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4, 2009

甄子丹

甄子丹
男演員
英文名 Donnie Yen
出生 1963年7月27日 (1963-07-27) (45歲)
中國 廣東
職業 演員、導演
配偶 汪詩詩
出身地 中國廣東
出道作品 笑太極
活躍年代 1984年 - 至今
網站 DonnieYen.com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電影
《千機變》、《英雄》、《導火綫》等
電視節目
《精武門》、《洪熙官》等
甄子丹(Donnie Yen,1963年7月27日-),武術家,演員,導演。參與多部西方電影的演出與幕後,與成龍、李連杰同為國際知名的華人武打演員。2003年5月與相差19歲的多倫多三料華埠小姐冠軍汪詩詩結為連理,育有一子一女。也是汪圓圓姊夫。

目錄 [隱藏]
1 生平
1.1 出生背景
1.2 演藝之路
1.3 從大銀幕轉往電視
1.4 幕後學習
1.5 走入國際
2 武術原則
3 演出作品
3.1 電視
3.2 電影(香港片名為主)
3.2.1 導演
3.2.2 動作導演
3.2.3 動作設計
3.2.4 監製
3.2.5 演員
3.3 其他類型作品
4 獲獎及提名
5 國際電影節參映作品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



[編輯] 生平

[編輯] 出生背景
出生於廣東,2歲時搬到香港,11歲移民美國波士頓。母親麥寶嬋是世界聞名的武術家和太極高手,創辦了馳名國際的中國武術研究所,從甄子丹會走路起就開始教他練武,為他打紮好優良的傳統武術根基。父親甄雲龍,是國際性中文報紙星島日報的波士頓編輯,會演奏小提琴以及和小提琴音色相似的中國絃樂器二胡。甄子丹也學習古典鋼琴,喜歡蕭邦,音樂成為他生命中的另一靈感來源。在母親的武術氛圍中成長,對於武術知識的渴求,甄子丹幾乎看過能看到的每一部功夫片,在這時認識了他的偶像李小龍,並逐步學習多種風格的武術,也包含多種搏擊術。但個性反叛的甄子丹令父母非常擔心,因此將他送去著名的北京市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武術隊接受兩年的訓練。甄子丹成為第一位非大陸學生,並在1973年獲得中國全國武術少林拳冠軍(後一屆冠軍是李連杰)[來源請求]。1982年返回美國後,參與美國地區武術比賽獲得冠軍,使甄子丹在外國武術界聲名遠播。


[編輯] 演藝之路
結束兩年北京武術隊的訓練,在回美國的路上,順經香港並被介紹給電影導演袁和平。袁和平那時正在尋找功夫新星。見到甄子丹後非常賞識甄子丹的身體素質和身手,在首部領銜主演的電影《笑太極》之前,就在《奇門遁甲2》中擔任袁和平的兄弟及演員高雄的替身。19歲,甄子丹首次擔綱領銜主演笑太極。隨後,甄子丹又于袁和平其他作品中擔任主演,更確定了演藝之路。


[編輯] 從大銀幕轉往電視
九零年代,傳統功夫電影沒落,甄子丹轉往香港電視圈發展,併憑藉著好身手演出過許多警察角色,但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應屬《洪熙官》及《精武門》兩部。由於前者飾演知名清代武術宗師洪熙官,由於甄子丹並未學習過洪拳,但卻以其對武術的認識揣摩洪拳,表現可圈可點,令人驚艷。而後者則為同名電影的電視版本,由於飾演的角色陳真,曾先後被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飾演過,劇中也特地重拍許多電影中的經典畫面,使得當年看過此電視劇的人,在街上都直接稱呼甄子丹為陳真。


[編輯] 幕後學習
甄子丹雖然出道就能與名導演袁和平合作,但卻不時跟著學習,特別是導演跟動作設計。除了原本就以動作設計身分參與的作品之外,像是1992年的《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中【布棍】打鬥橋段,便是出自甄子丹的想法。從此開始甄子丹對幕後的參與也越來越多。

1996年更直接躍升成為導演,自導自演《戰狼傳說》,由於是第一次執導,所以該片成本不超過50萬美元,上映卻廣受好評,將版權賣至世界各國,並成為日本人新的偶像。1998年甄子丹第二次自導自演《殺殺人、跳跳舞》,日本著名作曲家西村由紀江看過《戰狼傳說》自願擔任此片配樂,而此片於拍攝中突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拍攝資金中斷,殺青時成本也同樣不到50萬美元,上映時票房並不佳,但是卻獲得影評的認同,不僅多次被提名最佳導演,也在許多國際電影節中放映此片。

甄子丹頭兩部執導電影,皆能以低成本拍出廣受好評的作品,並獲得最佳導演提名,最佳影片提名。尤其是近年作品,年年都能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都充分表現甄子丹除了幕前演出之外,連在幕後的表現也是充滿天分。


[編輯] 走入國際
雖然甄子丹早就以《戰狼傳說》跟《殺殺人、跳跳舞》兩片,在國際場合曝光,但正式成為國際性藝人,是在1999年參與德國柏林電視影集《代號:美洲獅》 的導演群之一,由於收視頗佳,甄子丹獲得了美國好萊塢電影的機會,除了演出以外更曾擔任動作導演。

雖然真正參與好萊塢電影演出並不多,但因為甄子丹可以說出流利的英文、粵語跟國語,再加上東西文化背景兼具,甄子丹的名字不只是華人世界,就連西洋人也是耳熟能詳。近年雖然甄子丹都深耕華人電影市場,但實際上像是《七劍》、《導火線》、《江山美人》等,仍然是直接在外國戲院上映的。


[編輯] 武術原則
[1]

不管你是何種風格,請使你的基礎盡善盡美。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機會更快地成為一名武術先鋒。不論是武術還是拳擊,只有不斷的基礎訓練才是達到優秀的秘訣。
培養你的身體競技素質。這也許是現代大多數武術先鋒存在的問題,不管何種風格的武術,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支撐你完成長期艱苦訓練的重要因素。
在你的動作中強調「發勁」,頂尖的拳擊手和東方的武術家一樣採用發勁。可以由傳統的中國武術開始學習這種重要的能量運用方式。
努力向多樣性發展,要適應不同的規則,要花數年的時間來形成你介於其他與你不同的武術風格的一種中性風格。
兼習實戰和富有觀賞性的動作。與大多數人的觀點相反,一名嚴肅的武術家在看起來動作奇異的同時也能達到優秀的戰鬥能力。切記,一名出色的拳擊手動作看起來可以和武術家媲美。

[編輯] 演出作品

[編輯] 電視
播出時間 中文劇名 英文劇名 播出電視台 其他
1988年 無冕急先鋒 Mo Min Kap Sin Fung 無綫電視 1989年,翡翠台首播
1989年 飛虎群英 Fei Fu Kwan Ying 無綫電視
1989年 刑警本色 The Last Conflict 無綫電視 電視電影
1991年 命運迷宮 A New Life 無綫電視
1991年 幹探群英 The Crime File 無綫電視
1994年 洪熙官 The Kung Fu Master 亞洲電視
1999年 代號:美洲獅 Code name:The Puma 德國影集 擔任動作指導
1995年 精武門 Fist of Fury 亞洲電視


[編輯] 電影(香港片名為主)

[編輯] 導演
上映年份 中文片名(台灣譯名) 英文片名
1996年 戰狼傳說 Legend Of The Wolf
1998年 殺殺人,跳跳舞(彈雨) Ballistic Kiss
1998年 新唐山大兄 Shanghai Affairs
2003年 千機變 Twins Effect
2004年 見習黑玫瑰 Protege de la Rose Noire


[編輯] 動作導演
上映年份 中文片名(台灣譯名) 英文片名
1994年 詠春 Wing Chun
1998年 殺殺人,跳跳舞(彈雨) Ballistic Kiss
2003年 千機變 Twins Effect
2005年 殺破狼 S.P.L
2006年 龍虎門 Dragon Tiger Gate
2007年 導火綫 Flash Point


[編輯] 動作設計
上映年份 中文片名(台灣譯名) 英文片名
1990年 洗黑錢 Tiger Cage 2
1999年 星月童話 Moonlight Express
2000年 超時空聖戰 Highlander:Endgame
2001年 修羅雪姬 Shurayuki-Hime
2006年 旋風特務(風暴剋星) StormBreaker


[編輯] 監製
上映年份 中文片名(台灣譯名) 英文片名
1996年 戰狼傳說 Legend Of The Wolf
1998年 殺殺人,跳跳舞(彈雨) Ballistic Kiss


[編輯] 演員
上映年份 中文片名(台灣譯名 ) 英文片名 其他
1982年 奇門遁甲2 Miracle Fighters 2 替身
1984年 笑太極(醉太極) Drunken Tai Chi
1985年 情逢敵手 Mismatched Couples
1988年 特警屠龍 Tiger Cage
1989年 皇家師姐4:直擊證人(直擊證人) In the Line of Duty 4
1990年 洗黑錢 Tiger Cage 2
1991年 魔唇劫 Holy Virgin vs. Evil Dead
1991年 新龍門客棧 New Dragon Gate Inn
1992年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2
1992年 怒火威龍 Crystal Hunt
1992年 獵豹行動 Cheetah on Fire
1993年 新流星蝴蝶劍 Butterfly and Sword
1993年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少年黃飛鴻之鐵猴子) Iron Monkey
1993年 蘇乞兒 Hero Among Heroes
1994年 賭聖2:街頭賭聖(小小賭聖) Saint of Gamblers
1994年 詠春 Wing Chun
1994年 馬戲小子 Circus Kids
1995年 亞洲警察之高壓線 Asian Cop - High Voltage
1996年 街頭殺手(鐵猴子2:街頭殺手) Iron Monkey 2
1996年 戰狼傳說 Legend Of The Wolf
1996年 666魔鬼復活(魔鬼的女兒) Satan Returns
1997年 黑玫瑰義結金蘭 The Black Rose
1998年 黑色城市(黑道) City of Darkness
1998年 殺殺人、跳跳舞(彈雨) Ballistic Kiss
1998年 新唐山大兄 Shanghai Affairs
2002年 幽靈刺客2(刀鋒戰士2) Blade 2:Bloodhunt
2002年 英雄 Hero
2003年 贖金之王2:皇廷激戰(皇家威龍) Shanghai Knight
2004年 戀情告急 Love on the rocks 客串
2004年 千機變II之花都大戰 The Twins Effect 2
2005年 殺破狼 ShaPoLang
2005年 七劍 Seven Swords
2006年 龍虎門 Dragon tiger gate
2007年 導火綫 Flash Point 原名《殺破狼2:破軍》
2008年 畫皮 Painted Skin
2008年 江山美人 An Empress And The Warriors
2008年 葉問 Ip Man


[編輯] 其他類型作品
年份 作品 類型 擔當
2004年 鬼武者3 PS2遊戲 動作設計
2006年 生死陣 《龍虎門》主題曲MV 導演


[編輯] 獲獎及提名
[2]

1982年,贏得美國武術冠軍,被美國《功夫精深(Inside Kung-Fu)》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武者(Martial Artist of the year)》以及最年輕的殿堂級武術家之一。
1993年,甄子丹憑《男兒當自強》一片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
1994年,憑《洪熙官》獲華語電視劇《金龍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8年,《殺殺人跳跳舞》獲日本北海道《夕張國際冒險電影節》最佳年輕導演獎。甄子丹是六名入圍者中唯一來自香港的被提名者。
1998年,《殺殺人跳跳舞》入圍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1998年,《殺殺人跳跳舞》或第五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導演提名。
2002年1月,被《Gear》雜誌選為2002年全球100位最炙手可熱人物。排名第66位。
2002年2月,被《功夫精深》雜誌選為2002年年度風雲人物。
2002年4月,《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累計票房為1470萬美元,名列北美過去十年外語片票房第6位。
2002年4月,《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獲得《世界特技獎(World Stunt Awards)》最佳格鬥提名。
2002年6月,入選《people.com》好萊塢鑽石單身漢,前25名之列,在亞裔明星中排名首位。
2003年,被《kungfucinema.com》評選為2002年風雲人物。
2003年,《英雄》獲《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甄子丹扮演長空,於頒獎儀式上,代表片斷是長空的空中一字分踢。
2003年,憑《千機變》獲得2003年第4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
2004年,憑《千機變》獲得2003年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2004年,《MTV》超級盛典最具風格動作明星獎
Remy X.O Excellence Awards
2006年,憑《殺破狼》獲得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2007年,憑《導火綫》獲得2007年第4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
2008年,憑《導火綫》獲得2008年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

[編輯] 國際電影節參映作品
只列出由甄子丹參與導演、動作導演或監製的電影

《戰狼傳說》:加拿大蒙特婁Fantasia 電影節(Fantasia Festival,Montreal,Canada)
《殺殺人跳跳舞》:日本北海道夕張國際冒險電影節、義大利Udine 電影節
《666魔鬼復活》:加拿大蒙特婁Fantasia 電影節(Fantasia Festival,Montreal,Canada)
《刀鋒戰士2》:荷蘭奇幻電影節(Amsterdam Fantastic Film Festival)[3]
《殺破狼》: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Toronto Film Festival)、莫斯科電影節(Moscow Film Festival)、法國杜維爾亞洲電影節(Deauville Asian Film Festival)、德國慕尼黑電影節(München Fantasy Filmfest)[4]
《龍虎門》:法國杜維爾亞洲電影節(Deauville Asian Film Festival)、荷蘭奇幻電影節(Amsterdam Fantastic Film Festival)、動作精神電影節(Fighting Spirit Film Festival)[5]
《導火線》:多倫多電影節(Toronto Film Festival)、德國慕尼黑電影節(Munich Asia Filmfest)[6]

Thursday, February 12, 2009

葉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講述的是武術家葉問。關於2008年香港同名電影,詳見「葉問 (電影)」。

葉問葉問(1893年-1972年),又名葉繼問,祖籍廣東南海羅村譚頭,世居佛山。1950年代,葉問在香港發揚詠春拳,著名傳人有黃淳樑、李小龍及梁挺等,他們都遵照其遺志,把詠春拳發展至世界各地,故葉問逝世後,被譽為「一代宗師」。

目录 [隐藏]
1 簡介
1.1 佛山-吳仲素詠春拳
1.2 不談出身,恐家眷受害
1.3 香港-梁贊詠春拳
2 詠春體育會
3 參考資料



[编辑] 簡介
葉問生於桑園大街葉家莊,莊內有芸草書塾,葉問在此啟蒙開學。葉家莊左邊大祠堂,租與陳華順,所以在11歲那年,得以跟隨名師陳華順习武并得到二師兄吳仲素指導,從此對功夫極度熱愛。可惜陳華順兩年後中風,返回鄉間休養。吳仲素遷到普君墟綫香街設館,葉問追隨學習。

葉問有姐嫁與香港商人,當時因為政局不穩定,其父將16歲(1909年)的葉問送到香港聖士提反讀書,在港期間巧遇師公梁贊之子梁璧(其師伯),盡得其傳。

廿餘歲(1917?),曾到日本欲求深造未果,等待到民初政局穩定後返回佛山。

因衣食無憂及對詠春極富熱忱,閒來與二師兄吳仲素及幾位同好互相研習,亦師亦友。葉問當時已經名聞佛山。

中日戰爭開始,參加了國家(國民黨)所舉辦的情報訓練班,曾於1940年到貴州省中部的息烽軍官訓練學校受訓,畢業後,回到已經淪陷的家鄉佛山做情報工作。職銜是佛山偵緝大隊書記,後隨伍蕃任廣州防務稽查長。





