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5, 2008

張忠謀:經濟危機才開始 應全力搶救

* 2008-11-15
* 【黃馨儀/台北報導】

張忠謀昨日以「美國大選之意義」為題發表演說,除了預測歐巴馬當選後的全球經濟狀況與台美關係外,也表示國內已祭出多項搶救經濟方案,但不論減稅、降稅或發放消費券,只要有效就可行。同時強調,短期政府甚至可不顧財政赤字,挽救經濟危機。

昨天張忠謀出席工商協進會主辦的公亮紀念講座,以「美國大選之意義」發表演說,對於全球金融風暴明確指出,去年十二月自己就知道美國經濟會相當艱困,今年四月則再度預估會相當嚴重,八月時則會更嚴重。這表示「金融危機尚未結束,反之,經濟危機才開始」。

減降稅或發消費券 有效就行

如今,許多已開發國家大批裁員潮已出現,著名的英特爾十月才預測今年第四季營收約101至109億美元,但至兩天前,卻已下修剩90億美元,下修幅度逾一成。連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一個月前,才預測卅個先進國家明年經濟成長率至少還有1%,如今皆已預估會出現負成長,在在顯示經濟前景不佳。

對於華府處理金融風暴方式,張忠謀認為從美國紓困計畫一變再變,就可看出美國完全亂了手腳,而對華府只救AIG卻不救雷曼兄弟策略,張忠謀說,「其實是很大的錯誤」。

而未來半年至兩年間經濟是否會好轉,張認為最重要的指標,首推美國房價,一旦房價止跌回穩,就表示消費者力將開始提升,屆時也是經濟即將好轉的跡象。

救危機 政府甚至可不顧赤字

我國相當重要的DRAM產業如今也面臨寒冬,政府是否該出手拯救?張忠謀則說,台積電財務長已預估明年半導體將出現5到10%的負成長,狀況很危急,至於政府是否該出手,他則認為「這是多層面的問題,很複雜,不是一兩句話能答覆的。」至於國際油價至今已跌破每桶六十美元,張忠謀則認為這是經濟不景氣所導致,未來一旦經濟復甦,油價一定會回到當時的高價。

昨天演講開場白時,張忠謀就以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所用的口號「This is your change time,This is your moment」,聲稱人人都希望改變,但這次的改變,則是有時間性與急迫性,且充滿希望的。

大批裁員潮 顯示經濟臨寒冬

張忠謀說,歐巴馬生於1961年,剛好趕上戰後嬰兒潮最尾端,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布希皆屬於戰後嬰兒潮年輕世代的政治人物,他們主導過去20到30年的戰後經濟與政治,相當有影響力。

至於未來如何挽救美國經濟,張忠謀則認為歐巴馬短期似乎不太能大幅改善現狀,但仍會不顧財政赤字挽救。而未來歐巴馬對台美關係是否有所改變?張也不諱言說,「歐巴馬可能還沒考慮到台灣吧」,不過由於美國外交政策是持續性的,不會因為政黨輪替或總統換人而改變,短期內無須擔心。

Friday, November 14, 2008

我有了個名字

詹偉雄  (20081114)




 結束了最後一場演唱會後,三十歲的民謠歌手吉姆o克羅齊(Jim Croce)搭上一架地區小客機,要從路易斯安那飛到德克薩斯,沒想到,駕駛還沒來得及拉起機頭,就撞上了跑道盡頭的一顆胡桃木樹,這一刻是一九七三年九月二十日的夜裡十點四十五分,他去世的隔天,那張鋼弦吉他手人手一張的專輯〈我有了個名字〉(I Got a Name)才開始發行。

 而這一刻,我正坐在飄著油漆味的明亮大房間裡,和S與K淺聊著天,這是個清冷的冬天早上,並沒有太多緊張的氣氛──會這樣說,是因為我們三個學生要來應徵這家即將新創刊之黨外雜誌的編輯工作,而據說,脾氣有些抑鬱的老闆將親自出試題來考我們。

 「像那蜿蜒道路旁的兩列松樹一樣,我終於有了個名字,我有了名字;像那唱歌的鳥兒以及那呱呱鳴叫的蟾蜍,我終於有了個名字,我有了名字!」克羅齊的聲音像是個西部大男孩,頑固地無視於生活中那麼多的不順利,仍然篤定上帝會站在傻人的這一邊:「就像我老爹一樣,我隨身把它帶在身邊,也活在他藏著的夢想中;……在公路上跑著去吧,在公路上滾著去吧;只要執意向前,生命就不會抱憾;」也許就因為是這種少有的「天真」味道吧,每晚我把這首歌的卡帶放在Sanyo錄音機裡,偶爾和柴可夫斯基〈胡桃鉗〉序曲輪替,充當我們寢室的隔日起床號。
 老闆和我們的寒暄不太自然,但也說不上尷尬,實在是因為我和K的前一個工作是在一家左翼又帶著統派色彩的雜誌當編輯,這來歷可是和他的信仰深深牴觸的,然而,我們現成的編輯經驗也是他眼前所急需的,畢竟「發照相打字」、「校稿出清樣」、「指揮美編落版」這種瑣碎卻又極關鍵的勞動,並不是隨意尋個工就可將就,「我最近頭痛得很,還在看精神科呢,不能多說話,」他邊憂鬱著,邊就出了個題:「什麼是當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議題裡最重要的事?」叮囑我們寫滿一張八開大的米黃白紙後,他推推那厚重的黑色壓克力邊框眼鏡,跟我們示了個意──就離開了。

 當他再回來的時候,看看我的申論,淺淺笑著:「你們左派的都太天真了,」他說:「並不是組工會、搞工運、發動罷工,台灣這個社會就會變化,」說著說著,他的語調急促起來:「真正的根源,是要台灣人取得政權!要一直鼓吹,要一直上街頭……,台灣民主運動的最終,就是獨立運動!」,我們面面相覷,默會的共識是決定繼續聽他說下去,窗外的天光愈來愈亮,而我耳膜底處的的克羅齊也更激昂了:「就像北風呼嘯過天空,我獲得了一首歌,我有了一首歌;像那夜鷹一樣或是嬰兒的哭聲。我大聲地把它唱出來,而且隨身把它帶在身邊,雖然它無法幫我飛黃騰達,我依然覺得驕傲異常;」每當他停下來思考,聲音不再滾動,空氣就冰冷了……,「喂,該吃中飯了,你叫『小詹』是嗎?」猛地,老闆停下了滔滔的申論,由西裝褲口袋掏出一張伍百元鈔票「沿著巷口出去,右轉後直走,到民生東路口,就是麥當勞,今天是它第一天開幕,你就買四個大漢堡回來吧!」

 「就像我這傻子這般,始終不渝的這般──我終於有了夢想,我有了個夢想;他們可以改變他們的心志,但卻無法改變我的,我有了個夢想,我有了夢想……」哼著天真歌謠,我小跑步來到民生東路的店門口,排著漫長的隊伍,凝視著那奇異的金拱門,這一刻,是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午──我會不會成為「台獨份子」?我能不能財務自主(「月薪一萬八,稿費一字一元」可是標準行情)?都等嚐完這口味陌生的大漢堡後,再說吧……。

台大,最大,獨大

楊照  (20081114)




 在台灣,台大最大,台大獨大,八十年前台大成立時如此,八十年後依然如此。

 身為台大校友,用這樣的言詞描述母校,我心中沒有一點驕傲之感,反而充滿了沉痛。台大最大、台大獨大,是台大作為一個大學,最深刻、最嚴重的問題與限制。

 京都大學的校慶思考
 在日本,東京大學很大,然而東大之外有早年同為帝大系統的京都大學,跟東大一樣大一樣重要。帝大系統之外,還有私立的慶應、早稻田,與東大、京大並列。一九九七年,我到京都,適逢京大創校一百週年,京大學生會辦的熱鬧活動,包括了激烈的校史反思,毫不留情地批判京大在軍國主義時代的表現不夠有骨氣,沒有出像東大校長矢內原忠雄那樣的良心知識份子,留下了一段輸給東大的歷史。了解東大、京大強烈的對等競爭心態,我們才能體會京大學生這樣獨特的「校慶思考」。

 在英國,牛津、劍橋幾百年來並肩齊步,分不出輸贏來。牛津、劍橋一樣偉大的印象深入人心,而有了全社會通行的怪字──Oxbridge,用來指稱牛津或劍橋畢業的菁英份子,以及他們在英國享有的巨大影響力。

 在美國,情況就更複雜了。哈佛和耶魯的關係,類似牛津、劍橋,雙方永遠在學術與學生成就的最頂峰鬥牛,誰也不肯讓誰。然而哈佛的對手,不只耶魯。光是在麻州劍橋,人口十幾萬的小城,就另外有一所學校與哈佛比鄰而居,針鋒相對。那所學校叫做MIT,麻省理工學院。在MIT學生眼中,哈佛連要當「麻州劍橋第一」都很拼了!

 英美頂尖大學的競爭

 別忘了,離開美國東岸,中西部還有一所芝加哥大學,西岸還有加大柏克萊分校,校園裡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都比哈佛、耶魯來得多。

 沒有最大、沒有獨大,逼著學校繃緊神經,不斷尋找可以超越別人、吸收好學生的因素,隨著時間時代變化而敏感變化。沒有最大、沒有獨大,更逼著這些學校培養特色,發展風格。

 剛當選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才剛從政,就出版了轟動一時的回憶錄。當時出版社看中他的身分是──第一位「哈佛法學評論」黑人總編輯,「哈佛法學評論」的精英色彩可見一斑。然而,書出之後大受歡迎,卻是另外一項因素發揮作用,那就是歐巴馬在哈佛法學院畢業後,沒有順理成章進紐約的大型律師事務所賺大錢,卻跑到芝加哥去做社會服務,大大讓人驚訝。

 哈佛法學院,以培養第一流執業律師聞名。相對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唸的耶魯法學院,卻積極鼓勵學生「以法干世」,不拿法律專業作賺錢手段,而是以法律來服務社會、改造社會。類似的風格對照,也出現在商學院。哈佛商學院以「商業管理碩士」(MBA)為主流,耶魯卻另闢蹊徑培育具備公共精神的「公共管理碩士」(MPA)。

 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特色,不會有風格。台大,很不幸地,就是一所沒有特色、沒有風格的大學。唯一的特色就是在台灣最大、台灣獨大。發展過程中,台大始終缺乏自覺的「風格壓力」,非但不會去保留自己的特色,反而一路無情無知地將特殊之處陸續刪汰。

 帝大遺產被輕忽漠視

 八十年前,台北帝大建立伊始,學校有著很明確的任務,那就是培養殖民與「南進」的人才。十幾年間,在「南洋研究」上,累積了最明顯的成績,無論南洋的動植物,或整體南島環境的原住民文化蒐集調查,都有凸出表現。然而,戰爭結束,台北帝大變成了台灣大學,日本時期的熱門顯學,馬上就被打入冷宮。南洋動植物研究被委屈地併入農學院,成為農業發展研究的附庸;一度叱吒風雲的「土俗人種研究室」則歸併入考古學系,同樣失去了獨立性。

 四九年之後,眾多大陸學者來台,一時之間,讓台大文學院脫胎換骨。中文、外文、歷史各系,都有頂尖的學者加盟,而且這些離家背井的學者心無旁騖,只能做學問、照顧學生。戰亂環境中他們只求溫飽,將精神全都寄託在知識學問的開發與傳播上,不可能有太多功利算計。短短幾年,外文系的教授帶著學生開拓出新的文學創作原動力,中文、歷史則成了關於中國文明理解與研究的耀眼重鎮。

 再過幾年,台大物理系脫穎而出,吸引了一整代最優秀的心靈,在缺乏先進實驗器材支援下,自然而然朝理論思辨方向邁進,一時多少豪傑!

 這些是台大曾有過的精采特色,但卻也是過去二十年,台大從來不曾珍惜過,反而棄之如敝屣的東西。最大、獨大的台大,從來不覺得自己需要珍惜什麼,不覺得需要打響什麼樣的招牌,反正台大就是台大,在台灣的人,只要認「台大」就好了。這種懶散、傲慢的心態影響下,台大失去了領導社會價值的地位,自甘作為社會價值大風吹的公雞風標,吹到哪裡就是哪裡。

 跟隨著重商主義搖擺

 這個社會重電機、重資訊,台大就重電機、重資訊。這個社會醫學醫院好賺錢,台大的預算經費就當然集中投入給醫學院醫院。這個社會越來越輕賤人文,台大的人文學科相應也就在學校越來越沒地位。這個社會要走「去中國化」的道路,像是渾然不了解自己過去在中國研究上曾經累積多少成就,台大也就跟著傻笑點頭,把與中國有關的部門趕到邊陲上去。

 台大在台灣永遠最大、獨大,所以也就永遠只看台灣,只要在台灣最大、獨大就好了。五○年代,因為沒有較寬廣的眼光,台大失去了在南洋研究上超越性的領先地位,讓一批日本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只能以非常有限的經費,做做紀錄研究,發表在日文的期刊上。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中,都還有李鎮源的蛇毒研究,能夠獲得國際尊重,正可看出這項特色的棄守,多麼可惜!

 七○年代,因為沒有世界性的眼光,所以台大看不到當舉世都在搞大實驗室,台大很有機會以理論物理為專長,打響國際名號,輕易地讓電機系將人才都搶去學「實用」的工科技術,毀掉了原本基礎科學的底子。

 九○年代,因為沒有眼光,台大又放棄了幾十年在中國文明研究上的領先機會。台大加中研院的中國研究,或許沒有西方漢學那麼活潑,但底子絕對扎實穩健,而且沒有中國大陸馬克思唯物史觀框架的限制,對中國歷史的理解,遠勝經歷長期反傳統破壞的中國大陸。放眼全世界,台大大有機會可以成為第一流的中國史中國文明研究中心,不過,當然,台大的主事者看不到,他們也不會做任何事去創造、保留台大的國際性特色的。

 國際性特色單調淺薄

 在這種心態下,正因為台大是台灣最大、台灣獨大,台大也就沒有機會在更大的範圍有所建樹。沒有重點、沒有特色的大學,要如何在世界上揚名立萬?以前流行說:「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話裡講得很清楚,台大是跳板,進台大是因為這樣去美國會方便些。那個年代,台大校友的最高學歷,幾乎都不是台大,換句話說,不以台灣做範圍,那麼美國許多大學,都比台大更好更重要,獲得美國大學入學許可,誰還要留在台大呢?

 這真是台大的悲哀。八十年來,多少台灣人才進入台大,但台大自身卻沒有靠這些人才建立恆久的成就。八十年後,除了台灣最大、台灣獨大,用世界標準比,台大有什麼?有最好的圖書館、最有特色的建築、最美的校園嗎?有哪個學科哪個專業,成為那一行研究者必定要來朝聖鍍金的目標嗎?有哪一行最精采最傑出的師資,讓人不敢輕忽嗎?

 沒有,都沒有。在台灣最大、獨大,然而在國際上,台大再平庸不過。平庸不是因為台灣不夠大、台大不夠大,而是因為台大沒有特色,更慘的,台大從來沒有想過該要有特色,該要有真正的卓越重點。台大長年滿意於做台灣最大、台灣獨大,也就長年感受不到走出去讓自己有特色的需要。

 富家子弟唸的大學?

 過去八十年,台大一直在扼殺自己的特色,這種奇特的傾向到現在還沒有停止的跡象。台大過去難得的一項社會內部特色──讓各種地方各種階層不同背景不同出身的年輕人,在台大相遇相聚,提供活潑社會向上流動管道──,這幾年飽受摧殘。現在,台大學生的家庭社經背景越來越相近,集中在都會中上階層,換句話說,台灣越來越沒有窮學生了,也越來越少社經資源匱乏的家庭子女,可以靠台大的教育與文憑改善其機會。這項變化資料,是從台大校長口中說出的,然而奇怪的是,台大校長對台大沒有窮學生這件事,沒有一點反省,大剌剌地視為當然!

 果連作為台灣內部人才大鎔爐的特色都沒有了,有錢人子弟才能進台大,這樣的台大存在還剩下多少意義呢?

 台大八十年校慶,願意說母校好話的校友們,不少我一個,就讓我當烏鴉,真心表達一點嘆息擔憂的感受吧!

麻辣燙》震後187天

【聯合報╱楊明】 2008.11.14 03:21 am



對口支援的做法,簡單說就是應了大陸的一句口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我曾經去過彭州,專程去賞牡丹,是四月裡的一個雨天,雨中的牡丹顯得有些狼狽。彭州的牡丹園在山上,記憶裡園中最多的是一種深紫色的牡丹花,我曾在台北一家餐廳裡看過同樣顏色的牡丹,玻璃花瓶清水供養,柔和的燈光下,盛放的牡丹顯得分外嬌豔,不像是雨中的牡丹,柔嫩的花瓣難免憔悴。春天是四川多雨的季節,這雨關係著農作,雨來得及時有助春耕,卻損傷了花朵的容顏。

四川省彭州市可能對台灣民眾有些陌生,這裡以牡丹花聞名,每年四月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吸引不少遊人前往賞花。但是作為一個景點,於外,彭州的牡丹花遠不如河南洛陽有名,和山東荷澤相比,也要遜色些;於內,四川著名的旅遊景點太多,九寨溝、黃龍、海螺溝、四姑娘山、峨嵋山,省外來的遊客光是遊覽上述景點就要花上十天半個月,少有選擇前往彭山的。

五一二汶川地震發生已經一百八十七天,在四川,許多災後重建工作陸續展開,由於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傷害之大、範圍之廣,世所少見,重建工作絕對不是單靠四川一省之力就能做到。所以地震發生後不久,大陸當局就擬定了一套辦法,提出所謂的對口支援,由大陸的一個省或一個直轄市負責支援四川地震災區的一個市或一個縣,當然這樣的安排同時考慮了各省的財力和接受支援的震災縣市毀損程度是否相當,以四川的彭州為例,對口支援單位為福建省,在災後福建與四川共同規畫了川閩產業園區,希望透過招商為重建四川貢獻出更多也更長久的力量。

雖然旅遊為彭州帶來一些營收,但是彭州還需要為自己創造更多營收。四川原就是大陸勞動人口的輸出大省,過去工廠集中的沿海地區,有許多作業員來自內陸的四川,如今四川希望在優惠政策的推動下,能有更多產業願意西進,為災後的四川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也就是以實質的行動支援災後重建。

以彭州為例,汶川地震發生後四個月,已經有超過九成的工業恢復生產,但是除了讓原有的工廠生產線儘快恢復,彭州還希望有更多企業進駐,因此援助彭州的對口單位福建省在不久前舉辦的一場招商投洽會中,免費提供彭州市展場,協助洽談福建的企業前往投資,而規畫中的川閩產業園區就是希望藉著閩商的集中投資,為彭州帶來更有力的支援。

類似這樣的支援計畫在五一二地震災區還有很多,負責支援受災嚴重的北川的是山東,山東計畫用三年的時間建設新北川,不但要完成基礎設施,讓北川人能安居樂業,同時要保留當地原有的羌族文化特色,目前預估重建項目投資超過二百億人民幣。在北川可以看到許多來自山東濰坊的組合屋,濰坊原是以風箏工藝聞名的,從翔於天際到西進援助,各省心意,讓人感動,如今天氣轉冷,各地提供的寒衣也紛紛運抵四川,對口支援的做法,簡單說就是應了大陸的一句口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歷史上四川曾數次迎來來自省外的移民,這次災後重建,說不定也有外來的援助者愛上四川,從此留下來,成為新四川人。日前成都還舉辦一場西博會,會中展示多項震後重建計畫,希望吸引更多企業進駐四川,在眾人的關心下,期待明年春天彭州的牡丹花更燦爛。

憶老瓊》帶著我最深的回憶

【聯合報╱葉姿麟】 2008.11.14 03:21 am



既荒謬又苦澀,書寫的是她自己,是她的周遭友人,是整個時代──那一個令我輩至今眷念不已懷想不休的美好時光……


漫畫家老瓊。
(本報資料照片)
無法相信老瓊就這麼走了,最後一次見面是什麼時候──好難追索,唯恨的是她想做的事未曾盡心盡力幫她完成。

夏天時找不著人,約略知道她在養病,只以為她在度過一段「閉鎖期」,相識超過二十年,對她的無來由的「隱遁」已經很習慣,不會也不願往失落的方向想。但她走了,這一回她不是為度過某一段人生之困頓,而是永遠的離開了。

想念老瓊,回憶的場景都是台北,與她相識在75、76年之間,八十年代的台北藝文鼎盛、人物薈萃,老瓊是其中的一位,而且,她不是詩人、不寫小說──那些人物都有一堆。她是漫畫家,是女漫畫家,這個角色直至今日還在北京朋友中說起,「老瓊是兩岸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

她的四格漫畫每一則都是一個勾勒,描繪的恰是台灣上昇年代裡在生活中起落跌宕的一群,他們在瑣碎的現實裡用著全部的力氣搬演著小愛小恨小情緒,既荒謬又苦澀,書寫的是她自己,是她的周遭友人,是整個時代──那一個令我輩至今眷念不已懷想不休的美好時光。


(選自聯合文學版老瓊《愛我,不要礙我》)
圖/老瓊
老瓊的幽默不只在作品裡,生活中她擅於調侃,調侃自己,調侃別人,調侃島嶼上各種光怪陸離,朋友們在一起我頂喜歡有她在,老瓊從不搶話,無需演出,往往在場者費力說完一個故事,不見反應,可老瓊隨口收尾,眾人便是一陣爆笑。

但她的一針見血在作品裡是需要「想」的,看她的漫畫似乎得經過沉澱,得思考;她的人與她的作品有類似感,常常感到那語言的好笑帶著飄飄的蒼涼,人多時她顯得沉默,很多時候不知道她的沉默是因為思索、害羞,抑或不快樂。

曾經她提過關於人們對她的作品提問或讚美,她說她無法與人談論自己的作品,但她也不知道這是因為害羞抑或自我!?

