成為投資市場的主角了。」謝國忠認為,中國經濟的調整最多只需兩年光景:「上次調整是一九九八年,到九九年就起來了,當時,是政府決定造公路。中國的城市化程度仍然不高,隨便搞個計畫,就能刺激經濟。」

除此之外,謝國忠還是回到人類行為的邏輯論點:「人類行為,說白一點兒,就是炒作嘛!全世界的投資金融界都很會寫劇本,金磚四國啦…,石油不足啦…,總能想出個花樣讓人把錢交給他們。中國市場調整一段時間之後,鐵定又會被拿來作點兒文章,搞個名堂。」

謝國忠不知道這個名堂會是什麼,但總之,他認定了中國仍是未來全球投資世界的話題重心。這個結論,除了是從中國內部經濟力的推演之外,在以下的訪談摘錄之中,也能看出謝國忠從全球宏觀視野出發,由上而下漸次抽絲剝繭的系統推論: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關於明年全球整體投資環境的變化,您會給投資人怎樣的一句建議?

謝國忠答(以下簡稱答):明年是新興市場泡沫持續膨脹的一年。相較於成熟國家市場來說,積極型投資人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能讓財富跟著新興市場泡沫繼續膨脹。

█看新興市場 「明年二月後走出自己的路」

問:除了美國有衰退疑慮之外,難道歐洲、日本等成熟國家的經濟都不看好嗎?

答:歐洲房地產市場也開始出現衰退疑慮,但情況會比美國好,畢竟歐洲還有奢侈品工業支撐,奢侈品主要是賣到日本和中國等市場。LV股價修正一段之後,應該可以漲回來;至於日本,是人口結構問題,人愈來愈少,資產價值是不可能提升的,解決之道會像台灣一樣,必須開放中國資金進去買樓。

問:雖然看好新興市場,但近來各地股市似乎只是跟著美股在走?

答:這是因為次貸風暴才剛開始,全球資金還在調整,我預期到明年二月之後,新興市場股市會逐漸與美股脫鉤,走自己的路。

問:新興市場當中,為何特別看好中國?

答:很多題材都是炒作出來的。就說金磚四國吧!巴西還是沒什麼錢,印度的想像空間只能遠觀,不能近看,如果走在印度街上,會看到那裡還是破破的,人都懶懶的,不像中國的城市,起碼街上的人看起來都挺精神的、很有衝勁的感覺。

整體說來,新興市場中的拉丁美洲因為和美國聯結較深,疑慮會大一些;東歐市場多少也受西歐影響,真正有錢的地方,是中國、中東,以及俄羅斯。

問:炒出來的?這代表我們所看到的投資世界很假,是嗎?

答:真假看你怎麼說。我的研究結果,全世界的石油供給還夠使用一千年,加拿大的油沙存量如果全數開發,等於多了一個沙烏地阿拉伯,但投資業界一喊石油不足,錢就往這兒跑,油價漲成這樣,假的也變成真的了。我做過一個研究,油價的波動,和華爾街石油交易員的人數成正相關。

現在有人說中國的地不夠,這也是胡扯,中國如果地不夠,全世界沒一個地方是夠的,但這話一講,中國地產價格還是飆漲。這也是我看好中國市場的原因,金融業總是需要一個資金去處,而中國,很容易塑造一些新的故事。

How Chuck Feeney Secretly Made and Gave Away a Fortune

他戴的是15美元的錶、搭的是經濟艙,而且既沒車也沒房子。多年來,幾乎沒人想得到,菲尼(Chuck Feeney)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慈善家,悄悄地捐出他的億萬財富。


菲尼在大蕭條時期誕生於新澤西的藍領愛爾蘭美國家庭,共同創立了全球最大的免稅零售連鎖「免稅商店」(DFS)。他喜歡賺錢,可是不愛據為己有,多年來都在守口如瓶下捐出。


新聞從業人員歐克萊瑞(Conor O\Clery)的新書《億萬非富翁:菲尼如何默默賺得並捐出大筆財富》(暫譯,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 How Chuck Feeney Secretly Made and Gave Away a Fortune)。該書由Public Affairs出版社發行,售價為26.95美元。


該書披露,菲尼可能必將成為美國最偉大的慈善家之一,而留名青史。

**愛工作挑戰,不愛致富**

菲尼詼諧、謙虛、儉樸並機敏。1988年時,《富比士》(福布斯)雜誌將他列為世上第23名最富有的美國人,身價13億美元。照說他比新聞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梅鐸(默多克),或是房地產大亨川普還富有,但事實並非如此。


四年前,菲尼將大部分所得放在慈善基金會上。受到19世紀時的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所啟發,菲尼協助資助從美國、愛爾蘭、南非到越南的學校、醫院、大學、醫學研究以及人權事務。


菲尼說:「我心中有個從未改變的信念,那就是你該用財富助人。我試著過正常生活,就像我長大的那種生活。我的動機是努力工作,而不是致富。」


菲尼年輕時靠挨家挨戶賣耶誕卡、清掃私人車道、當高爾夫球桿弟賺錢。他愛賺錢的挑戰,但卻不怎麼用它。


他畢業自康乃爾大學,1950年代時開始在地中海港口賣免稅酒給美國水手。後來這事業迅速擴及機場免稅商店。1960年代末,拜從安克拉治到香港免稅銷售之賜,相關事業欣欣向榮。接下來數十年,他的財富迅速累積;同樣的,他捐出財富的決心也與日俱增。


長久以來,菲尼默默行善,說他不願自吹自擂,讓其他願行善的人打消念頭。

Best Business Books of the Year


Verizon Embraces Google's Android

How Verizon Wireless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open access. Step one: Realizing it's a way to add low-cost customers

by Spencer E. Ante

Related Items
Verizon Wireless' Grand Opening
Story Tools
post a comment
e-mail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order a reprint
digg this
save to del.icio.us
In yet another sudden shift, Verizon Wireless plans to support Google's (GOOG) new software platform for cell phones and other mobile devices. Verizon Wireless had been one of several large cellular carriers withholding support from the Android initiative Google launched in early November.

But given the stunning U-turn Verizon Wireless made Nov. 27, announcing plans to allow a broader range of devices and services on its network,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Lowell McAdam says it now makes sense to get behind Android. "We're planning on using Android," McAdam tells BusinessWeek. "Android is an enabler of what we do."

McAdam's Open-Access Campaign
Though skeptics see ulterior motives and question just how easy Verizon will make it for rival products to get on its network, the surprise embrace of an open-access model and of the Android software culminates a dramatic yearlong evolution in the company's thinking. The effort, championed by McAdam, involved meetings with the chairman of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and late-night bull sessions with the top two executives at Verizon Communications (VZ), which owns Verizon Wireless in partnership with Vodafone (VOD).

All the while, McAdam kept focus by carrying a crumpled piece of paper in his pocket with seven bullet points defining what an open-access policy would mean to Verizon Wireless. "The paper is all wrinkled and it's got coffee stains," he says.

McAdam was more amenable to shifting gears thanks to time spent during the 1990s in Europe and Asia, where the wireless industry is more of a free-for-all. As vice-president for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at AirTouch Communications, now a part of Verizon Wireless, McAdam says he was impressed that European and Asian mobile carriers backed technologies that allow subscribers to switch to rivals with ease.

By contrast, Verizon Wireless has created the most profitable U.S. cellular business by tightly restricting the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allowed to run on its network. But over the past year, the company's leadership came to conclude that it was time for a radical shift. Such a move, they reckoned, might help Verizon Wireless keep growing while holding down costs.

Combating Market Saturation
When Verizon Wireless was founded in 2000, it ran 27 call centers to provide customer service. The company cut back to as few as 17 centers at one point, but the count is now back to 25, each with about a thousand employees. The company's 2,300 stores, staffed by 20,000 employees, are also costly. While workers in those stores used to spend nearly the entire day signing up new customers, now only a tenth of their time is consumed by new subscribers. Instead, the bulk of their energy goes to helping current subscribers with questions and problems. McAdam & Co. decided the business model was not sustainable. "If we get to 150 million customers, boy, that's a lot of overhead," says McAdam.

In an open-access model, though, Verizon Wireless won't offer the same level of customer service as it does for the roughly 50 phone models featured in its handset lineup. Though the company will insist on testing all phones developed to run on its network in the open-access program, Verizon plans only to ensure the wireless connection is working for customers who buy those devices. "They have to talk to their handset provider or their application provider if they have particular issues," McAdam says.

What's more, the open-access approach may enable Verizon to tap into niche markets that haven't been worth targeting. Verizon Wireless subsidizes the cost of all the handsets it sells directly to customers. Thanks to the costly process of developing phones with the likes of Samsung and LG, then testing each for hundreds of factors such as how hot the screen gets, only devices with mass appeal get the nod. "I can't go to 100" handsets in the lineup, says McAdam. "If a particular product can't generate 100,000 [purchases], it's not worth doing."

But with "outside" devices developed under Verizon's new policy, handset makers will bear most of the development costs. And because users won't be buying such devices from Verizon, the company won't be subsidizing those purchases. As a result, Verizon's network may come to support hundreds of devices, many customized for non-mass-market needs the company doesn't serve. "This allows them to add customers onto their network without having to spend as much to get them," says Todd Rosenbluth, an industry analyst for Standard & Poor's (which, like BusinessWeek, is a unit of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MHP)).