[编辑] 佛山-吳仲素詠春拳

葉問,半身像位於廣东佛山博物館對日抗戰初期,葉留在佛山做抗敵工作。1938年,日本军隊占领佛山,奪取了桑園葉家庄作為司令部。因為不滿与偽敵政權的關係,葉家生活十分艰难,葉於1941—1943年间在晚間借得佛山富商周雨耕與周清泉父子在永安路的“联倡”花纱店,传授友人和下屬咏春拳。其间,在對面糖面店工作的郭富经过大半年的要求,叶问也终于接受他來學習。传授了兩年多時間。其徒还有周雨耕的孙子周光裕、人稱六仔、外甥倫佳,以及郭富等第一批徒兒。叶问是年轻人,在传授朋友及下屬咏春拳的时候,不喜欢人们叫他师父,所以徒弟们都稱他为“问叔”。抗戰後期,随着“联倡”的結業,叶便遷到郭富鄉間居住。

當時在佛山所授的詠春拳,從小念頭開始,黐手,散式,及樁拳,即陳華順式詠春拳(吳仲素所傳)。

戰後國民黨時期返回佛山任警察局刑警隊隊長,升督察長、代理局長,最後于1949年出任廣州市衛戌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编辑] 不談出身,恐家眷受害
1949年共產黨執掌政權後,因害怕被清查及連累家眷,留下妻子及四名年幼兒女,乘夜隻身逃往香港,是年五十六歲。其生前從來不說戰前的事業,甚至连兒女都不知道。1976年,改革開放之后,其好友李民在报纸上才提及了他的出身。


[编辑] 香港-梁贊詠春拳
來港之初,得在報館工作的好友李民(天培)介紹,先安頓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不料自此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早期先後在海壇街和油麻地利達街授徒。這時所傳的詠春拳是有系統的,合符科學解釋的所謂梁贊式(梁壁所傳)。梁壁兩兄弟自小被迫學父親拳術,本身對拳術發展並無興趣,未有學習其他拳術,純粹是父親由易至繁所授的系統,集合順序編排成現有系統。葉問亦未有習其他派別功夫,亦聲明不會改變傳統拳套。

後在港娶得一名來自上海的女子為妾,生了一名兒子葉少華。兩名正室兒子於1962年到港,晚間居於父親教拳處,日間出外工作。當時相處並不和睦。葉問長子葉準,生於1924年農曆月二十五日。一九七二年,父親逝後,始教功夫。


[编辑] 詠春體育會
葉問宗師晚年,最大心願便是集合同門組織成立一個聯會,發揚『詠春拳』。六十年代末,於彌敦道成立詠春體育會(現為詠春梁挺拳術館),後遷往自置會址旺角水渠道;1974年正式註冊成立。葉問先生晚年最後所收之弟子(徒孫)梁挺於七八十年代間,將其發展至歐美各國,成為世界知名拳術。





[编辑] 參考資料
相關的维基共享资源:
葉問 1972年2月號『新武俠』武術雜誌,葉問宗師訪問記,記者力士,由梁挺安排。
1976年1月24日,星島體育第十版,湘文。
李民文章

一代宗師葉問 鞏俐挑戰武術女掌門

【世界日報╱娛樂新聞組上海11日電】 2009.02.12 03:22 am


甄子丹、葉偉信版的《葉問》在去年賀歲檔中創下令人矚目的好成績,有傳言說這使得同樣在籌拍葉問傳奇的王家衛備感壓力。據新快報報導,王家衛應葉問長子葉准的邀請,專程到佛山拜訪葉問堂,親身感受詠春武館的氣氛和佛山濃厚的武學氣氛。葉准透露,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葉問》確認在6月開機,鞏俐則有望出演女主角——武術門派的女掌門。

據報導,已經80多歲的葉准從香港來到佛山,參加故鄉一年一度的「行通濟」民俗活動。他表示王家衛版的《一代宗師葉問》已經確認6月開機。

據香港電影導演會永遠榮譽會長張同祖消息,王家衛想邀請鞏俐出演女主角,不過不是扮演葉問的妻子,而是扮演佛山另外一個武術門派的女掌門。因為在王家衛版的《一代宗師葉問》中,將不會出現葉問妻子的角色。所以鞏俐的這個角色將是第一女主角。並且如果鞏俐答應出演,這也將是她在從影以來第一次扮演「打女」的角色。

報導稱,儘管《葉問》當中沒有出現李小龍的角色,但據知《一代宗師葉問》中很可能出現。而對於這一角色的扮演者,葉准對傳聞中的陳國坤和周杰倫都不是很認可。「我覺得李小龍如果合適,最好找一個年輕人來演,畢竟李小龍拜師時還很年輕,如果找成名演員來演,歲數都偏大了。」

報導指出,至於由梁朝偉來出演葉問,葉准認為他是五屆影帝,加上有袁和平做武術指導,應該沒什麼問題。他還透露梁朝偉現在跟自己的師弟練了兩個月的詠春拳,並且還在學習中。梁朝偉則坦言雖然未練到六塊腹肌,但每天在家與師傅激烈打鬥,嚇壞嘉玲媽媽。

【2009/02/12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商業周刊/聖嚴生前的一席話 亂世中身心安頓的力量

口述/聖嚴法師


人生都會遇到各種困境,我在十三歲時出家,但國民黨自大陸撤退時,我卻還俗從
軍,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中共信仰唯物論,在中共統治下,宗教是沒有任何空間
的,如果留在大陸,我一定會被迫還俗,再也沒有接觸佛教的機會;如果暫時還
俗,跟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灣,我知道,有一天一定可以再回到佛教的懷抱,因此,
我還俗時,心裡很踏實。

在軍中遇到各種困境,我都以出家人的修持去面對它。雖然我是入世當一個軍人,
但我是以出世的心態處世,在軍中我都不掩飾我是出家人,與大家相處也很融洽。


我在日本留學寫博士論文時,剛好遇到日本要與台灣斷交的變局,由於中華民國的
護照將得不到日本承認,當時的留學生都惶惶不安,放下學業到處打聽各種消息,
小道消息越多,人心反而更慌亂。


火還沒燒到你,不要怕,燒到了,再避火還來得及!

在混亂中,我反而安安穩穩的準備我的論文,上圖書館查資料。我的想法很簡單,
等到要將我強迫遣返時,我就走人,否則我還是做我應做的事,心不亂才能做事,
我就向同學說:「火還沒燒到你,不要怕,燒到了,再避火還來得及!」但是大家
都聽不進去。亂了近半年,局勢明朗了,台灣同學的學業沒有任何進展,但是我的
博士論文卻已完成了大半。

從軍十年後,我在三十歲時退伍,再度重新出家。當時台灣的出家僧人大都替人唸
經、超渡亡靈,這樣做僅能餬口,沒有未來性。因此我選擇往高雄山中去閉關修
行,當時根本沒有錢買生活用品,
沒有牙膏、牙刷,就用樹枝刷牙;
沒有洗衣粉,就將樹枝燒成灰,一樣具有洗衣的功效;
沒有吃的,就吃野菜一樣可以度日。
當時的心靈反而很豐富、很安頓,我就這樣在山中修行了六年,當地人都把我當怪
物,我卻過得很快樂。

當物質的條件越差時,精神的層次反而可以超越環境向上提升。人不應該總是往物
質方面想,只想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重要的是應該想想你生命的目標在哪
裡。

成功可以分為三種,
一是金錢上的成功,
二是權勢上的成功,
第三是人格的成功,

前面二者皆是虛幻的,台灣企業家都很有自信,認為能賺大錢都是憑自己的能力及
努力得到的,其實能夠賺錢,有三分之二是靠大環境的,三分之一才是靠自己,錢
就像水一樣,如果不下雨,台灣會有水嗎?

權勢更是虛幻,現在政局變動快速,有人前一天還是院長、部長,睡一覺起來就不
是了,像是一場泡影,一生工於計算,但卻從來沒有算到自己的遭遇。

因此人格的成長才是個人真正的資產,個人的存在對社會有貢獻,對世界有好的影
響,才是一個人的成功。一般人都汲汲營營於前面二者,很少去重視第三者,如果
一般人開始重視第三者,對於一時的起落、得失都不會放在心上。

經濟的變化就如季節的變化,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

台灣人現在的問題,在於想要過更好的物質生活,開習慣了賓士、凱迪拉克,要他
回去騎機車,是寧願死也不願過以前的苦日子。其實,台灣人應該想一想,從騎腳
踏車、機車到開轎車,最後開名車,這期間只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以前可以那樣
過活,現在為何不可以?

從貧賤到富貴,人心是最感到快樂的,但是從富貴降到貧賤,人心就往往無法適
應。紅樓夢描寫富貴世家,家道中落的過程,書中的人物是痛苦。面對經濟的衰
退,台灣現在就像是紅樓夢的縮影,但是台灣現在的經濟並非一蹶不振,只是成長
慢下來而已。

花無百日紅,台灣的成長不可能永無止境。天天晴天,草木都要枯死,經濟的變化
就如季節的變化,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人們應該學習調整自己面對它。經濟不
好,就節省一點,節制一點物質的欲望,現在人的痛苦就是想要的太多,實際需要
的並不多。

現在很多人對未來惶惑不安,我認為,把握當下很重要,再怎麼擔憂未來也沒有
用,最重要是腳踏實地。人們應該肯定、接受事實。什麼是事實?無常、變化就是
事實,不只環境的變化是無常的,就連我們自身也是無常的,例如健康;面對、接
受無常,就能對內外的變化有所準備。

因此我常說,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無常是生命的變數,無
法加以控制,只有做好心理準備才能在心理上有較好的適應,接受任何的打擊。所
以,面對變局,首先就是不要自亂陣腳,堅持走自己應走的路。收入少一點就少花
一點,房子換小一點,車子不要開了,調整一下就能適應,只要觀念稍微調整一
下,日子一樣可以過下去。

英文名字的學問: 你叫做Joe,還是Jack?

1. a cup of Joe
一杯咖啡。A cup of Joe也就是a cup of coffee。 這個說法是從紐約一家公司Martinson's Coffee的Joe Martinson的名字而來,據說咖啡館附近街區都彌漫著咖啡的香,於是人們都稱咖啡為 a cup of Joe。

2. average Joe
平常人,普通人。
Average意思是"平均的,一般水準的",而Joe又是一個極其常見的名字,所以人們就用average Joe來表示很普通的一個人。

3. John Q. Public
普通人。在美語中,John Q. Public也是指"普通人,民眾"。類似的片語是:John Q. Citizen.還有很多與John有關的片語,如:big John(新兵),cheap John(亂砍價的商人; 叫賣小販),honest John(誠實的人; 容易上當的人),square John(誠實可靠的人)。

4. not know Jack about
一無所知。如: I don't know Jack about cooking意思就是 I know nothing about cooking(我對釣魚一無所知)。而I don't know Jack的意思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關於Jack,還有兩個常見的句子。Do you know Jack shit?就是問別人, "你知不知道什麼叫無知? 在美國的口語中, Jack shit是粗話,意思是什麼也沒有。

5. For Pete's sake
感嘆詞,用以強烈表達情緒,意為"哎呀,天哪",有些地方也譯作"看在上帝面上;務必" 等。在這個片語中,Pete是耶穌大弟子St.Peter暱稱。假設你向別人道了歉,他還沒完沒了,這時你可以說:I said I was sorry.What else do you want me to do, for Pete's sake?(我已經說對不起了,拜託,你還想叫我怎樣啊?)

6. a doubting Thomas
生性多疑的人。源自《聖經》。耶穌復活後出現在眾人面前,十二門徒之一湯瑪斯沒有親眼見到,聲稱除非看到他手上的釘痕,用手探入他的肋骨,否則不信他已復活。後來人們用"doubting Thomas"指那些不肯輕易相信別人的人。

7. Johnny One Note
五音不全的人。也可以指思想狹隘,看問題片面的人。Note在這裡的意思是音符。

8. No way, Jose
"不可能的荷西",常用於熟人之間拒絕做某事。Jose並不表示叫這個名的人,而是跟way押韻,說起來響亮,好聽。這種說法始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鄉村。

9. not know a person from Adam
不知(某人)模樣如何,與(某人)素不相識。上帝創造了世界上的第一個男人,取名為亞當(Adam)。因為亞當非女人所生,所以沒有肚臍,是最容易辨認的人,"not know somebody from Adam"就表示"完全不認識某人"。
She is a friend of mine, but I don't know her husband from Adam.
她是我的朋友,但我完全不認識她丈夫。

10. Jack of all trades
什麼事都知道,但一知半解。一般指雜而不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三腳貓"。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 r of none.樣樣通,樣樣鬆。

標  題:「藝遊博物館 發票做慈善」

標  題:「藝遊博物館 發票做慈善」

發佈日期:2009/01/21

有效日期:2009/05/31

公告單位: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內  容: 本縣所屬公有館(園)為響應政府振興經濟、刺激消費,特配合消費券發放推出「藝遊博物館 發票做慈善」活動。
一、實施日期:自98年1月18日起至98年5月31日止,休館日除外。休館日:每週一(週一若逢國定假日及其他休息日,照常開放)及農曆除夕(1月25日)、初一(1月26日)。
二、 實施方式:持有當月份之任何金額發票或收據(需蓋有免用統一發票章)即可免費參觀本縣所屬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淡水古蹟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黃金博物館、板橋林家花園)(1張限用一人一次)。
三、 本實施方案所有發票將由本縣收集後,全部捐予慈善團體。

故事與新聞》那麼多攝影、那麼少畫面

【聯合報╱楊照】 2009.02.11 03:07 am



看得見、看不見或看見什麼,不是攝影機自己能決定的,甚至不是攝影的人能決定的,而是取決於社會上的權力者……


楊照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要在高雄舉辦「國際人權日」活動,當時的警備總部得知訊息,早早就動員準備。除了部署憲兵到場之外,警總還配置了大量的調查人員。

「事前調查委員評估,在現場的情治人員不太可能閃光燈照相機蒐證,這樣做也有被打的危險。所以是先跟幾位攝影記者講好了,底片我們全部供應,一張照片一千元……結果如調查員所料,兩百台相機都沒有發生作用,有的還被暴徒當場打壞。」

依照高明輝的口述回憶,在那個場合中,聚集了兩百台相機!那又要有多少調查員來配合這兩百台相機呢?然而,那麼多相機、那麼多調查員,竟然「都沒有發生作用」!

所以後來在軍法大審中,拿來當作證據的,主要都是用一張一千元高額代價跟攝影記者買來的。

當天在現場拍照的,除了調查員、攝影記者之外,其實還有《美麗島》雜誌及黨外人士。然而,《美麗島》負責攝影的編輯張富忠,他拍的四卷底片後來被警總沒收了,連他自己都無法確認裡面究竟拍了什麼。還有一位黨外人士陳博文,事件發生後,他將拍到的照片洗出來,卻將底片丟掉了。他說:「那時候很恐怖,我就把比較關鍵性、比較有代表性的相片,二、三十張的樣子,拿去台北,」交給了江春男(司馬文武)。司馬文武則回憶:「他拿給我的那些照片,後來登了很多,後來選舉時好多人都來借,東借西借,慢慢就沒有了。」

同一個事件,同樣都是拍照,卻有詭異的三種不同結果。情治調查人員神祕地集體失職,兩百台相機統統沒有拍到什麼。黨外自己拍的照片,成了危險之物,要被沒收要被查緝,底片都消失了,僅有的二三十張照片也在流傳中「慢慢就沒有了」。只有攝影記者,尤其是以一張千元代價賣給警總的照片,成了事件的「官方畫面」,在法庭上當證物,長期留了下來。

這件事最鮮明地提醒我們,攝影、攝影機的功能及其限度。攝影機在場一樣可以「看不見」事件,看得見、看不見或看見什麼,不是攝影機自己能決定的,甚至不是攝影的人能決定的,而是取決於社會上的權力者,覺得什麼樣的景象對他來說比較方便、比較有利,不方便、不利的景象,再多的攝影機也是看不到、拍不到的。

扁案調查開庭,每次都聚集了大量的攝影機,互相推擠互相搶位,然而那麼多的攝影機、那麼努力卡位子的攝影記者,讓我們多看到了些什麼嗎?沒有,我們能看到的都還是權力者表面的身影,再多這種畫面、鏡頭,也無法讓我們對他們檯面下要錢搬錢、運作權力的想法做法增加了解。

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重複而空洞的攝影畫面,我們要的毋寧是更多「內在」的眼睛,早早及時看出權力者不希望大家看到的貪婪自私模樣。

【2009/02/11 聯合報】@ http://udn.com/

千年一瞬記太平

【聯合報╱趙晨光】 2009.02.11 03:07 am



狐狸不但有母的,還有公的,其深情之處,不異於人……


圖/林崇漢

有一位鍾愛國學的作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比喻,他說:過去的好文字如同多年的好酒,雖然好,但是時隔太久,已經不適合所有的人飲用。如果想讓今天的人品嘗到它的美味,該怎麼辦呢?