與老瓊不相熟的人覺得她冷淡遙遠,在一些場合老瓊來了,冷冷的、淡淡的,不開口,總要慢慢增溫,有朋友開玩笑說她那樣的冷眼旁觀令人毛骨悚然。她那樣高、知性聰明的外型,以及流傳的故事確是令人以為她總在山的頂端。但其實,她是害羞的。

很多年之後,也在自己認真思索自己的成長種種之後,我彷彿瞭解老瓊一如我,我們此輩在典型的台灣家庭長大的女性,從未學習情感的表達,那就像一朵未開的花始終禁錮在蓓蕾裡,滿滿的愛不知何以傳遞,而就擱著,放在那裡一輩子。老瓊的寂寞身影很濃,所以朋友看不到她的熱情。

前幾年老瓊學佛了,也許因為佛法,她又是慧根特高的人,清晰感受她的生命層次變化極大。老瓊願意給,她一直是這樣的,只是過去她很被動,這些年變得積極,但凡感受好的會來說,覺得可做她便去做;她對朋友更為殷勤,有較多的關心,知道她內裡那滿滿的愛在流轉、釋放。 如今我的案頭還擺著老瓊給我的一套《地藏經》,那年好友的母親猝逝,朋友傷痛極劇,覺得也許可藉此慰藉生者與已逝的人,然朋友不信宗教能處理他的心,《地藏經》還在我的桌前,如今竟是我來為老瓊念經了──但我心底也帶著一點隱微的怨怒。

老瓊畢竟走得太早,回想二十年都是年輕飛揚的身影,不見一日老去而就結束了。我知道無法在一點時間裡就認知這個真實,總要長長的時間過去後才能接受──這個人永遠永遠的從我們的身邊消失了。

所以,想念其實還未開始,只是回溯,過往二十年每一個片斷都看得見老瓊的身影。

電影狂熱的年頭傳遞錄影帶,從法國新浪潮到大陸第五代──看了很多很多,她喜歡伍迪艾倫,喜歡他的睿智幽默,當然那相彷彿於她。然而第一次知道《櫻桃小丸子》也來自老瓊,始終記得她說到小丸子時那滿臉的笑意,她給人的印象如許知性,但於生活中小小的感動與樂趣卻是全然庶民的。

來自很純粹的台灣家庭,刻苦的環境長大,屬於這一群的人有著共同氣味,遇上如此同類,眼睛還未望見,嗅都嗅得出來,互相探索、言語交鋒,說的都是同類話。我喜歡與老瓊交談,總是說著說著就由國語轉入台語,特別在嘲諷與感動中不知為何的用母語特別的流暢。

她的言論她的扮相她的朋友她的故事在在都讓人揣想臆測,然而她知性的開放飄逸卻恰與情感的堅固傳統對立,這就造成了她的「苦」,因為她不執取,總是表現最大的自由,她相信一種相互尊重的空間以及每個人的自我要求,然而她的高度超過人們的視野,以致呼喊少有回聲。

許多人長長的一生淬鍊不多,命運來了,便隨之夾纏而去,老瓊卻是不管命運有多混亂她總要理清楚,她對靈性生活要求極高,不斷反思琢磨,把個人生命像玉石般磨到晶瑩剔透,對俗世她理解,但她的無法庸俗,用那最尋常的態度追求所要也不是她有意的界定。

有一種人生命質感到了那樣境地,彷彿入了雪域聖地,她自己坐化其中,也就沒有了世人的聲音。

我要如何回想過去二十年,她的才情浪漫我的青春懵懂,在創作的反省與美學的品味上我得益於她許多,在困頓無知的日子裡她陪伴我,後來寫作停頓了我什麼都沒說,她也並不間斷的繼續分享她對一切作品的心情,她在生活裡的小樂趣,她對人的好奇及惋惜──二十年就有這樣多,而從不珍惜。

也許最後一次見面在冬天?

記得那一天在山上賴明珠家看大聯盟轉播,老瓊很投入,我從她身上感到小小的生活裡單純看一場球賽的快樂,當年青春的混亂從我們的身上遠離,時光歲月來到這裡,安靜了。

忘不了與她在巷道裡互道再見,轉身各自離去,不經意間回頭看她的背影,瘦長的身影孤寂的朝著她的方向走去。

恨不能再見她一眼多講兩句,說什麼──

從沒有對她說過一句話:

老瓊,謝謝妳!


●老瓊告別式訂於11月21日(星期五)上午九時於台北市辛亥路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行。懇辭奠儀。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城市角落:倫敦4》英國菜難吃之謎

【聯合報╱焦元溥】 2008.11.14 03:21 am


凡到過英國的人,都不禁大嘆美食難尋。倫敦美食雖不難尋,卻極為「可貴」。要吃上一頓像樣餐點,至少得花兩千台幣。對尋常人而言,根本還是難吃。

等等!奈潔拉、奧利佛,還有旅遊頻道諸多美食名家不都是英國人嗎?這中間究竟出了什麼差錯?

在一個周六早晨的電視節目中,我找到了答案。

那節目邀請觀眾表演最愛佳肴。要是在台灣,想必是家傳祕法齊出,非極工盡巧不足以引人注目。但到了英國,非也!節目烹飪標準竟不在口感,做成和食譜照片一樣就是最好。問觀眾選菜原因,更是寰宇稱奇:「這是最簡單的一頁……」「我喜歡黃色,而這道菜很黃……」「其他的我都不會做……」「圖片看起來很可愛……」

「為什麼英國菜會這麼難吃?」這不是抱怨,而是哲學問題。

<我的陳文茜>:回憶1963年 828大遊行(陳文茜)

2008年11月08日蘋果日報我的陳文茜

台北前夜,中山北路滿是濺血。從日出至深夜;誰該為暴力負責?這不是辯論,也不是蔡前主委立院答詢,而是一個群眾運動領導者必須擁有的深層價值。我想說一則金恩博士的故事,他相信和平,最終竟為和平路線而身亡。但他的夢想,使他偉大,使美國黑人最終取得勝利。


金恩演說撼動人心
1963年8月28日,美國民權運動史上最偉大的日子。甘迺迪總統原本擔心示威免不了發生街頭暴力,結果金恩等領導人致力勸服民眾,非暴力抵抗才是民權運動最好的武器。他與蔡英文一樣,向甘迺迪總統保證,伙伴們會監督秩序,防止暴力。當日原本預估人數僅有2萬5000人,結果示威行動展開時,已達10萬人,抵達林肯紀念像時已湧入25萬人。黑人弟兄們以尊敬而濃厚的感情向前邁進,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先祖100年前只是個奴隸,他們高唱黑人靈歌,為所有受難的過去與夢想的未來歌唱。
其中有沾滿污泥的農夫、有進不了大學的優秀黑人學生、有工人、有當不上主角的黑人電影明星,也有充滿良知的白人。這是美國史上第一場大規模政治集會;太陽炙熱地照著每一個經過豔陽底下的子民,抵達終點時,黑人女歌手卡蜜拉.威廉斯(Camilla Williams)唱起了美國國歌,全場撼動,黑人們聲音顫抖共同合唱。美國媒體捕捉其時一旁戒備的警方,竟不禁動情也流下了眼淚。
下午三點左右,金恩上台,他告訴底下聆聽的群眾,100年前林肯的重大宣示是黑奴「一道希望之光」,但黑人尚未取得自由。在美國廣大且物質豐裕的土地上,黑人因種族隔離受到限制,因貧窮而孤立。美國憲法中賦予公民的自由幸福人權,從未及於這個國家的黑人民族。與蔡英文主席不同,金恩既無洋洋得意宣告「初步勝利」,更無事後謊稱「衝突乃黑影幢幢」。站在一個只屬於夢想的舞台,金恩含淚訴說黑人的痛楚,但他更提醒群眾們,「絕不可利用仇恨來滿足自由的解決之道」。接著金恩擱下他原本預定的講稿,開啟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州的紅山頂上,本是黑奴的兒子與黑奴主人的兒子能夠像兄弟般比鄰而坐……」「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朝一日,我的四個孩子能活在一個不以膚色而以品格來評斷他們的國家……」。
聆聽的群眾,25萬人,在最終金恩高喊:「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時,再也忍不住心頭的激動,放聲大哭。《紐約時報》第二天以頭版「20萬人和平華盛頓民權大遊行」(200,000 March For Civil Rights in Orderly Washington Rally)報導民權運動的重大勝利,甘迺迪立即宣示政府將通過「民權法案」。


運動將因人而懦弱
金恩發表這場演說時,年僅34歲,比蔡英文小了20歲。他誕生亞特蘭大一個幫傭家庭,與蔡英文父親大地主數億家世完全不同。在全美國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地區長大,34歲的他早已因民權運動數度入獄。黑人作家James Baldwin聽完金恩演說後,寫下了兩個預言。「有一刻,我們似乎就站在高處,預見我們的將來。也許我們能使這個王國實現;也許這個令人喜愛的國度不會永遠只在痛苦的夢中出現;也許這個痛苦不免一直持續下去。」
金恩的夢想演說後,不到三個月,甘迺迪因提出民權法案遭暗殺。四年八個月後,一聲平板而清脆的來福槍響起,子彈撕裂穿透金恩的臉,金恩倒下了。時間1968年4月4日。
葬禮上,金恩的靈柩以騾子拖行,紀念他一生戮力的窮苦運動,而他的墳墓則刻著:「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感謝全能的主,我終於自由了。」40年後,美國黑人不只終於自由,奧巴馬不可思議地當選美國總統。金恩無緣親睹此幕;但他的信仰,卻從未消逝。
一個國家,因一個人的偉大而偉大;一個運動,因一個人的懦弱而懦弱。這句話送給昨日「帶領」抗爭的蔡英文主席;不要問一場運動能為妳的權力做什麼,問妳的權力能為運動做什麼。



作者為電視節目主持人


陳文茜

自作孽的時間小舟

【聯合報╱張系國】 2008.11.13 03:00 am



很多人把自作孽(Do It Yourself)看成消磨時光最好的活動:織布、插花、造飛機、造船……任何事情都可以自作孽,而且還可以買到各種自作孽的書……

千里航行歸來,過了一星期學校就開學,暑假的悠閑日子也隨著結束。今年的千里航行就到此為止了。回家後,有關台灣前總統家族的新聞鋪天蓋地而來。我只能嘆口氣,還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呢,想得太美了!大陸人搞一次文革就搞怕了,從此不玩。台灣人居然還沒有玩夠,眼看藍綠惡鬥又要再度開始……

回來後徹底檢查船上的裝備,有幾點心得:
(一)只要是在船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會被水打濕,越以為不會打濕的東西越會打濕。(你聯想到什麼?沒錯……)
(二)防水袋是個大笑話。防水袋的作用不是防止水進去,而是防止水出來。我買了個中國製防水袋,回家一看,裡面的東西都泡在水裡面,比不放在防水袋更糟。(你又聯想到什麼?沒錯……)
(三)防水袋裡面唯一沒泡壞的是四袋泡麵。沒想到泡麵的簡單包裝竟能抵擋住水,當然時間久了也難說。(你還聯想到什麼?沒錯……)

明年暑假也許會開車帶時間小舟再往南走。下次可能再去紐奧良,也可能到佛羅里達的邁阿密及更南端的島鍊。對了,忘了介紹我的小船的名字:時間小舟。時間小舟的英文是我自創的新字chronobot。chrono是希臘文「時間」的意思。bot來自robot,所以chronobot應該是搬運時間的機器,或者說時間小舟。

時間小舟一號輕巧可愛,但是因為沒有船艙,所以有它的限制,如果到鱷魚和毒蛇出沒的水域就有些不便,更不要說航行近海。因此未來還是要進步到時間小舟二號。

最理想的辦法當然是自己造一艘自作孽(DIY)船。這並不是癡人說夢!很多人把自作孽(Do It Yourself)看成消磨時光最好的活動:織布、插花、造飛機、造船……任何事情都可以自作孽,而且還可以買到各種自作孽的書,告訴你怎麼自作孽。

關於如何自己造一艘自作孽船,我已經注意了許久。我的結論是山姆德富鄰(Sam Devlin)的自作孽船最符合理想。這位山姆德富鄰先生住在美國華盛頓州,他不僅自己造船,而且出售藍圖和錄影帶,讓你看圖造船。他的網站是devlinboat.com。

山姆德富鄰的自作孽船有許多種。我只對小船有興趣,最好能夠放在車庫裡,所以船的長度不能超過十六英尺,加上拖車不能超過十九英尺,重量在一千磅(約四百五十公斤)以內。看來看去,我最欣賞帝魄(Dipper)級的德富鄰自作孽船。

這種帝魄級的德富鄰自作孽船可以作為漁船或遊艇,基本上是木船,外面塗上一層樹脂。它很小,所以可以在自家的車庫裡閉門造車(更正確的說,應該是閉門造船)。帝魄級的德富鄰自作孽船有船艙,所以適合在內陸河流或近海航行。如果使用十到十五匹馬力的引擎,時速在七八節左右。

依照德富鄰先生原來的設計,帝魄級的德富鄰自作孽船的長度是十六英尺八英吋,重量約一千三百磅。如果我要自作孽,我會依照藍圖四分之三尺寸建造,因為我計算過,這樣的大小剛好可以放在我的車庫內。如果我要自作孽,首先我會改造我的車庫,裝一台活動吊車,這樣才能夠輕鬆搬動做好的船殼。

如果我要自作孽,我會裝五匹馬力的雙引擎。這次在紐奧良引擎故障,給我很大的教訓。引擎小一點沒關係,大不了船走得慢些,但是一定要有雙引擎!何況第二個引擎又可以用來發電,供冷氣機和微波爐使用。這是我另外一個心得:船艙再小也要有冷氣機和微波爐,好在這些機器體積都不大,用電也省,一個小發電機就夠了。

還有一種德富鄰自作孽船叫作南西中國帆船(Nancy's China),顧名思義她是中國帆船(所謂的junk)的變種。山姆德富鄰先生的最大本領就是把大尺寸的船縮小到袖珍尺寸,但是仍然具有原型的功能。當然在造價方面也很適合一般中產階級的荷包。南西中國帆船的造型相當可愛,據網站說,是一人可以操作的帆船!雖然我自知手腳笨拙,現在還在考慮。(網站上面現成就有一艘舊的南西中國帆船在賣,要價六千五百美元,也並非天價。)

自作孽當然不容易,不是人人可做。我也不確知我要不要花費一兩年時光自作孽,造時間小舟二號。不過我的時間小舟一號至少還能用兩年,所以時間還多,可以慢慢考慮。

自作孽的故事很多,最令我捧腹的是一位先生造了一艘德富鄰自作孽船。他明知船越造越大,造完就出不了車庫,索性不管那許多。船造成之日,他就來個剖腹生產:大開香檳慶祝後,將車庫打掉,僱了起重機把船搬上拖車!這位先生真有決心,不知道他如何對老婆解釋?話又說回來,很多自作孽迷的另外一半也是自作孽迷,有志一同,大家一起自作孽,也就無可抱怨。

【2008/11/13 聯合報】@ http://udn.com/

聶建中玩法拍屋 大賺合法暴利

2008-11-13文/顏瓊真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理財周刊》)
理財有道教授也瘋狂
本期《理財周刊》封面(圖/理財周刊提供)



M型社會,你要更懂得理財、投資,才能避免自己永遠廁身在窮人的M型左肩,只能望著M型右肩的富人端仰望,大嘆何時才能在台北市仁愛路的「帝寶」大樓,像影劇圈主持明星小S般,擁有一戶上億豪宅。
過去,股票投資是快速創造財富的煉金術,而房地產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成為2大投資工具,但近5年,隨著中國當代藝術的風行,藝術投資也搭上順風車,成為一門顯學。

對一般人來說,追求財富是件必做的功課,就像大家琅琅上口的「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對學術地位崇高的教授們來說,雖然誨人不倦的崇高理想不變,但過去被認為,追逐財富、滿身銅臭味的負擔,在全民瘋理財的情況下,善於做學問的教授們,也可以是「理財高手」的佼佼者。

對淡江大學前財金系系主任的聶建中教授來說,比別人更懂得如何賺錢,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你絕對想不到,投資法拍屋獲利豐厚的他,空閒時的興趣,竟是騎著摩托車到處去看房子,比一般人做股票投資還瘋狂。

在課堂上授課,常以詼諧、逗趣的口吻,讓學生笑得東倒西歪的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在政治及新聞領域的著作無數,但他下一本最想寫的書,竟是他2、30年來,在台灣及美國投資17間房地產的經驗談。

當他說到,第一次買房子就被騙20萬元,恨得牙癢癢的同時,他又告訴你,危機入市,往往獲利最大;而支持他勇闖房市的關鍵,則是深受一本書的影響,大大改變他一生的理財觀。

對喜愛藝術的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講師熊瑞香來說,收藏藝術就像是每天的呼吸般正常,但有一天醒來,卻發覺不少收藏藝術品的藏家,竟能靠著某位大師的版畫,在幾年間獲利2、30倍。

買畫成癡的她,少女時代用零用金買畫,當講師後,她的收入,加上受邀講課及演講所得,也全貢獻給藝術品。只是,過去是純欣賞,5年前迷上藝術投資,不懂投資技巧就從頭學起,快速上手的她,如今,也懂得上拍賣會去買有增值潛力的畫作。

講投資,就跟做學問一樣,即使是「學富五車」的教授們,碰到「隔行如隔山」的理財領域,也照樣要向書、向人學習起;即使是財金系教授,也會踢到鐵板,但他如何調整方向再出發,繼續往金字塔頂端邁進,或許能指引你我一條「終南捷徑」,而少練10年功夫!