Verizon envisions a similar explosion of wireless applications. The company currently offers about 800 applications such as music, games, and videos. The menu might have been even larger by now if not for the rigorous testing that Verizon requires of each developer for every application. "Small companies have a hard time affording the development," says Greg Pelling, CEO of CounterPath, a Canadian provider of Internet calling software for Verizon Communciations and other phone companies. Google is hoping the large, open scale of its Android platform will remove that hurdle, slashing development costs. So does McAdam, who expects a flowering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applications.

FCC Wireless Spectrum Auction
Verizon's conversion to open systems began last winter when McAdam, freshly promoted to run Verizon Wireless, began thinking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a federal auction of some especially valuable wireless spectrum in early 2008. At that time, Google and other tech companies began lobbying the FCC to require that auction winners allow any device or application on that spectrum. That got McAdam thinking it might be time to open up Verizon's airwaves. He batted the idea around with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John Stratton and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Richard Lynch.

In the spring, Verizon Communications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Denny Strigl challenged McAdam to crunch his ideas down on paper. "Denny Strigl says if you can't put it on half of one side of paper, you haven't figured it out," says McAdam. "I kept playing around with it until I got it to one-third of one sheet of paper." Separately, Verizon CEO Ivan Seidenberg laid down his own challenge, urging McAdam to find ways to keep Verizon Wireless growing at a time when a quarter-billion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already has cell phones, limiting the available crop of first-time customers.

By late summer, McAdam walked into Strigl's office on a Friday night and struck up a conversation about his crumpled paper. "Denny's eyes lit up," says McAdam. Then Seidenberg walked into the office, and after McAdam laid out his thoughts, the CEO said the open model might even help solve the growth challenge.

With a green light from above, McAdam held a meeting in October with his top managers and explained the new direction the company would be taking. Most of his staff got it, though some were apprehensive. "Others said, 'Whoa, this is a big change,'" recalls McAdam.

Jumping on the Bandwagon?
Then Google unveiled its Android platform (BusinessWeek.com, 11/6/07). While Sprint Nextel (S) and T-Mobile (DT) were among the 34 charter members of this Google-led "Open Handset Alliance," the two biggest U.S. carriers, AT&T (T) and Verizon Wireless, were notably absent. "To get into that press release really didn't do anything," says McAdam. "We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of that operating system."

When Verizon executives and engineers examined Android's software tool kit, however, they were impressed. "Clearly the Android system gives a lot of developers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applications for a wide range of handsets," says McAdam. Not only did the company decide to support Android, but McAdam says the new platform was a key influence in adopting open access. "Android really facilitated this move,"says McAdam.

Some critics are suspicious of Verizon's cellular glasnost, alleging it's merely trying to curry favor with regulators or scare rivals from bidding in the FCC auction. Yet there's little doubt Verizon also recognized that market demand for open networks would be impossible to hold back indefinitely. "Five years from now the industry will be open like us," McAdam says. "I think we could be at an inflection point."

Ante is Computer Editor for BusinessWeek .

左右逢源的薑

韓良憶  (20071204)




 歐美有些餐館近年來也時興以生薑燒菜,卻是受到東方烹飪的影響,走融合路線。

 出門領包裹,忘了帶傘,北國深秋的雨卻說來就來,真像亞熱帶的西北雨,更糟,寒冷刺骨不說,一時半刻還停不了,只得盡量挨著人家的屋簷半走半跑,那模樣說有多狼狽就有多狼狽。好不容易進了家門,來不及放下郵包,就打了個大噴嚏,該不會受涼傷風了?幸好家裡常備老薑,拍扁了加紅糖熬薑湯,暖暖喝下,發一身大汗,風寒也就跑了大半。

 忘了在哪讀到,說《白蛇傳》裡的白蛇用來救許仙的還魂仙草就是生薑芽,果真如此,那麼紅糖薑湯便是我的「還魂湯」了。我擔心快感冒時喝,冬日手腳冰涼時喝,覺得需要進補或欲求一點甜味安慰時也喝,總之,我有各種藉口可以喝辛香甜郁的薑湯,只消一碗下肚,便還我七魂六魄。
 我對薑想來有點依賴,說不定和基因有關。我的江蘇爸爸和台南阿嬤在廚房裡各掌一片天,誰也吃不慣誰的菜,兩人卻有志一同,都愛用薑燒菜,影響所及,我做中國菜時,用薑毫不手軟。我煮蛤蜊湯必灑薑絲,紅燒魚必擺薑片,吃清蒸蟹必蘸薑醋,為的都是去腥味;醃肉絲、拌豬肉餡時一定添點薑末或薑汁,否則老疑心有騷臊味;煮麻油雞、燉牛肉時更當然非用薑調味不可,胡麻油、牛肉跟薑味道可合拍了。話又說回來,對嗜薑者而言,有什麼與薑不搭?薑簡直是「百搭」。

 據考證,人類在三千多年前開始栽種薑,中國人很早便食薑,《論語.鄉黨》記述,孔子「不撤薑食,不多食」,據朱熹註解,這是因為「薑能通神明,去穢惡」。薑是否「通神明」,我不得而知,「去穢惡」倒是有科學解釋,根據藥理研究,薑所含的麻黃素可以幫助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使得身體變暖,所以薑湯的確可溫暖四肢,袪除風寒;薑還含有薑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這就是所謂的開胃或醒胃。孔子習以薑佐餐,卻不多吃,適可而止,這不但符合養生原理,也切合美食之道。

 說到薑的妙用,明人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講的很詳細:「薑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和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在華人文化中,薑是香料、食材、藥品,而且生熟皆宜,甜鹹不拘,變化多端。

 不只華人下廚常放薑,印度和東南亞人亦嗜薑味。有人稱之為印度咖哩粉的garam masala,是印度廚房的日常香料,成份之一就是乾薑磨的粉。在星馬一帶旅行,時見有印度裔小販以一高一低的手勢「拉」茶,這種名為teh halia的甜飲,除有煉奶和茶葉外,還摻了薑汁,我愛喝熱的,辛辣香甜,炎日飲來頗有「以毒攻毒」之效,可以驅除體內濕熱。這種馬來飲料讓我聯想到chai,歐洲印度餐館裡常有的香料奶茶,熬煮時亦加了生薑。星馬印人食薑其來有自,因為薑的原產地就在印度或東南亞,直到現在,印度的薑產量仍佔全世界的一半。

 西方人也吃薑,早在羅馬時代,阿拉伯商人就把薑從印度帶到西方,不過古羅馬人多半以薑入藥,少用於飲食。羅馬帝國衰亡後,薑的貿易並未停頓,盎格魯薩克遜人開始把薑當成香料,到了中古世紀,薑在歐洲的重要性和胡椒不相上下。由於生薑不耐長途運輸,所以昔時從東方出口到西方的,主要是糖漬薑和乾薑,或許正因如此,薑至今在西方烹飪中仍以製甜食為主,其中最出名的或是薑餅。歐美有些餐館近年來也時興以生薑燒菜,卻是受到東方烹飪的影響,走融合路線。

 薑,這形體歪扭又多節瘤的植物根莖,雖然其貌不揚,卻左右逢源、貫通東西,它就算不能使人還魂,起碼也可以為日常三餐添點辛香,讓平淡的生活多點滋味吧。

中壢 清香雅集美味小館

清香雅集小館
商家電話

商家地址
320桃園縣中壢市中央西路2段183號

這篇分析很值得深思 -但未免也太會算了吧?

精算證明:
Evaluation conditions: 新車 + 租車位 +10 年壽命 + 每月跑 1000 公里 + 定期原
廠保養 ...... etc

1. 新車價 70 萬 ( 包括了第一年的保險領牌 .. 等稅金,車子價錢大概在 60 初
頭,還 OK 吧 ) ( 年初買 )
2. 車輛折損 10 年之後:車子價值大約 5~7 萬,需視狀況,因此折價了 63 萬
3. 停車費 5 年:台北縣市取平均數約 4000 ,五年約 24 萬 :後五年停車費:當
路霸
4. 隨停 ! 路 ! 邊停車費 10 年計算:每個月支出約 500,十年合計約 6 萬
5. 油錢 10 年:超省油現代車,每月加油兩次,跑足 1000 公哩,每次加油 (95) ,
每次約為 1000 ,10 年下來,油錢合計為 12 萬 ( 假日出遊多出不計算 )
6. 稅金部份,扣掉第一年新車價,還剩下後九年 + 半次的燃料稅,以 1800CC 以下
的車子,每年預估付出 11920*10 + 4800 = 12 萬 4 千
7. 強制險最基本 25-30歲男性:每年 2238 元 *9 年 =20,142 元
8. 換照 10 年內,駕照行照各換一次:共 400 元
9. 一般保養:每年跑 12000 公哩,就當做保養兩次,每次大約 2000 , 10 年下來
共 4 萬
10. 特殊保養:大保養小保養等,平均一年提列 1 萬, ! 10 年共 10 萬
11. 特殊裝備:不改裝,不美容
12. 車禍 A 到: 10 年內,計算一次烤漆板金,金額大約 2 萬
13. 五年後的每年檢驗:懶得算了
14. 每年收到一張超速紅單,停車紅單,違規右轉紅單 .. 等
15. 其他 !
-------------------------------------------------------------------------------------
以上合計: 10 年內,總共支出約為 1,354,542 元整 ( 我相信以上幾乎是最基本
的,就連 GPS 都沒算在裡面喔 )
平均每月花費: 135 4542/10/12 = 11,288
所以嚕!整整 10 年,你每個月都要為那一台車子,付出一萬一的代價耶