拿些新酒兌一兌。

千年前有一部書,叫《太平廣記》,彙集了由漢到宋的逸聞小說,篇章極多,良莠不齊,在節奏緊張的現代,全部讀完恐怕不是一般的讀者所能做到。因此,儘管我並非一個好的調酒人,卻依然想選擇《太平廣記》中的一些篇章出來,兌一些新酒,讓更多的朋友體會到獨屬於古人的那些俠義,那些風雅,以及古今同一的喜怒哀樂。

那麼,首先從狐狸的故事開始。

說到中國最有名的妖怪,大概就要算狐狸,一般讀者對狐狸的瞭解,多從《聊齋誌異》開始。但其實在更早以前,就有關於狐狸的描寫。這些狐狸有男有女,有著和人一樣的感情。

阿紫

在後漢年間,西海都尉陳羨的一個手下莫名其妙地逃跑了,陳羨很生氣,去找他的妻子問話,結果發現這個手下居然是被妖怪抓走了。

陳羨帶著騎兵和獵狗到城外去找這個手下,結果在一個空墳裡發現了他。這個人已經變得有點像一隻狐狸了,也不大會講話,只是一直哭著叫「阿紫」的名字。

耶,這是怎麼回事?莫非這個手下被游坦之穿越附體了?

當然不是,「阿紫」是勾引這個人的一隻雌狐狸自稱的名字。兩人做夫妻已經有一段時間。而且阿紫連狗都不怕,如果陳羨沒有發現他,只怕這個部下也要變成一隻狐狸了。

據道士講:狐狸就是由先古一個叫「阿紫」的女人變成的,所以後來的狐妖,多半都自稱這個名字。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狐狸精魅人故事。

再後來,每次看到金庸先生《天龍八部》裡刁蠻狠毒的小阿紫,總忍不住會心一笑。

開明老公

狐狸不但有母的,還有公的,其深情之處,不異於人。

唐朝有位吏部侍郎叫李元恭,他的外孫女崔氏是極出色的美人,於是有隻狐狸先生愛上了她。

狐狸先生自稱「胡郎」(毫不掩飾的化名啊……),是位翩翩少年,看上去和崔小姐頗為相配。

然而李家當然不允許狐狸入門,只是找了很多術士,也沒法趕走胡郎。狐狸先生倒也沒有生氣,和崔小姐眷戀情深,偶爾還會和李元恭的兒子聊聊天。

李公子博學多才,然而面對狐狸先生時,也經常歎服他的才華。看來若不追究狐狸先生的身分,他和崔小姐還真是一對才子佳人。

然而狐狸先生覺得還不夠,有一天他對崔小姐講:「人生在世,不能不學點什麼啊。」(這句話放到今天,依然很有道理。)

崔小姐雖然貌美,但對經史並不精通,狐狸先生找來一位老人教授崔小姐。三年後,崔小姐已經頗通文墨。

(看到這裡,不免感慨狐狸先生的教育真是了不起,現代人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一路讀下來要好多年,狐狸先生只用三年時間就把崔小姐教成了才女。)

會讀不會寫也不行,三年之後,狐狸先生又找來一人教崔小姐書法,一年時間,崔小姐又因書法而聞名於世。

據說清朝想考進士,要寫得一手好字,考官才能中意,看來崔小姐這手功夫,過了幾百年還是很有用武之地。

書法之後,是樂器。狐狸先生搖頭說:「女孩子怎麼能不會樂器呢,這樣不好。」

他覺得琵琶箜篌之類太平常,於是請來一位姓胡的先生(大概是狐狸先生的親戚)教崔小姐古琴。這位胡先生擅長各類曲子,他自己演奏的〈烏夜啼〉一曲尤其出色,只有〈廣陵散〉不肯教給崔小姐。他歎息說:「不是我不肯教,是嵇康先生不同意啊!」

嵇康先生也是過世多年的古人了,不過崔小姐聽到這話,顯然沒怎麼害怕。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聽到〈烏夜啼〉和〈廣陵散〉兩首曲子,只是後一首真偽與否,至今仍是人們爭論的話題。

儘管唐朝是女子較為開放的年代,然而如同這位狐狸先生這樣支援太太學習各種才藝的,依然是少見的事情。尤其是第一項經史,這並非女子應該掌握的學問。

看來,這位狐狸先生是那個時代難得一見的開明老公。

一位才女,一位才郎,現在可是不折不扣的「才貌相當」了。按照故事發展的一般規律,該是「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惜並非如此。

前面提到的李公子假說要把崔小姐正式嫁給狐狸先生,胡郎信以為真,十分高興。就這樣,李公子騙得了狐狸先生的洞穴真正所在。再之後,李家滅其族,殺其身。

故事到此驟然結束,沒有寫崔小姐得知狐狸先生被殺時的心情狀貌;沒有寫崔小姐日後的情形,她是再有嫁人還是孤獨終老。她認識狐狸先生時只有十五六歲,狐狸先生死時她也才二十出頭,可以說人生還有漫長的旅程,可是啊,有了這樣的才華,又認識過這樣的男子,又怎能再喜歡上其他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疑神疑鬼的書生

講過了哀傷的故事,再說一點輕鬆的東西來調劑一下。

因為狐狸的故事很多,因此疑神疑鬼的事情也不少。《太平廣記》裡就有一則叫〈蕭穎士〉的故事。

且說蕭才子有一次想去靈昌玩,走到某地時,當地的官員識得他,於是設宴款待。這樣蕭才子再出發時已經天晚了,道路上也沒什麼行人。

這時有個穿紅衣服綠裙子的女子叫住他,這個女子二十多歲年紀,騎著一頭毛驢,她說:「我家在南走二十里的地方,現在天晚了,我一個人走路很害怕,能和您搭個伴嗎?」

蕭才子就問:「你姓什麼?」

女子說:「姓胡。」

蕭才子一下精神起來,他平時狐狸故事看得不少,這一看:荒郊野地、年輕女子、穿著豔麗、姓胡,又要勾引我(他自認的),這不就是一隻狐狸精嗎?

於是他大喝一聲:「死狐狸,連我蕭穎士都敢騙!」然後打馬就跑。

這第一聲大喝頗有氣勢,不過後面這個「打馬就跑」多少有點說不過去,看來讀書人依然還是讀書人。

還好,二十里外有個胡家老店,正好投宿,蕭才子歇了一會兒,卻見剛才那個女子進來了。

店主迎出來,「女兒,你怎麼晚上趕路啊?」

女子說:「晚上趕路還罷了,剛才看見個瘋子書生,罵我是野狐狸,等我看見他,非唾他不可!」

蕭才子:「……」

這要是篇現代小說,蕭才子大概真要被唾了;這要是篇言情小說,蕭才子大概就會娶了這個女子。可惜兩者都不是,所以蕭才子只好慚愧地躺下睡覺了。

另:本篇記載為逸聞,未知真偽,歷史上的蕭穎士十九歲就中了進士,是頗有才名的詩人。

這裡記載的三個小故事,分別出自《太平廣記》的〈陳羨〉、〈李元恭〉、〈蕭穎士〉,有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去看一下原文。

【2009/02/11 聯合報】@ http://udn.com/

戲子班總裁:明華園陳勝福

轉寄本文 加入書籤 訂閱雜誌 電子雜誌 加入我的最愛 del.icio.us Yahoo MyWeb HemiDemi MyShare Google商業周刊 第1107期 2009-02-09 撰文者:成章瑜、黃宥寧

蹲下來,他可以跟乞丐一起吃飯;挺起來,他可以叫總統坐到後排;走出去,他讓德國經紀人擴大演出預算。

將軍的開創性加上五湖四海的雄心,讓陳勝福一路帶著明華園從廟口翻身到國際舞台。(攝影‧賴建宏)
他,從沒演過一場戲,登過一天台,英語也不流利,但他卻把明華園從廟口野台送上國際舞台。更妙的是,一個戲台下的人,卻是文化產業中出將入相的主角,上至總統,下至廟公,他都能一手搞定。

他,就是明華園總團長陳勝福。

他,曾想習醫脫離戲子 
雖沒如願,將軍命格讓他勇於開創

民國四十二年生於台南縣山上鄉的陳勝福,父親陳明吉是明華園創辦人兼團長,從小在歌仔戲世家成長,兄弟姊妹均以歌仔戲為業,但他卻是唯一未參與舞台演出的異數。

在廟口長大,這個世人眼中的九流行業,讓他發誓不但不要做戲子,而且有一天一定要成為人上人。小時候,有一次他的作文拿到全年級第一名,那種一輩子沒有嘗過的榮耀,讓他興高采烈的跑回家,但是一到演出的廟前,看到一邊躺著是乞丐,一邊就是家裡的歌仔戲班,「我當場掉頭就走,」陳勝福說。那篇作文,破題就是:「我不要當戲子。」

受傷的自尊心變成強烈的企圖心。他每天認真的趴在戲箱上,工整的一筆一畫寫功課,看過他的字的人,都會讚嘆戲班出身的人怎麼可以寫得那麼好,他想,只要好好讀書,將來就可以當醫生。

在念屏東中學空中補校時,他立志學醫,因為學醫可以出人頭地。當時他跑到恆春極負盛名的高外科實習。為了當醫生,他還努力自學通過國家級物理鑑定考試。雖然最後沒有當成醫生,他比一般人都早經歷過底層,又比一般人都早面臨生死關頭,讓他後來在遇到危機時,總可以臨機應變。

陳勝福算過命,他是七兩重的「將軍命格」。將軍的格局,怎麼甘於做屏東鄉下的小戲角。當完兵他立即自創電影公司,第一部拍的「大地勇士」,當年就是賣座冠軍。翻身後的他,投資手筆越來越大。當時李翰祥曾對他說:「老弟,你不要老是在開疆闢土,要付出代價的。」後來果真海外發行商跳票,他連帶破產。突然山窮水盡,但孫翠鳳永遠記得:「他買了一個便當,留給我當兩餐吃。」

一口飯吃得是這麼辛酸,讓陳勝福更發誓一定要翻身。

明華園上至國家劇院,下在廟口接戲,如此大的彈性,其實跟陳勝福的能屈能伸的個性有關。一位友人轉述,有一次明華園在嘉義登台,戲演到一半,突然「砰!」的一聲槍響,台上台下完全楞住了,當場,只見他臨危不亂,馬上出面請黑道大哥到後場談判。

他,各黨各派都擺得平 
朋友不分貴賤,向總統建言很直接

「陳勝福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大哥,」認識陳勝福超過二十年的台北藝術大學校長、也是打擊樂前輩朱宗慶說:「他有想法,敢承擔,對朋友又很照顧,這不就是大哥嗎?」

大哥性格,不能憑蠻勇,更要有情有義。只要被陳勝福認定是朋友,他一定兩肋插刀。他對朋友,只有情義之分,沒有黑白之別。因為在戲裡,不論是玄天上帝,還是牛鬼蛇神,都是角色,他可以彎腰低頭,也可以馬上挺起來硬拚,「父親從小就告訴我們,敬人,更要敬鬼神。」

跑野台,陳勝福有一個習慣,他隨時注意烏雲的動向,他說:「你不要以為現在看起來天晴,等別村的烏雲跑過來,馬上就下大雨!」

機警的他,隨時觀察風向。每次表演,他一定站在台下,觀察每個表演者看不到的角落,和每一個觀眾的表情。每次與政治人物打交道,即使遇到不喜歡的人,也可以身段柔軟,不得罪人。明華園成名後,因為選票關係,常常在戲開演前,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都來參一腳,陳勝福知道得罪不起,一定會喬平。

有一次前總統李登輝到地方看戲,按理大官到都要坐在第一排,但陳勝福建議李先生往後坐,一是李前總統身高一百八十公分,會擋到後面觀眾;二是陳勝福認為,在地方演戲,再大的官都是父母官,要照看的是地方民情,而不只是坐在第一排看戲。侍衛當場就說:「怎麼可以!」李登輝卻說:「就聽陳團長的。」

表演藝術界打趣說,如果圈內人要選立委,陳勝福一定是第一人選;也有人說,如果未來有文化部長,陳勝福也最適當不過。陳勝福爭取資源的能力一流,今年農曆年前,他在總統府提「亮點國際聚焦,文化行銷台灣」建言時,他就直接向馬總統說:「如果你願意以一個對待非洲友邦的預算,來扶植台灣文化藝術產業,台灣文化就一定有亮點。」直指痛處,讓在場的人都嚇一跳。

陳勝福也是厲害的生意人。一年中,戲班子最忙的時間大概就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因為各地大大小小上萬間廟,都要為媽祖做生日。明華園名氣大後,各廟都爭相請明華園為媽祖做生日,曾有一年,台南、高雄、屏東三間大型廟宇同時找上陳勝福,三間廟宇的董事長,不但是大客戶,也是一方勢力的角頭,誰也不能得罪。

他,廟口哲學處事靈活 
幫媽祖做生日撞期,擲筊喬順序

唱戲這一行是吃四方飯,陳勝福怎麼喬?他主動請三位董事長一起共進午餐。他說:「大A(老大),今天明華園只有一個,那要怎麼辦?」解鈴需要繫鈴人,陳勝福當場決定把難題交給神明,他建議當場擲筊排作戲順序。

「肖ㄟ,哪唔安捏?(你瘋了,哪有這樣做事的?)神明不會同意啦,」廟公不滿。

他腦筋一轉,「怎麼不同意?第一天幫神明暖壽,第二天就回鑾,第三天正日(生日)啊,做三天安捏神明哪會嘸甲意啦(這樣神明怎麼會不滿意啦)?要不然擲筊問啊。」擲筊,當然擲到神明答應,三位廟公也從神明的指示中喬出了順序。

永遠主動出擊,也是陳勝福的個性。別看他英語不流利,為了達到三年內躍上國際舞台的目標,他可以連飛七次,花了八年時間,向德國的經紀人推銷明華園。這麼地方性的表演,外國經紀人根本不感興趣,但陳勝福得知經紀人在日本,他就飛到日本,在上海,他就飛到上海,這樣來回,有一次明華園演「超炫白蛇傳」,他把德國經紀人再帶到台灣,沒想到經紀人一看,驚豔得不得了,馬上簽下合約。

「他們就是這麼生猛,」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說。雖然陳勝福沒演過一天戲,但是天生戲劇世家的基因,讓陳勝福在做生意做關係之外,還有得天獨厚的創意天分。當年「超炫白蛇傳」第一版在基隆碧砂漁港演出時,就是陳勝福拿著腳本,向文建會爭取。「你真的不得不說他是文化行銷天才,」陳郁秀說。陳勝福的創意奇想,居然讓歌仔戲和魏海敏的京劇,以及王海玲的豫劇一起演「白蛇傳」,更天才的從漁港中抽海水打水柱演水漫金山寺,震驚表演藝術界。

撰寫明華園《祖師爺的女兒》一書作者黃秀錦說,歌仔戲是最靈活的戲曲,它在日據時代可以講日語,在國民政府時代又可以講國語,這種求生存的本能,完全反映到明華園身上,他們可以隨時拋開傳統戲曲的包袱,吸收各種新元素,創造新市場。