「無風險套利」理論學以致用



貧窮是聶建中早年揮之不去的緊箍咒,卻也成為他賺大錢的原動力,奉行「有土斯有財」觀念的他,介入法拍市場,標下7間房子,當起「包租公」。



「我第1次介入法拍屋市場,第1間房子,在短短2個月就獲利40萬元,讓我見識到法拍市場是可以合法賺到暴利的地方,從此就迷上看房子的樂趣。」淡江大學前財務金融學系系主任聶建中,沒有辱沒他4個碩士、1個博士學位的高學歷,名副其實是個「教授級」的賺錢高手。

為家人買殼 涉入法拍屋有好的開始

聶建中談到,1996年從美國學成歸國,身為長子的他,為了讓家人擺脫貧窮的租屋命運,決心用他在美國一邊唸書,一邊開電腦及貨運等2家公司所賺到的1千萬新台幣,幫台中的家人買個遮風蔽雨的殼,但他並不想買太貴的房子,希望「俗擱大碗」,而在1997年接觸到法拍市場。

聶建中發現,因為台中建商蓋太多房子,導致空屋太多,法拍屋常是1拍、2拍、3拍,甚至還有些慘到5拍的情況,顯見那時房地產的景氣有多差,加上法拍屋的競拍者並不多,因此,「貨源」多到可讓人「挑精揀肥」。

買法拍屋 先了解每一拍價格

你可以想像5拍的慘狀嗎?聶建中說,要做法拍屋的人,一定要知道每一拍的價格。依據行之有年的拍售價,1拍大約是被法拍房子市價打8折(1×0.8=0.8),第1拍沒拍掉,就進入第2拍,這時公告的標售價又打8折,變成(0.8×0.8=0.64),依此類推,3拍就是0.512,約等於市價打對折,而第4拍就變成0.4096,至於第5拍,只剩0.32768。

他說,以前有5拍,導致很多人從法拍屋市場大撿便宜,後來,因為屋主的權益受損過多,輿論的壓力過大,目前規定只到3拍,但3拍還是沒拍掉,下一回再拿出來拍,就依據3拍的價格做減價再拍。但假設市價1千萬元的房子,你只花一半的錢拍到,等個幾年,房價反彈,就算只漲回至7百萬元,還是賺很多,難怪會吸引人。


不過,投資人要注意的是,法拍市場是現金交易,除了當初投標所繳的20%保證金外,得標後7天內,就要補足80%差額,若手中沒有一筆足額的現金,是很難玩這個遊戲的。

1997年7月第1次進場,在3拍過後,他以280萬元拍到1戶有住家的房子,後回美處理一些事而離台,沒想到家人來電說,那戶人家到家裡來哭哭啼啼,不想搬走。聶建中要家人等他回來再說;9月回來的聶建中,最後把房子賣回給跟親戚湊到錢的那家子人,成交價為320萬元,短短2個月就獲利40萬元。

合法暴利 投資獲利誘人

他撥了撥算盤,280萬元的本金,2個月就賺40萬元來說,第一次出手的投報率高達14.28%。

第一次出手,輕輕鬆鬆就賺進大把鈔票的經驗,讓他見識到「人不願意搬走,也可以賺差價。」體認到法拍市場就像財務學上所講的「無風險套利」,是個可以合理賺取暴利的地方。

以「食髓知味」來形容自己迷上法拍屋的聶建中說,「那時只要有時間,就買(法拍屋),前幾年(2002.08)沒當系主任之前,每年寒暑假就回台中玩法拍屋。」聶建中說,那時的寒暑假,除了帶遊學團外,剩餘的時間就到處去看房子,有買有賣,也有留著出租的,像目前,他手中共有7間台中的房子在收租金,所以他也是個「包租公」。

談到這7間房子,所在位置可都不差,大都位在台中房價最貴,有豪宅聚落之稱的台中七期周邊,10年前無心插柳,「挑精揀肥」的戰利品,沒想到10年後,從B級的地段,反而變成A級精華地段,證明他的眼光獨到。

網路泡沫時危機入市 獲利翻倍

這7間房子中,以位於台中港路新光三越對面的青海路上,距逢甲商圈約一半路程的一棟3層樓的透天房子最值錢;他說,地坪48坪、建坪100坪,共有10間房間,3個浴廁,當初以270萬元拍到,剛開始「還息不還本」,現在「本息攤還」,繳了10年,已經快付完,他很興奮地說:「房子就要完完全全屬於我了。」


聶建中說他很幸運,剛好搭上政府祭出2千億元低利房貸的第一波,利率才3.025%,每月利息支出約1.6萬元,而房子租給別人,每月收的租金是2.5萬元,扣掉利息,每個月還多出9千元,等於是房客在幫他繳房貸外,還倒賺。

他還發揮財金系教授的專長,在財務槓桿方面,可算得精!像拍到房子後,要不要貸款?他說:「如果有好利率,就貸,不然就付現。」言下之意,銀行想多賺他的利息錢,恐怕很難。

最讓他洋洋得意的是,買的那一年是2000年「.COM(達康)」網路泡沫化的一年,房市正處於谷底,才有辦法撿到便宜貨,用270萬元的低價拍到,他透露,去年透過鑑價,該棟透天房子的價格已超過1千萬元。

買屋慢慢等、慢慢揀

不過,怕別人罵他太臭屁,聶建中表示,「這7間房子,大都是小房子,這10多年來,都是合理賺到夠高的增值利潤。」他也怕國稅局找上門,直說,有些是跟朋友合資。

10年只買7間房子,跟一些專拍法拍屋的「海蟑螂」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他有一套「慢慢等、慢慢揀,終會揀到好東西」的買貨原則。

聶建中說他畢竟不是投資客,又不是要「掃一堆貨」,所以,有機會就看,也不會搶著買,有好貨再出手,自然不怕掃錯貨,抱了一堆斷頭貨,最後因資金軋不過來,反而被斷頭。

法拍屋風險大 多加評估及心理有準備

買法拍屋還有個風險,萬一是碰到法院「不點交」的案件,難免就會有「占住戶」賴著不走,要你給一些「搬遷費」的陋習。聶建中也碰到過一位開計程車的現住戶,稱說很可憐等等,不疑有他的聶建中,那時還想找人幫忙,等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後,換他火大,用了方法讓他搬走。

難道不怕「占住戶」搞破壞,如最常見的是把水管灌水泥「封住」,或破壞門窗等等?聶建中說,「絕不妥協!我都做好最壞打算,頂多再花1、20萬元,重新拉管、重新裝潢。」而雖然預留這樣的空間,他說,迄今還沒碰到過。


他倒是碰到過去探看房子時,地面散落一些人骨的照片,似乎是人為,想製造「鬼屋」的印象,嚇阻別人去投標,但他可不是被嚇大的。此外,他也說,「夠好的商品,便宜就買!」

台北玩法拍屋 挑戰比台中大

不過,在台中玩法拍屋「遊刃有餘」的聶建中,卻在台北踢到鐵板。2003年時,曾相中一棟位於復興南路的法拍屋,當時,附近市價一坪約30萬元,他預估,得標價格可以再低一點,結果,因出價過低而被別人截足先登。

另一回,他中意中山北路的房子,每坪出價20萬元,但別人出價25萬元,他有點懊惱地說:「北部的法拍屋比較難玩,怪我出價太保守了。」

話雖如此,他可沒打消鬥志,只要準備教材累了,他就上網掛到各法院的網站,尋找法拍的標的,並一一記錄下來其位置、地址、坪數,如果隔天恰巧要到附近辦事情,他會像排行程般列入行程,哪一時段看哪間,哪一空檔又可繞過去眺望哪一間,一切都在他的計畫中,尤其今年8月卸下系主任後,以後看屋的時間會更多。

這時,他又洋洋得意說,「要玩法拍屋的,如果沒有摩托車,先天上就遜了一半。」因為摩托車的機動性,讓他想到哪裡,就到哪裡,隨時都可以看房子,所以,他說:「我最大的興趣,就是看房子。」

如何看屋?是門大學問,很多查封的房子有封條,常是不得其門而入,聶建中說他常跟弟弟去看屋,碰到封條,還是有破解之道,如用信用卡的卡片,可以不破壞封條的完整性,輕輕刮開封條而進到屋內,但此道,僅止參考,不強烈建議,其次倒是可以:跟大樓的管理員或警衛打聽。

若管理員有鑰匙,試著拗,他是教授(有社經地位,易取得信任),想自住,能不能上去看看房子屋況。

可跟大樓該房子的對面、上下鄰居打聽。像他有回看林森北路的小套房,雖然鄰居是鶯鶯燕燕,他照樣敢打照面,進去看房間格局。 

若警衛不給進,至少要問明房子的方位。他個人雖不信「風水」,但風水是「科學+人心」,要了解想拍的房子,陽光、通風與否,跟未來的賣相,或出租的難易,都有關聯。 


若無法進入看屋況,至少要在外圍多繞繞,了解其周邊環境及生活機能。

教戰手冊1

優遊法拍屋市場10多年,聶建中有一套教戰策略,對一些想入門者,可提供一些經驗談。如何入門?他認為: 要有興趣。把看法拍屋當做興趣,這很重要。

弄懂法拍的流程及相關規定。坊間書籍很多,可買一本工具書。 設定投標的區域。並針對該區域的房價相關行情,做很詳細、完整的市調,包括過去的歷史成交行情、現在的成交行情。

要肯多看房子。像他摩托車騎著,大街小巷,按照他設定的「房子地圖」,有空就看房子。 注意法拍資訊。

有些專做法拍屋的人,出版法拍雜誌,有照片及方位等,可訂閱參考,或勤上法院網站,台北地區有分台北、士林及板橋3個法院。

教戰手冊2

如何出價?他建議,要掌握: 過去成交的歷史價格。 附近的成交價格。 有多少比例是打幾折成交的。

了解該物件,可能的競爭者有多少?抓多少人會去標,出多少能標到?一定要去法院了解,看看在公布欄前面的人多或少,以掌握投標行情是冷或熱。

了解該物件正進行到第幾拍。 出手價,約是低於拍價的15~20%出價。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理財周刊》)

長幼有序 Pecking order

圖/老唐

中國人特別重視輩分倫常,坐車要讓座給老弱婦孺;要發表言論時,也應該要讓長者先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幼有序」。英文裡也有類似的說法,不過有趣的是他們卻是用鳥禽類來形容,原因在於大部份的鳥禽世界中,體型較為壯碩者(長者),可是有權先飽餐一頓的,要是哪些小隻的不識相,敢先啄食(peck)的話,可是會被大鳥狠狠地啄得滿頭包呢。也因此,啄食的順序(pecking order)就可以相當傳神地用來代表「長幼有序」囉!

River:I think some people at the company are quite hostile to me.

River:我覺得公司有些人對我很有敵意。

Cindy:What made you say so?

Cindy:你怎會這樣說呢?

River:Sometimes, when I greet them in the morning, they didn’ t even bother to respond. And yesterday when I was doing my presentation, a lot of the senior staff weren’ t even listening at all.

River:有時候我早上跟他們打招呼,他們連回都不回一句。還有昨天,我在作簡報時,很多資深同事根本沒在聽我講。

Cindy:Quite frankly, I noticed that, too. I seem to be the only one at the office asking you out for lunch together.

Cindy:老實說,我也注意到了。我好像是辦公室裡唯一會邀你一起去吃午餐的人。

River:I’ m totally puzzled. Did I do something wrong?

River:我真是完全摸不著頭緒。我做錯什麼了嗎?

Cindy:Based on my understanding, it all started from your welcoming party.

Cindy:據我了解,一切都是從你的迎新舞會開始的。

River:But I didn’ t do anything wrong. I was so excited when coming on board, I asked all my team mates to sing with me in the beginning.

River:可是我沒做錯什麼啊。我剛進公司的時候,還很興奮的邀請所有組員一起上台唱歌呢。

Cindy:That’ s exactly what you did wrong. There’ s a pecking order at the company. You should have invited your supervisor and all the other senior people first.

Cindy:就是這樣你才做錯了啊。在公司裡長幼有序可是非常分明的。你應該要先邀請你的主管還有其他資深員工才對。

River:My God. Simply because I didn’ t do that? From now on, I’ d better watch each step I move.

River:天啊。就因為我沒那樣做嗎?從現在開始,我最好步步為營為妙。

(本單元固定每週三、四見刊)

源氏物語千年紀》光源氏教你談戀愛

2008-11-11劉黎兒

日本各界今年都為了「源氏物語千年紀」而沈浸於古典浪漫的氣氛,雖然也有男人抱怨男主角光源氏不過是日本被女人寵壞的優男代表而已,但也忍不住想知道究竟光源氏用了什麼招數來擒獲那麼多女人心?
光源氏真的很吃得開,當然眾女人為了分享光源氏不完全的愛,也因此燃燒無數的哀怨情愁。

光源氏去勾引不同的女人時,那些女人的形象都非常清楚雕畫浮現出來,像空蟬就是空蟬,藤壺就是藤壺,從光源氏搭訕求愛的方法便能凸顯女人的性格。

光源氏的言行非常真實而有彈性,他是洞悉女人心的調情聖手,女人的回應也變化萬千,有這樣的男人,才有這樣的女人,或許也因為有這樣的女人,才有這樣的男人,這部愛情物語現代感性十足。

源氏物語物語作者紫式部是在3、40歲時寫這部世界最古老的長篇愛情小說,留有日記,其中有一天確知為1008年11月1日,因此以這一年這一天作為源氏物語的生日,一晃就是千年,千年之後來讀源氏物語,想像紫氏部不僅是有毅力的女人,而且超級早熟,那麼年輕就能描繪出長達8、90萬字的超長篇物語,年數達75年,寫盡3代王朝情愛。

或許那個時代男女都是13、4歲就結婚,社會體驗與肉體都開始面對複雜的男女關係,或許那是自由奔放的時代,才能讓紫式部寫出這麼多類型情愛的排列組合,至今還是最佳的愛情教材,唯一不同的是舞台的背景是京都,京都尖酸刻薄的貧嘴歷史已有千年。

尤其是在宮中,不欺負對方至死不甘願,天皇的寵愛還左右整個家族的地位與權力鬥爭,源氏的母親就是因為太受天皇寵愛而遭忌妒,抗壓失敗而死的,源氏對愛情的饑渴或許也是從此開始的,加上12歲便被迫跟談不來的年上妻葵成婚,讓他更想到處發展。

高級玩家男人

源氏也跟現在的日本男人一樣,有妻舅的頭中將以及左頭馬、藤式部丞等哥兒們會在漫長的雨夜品評哪種女人比較有意思,頭中將談到自己跟中產階級與人的戀愛經驗,也觸發源氏想去挑戰非貴族出身的女人如空蟬、夕顏等。


頭中將原本是想看源氏跟女人之間的情書,再三挑逗,源氏雖然覺得好玩,不過還是很慎重地告訴他:「不能讓你看的情書是不會隨便放在這裡的,能讓你看的都是比較不重要的!」

這就是高級玩家男人的祕訣,不會大嘴巴輕易把跟自己有關的女人的事跟別人說,尤其是格外珍惜的女人的事!這是好男人的首要條件,只是跟女人喝個咖啡便以那女人權威自居的男人,顯得多麼卑小!

父親桐壺帝的妃子藤壺雖然是光源氏理想的女性,但最傑出的其實是六條御息所,源氏曾不斷稱讚她的字以及書信,是在他內心也佔有特殊地位的女人。

但這樣才女大抵日常生活不會多完美,源氏要跟她配合也很累,腳步自然就疏遠,而會想去勾引人妻空蟬,甚至埋名隱性去找身分懸殊的夕顏,害夕顏還讓六條御息所的生靈纏住,六條並哀嘆源氏居然拋棄自己而跟這麼平凡無精采可言的女人在一起,幫源氏感到悲哀。

老情人怨靈糾纏

六條御息所是源氏很早期的情人,因此對於後來居上的女人諸多不滿,化成生靈糾纏她們,尤其她的牛車曾遭正室葵上娘家(左大臣家)欺負過,當然沒放過葵上,左大臣家只好找僧侶來燒符驅魔,六條御息所雖然決心不再想薄情男源氏,也不要去纏繞跟他相關的女人,但又發現「去想不要想本身,就是已經在想的證據」不愧是聰明女人,對自己陷入情海難自拔的狀況頗有自覺。

葵上生產或許是單純難產,但總被傳成是牛車怨惹來六條生靈而致死。

其實連空蟬也非美女,源氏還形容空蟬「眼皮微腫,鼻樑不挺,有點顯老,老實說不漂亮」,或許容貌、身分上不齊備的女人,不會咄咄逼人,有癒療男人的魅力。

空蟬本身教養不差,是會下棋的女人,她很瞧不起年老得足以當自己爸爸的丈夫只是在混日子,但基本上認為不倫並非好事,無法原諒自己對跟源氏上了床,更無法原諒源氏,認為自己跟源氏不相配,雖然還多少對源氏放電,讓源氏感受到她的魅力,但她卻拒絕源氏。


或許這也是自尊強的女人的夢想,認為「我雖然長得不怎麼樣,天下最棒的帥哥卻愛上我,我不為所動,而加以拒絕」,但紫式部的厲害,就是看穿空蟬根柢還是心儀帥哥的,內心深處多所掙扎。



正妻難為

藤壺跟源氏亂倫戀的結果,生了跟源氏一個模子出來的兒子,桐壺帝不疑有他,龍心大悅,源氏、藤壺內心都相當複雜、痛苦,但他們都知道,有些祕密還是必須帶到墳墓去才行的,否則全天下的人跟著一起痛苦。藤壺結果為了顧及兒子東宮的地位,並封死跟源氏之戀,選擇了出家來

若紫是藤壺的姪女,風情頗似藤壺,是讓光源氏愛最久,葵上死後又成為光源氏正妻的女人,但源氏的浪漫與任性,不時愛上別人的女人,隨時都要出手沾染一番。

若紫也是諸女人中最為辛苦的女人,不僅有吃不完的醋,還要遭其他女人詛咒,也要幫光源氏扶養他跟別的女人生的孩子,到頭來,光源氏還跟年紀可以當他女兒的女三宮結婚,女三宮因為挾天皇家威光,當上正妻,若紫還被迫讓賢。

在新娶之前,源氏不會想讓若紫處境太差,不會特別偏袒情婦而忽略正妻,但正妻難為可見一班。日本許多情婦都不會想要去搶正妻位置,就是覺得地位逆轉未必有什麼甜頭。

甚至連創造出若紫角色的紫式部,在一代詩人藤原公任提若紫來討好她時,還不以為然地說:「若沒有風流倜戃如源氏的男人,也不會有若紫吧!」

調情手法因女人而異

源氏生活的宮中,男多女少,怨女、怨婦比比皆是,也有人品家世不錯,且在職場備受重用的女官源典侍,有點年紀,相當好色,露骨嗟歎「森林草枯,馬不肯來吃,連割草的人都不來」

亦即抱怨沒有男人肯跟自己上床,源氏隨便開她玩笑,結果她認真起來,讓源氏很傷腦筋,卻無法真正討厭如此裸裎自己慾望的女人。

源氏調情手法會因女人而異,不是只會按手冊型教戰法則行事的蠢蛋,除了他對女人有高度關心與觀察之外,也因為他吟詠詩歌或隨樂起舞等都很拿手,在宮中花宴,永遠是眾人激賞鼓掌對象,難怪他深得女人緣。


以前的情事都是男人摸黑混到女人住處,連光源氏也不例外,因為真的一片漆黑,不時會摸錯女人,像去找空蟬時,做愛做到一半才發現不對,原來獨眠的女人是空蟬的小姑軒端荻,個子稍微壯些,源氏並沒有因此抽腿落跑,若無其事地跟她度夜,然後請她不要張揚。