如果你! 是 ! 在台北縣市上班,你也居住在台北縣市
其實如果平常作息是依靠摩托車 + 計程車的話
摩托車油錢每個月 500 元,我相信上下班很夠了(北縣到北市)
假日往返台北縣市,全部 Taxi替代大約 5 千也坐的很爽了
跑遠一點的,做朋友的車,你幫他付油錢,一個月兩次,每次 1000 ,你朋友一定很

怎樣算!都是很划算的喔

最重要的是,你一開始就可以剩下 70 萬
! 如! 果你夠聰明,再把這 70 萬拿去投資
如果你夠厲害,每年都固定可以有 12% 的報酬 ( 兩根漲停板,再給你扣掉手續費 )
其實你每個月就會有 700000*0.12/12=7000 元
剛好可以支付你每個月的行動開銷
也就是說,你過了 10 年,你依然還是保有你的 70 萬
你也依然可以享受愛去哪就去哪的品質 ( 坐計程車還有專屬司機,你也可以天天挑新
車來座 )

而買車的人呢, 10 年下來,必須付出大約 135 萬
一前一後,兩者就會相差了 205 萬!
有了車,出遊玩樂的慾望增加了,其實花錢的數目遠大於估算的
沒了車,相對的少了很多的花錢機會,眼光放遠一點

當你從 25 歲到 55 歲,你都能夠不買車的話 (10 年一台,共換 3台 )
其實你的財富跟有買車的人相比之下,當場會有 615 萬的差距

當然嚕! 人生每個人都有夢想,如果理財有道,少來 Mobile01 誘惑,或是你控制
的了自己那麼 55 歲準備退休的妳,加上平常每個月 1 萬的存款 +退休金 *30 年 ( 當你一個
月領 4 萬 )
200 萬退休金 +1 萬 *12*30=560萬的儲蓄
再加上你不買車的代價,你應該會有 1175 萬的存款喔
退休了,就是該享福的時候了,買一台好一點的車 150 萬,天天遊山玩水
一千多萬的儲蓄保險理財約 4% ,每年也有 40 萬可花,利息足夠你養車了!
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吧!
奉勸大家,千萬別把錢花在車子上,除非你有下列的條件:
A. 除非你很會賺錢,我認為每個月 6 萬以上,為現在的安全級數,其實這個數目
也不誇張,一個月領 4 萬 5 的人,加上三節年終,小小兼差一下,應該就有了。
B. 除非你家裡很有錢
C. 除非你有不用錢的停車位
D. 除非你買到五年以上的優質二手車
E. 中樂透

參考看看 ..沒有偏財運的或是投資觀念的人 .. 請務必控制慾望
不然老的時候,沒錢沒車沒房子的時候 .
你要用什麼來面對自己的人生

速度、風格和美麗: Ralph Lauren名車收藏展





速度、風格和美麗:

  Ralph Lauren名车收藏展 Ralph Lauren名車收藏展


美国时装设计师Ralph Lauren的名字,首先让我们想起富贵经年的男装,想起贵气之上再加帅气的女装。以他的生活方式设计思路为指引,Ralph Lauren的名字还和高级家具、高尔夫球、滑雪和高级餐厅连在一起。但是,设计之外,Ralph Lauren还有他的私人热情:古典名车收藏。

  正如美国 《福布斯》 杂志评价:“无论晚装,还是古典名车,Ralph Lauren有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对美感的曲线和戏剧性的线条感觉敏锐。



  Ralph Lauren的汽车收藏,以罕见、美感和功能著称。 这次波士顿美术馆从他的世界顶级收藏中,精选出十六辆,组成“速度、风格和美丽”展览。 从波士顿机场出来,搭乘地铁再转巴士,不用司机提醒,我已知道这是波士顿美术馆—典雅的博物馆正门上方,一面巨大白布上印着一辆黑色的1938年Bugatti Type 57SC Atlantic Coupe。 这是一个“Wow!”—从来没见过如此酷的展览招贴!进入展厅我就直奔这辆车,这又是一个“Wow!”—从来没见过线条如此美丽的汽车!

  Ettore Bugatti是意大利人,他是建筑师、骑手、造船人、飞机工程师、马车制造商、农场主、酒商、时装设计师和汽车制造商。 终其一生,他是一位艺术家!成长于米兰,Bugatti据说从小就有自卑感:他自觉才华不及他的集画家、银匠和家具设计师名气于一身的父亲,也不及他的雕塑家兄弟。 后人猜测这是他在赛车界奋斗的最大动力。

  事实上,Bugatti投身赛车的最初吸引,是因为赛车收入高。 他的第一位伯乐,是当时属于德国的阿尔萨斯地区的一位男爵Dietrich。男爵慧眼识这位年轻的汽车工程师,于1901年出高薪请Bugatti设计。Bugatti的设计有赛车的外表,但性能并不可靠。男爵深陷苦闷当中,终于辞退了Bugatti,并退出汽车界。

  之后Bugatti以自由设计师的身份为多家制造商做设计,直至1907年中。这一年他成为科隆DGF汽车公司的首席工程师。DGF是大公司,自由自在惯了的Bugatti受不了大公司的沉闷,终于在自家的地库里造出了一辆汽车。 DGF为此终止了他的雇佣合同,并给了Bugatti一大笔解雇费。

  Bugatti就开着这辆诞生于自家地库的样品车,载着他的妻子儿女,离开科隆回阿尔萨斯寻找生产厂家。 此时的新伯乐是他的一位旧同事Friderich,和一位新结识的银行家。旧同事Friderich的整个1909年的圣诞节假期,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粉刷一间废弃的印染厂房,Bugatti的汽车制造厂就在此面世。 创业第一年的1910年,产出五辆汽车。

  自从1871年以来,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四次改变国籍—这一带是法国和德国(普鲁士)兵家相争之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ugatti带着汽车样品举家搬回意大利米兰老家,主力设计和出售航空发动机。 一战后他再搬回阿尔萨斯,此时阿尔萨斯归属法国。 历经战乱,加上Bugatti完全没有生意头脑,他的汽车厂常常处于破产边缘。 但他丝毫不想改变自己的纯粹艺术家思维:“如果没有审美上的完美,技术上的创新不会完美。”Bugatti的车厂不是为商业成功、而是为设计的完美而生产。 自建厂到6000辆车出厂的那一刻,Bugatti车厂已经经历了40款不同的车型!如此为设计而生产的艺术家模式,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对赛车手极具吸引—Bugatti的车能跑能赢,例如1911年在LeMans举行的格兰披示(Grand Prix)赛车,当大部分的大型车由于天气酷热而车胎溶化、发动机过热、底盘破裂而退出,一辆白色的小型Bugatti很cool地完成赛程,并获得第二名!

  多次跑车大赛中的胜出,为Bugatti车带来无需广告的极高知名度。 Bugatti跑车的设计重点是轻和快,但有一个车型是例外—他的La Royale系列。 他想把La Royale造成只供国王使用的“国车”,无奈1929-1933的大萧条打碎了这一计划。 他退而求其次,把这一车型卖给超级富豪。 但这并不是说:有足够的钱或有王位就买得到这款国王车。 他曾拒绝卖La Royale车给罗马尼亚国王Carol二世,理由是他不喜欢这位国王的餐桌礼仪!

  Bugatti历史上大约有四十几辆57SC系列的车,其中Atlantic车型只有三款。 现存于世上的,只有两辆。 Ralph Lauren收藏并用作展览招贴旗帜的这一辆,不仅是硕果仅存的两辆之一,而且是最后一辆出厂的Atlantic,是这种Atlantic款式的句号。 又因为这辆车在喜欢它的人的眼里美丽绝伦,在不喜欢它的人的眼里怪诞无比。但无论喜欢或不喜欢,争论双方都同意:这辆车的造型充满了智慧!所以在句号之外,这又是Atlantic的感叹号!

  这辆Atlantic的句号和感叹号,出自Ettore Bugatti的儿子Jean Bugatti的手笔,他和其父一样,全靠自学成材,当然他的自学课堂是父亲的厂房。 这辆车的原始订单,来自英国律师Pope。英国一直是Bugatti的最大出口市场,Pope是它的最佳客户。律师之外,Pope还是网球业余赛冠军,更是Bugatti超级拥趸。 每有一辆Bugatti新车型出厂,Pope定要拥有,这辆Atlantic,是他的第十辆Bugatti。Pope是个高个子,他特别定做的这一辆,头顶空间比标准车型高一英寸。一年后,Pope把车送回Bugatti车厂,要求把它从57S改为57SC。之后,他做了这辆句号加感叹号的车主三十年,共开了37500英里,每次在路上看到同类型的Bugatti汽车,他都要快乐超车!