他,永遠正面思考 
「再大的難過,絕不超過三分鐘」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企畫紀慧玲說:「陳勝福市場嗅覺一流。」他可以知道本土意識抬頭,就推出「鴨母王」;嘉年華式的表演正流行,就推出「超炫白蛇傳」;像最近又流行懷舊時代劇,他也馬上在封箱時推「乞丐開藝旦」。永遠知道觀眾要什麼,是陳勝福最擅長之處。

沒有傳統框架,沒有思考限制,是歌仔戲做戲人最大的不同。一樣的白蛇傳,如果不是陳勝福,根本不可能用四百噸的真實大水水淹金山寺,「這還得說他的冒險性格和正面思考,」中央通訊社社長陳申青說。

陳申青觀察,陳勝福是正面思考的人。人家認為的困難,他當成挑戰;人家認為的辛苦,他認為辛苦才有價值。因為在他們的人生裡,今天的舞台永遠只演今天,演完了就要拆掉;明天開始,又要在另一個地方生出新的。「每天都是新舞台、新開始,這是一種訓練,一種工作價值。」陳申青說。

陳勝福說:「再大的難過,我絕對不超過三分鐘。」他知道,與其難過,不如馬上動手改變,只有不斷改變,才能真的改變命運。因為先天環境塑造的求生意志,培養出陳勝福驚人的意志力,他說:「如果我感冒,要兩天好,就一定兩天好。」

神奇的意志力及旺盛的鬥志,讓今天的明華園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表演藝術團體。

經營管理壓力也日益繁重。在明華園,大家都聽過他的吼聲,他說,那是要維持所有演出的紀律。因為舞台上任何吊鋼絲,噴水噴火,稍有差池都是人命。陳勝福的管理十分極權,沒有他的命令,很多人都不能動,雖然他沒有演過一天舞台上的皇帝,但是在舞台下,他絕對是一個令出必行的將軍。

將軍的開創性加上五湖四海的雄心,讓他一路帶著明華園從廟口翻身到國際舞台,一點也不讓人訝異。 *陳勝國妙筆編劇 要觀眾「哭歡喜 笑悲哀」 明華園全家最有才氣的就是第二代的四子陳勝國。他寫的劇本,不但讓前總統李登輝常常下鄉看戲,剖析人性的多面手法,更是明華園近來不斷擴大年輕客層的原因。

在陳勝國之前,歌仔戲從來沒有劇本,都靠「說戲仙」說故事,演員再揣摩角色。明華園之所以傳三代,不被時間沖沒,和導演的分工與新劇本掌握時代的精神,息息相關。

陳勝國敢顛覆傳統。像「逐鹿天下」的劇本,他完全改寫項羽這個悲劇英雄角色。他說:「項羽一生中,九九%都打勝仗,但以前演出的楚漢相爭,為什麼項羽總被塑造成有勇無謀的大花臉。」他一改劇本,項羽變成了武生,劉邦變成小丑,輿論界甚至評為「明華園重審楚霸王」。

是英雄也不是英雄,是小丑也未必是小丑。不再截然二分的成敗,成為明華園讓更多人感動的戲點。

歌仔戲早期都是哭調,演員上來自報家門,沒有功名也是哭,沒錢買菜也是哭,陳勝國則大膽嘗試,打破傳統劇生旦淨末丑排序,讓丑角當道。

陳勝國說,現在人都很苦悶,劇本必須做到能讓人「哭歡喜,笑悲哀」,才是最高境界,丑角就是解悶的靈魂。「我想把大量的歡樂帶進劇場,丑角剛好可以滋潤舞台。」陳勝國說。

陳勝福和陳勝國,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兄弟倆常常會讓政治話題入戲。像新戲「貓神」,講的是一個最高首長,白天掌管法律,但是到了晚上,他會化身一隻貓,變成義賊,用白天法律不允許的方式剷奸除惡,替天行道。

陳勝福說,世道就是這樣,看似黑道,其實盜亦有道;所謂的白道,如果死守法律,不負責任,又怎能令人敬佩呢?這就是陳氏兄弟。


小檔案 _陳勝福 [ 隱藏 ]
出生:民國42年
學歷:屏東中學空中補校
經歷:屏東恆春高外科院長助理、總統府前戰略顧問(當時為海軍總司令)宋長志隨身護衛、民國69年拍攝電影「大地勇士」,是當年最賣座電影
現職:明華園歌仔戲團總團長


小檔案 _陳勝國 [ 隱藏 ]
出生:民國42年
學歷:崑山國中
經歷:明華園歌仔戲團演員
現職:明華園歌仔戲團編劇導演

金溥聰接壹傳媒電視CEO 棄政轉媒體 挑戰電視夢


金溥聰重出江湖 打造電視台

2009-02-11【楊舒媚、陳洛薇/台北報導】

馬英九競選時的重要幕僚金溥聰(中),據傳將投身媒體業。(本報資料照片/陳怡誠攝)



遠離政壇的前台北市副市長金溥聰確定重出江湖,這一次,他的老闆將換成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
金溥聰將為黎智英一心想在台灣打造的電視台擔任CEO,負責電視台成立的籌畫、經營,以及團隊成員的組成工作。若無意外,金溥聰的動向將於今日召開記會宣布,並於十六日正式履新。

了解金溥聰作風的人士說,金溥聰一向對媒體有些想法,他是傳播界出身,也是傳播學者,確定重返傳播圈之後,相信他會以傳播專業,在媒體扮演中立角色,也會謹守「三不」,即不會操控新聞、不會藉媒體圖利馬英九、不會利用他的政治人脈向馬政府索求獨家。

友人透露,金溥聰將以接受專訪方式宣告他重返傳播媒體,也會在專訪中詳細說明他的理念。

再度鄭重表示:絕對不會入閣

金溥聰與黎智英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就認識,總統大選期間也互動頗多,金溥聰於馬英九當選第一時間宣布「不入府、不入閣」,並赴香港中文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後,兩人在香港再聚首,期間便陸陸續續談及此事。

原本,金溥聰對於生涯規畫還有另一選項,即赴美國擔任訪問學人,但因為妻子周慧婷反對,金溥聰才答應黎智英的邀約。此事於農曆年前即拍板,並決定在金溥聰自港返台後宣布。

金溥聰被外界認為是馬英九總統的「國師」,其動向一直備受外界矚目,馬當選後,為避免「分封天下」的負面觀感,以及遏止眾多等著「分地皮」的搶食者,金溥聰以第一功臣的身分宣告「不入府、不入閣」,便有以自斷政壇後路之手段讓爭功者「殘念」的用意。

不過,隨著馬英九執政成績不佳,金溥聰重新歸隊的傳聞不斷,八日他在香港參加渣打馬拉松香港站比賽時,再度鄭重表示:「絕對不會入閣,絕對不會擔任政府官員,這是我的承諾。」

但他同時也暗示:「不排除做任何我喜歡的事務」,且「未來動向本周就會確定。新的落腳處會是民間機關,尚未確定前我無法明講。」

據了解,黎智英本人一直相當欣賞金溥聰,認為他靈活、觀念新、有創意,黎智英本人和馬英九可能不怎麼能聊,與金溥聰卻有不少火花;另一方面,金溥聰在政治上已先自斷後路,雖仍熱愛教書,畢竟是舊業;在黎智英提出電視台的新職務時,對金相當具有吸引力。




與黎智英擦出火花 未演先轟動

黎智英在台灣創設電視台的企圖心強烈,為了證明他的決心,日前甚至已拿到中華民國護照,此間,他曾經探觸的電視體系,包括中天、年代、東森等既存頻道,但過程多所周折。而今,具備創意、謀略乃至「門神」作用的金溥聰與他聯手,兩人結合所掀起的政媒效應,未演先轟動。


傳金溥聰掌壹傳媒電視台


【呂雪彗/台北報導】


馬總統核心幕僚金溥聰近期內返台履新,外傳他將出任壹傳媒事業集團旗下電視台的CEO,政壇咸感震撼,人事案今天可望明朗化。黨政高層人士認為,此與馬英九不想被貼上「過度親中」路線將有一定微妙關聯。

據了解,金溥聰決定「不入府、不入閣」,而擬投靠在壹傳媒旗下媒體事業,相關人事作業洽談已一段時間,今天可望底定。

黨政人士指出,若金溥聰投效到壹傳媒集團,將有另一層政治深意,因大陸方面一直不喜歡壹傳媒,拒絕其進入大陸採訪,金溥聰與馬關切密切,人盡皆知,金溥聰的動向,意味馬總統絕不是「親中」的人,兩岸關係發展將更微妙。

金溥聰去年赴香港任教,淡出台灣政壇,但他對政壇的影響力,外界一直盛傳不斷。近期陸續傳出外號「金小刀」的他可能返台接任總統府秘書長等要職,但金溥聰強調「不入府、不入閣」意願不變。近日政壇上盛傳,金溥聰將入主一家民間電視台擔任CEO,而那家電視台的幕後老闆是黎智英。

消息人士透露,壹傳媒老闆黎智英去年和中天、中視併購案失之交臂後,隨即有八大、東森、緯來和年代電視台求見黎智英要求出售,但去年底黎智英和年代董事長練台生首度見面談併構案,但年代開價40億元,各電視台開出價碼均高於市價,導致黎智英決定採觀望態度。

日前市場傳出黎智英以20億價格收購年代,但未獲證實。


據悉,黎智英不是買下年代,而是近日可能買下一中型頻道,未來將定頻為新聞台。




妻:他每天都在做「重大決定」


【朱梅芳、徐紀琤/台北報導】


金溥聰已於九日元宵節返台,對於未來新動向,昨天他未接聽電話,無法獲得他本人回應;但記者詢問金的太太周慧婷時,她也不予置評,幽默地說:「我想,他回來台北工作後,要先適應和女兒搶床睡,還有每天早上起床和我搶洗手間吧!」

曾傳言指《壹傳媒》老闆黎智英之前積極想買下中天、中視電視台,當時曾力邀金溥聰加入他的電視事業團隊,但最後因由旺旺集團出線,金溥聰進入中天、中視的邀約已作罷。

但因《蘋果日報》旁的一塊地,據傳被台灣《壹傳媒》所有,被規畫興建電視大樓,黎智英可能另尋收購電視,或乾脆自己辦電視台。《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昨表示不予置評。

至於傳《蘋果日報》購買年代電視,因價碼談不成已確定破局,年代董事長練台生前晚與台內高層主管明確表示:「我現在沒有強烈意願要賣。」

金溥聰太太周慧婷昨則有新工作,出任城邦基金會執行長,將結合城邦旗下事業,推廣閱讀,從事社會公益活動。

周慧婷說,金溥聰回家後,首先要面對的是和女兒搶床睡,「因為他不在家期間,都是女兒和我睡,現在女兒已不肯回自己房間睡了。」

在香港時,金溥聰每天和她通電話,「我老公開玩笑說,他在香港,每天都在做『重大決定』,決定今天吃什麼口味的泡麵,喝那個牌子的鮮奶。」雖然兩周返台一次,但有時感冒了也沒人關心照顧,「這次他回來,好像對家庭溫暖特別有感受。」

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MIT史隆管理學院院長談未來行銷致勝之道

越謙卑 越能抓準顧客的心
轉寄本文 加入書籤 訂閱雜誌 電子雜誌 加入我的最愛 del.icio.us Yahoo MyWeb HemiDemi MyShare Google商業周刊 第1052期 2008-01-21 整理者:曠文琪、李郁怡

未來的品牌競賽就算有創新產品與技術,如果沒有了解消費者的強烈欲望,你很可能已經在個人化行銷風潮中,先輸了。

第一次來台灣的施米特林相信,台灣代工業也應該聆聽消費者的聲音。(攝影‧翁挺耀)
你,夠謙卑嗎?如果不夠,恐怕你已經在未來的全球品牌競逐賽中,輸人一截。這是全球商學院排名第七的麻省理工(MIT)史隆(Sloan)管理學院新任院長施米特林(David Schmittlein),給《商業周刊》讀者的忠告。

一月十四日,台北市遠東飯店的會議室擠滿了人,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都到場。大家都想聆聽,應時代基金會邀請來台的施米特林,怎樣談未來。

施米特林為何受注目?首先,他是史隆管理學院第一位從外聘請的非嫡系院長,○七年十月他上任時,《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特別分析原因:「史隆雖然與科技產業有良好關係,但是在商業界的影響力,仍在華頓商學院與哈佛的陰影下,」曾擔任華頓副院長八年的施米特林,背後藏著商業的豐富人脈,讓史隆寄予厚望。

事實上,主攻行銷的施米特林,能獲得商界肯定,成為美國運通、嬌生、桂格、惠普與時代華納等十多家大企業的顧問,並非只因名校的光環。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陳永昌說:「他在學術領域的地位,可與管理大師科特勒(Kotler)相提並論。」

台大國企系副教授任立中補充:「他是行銷決策模組的大師。」過去消費者的行為研究,頂多只能透過蒐集的資料做群組的預測,但是施米特林的研究,卻讓大家看到,以量化數據,精確預測個人消費行為的可能性。

當你透過信用卡消費,銀行已經把你主要購買的產品項目記錄起來,然後,針對你的消費行為,用電子郵件寄出量身打造的廣告DM。如果,你剛上網買了一張機票,下一秒,他就可詢問你,是否需要買一張旅遊保險。這,就是透過模組追蹤與推算後,針對個人打造的行銷行為──個人化行銷。

《商業周刊》特別專訪施米特林,請他談個人化行銷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開始投入此領域,這是未來的趨勢。」但當我們忍不住追問,科技如何能讓個人化行銷發展的更精確時,訪談中總是談笑風生的他,卻停頓了一下,給了下述的回答。

「其實,創新跟科技,都只是次要。」「關鍵是,你夠不夠謙卑,想不想真正了解消費者?」「大家都太有自信了!」他加重語氣的說。

全球化,讓所有人著迷於追求各種花俏的行銷工具。這位頂尖商學院院長卻選擇在此刻,要跟我們談一些很基本卻很重要的態度。

透過分析找對的消費者 提供對的服務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全球化下,談個人化行銷這件事情,兩者會否是個兩難?

施米特林答(以下簡稱答): 人們提到全球化時,似乎會想到什麼事情都變得標準化了,其實不然,全球化時,個別化也同時發生,消費者的行為變得更多元而難以預測。但還好,科技如網路的發達,讓廠商可以更即時得到消費者的資訊與回饋,去預測消費者下一步的行為,讓個人化行銷變得更成熟。

問:你透過行銷決策模組等工具,協助廠商做資料蒐集,然後用資料庫去運算、分析消費者未來的行為,聽起來很抽象,因為人的行為每天都在變?

答: 對(笑),我們當然無法知道所有人會怎樣做。不過,過去的企業想要賺更多錢,不必真的知道消費者要些什麼,會怎麼做。它們的做法是,分析什麼樣的人會買他們的產品,然後針對他們做廣告、設計產品。

但現在個人化行銷的概念是,透過分析,了解消費者內心真正的需求,提供對的消費者,對的服務。這些需求可能是連消費者自己都沒察覺的。你認為星巴克是咖啡公司嗎?它其實是在賣家的感覺,有音樂,有舒服的位置,咖啡味道怎麼樣就沒人關心了吧(笑)。如Lexus,消費者買它,不是因為好或是可信賴,而是這台車讓他感覺到一台真正奢華的車,應有的內涵。

企業透過個人行銷找出對的客戶,若能從五個消費者中找出一位,你已經比別人好上十倍以上,因為大多數的公司,只能從五十位,甚至是五百位中找出一位。而根據統計,如果你能夠提供對某些消費者很有價值的商品,約有二五%的人會去買,不過,利用傳統的方式去找消費者,準確度可能只有一%。

最棒的方案不見得有效 敗因於太過自信

問:透過精準的研究,大家在行銷領域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

答:對。比如說打五折與買一送一(50%off and buy one get one free)看來好像一樣對不對?但是我們研究一間超市舉辦洋菇買一送一大促銷的活動,產品沒有標價,結果銷售結果比平常還要差。

為什麼?因為一般家庭消費者的心裡想,一、如果拿兩盒,一個家庭一星期,吃不完必須丟掉太浪費了,反而製造垃圾。

二、如果只拿一盒,看起來我好像是個不曉得價格的笨蛋。結果,消費者反而決定要等到洋菇是平常價格時再去買。

透過研究,我們就知道,未來廠商考慮做買一送一的活動時,除非正品對消費者的價值比贈品價值高出二倍到三倍,否則很可能會沒有效。我們必須瞭解,其實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比實際知道的多太多,大家太過自信(搖頭)!