他也曾溜進後宮找藤壺,但未能接近,便抱住偶然錯身而過的女人,源氏還很高傲地說「妳喊來人也沒用,我是不管做什麼、誰都能接受的男人!」

源氏顯然對自己超級優男的地位太有自信了,事實證明他的確如此,但也因此而遭挫折。



宣誓與劈腿不衝突

已經確定要入內嫁給東宮的朧月夜,深更半夜獨自散步吟詩,內心正想「如果對象是源氏的話,不想讓他討厭」結果也許身給他,兩人就此墜入愛河,也是當時先肉後靈的典型,朧月夜入大內後,兩人甜美關係也還持續,終於成為源氏失足破滅的導火線。

四處劈腿的光源氏,夜路走多了,終於栽倒而遭放逐,多少符合男女基本的平衡感。源氏不得不留下若紫而離京,源氏的莊園資產全委託紫管理,臨行前源氏跟她愛愛到豔陽高照,還宣誓「我心永不離」才走。

源氏是多情種子,風流成性,宣誓與劈腿對他而言不衝突,看到女人還是會出手,他離京到明石,也馬上愛上朝顏,紫的嫉妒與不安沒有休止的時候;但很意外地女人都不抱怨源氏,這是因為許多跟他上過床的女人,他都不會棄之不管,像母親桐壺院身邊的女人麗景殿和妹妹花散里,雖然跟源氏沒發展成深厚的關係,也都依賴源氏庇護過日子。

這也成日本許多政治家的榜樣,例如橋本龍太郎緋聞不少,但沒有女人抱怨他,那是因為照顧周到,甚至連接手郎君都幫她們安排妥當,緋聞就不會鬧成醜聞,還傳為點綴男人人生的佳話。

對源氏而言,一夜情不會因為歲月而淡忘,反而是思情材料之一,或許當時真的太漆黑,對女人或做愛場景的記憶,常常跟香氣以及季節的花香、果香等聯想,肢體官能感覺強烈。激情又不專情的同時,源氏也有體貼負責的一面。


情慾旺盛的男人到了某個年齡後便多少轉化為權力慾,源氏也有未能免俗的成份,他把自己也很想沾染的六條御息所的美麗女兒齋宮女御收為養女,硬塞入宮中去當冷泉帝(藤壺之子)的妃子,而他的老友權中納言(元頭中將)也早已把女兒嫁給冷泉帝了,不過因為齋宮女御的來頭是源氏,冷泉帝只好買帳,夜裡的臨幸完全平等對分。

源氏跟老友都想當未來天皇的外祖父而享受實權,深算不已,當然對好女人永遠沒有失去興趣的源氏的愛情物語並未因此結束,而他的下一代則更為自由奔放,同志愛等也盛行,能教的戀愛學更多樣化了。
先跟你說..雅虎 免費的話 本身不支援POP3收信 必須用搭配軟體收信!!
準備1.Outlook Express
準備2.YPOPs 沒有的話 可以去下載 免費的=>http://ovh.dl.sourceforge.net/sourceforge/freepops/FreePOPs-0.0.20.exe
YPOPs 官方網站 不懂的話 可以去看 隨然 是英文的= =" http://www.ypopsemail.com/
我在知識家 幫你找到教學說明了~你去看看!!=>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1714600
兩套軟體~ 必需都有才能
此方法所備份的信件,會變成一個一個獨立的檔案,
在瀏覽上會比較不方便,但也比較不容易在備份上出錯誤。
1.先在桌面(或其他地方)開一新資料夾。
2.開啟Outlook Express,選取欲備份的信件,或選擇工具列中【編輯】/【全選】。
3.將選取的信件拖曳到剛剛開的資料夾中,信件便以另存新檔的方式存成*.eml檔。
◎方法二:
當你需要將A電腦OutlookExpress的收件夾、寄件備份等,
所有開設的資料夾原封不動的移至B電腦時,便可使用這個方法,
但此方法無法同時保留B電腦OutlookExpress的收件夾、寄件備份等,
且有時會抓不太到,所以原本A電腦中的收件夾千萬要等到B電腦Outlook Express正常使用後再刪掉喔,
咦~~愛注意喔!
1.開啟A電腦的OutlookExpress,選擇工具列中的【工具】/【選項】/【維護】/【郵件檔資料夾】,找到A電腦中存放收件夾放置位址。
EX:C:\Documents and Settings\PC User\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Identities\{43CE5478-193E-47E2-8E91-529062CC9583}\Microsoft\Outlook Express
2.到剛剛找到的位址複製整個資料夾,通常只要複製最底的那個目錄就可以了。
3.將電腦複製的資料夾拷貝到B電腦中,你可以複製且覆蓋B電腦Outlook Express郵件檔資料夾(原本的就不會保留了),亦可複製到B電腦中任何你想要放的位址(資料夾可取任何名稱)。
4.若是你是複製到B電腦中非原本Outlook Express所指向的郵件資料夾,那就要到B電腦Outlook Express工具列中的【工具】/【選項】/【維護】/【郵件檔資料夾】,按變更,選擇你放信件的位址即可。
5.有時剛變換位址或覆蓋時,B電腦的Outlook Express並不會有任何變化,那就先關掉Outlook Express再開,基本上就可以了。

Gmail功能提升 增加視訊語音交談

法新社

 網路搜尋巨擘Google今天宣布加入視訊和語音交談功能至網路版電子郵件Gmail,並增加RSS自動翻譯功能。

 Gmail用戶下載更新程式後,便能以視訊攝影機進行影音交談,也能更改影像視窗大小。

 沒有視訊攝影機的用戶也能傳送語音電子郵件,或是進行即時語音交談。

 視訊和語音交談服務皆容於蘋果電腦和微軟視窗作業系統。

 Google也把自動翻譯功能加入Google Reader,使RSS用戶在下載網誌與新聞內容時能自動翻譯為用戶指定的語言。

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像是一顆滾石

詹偉雄  (20081107)




 我坐在沙發上,等著他慢條斯理地幫我泡一杯茶,客廳的正面是一片書架,頂天立地,一格一格地,錯落地站滿了書;就著一盞暈黃的立燈,你可以辨明:這些書之所以彼此聚在一起,是緣著某一種厲害思想的邏輯,因而才離開了書店或圖書館裡那老套的分類法,而來到了這兒;而且,這些英文平裝書多半有著新書時姣好的裝幀外貌,僅能約莫藉著書側微微蓬鬆的厚度,得知他閱讀的頻率,可見主人取書用書時極其小心翼翼,要不就是他的生活根本就是輕手輕腳,全面地優雅。

 這是一個冬天的傍晚,為了寫他的故事,約了在他家作採訪──「我沒有繼續唸博士,並不是不想唸──而是沒有錢了!」他說:「家裡經營的書局破產,只好去打工,在芝加哥的冬天裡跑好幾家餐館,甚至還當垃圾車的隨車清潔工,有時一天還要讀兩、三百頁的英文書,身體後來受不了,染了肺結核,」他接著說:「不停地不停地咳……,後來想想,也就不要勉強了吧。」

 他說著說著,一個鮑伯.迪倫模樣的潦倒故事,不禁在我筆記本裡回憶的夾縫中響起了:「高塔上的公主與所有漂亮的人,他們把酒言歡,思索著如何交換來世界最珍貴的禮物,但你最好舉起戴鑽戒的手指,最好當了它,寶貝!過去,你常被穿破衣的拿破崙和他的語言逗得不可開懷,但今天,去他那兒吧,他正叫著你呢,你無法拒絕的──當你什麼都沒有了,也就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現在沒人正眼看你,你又有什麼秘密好隱藏的呢?……」「家道中落的感覺如何呢?」我問,「還好,其實唸台大研究所的時候就有徵兆了,」他說:「可惜的是:很多想法還是得要金錢才能完成得了吧。」
 「到了美國求學,能不能說說啟蒙你最深的一本書呢?」他似乎是沒有多想,到書架上取了一本書下來,這是一本紅色封面的書,封面的右下角圖樣是一尊銅製的塑像,由誇張的姿態看,似乎是一個滑稽劇中的角色,書名是斜斜的幾行陌生字:The Eighteenth Brumaire of Louis Bonaparte,作者是馬克思;「這是什麼書?」我邊問,心中邊狐疑著:馬克思有寫這本書,我們怎會不知道?「也許,我們都過度地注意檯面上政治明星的意志和動向了,」他悠悠地說道:「他們其實不過只是政治與經濟大結構所發明出來的棋子,馬克思提醒我,要注意表象後──那深層的、不可違逆的力量……。」

 出得門來,就跟他借了這本書,部分的原因也是它的中文譯名有點抒情:「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霧月』是法國共和曆中的一個月份,相當於西元曆法中的十月底到十一月底,」他解釋說。「你是個左派嗎?」最後一個問題我問:「不,我比較是中間偏右,說是一個自由主義的相信者,還比較準確,」他笑笑說。

 在所有的黨外運動者中,他也許是最冷的一個參與者了,不曾看過他拿麥克風對著群眾吆喝過,不曾聽過他罵過國民黨,當然,也沒有看他有參加公職選舉的動心起念,是社會裡的折磨讓他通曉世事嗎,還是他實質的野心是去長期、點滴地醞釀那可「霧月革命」的結構條件,把國民黨不費吹灰之力地推倒,才算得上是滿足呢?迪倫的「像是一顆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的結尾是這麼吟唱著:「感覺如何,感覺如何──當你孑然一人、失去了家的方向的時候;像是一個全然地無名之人,像是一顆滾石的時候?」這首歌裡,他揶揄著一位輝煌騰達過的花花少女,由雲端跌落街頭行乞的不堪宿命,但何嘗這又不是一種對自身的警醒與叮嚀呢?

 記得吧,下次來還書的時候,是應該送他一捲迪倫「重返61號公路」的卡帶,起碼,這是一張不會讓人太冷的專輯哦……。

利尻島海膽烏龍麵咖啡

郭正佩/文  (20081111)




 「想成為櫻花前線最北端櫻花樹的主人嗎?」

 在札幌旅遊中心不意看見來自利尻島民宿協會宣傳單之後,「利尻島」這幾個字就來來回回在我腦海中出現。

 我默默收起傳單,對折放入日記本,然後盤算,能否在櫻花前線總算抵達日本最北端之際,規畫一次利尻島之旅。
 我打算利用停留在日本的時間,花幾個月,由南到北重新認識這片土地。不過事情總是如此,一旦這個念頭興起,稍微收集一點資料,馬上就發現,對於這個看似狹長窄小的島國,我的認識仍只能稱上皮毛。

 延著櫻花前線北上至札幌,距離比佔地遼闊北海道更北一些利尻島開花時期尚有一個月之久,我於是回到東京,一邊來回翻閱旅遊中心取得的手冊一邊等待利尻櫻花及鮮美海膽豐收季節的來臨。

 利尻島位於日本本土最北方稚內六十公里外海,從稚內搭乘渡輪約需一小時四十分鐘左右可以到達。島央是人稱北海道富士山的「利尻富士」火山,外形比富士山略為扁長。北海道札幌出產的「白色戀人」巧克力餅乾包裝盒上鋪滿白雪的火山圖樣,就是描繪自利尻富士山。

 每年六月中旬初夏開始,島上高山植物盛開,吸引來自全國各地觀光、登山客以及攝影師們。當然,除了自然景觀,利尻島最吸引旅人之處,恐怕還是令人食指大動的利尻海膽。

 利尻島出產的海膽有「日本第一美味」之「極上海膽」之稱,一年中只有六月到八月為採收季節,因為在海裡食用同樣在日本國內以美味著稱的「利尻昆布」成長,味道特別甘甜,是日本最高級海膽產地之一。

 埋首寫論文幾個月時間正值隆冬,書桌旁一邊放著堆積如山資料,另一邊則是「全國最美味刺身、海鮮蓋飯」雜誌特刊。讀著參考文獻疲累的時候翻雜誌解悶,每當看著雜誌書頁裡鋪著滿滿黃澄澄海膽蓋飯的誘人照片,就告訴自己:交出論文之後,非到北海道大吃幾頓不可。

 於是,因為櫻花、溫泉和海膽,終於在論文完稿後的初夏來到利尻島。

 我按照計劃在「櫻花前線」最北端栽種下一株櫻花樹,做為這幾年日本生活的紀念,也盡可能沒有一餐遺漏掉海膽──事實上,利尻島上所有民宿,都保證在夏季提供包含新鮮海膽料理早晚餐。而所有環島遊覽巴士行程,也儘所可能讓遊客在幾小時之內,能在肚子裡塞滿海膽蓋飯、海膽火鍋、海膽握壽司、海膽刺身以及嘗試剝開活生生海膽,直接用手挖出殼裡肥厚的金黃色東西放入嘴裡。

 「唔,以前吃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啊?」

 不用說,讓對食物有著強烈偏執日本人封上「第一美味」的利尻馬糞海膽自有其中的道理。人們用「甜美」形容海鮮滋味,我想,利尻島上的海膽滋味,或許可以比擬對「甜」這字的最好詮釋?

 雖然這麼說,接連四、五餐盡是海膽,仔細想想,滿肚子都是軟軟黃黃海膽的卵巢,似乎也怪可怕的。

 於是將離開利尻島的午後,距離渡輪出發尚有一點時間。我走進山丘上一家小小咖啡館,選擇靠海窗邊座位,打算暫時離開海膽,度過一小段利尻島海邊的咖啡時光。

 翻開菜單。

 什麼?居然提供的是「海膽烏龍麵咖啡套餐」。

不只是水蛙

張鐵志  (20081112)

 ▲夾子小應參與電影「海角七號」演出後,秀約應接不暇,但仍未改對於荒謬表演題材的熱愛。(本報資料照片)


 在紅遍台灣的國片「海角七號」中,有一幕是典型的戶外辦桌。一個機車行老闆走上舞台,唱起了卡拉OK,那首歌是「轉吧!七彩霓虹燈」。台下有個人正喝著悶酒:在戲中,他是為情所苦的鼓手水蛙;現實中,他是這首歌的原唱小應。

 知道這首歌的人,莫不會心一笑,或者瘋狂大笑。

 這是歌手小應最廣為人知的歌曲。原本小應就希望這首歌可以在戶外野台被一般民眾唱,或者在電子花車上被鋼管女郎歌唱。然而,這首歌沒在鄉野之間走紅,卻在KTV成為上班族和學生的最愛, 甚至在2004年獲得KTV點播率第一名──這可是獨立音樂人最偉大的成績。
 直到電影海角七號的這一幕,他的夢想才終於實現,雖然只是一個虛構的場景:在一個南部的野台上,由一個絕對看起來不搖滾的鎮民唱起了這首歡樂的歌:

 轉吧!轉啊!七彩霓虹燈!讓我看透這一個人生,

 讓那沒有答案的疑問,通通掉進雨後的水坑!

 轉吧!轉吧!流汗的人們!忘掉憂愁和煩悶,

 隨著穿腦的歌聲,證明這還是彩色的人生!

 小應(原名應蔚民)是台灣獨立音樂圈最特立獨行的角色。他是台灣惡搞龐客樂隊濁水溪公社的創社成員。那是1990年。幾個月他離開樂隊,參與學運,並四處介入各種邊緣文化場景。95年當兵時組成「夾子樂隊」,寫下第一首歌「不可以」。

 但是小應想組的不是一般搖滾樂隊,而是想試圖突破傳搖滾樂,玩不一樣的音樂,他尤其喜歡日本樂隊米米俱樂部的表演方式。98年在酒吧喝酒時,他突然想聽國語老歌,而放起了高凌風。霎那間,他的世界出現一道光線,發現了他尋找已久的音樂方向:歡樂的綜藝。

 二三十年前,高凌風就融合西洋的曲式加上台灣餐廳秀表演的熱舞,而創造出一套獨創風格。因此,小應改組樂隊為「夾子電動大樂隊」,找了兩位舞者在台上勁歌熱舞,並寫下「轉吧!七彩霓虹燈」這首經典名曲。2000年,獨立廠牌角頭音樂正式發行他們的第一張專輯。

 幾經改組後,目前小應是一人行走江湖,且創造出一種新的表演形式:單人劇場影音秀。他自己製作歌曲伴唱帶畫面(通常是搞笑的劇情),在表演時於螢幕上播放,再加上現場表演的唱歌或脫口秀。今年年中,他把這一系列現場表演出版為一張「夾子小應歡樂影音秀DVD」。

 從高中時期至今近二十年搞音樂的過程,不論是綜藝搖滾樂隊或現在個人影音秀,背後其實精神都是一致的。小應的歌詞與表演形式的確讓人發噱,甚至感覺惡搞;但戲謔與低俗的背後,是他要凸顯人性本質的荒誕。他在魯迅與夏目漱石的小說認識到傳統禮教和社會如何讓人性瘋狂,當兵時在精神病院服役的經驗目睹到瘋狂與規範的對抗。當然,更多的創作素材是來自他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參與。這也是他音樂的最大特色;他深信,創作者要走入社會,不是關在房間中。歌曲「再加五塊錢狂想曲」和「上班的一日」都是現代的狂人日記。

 在表演形式上,他也不斷試圖從本土的常民文化去尋找素材,不論是餐廳秀、廣播劇或高凌風。雖然很多都市人會認為那些過去的表演形式很「土」,但是他就是要從裡面挖掘出社會底層的真正活力與能量。也因此,他很希望「轉吧!七彩霓虹燈」,不只從社會文化借鏡,甚至可以成為那個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在電子花車或者鄉間野台上被歡唱。

 2003年的歌曲「我不會說台語」,是另一首能體現小應創作概念的歌曲,雖然也帶給他一些政治爭議。從九○年代開始的本土化潮流,生為外省人的小應和許多創作者一樣是熱情擁抱的,所以他才積極挪用民間文化來創作音樂。

 但是到了2004年左右,台灣認同雖然已成社會主流,他卻認為在政治場域的本土化有窄化和排它的趨勢。所以,雖然台語很溜、不太像外省人的他,在此時寫下了這首戲謔反諷甚至誇張化的歌曲:

 不會說台語 就是不會說台語

 稀有動物在這裡 稀有動物沒關係

 不會說台語 就是不會說台語

 別人知道笑嘻嘻 管他別人笑嘻嘻

 如今小應已將近四十歲,結婚生子。表演台上的他,與電影海角七號中的他,依然是厲害的喜劇角色。我問他,不同人生階段對他的音樂有什麼改變;他說,他自信如今在形式上他可以更準確地表達要傳遞的訊息,可以讓荒謬的題材更容易被接受。

 是的,對小應來說,音樂的觀念是大於形式。音樂不只是要好聽順耳,而是要傳遞訊息。但是音樂作為一種表演,又要能娛樂大眾;而娛樂大眾的最好途徑,是從人們的真實生活出發,找出日常生活中荒謬與苦悶,才能讓聽眾產生共鳴。一如他在第一張專輯的開場白所說:「在這一次夾子電動大樂隊的第一張專輯當中,我們夾子號戰艦上的所有人員,以一顆悲喜交集的心情,將那荒誕的人性給表達出來。」

我見我思─美軍電台在台灣(一)

2008-11-12【王駿】

二○○八年的台灣,要是有一家廣播電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時,完全以英語播出,完全沒有廣告,整天放搖滾樂、古典音樂、排行榜流行音樂、爵士樂、西部鄉村音樂、黑人靈魂音樂;周末轉播NBA職籃、大聯盟棒球、冰上曲棍球;每個整點,都播五分鐘新聞與氣象;音響效果佳,主持人DJ話少,那該有多好?
沒有,二○○八年的台灣,沒有這樣的廣播電台。沒錯,我們有個英語電台,叫做「台北國際社區電台」,簡稱ICRT。不過,這電台廣告多到讓人抓狂,這電台DJ廢話特多,好像個個都是口水佬。

然而,不管你信或不信,台灣曾經有過上面所說的夢幻英語電台,而且,大半個世紀前就有了,但是,在三十年前,這電台就打烊走人,把設備免費送給台灣,成立了現在的ICRT。

這電台,就是美軍電台,英文全稱為「AmericanForcesNetworkTaiwan」,簡稱「AFNT」。現在四十歲以下的台灣居民,可能壓根不知道有這家電台;就算聽人說過,也僅止於聽說而已,不會曉得當年這電台有多神。

美軍電台,是台灣歷史一部分。要講美軍電台,就得先略說美軍駐台。本文分期刊載,先講講當年在台美軍遺事,接著再敘美軍電台詳情。

中國現代史上,有句擲地有聲名言:「西安事變救中國共產黨,朝鮮戰爭保中國國民黨」。話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之後,風雨飄搖,朝不保夕,老共渡海攻台,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當時的美國駐台外交官高立夫(RalphClough),後來在其知名著作「IslandChina」當中提到,一九四九年底,美國國務院曾通知美國駐遠東地區相關外交人員,台灣陷落已是不可避免之事,美國駐外單位應提早因應此事。

人算不如天算,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台灣就此轉危為安。之後,美軍源源而來,在民國四十年代末期冷戰全盛時期,駐台美軍超過一萬人。


在台美軍又分兩種,一種是派駐在台,包括台北的美軍顧問團、美軍協防司令部,但箇中大宗仍為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美軍稱為CCK基地)。另一種在台美軍,則為赴台休假之駐越美軍。一九六八年,駐越南美軍人數達於最高峰,多達五十四萬人,相當於台北市當時三分之一人口。一九七三年元旦,老美和北越達成停火協定,開始撤出駐越美軍,但駐越美軍人數仍極可觀

這批駐越美軍,定期會往東南亞其他駐有美軍國家休假,泰國曼谷、菲律賓馬尼拉、台灣台北、基隆、台中、高雄,皆為目標。

兩起美軍加起來,成就了台灣若干都市裡若干街道的繁榮。例如,台北的中山北路、台中的自由路、高雄的七賢三路、基隆的忠一路。(待續)

央行一路降息,銀行房貸仍雨天收傘,新貸戶、換屋族苦!