  给客户带来驾驶快乐的Bugatti,晚年并不快乐。他一直禁止儿子Jean Bugatti赛车,作为补偿,他允许Jean为公司试车和把车开到巴黎的展销厅。1939年8月的一个傍晚,Jean为公司试车。本来试车路段要封路,但一个自行车手冲破Jean的兄弟Roland的警戒线闯进试车区,Jean为避开自行车而车翻人亡,那年他三十岁。事故几星期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ugatti留在巴黎设计飞机,同时把“国王”车改装为海军陆战队的用途,而在阿尔萨斯的车厂,则被德国军队没收。二战结束后,Bugatti入禀法庭收回车厂,居然败诉。儿子Jean的英年猝逝一直是个阴影笼罩着Bugatti,1947年的一天,在等待上诉期间,他让忠心耿耿几十年的老司机载他去看他的车厂,但被禁止入内;然后,又让司机载他去看儿子Jean意外身亡的地点,在这里Bugatti倒地昏迷。这一年的6月11号上诉法庭判决车厂归还给Bugatti,但他永远不会知道了,因为他一直昏迷不醒,直至8月21号去世。此后Bugatti勉强维持了几年,终于关闭。正如Bugatti的另一个儿子Roland所说:Bugatti汽车随着他的创造者而逝去。

  车展上见过一张摄于1900年的Ettore Bagatti的黑白照片:英俊、漂亮、贵气,一如他创造的Bugatti汽车;但他的神态有点悲情。Ralph Lauren把为他赢得1991年美国老爷车大赛全场最佳奖的这辆Bugatti 57SC Atlantic,用作展览旗帜,可能不仅因为它美丽绝伦(我投它美丽一票),而且是为纪念一位空前绝后的汽车艺术家、一位悲情贵族。

  速度—Alfa Romeo

  直到1967年,美国大众才从电影 《毕业生》 中一睹Alfa Romeo(爱发罗密欧)的风采。这辆鲜红色的可爱的敞篷车是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男主角的座驾,是影片中荷夫曼的父母送给他的大学毕业礼物。如果不是这部七项奥斯卡提名并获最佳导演奖的电影,大众很难集体扫盲—扫名车Alfa Romeo盲。但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发明者美国人亨利·福特早在1939年就有名言:“每次看见一辆Alfa Romeo,我都要掀帽致敬。”

  Alfa是Anonnima Lombardo Fabbrica Automobili的缩写,创办于1910年,原本生产飞机引擎和大型稳定的汽车,但备受现金和劳工问题困扰。1915年,Nicola Romeo注资加盟,成为Alfa的最大股东。这段金融“婚姻”的蜜月期,正是意大利进入第一次时间大战时期,军工订单滚滚而来。一战停战后,公司正式改名为Alfa Romeo(爱发罗密欧),但随着军工订单的结束,公司回到汽车生产,同时又回到劳资和现金的困境中。1923年爱发罗密欧推出新车型R.L.,赢得Targa Florio汽车大赛,立即吸引汽车业的明星加盟,从工程师到赛车手,其中包括赛车手Enzo Ferrari(法拉利)。1920年代中期,速度骄人之外,爱发罗密欧还站在汽车从交通工具发展为艺术品的潮流前线。

  为什么今天我们称为老爷车的古董汽车如此美丽如此魅力迷人,像一个逝去的时代,令我们无望地梦想“昔日重来”?因为那时的汽车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而是由汽车厂设计制造底盘、发动机和机械部分,然后请马车制造商度身定做手工制作车身。所以那时汽车昂贵,速度也不及今天的汽车,但外形上可以极富艺术感或个性张扬,就像时装中的Haute Couture(高级定制时装)!爱发罗密欧和车身承造商Ugo Zagato合作多年,出品在意大利穿越乡村城市的汽车大赛参赛车,公众对汽车、赛车和赛车手的着迷,相当于如今欧洲人为足球而疯狂、 美国人沉迷于橄榄球。爱发罗密欧汽车享有双重吸引:对职业赛车手,它不仅快速,而且稳定,“即使在石砾路段上,它也像涂了胶水似的紧贴地面行驶”;对赛车运动的业余爱好者而言,爱发罗密欧就是特别快,它的热烈车迷中包括了墨索里尼。

  8C(8缸)系列是爱发罗密欧二战之前频频在赛车中胜出的传奇系列。 即使到了二战结束后,爱发8C依然横扫世界顶级汽车大赛,例如1950和1951两年,格兰披示世界锦标赛的冠军,都被爱发罗密欧8C系列赢得。 Ralph Lauren收藏的爱发罗密欧车中,有两辆参展,两辆都是8C系列。这些都是非常男性化的以速度闻名的赛车,其中一辆1938年Alfa Romeo 8C2900 Mille Miglia不仅曾经赢得Mille Miglia1938大赛的第二名,而且本身就是为这场赛事而特别制造。获第二名的原因是车闸故障令其停车14分钟,而第二名比第一名只落后了两秒!能够购藏得有如此赛车历史价值的名车,是每个收藏家的理想!

  传奇—Ferrari法拉利

  法拉利可能是跑车中最响亮的名字,但它的创办人Enzo Ferrari早年却是在爱发罗密欧车厂崭露头角。 法拉利于1920年以赛车手身份加入爱发罗密欧,虽然赛车的成功感令人陶醉,加入爱发车厂的幕后管理和设计创意也有建树,但他知道:他的未来不在赛车手的驾驶座上。1939年,经过一场十分不愉快的“离婚”,法拉利终于和爱发罗密欧公司分道扬镳,分手协议上写明:法拉利本人在4年内不能以他的名字出产汽车。 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连天,确实也非创业的好时机。

  二战结束后的两年,Enzo Ferrari终于以自己的名字出产汽车—1947年是法拉利汽车的诞生之年,法拉利本人几十年来创制汽车的燃烧般的热望,终于成为现实。 这一年,生于1898年的Enzo Ferrari已年近五十。 出生时,他的父亲是意大利中部城市莫黛纳近郊的一个殷实的五金铁匠店主。 在回忆录中,法拉利回忆十岁时第一次跟父亲和哥哥去看赛车,亲眼近距离看那些比赛跑车和偶像级的赛车手、在观众丛中跟着大人们一起欢呼喝彩,令他产生对汽车的第一度激情;五金铁匠店的氛围,也培养了他对发动机和车身的兴趣,这就是法拉利之路的起点,Enzo Ferrari沿着这条光辉道路从赛车手走向汽车制造商。

  法拉利首重发动机,他的儿子Piero称他为“倾心发动机之人”,所以在1954年他从美国人那里学到一个美国汽车业十分普遍的增加马力的办法:把发动机做大。 Ralph Lauren收藏展上的第一辆法拉利,是1954年的Ferrari 375Plus,就是法拉利仿效美国式发动机的第一件成功作品,性能非常可靠而且快速,出厂之年即赢得两项大赛,一是Le Mans,另一是在墨西哥举行的连续多日越野赛,并为法拉利赢得同年的世界锦标赛冠军。

  发动机之外,法拉利也极重车身设计。 由于他的汽车连连在赛车上获奖,声名大振 ,意大利最优秀的车身承造商都涌来为法拉利制造车身,其动机其效果,就像当下的时装设计师们,激烈竞争为明星们设计制作出席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晚装和饰物!在这些竞争者当中,Pininfarina胜出,在五十多年的合作中,Pininfarina为法拉利制造了大部分的车身,件件都像艺术品一样。 最传奇的是,Pininfarina并不使用设计图纸,他以都灵方言口述他的设计,手下的五金工匠们个个如同魔术师般,手工制成他的想象作品。通常,这口述时间数以分钟计,据一位领衔工匠Ugo Bassano回忆,那种难度,“你只好祈祷上帝保佑你听得懂他的口述设计!”

  有时不得不承认,美丽是一种传奇。Enzo法拉利和车身承造商Pininfarina就极具传奇的条件:随着法拉利车厂越来越成功,Enzo法拉利越来越喜欢乡野生活,他越来越少离开莫黛纳地区;同时,Pininfarina也有同样倾向,而且两人都性格特强,法拉利不去都灵,Pininfarina不去莫黛纳。 于是,两人折衷去位于半路上的Tortona为商讨汽车和车身设计而会面。 Pininfarina的儿子说:这有点像1980年代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会面,地点在冰岛!

  Ralph Lauren展出的四辆法拉利中,有一辆1958年Ferrari 250 Testa Rossa,一辆1960年的250GT Spyder California(加利福尼亚双人跑车),代表1960年代初期的美国乐观精神;一辆1962年Ferrari 250GTO—最罕见最昂贵的法拉利之一,其车顶斜坡式设计为后人广为采用。 但我最喜欢的那辆法拉利,是1961年的Ferrari250 Testa Rossa61 Spyder Fantuzzi。 这辆鲜红色的法拉利,有极富魅力的线条,侧面有漂亮的绿白红三色旗帜,后来才知道这是顶级赛车车队Scuderia Serenissima的队旗。这辆法拉利的车身由另一位意大利顶级车身承造商Medardo Fantuzzi制造,他制造过无数Formular One赛车的车身。 这法拉利的车主更是奇人:父亲是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和金融家,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庞大财富,具备了一个艺术赞助人的金钱条件。 但他不去支持一个画家或雕塑家,而是热衷于支持手工制作的汽车,尤其是跑车。 他喜欢聘用顶级赛车手和拥有最好的跑车,这不可避免地令他成为法拉利的最大客户之一。 后来,又是他支持法拉利分离出来的员工,成立新公司ATS。他的名字和头衔是:Giovanni Volpidi Misurata伯爵。 伯爵的履历表上,我最感兴趣的一项是:威尼斯电影节的创办人。

  飞翔的绅士风格—Jaguar

  Jaguar是英国车,但在美国有个昵称“Jag”。 即使是同一个字,美国人和英国人讲Jaguar都有不同发音。 所以几年前当一个美国人到英国走马上任Jaguar的CEO,他到伦敦展销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意外地—被英国员工示范他Jaguar的英国式发音。 香港人可能是最早开Jaguar车的中国人,他们根据粤语把Jaguar翻译为“积架”。