問:聽起來,轉變態度似乎是做個人化行銷很重要的事?

答:其實找出顧客價值,是比分析市場的四P理論(產品、價格、促銷與成本)更基礎的事,這是不變的,只是大家都自以為自己懂消費者。

我想談一個銀行案例,過去,銀行做行銷,不管是賣信用卡或是家庭信用貸款,他們考慮的重點只有一個,誰會接受他們的這個產品?有一次,我們開會討論要提出什麼樣的促銷方案,給這些主力客戶,當大家爭論不休時,我們建議抽取這些客戶的一成,將它分成三個族群,推出最棒、次等與一般的方案,透過電子郵件,即時了解這些消費者的回饋。

結果,最棒的方案卻並非最受歡迎。這結果讓所有人反省--太過自信的專業人士,常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

讓顧客決定產品設計 比創新科技重要

問:很有趣,行銷領域談形塑(reshape)消費者行為這麼多年,現在這些大企業開始又將重點放在聆聽消費者聲音上?

答:對,創新科技並不是最重要的。讓我舉一個例子。微軟花費了數百萬甚至數十億美元在行銷研究上,去瞭解消費者到底要什麼,可是,微軟的iPod(編按:蘋果當紅的隨身聽)在哪裡?微軟或許為了產品設計花了很多的心血,但是,產品設計背後的基礎是顧客價值。很多人卻忘了它。

問: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瞭解消費者的渴望(desire),還是能力?

答:法國人的回答會是「有紀律的意願(desire in principle)」。我們有沒有意願?當然!你會聽到「現在,我們要把焦點放在穩定性上,」或「我們要把焦點放在功能上,」這樣說,通常是因為過度自信,「人們就是會想要這樣的東西。」

當這些公司去做市場調查時就會問,「你要不要產品更有穩定性?」答案是「要」;「你要不要有更多功能?」「為什麼不?」「你喜歡藍色或紅色?」「藍色吧?」這種又是太過自信的問題,根本不可能把廠商帶到正確的方向。

問:你一再提到過度自信,是不是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心態?

答:偉大的企業,知道他們的確有這樣的心態,會設法去改善,但更多時候,很多公司即使查覺,也不會設法去避免這種心態。其實,這對成功的企業家來說,是一種「經典型的挑戰」。

你已經成功了,然後,要你謙虛的讓消費者的需要決定你的產品設計,這需要企業採取很開放的態度。

但是,唯有越謙虛,你才能得到越多。

行銷研究不一定得花大錢 可從身邊客戶做起

問:我們其實也都知道深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很重要,但似乎要花大量的時間與成本,對沒有經濟規模的台灣公司,難度很高?

答:表面上看起來是浪費了些時間與金錢。但,當有三分之二的人根本不會去選擇那個行銷人員自以為「最好的點子」時。假使我們仍非常擅長於猜測或選出最佳的點子,那我們才是浪費資源。

對於那些實在非常在意成本,無法投資在個別行銷科技上的企業,我會建議他們先從瞭解客戶,或是客戶的客戶開始。這是每一家企業都可以做的。

我不提企業的名字,有一個知名的食品公司,也是個中型企業,並沒有花很多錢在一對一的行銷上,但這家企業的執行長,每個禮拜六都到不同的行銷通路銷售點走道上,面對面的詢問消費者,「你覺得這個商品如何?」看起來這是個微不足道的方法,但這是一種「我要真正瞭解消費者」的承諾。

其實花大錢在行銷研究上並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是想法(ideas)。「我們是不是真的花精力在挖掘真正有價值的想法,並且瞭解消費者真正在乎的。」

問:所以重點還是在於,你了解消費者價值的渴望有多深?

答:對,別輕易放棄了解消費者價值的可能性。我想舉海爾公司為例,它在進軍美國冰箱市場之前,在當地的知名度幾乎很低,它靠低價,但是卻打不進去,後來它調查出消費者心中所需要的產品,設計小型冰箱進軍學生與酒藏市場。從這裡開始,海爾成為美國第二大的冰箱品牌商。

即使你是家好企業,有創新的技術那又怎麼樣,找個角度從客戶價值下手,才是因應未來之道。

*施米特林小檔案
出生:1955年
學歷:哥倫比亞大學商學博士
布朗大學數學學士
經歷: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教授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副院長
現職:MIT史隆管理學院院長

非常重視自我的人

婚姻觀點
心念很重要


【夜函(彰化員林)】
朋友小姍老是對我說:「我真後悔結婚,結婚就不能有自己的朋友,被夫家人管得死死的,連回娘家都要用請求的方式。拜託!我們做人媳婦的,也是人生父母養的啊!」

我問小姍:「那妳有做到一個媳婦應該盡的責任嗎?」小姍理直氣壯的說:「我替夫家生了兩個白白胖胖的男孩兒就夠囉!還需要洗碗、煮飯、洗衣嗎?我懷孕九個月已夠辛苦了!這段期間不能抽菸、喝酒,多累啊!這樣失去自我的日子,我可不希望再來個第三胎。」

小姍是個非常重視自我的人,她認為結婚就是生小孩而已,她忘記自己還有許多責任,她也忘記應該要學習去扮演好媽媽及媳婦、老婆的角色,那些吃喝玩樂的生活,是該收斂些。

小姍又說:「我真佩服妳啦!老是待在家裡,寫的文章不是小孩就是老公,拜託換點新鮮刺激的,好不好?」

我笑笑的說:「我的口味不重。」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麼你就真的會走進墳墓;如果你認為婚姻是通往幸福的門票,那麼你也確實會在婚姻裡得到幸福。心念很重要,當你否定了一件事情,它就會負面的呈現;當你歡欣的接納,它就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2009-02-09/聯合報/E1版/家庭.副刊】

無論台灣女生有多麼可人,最後終會因為翻舊帳、不信任對方以及強烈的控制慾而走上分手一途。

老外看台灣:男生女生都難搞

2009-02-10文/林愛薇《全球中央》
在台外國人的愛情微型觀察 異國戀情浪漫多問題也多


身為混血兒的我,長年在智利生活,回台灣工作後發現,台灣人看重愛情的程度遠大於西方人,不論是電視節目或書店書籍,充斥兩性關係議題,不少外國友人很驚訝為何談論愛情的書籍在台灣如此轟動,也認識到,原來東、西方國家雖在某些認知上有所不同,對於兩性關係卻同樣有高度興趣。
不少外國人士來到台灣,譜出許多動人異國戀情,但文化差異讓原已複雜的兩性關係更加難解,身在台灣的外國人是如何看待台灣男女呢?

Part 1
台灣女vs.外國男

女人一生當中一定曾被異性說道:「不要想太多啦!」、「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複雜啦!」多數人認為女人是複雜的生物,而老外認為台灣女人又比普通女人複雜一倍,常讓外國人一個頭兩個大!不只有很多又高又無謂的要求,且還要24小時黏在一起、愛吃醋,行為也難以理解,讓在台灣的外國人吃足苦頭,也讓他們對台灣女性更無所適從。

外國人的腦海中,對於台灣女人總存有以下幻想︰纖瘦窈窕、一雙鳳眼、還有一頭黑色的長直髮,話不多且溫柔,簡直是可愛至極的完美嬌妻。但來台灣後碰到的卻不同,外國友人將台灣女人大致粗分為兩種類型,除了會玩的辣妹,另一種則是需要尊重、要求責任且想要擁有安定關係的台灣美女。

不想交台灣女友 難伺候且控制慾強

來自墨西哥的比爾(24歲)表示,來台灣已經一年半了,他很喜歡台灣的女孩子,在台灣的女生朋友人數多過台灣男性朋友,卻從不交台灣女友。他說,和台灣女生在朋友階段就發現她們很難伺候、要求很多,讓他不敢想像交往後的情形,甚至害怕會失去私人時間及空間。

從美國來台有六個月的湯姆(23歲)說,他並不喜歡台灣的女孩子,即便他女友是華僑,但女友也不是在台灣長大。他對台灣女生的觀點多來自女友的台灣朋友。湯姆表示,台灣女生很喜歡可愛的東西,讓他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錯覺。湯姆認為那是成長背景造成的文化差異,因為台灣人國高中時間多花在讀書,少有機會接觸到感情問題。即使自己並非成熟的男人,但相較之下,台灣同齡的男女就好像美國的高中生一樣。


外公外婆是台灣人,從美國來台的第三代外國人理查(39歲)稱讚台灣女生的化妝技術非常好,但太注重外表。他提到,台灣女生化妝前後是不一樣的人,這讓他很害怕她們個性是否如同她們的妝一樣,是雙重人格。理查從周遭朋友及親人的經驗發現,台灣女人很聰明,但大多在婚後才展現聰明才智。婚前很可愛的台灣女人在婚後就露出精明本性,凡事喜歡握有掌控權,無論錢財或私人空間。法國人的吉爾(27歲)分析為何異國戀情容易告吹,他也認為,無論台灣女生有多麼可人,最後終會因為翻舊帳、不信任對方以及強烈的控制慾而走上分手一途。

想交台灣女友 認真忠誠又愛照顧人

來自哥斯大黎加的可樂思(24歲)在台灣四年交往過四個女友,他非常喜歡台灣女孩,也很盡力融入台灣文化,在台灣少有外國朋友。和其他外國人不同的是,他融入台灣文化,主要是因為要追求女孩子。對可樂思而言,台灣女生極具挑戰性,和一般速食可得的愛情不同。他從這些感情經驗中發現,台灣女生一旦投入感情就會非常忠誠,將男友照顧得無微不至。

Part 2
外國女vs.台灣男

在台北街頭看到越來越多外國男人牽著台灣女人的手,但卻少見台灣男人跟外國女人走在一起,這是很奇怪的現象吧!不少外國女性都在問,為何他們交不到台灣男友?

來自法國的博文(30歲)認為會出國旅行的男人數量比女人多。即便來台灣目的不是把妹,但還是要嘗試一下。他強調,女人天生就比男人複雜,不只尋找穩定生活還會思考未來,當她們要安定時,就會考慮很多因素。台灣女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擁有很多選擇,決定權在己,當然更難搞。博文倒覺得,外國女生只要願意,很快就會找到台灣男朋友,因為台灣男人靠面子吃飯,有外國妞當女友是值得驕傲的事。

男生管太多 女生有壓迫感

從多明尼加來到台灣兩年半的琳達(28歲)提到一個現象,男尊女卑的心態一直存在於台灣的每一個角落,而台灣男人大多不能接受女人完全獨立、有主見,因此除非外國女人自我犧牲,願意變成小女人,否則關係難以長久。


她說,台灣男生喜歡還在追求的階段,就認定彼此已經是一對,總認為外國女生釋出的善意是對自己有興趣,想有進一步發展。然後很快就批評和介入女方的生活,想改變女方的生活方式、交友,不喜歡女方有異性朋友等,而這些都讓她不能接受。

琳達並舉自己的例子說,在台灣和要追你的異性朋友去買東西,他們會對你買的東西有意見,甚至還鼓勵你買他們自己覺得最好的。但琳達認為,這些東西是自己要的,為何台灣男人要如此堅持?有的還會批評她走路方式像小雞,要教她怎麼走路。琳達認為,追你的人應該是喜歡你、支持你,而不是一直批評。

澳洲來的裘娜(25歲),來到台灣已經兩年,她認為台灣男孩子受日本漫畫影響很深,除了覺得女生越瘦越好,也喜歡把自己搞得越瘦越好。而這些「瘦型男」多注重外表大於注重女友,也要求交往的女生跟他們有相同的裝扮,但這些花俏的裝扮和外國人簡單穿著的風格大不相同。裘娜說,除了型男之外,另一類型就是宅男了,但他們通常不會將注意力放在你身上,而你也不會對他們有興趣。

女生太獨立 男生沒存在價值

身為美國及西班牙混血兒,五年來斷斷續續在台灣生活的安娜(32歲)提到,台灣男生太溫柔,讓她產生沒個性的錯覺。她的許多友人對於台灣男生會幫女友背包包的情形感到訝異。安娜說,在國外,包包是用來搭配衣服的配件,少了包包,衣服就不完整了;但到台灣才發現,這可以用來傳遞男女關係的訊息。

裘娜認為台灣男人還是有優點︰相較之下,台灣男人較會照顧家庭,保護自己家人。她也發現,很多情侶還在一起不分手是因為要給個交代。「交代」這個詞在國外不常見,為什麼需要交代呢?外國人還弄不清楚什麼是交代!

琳達表示,大多數外國友人認為西方人尊重隱私,不會調查你的過去,也不會問你去哪裡,不會查你的通訊。也因為這些來台的外國人常出國,本身就已具有溝通的能力,因此跟在台灣的台灣人相比,視野也較開闊。外國女性可能太獨立,讓台灣男生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Part 3
東方vs.西方 關鍵在溝通 東西方的溝通方式大不相同, 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博文說,相較於外國人習慣透過言語溝通或明訂契約,亞洲人則是用肢體表達。一個舉止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眼色也可以透露這個人的想法,外國人習慣講清楚,也因此常搞不懂台灣人想表達的訊息。

博文還談到,在國外會用口語表達他有多愛你,因此當亞洲人用行動說明時,外國人是看不到的。而亞洲女性為了要表現自己對於他人的喜歡,通常會採取較開放的舉止吸引注意,這也是他分析為何在許多外國人眼中,台灣女性容易跟人上床的原因。

理查說,台灣女人生悶氣和冷戰,透過「不說話」,不想製造更多問題,讓外國男人永遠猜不透她真正的想法。在國外,透過言語的溝通,直接表達心裡的話,即使過程中情緒起伏很大,但是終究會決定繼續交往下去或分手。但同樣的情形在台灣,女人或男人其中一方,會願意忍受下去,持續維持和平。

另外,可樂思表示,他以往的交往對象,總是將他身旁的美女好友視為競爭對手,卻總因自信心不足而提出分手。就好比溝通時,遇到較強勢的對手就容易居於劣勢,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透過愛情觀的討論,更能凸顯出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唯有了解和溝通,才能讓愛情跨越國界,開花結果。

印加巡禮 庫斯科和馬丘.比丘的故事

【聯合報╱作仁】 2009.02.10 04:18 am



庫斯科古城內的「大教堂」。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蘇斐玫攝影)



祕魯馬丘.比丘遺址。
(路透)

造訪印加古文明是孩提時期就有的嚮往。但關山遠隔,要專程安排這樣一趟旅行,一定得有很強烈的意願,即使公務再忙也得放下,不過一而再、再而三,公忙一直成為最好的藉口。想不到這個願望最後卻因為參加一個國際會議之便,得償夙願。會議的地點在智利,開完會後立刻搭機飛向印加古文明的搖籃──祕魯。

庫斯科(Cusco):太陽的孩子


子夜一點半從智利起飛,四點多抵達利馬──祕魯的首都。接著又要換搭前往庫斯科的飛機,還得在機上折騰六個多小時。全利馬機場看不到幾個英文字,從海關開始幾乎沒有人講英文,比手畫腳一番終於找到國內機場的登機櫃台。突然自覺又聾又瞎又啞的,好在搬出以前學過的拉丁文,還算小有用處,但仍差一點坐錯飛機。剛上飛機時有點累,順便打了個盹。張開眼睛時,太陽已經出來了,眼前一片雲海,而穿透雲端的一個一個山頭活像是在海中的島嶼。朝陽初現,層層岭嶒,晦明交錯,變幻莫測,鬼工崢嶸,雲隨波逐,真是大自然中的壯觀美景,使人心曠神怡。仔細一看,在崔嵬絕嶺中卻有人跡,還有曲迴的羊腸小徑,及山澗畔的片片梯田。不禁感嘆,在峻屺之中也可以開闢出一片天地,人真是偉大。不一會兒,飛機就在庫斯科降落。

庫斯科是一座山中古城,高三千二百多公尺,千百年前印加人就在此地建都。他們從的的喀喀湖(Titicaca)到安第斯山脈中建立了一個謎一般的古文化。庫斯科南通北達,是印加帝國的中心。他們興建了幾千公里長的「印加公路」,開墾出數不盡的梯田,蓋了一座又一座的石城、石廟,他們叫自己是太陽的孩子。他們是一流的建築師,幾公尺厚的石牆完全不用黏著劑,全靠一塊巨石跟另一塊巨石緊密地連疊在一起,中間連一片紙都塞不進去。幾百年來一次又一次的大地震,導致後來西班牙建築一次又一次地倒塌,印加的石牆卻還是完好如初。有人說他們這樣的建築是象徵他們帝國的力量,來讓外來人感到敬畏的,身歷其境,也的確讓我嘆為觀止。從他們的日曆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天文的瞭解。但一個幾千年高度發展的文化,卻在短短的一百年中被幾百個西班牙人完全消滅了,以致一直到今天他們的文字還沒有人完全懂得,歷史散失,宗教被同化,真是令人浩嘆不已。不知是人類文明太脆弱,還是人性太恐怖了。得得失失,幻夢一場,徒留一份澹然懷古的心境在庫斯科。

印加文化還有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它有許多地方和中國文化很像。他們認為世界是由四大元素組合而成──水、地、空氣及太陽,而印加帝國是世界的中心。世界可再分為三大塊──天上、人間、地下。飛鷹代表天,奔豹代表人間,蛇代表地下。這不就是中國的天、地、人三才嗎?我想全世界的人都很相近,在一個無限的宇宙中過著有限的日子。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寸衷之間孕育蓄積萬千之勢,從渺小的物質中開創無限可能的妙境,而人世間不正是虛實相生,不是嗎?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古印加的Lost City?