2008-11-12【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金融海嘯襲擊,再加上房地產景氣低迷,不少銀行雨天收傘對房屋放款更加緊縮。雖然央行連續降息的動作,表面上使房貸款的貸款壓力減輕,但對於承作新房貸或想買大換小的換屋貸款戶而言,銀行估價趨嚴,放貸成數也由過去的八成緊縮到五至七成,這樣存在的普遍現象,間接墊高購屋成本,使物價漲、薪水不漲的年代,年輕買屋族、中年換屋族更加卻步。
某公銀行庫房貸放款專員就表示,央行降息表面好像可以刺激民眾購屋,可是實際上,這一年來房地產急遽降溫,非都會區,例如:林口、基隆、花東、雲林、台南、屏東等區買氣凍結,很多行庫在上述區域的房貸逾放比升高,總行也會對這些區域的房貸申請條件限縮,甚至是同一家銀行,同一個人在台北的分行拿到貸款利率會低於在高逾放區的分行。銀行對房貸戶雨天收傘的動作,間接影響到政府活絡經濟的美意,民眾購屋的成本其實是不跌反漲!這可能也不是央行一路降息的貨幣政策就能解決的!

銀行授信單位則強調,金融海嘯襲擊,銀行對民眾的還款能力和提供的擔保品會更嚴格要求,例如,以舊屋換新屋而言,舊屋還沒有賣出,就買了新屋拿新屋貸款,但舊屋仍有未清償的貸款金額,部份較保守的銀行就會下逐客令。理由是,銀行新增貸款不接受投資客。

但對民眾而言,一般舊屋換新屋,大都是等新屋完成交易後才出售舊屋,所以,銀行提出的理由明顯是考量房市降溫,失業率提高,為了自保採取雨天收傘。

房仲業者甚至表示,部份行庫的放款專員和代書及地方信合社私下串聯,以各種理由來阻撓申請房貸的貸款人在公營行庫貸款,然後代書再建議轉往配合的信合社,信合社利率高,可貸款的成數也高於一般行庫。結果就造成,央行降息,但是貸款戶仍享受不到降息的美意。

房仲業者提醒年底要交屋的買方,為了預防交屋的訂金因為銀行房貸下不來、現金不足無法交屋,造成不自願違約,訂金被賣方沒收,可以加註自保條款,「如果銀行貸款成數有問題、交易自動取消」。


10月七家公營行庫逾放比和逾放金額普遍上揚,僅土銀下滑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10月金融海嘯衝擊全球金融市場,國內七家公營行庫逾放比和逾放金額普遍較9月上揚,部份銀行的海外分行逾放金額增加幾乎是整家銀行一個月的新增量。七家公營行庫僅有土銀在10月的逾放比和逾放金額同步下降,一銀逾放比和上月持平,其餘包括一銀、華銀、彰銀、合庫、台銀和台企銀等10月逾放比都較9月上揚。其中,台企銀的逾放金額更超過2%,達2.17%。

一銀10月逾放金額為158億元,逾放比1.36%;華銀10月逾放金額為174.48億元,逾放比為1.57%;彰銀10月逾放金額為159.55億元,逾放比為1.63%;合庫10月逾放金額為329.4億元,逾放比為1.79%;台銀10月逾放金額為205.75億元,逾放比為1.01%;土銀10月逾放金額為154.47億元,逾放比為1%;台企銀逾放金額為188.52億元,逾放比為2.17%。行庫主管表示,金融海嘯衝擊全球金融市場,銀行的逾放比時常會落後半年至一年,因此,未來半年至一年的逾放金額不會太樂觀。

彭淮南勸說 銀行房貸利率 季調改月調

【陳美君/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無預警調降貼放利率後,再度順勢祭出房貸戶利多!央行總裁彭淮南昨(11)日緊急邀集財政部、金管會官員,與台銀等11家主要房貸銀行董事長會商,經協調,與會銀行均同意,縮短指數型房貸利率調整的時間,由目前主要為按季調整,改為「客戶可選擇每月調整」的共識,預估約200萬房貸戶可因此受惠。

央行9月底起連續4次降息,累計銀行跟進調整的降息幅度,已達0.5個百分點,但銀行利率連動型房貸卻須延3-6個月後才會進行調整,導致房貸客戶怨聲四起。


彭淮南昨日因此親上火線,邀請11家主要房貸銀行董事長「喝咖啡」,勸說配合央行降息步調,讓房貸利率調整期間,增加「每月一次」的選項。經此調整,只要客戶條件符合,不用再苦等,甚至最快在本月內就能開始省下房貸利息支出。

彭淮南說,從11日起的3個月內,客戶可自行決定,是否將房貸利率調整時間,由原先每季或半年,改為1個月;不過,為避免客戶「降息時每月調,升息時改每季調」,每戶僅限可申請變更1次。

彭淮南強調,過去跟利率調整有關的理監事會議,都是3個月開一次,但最近臨時理事會,較為密集的召開,所以選在此時推出這樣的作法,可以「加速貨幣政策的傳遞效果」。他請銀行「共體時艱」,將來升息時,調整時間也是1個月,因此對銀行和客戶來說,「兩邊都是公平的。」

昨日與會的11家銀行均同意,在3個月內受理客戶申請,並自下次繳息日起,就能適用新契約。

房貸利率調整期間縮短,對房貸戶而言,可提前省下不少房貸利息。以台銀為例,原先房貸利率調整日為12月21日,改為每月調整後,利率調整日提前為11月21日。換句話說,若客戶在近2日內,申請改為1個月計息,且每月繳息日落在21日之後,本月開始,便可享有央行這4次調降貼放息,基準利率下滑約0.5個百分點的優惠。

以台銀的3階段指數型房貸為例,申貸300萬元的20年期房貸,每季改為每月調整後,本月開始,每月就能現省下700多元利息。

央行昨日邀集的銀行,共有台銀、土銀、合庫、三商銀、北富銀、國泰世華銀、玉山銀、中信銀及永豐銀等11家,都是董事長出席,合計房貸市佔率達7成以上。至於剩下市佔率30%的銀行,彭淮南說,央行將會持續與他們溝通協調。

实习医生格蕾第4季第01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1ODk2ODA=.html

中壢˙平鎮美食精華整理

1.中美路和新生路交叉口的【楊記麵線】

2.中平路上的【中壢肉圓】和【牛家莊】

3.大東戲院斜對面的【中壢肉羹大王】

4.中山路和民權路交叉口的【正牌新明牛肉麵】

5.新明牛肉麵旁還有一家叫【阿爸的情人】(賣客家菜)

6.中美路善美超市旁的【天菊餐廳】

7.金陵路一段上的【老周排骨酥麵】

8.六和高工旁的【泰平天國】(泰國菜,在中壢慈惠三街(漢堡王樓上)

9.環北路的【儷宴】(環北路65號)還有【中信】的港式飲茶(中央西路,遠百旁)

10.中壢新明夜市口的【大夜市牛牌】還有【日寶】蔥油餅、餡餅(在中央西路的出

口;新勢國小旁的一條巷子進去,直到見著一家鍋神,對面有一家"日寶",是買

蔥油餅、餡餅的,味道不錯)

11.中正路和中豐路交叉口的【劉媽媽菜包】與隔壁的【三角店】

12.中正路大時鐘對面的【古胖子水餃】和旁邊瞎子巷裡的麵店

13.大同路和中平路的【蓬萊冰果店】

14.後火車站旁的【光頭伯四果冰】(中壢後火車站出來後,往左邊走去,燦坤3C斜對面)

15.新明夜市中的【溫記豆花】、【阿弟碳烤】、【麻將麻辣臭豆腐】

16.美華泰斜對面巷子裡的【禪園餐廳】,中壢市廣安街32號(紅陽百貨巷內)

17.遠百10樓的【東京屋】

18中山路大學書城對面的【小美】

19.SOGO地下美食街的【度小月擔仔麵】

20.中壢郵局(總局)對面有一家早餐店(與農會同一排)

21.中壢市區的水果街尾巴有一家【小美肉羹】

22.火車站(前站)旁的30元潤餅

23.火車站(前站)旁的【一心蔥油餅】

24.中平路懷恩書局那兒有一家買肉圓、肉羹及炒米粉的店(昱威書店隔壁)

25.傍晚時分,在中正路年青人眼鏡對面有一家賣魯味的攤販

26.中正路的肯德基符近有一家【陽台】,這是賣珍珠奶茶的

27.中壢國小後門的水煎包

28.中壢衛生所(圖書館)旁有一家魷魚羹

29.中原撞球街(靠美食街)裡有一家焗拷海鮮麵不錯喔

30.下午三四點左右,在新明國小的天橋下,有一攤在買甜甜圈及三明治的攤販,

東西都是現炸的,價錢也不貴,不錯吃!!

31.中原那有一家鐵板燒【歐林】,在普仁派出所對面,東西很便宜,味道也不錯

32.中原實踐路上由申甲旁的【素食水煎包】

33.中原的【老牌紅心粉圓】(力行北街上,靠近學校大門口的中北路)

34.遠東10樓吧,有【鬥牛士】的下午茶,175元喔一人,自助式

35.桃園火車站(前站)前的【健康煮】

36.【萬能技術學院第一餐廳】有一家好吃的焗麵

37.中原大學實踐路上的【能量水】冷飲

38.桃園車站前的遠百11樓有一間【喜多屋】(日式料理吃到飽)

39.Starbucks大江店

40.Friday大江店

41.中央西路上"費珈洛",它的藍莓乳酪蛋糕超好吃的

42.桃園富貴庭園下午茶


43.中原實踐路上的【君見麵館】

44.石門【磊園】的活魚

45.【胖子羊肉爐】,環中東路和中山東路交叉口再往中原過去一點點

46.中壢SOGO後面的一家coffee shop,【晴本未來HARUMOTO cafe】

47.弘揚路上的【傳說】(客家菜)

48.桃園的統領百貨11F的【欣葉】(日式料理吃到飽,個人推薦這一家)

49.新中北路上的【唐老鴨】牛排

50.中北路與力行北街交叉口的【南北第七家】木瓜牛奶

51.環中東路與中山東路交叉口[喜味屋---日式料理]備免費停車位

52.平鎮市平東路[老牌鴨肉店]---那種Q勁是凡人無法擋

53.平鎮市平東路239巷7-11旁[正港老字號香雞排]---保證吃了之後做夢都會流口水

彧馨旅札》澳洲的沙漠咖啡館

【聯合新聞網╱陳彧馨】 2008.11.11 07:58 pm


去沙漠旅行完全是一種衝動下的結果。而衝動,某種程度上來說,大約就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沒準備的意思,所以台北飛布里斯本、布里斯本飛烏努努沙漠的旅程間,我努力地試圖在腦子裡塞下點什麼,一些除了片山恭一所寫的《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之外,比較實用的旅行指南。

可惜很難。

那是一段人生中的艱難歲月,有如日劇《長假》的劇情居然實地上演,許多事因而需要漫長的修復期,比如腦子,就有一段不短的時期無法運作。不論是在台北、飛機上還是布里斯本,頭腦都不在清楚狀態,什麼也裝不下。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烏努努才算結束。暫時住在那塊世界第一的大石頭邊一塊叫做尤拉拉的超迷你小村,這裡大概也是此處唯一有人居的地方。這個小村全部包含了七間飯店、一間小郵局、一間迷你超市、一個有噴水池的迷你廣場、六間雜貨藝品店、一間快餐店、兩具公共電話,還有一間什麼都賣的咖啡館。

而這就是全部了。小地方翻來覆去能看的就是這幾樣,不過遠遠的可以眺望到艾爾斯岩。在此處的每個長日我都無事可做,如果不想在烈日的沙漠中曬成人乾,那麼就只剩下兩種選擇:坐在唯一的咖啡館裡發呆;或坐在唯一的咖啡館思考。大概由於一直發呆真的不是辦法,也就如此慢慢拾回一些腦子的運作能力。

沙漠咖啡館叫做蓋柯茲(Gecko’s Caf),不算太小,仿古風格,陰暗的室內有木頭桌椅,戶外則有長排的簡單座位。曾經旅居紐約,當時有個以便宜著稱的汽車保險就叫這個名字,廣告裡總有一隻可愛的蜥蜴蹦蹦跳跳。不過在蓋柯茲咖啡館卻從來見不到蜥蜴,雖然問了侍者,這裡叫這個名字的確是因為蜥蜴很多的緣故。咖啡館在小廣場上,露天座位覆蓋在澳洲沙漠獨有的白風帆蓬子下,旁邊有個裝飾性質很強的水池。坐在這裡能有些清涼水氣,還可以看見圍繞小廣場、僅有的幾間小紀念品店。我在沒有什麼東西能引起興趣的商店裏買了幾本關於烏努努的攝影集,一整塊橘子紅地,明艷照人。坐在咖啡館裡翻閱,翻著翻著,忍不住,順手又多買了幾張同樣明艷照人的明信片,想把明晰盛夏裝滿一紙,寄給在北半球隨便的什麼人。

一地明亮。

除了剛到時在這裡叫過一盤子凱薩沙拉外,此後用餐就默默剔除了這個點一餐可以買本攝影集(售價20澳幣)的昂貴咖啡館。不過冰咖啡的價格與他處相差不遠,還能接受,侍者任由我獨個兒盤據四人桌不來打擾。偶爾或許來加加水(這很少發生),聊聊閒天(常常來問:天天看你一個人欸,自己來沙漠玩啊?),或好奇地看我正讀寫著什麼。連續會待在這裡超過二天的客人很少見,我已經可以算是熟面孔。除此外大概都能擁有完整的寧靜時光,或著寫封長信,或著對照旅遊書《澳洲烤焦了》提到此地的種種有趣之處。雖然是處於有著上萬觀光客蒞臨的不毛之地,此間咖啡館的下午人總是不多,都到飯店附設的游泳池去了。

偶爾有其他客人入座,便成了我打發時間的娛樂。某日一對美國夫妻大約是受不住炎熱,拉開我身旁的座位坐下,也點上冰咖啡,成了一長排室外座位的第二桌客人。輕鬆的打扮,退休足球員模樣的先生穿著及膝卡其色休閒褲,下面是一雙深咖啡色的皮製涼鞋,略有些豐腴的太太繫著一條純白色、短得像是網球裝的裙子,豐白大腿無所掩飾地跳出來,男人被日光曬成小麥色的手大方地擱在上面,討論菜單時身子往前傾,身子的重量無可避免地傳遞到手上,在雪色大腿上擠出幾條親暱痕跡。

我開始編派男人與女人的角色關係,織成一個個不合常理的奇情故事,順便不著邊際地在筆記本畫下女人好看的側臉、手肘、男人手壓著雪白大腿的痕跡,把眼前的全景拆解片片,重新組合。

然而大部分的時候,坐在蓋柯茲的塑膠座椅,望進藍天。就是一整日了。

清新的風、遠方的艾爾斯岩、一杯香醇的冰咖啡……慢慢地,在蓋柯茲清潔整齊的桌面上攤開筆記本、新買的卡片明信片,在明亮的午後思索著什麼、書寫著什麼,成為安定自己的某種力量。我在這裡寫著日記、計算羞澀的荷包還剩下多少支撐自己留在此處的預算、規劃未來在沙漠裡的可能行程。

我一點一點地在這個什麼都沒有的沙漠咖啡館裡恢復力氣。

也許,還有繼續面對明天的勇氣。

(陳彧馨 ∕'O Sole Mio‧邊邊角角藝文論壇成員)

【摘錄二】■民國96年12月31日 大家都需要康樂股長

我岳母每天的快樂時光便是親手做兩個熱騰騰的阿嬤便當,趁著午餐時間專程送到學校給外孫女倆。人還沒到教室門口,小朋友們遠遠看到她就七嘴八舌地說:「阿嬤來了!阿嬤來了!」

上周三,阿嬤難得只為姊姊準備便當,因為小女兒這學期擔任班長,中午要跟校長開「高峰會議」共進午餐。女兒當班長,這可是家族史上的新鮮事。我讀書時從沒當過班長,偶爾擔任風紀或是學藝股長,通常都被選為康樂股長,帶著全班一起玩。高中那年,老師打算激發我的榮譽心,欽定由我擔任副班長,但沒兩天就被罷免,起因是負責點名的我隨手把點名簿忘在教室,自己翹課打彈子去了。

「班長」、「風紀股長」、「康樂股長」這些角色,是小孩子社會化的起點,等他們進入職場後,會發現公司裡也有類似的職務分派,只是任何單位都不再設置康樂股長。公司只問業績、不求快樂,政府只有文建會,沒有快樂建設委員會。人民想快樂,看電視就好了,於是我輩藝界工作者就成為全民的康樂股長。

但有時候光靠電視裡的康樂股長不夠,像今年耶誕節氣氛冷清,雖說這是西方傳來的宗教性節日,非教徒沒什麼必要跟著慶祝,但台灣早習慣在耶誕夜舉行派對,百貨公司也年年擺出燦爛奪目的耶誕樹跟著熱鬧,大大小小互寄耶誕卡,手指沾到卡片上的金粉銀粉,期待著過節。但今年遇到政府不放假,外加經濟不景氣,百貨公司從真樹擺到假樹、今年乾脆什麼都不做,耶誕節便這麼無聲無息地結束──就像在校慶期間,別班張燈結綵,但我們班上什麼都不做,更覺氣氛陰沉。

台灣一心想要國際化,更應該貼近全球脈動。當其他國家把耶誕節當成吸引觀光客的重要節慶,例如香港維多利亞港的燈光秀,我們最起碼要懂得融入國際性的歡樂氣氛。如果每個國定假期都必須紀念一個人過世或是很多人離世,要夠悲情才足以成為假日,這樣的政府還真是讓全民笑不出來。

不僅政府如此,民間團體也只有行政頭腦,缺乏康樂股長。我近期參加許多眷村活動,不分南北,內容一定是紀錄片與座談會。眷村是台灣獨特的國民文化,應該設計一些娛樂成分較高的活動讓人互動,像我就很希望能在保存良好的四四南村裡來個盛大的「躲貓貓大賽」,讓下一代體會在狹窄又複雜的巷弄裡玩遊戲的趣味。

一家大企業,除了有行銷指導、創意指導,也該設置娛樂指導,因為有快樂的員工才能創造出讓二十一世紀消費者快樂的商品。當我看到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執政黨與在野黨為了種種議題吵得不可開交,又或郝龍斌像教官、莊國榮像紅衛兵,沒人的臉上有笑容,我心想,當年他們一定都沒當過康樂股長,不然怎麼會忘記人民有追求快樂的權利呢?