  几乎所有的欧美名车都可以套用那句俗话重新造句:每一个名牌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创造者。 Jaguar背后是William Lyons—威廉爵士。 威廉爵士1901年出生于英国Blackpool的一个音乐之家,但家庭气氛没有影响他的职业道路。 18岁上,他已经开始勤工俭学:白天在Crossley汽车公司做销售学徒,晚上选修工程课。 但不久他就找到一个利润更高的行当:翻修退役的军用汽车再出售,同时他也生产汽车挂斗和机动边车,这些获利导致他和另一位威廉—William Walmsley—共组Swallow Sidecar(燕子边车)公司。 到1928年,燕子公司开始为面向大众市场的Austin Seven汽车公司加工特殊车身,稍后客户名单上更增加了意大利的Fiat(菲亚特)和英国的Standard(标准)。 标准对燕子产品印象很好,于是和他合作一个联名车型Standard Swallow。这是Jaguar(积架)汽车历史上关键的一步:标准汽车同意向燕子提供汽车底盘和整个机械部分。 于是,1931年燕子边车公司首次推出自己名下的汽车—S.S.1。

  1935年燕子边车公司以SS Cars的名字上市,同时合伙人另一个威廉退休,从此公司的管理和出品完全体现威廉爵士一个人的意志。 不久他推出一个新车型,命名为Jaguar(积架),这个名字成为威廉爵士后来所有出品的名字,也是令全世界无数绅士风格车迷心跳加速的名字。 Jaguar的东风第一枝—SS Jaguar100—是双人座敞篷车,不仅外形漂亮而且车身比例极好,加上最高时速可达100英里—当时难得的车速。 这一切都为后来的Jaguar车定下了调子。

  伦敦汽车展的1948年show,头条新闻被Jaguar的XK120占据。 新车型采用了全新的6缸引擎,比传统技术生产的汽车马力强大。这新技术一时风头无两,余波及至1950年春天,Jaguar的XK120仍然雄霸权威汽车杂志 《汽车潮流》 的封面。 内在的新技术继续被歌颂,外形设计也突破了英国车通常的收敛和正式的感觉,变得流畅恣意,同时保持雕饰达至最低的英国传统,于是外观显现纯粹有效的速度。 Ralph Lauren收藏展的第一辆Jaguar,就是这内外全方位创新的1950年作品XK120。 在波士顿展览现场看这辆车,看得出21世纪头几年Jaguar怀旧车款的影子—我的干妈就开一辆这样的香槟色SType。 我最心仪的一辆21世纪的Jaguar怀旧车款,是2004年底在BMW车行的试车路上无意中看见的:银色的车身,车头侧面极优美的弧线,俨然一首 《过去的好时光》 !这惊鸿一瞥害得我BMW也买不成了,第二天下班立即去Jaguar车行,那里的员工为我网上网下找了半天,遍寻不获,我无功而返。 大半年后在Ralph Lauren收藏名车展上看到这辆Jaguar,才找到了惊鸿一瞥的源头。

  从大众化的21世纪“闪回”精英化的1948-1950年:Jaguar车厂原计划只生产200辆XK120来推广它的6缸引擎,但它如此先声夺人却是始料不及:订单应接不暇,绝大部分来自美国—Jaguar的加州代理干脆下了前无古人的订单:全盘买下整个XK120的总产量!英国人想买这车款,不管出于热爱或金钱,都排不上号。 这种订车最强音,来自南加州的好莱坞。 和制造梦幻的好莱坞名声相匹配,第一辆Jaguar XK120的顾客,是 《飘》 的男主角白船长的扮演者Clark Gable,紧接着还有和英格丽·褒曼共同主演 《卡萨布兰卡》 的鲍嘉,一代巨星的热爱,奠定了Jaguar在好莱坞的地位。

  停不了的订单,令威廉爵士看到了XK120作为赛车的潜质—在出厂试车的封闭路段上,它跑出了132英里的时速。 但爵士和他的工程师们也明白:几分钟的最高速度不等于赛车几小时路程中的加速、停顿和拐弯的总和。 于是Jaguar决定参加1949年英国的Silverstone赛车作热身,赛场上威廉爵士突然宣布他要亲自驾车,大获全胜,并首开Jaguar作为1950年代赛车速度最高手的记录!Ralph Lauren收藏的这一辆XK120,在几百辆车参加的1950年意大利Mille Miglia大赛中名列第八。 其它三辆SK120,参加同年的法国LeMans大赛曾一直领先至半路,却因故障退出。

  这些故障令Jaguar公司明白,要夺冠就必须创制专门的赛车,第一辆研制出来的是XK120C,或称C-Type。 这为赢而生的C型车,果然在1951和1953年的LeMans大赛中夺冠,为Jaguar赢得英国本土以外的世界最高级赛车声誉。 但随着LeMans竞赛越来越激烈,Jaguar又创制了一种全新车型D-Type。D型车是威廉爵士想象力的最佳典范:他请英国航空专家M.Sayer主导设计和生产,用设计制造飞机的“蛋壳”原理来创制D型车:强度-体重比极高、全车重量分布均匀、座位极低;其尾部,就是缩小了的战斗机尾。 这种D型车在1955-1957年,连续三年赢得Le Mans大赛冠军。 可以说:Jaguar代表了1950年代的速度。 Ralph Lauren收藏展的第二辆Jaguar—1955年的XKD,就是这样的速度代表。

  1950年代及之前,传媒的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媒体不像今日般“无远弗届”。 赢得赛车大奖是汽车的最佳广告,所谓“周日胜利、周一畅销”。 畅销的是经过“舒服化”处理的赛车车型,例如:铺上地毯、去掉飞机尾巴,加上行李舱等等。 舒服车型的客户是体育爱好者、业余赛车手和汽车发烧友。 这种拓宽了的市场,消化了大部分的竞赛用车设计制造成本。Ralph Lauren收藏展上的第三辆Jaguar,就是这样舒服化了的1957年XKSS。 由于一场大火,生产舒服型的车间被烧毁,所以XKSS总共只生产了18辆,如今每一辆都像美术作品般被收藏。 火灾之外,1957年的Jaguar也有喜事:车厂原以为1956年的竞赛D型车已过气,所以宣布该车型退出1957年的赛事。 但是,以美国著名赛车手Briggs Cunningham为首的Jaguar拥趸爱车情切,继续用D型车以私人身份参加1957年的Le Mans大赛,结果—1957年Le Mans大赛的头四名,全部为Jaguar D型车一网打尽!

  Jaguar不仅用速度(时速149英里)、快捷(从启动到60英里仅需5.2秒)、奖杯和名利场上的名声写下了汽车历史上光辉的篇章,它还给后人提供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绅士的风格:创办人威廉爵士不仅成本控制了得,他更以公平的精神传世。 有一次在油漆车间,一个工人无意中用车门把爵士撞到。 被人扶起的爵士的第一句话是向该喷漆工人道歉:“我真诚地向你道歉,这全是我的错,我应该意识到你不可能看见我走过来的。”

  向Ralph Lauren致敬

  Ralph Lauren收藏名车的展车中,还包括了两辆 Porsche(保时捷)、一辆Bentley(宾利)、 三辆奔驰、 Aston Martin、Morgan和Mc Laren F1各一辆,还有一辆福特和Willys吉普。 收藏和保养包括了10辆法拉利在内的庞大老爷车队,所费精力金钱惊人。 Ralph Lauren不仅为自己的兴趣和享受而收藏,同时也为后世保存了一段美丽迷人的重要历史。 像福特每见到一辆爱发罗密欧就要掀帽致敬一样,我们去波士顿博物馆看Ralph Lauren收藏名车展的观众,也要向Ralph Lauren致敬!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mediaU Radio Player 1.0 中文版




可以預約錄音的網路收音機 - mediaU Radio Player,與同類型軟體相比,此軟體「肥」了許多,不過它的同步錄音、排程錄音的功能卻相當吸引人,可以將廣播內容存成 WMA 檔,放置於「C:\mediaU\radio\radiorecord」資料夾。(阿榮)

收聽網路電台已經成為網路族電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軟體,但是卻找不到收錄完整的網路電台軟體嗎? 由魔奇科技提供的免費網路收音機播放器mediaU Radio Player 目前收錄了許多網路電台(約50種分類和170個國家/地區),總共超過一萬多個頻道可供選擇。 應是市面上,電台總數最多以及分類最完整的免費網路收音機播放器。相較於許多市面上的網路收音機軟體都是以收錄純網路電台清單居多, mediaU Radio Player不但收錄了最多擁有實體電台的網路電台清單,分類也最為豐富!

除此之外,為了提供聽眾更便利的服務,mediaU Radio Player 還有許多貼心的功能特色:

1. 擁有繁中、簡中、英文三種使用者語言介面可供選擇。
2. 電台即時錄音功能。可以將你正在收聽的廣播內容直接儲存成 MP3/WMA 檔案,再也不怕錯過精彩內容! 存放在電腦及USB大拇哥中的MP3/WMA 格式的檔案也可以透過mediaU Radio Player來播放。
3. 提供十組電台預置(Preset)和「加入到我的mediaU」。你可以把常聽及喜歡的電台設定成快捷鍵,以便日後聆聽。
4. 便利的多電台同步預錄功能。就算不在電腦前,你也能夠錄下想要收聽的廣播節目。 還可將預錄下來的廣播節目複製到你個人的多媒體播放器(如MP3,手機,PMP…等),方便你隨時隨地享受喜歡的節目!
5. 電台節目的可程式化播放功能。你可依自己的喜好,設定不同的時間自動播放喜歡的電台。

透過輕鬆的安裝之後,你只要把耳朵準備好,mediaU Radio Player將帶你遨遊浩瀚的網路音樂世界, 讓你收聽音樂無國界,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魔力!