天仍是漆黑的,導遊就來接我們去坐六點出發的小火車前往馬丘.比丘──印加的Lost City?抵達車站時已有不少遊客開始上火車了。清晨六點準時發車,天色也慢慢開始轉淡了。天上一點雲都沒有,只有幾顆晨星還在做最後的閃爍。火車開始吃力地爬離庫斯科,但因為這個城市落坐在一個山谷中,火車只能用Z字形來回爬升,而無法盤山而行。小火車一層一層地爬高,途經許多人家的後院,可以看到人們洗臉、刷牙,開始準備他們一天的工作。狗兒們嬉戲的嬉戲,打鬧的打鬧,毫不理會他們的小主人在山徑中攀爬著去上學。只有幾隻小豬仍然是懶洋洋的,好像還沒睡飽一樣。火車開到半山腰時,朝陽終於突破山頭。金黃色的光芒灑向初醒的山谷,剎那間,灰藍的都市變成了閃亮的黃金城,所有的顏色又再還原回到人間。難怪古印加人要崇拜太陽神,因為太陽給了人們生命,也給了人們多采多姿的世界。火車爬出了山谷後,就開始往下山之路行駛。

在高峻多岩的山坡上開墾出一片又一片的菜圃麥田,好一幅典型的山地農業景致。雖然不是整整齊齊的,但是一線相連依偎著崚嶒崎嶇的陡坡,讓我感到人類的偉大及老天的寬容。鐵軌沿著山澗而行,不知不覺中,蜿蜒小溪變成了怒水激流。點滴的柔弱細流,匯聚成刻畫山嶽外貌的利斧。翻滾的濁浪留下傷痕斑駁的砂岩礫片,在群山中劈出一條細細的峽谷。人們在這對人類並不友善的莽原荒林中,鋪陳深耕創造出一片翠綠的盎然生機,澎湃洶湧的河流也成為象徵人們生機的音符。他們說這是亞馬遜河的源頭,不禁想到在這交錯蜿蜒荒野中的河流曾經創造出多少的生命!

火車慢慢地駛入高山雨林,枯乾荒蕪的高原轉換成濃蔭的山林。野生蘭花、蔓藤繾綣纏綿著高大的喬木,薇蕨蘚苔長滿了山坡,連高陡的岩壁都攀掛著點點紅綠的仙人掌,到處是盎然生意。三個多小時以後,火車到了終點站──一個在崇山峻嶺中的水畔小村落。

逃過無數賣土產的印地安小女孩們,再搭上小巴士開向馬丘‧比丘。記得小時候就對這個古印加的「Lost City」充滿了好奇及嚮往。如今馬上就要看到了,心中著實有著一份近幾年來少有的激動。走了二十分鐘的山路,七轉八彎,一座多次從照片上看到無比熟悉的山峰赫然呈現在眼前。古城就在山峰下的人造高原上──久違了,古城馬丘‧比丘!爬上層層的梯田,坐在古城上方的草地上看著這仍充滿鍾靈毓秀之氣的印加古城。五百年來它仍是那麼的有氣勢,那麼的雄偉。雖然已是廢墟一座,它還是那麼的動人。藍天白雲之下,遊客迎著清風在古城中走動,只剩下小小的黑點,彷彿是它的創造者古印加人仍活在這座古城中過著他們逍遙遺世的生活。駱馬穿梭在綠油油的山徑中,農人在又陡又窄的梯田上種植著玉米及番薯。

Goood-Byeee!!! 傳信兵的後代!


沿著古石階,一步一步地爬入石城。石板路被磨蹭出了無數的步痕,不知道是遊客還是古印加人所留下的。爬上城中的最高點──天文台,好像看到了大祭師正穿著五彩繽紛的羽毛法衣,迎著從山谷吹上來的清風,利用太陽的影子在昭告百姓何時該下種,何時該收成,今年必定又是一個豐收年!百姓們歡天喜地到城中的神殿中慶祝。太陽神、飛鷹神、大地之母神、水神,各個神殿都還在。水神殿中仍流著終年不斷的泉水,好像歡樂的笑聲也還在眾山之中回響著。但不知何時石城之中只剩下山風綠草伴著空無一人的綠石建築。曾經縱橫南美的印加帝國、印加文化,也就在馬丘‧比丘最後山谷的回音中不知不覺地消失了。無論是因為古印加祖先生性愛好和平(這是現在的祕魯人說的),還是軟弱怕死,他們都讓自己的子孫及城市文化被侵略者玷辱蹂躪掉了。至今,印加子孫說著侵略者的語言,信奉著他們的宗教,但仍是二等公民。可見上一代的所作所為,對他們的子子孫孫影響有多麼的大。西班牙人所奪走的不只是印加人的生命財產,更是他們的尊嚴。馬丘.比丘是印加人最後留下來最完整的城市,這並不是因為西班牙人手下留情,而是因為西班牙人自始至終沒有找到過這個城市,是因為高山叢林保護了它,但最後仍無法保護印加人。馬丘.比丘不是被侵略者所毀滅,而是最後被自己人所遺棄了。手指輕撫過幾百年來仍緊緊砌在一起的石塊、石牆,想著印加人為什麼不像他們的建築一樣團結,難道他們只了解建築,而不了解人性嗎?

原是滿懷著興奮的心情而來,現在卻是帶著沉重的思緒下山。坐在下山的小巴士上兀自發呆,突然間一聲宏亮貫耳但不脫童稚的Goood-Byeee!!!聲從車外傳入,是一個六、七歲的印地安小男孩在跟我們說再見,真看不出一個小孩可以發出那麼大的聲音。巴士順著山路迴轉而下,才剛轉一個彎又聽到一聲Goood-Byeee!!!那小孩又跑到前面等著跟我們說再見。每轉一個彎這小孩總是先我們一步搶在前面跟我們說再見。約莫經過半小時之後,當我們抵達山腳時,他已經在橋頭等著我們。同車的每一個人都說要給他錢。當他帶著微喘的呼吸聲上車時,每個人都拿錢給他。想必在這荒山僻野,這也算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導遊說以前印加帝國全是靠「傳信兵(Runners)」去聯繫的,小孩的祖先想必就是傳信兵。有一個美國遊客說:「如果好好訓練他,十幾年後一定是奧運金牌得主。」我卻在想,他的先人是為國王傳遞國家大事的,如今小男孩卻只是為了小費而跑。不知這是諷刺,還是悲哀?但這就是馬丘.比丘的故事。

【2009/02/10 聯合報】@ http://udn.com/

買藥像買飲料,是誰的錯?

2009-02-10文/康健雜誌2月號 特別企劃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康健》雜誌)
聰明使用厝邊藥師 全國社區藥局大調查
本期《康健》雜誌封面(圖/康健提供)



媒體首次對全台三千多名藥師、一千多位民眾調查,發現許多應改善的問題,包括民眾不問問題,只有五成完全遵守藥師說明;藥師不主動解說,將近六成的藥師解說不到5分鐘,處方箋接得不夠多……種種問題讓民眾把受過訓練取得國家執照的藥師變成雜貨店老闆,買藥如同去買飲料般倉促。
在美國,「藥師」是民眾心中第一名信賴的專家,可見在許多先進國家中,人民很注重用藥安全的相關資訊。

可是,《康健》在藥師節當天公佈一項調查發現,台灣人民似乎只視社區藥局為雜貨店,不習慣去藥局問問題,藥師也沒有盡全力贏得民眾的心,不少人不配戴執照、不主動解說、藥袋標示也仍未盡完善。

《康健》與衛生署藥政處共同做了兩份調查,「2008全國社區藥局大調查」與「2008厝邊藥師大調查」,花費3個月的時間,大規模調查台灣本島3554家社區藥局(不含連鎖藥妝店),以及40歲以上有去過藥局的1294位民眾,交叉分析兩份問卷後,獲得許多出乎意料的結果,發現民眾與藥師都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超過一成的藥師 沒有配戴藥師執業執照

你知道幫你服務的人是否是專業藥師嗎?《康健》調查發現,有三成二的民眾沒有去注意藥師有否配戴執照,甚至有44.81%的民眾沒有核對是否為本人。

這表示台灣的民眾對於到底是從店員手中,或是穿白袍、配戴執照的專業藥師手中買藥,不覺得有太大差別;沒有習慣或不知道要辨識服務的人是否是專業藥師,甚至還沒有認知到,去藥局就應該獲得專業的服務。

根據藥品優良調劑作業準則規定,對於未配戴執業執照的藥師,可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藥妝店的藥師,雖不受法規約束,但藥師倫理規範有規定,違反者可依藥師法第21條懲戒。

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余萬能提醒民眾,不管是去藥妝店,或社區藥局,如果是買藥,民眾都應找藥師服務,並且要核對是否配戴執業執照,且是否為本人,以確保獲得正確的藥物資訊。




買藥的時候,民眾不問,藥師不說

《康健》調查發現,竟有高達四成的民眾不使用藥師的專業,到藥局完全不問問題,拿了藥就走,草率面對藥物進入身體後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此外,超過四成受過大學高等教育的民眾沒有主動問問題。

面對「藥師不說,民眾不問」的奇怪現象,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王惠珀鼓勵民眾要展現自己的需求,多問藥師問題,而不是一味否定藥師的專業性,以此為藉口不使用社區藥局,反而形成惡性循環。

從問卷結果交叉分析還發現令人擔心的現象,85.78%的老人是為自己去買藥,而他們不問問題的比例也高達47.55%,將近半數(表2)。更令人擔心的是,民眾反映藥局推銷電台用藥比例中,老人也最高,有8.09%,老人的用藥安全堪憂。

王惠珀提醒,面對高齡化社會來臨,讓藥師們趕快學習照顧社區民眾,讓住家附近有專業藥師可以倚靠。主動問問題是民眾要學習的第一步,這樣才能慢慢建立自己的精緻生活圈。

只有五成民眾 會完全遵守藥師的用藥說明

另外,《康健》也發現,台灣民眾還是存在順從性不高的現象。其中只有五成(53.4%)的民眾會完全遵守藥師的說明(表3)。

1/4民眾反映,藥師等他們問了才說

民眾不懂得主動問問題,但許多藥師也沒有主動解說的習慣。

問卷中發現,只有約44.55%的民眾反映,藥師會主動替他們解說用藥資訊,25.36%是民眾問了才說,而有24.63%是不跟民眾解說用藥資訊。

此外,藥袋標示也是民眾清楚了解用藥相關資訊的另一種管道。

但《康健》詢問藥師後發現,包括病患姓名、性別、藥品名、數量、用法、藥品單位含量等基本資料都未達到百分之百標示,其中標示警語的有七成四、主要適應症約七成一、主要副作用有六成一。換句話說,仍有三至四成的藥局沒做到。

近六成藥師諮詢時間不到5分鐘,民眾買藥跟買飲料一樣倉促


當《康健》進一步詢問藥師,他們平常花多少時間幫民眾諮詢,發現近六成藥師認為,藥師同業的解說不到5分鐘。這樣的時間大概就跟我們去便利商店買罐飲料一般倉促快速。

「一旦藥師服務民眾的時間低於5分鐘,那等於是民眾拿了藥就走,民眾與藥師都成了拿藥、發藥的機器,」余萬能認為,就台灣的狀況看來,比較可以接受的時間是最少6分鐘,這是包括前端的確認處方、調劑、書寫藥袋、確認領藥人、交付藥劑等,之後才做用藥諮詢。

但王惠珀提到,在日本,每位藥師的服務時間是12分鐘,「我想台灣人跟日本人都是一樣的,不會說台灣人比較不值錢,就可以花比較少時間」。

「相對於目前醫學中心每位藥師一天上百張處方箋調劑量,可見醫院藥師的工作量是遠超出負荷,哪還有時間好好諮詢?」

王惠珀更直指,對社區藥師而言,配藥至少需3分鐘,剩下來的時間應該要拿來教育民眾、向民眾解說,國外藥師有所謂的「諮詢費」,但台灣卻沒有,只有一張處方箋66元的調劑費,「這等於變相鼓勵藥師『服務藥品』,而不去思考該如何『服務民眾』」。



37.64%藥局幫民眾建立藥歷,其中有六成會再利用

調查發現,37.64%的民眾表示他所去的藥局有建立藥歷,而他們下次去藥局買藥時,其中有64.82%的藥局主動調出藥歷。無法核對用藥紀錄,也就無法確實做到幫民眾監督用藥安全。

1/4藥局 一天竟接不到2張處方箋

《康健》調查發現,超過1/4的藥局每個月接不到50張,換句話說,這些藥局一天接不到2張,而且數據呈現兩極化發展,也有21.85%的藥局一個月接1000張以上的處方箋。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連瑞猛估算,醫院藥師每天平均調劑150~200張處方,這跟鄰近國日本規定藥師一天40張(才有時間跟民眾解說用藥),差距甚遠。

王惠珀認為,民眾對社區藥局及藥師的定位有所懷疑,政府也得負一半責任,因為處方箋沒有從大醫院釋出,藥學系訓練出來的藥師難有機會可以在藥局發揮調劑專業,只好改賣掃把、衛生紙、漂白水等。


「藥是很先進的知識,如果十年不配藥就不懂了,所以面對民眾時,就會發現藥師品質不夠,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情形,」在學校裡教藥學系學生的王惠珀講得很激動。

另外,從民眾的調查也看到,63.76%的民眾沒有使用過慢箋服務,甚至仍有人不知道有這項服務(3.8%)。

從對民眾的問卷調查也發現,受訪民眾只有7%使用社區藥局「請藥師調劑連續慢性病處方箋用藥」的服務。但竟然有12%的民眾常在藥局購買處方箋藥。

余萬能擔心,是否有少數藥局是「無處方箋卻賣處方藥」,事實上,像避孕藥、威而剛、降血壓藥、氣喘藥、安眠藥等都屬於處方藥,是不可以自行購買的,民眾一定要有這樣的常識,必須持處方箋,才能到藥局領這些處方藥。