【摘錄】■ 民國96年12月31日 國慶狂想曲

如果一切進行順利,各位讀到文章的這一天,國慶閱兵的神龍小組應該已經飛越總統府,雲豹部隊、愛國者飛彈也已經逛過凱達格蘭大道,典禮上該架走的人都架走了,沒架走的人也回家了,一切回復平靜。

在講求和平、環保、樂活的今天,什麼樣的國家還會出動飛機大砲來個閱兵?都是些耀武揚威的第三世界極權國家,試圖靠船堅砲利展現「硬勢力」以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但即使對岸也已從過去的思維解套,像「中國現代畫壇F4」之一的王廣義就畫了《大批判》系列作品,把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工農兵圖樣除去政治口號,改配上可口可樂或是Dior商標,用藝術解放了硬勢力。

很多人愛看閱兵是因為它場面浩大、人數眾多,但真要看大場面,我推薦墾丁南灣距離岸邊三百公尺遠的獨立礁石。這裡有成千上萬的金花鱸──小魚橘色,公魚變成金色,母魚則是紫色,在珊瑚間巡航──潛入海中,可以看到萬朵金花、紫花迎著水流舉行各式各樣的大遊行,這才是真正的壯麗。

台灣這奇妙的島嶼不大,只有三百多萬平方公里,一天之內向高處走可以到合歡山上看雪,往南走可以到水溫二十幾度的大海看最美麗的亞熱帶珊瑚,適合吃喝玩樂、居住、退休、旅遊……吸引人的元素太多了,豈有閒暇看飛機大砲?在軟勢力的時代還用硬勢力的思考模式,自然會荒腔走板,難怪會讓應該英勇的國軍喊出「你是我的巧克力!」

就像圓山飯店是過去為了宣揚國威而蓋的高水準旅館,這些年變成政治酬庸的工具,經營得有氣無力,實在可惜。在我心中,圓山飯店可以變成全球一等一的賭場,因為地理環境獨立、好管理,擁有游泳池等完善設備,建築物又有特色,光想像在那氣勢驚人的大廳裡擺滿吃角子老虎、在古色古香的建築當中看著dealer發牌──只要規畫妥善,沒有理由會沒落。

台灣也是這樣的處境。在過去的時空背景下,曾經傾全國之力發展硬工業,但現在讓世界印象深刻的都是台灣的「軟勢力」,政府卻還忙著在軟時代搞硬把戲,難怪「分列式」還沒上場,台灣人早分裂了。

如果這場閱兵是由陣容龐大的捷安特車隊帶頭,接著走出歷年來的棒球好手(當然少不了王建民),然後由李安帶領台灣優秀的導演們出現,接上最受歡迎的第一代、第二代到第十代星光幫歌手,以及披滿太陽能電板的茂迪、獨具巧思的民宿業,甚至想抗議的紅衫軍也可以自組團隊走走,多好!

但要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理想呢?是要寫專欄、做節目、還是開記者會呼籲呢?我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在此宣布:二○○八年,王文洋,喔不,王……我要選總統!選我,國慶日就好玩了!

@吹牛吹出一本書─王偉忠

2008/11/07
【聯合線上/業務企劃】
圖/博客來網路書店提供


文/王偉忠


在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星期三,陶子生日這一天的下午五點鐘,我問我自己:為什麼要出書?這些隨隨便便的生活流水帳,出版後真有人會看嗎?看的人會高興、會感動嗎?


這一年多來,我每天都自問:到底本週的《今周刊》專欄該寫什麼。好不容易週週驚險趕上截稿時限,沒想到集結出書竟然還要寫序,真要了我的命。


怎麼會開始寫專欄的?這要命的差事是這樣開始的。


小時候我最愛看方塊文字,每週必讀包可華(Art Buchwald)專欄,崇拜之餘也想當個專欄作家,以自己的觀點說些土生土長的故事。但開始工作後發現時間有限,這心願只好擱置。


直到年過五十,很多人問:「接下來呢?要到大陸做節目嗎?」


即使大陸大熱門,我還是相信節目得在自己的土地找故事找點子,才能呼吸、才有意義,因為節目好看是與觀眾起了共鳴。而我身為父親、老闆、丈夫、朋友、國民、市民等多重身份,節目觀眾從四年級生到八年級生,每天都覺得身邊的人們全都有很多意見,空氣中充滿了感覺,做節目之餘一直想收集這些稍縱即逝的生活氣味。然而,工作這麼忙,不可能有時間寫下感觸,我還是別自找麻煩吧!但《今周刊》找上門說:「不管,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就寫吧!


專欄該起個什麼名字呢?最好像電影《大智若魚》(Big Fish)裡的老爸,整天跟孩子說些離奇故事,兒子覺得老爸一輩子胡扯,等老爸死了,在葬禮上親眼見到爸爸口中那些不可能存在的故事主角們,只是連體嬰成了雙胞胎,巨人成了身高較高的長人,才知老爸一生從不騙人,只是吹牛,所有的神奇都是事實。


這電影深深打動了我,因為我爸也愛吹牛,而現在我也是個愛吹牛的老爹,索性將專欄命名為「吹牛老爹」,當個光寫光說、不唱饒舌歌的吹牛老爹。


名為「吹牛」,但內容常是看著一週行事曆記下的流水帳,在工作、休閒、朋友打屁、妻女吹牛之間的一些感想,不刻意找素材,也不旁徵博引。若讀者讀了有所感,那是因為事情感動了你,我只是加油添醋,稍微擴大了神經末梢的感受。雖都是無聊瑣事,但吹起牛來總津津樂道。吹牛突顯了細碎小事的珍貴,就像麵攤賣的豆干,應該摸摸掂掂後才拿起來切,讓豆干不只是豆干,而是精挑細選出的最好豆干,才好吃,才有餘味。


我這一代的四年級生堅持「有飯,妻女先吃」,所以專欄也想讓妻女先看,每週把新刊放在太太看得到的桌上,偶爾問一句:「這期怎樣?」她總用那甜美圓潤卻又聽不出情緒的聲音說:「不錯啊!」一年多來,她絕對只說:「不錯啊!」這三個字,從不曾改用「很不錯!」或是「非常不錯!」音調頻率波動不超過上下五個百分點,實在天威難測。唯有寫到朋友時,她會加上一句:「你這樣寫你的朋友,不會不好意思啊?」


事實證明還好,因為所有電視節目的第一集都必須找親朋好友助陣──如果沒有人報名,親友先頂一頂;如果沒有人表演,先邀請朋友們表演。所以,寫文章,當然要先把周遭所有人的祕密都出賣了,再來想新題材。


我反倒不太引用先人語錄,因為在這個年代,過去認為不會倒的美國大投資銀行都能宣告倒閉,先聖先賢的名言早已不能當作引經據典的金科玉律,聽親友閒聊,往往還比偉人語言更貼近實情。因此專欄至今全是吹牛而成,未來也將繼續比照辦理。


若讀者能看下去,不代表你的生活無聊,而是因為您懂得讓生活趣味化。就像創意從來不是發明,而是發現。


至於書名為何不叫「吹牛老爹」,而叫「我是康樂股長」?這是出版社的「發現」,他們認為我稱得上「台灣的康樂股長」,你認為呢?


王偉忠週記……,亂講有理X娛樂無罪

閃人》操場

【聯合報╱顏忠賢】 2008.11.12 03:55 am


「就是在那操場。」

「有一排輪椅……坐在上頭的老人們在那裡彼此講話,推著坐著老人的輪椅的外勞們也在那裡彼此講話。」

堂弟說:「很奇怪卻很壯觀。」

我想的,反而卻是,這些泰勞、菲傭、越南新娘、大陸妹……會怎麼跟她們的家人描述她們在異國遇到而陷困其中的這條名為「長壽」的街,用濃稠飛快彈舌發音的泰語、菲語、越南語……或,說中國方言的江浙話、四川話、黑龍江話、普通話……舌捲得過火的北京腔……種種我聽不太懂而他們彼此也聽不太懂的語言……來說「長壽」這兩個字。

來說迷信「長壽」的這個城、這個島的這些人、這些我們。

其實,還住長壽街上的堂弟說到,當年我們老家旁也在長壽街上的這個民生國小已經變了好多,甚至就變成老人最常去的地方。記憶中那個很樸素很雅致的老日式學校老校園,現在已經變新、變得不太認得了,而且學生也越來越少,但近年來,最不同的是,多出一大早會有外勞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們去那裡散步,好多人,而且,往往在操場。

在那個三十多年前的我也常會溜進去的只有女生能念的國小裡,和堂兄弟們在周末跟堂姊妹們溜進去玩。當然,還是有姑姑、阿姨、伯母……大人們帶。

我好像就是在那操場被媽教會騎腳踏車的。

到今天,我都還大概想得起來那種第一次可以自己騎,雙腳離地,滑行向前的感覺。好「輕」。像「飛」一般。

像從歪歪扭扭地起飛到持續地不安地只是繞操場騎,卻自以為真的在飛的……那種快樂。

快八十歲的姑姑說,大學時代的我還曾想要教她騎腳踏車,也在民生國小,但沒學成,她會怕。

「不然,現在就可以像那些每天清晨一起去爬八卦山的朋友一樣,先騎到山下,再開始往上走路爬山。」她一邊說,一邊有點懊悔,又有點開心。

我已完全不記得當年我還曾要教她騎腳踏車的事。

其實,我不記得的事還很多。

但我記得我媽教我騎腳踏車的事,在黃土的跑道上摔了好幾次,她坐在我腳踏車後座,幫我扶著。一邊半扶半跑,一邊安慰我:也不要怕摔,不要怕離地,就這樣練了好一陣子,練到我不會摔。練到會騎,說……會「飛」。

就是在那操場。

現在,那操場鋪上了好看的綠色塑膠跑道鋪面,但上頭沒有人騎腳踏車了。

「我們小時候沒有那樣啊!」我對堂弟說。

「沒辦法!」他看著我,在伯父的病床旁邊,說:「現在長壽街上,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一如彰化,一如台灣大多不是那麼熱鬧的小鎮。」

已經變成是父親了的堂弟其實變很多,變疲憊了,變成熟了,變胖了,變得甚至有肚子,我發現但我沒有說,我們都已經是中年人了。

奇怪的是,我才大他三歲,卻仍還記得他剛出生時的樣子,全身沒穿衣服被抱出來,我和大人們去醫院看剛生小孩的伯母,竟看到他,正在哭,伯父很高興……全家都很高興。

那時我還很小很小,但我竟然記得。

其實,心裡是很沉重的。

之後的我才突然想到,我們這家族那種因為人生老想不開而老是沉重而不可能「長壽」。尤其是男的。都生一樣的病,想不開一樣的事。老是好沉重啊!

想到這裡,使我很難再想起在那操場,被媽教會剛騎腳踏車的感覺。

好「輕」。

像「飛」一般的……

城市角落》柏林4/柏林嬰兒潮

【聯合報╱陳思宏】 2008.11.12 03:55 am


Prenzlauer Berg據說是全德生育率最高的區域,我住了三年,在咖啡館讀雜誌、在街上踩初雪,總會見到時尚的年輕爸媽,推著娃娃車來去。在沒電梯的地鐵出口,我幫過上百個媽媽把娃娃車抬到地面上去。

朋友說,住在這裡,沒生一兩個嬰兒來當上街的配件,時尚感似乎打個折扣。有一次我幫韓國朋友推娃娃車,迎面而來的那些年輕父母突然都用微笑迎接我,那是短暫的燦爛肯定:「原來你也是我們的一分子!」

有人說,是這邊的水質作祟,喝了生產力暴增。有人說,流行這事凶猛,街坊鄰居都生了,你不弄出幾條人命來還真趕不上城市的節奏。

今年三月我搬了家,不過三站地鐵的距離,夜半不再有嬰兒哭鬧穿牆,街上很少見到嬰兒車。搬家,讓我告別了柏林嬰兒潮。

【2008/11/12 聯合報】@ http://udn.com/

Tuesday, November 11, 2008

城市角落》北京4/北京地鐵

【聯合報╱徐淑卿】 2008.11.11 12:16 pm


以前北京只有兩條地鐵。一號線,如「一」那樣東西往返,二號線繞著二環走一圈,像一個正方形的懷抱,把老北京緊緊的箍住。

後來有了十三號,把北部郊區收歸版圖。奧運前,又多了五號線、十號線,有一回深夜搭乘五號線,這條與中軸線平行的線路,似乎直接切開北京的心臟,迅捷俐落,不像以前得坐計程車在環路迴旋,穿過光的閃爍,夜的吞噬。

最近第一次搭乘十號線。簇新的地鐵,散發著深入地底的荒蕪。或許這種陌生來自站名,有一站充滿詩意,叫作「金台夕照」,據說取名於早已看不見的「燕山八景」,但初次看到站名的人會疑惑這是何處,突然脫離現實的懷古,讓人哭笑不得。雖然這裡的夕照依然名不虛傳,我每次車經此處,都會被西曬的強光遮蔽雙眼。

閻羅若能歸我做

【聯合報╱馮翊綱】 2008.11.11 03:33 am


某天上午,與我那家裡的偶然聊到「輪迴」這個字眼。她說:「做人好,做人有滋有味,也有趣,我下輩子還要做人。」我賣弄著一點信仰,矯情說道:「別了吧,修行是為了跳出輪迴,終止一切業力呀。」她說:「不要跳出去,我要做人!好不容易從畜生轉世為人,還要多感受感受。」我逗她:「妳應該已經做了好幾世人了,看妳,善良又漂亮,而且還遇到我,已經是做過好人的福報了啊!」接下來的氣氛,就如同一般幸福家庭,這裡不再詳述。

我是個扮戲的,始終認為,戲文給了演員機會,在不同的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彷彿歷經輪迴,演員每做一回專注的表演,便如一世輪迴,得以增長智慧。

忽地驚覺,妙!照這樣思考,編劇、導演、戲班班主,豈不就是判官、閻王?我過往二十年的工作中,既在別人的筆下輪迴,也令他人在我的掌中翻騰呀!

國光劇團王安祈總監領導的創意,《閻羅夢》,最近再次翻演。這齣戲的軸,建立在一個知識分子的遐想:「閻羅若能歸我做」?長久被支配者的立場,轉變成支配者,對他人施以指派、責令,這確實會教人陷入「濟世救人」的迷思。

閻羅若能歸我做,我要派那些不好好念書的小孩,下輩子去當老師!好教他們懂得辛苦;我還要派那些隨便盜版的天才,下輩子都當創意人,好教他們理解無奈;再派偷錢的父母去當自己隔代子孫的父母、花贓錢的子孫去當亦為父母的子孫,好讓你們知道,巨額贓款被花光之前,世代不得安寧!

閻羅若能歸我做,要派那些搞毒奶粉的痞子,下輩子當乳牛;派那些把澱粉混進胡椒瓶裡的奸商,下輩子當瓶子;派那些偷錢的官僚下輩子當錢,始終鎖在見不得光的夾縫中!

閻羅若能歸我做,更要派那些搞政治的下輩子都去演戲,愛演嘛!教你演個夠!派那些演戲的下輩子還得繼續演,活該愛演戲!永世不得超生!

若說演戲是輪迴,《閻羅夢》這齣戲,則是給了演員一個濃縮的機緣。男主角司馬貌入夢出夢,即得以體驗由生入死、由死復生,還做了六個時辰的閻羅王!項羽、關羽、李煜,由同一演員連趕三角,所得更是優厚,同一齣戲裡就輪迴三世;可惜不曾證悟解脫,落入無間,陷進反覆無解的境況之中。

《閻羅夢》一劇對結局的選擇判斷,品味獨到,並不認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知識分子,得到一次教訓,就能頓悟,從此跳出三界之外,清新脫俗,而是繼續執迷於其中。這個對照,正與那三世輪迴的怨靈相應。但知識分子寫知識分子,仍是保留著轉圜空間;司馬貌之妻,凡俗之人,卻也正明白凡俗之心,「行囊中兩個槓子頭,你一個,我半口,朝夕相伴,清貧自在。」這樣的生活,還是引人遐想的呀。

只怕若干世代輪迴之後,那幾世清貧,卻可能越來越不自在的布衣書生,怕不會向閻羅提出請求,希望轉世做一個貪官汙吏,也來嘗嘗退而不休,處處忙辯解、事事編理由、天天跑法院,提心吊膽,眾叛親離,禍延子孫的滋味……這……莫非我也曾夢為閻羅,改批了生死簿……搞不好真是這樣哩!

最後一代外省人》當我們不同在一起?

【聯合報╱成英姝】 2008.11.11 03:33 am


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我妹說:「雖然美國整個的黑人地位未必會因此提高,但對黑人來說,總統是他們黑人,他們還是會感到很振奮吧!」我則回答:「保守派的白人恐怕不會承認黑人是他們的總統。」

「保守派去死啦!」我妹不耐煩地說。

種族有紛爭,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在於──當我們「不同在一起」,換言之,明明「不同」,卻又得「在一起」。台灣搞種族分裂的一件奇事是,始終企圖強化分裂的政客,沒有能力具體指出本省人和外省人到底有哪裡不同。

說到這我忽然想到一個很惹人發笑的情節。有一季《超級名模生死鬥》,參賽的女孩子們被帶到曾經監禁曼德拉的監獄,此時有黑人血統的女孩子便立刻感動落淚,其他女孩則很不以為然地在背後冷言冷語道:「拜託,她看起來根本不像黑人好不好!」

有些混血黑人的外貌與白人無異,如果自己不說沒人知道他(她)是黑人(這類人有的會極力隱藏自己有黑人血統的事實)。上篇專欄曾提及一位祖籍察哈爾的網友在我父親的部落格留言,談到雖然身分證上已經「變成台灣人」,但還是被民調判定為「外省人」,我腦中出現老美被民調問及「父母或祖父母或曾祖父母當中是否有黑人」,如果至少有一個是的話,就被做民調的人蓋上「其實是黑人」的圖章這樣的光景。

父親是察哈爾人的網友啼笑皆非之餘還是說了「無論如何我很高興還能被這樣認為」。對於「很高興還能被認為是外省人」這件事,我覺得有意思,這當中令人玩味的事實是,並非當一個外省人有什麼特別值得高興,而是「外省人」既是一個被消弭抹煞同時卻又被強加的標籤。

其實前一陣子我才很驚奇地在想,我最好的一些朋友,都是本省人;不,這麼說不精準,應該說,更多的我完全搞不清楚他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這可真教人不爽啊!有人拚命在分化本省人和外省人,我卻連周圍的人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都分不出來。

看電影的時候,有個女子跟我打了聲招呼,在我旁邊坐下,她的年紀比我稍大一些。「我剛巧在飛機上的報紙看到你的文章,」她說:「我就是最後一代外省人。」最近偶爾會發生這種好像認親的場面,每次我都會有一種小小的震動,我覺得這有點詭異,好像因為有某種怪誕的力量把外省人和本省人拉開,因之又把外省人和外省人拉在一起似的,好像我們是應該去以色列建國的猶太人似的。

每天替父親聽寫打字他的部落格文章,父親談小時家鄉的風景、街道、建築、寺廟、季節變換、吃食、服裝、各色各樣人的生活模樣、過年和婚喪喜慶的習俗、生老病死、風雅和粗鄙、男人和女人,富人和窮人……如果我把父親的鄉愁拿來當自己的鄉愁,我就和本省人不一樣了嗎?兩件事都很虛妄。

Monday, November 10, 2008

三少四壯集》為什麼華語教師要遭砍頭?