[go to download]
http://www.mediayou.net/big5/download.asp

《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經濟學教授彼得·納瓦羅似乎踩錯了點,正當大多數“中國威脅論”開始退潮,甚至美國的兩大權威組織出臺報告,指責五角大樓誇大中國威脅時,他卻拋出了一本名為《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的書,稱中國具有要建立世界霸權的野心,並大肆鼓吹中美對抗。連英國《金融時報》都忍不住出來反駁了一下其理由的荒謬可笑。

將中國與世界對立

納瓦羅在這本書的第211頁寫道,現在世界上有很多人對中國的強勢造成的全球不平衡而感到“恐懼”,也有一些人只注意到中國崛起將帶來好處,而他出這本書就是為了在二者之間尋找平衡點,為那些“沉默的大多數”經濟學家發聲。但事實上,這本書充滿著偏激之詞。

作者認為,中國正展開“大膽的行動來尋求全球經濟霸權”,甚至宣稱中國在工業化進程中正走上一條與全世界對抗的道路。書中說,中國產品最近暢銷全球許多市場,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產品廉價。他認為,未來與中國的“戰爭”將會是全方面的,包括爭奪體面的工作、理想的收入、尖端的科技和石油、銅、鋼等戰略資源,他甚至危言聳聽地提出,食品、水和空氣也是爭奪的對象。書中鼓動美國應該竭盡所能遏制中國的前進步伐。美國應該採取的措施包括與中國進行直接的經濟對抗、經濟制裁和邊境監控,必要時以軍事行動作為支援。

納瓦羅在他的“大作”中幾乎把所有可能引起中國和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衝突的“導火索”都一一大肆渲染。甚至牽強附會地把伊朗致力於發展核技術、蘇丹的種族衝突、甚至日本的重新武裝都歸結于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他甚至毫無根據地寫道:“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全球毒品生產、運輸和銷售中發揮關鍵作用。”他還認為中國的色情行業將導致世界上最可怕的“艾滋病”危機。他所刻畫的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殘忍的帝國,將導致全球性的環境災難。

此外,大概唯恐這還不夠讓美國民眾驚愕,他還聳動地說中國將可能發生內亂,並用了10個章節來描繪當前中國所面臨的現實和潛在挑戰,包括環境污染、能源緊張、人口老齡化、醫療制度、毒品、盜版、社會動亂、“中國帝國主義”等等。他認為,對於每一個單獨問題,中國政府都負有直接或間接的責任,都與中國試圖取得全球經濟主導地位有關。而作為一位經濟學家,他只用了一個章節來討論解決的辦法。他宣稱美國必須聯合其他國家採取斷然、徹底的決定來預防可能的危機。甚至鼓吹應剝奪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否決權。

遭到不少非議

這本書雖然羅列了各種聳人聽聞的所謂“中國威脅”,似乎很合某些極端保守人士的胃口,可事實上,納瓦羅的新書並沒有在美國引起多少關注,美國主流媒體都沒有對這本書做任何報道。根據美國最大網上書店亞馬遜的讀者評論,有一半的人認為這本書充滿偏見,不是一本學術著作。《亞洲時報》的書評則寫道:令人驚訝的是,作為一位經濟學教授,納瓦羅居然沒有提到市場會在中美之間資源的合理調配中起作用,他總是在一個想法裏打轉轉,似乎在國際事務中只有狹隘的輸和贏。《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摩根·威策爾更直截了當地說,認為中國具有霸權野心的看法是“胡說八道”,宣稱美國必須使用經濟對抗,甚至利用戰爭威脅,完全是“匪夷所思”。

美國對華誤讀不少

彼得·納瓦羅是一位在美國廣播電視媒體上經常露面的分析員和評論員。他1986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現在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經濟與公共關係係的副教授。他認為人民的決策權應該被限制在自身利益範圍內,他提倡高稅收和高政府支出,他還提倡強制性的人口控制……簡單來說, 他是某些“保守主義”分子的偶像。

美國對於中國的誤讀還不僅限于這種民間書籍,一些政府報告對“中國威脅”的渲染更加危險。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認識到這種誤讀的危險性。美國兩家非官方研究機構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11月30日推出了一份報告,指出五角大樓誇大了中國的核能力,一直“對中國的潛艇和遠程導彈能力添油加醋”。長達250頁的報告敦促美中採取更加密切的合作,加深理解,避免軍事競爭。

來去彰化/御廚手傳名爪

雞腳凍不知何時已變成彰化員林特產,多家老店各自稱雄,也各有不同的發想源起,其中黑竹園是承自清廷御廚之手。(圖/王以瑾攝影)
2007/12/03 14:32
記者王以瑾/彰化報導.攝影

好吃的滷味通常來自一鍋幾十年老滷汁,黑竹園就有這麼一鍋,這鍋20年來天天都要加熱的滷汁是留住挑剔饕客的秘寶;黑竹園以雞腳凍聞名,滷好的雞腳放涼後淋上滷汁,並利用低溫結成一層QQ如果凍般的滷汁凍,富含膠質的雞腳原本口感就好,再覆蓋滷汁凍外表,吃起來更顯得多汁而肥厚,這樣可口的小點,承自於清廷御廚之手。

就如萬巒豬腳之於萬巒,雞腳凍則是到員林必備的伴手禮,但同樣的,東西做出名之後就會冒出一堆賣著相同產品、創業歷史差不多的老店,讓外地遊客眼花撩亂,不知如何下手,雞腳凍也有著類似的情況。

員林幾家雞腳凍老店都自稱有20多年歷史,由此可以推測,雞腳凍在員林的興盛發展差不多是這個時間,和其他名特產小吃相較,這樣的歷史實在不算長,不過,找名產、吃小吃,也不是單單著眼於創業時間的長短,口味還是最重要,但口味的好壞,又受主觀判斷影響,每個人的選擇不見得一樣。

在當地人推薦下,我們在有限時間內決定率先嘗試黑竹園,其推薦理由是,這家的雞腳凍吃起來比較「有肉」的感覺。

黑竹園雞腳凍GPS衛星定位

黑竹園創立於民國69年,店招上自豪地寫著「台灣創始老店」,創辦人曾炫樺原為職業軍人,退伍之後將軍中一名士官傳授的雞腳凍加以改良,做起冷藏滷味買賣。

傳授雞腳凍秘方的士官之祖父為清宮御廚;廣東人將雞腳美名為鳳爪,這個吃巧不吃飽的食材,在貧富差距很大的帝制時期可是王宮貴族才吃得起的小點心,那個時代又沒有冷藏設備,殺了雞只取爪,其他部份可能都丟棄,這樣的奢侈,有幾家供得起?

黑竹園是供應「辦桌」起家,挑戰滷味要吃熱的飲食習慣,讓雞腳凍搶進冷盤組合,因口味極佳,逐漸打響知名度,吸引不少人主動探詢,之後慢慢有知味老饕專程尋來,於是朝向零售市場。


(圖/黑竹園產品不多,但只要雞腳凍一樣就夠了。王以瑾攝影)

雞腳凍的製作相當費工,必須先剪趾、去骨,讓客人吃起來順口、有多肉的感覺,之後川燙去腥,再投入含麥門冬、當歸、川芎、枸杞等20中藥材的醬油老滷汁中熬煮;老滷汁雖然被反覆利用,但還是要經過過濾去除雜質約保留2/3,每日再加入新的水和醬油。

雞腳凍好吃,鴨腳凍好吃嗎?雞翅和鴨翅,味道會不同嗎?黑竹園曾經推出鴨腳凍,但因為客人嫌「太瘦」而停賣,現在黑竹園只有5種產品,除了雞腳凍之外,還有鴨翅、雞翅、雞胗與鴨舌,但4種產品的銷量加起來還不如雞腳凍一種,可見一樣做成凍,味道還是不一樣,但喜歡啃骨頭者,夠味的鴨舌應該是不錯的選擇,此外,肉質緊實有彈性的鴨翅也應該符合許多滷味愛好者的喜好。

雖然許多人還是認為滷味就是應該要吃熱的,但雞腳凍要不是經過冷藏,在口中的Q勁會差很多;黑竹園雞腳凍QQ滑嫩的雞腳皮、肥厚的肉墊掌心、鹹淡適中,還有幾乎無法察覺的淡淡辣味,呈現豐富多層的口感。


(圖/新增的店面不大,但招牌大比較重要,這樣就不會再有人錯過了。王以瑾攝影)

因為所在位置原為一片竹林,這是店名的由來;做了20年生意,黑竹園還是維持原本做批發的模樣,沒有店面,外觀就是一棟普通的住宅,許多客人開車開過頭還不自知,不免抱怨地方難找;九二一之後房子有些受損,整修同時店主也順便將車庫改為外賣店面,還掛上大大的招牌及幾支迎風飄揚的宅急便旗幟,店內外都有曾經來訪的電視台節目錄影紀念,現在的黑竹園,很難視而不見。

黑竹園雞腳凍GPS衛星定位http://bloguide.ettoday.com/vivianwang/

黑竹園雞腳凍
彰化縣員林鎮員水路一段676巷12號
04-8313929

金磚中的金磚 上帝把寶貝藏在巴西

巴西有廣袤的農地,豐厚的天然資源,以及年輕充沛的勞動力,這份天賦好運氣,配合日益改善的政府治理,為巴西帶來傲人的經濟成長。最近發現新油田,讓這個拉丁美洲大國的前途更加閃亮了。
代表巴西的顏色是綠和黃。綠色象徵廣闊無際的叢林,黃色代表豐富的礦藏和資源,帶來源源不絕的「綠」「金」商機。在巴西人之中,一直流傳著一種傳說:「上帝創造地球之後,將有用的資源依次分給每一個國家,最後來到巴西,手上還剩很多寶貝,由於懶得再繞一圈,於是把剩下的寶貝全丟到巴西去。」