政府還需加強查核藥局賣非法的電台藥,懲處違法藥師

困擾衛生署、也危害民眾健康多年的電台藥老問題,在《康健》這次的調查中發現問題仍然嚴重。43.83%的藥師認為同業販售電台藥的比例仍高,表示政府還需要更加強查核,民眾也應再教育。



期許年輕藥師 成為促進改變的主力

或許,社區藥局無法在短時間內有驚人的改變,但從《康健》的調查中也看到一些樂觀、值得期待的未來。

問到自己是否堪稱社區民眾的家庭藥師?27.20%的社區藥師覺得自己「不太算是,因為做得還不夠」,甚至有3.82%認為「不是,因為完全沒做到」。

只有18.90%的藥師肯定目前藥局藥師堪稱為社區民眾的家庭藥師,半數(50.09%)覺得「還算是,但還有進步的空間」。

而且,服務民眾調劑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社區藥師,以9年以下年資、29歲以下的年輕藥師占最多數,之後則逐漸遞減。余萬能分析,這可能顯示年輕藥師較具熱忱,解說較詳盡,進而提升了民眾對藥局的可近性。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康健》雜誌)

陳正然 網路人勇闖電視台

2009-02-09撰文/何宛芳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期《數位時代》)


本期《數位時代》封面(圖/《數位時代》提供)



台灣曾經有一個年代,打開電視只有三台,想要看新聞就轉台視,想看戲劇就是中視,想看綜藝那也簡單,非華視莫屬。沒有太多的選擇,但也沒有嘈雜的抱怨,一切理所當然也相安無事。那個年代,現在說來似乎恍若隔世,但其實卻不遠,不過是二十年前。
後來報禁解除了,有線電視也開放了,台灣的人們多了選擇,更開啟了媒體的競爭新頁,但這都還沒有繼之而來的網路革命來得關鍵而深刻。

一九九五年,蕃薯藤成立,奇摩網站成立,由矽谷帶領的全球網路新媒體狂潮新打進了台灣,全面翻攪人們的閱聽習慣,更帶來了媒體產業的全面重整。

十多年翻騰的結果,平面媒體生態也全面改觀,如今網路幾乎成了新媒體強而有力的代名詞。它是趨勢,更代表新力量與群眾,準備攻向「電視」這一個媒體山頭。就在大家觀察「網路如何衝擊電視」時,有趣的戰力挪移卻悄然發生。

用網路精神帶領傳統媒體

以蕃薯藤打響台灣網路第一炮的蕃薯藤創辦人陳正然,竟選擇「逆流」轉戰代表著極致傳統媒體勢力的老三台之一華視。已經握有新媒體發言權的他,怎會想要淌傳統保守的渾水?

又是否會一改這一場新舊之爭的棋局?就在陳正然上任華視總經理即將屆滿一週年時,可以初步檢視這些問題的答案。

身為台灣第一批網路創業者,陳正然經歷過最初大家懷抱無限夢想的時期,也經歷過網路泡沫後找資金、創營收、減成本的艱困年代。

根據過往的經驗,他上任華視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檢視營運管理細節、改善成本與營收結構、向董事會提出三年損益兩平的營運計畫。如今一年過去,已成功讓華視年度虧損減少兩億元。

「一個cycle還沒結束之前,一切言之過早,」陳正然低調地為自己的成績下了一個註腳。

「他很努力也很辛苦,要讓華視每天正常運作的預算缺口縮小,」同樣由網路媒體轉戰電視領域的公視副總經理郭至楨表示。他認為華視雖與公視同為公廣集團成員,但不僅得不到預算補助,公廣的角色定位,反而讓華視少了很多商業營利機會,處境的確不易。


另一位資深傳統媒體同業也對陳正然表達了認同,「幾任總經理都做不到,陳正然上任一年就少虧兩億,這當然是很不錯的成績。」

對陳正然來說,降低成本只是開始,真正的挑戰,則是要如何帶領華視蛻變,轉型為新媒體,在全新的媒體價值鏈中,為華視找到定位。

而他從改變內部文化與思維著手,靠著過去網路創業的背景,四處找來網路專家為華視內部上課、導入第一手新媒體訊息,並開設部落格,讓內部同仁分享交流。陳正然為華視積極注入新媒體精神與開拓新路線的企圖心不言可喻。

「報紙與雜誌等平面媒體,就是面對網路衝擊的腳步太慢了,」陳正然對於已經淹沒在網路浪潮裡的傳統媒體勢力,有著這樣的感嘆,一旦新媒體占據了閱聽地位後,傳統媒體要再趕上,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傳統媒體就是要回到創業時的心態(mindset),願意接受任何事情、面對任何機會。」

「參與」將提升平台重要性

他指出,新媒體浪潮帶來了傳輸方式、內容表現形式與閱聽人行為、態度的三方面全面改變,也因此過去媒體產業的所有產製環節都必須重新思考、檢視。

陳正然舉例,他曾在攝影棚裡看到了一個殘破的花瓶,隨口問道:「這總該丟了吧?」沒想到同仁回他:「報告總經理,這還不能丟,還有一面是好的,燈光一打還是OK。」

然而這些習以為常的工作邏輯,在畫質更高的Full HD內容攝製技術導入後,即使是最基礎的燈光、化妝、拍攝,都將面臨全面性的考驗,而這些都需要以更積極的心態重新擁抱與接受。

「心態改變是中間最困難的,……而『參與』就是心態的變化關鍵。」而這也是他成立華視內部部落格的用意之一,希望藉著以部落格為起點的實際參與,讓內部同仁可以試著從正面的角度,了解並嘗試新媒體運作的機制與邏輯。

「現在大家的情境都一樣,像是掉在大海裡,收視率好的就好像是游泳國手。但是掉進大海裡的游泳國手,會不會游泳也已經沒差別,」對於新媒體帶來的媒體變革浪潮,陳正然有著這樣一套譬喻,「你唯一機會就是到達彼岸,」他說。


在陳正然眼裡,所謂的「彼岸」,其實方向已然清楚明白,「內容與平台應該是未來必然的趨勢。」他認為未來除了「內容為王」(content is king)之外,新媒體雙向互動特色所帶來的閱聽人參與,將讓平台也躍升為另一個「王」,擁有決定新媒體產業走向的關鍵性地位,「問題是如何將兩者結合,形成商業模式。」

沒有商業模式,只有產業的發展大方向,對陳正然來說,這豈不是再熟悉不過的局勢?即使到了傳統媒體,未來等待著他的,依然是那與網路商業發展歷程神似的產業渾沌狀態:一個無法計畫的未來,與靠著邊做、邊學、邊調整的商業模式。

在產製優勢上帶領內容升級

或許是習慣了狀態不定的未來性,陳正然不僅沒有傳統媒體人對於未來的徬徨與不安,反而對於傳統媒體的未來仍然十分有信心,「網路這新媒體已經十年都槓龜,到現在也還沒人真正出線。」

他認為至今還沒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商業模式與強勢的網路媒體,這自然都是未來可以努力的目標與機會。

「傳統媒體產製quality content(高品質內容)的能力強,在未來還是有角色,只是對內容的操作能力,還需要被升級。」而他所帶領的這一條升級之路,現在才正在起步的階段。

坐進了比過往辦公室大上好幾倍的辦公室,陳正然改掉十幾年來騎鐵馬上班的習慣,也開始接受專屬司機在上班時間的公出機會為他服務。

從單槍匹馬到有戰友支持

如同他鼓勵員工參與嘗試新媒體運作,看得出陳正然也努力試圖融入華視既有龐大、嚴明的組織,唯一不變的,似乎只剩下他說起網路時的奕奕神采,與身上的那條牛仔褲,呼應著他直來直往、沒有架子的態度。

「我這叫一皮天下無難事,」陳正然笑說,但也一語道盡他那傳統也拿他沒輒、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陳正然不僅是第一個讓司機沒車可開,還得兼做行程秘書的華視總經理,也是華視同仁可與總經理一起打壘球、籃球的頭一遭。


也因此,雖然組織與成本架構的重新檢視的確引來些許基層反彈,但也總會有人第一時刻就為總經理辯護:「我們是很省沒錯,但至少沒有裁員,」一位年輕華視員工如此說道。

對過去一同創立蕃薯藤的老戰友蕭景燈來說,陳正然對媒體場域的興趣早就不是新聞。

「最早在念書的時候,他就十分關心台灣的媒體發展,」蕭景燈表示,幾年來陳正然擔任華視董事,已累積不少想法,「他不會太樂觀,但也不會綁手綁腳,兩年任期一定就會為華視找到平衡點。」幾句話就表明了他對陳正然的無限支持與祝福。

沒帶任何一個班底進華視的陳正然,一年來至少已為自己培養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打拚伙伴,也讓人更加期待除了部落格,他將在新年度啟動包括華視影音資料庫的電子化、新媒體合作案等等在內的華視未來新動向。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數位時代》雜誌)

園區空盪 竹科10萬人休無薪假

2009-02-10【周曉婷、陳育賢、李宗祐/綜合報導】

科學園區從業人員長期頂著電子新貴光環,但在金融海嘯帶來的景氣寒冬下,從休無薪假到裁員,各地「落難新貴」不計其數。新竹科學園區開春統計,雖然休無薪假廠商僅占十二%,但休無薪假人數已高達十萬人,占園區總人數七十八%,情況相當嚴重。
竹科管理局二日調查區內四四五家廠商無薪假情況,由於非正式調查,至昨天有一四八家廠商回覆。

管理局副局長杜啟詳表示,回覆數雖只占三分之一,但這一四八家廠商員工數高達十二萬餘人,占區內總從業人員十三萬人的九成四。

其中,五十六家廠商陸續實施無薪假,其中四十九家是所有員工都休無薪假,其餘七家是部分員工休。竹科管理局統計,這五十六家廠商有高達十萬名從業人員休無薪假,占區內總從業人員的七十八%,影響層面非常大,無薪假天數平均每周一至二天。

南科園區原有五萬四千多名員工,去年裁了四千人,無薪假情況也愈來愈普遍,原本尖峰時間人擠人的園區聯外道路,近來空盪盪;南科所在的善化火車站,去年下半年開始,尖峰時段通勤人數少了三成。

在南科任職三年多的小吳是年前裁員潮的苦情代表。他和太太在同一家公司,太太是派遣員工,去年七月被解僱,因為不是正職員工,只領了三、四千元資遣費。當時小吳心想,派遣的裁完了,正式員工至少可再撐個一年到一年半吧,沒料到新一波裁員竟然來得這麼快。就在除夕前五天,小吳連同其他五十七名同事被通知不用再來上班了。小吳說,失業前半年,公司已開始休無薪假,一個月無薪假從兩天到八天不等。今年元月更誇張,元月廿日裁員前,總共只上了兩天班。

竹科一月裁員總數一○五○人,比去年十二月的一九五○人大幅縮小近五成。但國科會高層官員也表示,園區還是有廠商逆勢求存,有的太陽能產業和生技產業還徵才,友達光電中科廠最近因接到「急單」,生產線慢慢恢復正常。

Monday, February 09, 2009

隔壁老王的....

老 王 規定其兒子每天要記日記,某天晚上他要抽查兒子的日記。

他查完日記後,對兒子的母親大發雷霆。
其妻莫名其妙,要求老 王 說明原因。
他憤怒地打開兒子的日記攤在桌前,其上歪歪扭扭地寫著:


『今日 陳 叔叔來我家玩媽媽,說做完作業後,可以吃點心。

然後, 陳 叔叔誇我作業做得好,於是叔叔抱起了我媽,媽叫叔叔小心一點,

之後叔叔又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





妻大怒,斥問兒子,兒子哭道:
『是我把標點點錯了, ……應該是

『今日 陳 叔叔來我家玩,媽媽說做完作業後,可以吃點心。

然後, 陳 叔叔誇我作業做得好,於是叔叔抱起了我,媽媽叫叔叔小心一點,

之後叔叔又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

父與子,心貼心

——玉里慈院張漢周與張玉麟

◎撰文/黃秀花

二十七年前迫於家貧,
他曾為了是否讓兒子考大學,
左右為難、奮力賺學費;
如今,兒子不僅實現當醫師的心願,
還選擇到偏僻的玉里小鎮行醫。
作父親的除了感到驕傲,
也決定要以實際行動——
「當志工」來支持……



熟練的刀法、俐落而精準,六十六歲的老翁彎著腰,振臂疾揮地切下每一
分寸,不一會兒,半邊老薑頓時化成了千絲萬縷,點綴於主菜的周圍……
在玉里慈濟醫院廚房,這名有力幫手長得圓胖又和藹親切,正是院長張玉
麟的父親張漢周。

一如薑絲之於主菜,張漢周雖非專業的醫療人員,卻總在背後默默支持著
兒子。「上人把玉里慈院交給我兒子管理,那是一種責任,而不是權利;
既然有心來此服務,就應把醫院當成家一樣愛護。」張漢周說,他很敬佩
上人在偏遠地區辦醫院的理念,也對兒子下鄉服務的舉動感到安慰;為了
展現護院的決心,他從屏東來到玉里慈院當志工。

舉凡揀菜、洗菜、切菜等廚房雜務,抑或頂著烈日在醫院門前拔草、澆花
,張漢周都做得甘之如飴。「醫療的事情,我幫不上忙;但做這些瑣事,
我卻很在行!」言談中頗有幾分做志工「捨我其誰」的自信。



◆刻苦勞動,一代傳一代


張漢周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三歲喪母,五歲就跟著父親從彰化員林遷居到
屏東長治鄉。出身貧困,九個姊姊不是早早嫁人就是給人扶養,他十三歲
輟學跟著父親打零工,割稻、砍柴,回到家還要煮飯洗衣,可謂辛苦,卻
沒埋怨,「父親那時已經六十多歲了,實在不宜太操勞。」

婚後生活一樣清苦。他在張玉麟四個月大時,被徵調到金門當兵;服役兩
年期間,家裏全靠妻子擔待,每天操持家務,還要出去撿地瓜和柴火;她
揹著兒子,肩上扛著扁擔,一邊放著女兒、一邊放石頭以求平衡,含辛茹
苦。

為能讓家人溫飽,張漢周一退伍,便很賣力打拚。有一度受雇到山上去伐
木,他像拚命三郎般捨不得多休息,逢年過節也只託人帶錢回去,自己咬
緊牙根、默默忍受思鄉之苦。「一天沒做事,就會差很多!」張漢周說,
一天工資十幾塊,做三天才能買一斗米,若省去回家往返的車資和時間,
就可賺得更多。

熬了幾年,接續又有兩個兒子出世,張漢周眼見居住的茅草屋已搖搖欲墜
,於是招會及向人借貸,購買了一間舊屋與三分農地耕種。夫妻倆每天早
出晚歸、四處做工;等到長女出嫁,張玉麟也升上中學,能承擔很多農務
和家事,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每天下課、書包一放,張玉麟就先去切豬菜餵豬、洗豬舍、推豬糞等;假
日又去農田拔草、噴灑農藥。一個才十二、三歲的孩子,就要揹起重達三
十公斤的農藥桶,來回穿梭灑藥。「他個頭不高,爛泥巴又深,一腳踩下
去,遠遠望去,稻田裏就只看見一顆頭!」說到此,張漢周忍不住紅了眼
眶。



◆三餐顧不飽,讀書成難題


大學聯考,張玉麟並未如願考上理想學校。當他小心地探詢父親想去高雄
補習重考、目標是醫學院時,張漢周很為難:「你不能『閹雞趁鳳飛(閩
南語俗諺,太監雞羨慕鳳凰會飛;自不量力之意)』!我們家連三餐都顧
不飽了,那有錢讓你去補習呢?」

補習費、生活費和住宿費,加起來高達五、六萬元,張漢周說,當時家中
還有老父和兩名嗷嗷待哺的幼子,都靠他和妻子做苦工支撐著,即使務農
有收入也極少,經濟實在困窘。「一家六口人要吃飯,我工作三天買一斗
米,即使飯裏摻了很多地瓜,還是吃兩天就沒了。」

懂事的張玉麟,當然能體諒父親是心有餘卻力不足。因為就在不久前,父
親才又起了一個十年期的會,兼向農會貸款整修破舊的房子,加蓋五間房
間,就是要讓孩子們有個安穩的窩。「會錢負擔很重,經年累月的支付,
一直到後來娶了媳婦,都還在繳呢!」張漢周說。

張玉麟知道,這一大筆債務已壓得父親喘不過氣了;於是他去黑瓜工廠上
班,負責看管機器。張漢周很不忍,「顧機器那麼危險,我看了心肝很痛
啊。那筆補習費用在二十年前算很多,普通小康家庭都很緊了,何況我們
這種窮苦家庭。我只有硬拚啊!」

所幸,張玉麟很爭氣,不負父親期望,次年同時考上了國防醫學院和高雄
師範大學,如願以償地進入醫科。負笈北部就讀後,不但學雜費全免,每
個月還有生活津貼,減輕家裏很多負擔。

「聽到他考取了醫科,而且還是村子裏第一位考上大學的人,我真是太高
興了!」張漢周說,兒子讓他覺得很光彩,一切的辛苦也總算有了代價。



◆一個讓父親詫異卻感動的決定


張玉麟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一路升遷至桃園國軍
八○四醫院的神經外科主任。但是民國八十六年他的一個決定,卻教父親
感覺詫異!