* 2008-11-10
* 曉風

華語教師這一行始自何年何月?我因讀書不夠多,所以回答不上來。猜想一下唐朝一定不少。更早的時候,如三國、如漢,也都有些和尚跑來中土,他們不可能天縱英明,自己就會了華語。所以,那時代一定是有華語教師的。

但華語教師犯了什麼罪?竟要遭砍頭?當今之世,華語正火紅,從事這一行的人在中國大陸有十萬以上,在台灣,也有兩三萬,而且此行此業正蒸蒸日上,兩岸都在努力生產華語教師這種品牌的產品,因為市場需求大。

對了,就連投資大師羅傑斯(這傢伙在三十七歲的時候,就因太富有而急流湧退了)也為他一歲多的女兒高薪請了位華語教師兼褓姆,以免將來輸給人。如果砍這些華語教師的頭,豈不要血流成河?

好啦,放心,華語教師雖然必遭砍頭是事實,但已是二百年前的事實了,那時代是滿清帝國。清帝國幹嗎跟華語教師有仇,必欲砍之而後快?其實當時不但助洋人習中文有罪,更奇怪的是連幫他們買中文書籍也是不可以的。

十九世紀初英國馬禮遜在給其友人的信中說:

「這些精明有見識的中國人(按指清吏)真是荒謬而不可理喻……他們竟以外人學習其語文或購藏其書籍為大罪……我的大罪就是要學習華文華語。」

馬理遜逝世前二年(1832)美國的衛三畏博士(Samuel-Wells William;此人後來曾任美國公使館秘書)描述他學習中文的曲折故事,頗令人發噱。

他說自己找到一個學問不錯的中文教師,教師願意賺鐘點費,卻怕殺頭。於是他上課總帶著道具,而道具不是指教材,是指製鞋工具。

為什麼要攜帶製鞋工具呢?因為他把自己假扮為製鞋匠,鞋匠當時是「中西交通」中的重要行業,因為老外(粵人稱之為番鬼佬、番鬼婆)除非帶一大堆鞋來華,否則必須找人訂購新鞋。

當時會做「番鞋」的人真是鳳毛麟角,蓋因那時代華人只穿布鞋。這位華語教師在行事詭密之餘還自備工具,以防有人撞進來的時候可以辯說:「沒有,沒有,我們不是在教中文,我是在向他討教如何做番鞋!」

滿清帝國鎖著門只想做皇帝,根本不想理會蠻夷之邦,他們不准洋人買書,也不准他們學話,理由只有一個,「我們是上國,他們是什麼玩意!讓他們也擁有我們的文化?呸!門都沒有!他們有事,也不配直接來找我們講,找翻譯的人就行了。翻譯的人翻得不忠不實,那也活該囉!」

無知、顢頇和小器常是一體三面,但我仍然差不多原諒了那個時代的昏君和昏臣。

雖然他們所說的「這是好東西──你們番鬼休想碰。」不及廣告詞中說的「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但他的前半句至少是對的。

其實從漢族角度看,連滿人也是「非我族類」,但他們居然懂得悍衛傳統文化,雖然方法用錯了。

當今之世,一心疼惜舊文化的人有幾個?真令人有點懷念二百年前的那些昏君昏臣了。

金融風暴啟示錄

2008-11-10【文/蕭富元《天下》】





科幻小說或許更能隱喻生活在金融危機下的心理狀態。
三○年代的大蕭條結束後不久,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 Asimov)完成奠定大師地位的故事「夜歸」(Nightfall)。凱葛星球的天空有六顆太陽,從無日落,凱葛人未曾看過黑夜。每隔二○四九年,星球會有短暫幾小時黑暗降臨。此刻,居民第一次目睹滿空繁星,卻因恐懼而陷入瘋狂,烽煙四起,文明瀕臨崩潰邊緣。

過去二十年,在全球化與自由化兩大動力簇擁下,繁榮沒有日落,世界經濟成長快如子彈列車,如沐歷史上最富裕的純真年代。九月十五日,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熄燈,推倒連鎖骨牌,股市崩盤、信貸危機、通貨緊縮、失業率攀升,夜幕低垂,黑色九月、十月接踵而來。社會學大師華勒斯坦(I. Wallerstein)大膽宣告,世界性的全面蕭條已經開始。

金融宇宙一隅的台灣,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像是看了讓人發狂的滿天星斗。九月,出口值首度負成長;四.二七%失業率創三年新高;七千多家公司關門歇業;股市市值蒸發近十兆台幣;景氣燈號分數創七年新低,比SARS期間還難看。即使見過大風大浪,國泰金控總經理陳祖培談到這段日子,也只能搖搖頭。現在的他戰戰兢兢、小小心心過日子,「一切都超出常態,不知道要拖多久,」陳祖培用「很恐怖」,道盡他的憂慮。

一位外商投資銀行在台最高主管也深刻感受「Main Street」(一般人)對「Wall Street」(金融界)的敵意,他挖苦自己像過街老鼠,不敢出門。華爾街風暴發生後,他召集公司員工說,「不要幸災樂禍,要低調再低調。頭已經低下去了,還要再更低。」

危機的序曲 槓桿操作,舉債消費

大蕭條之後八十年,原本全球一廂情願經濟「明天會更好」,不料出現規模如此廣泛的「日蝕」。追蹤根源,這是從個人、企業到政府集體不負責任,並且偏離基本價值,才引爆出的系統性危機。

過度操作財務槓桿,賺一塊錢借三十塊。怎麼還?別擔心,聰明的華爾街金童會把債務包裝成漂亮商品行銷全球,這是危機的序曲。


由美國引爆的金融地震,震央就出在上上下下都不知節制地舉債消費。美國政府赤字預算龐大,債台高築達十.五兆美元,逼近美國一年GDP總值,是世界第一大債務國。至於美國消費者,則每年超額消費八千億美元,家庭總體負債十四兆美元,比國債還高。消費者不必付頭期款、提證明文件,輕輕鬆鬆擁有房屋,美國深陷債海泥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 Stiglitz)毫不掩飾地斥責,這種不顧後果的消費行為違反了經濟學第一定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只不過,霸王餐最後還是得吐出來。到現在,美國每天都有兩千七百間房屋面臨法拍命運,是去年的一倍半。

美國《BusinessWeek》首席經濟學家孟岱爾(M. Mandel)進一步延伸,這次的金融危機,既是債務問題,也是成長問題。孟岱爾研究,美國過去十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二.七%,這是過度借貸製造出的「幻象」,民間消費佔GDP超過七成,如果扣除負債消費,平均經濟成長率僅一.三%,是過去五十年中最差的成績。

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的槓桿原理,透過華爾街大亨和金童巧手,發揮得淋漓盡致。

很諷刺,這個靠財務槓桿吹大的金融泡沫,始作俑者恰是正在解決爛攤子的財政部長鮑爾森。八年前,當時是華爾街最有權力的高盛集團執行長,鮑爾森強力要求美國證管會(SEC)放寬投資銀行十二比一(一塊錢資本,可以借十二塊)的槓桿比例規定。

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投資銀行拚命競爭借資本,美林等投銀槓桿比例高達二十八比一,歐洲銀行甚至超過三十比一(台灣目前是四比一)。美國金融機構的負債,也從八○年代相當於GDP的二一%,一舉跳升到去年的一一六%。

槓桿操作使得銀行體系荒謬地大過國家經濟規模,最經典的案例,是北歐的前模範生冰島。三家銀行資產總合是冰島GDP的九倍,銀行負債破產後,冰島從人均GDP六萬三千美元的幸福國度,瞬間淪為破產邊緣的失敗國家。


從上到下的不負責任

第二個被眾人遺忘的根本價值是「負責任」。

做了二十一年聯準會主席、被喻為「拯救世界的人」,八十二歲的葛林斯班一世英名,就毀在這次他口中百年難得一見的信貸海嘯。十月中旬,葛老在國會聽政會上坦承犯了部份錯誤,因為他「以為各機構會保護自己股東的最佳利益,以為銀行會照顧好自己的利益。」

始自雷根時代,主張減少干預、一切回歸市場機制的自由市場哲學,重重反挫。

誰說人是理性的、誰說市場知道什麼是最好的?

金融行為理論專家、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席勒(R. Schiller)在《非理性繁榮》一針見血反駁,「投資人是理性的,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的經濟假設,並不正確。真正支持股價的,是投資人的熱情或貪婪,而非實際的業績。

政府、銀行和個人,統統喝下非理性繁榮的迷湯,悖離自己的本分。

如今,所有批評砲口指向政府放任市場機制,監管疏懶,只仰賴別國管好自己的市場,你推給我,我推給你,最後竟無人負責。

「最該擔心的不是錢,而是能力,或者說是缺乏能力。單憑貪婪或愚蠢,不可能導致這麼多金融機構墜入迷途。在最基本的監管任務上,管理階層失職了,」《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史登(S. Stern)痛陳。

曾是瑞銀投資銀行亞洲區副董事長的陳嫦芬,不久前參加一場金融界的聚會,會中大家紛紛慨陳「銀行家該罵」,因為銀行只顧著比業績,徹底忘了自己的角色。

例如,銀行沒有盡責為金融創新把關,只要推出創新商品,帶動業績,相關人員立即獲得豐厚報酬,風險卻是在幾年後才曝光,害慘大眾。

華爾街的金融工程師(quants)設計出一堆複雜的數學模型,將各種債務證券化,包裝成琳瑯滿目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愈包愈大,最後變成誰也控制不了的連動債酷斯拉。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過去十年,衍生性市場每兩年成長一倍,去年總值已經達到五一四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十一倍。


「分析師、銀行家、數學家加上信評公司,聯手把金融秩序搞垮,這個世界是敗給了一堆數學模型,」評論家南方朔一邊從書房拿出幾本磚頭重的金融外文書,一邊從創造性會計造成安隆案一路罵到衍生性金融商品震垮全球體系。他反思,這些都是不負責任創新的惡果。

上層體系失責,下層的終端投資者,也沒有盡到了解自己投資組合的責任。

看到投資型保單上每月的帳戶餘額,從原本投入的八千萬,縮水到只剩下兩千多萬,五十幾歲的電腦公司中階主管不禁發怵。買投資保單三年以來,他從來不知道買了什麼,完全委託理財專員處理,「一年前投資報酬率還有五○%,這個月變成負七○%,自己都不知道錢是怎麼憑空消失的。」他想不通,自己是中了什麼邪,才會去買那些聽都聽不懂的複雜產品。

聽過太多「大規模財富毀滅」,最相信「老媽媽理財方式」的南方朔搖頭說,在超高報酬率的誘惑下,投資者「都不看基本面,跟著分析師亂跑,」只能眼睜睜看華爾街變魔術,錢不見了。

新契機 全球協同,區域聯防

猶如荒原,華爾街成為眾矢之的,投資銀行自此消失。這個平坦的世界,試圖在金融廢墟中重建美麗新世界。大崩壞之後的新秩序,正逐步成形。

新世界體系的第一個契機,是全球更願意協同作戰,區域之間合作更為頻繁。

十月八日,在外號「直升機班」的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操盤下,全球六大央行聯手同步降息,這是史上頭一遭,各國央行屏棄本位立場,一起想辦法挽救經濟。這是全球協同合作的第一步。

接著登場的是區域合作。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十幾年前就在《後資本主義社會》裡預言,區域主義將會成為世界主流,必須成立一個區域機構,與國家政府分工,專門處理重要事務。

杜拉克的預言近在眼前。十月底,中日韓與東協十國重提亞洲貨幣基金的構想,並協議成立八百億美元共同基金,因應亞洲金融機構美元短缺的流動性問題。南方朔觀察,經過金融風暴,區域重要性更甚以往,「金融的區域聯防已經形成。」


無法加入全球架構的台灣,更要盯緊全球協同的趨勢。「台灣如果出事,IMF不會來救你,台灣甚至也不能在國際上舉債,」看到台灣的處境,資深金融專家陳嫦芬擔心得睡不著覺。她體會,在這個情勢下,台灣更要做模範生,遵守國際規則,才不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胡錦濤可以和布希通熱線,台灣可以跟誰聯盟?每個國家都自顧不暇,我們還是要盡一切可能參與國際相關的討論、結盟。」

新趨勢 政府角色吃重,管制更多

除了密集合作,在新的國際秩序中,自由市場至上的觀念將受到質疑,政府的角色愈來愈吃重。

這也是破天荒。繼英國之後,華爾街出身的鮑爾森,急急召集九大銀行執行長,關上門,拿出一份政府入股的同意書,要大家在上面簽名後,才准離開。經濟潮流的鐘擺,似乎又重回政府管制這一邊。

八○年代,政府干預愈少愈好的思維風行草偃,當時杜拉克就直言不諱,政府支出變多、干預變少,「將使政府從無為變成無能。」杜拉克解釋,要挽救經濟,政府必須反敗為勝,積極創造良好的經濟氣候,增加抵抗不景氣、迅速調適、持續競爭的能力,這也意味著政府不能隨便「放任」。

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經濟將會出現更多管制與干預。不過,台灣政府似乎正反其道而行。總統馬英九一再強調,鬆綁、回歸市場機制。但是鬆綁不是所有問題的答案,特別在全球都指責市場失靈的今天。

新價值 你我的策略轉折點

對於世界、台灣乃至企業和個人,如今都來到英特爾共同創辦人葛洛夫提出的策略轉折點(strategic point),必須因應情勢,改變發展策略,才能轉危為安。

回歸根本,既是不變的價值,也是恆久的策略。 瑞銀台灣區總經理趙辛哲坦言,瑞銀在這波風暴中受傷較輕,是因為提早面對問題、回歸基本。現在金融業要關注的不是怎麼去賺錢,而是把基本架構做對,注重決策和風險管理的過程,加強各業務部門的獨立自主和責任感。


另外,過去金融業高額分紅和享有黃金降落傘保護的時代必將結束,業務員的獎金,不再是交易後馬上實現,而是分年發放。

各國政府也在調查金融機構執行長的違法詐欺,並在入股銀行時,要求限制管理階層過高的報酬。華爾街和倫敦金融中心已有大批金童失業,影響所及,應屆商管碩士也首度面臨找不到工作的風險。哈佛大學更領頭反省,如何導正畢業生蜂擁入華爾街掏金的現象,重拾大學多元服務的基本價值。

在金融危機赤焰下的個人,正面臨生涯轉捩點。專精勞動經濟學的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提醒,金融危機將掀起全球性的長期大失業潮,衝擊最大的是社會新鮮人和白領中產階級,必須更謹慎應付。

回想雷曼破產那一天,在美國教書的作家張系國正開著船深入美國內陸,回到家中,拆開退休金帳戶寄來的對帳單,從不買股票的他赫然發現,退休金帳戶縮水三分之一,「哇,不能退休了,」張系國第一個反應。

像是圍城,老的衝不出去職場,少的又進不來。這個困境,宏達電財務長鄭慧明感觸很深,女兒畢業後沒找到工作,他鼓勵女兒逆向思考,利用不景氣,提前看到人生的真實面,認真想想自己真正的興趣,「如果現在能把現實想清楚,也是天大的祝福。」

台灣反敗為勝的契機

在這個時刻,台灣要如何面對全球新秩序的策略轉折點,顯得更關鍵。

波士頓顧問集團資深合夥人塞爾金(H. L. Sirkin)在《時代雜誌》撰文指出,全球一體(globality)的世界,是一個失序的新世界。新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過去的成功法則並不表示可以一直沿用下去,企業要比過去更快速、更有彈性,且更了解市場和消費者。

「前面的道路是一條八線道的高速公路,沒有入口與出口標誌,沒有方向、地標、速限、警察,沒有人知道要靠右還是靠左走。你要自己定規則,盡各種可能到達目的地。在這個世界,你不能等待別人設立規則。這是一場任何國家都不敢輸的戰爭,」他說。


相較其他競爭者,台灣外債少、儲蓄率高,相對體質好,不需要太悲觀。

只是,政府能不能反敗為勝,變成一個更好的政府?只有授權沒有領導、只有鬆綁沒有管制、只有市場沒有信仰,將不會是一個能夠帶領台灣避免經濟蕭條、安度策略轉折點的好政府。政府要提升能力、人民要加強監督,才有可能駛出風暴。

諾獎大師新傳》百年後,他依舊不孤寂



出身南美哥倫比亞的馬奎斯被譽為「《唐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家」,他1982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在國際文壇掀起魔幻寫實風潮,代表作《百年孤寂》熱度歷久不衰。

大師身世自然讓書迷好奇,馬奎斯寫過回憶錄《倖存者說》(Living to Tell the Tale),但到他二十八歲初登歐陸戛然而止;1997年,達索‧薩爾迪瓦爾(Dasso Saldivar)以西班牙文為他寫傳《回歸本源》,主力放在對照他的現實遭遇與小說情節,少碰觸傳主的內心世界。從缺多時,最近匹茲堡大學教授馬汀(Gerald Martin)獲馬奎斯授權執筆的英文傳紀《馬奎斯的一生》(Gabriel Garcia Marquez: A Life)終於問世,他費時十七年研究馬奎斯的一生,許多眾說紛紜的傳聞軼事終於水落石出。


《馬奎斯的一生》書影

馬汀替大師寫傳,不辭艱辛訪談三百多人,除了墨西哥文豪卡洛斯‧富安蒂斯(Carlos Fuentes)、差一點當上總統的祕魯一線名家尤薩(Mario Vargas Llosa)以及哥倫比亞詩人、小說家阿爾巴羅‧穆迪斯(Alvaro Mutis),還跨界找上古巴頭子卡斯楚、前西班牙總理Felipe Gonzalez與多位哥倫比亞總統。他更蒐集兩千多頁檔案文件、寫下六千多筆摘要,兩相比較,厚達七百頁的新書活像是生平簡介。

不快樂的童年造就大作家,但馬奎斯的淒慘讓人瞠目結舌。他幼時病瘦羸弱遭父母遺棄,十歲前由外祖父母扶養;和孤兒無異的處境與「痛苦不安的童年」使他害羞內向。新傳中娓娓詳述馬奎斯初見生母的激動,他對風流的父親(有十一個婚生子女、至少四個非婚生子女)更是鄙夷。外祖父去世,馬奎斯困在難言的悲痛中,「那年我八歲」。

他八歲開始讀《天方夜譚》,家族龐大也使馬奎斯自小聽說精采的奇聞異事,啟發過人的想像力。成年後正是哥倫比亞戒嚴與政治迫害荼毒的年代,他放棄讀法律,轉而投身成為勤奮的記者。跑新聞之餘寫小說,馬奎斯二十八歲出版處女作《葉風暴》(Leaf Storm),後來索性辭去工作返鄉寫作。原鄉孕育了馬奎斯小說中潛伏的憂傷,他花一年半狂放大膽寫出自傳體的鄉野異聞,當是一種「激進的治療」,就是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寂》。

《百年孤寂》引發搶購風潮,銷售數百萬冊,短短時間馬奎斯就成全球知名大作家,賺進大把鈔票。他成名其實也有點運氣,當時正是1963到1970年國際文壇的拉美作家「大爆炸時期」,讓他受西方主流矚目。他後續寫出更多叫好叫座的名著如《獨裁者的秋天》,國際政要如卡斯楚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都與他結識交好;但馬奎斯從不以此自抬身價,他和普羅大眾走得近,宣布他獲諾貝爾獎時,哥倫比亞計程車司機狂按喇叭慶祝,像自家喜事。

「大爆炸時期」許多拉美文學當紅作家如馬奎斯和尤薩,不是流亡法國就是西班牙,成為好友。但尤薩和馬奎斯因故反目,1976年馬奎斯到墨西哥參加電影首映會巧遇尤薩,馬奎斯上前招呼,尤薩一拳將馬打倒在地。

這段文學公案真相成謎,外界傳言馬奎斯和尤薩妻子過從甚密。新書中評析,馬奎斯對妻子忠實,不像會勾搭人婦。如果不是文人相忌,政治立場也可能使好友漸行漸遠。尤薩調整左派思維,甚至偏右傾斜;馬奎斯始終醉心政治權力,堅持共產路線,儘管從未加入共黨。他也從未讓支持古巴政權的觀點主導創作,曾聲明絕不可能搬到古巴;堅稱自己小說都是「可怖的」真實。大師果然胸中只有藝術,馬奎斯說:作家的革命任務就是把書寫好。

中年失業危機?