上帝到底在巴西偷藏了多少寶貝呢?最近公諸於世的一件祕寶,就是藏在巴西南部海岸附近的新油田。正當油價蠢蠢欲動、向百元大關衝撞之際,巴西竟在外海發現巨大油田。

今年十一月初,巴西政府宣布這項大發現:新油田杜比(Tupi)蘊藏大量石油,預計可以生產多達八十億桶原油,使得巴西的石油儲量提高了五○%以上,躋身全球第八大產油國。

巴西在一九七○到八○年代因為仰賴進口石油而負債累累,為了擺脫過度耗油帶來的經濟厄運,巴西政府大力發展生質能源,希望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經營二十載有成,巴西從去年開始已經成為原油淨出口國,如今又發現新的杜比油田,幸運之神的眷顧,足以讓全世界又妒又羨。

不過,遠東大聯投信指出,這座新油田屬於深海油田,雖然提煉所需的費用較低,但開採成本相當昂貴,加上要等到二○一三年才會全面開採,因此短期內,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有限。

原物料、農產品雙贏,帶動股匯齊漲

作為南美第一大國的巴西,地大物博,氣候佳天災少,向來以豐富的礦產著稱,且在全球農產品市場位居要津。隨著全球對糧食和金屬需求大增,價格飆漲,讓原物料大國巴西受惠良多。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公司新興市場分析師艾曼紐(Emmanuel Collinet de La Salle)受訪時指出,巴西目前處於顯著成長的階段,未來,憑全球第五大、一‧九億人口總數,加上全球第十大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條件,巴西將成為成長強勁的龐大經濟體,且將由第一階段的出口帶動邁向內需型成長。


艾曼紐指出,巴西在全球經濟體占有重要地位,順手拈來的例子就有:全球最大的鐵礦存量、柳橙汁第一大生產國、生質柴油和乙醇的替代能源科技領導者、全球第三大飛機製造國。

過去十年,巴西陷在債台高築和超級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的深淵,如今命運來到轉彎處。憑著飛躍的經濟成長,巴西距離「投資等級」(investment-grade)的信用評等只有一步之遙,一旦升級,數以百億計的外國資金將會湧進巴西。

儘管目前政府支出及稅負仍相當高,巴西已經償還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借款,同時,外匯存底也超過了外債。事實上,受惠於原物料和農產品狂飆行情,○七年以來,巴西外匯存底急劇增加,目前已達一千六百億美元,與○六年底的八五八億美元相比,增加了將近一倍。外匯存底急速飆升,使巴西更能抵禦金融市場波動的衝擊。

巴西將被調升為投資等級,外資伺機搶進

今年第二季,巴西經濟成長率達到五‧四%,加上巴西幣里奧自年初以來不斷升值,使得巴西政府的負債下降,激勵標準普爾及惠譽國際等信用評等機構調高該國的評等至「投資評等」之下的一級。更重要的是,如果信用評等機構持續調升巴西的主權信用評等,將有助於降低借貸成本,進一步推動經濟成長。目前,巴西政府亟需借貸二千八百億美元來改善基礎建設,使經濟得以永續成長。

許多分析師預估,巴西將在今年年底前,就能被穆迪調升至「投資等級」。屆時,來自私募基金、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的熱錢將大舉湧入,成為推升巴西股市和幣值的強大動能。而覬覦已久的外資早就等在門外,高盛今年三月在聖保羅開設了分公司,跨國企業也搶進設點,使巴西金融服務業率先嘗到甜頭。

巴西不僅深受幸運之神的眷顧,也憑藉政府治理的改善,重新站上國際經濟舞台。去年連任成功的左派總統魯拉,也不再像第一次當選時一度令金融市場緊張。曾經有人質疑巴西根本不夠格成為「金磚四國」的成員,○三年創造這個名詞的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Jim O`Neill)如今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補上一句,「巴西是四國之中最具吸引力的!」

4.6兆元當靠山 最具爆發力的小金雞飆股

經過二十年的高速成長後,電子業傳產化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在大者恆大的殺戮戰場中,小公司要冒出頭難上加難,只有一種例外-擁有實力雄厚的富爸爸當靠山股東,不管是技術、訂單、管理、財務,可以提供集團的經驗及奧援,由於母公司「品牌效應」,上市後的法人關係,也更容易建立。
台灣上市櫃公司當中,前十月累積營收超過一百億元者高達一九三家,這樣的營收規模,要扶植上、下游業務相關的「小金雞」並非難事,靠著母公司的力量壯大,在集團保護下,有競爭力的小金雞更容易冒出頭,成為未來資本市場的明星。

外人不知道的祕密

電子科技業過去的高成長,提供產業孕育小金雞的溫床,尤是是兩兆產業中的台積電、聯電,以及友達、奇美,再加上以鴻海為首的電子五哥年營收達二兆元以上的實力,提供轉投資公司足夠的養分,本文特別挑選實力集團,以高達四‧六兆元的營收規模當靠山,精選其中三十檔「賺錢小金雞」。

除了電子業種種的趨勢因素,有利集團培植小金雞,另從大老闆的心態,明年起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更是小金雞背後的大推手,兩者乍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實則脣齒相依。

二○○八年起,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電子業首當其衝,不能拿著高額股票紅利犒賞員工,否則以費用列帳後,反而稀釋公司獲利,造成股價下跌,大大失去激勵員工的效果。

「部分大型公司,反正股價炒不動了,乾脆仗著資源來養轉投資公司,先讓高階主管在低價買進,等小金雞上市後,找機會高價賣股票,所賺的股票價差,完全沒有員工分紅的影子,這種理由,沒有老闆會告訴你的啦,這才是小金雞長大的關鍵,明年起會特別流行。」一位熟悉電子業財務運作的會計師,講出大老闆心中真正的盤算。

「綁股綁單」,私募火紅

集團小金雞的血緣關係可分二種,一種是正統公司內部分割或創業,歷經較長時間的磨合,集團色彩鮮明,母子之間的信賴度也夠,小金雞較能利用到集團的資源,母公司的持股也較為長期,例如聯電早期投資的第一代聯家軍,如聯發科、聯詠、智原、聯陽等。面板業友達的達方、達信,奇美的奇菱,台塑集團的福懋科、台勝科等。


其次,在十倍速時代,沒有時間可以慢火細燉,因此,以策略聯盟入股的方式,則成為母子公司間一手「綁訂單」、一手「綁股票」的合作關係,最近流行的私募就是如此。私募入股,股票必須鎖定三年不能出售,暫時沒有賣壓,投資人可以觀察公司的營收、獲利,如果能如預期般成長,則私募的認股價格可視為大股東成本,買進賠錢的風險相對低。

台灣電子業以晶圓、面板、組裝業最具國際優勢,可以精準的掌握潛力產品,整體而言,有三大族群閃閃發光。第一是以晶圓廠為脈絡的IC設計業,其次是面板零組件以及觸控面板,最後則是LED產業。

IC設計是台灣業者的強項,股本普遍小、股性活潑,是成長型投資人的首選,也是飆股樂園,從晶圓廠、IC設計同業,到下游組裝廠,人人流行養小金雞,只要有特殊的技術,大公司捧著鈔票要參加私募,投資人熱情給予三、四十倍本益比,一旦選對股,獲利十分豐厚。面板業是另一個金雞孵蛋器,朝向關鍵零組件整合,漸漸取代美國、日本業者,友達、奇美家族最值得關注。

今年營收即將破兆元的鴻海集團,轉投資動向最受市場矚目,全球布局,又掌握終端產品,熟知產業趨勢,更重要的是,鴻海家族個個高本益比,股價表現特別靈活,光是鴻海入主的耳語就會讓股價漲翻天。

鴻海押寶LED

鴻海今年布局轉投資事業的主軸,就在LED產業,從設備的沛鑫、導電玻璃的正達、封裝的先進電、IC設計的天鈺,一傳出鴻海入主,股價就以倍數上漲。不過,以鴻海的習性,轉投資公司還是要經過一番磨練,例如鴻準,在鴻海進入其董事會後,經過七年才熬出頭;郭台銘女婿曹斯杰服務的廣宇,也是多次傳出有重大轉機,卻一直沒有發生。雖然鴻海是富爸爸,投資人也要緊盯業績,以減少住套房的機率。除了鴻海看上LED以外,聯電也積極介入,最近前任財務長洪嘉聰擔任聯陽董事長外,先前也布局晶電,晶電擁有聯電、萬海、億光三位富爸爸,十一月底辦理每股一二○元的現增案,三大股東搶破頭,似乎也看到權力鬥爭的角力。據了解,億光葉寅夫眼見三大勢力在晶電的持股都在一○%,聯電和萬海又只出不進,為了確保億光的上游供貨,葉也認真考慮布局其他的磊晶廠,廣鎵就是對象之一。