「在西部待得好好的,他卻說想轉職到東部花蓮慈濟醫院服務。」張漢周
曾表示不解,後來當他了解兒子是想為偏遠醫療盡一分心力,也就樂觀其
成。

三年前,玉里慈院新院區啟用後,張玉麟調往駐診服務,並擔任副院長、
兼理行政工作;去年又受到前院長王志鴻推薦,接掌院長職務,責任也更
形加重了。

「雖然他『愈走愈偏僻』,但這不是當醫師應該有的理想和抱負嗎?」張
漢周很高興兒子願意下鄉服務,畢竟他出身農家,了解愈是鄉下地方愈需
要醫療;也對兒子不為賺錢,而以照顧人口不多、幅員卻狹長的南花蓮鄉
親為職志,感到很欣慰。

去年底,他來玉里探望兒子,順便參加了玉里慈院舉辦的歲末祝福,一進
入院區,就被一股濃厚的「慈濟人文」所吸引。「我感覺慈濟人說話都很
客氣,臉上也常掛著笑容,讓人很容易親近。」張漢周說,玉里慈院雖小
,卻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每天都像是被「愛」所擁抱。

那次,兒子又邀他到豐濱山區義診。他看到院內員工和志工不分彼此,忙
著搬運器材及布置場地,他也很自然地捲起袖子幫忙。「儘管我的年紀有
點大了,動作也不如年輕人敏捷,但跟大家一起勞動,感覺真的很棒。」

等義診開始了,他又看到一群婆婆媽媽擠在廚房內揀菜、洗菜和炊煮,邊
做邊笑,好不快樂!對廚房工作並不陌生的他,又做起「香積志工」。

「那次停留,讓我對玉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空氣好、環境好,人情味也
很濃,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張漢周說,好山、好水,加上濃郁的人文氣
息,是他流連忘返的主因;自此,玉里便成了他長住的處所,就算偶爾有
事回屏東老家,也會因想念這裏的一切,很快又返回。



◆不是來享福,是來做事


在玉里的日子,張漢周看到兒子每天都忙著看診、開刀,晨間門診、輪二
十四小時急診班,「校長兼撞鐘」,什麼事都要做,甚至假日還會去偏遠
部落往診;但很奇怪的,卻從未聽他有過抱怨,還做得很歡喜。

媳婦和孫子們也是一有空就往醫院跑,不論是推病床、送檢體或撫慰病人
,好像也都忙得很開心。

好奇心驅使下,他也嘗試到醫院服務。先在廚房幫忙洗菜、切菜、掃地等
;又往頂樓及門外的花圃除草、澆水。那一整天,慣常的偏頭痛竟然未發
作。

「在家沒事,反而會閒得發慌;原來做志工,真有好處。」張漢周說,或
許應該這樣講,當志工過得很充實,就使人忘了病痛,內心也得到調伏;
身心獲得紓解,自然就會健康。

張漢周還說,全家人一起做志工,感覺上心靈很接近,也更有話聊了;大
家在醫院碰面的時間可能比在家裏還要長,卻不因此變得生疏,相反地只
要一有空,彼此就會把握時間、分享貼心話語,變得無所不談。

張漢周曾對張玉麟提起,希望以後能捐出身體供醫學生實習;因為他認為
,兒子能當上神經外科醫師,開刀技術純熟、搶救那麼多病人,全是因過
去有不知名的人士,布施身體供作練習,才能成就他如今的一切。「做長
輩的我,沒什麼好回饋的,就用身體來回饋。」

聽到父親的一番告白,張玉麟很訝異。「因為我感覺爸爸很傳統,觀念應
該比較保守。」張玉麟說,他能理解父親有如此先進的想法,是因常看大
愛台、受到上人開示所啟發,了解「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才
決定布施大體。

對於父親的決定,張玉麟很支持:「我很高興,父親與我的理念,愈來愈
接近!」






張漢周說,兒子很忙,常忙到沒時間陪他吃飯,有時甚至就睡在醫院的診
間裏;但在他心目中是孝順的,很多小細節做得周到而貼心,「每次,他
拿水果給我吃時,我吃完了,他接過果皮,會拿衛生紙給我擦手。」

每當張漢周忙碌做志工時,想到兒子的好,都會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
當醫師不是為了賺錢,要盡好本分,做得齊備,讓人覺得滿意。」他也相
信,已過世二十多年的妻子,如果知道孩子那麼優秀,一定也會感到很安
慰。

儘管兒子現在是一院之長,但張漢周還是習慣大家叫他「張爸爸」或者「
師兄」,而非「院長的父親」;「大家當志工,工作都一樣,沒有分別。
不用特別看重我,我在這裏很好!」


................................................................................................................................


我的兒子張玉麟

◎口述/張漢周 整理/黃秀花

他把醫院當成家,看頭看尾;我也一樣。
既然是我們大家的家,就要把它看顧好。

——張漢周



來做志工的時候,人家問我:「怎麼那麼會栽培兒子!」我也不曉得,我
想是他們自愛。

以前我是做工的,天一亮就出門,晚上七、八點才回來;當哥哥的得照顧
弟弟,姊姊就管理家裏、煮飯。沒辦法啊!我們沒做事沒飯吃。

張院長高中時,我生了一場嚴重的病。感冒了還是得去割稻,扛布袋一袋
就一百多斤,才走兩三百公尺就中暑了。之後經常的頭痛,心臟、關節也
不好,一直到現在都是。

張院長的心願是當醫師救人,若他沒走這條路,我今天就沒機會來慈濟做
志工。他跟我說,感恩上人在玉里蓋分院,他有責任在這裏,也希望我把
這裏當成家。很多師姊跟我說,看到院長在拔雜草、澆花。我想,開刀的
手怎麼可以拔草!這些瑣碎的工作較適合我做;我也在廚房幫忙,一個人
可以做兩個人的工作。

我的個性跟張院長一樣,與其叫別人做事,不如自己做,然後帶動其他人
學習。所以我當志工,什麼事情都可以做。

我習慣早起,六點起床送孫子上學後,就來醫院;做香積是照顧員工,拔
草是為了美化環境。以前為自己打拚,現在無所求,也聽到很多人的回饋
,「院長爸爸,您一回屏東,我們每天都想您;您來了,我們的工作就減
輕很多!」

我跟張院長去義診,看到有的老人家很辛苦,子女不在身邊,又住在鄉下
,生了病實在很不方便,躺在家裏連起身都無力氣。我們到他們家去看病
,總比他們自己到醫院來得好。

我的兒孫都很好,沒人讓我擔憂,孫子也會用眼睛看,阿公、爸爸怎麼行
動,就跟著走,不必人家叫。

孩子有成就,都靠他們自己努力上進,我沒功勞,我只知道讓他們吃飽,
靠天養大了他們。

我年紀大了,不要求什麼,每天給我碗飯吃就可以。家庭平安就是福。


................................................................................................................................


我的爸爸張玉麟

◎撰文/張文龍

爸爸每天辛苦工作,看在我們眼裏,真的只有「超人」可形容。
我希望藉由做會做的、能做的來為他分擔,這也是感恩的表現。

——張文龍



爸爸在玉里慈濟醫院服務,平常以醫院為家;我們兄弟倆在台北讀書,能
和他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今年暑假,爸媽邀約我們到慈院來做志工,藉此
可以每天看到爸爸,也體驗不同的環境。

每天一早五點多,對我們來說,正是好睡的時候,但爸爸就已悄悄地到醫
院了,因為這是他看公文、澆花的最佳時機。白天爸爸要處理醫院事務、
照顧病患,如果加上夜間值班,一晚沒睡,隔天太陽升起,又要展開那招
牌笑容服務病患。爸爸每天辛苦工作,看在我們眼裏,真的只有「超人」
可以形容。

雖然說,這是一所玉里的小鎮醫院,但它背負與承擔的責任是那樣的重。
從早到晚,醫院大廳的病患絡繹不絕,醫院每個角落都只能用忙得「昏天
暗地」來形容,總是少了一隻手。推病患、送檢體、送病歷……這樣簡單
的事由志工來做,就能幫忙醫護人員節省很多時間。讓我記憶及感受猶深
的是,一位病患到院時已是痛苦難掩,但當我們這些小志工幫忙時,他們
竟然還向我們說謝謝。

那種感動從心呼湧而上,我頓時感受到能幫助別人的那種快樂,是難用言
語說說的算。



◆實際去做,很簡單也不簡單


對新新人類來說,兩個月的暑假,除了與家人相聚,也是呼朋引伴到處遊
玩的最佳時機。身為大學生的我也不例外,希望在遊樂中充實生活,填滿
年輕歲月,讓一生中的最佳年華階段留下難忘又美好的回憶。

不過,每件事情都有著不同的角度。在玉里慈院當志工短短幾天,所看到
的、所感受到的,漸漸轉變了我的觀念與想法。老實說,原先我認為當志
工只是幫忙做些別人不愛做的雜事,無聊無趣又浪費時間;但幾天後才發
現,很多事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去看、去做,實在很難了解;因為先入為
主的觀念會把我們綁住,更別說要去真心感受了。

好比說,我們到廚房幫忙,看看他們每天幫員工及病患準備一天的食物,
沒想到是那麼繁瑣——揀菜、洗菜、切菜……再來為病患打飯,不同病情
要做不一樣的伙食,有的人無法咀嚼,要將菜餚一一切碎;最後還要清洗
炒菜鍋、流理台等善後工作。

沒有實際付出,總以為事情很簡單。當我們被刻板印象所影響,會因此缺
乏做的動力,在別人辛苦的背後少了顆感恩的心。

另外,我們也發揮所學,在醫院大廳彈彈鋼琴,使忙碌的工作人員放鬆心
情,也讓病患放下緊張情緒。一位病患表示,他被琴聲吸引,覺得很舒服
、很棒,是很好的音樂療法。

有時,我們也到病房為老人家搥背及帶動手語表演,讓臥床養病的病患藉
此輕鬆一下;看到他們展開笑容,生活增添了樂趣與色彩,每個人都好開
心。






暑假到醫院做志工,讓我們的心有了成長,尤其看到爸爸的工作狀況,我
希望藉由做我們會做的、能做的,來為他多分擔一些,這也是我們感恩的
表現。

「志工」這個名詞,對年輕人來說也許陌生,但「對的事,做就對了」。
我們不必預想太多,在做的當中自然會有感想與體悟,無形中不只學到做
事的態度與方法,心中的善與愛也會慢慢發掘出來。在做的同時,提醒自
己保有一顆感恩的心——雖然說是「知易行難」,但其所形成的力量可成
就很多事,不僅對自己好、也對別人好。

這個暑假雖然減少了遊玩及休閒,但收穫更多,無形中也讓自己的心智更
成長。希望和我一樣的年輕學子,能嘗試放下,走出去為人服務,從勞動
中體會與啟發那分感動,相信所得到的人生經驗絕對不同凡響,值回票價

持消費券買高鐵車票 送半價乘車票兌換券

發稿日期: 2009年2月4日



持消費券購買高鐵車票,優惠大放送!自 2月6日起至28日止,旅客持消費券購買高鐵車票,不限車次、車廂種類及身分別,只要單次使用消費券金額滿500元,即贈標準車廂對號座之「指定用途半價乘車票兌換券」一張(兌換期間自 3月1日 起至 5月31日 止,兌換券詳附圖一),滿1,000元送兩張,依此類推,限量10萬張,送完為止。

台灣高鐵公司表示,旅客使用標準車廂對號座之「指定用途半價乘車票兌換券」,可以半價優惠購買不限區間之高鐵標準車廂對號座。以台北站出發、迄站為左營站之高鐵標準車廂對號座全票車票(台北-左營1,490元)為例,旅客若持「指定用途半價乘車票兌換券」,購買「台北-左營」車票,即省745元!

台灣高鐵公司有關持消費券購買車票相關規定說明如下:

1. 持消費券購買高鐵車票,不能找零,亦不能併同現金以外之付款工具(例如金融卡或信用卡)付款。

2. 持消費券所購得之車票不能辦理退票,然得於消費券使用期間, 98年9月30日 前,依對號座乘車票之變更規定,辦理乘車票變更,逾期不受理:

(1) 對號座車票:最遲應於發車前30分鐘前辦理。

(2) 團體票:最遲應於發車前2小時前辦理。

3. 變更時之票價差額採多不退少補,且僅接受以現金或消費券支付。

4. 車站及列車上之補票作業,不受理以消費券支付補票費用。

台灣高鐵公司另結合高鐵票務經銷商,推出多樣化的消費券特惠旅遊行程,歡迎旅客連結台灣高鐵企業網站(http://www.thsrc.com.tw/tw/destination/agency/index.asp),並持消費券購買高鐵相關旅遊行程,超值玩透透!

婚前契約明訂罰則 澤尻每月嘿咻上限5次

2009-02-09葉宜欣/綜合報導

婚前契約該怎麼簽?問澤尻英龍華的律師就對了!日本的八卦雜誌爆料,她和老公高城剛的婚前契約中,明文條列了各項夫妻相處的事宜,包括有單月「炒飯」次數、老公若外遇該賠多少錢,全都一清二楚。
換性愛花招要先溝通

22歲的澤尻當初宣布閃電結婚,嫁給44歲的映像作家兼DJ高城剛,跌破眾人眼鏡,但她可不是憑衝動結婚。

與高城剛合作的廣告公司工作人員向《實話Knuckles》爆料,兩人去年底簽定婚前契約,鉅細靡遺規定生活細節,包括每月只能「炒飯」5次,超過一次以50萬日幣(約18萬元台幣)計,若不戴套也要「加成」50萬日幣。高城剛想嘗試不同的性愛花招時,也要事先與澤尻溝通。



吸金大法 限制花心男

另外,澤尻也針對花心的高城剛,擬定「賠償條款」,若男方婚後與其他女性約會被發現,罰1千萬日幣(約366萬台幣),萬一男方不只劈腿、還與對方發生性關係,罰2千萬日幣(約台幣733萬台幣)。

澤尻英龍祭出「吸金大法」,就算無法斬草除根,至少也能「以價制量」。



離婚九成 財產歸女方

萬一兩人不幸走上離婚一途,高城剛需接受最嚴苛懲罰,財產的90%歸澤尻所有,屆時兩人如有小孩,撫養權也優先歸屬於澤尻。由於婚前契約實在太偏袒女方,簡直成了男方緊箍咒,連友人都不看好兩人婚姻能長久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