張貼者:楚狂人 位於 10:04 上午
網友的問題:『本人剛滿三十歲,已婚,並有個才滿七個月的小孩
之前才面臨三十歲轉職的問題,一直讓我很困擾,後來很幸運的渡過了
可是工作的問題,一直讓我陷入深思

最近看到一篇由大前研一所寫的文章,他提到了一點讓我感到驚訝
『薪水約在40歲時就會達到高峰』,也就是四十歲之後薪水所得就不可能再增加了,更有減少的可能
40歲離我才短短的10年,我現在連房子、車子都沒有,存款也少的可憐
我除了貸款與中樂透彩之外,沒其他的辦法
但貸款個幾百萬,要繳個二十年,現在尚且還有能力負擔
但10年後呢?生活負擔只會愈來愈重,貸款壓力更是沉重
搞不好,40歲之後,被公司裁員

中年失業,哪有公司還肯用,政府的保障也不夠
而且10後的社會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我還跟得上時代嗎?
唉~是我想得太多了嗎?

公司裡有個工讀生他爸,不到五十歲就被迫退休了,領那少少的退休金,怎麼活?
他為了幫家裡賺些錢,還曾經帶著他弟弟在路上撿寶特瓶賣錢呢!
想想也真是可憐又可悲!

我們的社會就是這麼的現實,企業用人更是現實
要年輕的,又要有經驗、有體力的
以前那些適合中年人做的工作,也因為不景氣的關係,讓年輕人也進去搶飯碗
年輕人做中年人的工作,中老年人沒工作,不能幫年輕人分擔家計
如此的惡性循環下去,整個社會結構就形成窮的很窮、有錢的很有錢的怪相
也就是大前研一所說的M形結構
我們的政府跟企業主是在搞什麼呢?』


楚狂人回答:『這個問題困擾著大多數人,不過很抱歉,我實在沒辦法同情你
以前看過一本書裡面講過一句話很現實:『沒有人欠你一份工作』,非常非常有道理。

這樣講好了,常常聽人講我工作多辛苦多辛苦,可是薪水很少,你有沒有聽出這句話的矛盾處:薪水多寡跟你工作辛不辛苦並沒有直接關係。
聽不懂?
看看洗手間打掃的歐巴桑,她辛不辛苦?可是薪水也不高吧,懂我要表達的意思了嗎?

薪水高低以一間正常的公司來說應該是你對公司的貢獻度決定,換句話說就是你對公司的重要程度有多少?
公司沒了你會不會營收減少五成或是員工會從此沒有向心力?還是根本沒差別?
所以很現實的公司永遠只問功勞不問苦勞。
這是事實,請接受。

批評人人都會,批評完了以後來講些有建設性,對你有幫助的。

你的問題很明顯有三條路可以走:
1.繼續幹下去,努力在公司創造你自己的價值。
2.不幹了,自己出去闖。
3.繼續作下去但是因為覺得這公司沒前途或者沒有升遷機會,所以同時在有空的時候發展副業。

我們一一來分析利弊:
第一條路就是繼續作原工作,但是在原工作內創造自己的價值,內部創業是一個風險較小的投資。舉個例子,你可以觀察你們公司有什麼缺失或不足,這不是三兩天可以看得出來,要不停的觀察和思考、很詳細的規劃、風險評估、利弊得失交叉分析,然後最後向你老闆或上司報告,跟他作個簡報解釋你發現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重要(一定要想好解決的方法才有價值),試著把需求、目的、重要性、價值和衍生價值都一一找出,
如果你發現的問題需要新創一個部門才能解決,而解決之後對公司有大助益,甚至可能老闆直接就說交給你來辦,然後自然你就升官了,這只是一種方法。

再提另一種方法,講個故事給你聽,知道Flickr吧,世界最大的相簿圖片網站。
2002年,溫哥華有家作線上遊戲的公司在研發和測試的過程中,公司有個工程師做出一種有趣的玩意兒,允許任何人在玩遊戲的同時,能夠輕鬆又自然就能和別人快速分享相片。老闆一看,馬上知道那是個寶。

老闆也發現,使用者的回應,竟然不在遊戲而集中在那種相片分享軟體應該怎麼改進才更好用。他恍然大悟:「原來樂趣是在相片分享上面。」於是程式設計師開始構思新的點子。他們有個預感:放棄正在研發的線上遊戲,當做人們彼此分享數位相片的管道也許更有前途。

他們終於決定捨棄原來那款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改變創業計畫。經過三個月的醞釀,2004年2月,第一版的Flickr誕生。

你覺得原來那個工程師會不會領到讓人咋舌的bonus,呵!

第二條路,老子我不幹了,自己出去創業

這條路是的確可行的,好處多多,我就不提了,我講些一些別的想法給你參考:
1.千萬要rationally quit(理性的辭職),而不要emotionally quit(情緒化的辭職),怎麼說?
我的意思是說在辭職前要先想好,甚至全部要先把路鋪好,再從容辭職,而不是哪天跟老闆吵了個架,桌子一翻就走人,可能可以開個小吃店,開個咖啡店,不管加盟還是自己開都行(建議加盟),先想好你要開哪家?在哪兒開?資金需求要多少?有沒有人可以幫忙?多久可以回收?這都是要事前就做好功課,而不是辭職以後沒收入才開始想,這樣壓力會超級大。

2.家裡儲備的錢有多少,也就是說沒收入的情況下至少要三個月不愁吃穿,省一點可能可以撐四個月,這很重要,一文錢逼死一條好漢,多少有創意有前途的好點子就是被現實打垮,所以你要先計算一下然後先存錢再談別的。

3. 不要看不起小吃店,舉個例子,我觀察過我們家附近的甘泉魚麵連鎖店,它店內有大概三十張椅子,每天大概都可以循環四次以上,也就是說每天大概有120個客人來吃,因為每碗麵大概都100~120塊,所以我加上點小菜的,算平均每個人消費120就好;外帶以中午較多,大概三十碗以上,晚上大概十五碗, total加起來一天可以賣165個客人,165x120=19,800,這是一天估計的營收,也就是說一個月30天來算營收為594,000。扣成本,店租一個月大概十萬,材料費一碗面最多三十塊(165x30x30=148,500),請三個工讀生算時薪的最多60,000,請個廚師三萬五(自己煮就更省了),水電瓦斯一個月兩萬,權利金一個月十萬,這樣算一下總獲利165,500元,也就是一年可以賺快兩百萬,大概是一般上班族三四倍收入。

4.當然,你也可以不要走小吃店這條路,條條大路通富豪,建議你往開銷小的網路方面去想。

第三條路,同時並進
我個人是建議走這條路,進可攻退可守,好處多多,也就是要從副業去思考,你的專長是什麼?會寫文章嗎?那可以投稿。會寫程式嗎?那可以接case。會國中高中課程?出去兼家教。太多選擇了,自己想想你什麼專長是可以掙錢的,然後Just do it.

寫文章這邊我要特別解釋一下,不一定要言之有物,一定只能寫大道理或是產業分析,可以常常出去吃各種料理寫美食分享;可以常常出遊去寫旅遊分享。只要寫的東西有特色通通都可以賣錢,君不見有人寫blog可以寫到月入十萬美金嗎。

最後來作個總結
我認識很多人都是這樣,見人就唉聲嘆氣,然後抱怨不停,怪政府、怪父母、怪經濟不好、怪三通不通、怪股市下跌、怪老闆很小氣、怪懷才不遇,怪東怪西永遠沒怪過自己,自己回家在幹什麼?看電視看到睡著?上網看勸敗文章或是八卦看到半夜兩點?這一點意義都沒有。到了週末就睡到中午,看電視到晚上,吃個飯又上網到睡覺?還是一句老話:沒人欠你一份工作。

不想這樣下去就拼死命思考吧』

台北學系列之2》圓環滄桑

【聯合報╱韓良露/文】 2008.11.10 04:17 am



圓環一度遭到回祿之災,似乎預知圓環的滅亡命運。
李清志/攝影
每次走過改建後的圓環,我都會傷感起來。把富有歷史鄉愁的地方,改建成目前現代化的粗糙建築,真是都市更新的負面教材。

我在世界各國旅行時,看到不同的國家,在老區從事古蹟復建,一定都要維持原有的風貌;圓環原本的圓形隔間,富有歷史記憶的情趣,即使用新的建材,也應當做出原來的特色。

圓環在我童年的六十年代,是最風華興盛的時期,而我因為阿公的關係,也對圓環一帶留下了許多深刻的記憶。我所知道的圓環,早於我的年齡,都是來自阿公的講古。阿公告訴我,在日據時代,圓環曾經是一片魚池,日本人填上了土壤,種植樹木,圓環變成公園。後來吸引了一些流動的小吃攤販聚集在此,一直到台灣光復之前,圓環仍是公園。二次大戰中,日本人還在公園中挖了防空洞。

光復後,在此聚集的流動攤販,先是用公園的樹當支柱,搭起有蓋的竹棚,後來索性把樹木砍掉,公園慢慢變成市場。至於為什麼圓環會是圓形的呢?並非有誰設計,而是第一家搭建木屋的店家,將外牆搭成了圓形,後來的人都起而效法,最後就形成一個大圓弧。

圓環的位置很特別,剛好在六條馬路交叉的圓圈之中,本來就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之處,再加上光復後到六十年代,圓環附近的中山北路是台北吃喝玩樂的高級地段,因此圓環所在的建成區,也就成為台北夜生活的中心。

台北的胃


圓環充滿了後車站的都市文化。
李清志/攝影
尤其是六十年代前後,圓環成為台北最熱鬧的夜生活飲食的心臟,營業至凌晨三點的圓環,可說是個不夜城。我曾在某些周末晚上,和阿公、阿嬤、阿姨到圓環逛小吃,還記得那種熱騰騰的都市活力,每個小吃攤都在吆喝,客人往往不會立即選定吃哪家,而會一家一家巡,店主大聲喊著「進來坐人客」。選定後坐下的客人,也通常不會在一家就吃飽喝足,總會留一些胃口再多吃兩三家,這才是真正的續攤,每個人在此都獲得簡單實在的口腹滿足。

圓環是台北市的胃,包容了台北市民對各種美食的渴望。圓環內有九十七個攤位,全盛時期有五十多家攤販(生意好的攤販,一家就會有兩三個攤位),都各具特色,其中有些還成為圓環內的名店。基本上判斷哪一家是名店,只要往攤子前一站就了然於心。名店一定生意興隆,而客人都很有耐心,一定會等到自己想吃的店家騰出了空位。

我和阿公、阿嬤吃了好些年,長大後才知道我們常吃的那幾家,可說是名店中的名店。像有一家完全沒招牌,只有在天花板上吊掛著幾隻粽子上寫著「萬福號」,這家的特色是廈門式潤餅。阿嬤是廈門人,平常清明、寒食一定會在家做潤餅會(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南部習俗,北部人是尾牙才做)。做潤餅會很花工夫,動輒要準備十幾樣至數十樣的菜色,平常自然不做,但阿嬤愛吃潤餅,因此去圓環,總要跟萬福號買潤餅嘗嘗。據說當年全省各地不少賣潤餅的人,會前來萬福號偷學手藝。萬福號的菜色有十幾樣,不像現在賣潤餅的常常五、六樣就濫竽充數,吃來真不是味道。

有一家在天花板上掛著乾魚翅的是「三元號」,以魚翅肉羹、滷肉飯、鳥蛋湯出名。我第一次吃魚翅就在三元號;鳥蛋湯,我也特別記得,因為奇特。三元號的特色在於湯汁鮮腴,不像現在的商家猛放味精,當年強調的都是湯頭要純正。

阿公特別喜歡叫「龍鳳」的小吃,有五香肉捲、肉粥、四神豬腸湯。阿公喜歡叫上一瓶紅露酒或保力達B配維大力,佐炸得酥脆的肉捲吃。我現在仍記得,或說可以在記憶中聞到,這兩種酒奇怪的顏色與味道。

我喜歡的小吃是「順發號」的蚵仔煎,特別大粒、新鮮的蚵仔,吃來一點都不腥,番薯粉很Q,粉紅的醬汁沾料特別好吃。這也是林語堂喜歡的圓環小吃,只可惜我不曾與他相遇於此。

夏天的時候,吃完小吃後,會去清心涼快的冰果室坐坐。我除了吃麥角紅豆牛奶冰外,一定會叫一瓶蘆筍汁。那個年代是台灣白蘆筍外銷的黃金時期,我一直相信阿嬤說的蘆筍汁可以降火的說法。但小孩的我,也沒什麼火要降,只是喜歡蘆筍汁中一種奇特的濃香。阿嬤常叫的是黑松沙士,店家會送來一小碟鹽,阿嬤會在水杯中放鹽,再倒入沙士。這樣的喝法,據說可以防夏暑,不知是不是真的?

夜市一夕變色

圓環的小吃生意,後來延伸到四周,尤其是寧夏路上,形成了日後到今日的寧夏夜市。當時寧夏路上有一家第一劇場,旁邊的「第一沙茶火鍋」,是我生平第一次吃汕頭沙茶火鍋的地方,這是阿姨最喜歡的店。有時我會和阿姨單獨前往,在冬天的晚上,兩個人一個鍋,燙著滾熱的牛肉、魚餃、魚丸,然後沾上冰冷的生雞蛋沙茶醬,那種喉頭又冰又熱的感受,現在回想起來仍無比清晰。

圓環沒落後,寧夏夜市成為我最喜歡的台北夜市所在。這裡不少店家仍保持著早期小吃的講究作風,口味絕不會太粗,不會太油,味精也不會亂放。有一家賣赤肉豬肝湯的,永遠在大鍋中現燙一兩碗粉嫩的豬肝和精肉,湯頭看似清淡,但滋味鮮醇,頗有「Consomme」(沒有油的清肉湯)之風。

本來寧夏夜市在兩排食攤之中有個散步道,可以悠悠閒閒地吃幾家,但不知何故,從去年起,掛了個字體醜不啦嘰的紅底黑字的布條,還配上醜兮兮的紅燈籠,上面寫著「寧夏觀光夜市」,從此之後,兩排食攤就縮成一塊,變得擁擠不堪,還闢了個車道,摩托車呼嘯而過,我看了心痛不已。這是誰應當負的責任呢?好好的一個富有特色的夜市,如今公權力一插手,反而失去了風味。現在的寧夏夜市,我已經不敢像從前一般,大肆跟來台的外國朋友介紹了。

有兩家在圓環夜市中的名店,在圓環旁的重慶北路上開了分店,一家是以魚翅肉羹、鳥蛋湯有名的三元號,另一家是原本賣五香肉捲、腳筋肉羹的「龍鳳」(現名「龍緣」,不是本店傳承,而是老師傅指導)。兩家的口味,如今都放了太多味精,吃時嘴不舒服,吃完後連脖子都不舒服。有一回,我在龍緣看煮四神湯的廚師,用湯匙勺起多匙味精放入湯裡,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很簡單,因為根本沒熬足夠的大骨湯。但客人不是笨蛋,這種店現在有媒體報導,一時生意興隆,可是做不了太多老主顧的。

我偶爾和一些早年吃遍圓環的長輩聊天,這些知舊時味的人都會搖頭說越來越不想出外吃東西了。說以前賣五香雞捲的,不需在雞捲後紮個尾,因為肉紮得實,炸時不會鬆;因此一條雞捲的肉可以從頭包到尾平平的,不必扭兩個小屁股。還有以前的蚵仔麵線,根本不勾芡,會滑溜是因為湯汁濃加上麵線煨得夠,自然吃起來黏糊。但現在的麵線不耐煮,不敢煮久,湯汁也不夠濃,煮不出味,就用太白粉充數,吃起來自然不好吃。

舊時味還要有舊時手藝才行,現在有些老店以為只要頂著老招牌就夠了,而不知味的消費者也無法辨味,只對招牌趨之若鶩,還不如多憑自己的口舌去判斷。也許一家不知名的你家厝邊的小吃,比許多名店好吃多了;只怕這樣的小店一被介紹,客人一多,品質立刻走下坡。這常常是我這種大街小巷尋味的人,在介紹一些不錯的店家後,覺得自己又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說來說去,飲食、小吃手藝不容易持久,這和我們日前的文化缺乏長線,不知永續發展的文化敬意有關。而只知炒作短線的社會價值,自然建立不了恆久的口味。


●「台北學」系列講座:劉維公主講〈異想時尚的台北生活〉,11月12日晚上七時於實踐大學(台北市大直街70號)L401階梯教室舉行。

生之理》恆定之2/動態的平衡

【聯合報╱潘震澤】 2008.11.10 04:17 am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這首〈觀書有感〉一半明白寫景,一半暗指為學之道,如果用來形容恆定的觀念,也很貼切。

我們看到「恆定」一詞,難免想到恆常安定的狀態,事實上,身體的內在環境可是瞬息萬變,隨時處於更新狀態,而非毫無動靜的一灘死水。以體溫為例:人體表面不斷有熱量流失到周遭的空氣當中(由溫差造成),新的熱能也源源不絕地從每個細胞產生(尤以某些內臟組織及運動中肌肉為最),經血液循環在全身散布,如此體溫也才能維持在攝氏37度左右,不會直往下掉。

再以血中葡萄糖(血糖)濃度為例:體內每個細胞隨時都需要從血液中吸取葡萄糖,以供維生之需,而造成血糖濃度的不斷下降;同時,血液也從消化道(用餐後三至四小時內)、肝臟、脂肪、肌肉(四小時後)等器官,不斷取得新鮮葡萄糖供應,血糖濃度也得以維持在每公合90毫克(90 mg/dL)上下。

類似體溫與血糖這種體內參數的例子,還有很多,像血液的酸鹼值(7.4)、氧分壓(100 mmHg,動脈血含量)、滲透壓(290 mOsm)與各種離子、養分及廢物濃度,還有血壓(120/70 mmHg),甚至體重等,都受到控制;它們也都有共同的特徵,就是不斷在某個設定值上下波動,而不是完全固定不動。因此,恆定屬於一種「動態」,而非「靜態」的平衡。

事實上,許多人造的自動控制系統,都有人體恆定系統的影子,譬如室內的恆溫裝置,就與體溫控制類似。當我們在恆溫器上設定好溫度,只要室溫高過該設定值,冷氣就會自動開啟,降低室溫;等到室溫降到了設定點,冷氣也就自動關上。溫帶與寒帶地區的暖氣控制,也是一樣。

當然,身體的產熱與散熱,以及冷氣暖氣的開與關,靠的都不是什麼心電感應,而是經由溫度感應器在察知溫度偏離設定點後,所發出的訊號控制。該訊號所引發的機制,會讓上升的溫度下降,或是低落的溫度回升。這種控制模式,通稱為「負回饋」。

因此,任何恆定控制系統,都有幾個必要的組成,像是能偵測參數變化的感應器、能調節設定值的整合器,以及能造成參數改變的作用器等;此外,感應器與整合器、以及整合器與作用器之間,還要有傳訊裝置,缺一不可。

因此,所謂健康,就是體內大多數的恆定控制系統運作正常;所謂生病,也就是某些系統出了問題。人從生到死,無時無刻不受到環境變化、創傷、感染、突變等內外衝擊,人體也隨時進行因應;除非衝擊過猛過大,人體恆定控制系統一般都承受得起長期及反覆的壓力刺激,不至於生病。直到天年將屆,問題才會逐漸呈現。要是年紀尚輕,身體就出了問題,除了某些難以掌握的先天因子外,多數後天因素是可以避免的。這點下回再談。