除了正統電子業布局小金雞,傳產集團也有佳作,例如台塑投資太陽能用晶圓的台勝科,以及福懋投資、年底將上市的福懋科,以台塑集團在量產上的效率,以及多年布局記憶體、電子零件的經驗,均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其次,台泥在董事長辜成允的領導下,不但水泥業布局有成,股價連番大漲,就連轉投資都可嗅出生機,甫上市的信昌化,股價一度衝高到百元以上,買盤主要來自法人,本益比約十二倍,依然在安全範圍之內。最近,辜成允又以中橡參與電池廠商能元科技的私募,大手筆投資一一‧八億元,電池是未來的明星產品,具有一定的進入障礙,值得長期追蹤。

富人天堂 從搖籃到墳墓

賴幸媛

 如果有人送你禮物,請問你會不會把這樣的行為當作是對方非履行不可的義務?這個問題,相信一般人都能明瞭其中的份際,但怪的是,我們的政府和工商業界,一個送禮、一個收禮,時日既久竟相互以義務規範彼此。這種錯把禮物當義務,誤將例外當原則的戲碼,刻正展現在即將落日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促產條例)討論氛圍。

 在正常的稅制下,營利事業所得稅與綜合所得稅是工商業者必須面對與承擔的納稅義務,反而是從早期的獎勵投資條例到現在的促產條例才是特殊狀況下的賦稅優惠禮物。逝者已矣,但來者可追,既然促產條例預定於二○○九年底落日,便意味了至此一切回歸正常稅制,電子業者與傳產業者、資本家與受薪階級不再因為促產條例的干擾而衍生賦稅偏厚現象,何其可貴。

 偏偏六大工商團體依舊把促產條例的利益視為理所當然囊中物,竟還認為該條例落日後國庫所陸續回收的一千兩百億稅收應「完璧歸趙」,陸續提出降低營利事業所得稅、綜合所得稅、廢除印花稅與最低稅負制等主張,擺明就只是要換個形式繼續把錢留在自己的口袋。

 更令人發顫的是,行政部門竟也把送禮當成是自己的義務。例如,經濟部便正研擬產業三法,意欲接替落日後的促產條例,延續既有的產業賦稅優惠。此外,今年九月,經建會主委何美玥甚至「越位」,當眾宣布啟動第三次稅改,揚言要將營所稅從現行二十五%的稅率一口氣降到十六.五%,吸引投資。還好何美玥的送大禮被輿論暫時檔下,否則據財政部估計,一年流失的營所稅收將超過一千兩百億,遠逾過去任何一個年度的促產條例優惠金額。

 話說回來,財政部雖然不時對其他部會老是拿減稅取悅工商界頗有微詞,但財政部也同樣作繭自縛。何志欽部長是學者從政,研究專長又在遺產稅,因此從他上任後遺產稅改革便不斷被快炒慢燉,而何部長也不吝與工商業界分享看法。果不其然,由財政部主廚為行政院端出的一週一利多便是將遺產稅與贈與稅最高稅率從五十%降為四十%,同時遺產稅免稅額也從七百七十九萬提高到一千一百萬。這個標準的富人稅經此一動,預估每年稅收損失又是超過百億。

 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台灣將變成倒立的北歐。「從搖籃到墳墓」是北歐社會安全體系目標,也是政府對人民生存權保障的全面擴張與延伸;但台灣僅取其形,卻反其道而行。「從搖籃到墳墓」確實大體完備,但這只是給工商巨富的賦稅尊榮禮遇。對工商巨富來說,檯面上所有的生前稅(營所稅、綜所稅…)無所不降;即便是墳墓邊的死後遺產稅也亦步亦趨。換言之,富人不光是這一生吃定了你,連各自搖籃裡的下一代也早早分出了勝負。

 相較之下,行政院近日將社會救助資格放寬的利多便顯得格外諷刺。行政院指出,預計能取得救助資格的低收入人數將因此增加四萬五千人,將達二十五萬五千人之多。縱使如此,台灣能夠被救助照護的窮人仍然僅佔全台總人數的一.一%,如此低的救助比例不會太離譜嗎?但內政部長竟無奈地說,這樣的門檻已是目前財政所能負擔的最大範圍。

 眼前富人與行政部門正在啟動一場割喉式稅改,幾乎無稅不減。倘若得逞,小老百姓全部翻身無望,貧窮陷阱將成為台灣民主發展的暗流。天黑黑、望春風,把權力與榮耀還給一般人,應該是我們在面對這個險惡稅改環境時,所需優先確立的台灣意志與政治價值。莫讓台灣成為從搖籃到墳墓的富人天堂。

日走1萬5千步

 同是經濟系畢業、教師出身的喬山健康科技董事長羅崑泉與夫人何月欣,為了養生,每天一大早,均使用自家的健身器材做運動,還會攜帶計步器,記錄自己每天走路的步數。這一年來,夫妻倆每天堅持要走一萬五千步的養生哲學,讓年輕上班族也自嘆不如。而羅崑泉夫妻檔,無論例假日爬山,或因公出國考察,總是同進同出,成為人人稱羡「夫唱婦隨」的企業夫妻檔。

 羅崑泉說,除了使用電動跑步機外,他每天堅持要步行一萬五千步,包括快走四千步;到了上班時,他還刻意不搭電梯,改走樓梯,一來可做運動;二來可順道巡視各樓層的辦公室,無形間,他走路的步數,又增加了三千步。最後,他巡視生產工廠,繞了一大圈,又增加五千步,光是上班時間,他總共就走了一萬二千步。

 而喬山副董事長何月欣也是一樣照著做。羅崑泉還打趣地說,到了晚上,夫妻倆還會比較誰沒有達到原設定的目標;而輸的一方,內心裡還會很「鬱卒」,只好再去走路或跑步,補足應有的步數。

 羅崑泉認為,一個人每天至少要走一萬步以上,這既可讓人精神抖擻,病假也減少了。為了推廣此運動,他有意贈送計步器給員工,並準備從喬山主管開始推動。至於執行面,何月欣還補充說,公司可用月報表,來管控該項運動的執行成果。

 羅崑泉也道出每天堅持走一萬五千步的箇中「小撇步」。羅崑泉說,只要「設定目標,百分之百執行」,沒有什麼達不到的,這也是他常說的公司經營之道。

 羅崑泉說,除了運動外,他們也喜歡爬山,包括中部溪頭、合歡山、大雪山、苗栗及谷關等地,均有他們的足跡;連本周磐石會的杜拜行,他們夫妻倆也同行。

 尤其,羅崑泉夫妻倆,與磐石會的各知名企業老闆,繼登上玉山之後,去年也成功挑戰東南亞第一高峰│馬來西亞的神山。而今年十月初,他們原本要挑戰全世界最高峰│聖母峰的山腳下(高度約四千六百公尺),隨即再搭乘直升機,一覽長年白雪片片的聖母峰全景。只可惜,十月初,因颱風來襲,打亂了他們的出國計畫;不然,他們又可再增添一幕幕美好與難忘的登山回憶。

科技男不愛動 較沒異性緣

 終日眼盯電腦、不愛動的科技男,比較沒有異性緣?沒錯,新竹科學園區單身俱樂部最近市調發現,25歲以上、碩士以上學歷單身男,參加戶外活動比率明顯低於單身女孩,每3人就有2人不愛動;30歲以上單身男更嚴重,每5人就有4人不愛動,約80%。

 新竹科學園區單身俱樂部六月到十一月間,針對1210位25歲以上、碩士以上的科技男會員市調結果。有關未婚聯誼活動場地建議,平均每5人就有4人選擇要在室內聯誼,內容以下午茶或一對一排約方式,明顯不愛戶外活動。

 休假愛睡覺上網 約會選室內

 但女性的選擇方向就明顯大不同,針對1155位25歲以上、大學專科以上女性會員市調,平均每4人有3人,熱中陽光型的戶外旅遊。30歲以上女性、略有經濟基礎者,幾乎每位都希望藉著戶外旅遊,度假兼聯誼,愛動的程度明顯超過同年齡男性。

 讓人不解的是,不少科技男為迎合活動安排走向戶外,卻還是習慣躲在一旁靜觀,如果是好友相約一起參加,三五相聚話題總是離不開工作。一場戶外聯誼,經常出現俏麗單身女爆滿,卻等不到陽光男踏青出遊的失衡現象。

 女愛踏青出遊 等不到陽光男

 33歲任職IC設計大廠的研發工程師Oscar表示,平常假日休閒如果不是上網,就是去大賣場,偶而會去打打球,但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問他想不想跟單身女孩去戶外一日遊?單身的他嫌太累,如果是室內的下午茶聯誼還可以考慮一下。

 Oscar說,進入科技公司3年來,人生根本是黑白,每天盯著電腦想工作,休息時間不多,放假只想在家睡覺,睡醒後能夠打打電玩,就是人生最大享受了,走到戶外活動太花體力,興趣不大。竹科單身俱樂部總監盧瑞琪表示,像Oscar這樣不愛動的科技單身男,在科技圈內比比皆是,甚至1000大企業的上班族男性也多存有此種現象。

 兩相對照,同樣也有工作壓力的女性普遍選擇戶外一日遊、多日遊,甚至出國度假來紓解壓力。27歲任職知名銀行理財專員的Vivian表示,工作環境壓力大,每天與數字理財報酬率為伍,假日休閒比較希望能到郊外踏青,甚至出國度假來紓解壓力。

 盧瑞琪建議單身科技男想要增加異性緣,不妨多到戶外活動,增加自然生態知識,與異性互動時能增加聊天話題,讓彼此互動更自然、有趣。她並提醒單身科技男,在大歎不知到哪找單身女孩的同時,不妨利用年終假期多多出外走動,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